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氣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31《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備課資料。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備課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備課資料1988年,鄧穎超已84歲高齡,能夠在遲暮之年以如此心情敘述出昔日美好真摯的感情,不僅使我們感受到鄧穎超與周恩來兩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們看到他們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將——
1.在整體感知課又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追憶性文章的特點,辨識文章多種抒情方式,體會飽含在字里行間的深情。
2.在課前通過各種方式,如查閱書刊、與長輩交談、上網(wǎng)等,了解有關周恩來的故事,加深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感情。
走近作者
一、作者簡介
鄧穎超(1904—199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婦女運動領導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與周恩來結婚。
二、作品作息
這篇文章選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報》。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廳海棠花盛開之際,鄧穎超觀花后三次口述,由身邊的工作人員記錄下來。這是一篇追憶性的文字,由西花廳的海棠花觸發(fā)對過去有關人物和事件的回憶,把已經逝去的情景再現(xiàn)在我們面前。文章樸實自然,情真意切。
三、相關知識
《周恩來傳革命婚姻》摘錄
在這個時刻(指1925年在廣州),堅定的小小的熱情洋溢的鄧穎超再一次闖進了周的生活(這是他們四年多以前在周乘船去法國時分別以來的第一次見面)。她是作為參加國民黨代表大會的代表從天津來的,她在政治上的雙重選擇比周做得更加出色——共產黨人都被要求作這種雙重選擇。但是在他們的私生活中是沒有雙重選擇的。幾天之內,他們就悄悄地、毫不張揚地結婚了。他27歲,她21歲。
對他們兩人都重要的是,當許多中國人仍然遵從他們父母的安排而結婚時,他們則是自愿地,熱情地和不受別人支配地互相選擇的。他們免除了正式的婚禮,但當著朋友們的面重述了進步同志們所說的“八個互相”,即互愛、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顧、互相信任和互相諒解。正如情況所證明的,他們是少數(shù)幾對能遵守誓言的共產主義夫婦中的一對。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在中國公眾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誠和最持久的婚姻。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兩個具有相似出身與相似思想的共產主義革命者的終身結合。
鄧于1903年或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雖然她的父親原本來自南方的廣西。像周一樣,一位中國的傳記作者說她出身于“破落的書香門第”。她的父親突然去世了,所以鄧又像周一樣,缺乏一個父親般的人,在青少年時期依靠一位與她同性的長者。她是獨生女,是在母親十分嚴格的管教下成長起來的。她的母親是一位有教養(yǎng)和有決心的婦女,在顯貴人士的家里當家庭教師,后來周也可能受到她的影響。母女兩個移居到天津的法租界,在那里,鄧的母親靠她當家庭教師的薪水,使她的女兒受到了相當好的教育。
1915年,鄧進入天津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她聰明,但并不突出,在學校里常常名列前十幾名。她活躍,雄辯,開朗,具有坦率和開誠布公的性格,據(jù)說這是中國中原人的特性。
在12歲尚未成熟時,她就參加了反對日本人向中國提出要求的學生運動。她后來說,她在兩年內就“完成了學校布置的整個八年的學業(yè)”,但由這種努力帶來的疲勞,使她最后得了肺結核?!拔易罡信d趣的課程是地理、歷史、音樂、物理和中國語文。我不喜歡縫紉。”
在離校前一年,她積極參加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鄧回憶說:“我們把男生和女生分別組織起來,因為要他們一起行動太難了。我們的組織是女界愛國同志會,我們同男生們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周恩來?!钡囋谕砟瓿姓J,作為學生,他們的某些行為太過火了?!耙谇榫w激昂的情況下學習是不可能的,而抗日情緒是如此之高,致使我們趕走了一名日本教師,并毀掉了他的教科書。我現(xiàn)在認為,這一行為是不正確的,因為要同日本人斗爭,我們就必須學習日語!”
