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6-02九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精品教案。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
3、通過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動作,體會他對人才尊重的優(yōu)秀品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體會文章中劉備的語言和動作,感受劉備的誠心誠意,學習劉備尊重人才的優(yōu)秀品質。
2、難點:理解比喻句前后兩部分之間的關系。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有關《三顧茅廬》的資料;2、預習《三顧茅廬》。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古代曾經有過一個時代叫做三國,那可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風云際會、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國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度龂萘x》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嗎?
出示片1:連一連:
《三顧茅廬》羅貫中
《紅樓夢》施耐庵《西游記》曹雪芹《水滸》吳承恩
3、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一起學習的課文就是選自《三國演義》的《三顧茅廬》。(師板書課題,故意將“茅”少寫一筆“撇”,以加深學生對“茅”的正確印象。)
4、學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資料,弄清時代背景。二、初讀交流,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檢查生字預習情況:怏()慚()快()漸()(二)選擇正確的讀音讀一讀。出示片3臥龍岡(ganggang)(manman)埋怨只得(dedei)(shushu)數九寒天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2、檢查讀課文情況:
采用同桌互讀互聽的方式進行。
三、合作交流,精讀感悟
1.默讀課文,理解“三顧茅廬”的意思,可用課文里的話解釋。2、“三顧茅廬”的意思:劉備三次到諸葛亮的草屋拜訪他,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隨機教學“復姓——諸葛”)
3、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一共有幾個人物?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你從哪里看出來?4、交流:
劉備:對諸葛亮誠心誠意,尊敬諸葛亮,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張飛:做事沖動,魯莽,心疼哥哥??諸葛亮:有才華,??關羽:話不多,??5、精讀感悟,體會人物特點。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劉備的誠心誠意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劃出有關句子,找出關鍵詞語,讀一讀,旁邊寫好自己的批注。學生交流、匯報。
(1)張飛嚷道:“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只要一根麻繩就把他捆來了!”
什么叫“嚷”?誰來讀一讀張飛的話?指名讀過渡:劉備聽了怎么說?女生齊讀
(2)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要去了!”
點出“生氣”。劉備怎樣“生氣”地說?誰來讀一讀劉備的話。指名讀
(3)從二人對諸葛亮不同的態(tài)度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二人的對話中作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劉備對人才的敬重。(4)分角色朗讀。讀出二人對諸葛亮的不同態(tài)度。
過渡:到了隆中后劉備又是怎樣做的呢?
6.分析人物動作,體會劉備誠心誠意。找出描寫劉備動作的詞。指名說.
(1)為什么離諸葛亮住處半里多路就要“下馬步行”?諸葛亮又看不見?
(2)“輕輕敲門”說明了什么?學生生模仿動作。(怕驚擾諸葛亮)(3)童子說諸葛先生正在睡覺,劉備“輕輕地走進去”,說明了什么?(怕打擾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說明了什么?(親自恭候更能讓諸葛亮體會到他的誠心,打動諸葛亮。)
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響工夫;又等了一個時辰,)“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個站法?誰來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動作:小結:諸葛亮在溫暖的被窩里美美地睡著,而劉備卻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階下恭候了幾個小時,可見,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誠懇啊!
(5)當諸葛亮醒來時,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又說明了什么?(不想讓諸葛亮等得太久,同時也體現(xiàn)了自己求賢的迫切心情)
(6)體會這些動詞說明了什么?劉備誠心誠意地尊重人才。(7)齊讀,感悟劉備的誠心。(9)比賽讀。
師小結:古人曾說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想劉備的誠心誠意
一定會打動諸葛亮,一定會把諸葛亮請出山。請出山了嗎?過渡:“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隆中對策、三分天下)。從中我們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諸葛亮果真是個有才華的人嗎?(是)你看,就在那個茅草屋里,劉備聽了他的話茅塞頓開。
7.品讀比喻句,體會諸葛亮的雄才大略。A、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1、什么叫“茅塞頓開”?
