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美術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14八年級生物下冊《建設美好的家園》導學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八年級生物下冊《建設美好的家園》導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八年級生物下冊《建設美好的家園》導學案
一、設計思路
依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主要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獨立探究、合作研究為學習方式,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在搜集、整理、研究信息材料的過程中自主進行積極的探索、發(fā)現和體驗的一種教學方式,從而達到各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重在培養(yǎng)研究意識與研究精神,掌握研究過程或方法。研究性學習適應了中小學生對外部世界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符合學習者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和認知規(guī)律。
“建設美好的家園”是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八單元“人類與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的最后一節(jié)內容,這節(jié)內容是對所學生物知識的提升和應用,是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正體現“生物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中去”的思想。本節(jié)課的設計就是以學生生活的家園為物質基點,讓學生自己去尋覓和發(fā)現“生態(tài)農業(yè)”和“生態(tài)城市”的現實寫照,通過學生自己對資料的收集、分析、歸納、表達,從中了解“生態(tài)農業(yè)和生態(tài)城市的基本內涵”,通過學生小組討論、新舊城區(qū)市容的比較,了解“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和建設生態(tài)城市的前瞻性和優(yōu)越性”。并在此基礎上通過上網查詢和走訪專業(yè)人士的活動,了解綠化規(guī)劃時應遵循的原則,然后對課前學生親自動手嘗試的校園綠化設計的進行互評,提出修改意見,旨在學生掌握生態(tài)學知識的基礎上,嘗試性地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有效整合,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生態(tài)農業(yè)與傳統(tǒng)農業(yè)相比的明顯優(yōu)勢;了解生態(tài)城市建設所包含的內容;了解當地生態(tài)城市建設的情況。
2、能力目標:運用所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知識嘗試進行綠化方案的設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體驗生態(tài)農業(yè)和生態(tài)城市的建設,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三、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的文本學習,為學生打開了了解家鄉(xiāng)、親近自然的一扇窗戶,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為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的熱情與激情。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自覺進行了對自己生活的城市、農村的觀察,搜集、整理有關資料,走訪調查了相關地方,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條件已經形成。
教學重點:了解生態(tài)農業(yè)與傳統(tǒng)農業(yè)相比的明顯優(yōu)勢;了解當地生態(tài)城市建設的舉措和成果;解決問題主動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的意識和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難點:綠化方案的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提前幫助學生分組,指導學生研究性探究;制作多媒體課件,匯總編輯學生調查的錄象等資料
學生:學生分成研究小組,課前上網收集文字和圖片資料,走訪參觀相關生態(tài)小區(qū)。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1、播放研究小組采訪張家港鳳凰鎮(zhèn)生態(tài)農莊時所攝的錄像(主要場景是桃樹及桃園雞)。
2、請學生討論錄像中哪些場景與我們平時常見的農業(yè)場景不同?
1、學生觀看錄像。
2、小組討論,積極思考并回答(成片的桃樹,桃園里養(yǎng)雞,桃樹下還種著蔬菜)。1、讓學生走出校園,通過了解自己生活的家鄉(xiā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滿自信、精神飽滿的參與到學習中來。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自主探究和表達能力。學生匯報交流活動展示圖片資料。
請研究小組來介紹圖片所
反映的內容。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從中]
了解生態(tài)農業(yè)的內涵。研究小組把課前所收
集到的一些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后進行交流,給圖片進行詮釋。
通過交流和老師的指
導,從中領悟生態(tài)農業(yè)的內涵。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讓
學生學會如何收集、整理、篩選、歸納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大膽表達交流的
能力。
實現資源共享學生圍繞主題討論活動1、總結:以上圖片資料展示的是人們在傳統(tǒng)農業(yè)的基礎上結合科學的方法加以改進、開發(fā),使之成為高產、優(yōu)質、高效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化農業(yè)生產體系學生觀看錄像和圖片,進行對比活動播放學生拍攝的張家港市的市
容市貌(梁豐生態(tài)園、暨陽湖公園、步行街、時代廣場等)。
展示張家港市八十年代時期的市容市貌照片。
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從中
了解生態(tài)城市的具體內涵。1、學生課前進行選景拍攝和從網上或圖書上下載圖片。
2、學生觀看錄像和照片,進行新舊對比討論,表達交流,從中了解生態(tài)城市的具體內涵。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身邊
發(fā)現捕獲相關資料和知識,學會用實踐佐證理論。
通過新舊市容的對比,培
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愛護家園、珍惜現在的高尚情操。學生匯報交流活動1、以搬遷新校為抓手,了解校園綠化規(guī)劃時應遵循的原則。請兩組研究小組分別作交流(一組是從網上資料,一組是采訪園林局相關專業(yè)人士所得資料)。1、學生課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從不同渠道獲取相關信息,并從中學習對資料的處理和加工。
2、匯報交流表達。1、以與學生密切相連、朝夕與共的校園設計為例,加強學生體驗。
2、讓學生懂得可從理論上和實踐中等不同方面獲取相關知識,感受知識來源的廣泛性學生研討點評活動1、以所學知識為鋪墊,讓學生對課前各研究小組設計好的校園綠化方案進行研討、點評,提出修改意見。1、學生以各小組為單位,按順序先就自己的設計方案作個介紹,然后以下一組評上一組的方式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1、讓學生動手嘗試,感知學以致用的快感。