1919年秋天,“覺悟社”成立了,這就是這對未來的情侶首次邂逅的地方。一位中國作家解釋說:“當時,周恩來是一個漂亮的年輕小伙子,而鄧是一個受人愛戴的姑娘,她活躍在幾乎所有的宣傳和示威游行活動中。在社里的經常接觸,使他們的相互鐘愛之情不斷增長。”
1919年10月,在天津,這對情侶又站在抗議的最前列。鄧承認,他們使用書本里的一切計謀來鼓動革命。“我們激勵人民來拯救國家,推翻那些出賣中國的人。我們一邊說一邊哭,聽眾都被感動了?!编囘€領導一個講演團,他們到處奔走,散發(fā)激進的學生報紙,其中包括周所編輯的報紙。1920年夏天畢業(yè)以后,鄧加入了北京一所私立學校的教師隊伍。她未能出國去同周相聚,因為她的母親失業(yè)了,她必須供養(yǎng)她。
據(jù)說,是鄧首先愛上周的。一位后來對他們兩人都很了解的德國女人王安娜認為,鄧相貌平常,因此,周明顯地看重“她的內在品質更甚于她的外貌”,但那是在長征之后,長征使她大大地見老了。
鄧后來反省說:“我一方面痛恨舊式婚姻,另一方面也不同意所謂自由戀愛的思想?!彼械?,年輕人對這些事情了解得很少,所以很難結成美滿的現(xiàn)代婚姻?!拔覜]有愛上任何人,當時周恩來和我只是好朋友。我只有17歲?!?br> 她去教書是出于需要。她希望在銀行謀得一份薪水較高的工作,所以她晚上去學簿記。正如她三年前在天津的學校里一樣,由于過度疲勞,她的身體又一次垮了,因此她不得不放棄她的學業(yè),而沒有取得從事銀行工作的資格。在北京呆了兩年半以后,她返回天津,在一所小學里教書。
到1923年,她早已接受了共產主義。她同周一起,已經成為二十個天津學生領袖之一,他們定期集合在一起討論俄國革命,并且受到北京共產主義理論家李大釗的很大影響。中國的年輕婦女在過去受到很大的壓制,因此西方的政治思想對她們具有特殊的意義。自由和平等這些勇敢的新諾言可能對鄧比對周意味著更多的東西。
鄧分享了周在國民黨和共產黨內受的影響,于1924年加入了國民黨。她早已結識了周的尊敬的同志蔡和森,并于1924年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幾個月以后又成了共產黨員。她被任命為婦女書記,當1925年國民黨在廣州為它的第二次黨代會挑選代表時、鄧被挑選來代表她所在的華北區(qū)。正是這件事使她得以同她十分仰慕的男子在一起。
她后來常常對朋友們說,當周在巴黎時,他們“通過通訊相愛了”。另一位作家斷言,他們通過通訊,到1922年春天,彼此之間建立了愛情。現(xiàn)在,他們又在廣州相聚了。
一位西方記者說鄧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和表達她思想的客觀方法,并兼有良好的風度以及非凡的機智和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
相比之下,周恩來“生性真誠坦率,很可能確切地言其所想,他的妻子作為兩口子中更為老練的外交家能為他彌補這一點”。周采用她名字中的第三個字,把他的新娘稱為“小超”,這就成了她的愛稱。
鄧是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家中的賢內助。常到他們在廣州所租用的房子去拜訪的黃埔軍校學員和黨的領導人發(fā)現(xiàn),這所房子雖然簡樸,但陳設得很得體。盡管她整天負擔很重,卻從不讓她的客人知道她很忙或很累,她殷勤地設法使他們感到像在家里一樣。然而,客人們從傭人那里得知,鄧親自挑選陳設品,并對做飯給予具體指導。他們欽佩她能兼政治家和良伴于一身的方法。一位傳記作家評論說:“結婚以后,鄧就掌權當家了?!?br> 為了理智上的信念,他們雖然出身于舊中國的名門,卻摒棄了那個階級的許多習氣、價值和生活方式。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礙
1.字音字形
甬(yǒng)道澎湃(péngpài)
2.詞語注釋
[偶然]不經意間,無意中。
[盛開]指花茂盛地開放。
[院落]房屋前后用墻或柵欄圍起來的空地。
[依舊]照舊。
[可口]食物味美合口味。
[繁忙]指事情繁多,不得空閑。
[觀賞]觀看欣賞。
[短暫]時間短。
[漫長]綿延得很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是花朵并沒有忘記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謝零落,也要化作泥肥,來培育、養(yǎng)護來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鮮艷。語出龔自珍《己亥雜詩》,全詩為:“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br> [鴻雁]課文中指的是書信。
[回味]原指食后的余味;課文中為引申義,指在回憶中細細體會、玩味。
[中堅]在集體中最有力的并起較大作用的成分。
[繁榮昌盛]形容興旺發(fā)達、蓬勃發(fā)展。
[在所不惜]“在”和“所”連用,表示強調,下面多連“不”。課文里強調一點也不吝惜。
[共勉]共同勉勵。
[交織]課文中指交叉在一起。原指穿梭往來,縱橫交錯,或錯綜復雜地合在一起。
[患難與共]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受困難或災禍。
[無畏]無所畏懼。
[泰然]安然。形容心情安定。
[沉著]指遇事鎮(zhèn)定,從容不迫。
[簽訂]訂立條約或合同并簽字確認。
[交往]互相來往。
[思潮]指在一定時期內反映一定數(shù)量的人的社會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在意]留意,放在心上。