2、在這句話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3、把這句話用一個詞語形容?師出示:(撥云見日)
過渡:再后來,劉備對他們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說,出示片9,齊讀。B、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1.自學要求:在這句話中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生交流意見不一致的部分:既說明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說明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很密切。
3.把這句話用一個詞語形容?師出示:(如魚得水)
過渡:諸葛亮真是個足智多謀的人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才,那么諸葛亮生活的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四、拓展延伸,歸納總結
1、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2、展示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成語。
3、想進一步了解劉備和諸葛亮,請同學們課外閱讀小說《三國演義》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2.課外閱讀《三國演義》板書:三顧茅廬
劉備誠心誠意、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二、教學反思
《三顧茅廬》文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故事情節(jié)不難理解。因此,我把整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上,引導學生通過“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時我抓住了“劉備誠心誠意拜訪諸葛亮”這條主線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找表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字、詞、句,演一演,談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讀好句子來理解課文。課堂上,學生基本能找到這些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時都有自己的感悟。通過讓學生演一演劉備拜訪孔明時的輕輕敲門、恭恭敬敬、輕輕地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三顧茅廬》這篇課文中分析比喻句,內容相似。因此,教學中,我以第一個比喻句為例,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讓同桌合作互助學習。學習分析人物動作時,放手讓學生互相交流評議,學生個個都成為了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朗讀是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閱讀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讀貫穿于教學的全部過程
比較活躍,但有少部分同學不能集中到課文的學習中,原因是他們對《三國演義》不了解,頭腦中一片空白,很難走進課堂中來。由此應積極引導學生加強課外的閱讀,拓展知識面。
擴展閱讀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三顧茅廬》的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臨、輔佐”等詞語的意思。
2、能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分辨課文的詳略,并認識這樣的詳略處理能突出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理解劉備荒請諸葛亮出山的誠意。
三、教學難點:
認識課文對張飛的描寫來突出劉備的為人。
四:教學時間: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點:
整體了解課文,找出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起迄,并學習這一段落。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劉備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東漢末年,戰(zhàn)火紛飛,群雄紛爭,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因為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學習發(fā)生在那個時代的一個故事。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它就是《三顧茅廬》
(二)、揭題《三顧茅廬》并齊讀課題。
(三)、大家自由地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2、讀通課文。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讀后檢查:1、指名讀生字。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3、提問:A、課文記敘了劉備(),()請()出山,()的故事。
B、解釋“顧”C、課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還知道他的字嗎?
4、劉備為什么要三顧茅廬?A、指名回答。B、齊讀課文第一句話。
(五)、再次讀課文,課文的哪能幾自然段寫三顧茅廬。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六)學習第三——六自然段。
1、師:時間過得很快,寒冬剛過,早春來臨,劉備打算第三次拜訪孔明,說明什么?
2、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用——劃出表示劉備有誠意的句子。
3、學習匯報:
出示(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地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3)劉備大聲自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我一起去?!?/p>
(4)劉備說:“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jié)?!?/p>
4、齊讀上述幾句話。
5、師:劉備此時就直愣愣地站著呢?當時劉備會想一些什么?
生:(1)劉備會想,待會兒見面該怎么說呢?
(2)我怎么樣才能讓諸葛亮相信我的誠心誠意,幫助我完成大業(yè)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來了,諸葛亮這回該跟我走了吧。
(4)為了諸葛亮,已經連張飛都罵了,我的心真得夠誠了。諸葛亮就是一塊石頭,也地感動了。
小結: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過渡:劉備站在門外,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醒,他怎么樣做?
出示: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
問:你們知道劉備是什么人嗎?(1)大將軍(2)漢朝的皇叔
師:對,劉備是皇親國戚,人稱劉皇叔,他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1)讀書人(2)普通百姓
師:用張飛的話說,他是“一個村夫”,現(xiàn)在劉備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動——天地。
過渡:劉備冒著春寒,三顧茅廬,還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諸葛亮,趕緊下拜……現(xiàn)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為,你會怎么想?