2、讓學生互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學生交流體會活動1、通過組織開展這次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了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談談他們的心得體會。1、學生改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經歷和感受到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從中得到了很多所思所想,進行交流共享。1、讓學生嘗試后進行反思,讓反思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思考與提升。
五、教后反思
1、根據這一課題的目標和內容,本節(jié)課設定為開放后匯總的教學方式,教師從學生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充分挖掘自己生活的家鄉(xiāng)的現實資源、網絡資源和課程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生物實踐環(huán)境,大膽地進行探索和嘗試。通過學生自身的“親歷-體驗-感悟-交流-嘗試-互評-提升-反思”的過程,使教與學融合在一起,把新課程理念緊緊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教材“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2、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強烈的探究興趣、問題意識;人人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是以前課堂上沒有過的,甚至一些平時在學習上不很主動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工作。從選題的確定、研究的方法、走向社會采風和采訪、資料的搜集整理到成果的交流和結論的形成,都是學生自主進行。我們以前的教學模式使我們低估和壓抑了我們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力。討論中學生又產生了許多新的想法,這也是研究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覺醒。
3、整個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重在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研究,教師在整個活動中只起組織引導作用。
擴展閱讀
八年級生物下冊《關注我們的家園》學案蘇教版
八年級生物下冊《關注我們的家園》學案蘇教版
教學課題第二十五章關注我們的家園教學目的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資源現狀和相應的保護措施,認識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國的自然保護區(qū),理解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以及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意義。
2.通過閱讀教材和課外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獲取、選擇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過了解我國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滲透熱愛自然的教育;通過認識保護自然的緊迫性,滲透責任感的教育。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
1.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預習教材內容,并可根據教材內容作相應的材料擴展,以便正式上課時討論交流。
2.正式上課時,教師可通過復習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以及對生態(tài)平衡的維持引入新課,提出“環(huán)境保護”的課題。同時指出保護環(huán)境一方面要防止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保護。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
3.對于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采用學生討論和發(fā)表意見的方式進行。學生討論時,圍繞三個問題進行:一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國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狀況及破壞因素,三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的相應措施。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可以分開進行討論,也可以同時進行討論。最后歸納出知識要點(見下表)
項目
知識點
具體內容(略)
森林的保護
森林對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的作用
提高全國森林覆蓋率的指標
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具體措施
草原的保護
草原的三大功能
草原植被的破球因素
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措施
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
我國野生生物資源的狀況
我國特有珍稀動物和植物
我國野生生物面臨的危險
我國保護野生生物資源的措施
4.對于“自然保護區(qū)”內容的教學,首先應從環(huán)境保護的總前提下,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手段,除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外,植樹造林、制定有關法律法規(guī)等都是環(huán)境保護的手段。
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教學,可以從“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的對象”和“由國家劃定”兩個角度入手分析,給出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之后,可以由教師介紹或由學生列舉一些我國的自然保護區(qū)及本地區(qū)的自然保護區(qū),并分析列舉自然保護區(qū)的保護對象,這樣一方面可以將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具體化,同時在此基礎上引申出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意義。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保護自然是不是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和利用自然?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具體的實例(如森林的合理采伐、魚塘的適量捕魚等),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只要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就能夠有效地保護自然。