[通報]通知,告知。
[征途]課文中指漫長而艱難的道路。
[不屈不撓]形容頑強斗爭,在敵人或困難面前不屈服,不低頭。
[艱難險阻]指行進道路中的危險、困難、障礙。亦借指所經歷的艱險。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進。
[風習]風俗習慣。
[排場]指表現(xiàn)在外面的鋪張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闊氣]豪華奢侈。
[遙想]悠遠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浮想聯(lián)翩]形容眾多的想象不斷涌現(xiàn)出來。
[九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3.同義詞辨析
(1)偶然偶而
兩個詞都有不經常、有時候的意思。有時可以換用。如:有時候,鬧市里偶然(偶而)也能聽到一兩聲鳥鳴。
主要區(qū)別:“偶然”跟“必然”相對,指事理上不一定要發(fā)生而發(fā)生的;超出一般規(guī)律的。如:偶然事故。“偶而”多和“經?!毕鄬Γ硎敬螖?shù)少。如:偶而遲到一次,就感到心不安。
本課例句:“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
(2)泰然安然
兩個詞都是形容詞,都有安定、沒有顧慮的意思。有時可以換用。如:安然(泰然)自若。
主要區(qū)別:“安然”比較強調平安的含義,安安穩(wěn)穩(wěn)地,沒有顧慮。“泰然”則有鎮(zhèn)定、安定的含義。
本課例句;“在我們的革命生涯里,總是堅定地、泰然地、沉著地奮斗下去?!?br> 二、整體解讀
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椿ǖ闹魅艘呀涀吡?,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來了。
【第一部分:從西花廳前的海棠花寫起?!?br> 你不是喜愛海棠花嗎?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就愛上了海棠花,也愛上了這個院落,選定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來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還長,到現(xiàn)在已經是三十八年了。
【這些文字可以說是鄧穎超與相依相伴數(shù)十年的周恩來的在天之靈的。心靈對話,表達“你”對“我”的深情,“我”對“你”的懷念,親切而感人,獲得了采用其他人稱所無法獲得的表達效果。這是直接抒情?!?br> 海棠花現(xiàn)在依舊開得鮮艷,開得漂亮,招人喜愛。它的果實又甜又酸,開白花的結紅海棠,開紅花的結黃海棠,果實累累,掛滿枝頭。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時候,大家就把它摘下來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醬,吃起來非??煽?。你在的時候,海棠花開,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幾分鐘散步觀賞;夜間你工作勞累了,有時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樹前,總是抬著頭看了又看,從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繼續(xù)工作。你散步的時候,有時約我一起,有時和你身邊工作的同志們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們并肩欣賞我們共同喜愛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來是短暫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長漫長的。
海棠花開的時候,叫人那么喜愛,但是花落的時候,它又是靜悄悄的,花瓣落滿地。有人說,落花比開花更好看?!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蹦阆矚g海棠花,我也喜歡海棠花。在你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時候,我們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開,因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開著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壓在書本里頭,經過鴻雁帶到日內瓦給你。我想你在那樣繁忙的工作中間,看一眼海棠花,可能會使你有些回味,這樣也是一種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開放的時候,常常有愛花的人來看花?;ㄏ聵淝?,仿佛你仍在我們中間、你離開了這個院落,離開它們,離開我們,你不會再來。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你,不僅是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國家的人民服務,而且你為全人類的進步事業(yè),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戰(zhàn)斗。