學生回答:
(1)劉備對我可是一片誠意!
(2)劉備對我這么誠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現(xiàn)在有趣。
提問:(1)這個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是誰?劉備。
(2)既然寫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為什么課文幾處寫到張飛呢?請把課文寫張飛的語句劃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反襯出劉備的謙恭態(tài)度或誠心)
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諸葛亮捆來就是了!”
見劉備還站著等,張飛氣極了,對關羽說:“這個先生怎么這樣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
分角色朗讀:劉備、張飛、諸葛亮、作者
表演:劉備、張飛、諸葛亮
四人小組討論: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劉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誠懇、有毅力、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
七、作業(yè):
劉備與諸葛亮邊喝茶邊談些什么?把它寫出來。
三顧茅廬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會寫教案課件的范文嗎?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三顧茅廬教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三顧茅廬教案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三國演義》,把握整體內容。
2.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3.體會烘托這一寫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體會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難點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及“三顧茅廬”故事梗概。
教師方面:
1.準備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影音資料片段。
2.閱讀《三國演義》中關于“三顧茅廬”這一情節(jié)的前后內容,查閱關于劉備及諸葛亮的評價,以便給學生以適當的指導和補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三顧茅廬”。
剛才我們觀看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話,是導演根據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改編而成的,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說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情節(jié)的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原作,共同去體會和感受其感人之處。
二、研讀課文。
1.朗讀,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分角色的形式進行朗讀。強調加點字字音。
拜謁嘔心寰宇荷鋤篡逆猝定斡旋
匡扶朔風邂逅不省慵懶千仞不棲 熟諳
薰沐鄙悃悒怏荏苒揲蓍愧赧存恤
2.學生概括主要情節(jié),要求說出每一個情節(jié)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劉備拜訪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贊諸葛亮。
劉備一顧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論天下事。
劉備二顧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書信。
劉備三顧諸葛亮,孔明隆中對策,感其誠,出山輔佐。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二人的形象。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研讀課文。
1.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劉備、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劉備: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手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襯托(張飛、關羽)。
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門便知曉天下事、足智多謀。
手法: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襯。
(此處具體分析見教參。)
2.文中詩詞對于表現(xiàn)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從不同的方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才華和人生追求。(具體分析見教參。)
3.小說在塑造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時情節(jié)是如何變化的?有什么特點?
情節(jié)曲折,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跌宕多姿。(具體分析見教參。)
4.怎樣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話?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內容是:“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意思是現(xiàn)在的天下形勢是歷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變,這與司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來小說的結局的確如二人所預料的那樣。
5.分析司馬徽所言“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輔佐之人——劉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臥龍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即使得到劉備這樣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時,縱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嘔心血”,卻不能改變天命,即不能如劉備所愿“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雖然是對諸葛亮的才華得以施展感到一絲慰藉,但更慨嘆他多舛的命運。(具體分析見教參。)
6.概括歸納文章主題。
小說通過劉備“三顧茅廬”,既表現(xiàn)了他為興蜀漢大業(yè)而禮賢下士的寬宏氣度和不恥下問、求賢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曉天下事的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業(yè)。
課下查找諸葛亮、劉備以及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三國人物及故事,下一節(jié)課同學間進行交流。
第三課時
一、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諸葛亮的故事?怎樣評價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來的失敗?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劉備的故事?怎樣評價劉備?
3.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后來得此二人,蜀國為什么最終還為晉所滅?