5.總結時,教師要重申: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進行自然保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多的時候應該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只有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從長遠觀點和整體觀點出發(fā)來綜合考慮環(huán)境的保護,才能有效地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三、本課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本節(jié)為全課程的結束篇,容易被忽視,教師對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應從全書的高度上予以重視,按照生態(tài)學的觀點,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生態(tài)學知識,學會去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樹立起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
2.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學生討論的內容很多,并且討論內容的范圍很廣,學生討論時可能會有一些與教材內容相距較遠的內容,教師不應簡單地否定,而應以參與討論的平等身份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的討論,最后歸納出知識內容的要點。
3.本節(jié)教學中,觀點和情感教育的內容很多,有很多用于情感和觀點教育的素材,教師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同時避免簡單地灌輸,而應在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中進行滲透。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則在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基礎上,還要作為結束語明確地提出來,并應指出,這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應有的意識。
1.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因為: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是進行保護的前提,而只有清楚破壞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因素,才可以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保護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是自然保護的重要內容。
(2)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這部分知識內容之中,滲透著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教育。
2.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意義也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因為: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家(或省市)劃出的加以保護的區(qū)域,用以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不僅可以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而且能使這些動植物得到良好的繁衍和發(fā)展,另外也便于科學家們對于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進行研究,為引種、馴化等提供科學的依據和種源。所以,自然保護區(qū)有“資源庫”之稱,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自然保護的重要手段。
3.“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知識的教學,由于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并且理解起來不是很難,造成教學中不容易吸引學生,所以是組織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讓學生參與教學,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
八年級生物下冊《關注我們的家園》學案蘇科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上課中很重要的一個課件,大家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八年級生物下冊《關注我們的家園》學案蘇科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下冊《關注我們的家園》學案蘇科版
教學課題第二十五章關注我們的家園教學目的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在環(huán)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資源現狀和相應的保護措施,認識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了解我國的自然保護區(qū),理解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以及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意義。
2.通過閱讀教材和課外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獲取、選擇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過了解我國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滲透熱愛自然的教育;通過認識保護自然的緊迫性,滲透責任感的教育。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
1.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預習教材內容,并可根據教材內容作相應的材料擴展,以便正式上課時討論交流。
2.正式上課時,教師可通過復習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以及對生態(tài)平衡的維持引入新課,提出“環(huán)境保護”的課題。同時指出保護環(huán)境一方面要防止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保護。本節(jié)課主要研究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
3.對于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采用學生討論和發(fā)表意見的方式進行。學生討論時,圍繞三個問題進行:一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二是我國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狀況及破壞因素,三是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的相應措施。對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可以分開進行討論,也可以同時進行討論。最后歸納出知識要點(見下表)
項目
知識點
具體內容(略)
森林的保護
森林對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的作用
提高全國森林覆蓋率的指標
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具體措施
草原的保護
草原的三大功能
草原植被的破球因素
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的措施
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
我國野生生物資源的狀況
我國特有珍稀動物和植物
我國野生生物面臨的危險
我國保護野生生物資源的措施
4.對于“自然保護區(qū)”內容的教學,首先應從環(huán)境保護的總前提下,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手段,除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外,植樹造林、制定有關法律法規(guī)等都是環(huán)境保護的手段。
