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3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反思。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找到學習的樂趣,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反思”,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反思
我選擇的這節(jié)課屬于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知在學習過程中要正確恰當?shù)乜创拍畹男纬珊桶l(fā)展。形成辨證唯物主義觀,這節(jié)課是在復習初中接觸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讓學生們知道,初中涉及的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只是從形式上劃分,并不能反映化學反應的本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然后從化合價的角度去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最后從本質上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從這節(jié)課目標的執(zhí)行情況來看,應該達到了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初中知識入手,學生便于銜接和學習,然后根據(jù)具體的反應來分析,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在教學中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總體來看,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有點平淡。對于概念的教學邏輯性和概括性很強,學生很容易覺得枯燥。。課的導入不夠精彩。
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學生討論“思考與交流”,“學與問”等內容,讓學生學會聯(lián)想,類比,分析,遷移等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討論探究式”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留出時間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練習鞏固,小結等,通過提問與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作用。以知識層次結構為基礎,通過分析,講解將老師的認識轉化為學生的認識;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本教學設計過程中還采用圖像演示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學生的興趣,降低教學的難度,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學生,明確化合物形成過程中電子轉移情況,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氧化還原微觀本質。設置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課不僅講究科學性,還講究藝術性。教學的路還很漫長我必須多加強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同時要向其他老師學習。
精選閱讀
[教學設計]氧化還原反應專題復習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氧化還原反應專題復習”,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復習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2、使學生了解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義。
3、通過復習及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復習內容:
【問題引入】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許多詩句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了化學反應或者化學現(xiàn)象: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D.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這些詩句中涉及到的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學生討論】C.
【知識再現(xiàn)】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概念
(1)從化合價升降的觀點:
的化學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2)從電子轉移的觀點:
的化學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2、特征(判斷依據(jù)):反應前后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
3、本質:反應中元素的原子之間發(fā)生了電子的(電子的或共用電子對的)。
【教師總結】
【小試牛刀】
⑴、判斷下列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若是請指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
A、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Ca(ClO)2+H2O+CO2=CaCO3↓+2HClO
C、IBr+H2O=HBr+HIO
【交流研討】
⑵、已知反應:Fe+Cu2+=Fe2++Cu;2Fe3++Cu=2Fe2++Cu2+①你能否判斷Cu2+、Fe2+、Fe3+的氧化性的強弱順序?能否判斷Cu、Fe、Fe2+的還原性強弱順序?若能,則其順序為氧化性,還原性。②若將鐵粉投入到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將會發(fā)生哪些反應?
【教師引導】在解決以上問題時,你應用了哪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
【學生討論】
【歸納總結】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
1、強弱規(guī)律:
在同一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氧化產(chǎn)物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
氧化還原反應優(yōu)先發(fā)生在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
【交流研討】
⑶、某一反應體系中有反應物和生成物共5種物質:H2S、S、SO2、H2SO4、H2O。已知H2O是反應的生成物之一。
A、反應的氧化劑是,還原劑是;
該反應的氧化產(chǎn)物是,還原產(chǎn)物是;
B、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
【教師引導】在解決以上問題時,你應用了哪些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
【學生討論】
【歸納總結】
2、價態(tài)規(guī)律
元素處于最高價態(tài)只具有,元素處于最低價態(tài)只具有,元素
處于中間價態(tài)既具有又具有。
同種元素的高價態(tài)和低價態(tài)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物價態(tài)介于。
同種元素的相鄰的價態(tài)之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
3、守恒規(guī)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的總數(shù)化合價降低的總數(shù),
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
【一展身手】
三、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1、某校同學為探究Br2、I2和Fe3+的氧化性強弱,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少量KI溶液于試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蕩,再加入CCl4,振蕩后靜置,觀察到下層液體呈紫紅色;②取少量FeSO4溶液于試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蕩,再繼續(xù)滴加兩滴KSCN溶液,振蕩,觀察到溶液呈血紅色。
(1)寫出實驗②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由上述兩個實驗,對物質氧化性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Br2>I2B、Fe3+>Br2C、Br2>Fe3+D、I->Br-
(3)已知氧化性Fe3+>I2,請從所給的試劑中選擇所需試劑,設計一個實驗加以證明。①FeCl3溶液②碘水③KI溶液④稀H2SO4⑤淀粉溶液。簡述實驗步驟、現(xiàn)象、結論。
答。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①反應為Br2+2I-=2Br-+I2。②反應為2Fe2++Br2=2Fe3++2Br-。所以氧化性Br2>I2,Br2>Fe3+。③取少量的FeCl3溶液于試管中,依次加入KI溶液和淀粉溶液,振蕩,若溶液變藍,證明Fe3+氧化性強于I-。
2、某同學寫出下面三個不同價態(tài)的氮的化合物相互轉化的關系(未配平):