4.介紹你喜歡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談談你對這些人物的認識。
5.教師補充其他重點知識,如《三國演義》的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等等,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二、總結。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名著之一,走進其中,不僅能讓人認識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更能從中認識到歷史的規(guī)律和進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辦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品讀《三國演義》,品讀名著,做一個認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業(yè)。
利用課余時間讀完《三國演義》。
板書設計
三顧茅廬
羅貫中
劉 備 謙虛、禮賢下士、不恥下問、求賢若渴、氣度寬宏
諸葛亮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足智多謀
九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九年級上冊語文《三顧茅廬》教學設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三顧茅廬》教案設計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喻體與本體)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學重點: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三、教學難點:學習寫“隆中美景”的寫法寫一處景色。
四、教具準備:小黑板;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嗎?你能介紹介紹其中的主要人物嗎?
看來,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劉備的得力軍事,那么,他怎么會成為劉備的軍事的,他為什么會終于劉備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相關的新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顧:拜訪;茅廬:草房子
過渡:誰去拜訪?拜訪的又是誰?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全文,補充課題,引導完整、準確地說說題意
2、再讀課文“三顧茅廬”具體是怎樣一件事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同時完成幾個任務。(1)出示自讀要求,指名讀
(2)檢查自讀情況a、抽讀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茅廬諸葛亮茅塞頓開捆來尊重臥龍恭恭敬敬秀麗宜人吩咐討論群雄紛爭分析半晌時辰輔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詞義:誰來當小老師說說你已經懂得的詞!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頓開:原來心里像被茅草塞著,現(xiàn)在忽然被打開,形容忽然領會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以“不添字減字、不回讀、不破詞破句”為標準,集體評議)
3、回到課題,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為的是什么?三顧茅廬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細細地到課文中去看看!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劉備為什么要去拜訪諸葛亮?
2、重點理解“兩次”“拜訪”“誠心誠意”
從幾個詞上你看出了什么?(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tài)度)
3、指導朗讀:你能把劉備的急切與虔誠讀好嗎?
四、過渡:劉備為了能使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經去了兩次了,當他第三次再去茅廬的時候,見到諸葛亮了嗎?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五、作業(yè)
1、抄詞
(1、齊讀生詞
(2、指導書寫:茅、諸、葛、捆、尊
(3、完成描紅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1、上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2、齊讀1節(jié)。
過渡:劉備兩次拜訪諸葛亮,都沒見著,他沒有就此罷休,這第三次,他們見到諸葛亮了嗎?
二、細讀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具體經過)
其中每段各寫了什么?(出發(fā)之前、見面之前、見面以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劉備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請出諸葛亮誓不罷休,冬去春來,他又要朝隆中出發(fā)了!可這次關羽和張飛卻不同意了,他們認為?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劉備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從這里看出劉備怎么樣?(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誰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劉備說的話?
齊讀指導讀好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來一路看,轉眼,隆中到了!
(1)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數數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寫了劉備看到的景象?那幾句寫劉備的動作?劃一劃,找一找。
(2)交流:a、齊讀一、二句,想象所描寫的畫面
出示: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說說把什么比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寫?(聯(lián)系諸葛亮)
b、過渡:這景正是諸葛亮剛毅高遠,不同凡響的寫照。劉備有沒有順利見到諸葛亮呢?我們接著看!
C、指名讀3-8句,說說你覺得劉備是個怎么樣的人?(尊重人才,求賢誠心)你是從哪些詞句里看出來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3)小結過渡:經過長長的等待,終于見面了!俗話說:“人杰地靈”,隆中這么美,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學習第四節(jié)。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讀,說說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勢,提出策略)
2、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想撥開云霧見了青天。
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理解。
2、指導讀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過渡:諸葛亮出山后,劉備和他相處怎樣呢?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誰來當當小記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近況?
2、交流上述問題:(同桌同榻一起)(關系親密)
3、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
說說理解!
四、總結:到此為止,我們已經知道劉備終于成功地請出了諸葛亮,也從中領略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劉備的求賢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厝?,同學們可以把我們這個故事復述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板書:兩次拜見沒見著
上路前
第三次拜見見面前
見面后
親密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