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教學,可以從“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的對象”和“由國家劃定”兩個角度入手分析,給出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之后,可以由教師介紹或由學生列舉一些我國的自然保護區(qū)及本地區(qū)的自然保護區(qū),并分析列舉自然保護區(qū)的保護對象,這樣一方面可以將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具體化,同時在此基礎上引申出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意義。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保護自然是不是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和利用自然?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具體的實例(如森林的合理采伐、魚塘的適量捕魚等),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只要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就能夠有效地保護自然。
5.總結時,教師要重申: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進行自然保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多的時候應該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只有遵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客觀規(guī)律,從長遠觀點和整體觀點出發(fā)來綜合考慮環(huán)境的保護,才能有效地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三、本課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本節(jié)為全課程的結束篇,容易被忽視,教師對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應從全書的高度上予以重視,按照生態(tài)學的觀點,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生態(tài)學知識,學會去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樹立起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
2.本節(jié)教學過程中,學生討論的內容很多,并且討論內容的范圍很廣,學生討論時可能會有一些與教材內容相距較遠的內容,教師不應簡單地否定,而應以參與討論的平等身份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的討論,最后歸納出知識內容的要點。
3.本節(jié)教學中,觀點和情感教育的內容很多,有很多用于情感和觀點教育的素材,教師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同時避免簡單地灌輸,而應在具體問題的分析過程中進行滲透。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點,則在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基礎上,還要作為結束語明確地提出來,并應指出,這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應有的意識。
1.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因為:
(1)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是進行保護的前提,而只有清楚破壞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因素,才可以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保護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是自然保護的重要內容。
(2)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這部分知識內容之中,滲透著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教育。
2.自然保護區(qū)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意義也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因為: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家(或省市)劃出的加以保護的區(qū)域,用以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不僅可以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而且能使這些動植物得到良好的繁衍和發(fā)展,另外也便于科學家們對于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進行研究,為引種、馴化等提供科學的依據和種源。所以,自然保護區(qū)有“資源庫”之稱,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自然保護的重要手段。
3.“森林、草原和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重要作用、破壞因素和相應的保護措施”知識的教學,由于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并且理解起來不是很難,造成教學中不容易吸引學生,所以是組織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讓學生參與教學,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
八年級生物下冊導學案(二)人教版
八年級生物下冊導學案(二)人教版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導學1第一節(jié)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以及親子代間在性狀上的延續(xù)現象。舉例說出不同種性狀和相對性狀之間的區(qū)別。
2、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
一、自主學習
1、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象父親,哪些特征象母親,哪些特征與父母不象?為什么會同父母既象又不象呢?
2、世界上會不會同時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生命體?
3、觀察課本27頁兩幅圖,他們有什么特點?
4、遺傳是指親子間的________,變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實現的。
5、學習課本25頁“觀察與思考1”,你會把豌豆看成是番茄,把兔看成公雞嗎?為什么?
6、同是豌豆,種出來卻有圓粒與皺粒之分,同是成熟的番茄,卻有紅色和黃色等,這說明同種生物性狀有什么特點?
二、合作探究
(一)小組成員間觀察人體的下列性狀后,討論問題:
1、耳朵有沒有耳垂?2、眼睛是單眼皮的還是雙眼皮的?3、能否把舌由兩側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側彎曲?
(1)僅憑你的觀察,能知道自己所有的形狀嗎?
(2)試概括出什么是生物的形狀。
(3)舉例說出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
完成課本29頁的討論題。通過觀察和討論后,你得出的結論是:
(二)學習課本資料分析后,解決以下問題:
1、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什么?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與基因之間是什么關系?
3、從轉基因鼠的實驗,能判斷遺傳物質存在哪里嗎?