a、NO+HNO3→N2O3+H2Ob、NH3+NO→HNO2+H2O
c、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認為一定不可能實現(xiàn)的是: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b
【教師小結】
【課后作業(yè)】
《氧化還原反應》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該部分內容屬于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在中學化學學習中,貫穿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難點之一。本節(jié)課內容承接初中所學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為之后學習金屬的冶煉和防護、化學電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內容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雖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的好題材。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jīng)學過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只是局限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認識,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應該組織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逐漸形成正確、恰當?shù)乜创拍钚纬珊桶l(fā)展的科學態(tài)度。
(過渡: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理解氧化還原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偏移);
3.會用雙線橋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理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體會自然現(xiàn)象中的對立與統(tǒng)一關系,樹立辯證思想。
(過渡:根據(jù)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渡: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過渡:好的教學方法應該在好的教學設計中應用,接下來我將重點說明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yè)。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由于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是氧化反應,什么是還原反應,但是僅僅能從得失氧的角度來進行區(qū)分,因此我采用了溫故知新的方式導入本節(jié)新課:
首先提問學生什么是氧化反應,什么是還原反應,并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實例。通過學生舉出的實例,我會請學生觀察碳還原氧化銅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會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碳發(fā)生了氧化反應,氧化銅發(fā)生了還原反應。由此我會提出,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同時發(fā)生的,我們就把這樣的反應稱為氧化還原反應。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當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之后,我會請學生舉出幾個其他的氧化還原反應,但是學生目前對于氧化還原反應僅僅是停留在得失氧的層次上,那么我會請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發(fā)生氧化反應的元素化合價升高;發(fā)生還原反應的元素化合價降低。接著我會提出鐵與硫酸銅的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化學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就是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特征的講解。
2.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我會承接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來提問:為什么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會出現(xiàn)化合價的升降變化,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什么有關,引導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先請學生從原子結構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并且滲透雙線橋法的應用,學生會發(fā)現(xiàn)在這一反應中發(fā)生了電子的得失:鈉元素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fā)生了氧化反應,氯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要點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氧化還原反應知識要點”,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1、有關概念
定義: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就叫做氧化還原反應。
判斷的依據(jù):化合價是否有變化
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劑:得到電子的反應物
氧化性:物質得電子的性質還原劑:失去電子的反應物
還原性:物質失電子的性質
被氧化:失去電子被氧化
氧化反應:失去電子的反應叫氧化反應
被還原:得到電子被還原
還原反應:得到電子的反應叫還原反應
氧化產(chǎn)物:氧化反應生成的產(chǎn)物
還原產(chǎn)物:還原反應生成的產(chǎn)物
2、概念間的關系
height=423、氧化還原反應的表示方法(1)雙線橋法
1、兩條線橋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且對準同種元素
2、要標明"得"、"失"電子,且數(shù)目要相等。
3、箭頭不代表電子轉移的方向。
1、一條線橋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得失電子的情況。
2、不需標明"得"、"失"電子,只標明電子轉移的數(shù)目。
3、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
4、單線橋箭頭從還原劑指向氧化劑。
4、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1)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2)化合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如:colSpan=2(3)分解反應不都是氧化還原反就,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如:colSpan=2(4)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如:
5、常見的氧化劑
6、常見的還原劑
7、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比較(1)氧化劑
2非金屬元素2width="72%"height=25非金屬活動順序:FOClBrISwidth="72%"同周期從左到右,氧化性增強:ClSPwidth="13%"rowSpan=2(2)還原性rowSpan=2金屬元素rowSpan=2height=23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width="72%"同主族從上往下,還原性增強:MgCaBacolSpan=4(3)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氧化產(chǎn)物colSpan=4height=26
colSpan=4氧化劑的氧化性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
colSpan=4(4)濃度、溫度、酸堿性等:colSpan=4height=21如:濃HNO3的氧化性稀HNO3,加熱時濃H2SO4的氧化性增強,KMnO4溶液在酸性條件下氧化增強等。8、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還原劑的還原性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
....一般用"化合價升降法"或"電子得失法"配平。配平原則是"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
"或"得失電子總數(shù)相等"。下面以硫與濃硝酸反應為例,說明配平的一般步驟:
(1)標變價:標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中價變元素的化合價。
(2)求總數(shù):求得失電子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以確定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和
還原產(chǎn)物四大物質前的系數(shù)。