當你告別人間的時候,我了解你。你憂黨、憂國、憂民,把滿腹憂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沒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覺醒,我們黨的中堅優(yōu)秀領導人很快就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八娜藥汀狈鬯橹螅鎳慕裉?,正在開著改革開放之花,結著豐碩的果實,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第二部分:回憶在中南海西花廳共同生活的日子?!?br> 曾記否?遙想當年,我們之間鴻雁傳書,飛過歐亞大陸,越過了海洋,從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濱的天津。感謝綠衣使者把書信送到我們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給我的印有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寫了“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那樣,一同上斷頭臺”這樣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時我們都加入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行列。宣誓的時候,我們都下定決心,愿為革命而死,灑熱血、拋頭顱,在所不惜。我們之間的書信,可以說是情書,也可以說不是情書,我們信里談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們的愛情總是和革命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們革命幾十年,出生入死,艱險困苦,患難與共,悲喜分擔,有時戰(zhàn)斗在一起,有時分散兩地,無畏無私。在我們的革命生涯里,總是堅定地、泰然地、沉著地奮斗下去。我們的愛情,經歷了幾十年也沒有任何消減。
你和我原不相識。1919年,我國掀起了五四愛國運動,反帝、反封建、反賣國賊,救亡圖存,反對簽訂凡爾賽和約,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包括工農商的舉國上下最廣泛的一次偉大愛國運動。就在這次運動中我們相見了,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的。在運動中,我們這批比較進步的學生,組織了“覺悟社”。這時候,我們接觸得比較多一點。但是,我們那時都要做帶頭人。我們“覺悟社”相約,在整個運動時期,不談戀愛,更談不到結婚了。那個時候,我聽說你主張獨身主義,我還有個天真的想法,覺得我們這批朋友能幫助你實現(xiàn)你的愿望。我是站在這樣一種立場上對待你的。而我那時對婚姻抱著一種悲觀厭惡的想法:在那個年代,一個婦女結了婚,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我上學的時候,路上遇到結婚的花轎,就覺得這個婦女完了,當時就沒有考慮結婚的問題。這樣,我們彼此交往,都是非常自然的,只是為著我們共同的斗爭,發(fā)揚愛國主義,追求新思潮,追求進步。就是這樣的,沒有任何個人的目的。我們建立起來的友情,是非常純正的。我不曾想到,在我們分別后,在歐亞兩個大陸上,在通信之間,我們增進了了解,增進了感情,特別是我們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為共產主義奮斗。三年過去,雖然你寄給我的信比過去來得勤了,信里的語意,我滿沒有在心,一直到你在來信中,明確地提出希望從友誼發(fā)展到相愛,這時我在意了。經過考慮,于是我們就定約了。但是,我們定約后的通信,還是以革命的活動、彼此的學習、革命的道理、今后的事業(yè)為主要內容,找不出我愛你、你愛我的字眼。你加入了黨,我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我們遵守黨的秘密,互相沒有通報。我們的思想受了國際、國內新思潮的影響,我們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這使我們的感情不只是個人的相愛,而是上升到為革命、為理想共同奮斗,這是我們能夠相愛的最可靠的基礎;而且,我們一直堅持把革命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個人的事情、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我們在革命征途上是堅定的,不屈不撓的,不管遇到什么艱難險阻,都是勇往直前地去奮斗,不計個人的得失,不計個人的流血犧牲,不計夫婦的分離。
我們于1925年的8月結婚了。當時我們要求民主,要求革新,要求革命,對舊社會的一切封建束縛、一切舊風習,都要徹底消除。我們那時沒有可以登記的地方,也不需要什么證婚人、介紹人,更沒有講排場、講闊氣,我們沒有舉行什么儀式,就很簡單地住到一起。在革命之花開放的時候,我們的愛情之花也開放了。