4、請你推斷,在生物的傳種接代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性狀還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三、反饋檢測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和而實現的。
2.通俗地說,遺傳是指親子間的,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
3.生物的性狀包括、和
4.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
5.生物的性狀是受控制的。
6.把一種生物的某一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中,使之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這樣的生物稱為轉基因生物。
7.下列屬于相對性狀態(tài)的是()
A、狗的長毛和卷毛B、兔的長毛和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圓粒和黃粒D、豌豆的高莖和短莖
8.生物的性狀是指()
A、生物體的形狀B、生物體的性別
C、生物體的形態(tài),生理特征、行為方式D、生物體的大小
9.人類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
A、細胞質中B、細胞膜中C、細胞核中D、細胞的各個部分
10.“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說明生物具有()性
A、變異B、遺傳C、性狀D、基因
11.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形狀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是()
A、性狀決定基因B、基因決定性狀C、基因與性狀無關D、性狀決定蛋白質
12.下列關于性狀和基因的關系,描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基因控制著性狀 B.性狀控制著基因
C.有些性狀不受基因控制D.基因和性狀都能遺傳下去
13.下列描述屬于相對性狀的一項是(?。?/p>
A.同樣成熟的魚,鯉魚體形較大,鯽魚體形較小
B.金魚的體色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
C.李子的表面光滑,葡萄的表面也光滑
D.一株番茄秧上的兩個果實都是黃顏色
14.親代的許多性狀之所以在子代身上體現,原因是()
A.精子和卵細胞中攜帶著親代的性狀
B.精子和卵細胞中攜帶著控制著性狀的基因
C.總在一起生活,長相就會相像
D.父母所有的性狀都遺傳給了子代
判斷
15.同樣是生長成熟的魚,鯉魚的體形較大,鯽魚的體形較小,這是相對性狀。(?。?/p>
16.李樹的果實表面是光滑的,而桃樹的果實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帶有毛毛,它們相互間都可稱為相對性狀。(?。?/p>
17.血友病患者的傷口流血時不易凝固,這種情況在他們的后代中還有可能出現,這是受基因控制的性狀。( )
18.同一個麥穗上的小麥粒,分別種在肥沃的土壤和貧瘠的土壤中,再結出的麥粒前者大于后者,這是控制麥粒大小的基因發(fā)生了變化。( )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導學2第二節(jié)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理解染色體和基因在生殖過程中的變化和傳遞。
一、自主學習
在有性生殖中,親代雙方的基因傳給了子代,那么子代身上的基因是不是親代雙方基因的總和呢,若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那么生物體內的基因數量豈不是一代比一代地成倍增長嗎?你們認為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問題要怎樣解釋呢?
請同學們自學教材。
1.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是什么?
2.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存在的,人的體細胞中有對染色體,馬蛔蟲的體細胞中只有對染色體。
3.人的體細胞中,一條染色體上有____個DNA分子,23對染色體上共有_____個DNA分子。
4.一個DNA分子由數萬個小片段構成,每個小片段就是一個_________,在體細胞中基因也是成_______存在的,且每對中的兩個分別位于________________(“同一條染色體”還是“一對染色體中的兩條”)上。
5.說說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基因數量的的變化情況:
二、合作探究
1.用圖解方式表示染色體、DNA分子、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
知識鏈接:⑴_________是遺傳物質,主要位于細胞的_________內。
⑵染色體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組成的。
⑶________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小片段
2.某同學動手做個染色體模型:將兩根細鐵絲纏繞在玻璃棒上,繞成螺旋狀,再將中間的玻璃棒抽出,然后又將繞在一起的呈螺旋狀的兩根細鐵絲纏繞在玻璃棒上,又抽出玻璃棒,……如此多次纏繞,直到把兩根細鐵繞成短棒狀。
(1)不同顏色的區(qū)段表示_______,每根細鐵絲表示一個______,最后繞成的短棒表示______。
(2)若在鐵絲的螺旋中間再加上一些細小的圓球,則這些圓球表示________。
3.填好P35的圖并討論以下問題:
(1)控制生物的某一性狀的基因,比如:某人是雙眼皮,控制他(她)這一性狀的基因是一個還是一對?_______,在他(她)的精子(或卵細胞)中,控制眼皮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的基因是一個還是一對?______當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基因是成_____(“對”還是“單”)的。
(2)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DNA分子、基因都是每一對減半遺傳,這對生物的遺傳有何意義?