height=73(3)配系數(shù):觀察配平兩邊其他物質的系數(shù),并進行檢查,最后改"----"為"==="號。
9、有關氧化還原反應計算
1、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常見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關于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前后化合價數(shù)值變化(升降)的計算;
二是關于氧化劑、還原劑用量的計算。
2、計算的原則是: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即常說的"電子得失守恒"。
《氧化還原反應》的說課
一、教材特點(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tǒng)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fā)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fā)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tǒng)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瘜W中的對立統(tǒng)一現(xiàn)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里的體現(xiàn)。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2.教學目的要求與編排特點
本節(jié)要求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的理解并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箭頭正確表示電子的轉移情況。本節(jié)教材從復習初中學過的狹義氧化還原反應入手,即從得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入手,繼而從化合價升降角度(或觀點)分析,最后上升到用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對偏移)的觀點來揭示氧化、還原的實質,從而形成廣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這種由狹義到廣義,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由宏觀到微觀的安排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過程。
3.教材的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題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重點及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用相關知識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認識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從而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至于難點還有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還原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氧化劑,以及如何用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情況。
二、教學方法的總體設計及理論依據(jù)
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的,而化學基礎理論又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教材是在學生了解和掌握了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后,開始從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從感性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然后通過教材分析,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實質上就是要突出本節(jié)重點,結合本節(jié)內容實際。教師首先復習提問:什么叫化合價?為什么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初中化學里,為什么把氫氣跟氧化銅的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然后探索引申,學生分析討論,深化認識層次,教師歸納總結講解,最后學生反饋練習,使學生的理解深度和廣度能更進一層。
三、說學法
由于采用的是探索引申、分析討論的教法,不斷給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誘導思維、層層推進,所以學生就沿著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認識規(guī)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序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特征及其本質的理解與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H2還原CuO的這個氧化還原反應,氫、銅元素的化合價均發(fā)生了變化。針對此問題,緊接著提出Na在Cl2中燃燒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問題,順勢引導學生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來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然后提出元素化合價有升降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問題。通過分析討論,學生不難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發(fā)生轉移;而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深刻理解氧化與還原這兩個相反的過程總是同時存在于同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原因是一種物質失去電子,必定同時有另一種物質得到電子。它們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這樣,學生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思考分析,揭示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與特征,另外通過練習掌握了表示電子轉移情況的方法,這就突破了重點、難點,其內心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增強記憶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程序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確定
依照教學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本節(jié)課可安排如下:
1.關于氧化還原反應
(1)復習舊知識階段。初中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內容和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化合價概念、單質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情況,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
(2)通過探索引申階段。分析H2跟CuO的反應,Na在Cl2里燃燒等例子。
(3)分析討論階段。從得氧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轉移角度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由表及里地分析,逐步提示其實質。
(4)概括總結階段。得出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氧化還原反應特征、氧化還原反應實質。
(5)知識應用訓練、鞏固階段。練習反饋;作業(yè)布置;介紹并練習掌握表示電子得失的一種方法——雙線橋法。
2.關于氧化劑、還原劑及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物質間的相互關系
(1)復習舊知識階段。H2跟CuO的反應中,誰是氧化劑?誰是還原劑?
(2)探索引申階段。Na與Cl2及H2與Cl2的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各是什么物質?
(3)分析討論階段。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轉移角度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由表及里地分析提示實質。
(4)概括總結階段。形成氧化劑、還原劑概念。
(5)啟發(fā)回答階段。為什么說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本身被還原、還原劑本身被氧化?為什么說氧化劑和還原劑必定同時存在?氧化劑及還原劑對應的產(chǎn)物各是什么?
(6)師生共同小結階段。得出關系式:化合價升高——失電子——被氧化(氧化反應)——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產(chǎn)物。
(7)知識應用訓練、鞏固階段。練習反饋、作業(yè)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