三、反饋檢測
1.生物體主要的遺傳物質存在于()
A.細胞膜上B.細胞質中C.細胞核內D.細胞器上
2.染色體和基因的正確關系是()
A.很多基因排列在染色體上 B.很多染色體排列在基因上
C.基因是染色體的另一種叫法 D.染色體在細胞核時叫基因
3.人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精子中染色體數目是()
A.23對B.23條C.46條D.46對
4.下列各組中,染色體數目相同的是()
A.精子和受精卵B.卵細胞和體細胞 C.體細胞和受精卵D.體細胞和精子
5.下列對DNA敘述正確的是()
A.DNA就是染色體,染色體就是DNAB.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細胞核內
C.DNA分子是直線形的,分子很大
D.DNA分子的結構比較復雜,但里面沒有遺傳信息
6.下列基因組成中,一般屬于生殖細胞的是()
A.AAB.AaC.aaD.A
7.親代的性狀能夠傳給子代是由于()
A.親代直接把性狀傳給了子代B.親代把基因傳給了子代
C.親代把遺傳物質復制一份傳給了子代D.親代把所有細胞內的結構復制一份傳給了
8.玉米的體細胞中有20條染色體,它的葉片細胞、根毛細胞、花粉細胞中的染色體條數分別為()
A.20,20,10B.20,20,20C.10,20,20D.10,10,20
9.已知一種鳥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40對,則這種鳥的雌鳥產的一個未受精的鳥卵中的染色體數目為()
A.20條B.40條C.60條D.80條
10.下列對DNA敘述正確的是()
A.DNA就是染色體,染色體就是DNA
B.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于細胞核內
C.DNA分子是直線形的,分子很大
D.DNA分子的結構比較復雜,但里面沒有遺傳信息
11.下列關于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位于細胞膜上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C.所有基因的大小都相同
D.基因是由蛋白質構成的
12.染色體是()
A.在任何細胞中均成對存在
B.在生殖細胞中成對存在
C.在所有細胞中均不成對存在
D.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
13.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精子中染色體的()
A.2倍B.1倍C.3倍D.倍
14.已知一個未受精的鴨蛋細胞中含有染色體40條,那么生這個鴨蛋的母鴨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
A.20條B.40條C.60條D.80條
15.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是____和____。
16.生物體的各種性狀是由________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____傳遞給了后代。
17.基因主要位于細胞核內的_______上,_______是_______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
18.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通過對多種生物的觀察研究,證實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________,每對________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導學3第三節(jié)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能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并能利用圖解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2、知道近親結婚的危害。
3、通過對孟德爾雜交實驗的學習,培養(yǎng)對科學實驗的分析、判斷能力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知道性狀分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并分別有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控制,并能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閱讀教材第32頁至第34頁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⑴孟德爾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雜交實驗中,選取了什么樣的豌豆作為種子?
⑵孟德爾采用了什么實驗方法?
⑶孟德爾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雜交實驗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⑷相對性狀有________和________之分。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________,矮是________,雜交的后代只表現____不表現_____。
⑸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的,其基因組成用_____表示;表現為顯性性狀的,其基因組成有______或_______兩種。
⑹基因組成是Dd的,d控制的性狀是否表現?是否遺傳?
學習任務二:知道近親結婚的危害。
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⑴、我國婚姻法中有關禁止近親結婚的內容是什么?
⑵、人類的遺傳病多種多樣,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于致病的基因引起的。致病基因有______和______。顯性遺傳往往在婚配或生育前就可察覺。而隱性遺傳病的情況則比較復雜。當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aa時,表現為_____,婚配或生育前就可察覺。但是,如果基因是____時,表現是無病的,卻攜帶有__________。
⑶、禁止近親結婚的意義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已知面頰上有酒窩與無酒窩是一對相對性狀,決定有酒窩的基因(D)是顯性基因,
決定無酒窩的基因(d)是隱性基因。請問,一對無酒窩的夫婦能生育出有酒窩的子女
嗎?為什么?
2、人的卷舌與非卷舌由一對等位基因R和r控制,某小孩的父母均能卷舌,這小孩
卻不能。說明卷舌是性性狀,這小孩的基因組合是。父親的
基因組合是。母親的基因組合是。
三、反饋檢測
1、下列哪種性狀是不能遺傳的()
A、單眼皮B、白化病C、色盲D、傷疤
2、牛的無角基因(B)對有角基因(b)為顯性。一個有角母牛和無角雄牛雜交,
生了一個有角小牛,則雄牛的基因組成是()
A、BBB、BbC、bbD、Bb或bb
3、人類白化病是由隱性基因(c)控制的,一對膚色正常的夫婦如果生下了一個白化病孩子,則這對夫婦及其孩子的基因組成分別是()
A、CC、cc、ccB、Cc、Cc、ccC、Cc、cc、ccD、Cc、CC、cc
4.已知有酒窩和無酒窩是一對相對性狀,一對夫妻的基因組成分別是AA和Aa,那么
他們的子女的基因組成可能是()
A.AAAaB.AaaaC.AAAaaaD.aa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_
A、人的體細胞中控制性狀的基因是成對存在的B、控制人類性狀的基因都是顯性基因C、人體中1個顯性基因和1個隱性基因成對存在時表現為顯性性狀D、如果無耳垂的基因組成為dd,則有耳垂的基因組成為DD或Dd
6、人類的正常膚色是顯性性狀,由基因A控制,白化病是隱性性狀,由基因a控制,有一對夫婦的基因組成分別是AA和aa,問: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________,他們的子女會不會患白化病?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婚配方式中,其后代患遺傳病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南方人和北方人B同一姓氏的人C表兄妹或表姐弟D生活在同一地區(qū)的人
8、下列哪一種疾病不屬于遺傳?。ǎ?/p>
A、感冒B、白化病C、血友病D、色盲
9、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禁止近親婚配的醫(yī)學依據是:()
A、近親婚配其后代必患遺傳病B、近親婚配其后代患隱性遺傳病的機會增多
C、人類的疾病都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D、近親婚配與倫理道德不相符合
10.當一對基因中,一個是顯性基因,一個是隱性基因時,生物表現出()
A.顯性性狀B.中間性狀C.隱性性狀D.無規(guī)律
11.已知雙眼皮和單眼皮是一對相對性狀,其中雙眼皮是顯性性狀,用D表示,單眼皮
是隱性性狀,用d表示。有一對夫婦均為單眼皮,那么,他們生出基因型為DD子女
的概率是()
A.100%B.50%C.25%D.0
12.人類能卷舌是一種顯性性狀。如果一個家庭中的母親和一個子女是不能卷舌的。那么,
可卷舌的父親的基因組成是()
A.AAB.AaC.aaDAA或Aa
13、孟德爾在高豌豆和矮豌豆的雜交實驗中,如果純種高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矮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那么雜交后的高豌豆的基因組成為________。為什么雜交后的豌豆種子長成的植株都是高的?畫出生殖過程中的基因傳遞圖解。
14、我國為什么禁止近親結婚,近親結婚有什么壞處?請用圖解的方式回答。例如:人智力常為顯性性狀,由基因H控制,智力障礙是隱性基因h控制,有一對智力正常的夫婦為表兄妹,他們的基因組成分別是Hh和Hh。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導學4第四節(jié)人的性別遺傳
1.通過對人類男女染色體組型示意圖的對比、觀察,XY型性別決定圖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遺傳圖解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同時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2.通過遺傳習題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伴性遺傳的特點,應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熟悉解答遺傳問題的技能、技巧。
一、自主學習
交流調查結果,閱讀課文36~39頁,思考下列問題。
1.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_______發(fā)現,男性體細胞中有_____染色體的形態(tài)與別的染色體_______,他把這對染色體叫__________。后來,美國細胞學家_______和____________進一步把這一對與眾不同的染色體分別稱為_________和________;而女性體細胞中的同一對染色體是_______的,都是__________。男性和女性體細胞中不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共有_____對,叫做_________。
2.女人在_____月經之間,會排出一個含_____________。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動中排出的精子從含有的性染色體來說只有______,一種是含__________的,一種是含__________的。它們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_____。
3.生物體性狀的遺傳是由_________控制的。1990年,科學家發(fā)現在_________上只有一小段DNA是決定_____性別的,也就是一個基因。1992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基因決定_______的形成。近年來,科學家發(fā)現________上還有___個基因,決定_____的產生和成熟。最近,又科學家發(fā)現了_________上與女性一性別有關的基因。
二、合作探究
1.觀察右側兩張圖片Y染色體與X染色體在形態(tài)上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2.想一想,就性染色體來說,在男性的精子和卵細胞中,應該有幾條性染色體?男性有幾種精子?女性有幾種卵細胞?
3.完成課文38頁“生男生女圖解”。
三、反饋檢測
1.下列關于性染色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染色體B.性染色體僅存在于生殖細胞中
C.性染色體幾乎存在于所有細胞中D.男性的性染色體用X和Y表示
2.在男性和女性的體細胞中相同的染色體有()
①22對②22條③一條X染色體④一條Y染色體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人的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Y染色體上沒有它的成對基因。你認為在人群中色盲患者()
A.男性較多B.女性較多C.男女各半D.無法確定
4.女性產生的卵細胞中性染色體為()
A.一對XX染色體B.一對XY染色體
C.只有一條X染色體D.只有一條Y染色體
5.下列有關人類生殖細胞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精子有兩種,一種含X染色體,一種含Y染色體,比例相等
B.卵細胞只有一種,每個卵細胞都只含有一條X染色體
C.人的精子中的染色體數可以表示為23+X或23+Y
D.女性一次排卵一般只有一個卵細胞
6.人類卵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數是()
A.44條+XYB.22對+XYC.22條+XD.44條+XX
7.男性每個體細胞應含有的染色體數為()
A.22條+XX B.22條+XY
C.44條+XXD.44條+XY
8.子女的性別是由()
A.母親決定B.父母共同決定,母親為主
C.父母共同決定,父親為主D.父母共同決定
9、發(fā)現性染色體的科學家是()
A、麥克郎B、孟德爾C、虎克D、達爾文
10、人的體細胞中,決定男女性別的染色體有多少?()
A、一條B、一對C、22對D、23對
11、正常情況下,人體的下列哪種細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體?()
A、男性生殖細胞B、女性生殖細胞C、受精卵細胞D、口腔上皮細胞
12、某夫婦第一胎生了個女孩,若允許他們再生第二胎的話,生男孩的幾率是()
A、100%B、75%C、50%D、0
1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
B、人體細胞中常染色體有22對,性染色體有2對
C、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分為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D、精子中的染色體只有性染色體,沒有常染色體
14、人體細胞中共有____對染色體,其中性染色體___對,常染色體__對。在男性的1個精子和女性的1個卵細胞中,共有___條性染色體。男性有___種精子,女性有___種卵細胞。人的性別與_____、______有關。
15、人體細胞內23對染色體中,有一對決定人的性別,叫性染色體。()
16、男性性染色體為XX,女性性染色體為XY。()
17、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與基因無關。()
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導學5第五節(jié)生物的變異
1.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及生物變異的類型。
2.描述變異的生物學意義和實踐意義。
3.舉例說出遺傳變異在實踐上的應用。
一、自主學習
1、什么叫變異?并舉例說明。
2、按引起變異的因素和對生物個體的影響介紹變異的類型,并結合實例來說明
3、變異的意義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1)這些體態(tài)優(yōu)美、顏色艷麗的金魚是怎樣形成的?你還知道身邊哪些動物也是這樣形成的?
(2)狗的這“一家子”毛色不同,你能說出它們形成的原因嗎?
(3)無籽西瓜是由于什么數目的改變引起的?
(4)因土壤條件不同,番茄幼苗的長勢不同,你能否列舉出有類似變化的生物?說出變化的條件。
(5)就上面這些變異你認為哪些變異是可以遺傳的?你將變異分為幾種類型?
三、反饋檢測
1、一只雌貓一次產了四只小貓,這四只小貓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則說明生物體具有()。
A.遺傳性B.變異性C.進化性D.適應性
2、感冒病毒不斷產生新的變異,對感冒藥的抗性不斷增強,這種變異是()。
A.不利變異B.有利變異C.退化D.由于用藥引起的
3、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生物發(fā)生變異的是()。
A.化學藥劑使細胞內染色體加倍B.利用轉基因方法獲得轉基因超級鼠
C.把蟹爪蘭嫁接到仙人掌上D.利用衛(wèi)星培育太空椒
4、不能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往往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A.兩個品種雜交B.基因變化C.染色體發(fā)生變化D.環(huán)境影響
5、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引起的變異的特點是()。
A.都是有利的B.都是有害的C.能遺傳給后代D.不能遺傳給后代
6、玉米有時會出現白化苗,這種現象屬于()。
A.有利、不遺傳的變異B.不利、不遺傳的變異C.有利、可遺傳的變異D.不利、可遺傳的變異
7、下列各項中,屬于有利變異的是()。
A.人類的血友病B.棉鈴蟲產生抗藥性C.玉米的白化苗D.高桿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