【第三部分:追憶與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br> 每當遙想過去,我就會浮想聯(lián)翩,好像又回到我們的青年時代,又回到我們并肩戰(zhàn)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同志,戰(zhàn)友,伴侶,聽了這些你會含笑九泉的。
【第四部分:再次表達對周恩來的一片深情。】
一個“又”字,飽含著無限深意,觸發(fā)了作者對已經“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憶。
往事如昨,縈繞心間,揮之不去,說到動情處,又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為了便于直抒胸臆,一開始就將第三人稱“他”轉換成第二人稱“你”。
海棠花是周恩來喜愛的花,二十六年來,他在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萬機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如今,海棠花依舊繁盛,果實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怎能不引起作者對過去日子的深情懷念。
寫花寄往日內瓦,摯愛深情,浸透字里行間。在敘事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敘述的事件、人物都煥發(fā)著感情的光彩。
海棠花依舊,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來。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問道:“你到哪里去了???”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極強的文字,思念與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回憶在歐亞大陸間鴻雁傳書的一段往事,表達了兩位熱血青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一句“曾記否”引出了無盡的回憶。當年,歐亞大陸,鴻雁傳書,相知相愛,表現(xiàn)了他們作為革命者的獻身精神和患難與共、悲喜分擔的深厚情誼;對在五四運動中相見情形的追憶,表現(xiàn)了這對革命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追求新思潮、追求進步的共同理想;他們在1925年結婚,愛情之花和革命之花并蒂開放,體現(xiàn)了沖破封建束縛、追求民主革新的精神;他們與祖國休戚與共,他們的愛情生活也始終與革命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了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忠貞不渝的愛情。
由西花廳的海棠花觸發(fā)對過去有關人物和事件的回憶,把已經逝去的情景再現(xiàn)在我們面前。文章樸實自然,情真意切。
三、問題研討
1.課文從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對表現(xiàn)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文是一篇追憶性的文字,它由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觸發(fā)了作者對過去有關人物和事件的深情回憶,把已經逝去的情景再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不僅使我們感受到鄧穎超與周恩來兩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們看到他們遠大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2.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文章的結尾一句,作者為什么稱周恩來為“同志,戰(zhàn)友,伴侶”?
他們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們的一生都在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艱苦奮斗著,所以是“戰(zhàn)友”;他們的婚姻“是兩個具有相似出身與相似思想的共產主義革命者的終身結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侶”。
3.說說文中稱謂由“他”轉換到“你”,其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甲生:稱謂上由“他”轉換到“你”,有利于直接抒情。
乙生:我覺得,稱謂上由“他”轉換到“你”,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達了“你”對“我”的深情。
丙生:我認為,稱謂上由“他”轉換到“你”,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達了“你”對“我”的深情,還表達了“我”對“你”的懷念,親切而感人。
師評:三名同學說得很好。稱謂上由“他”轉換到“你”,既有利于直拉抒情,又表達了“你”對“我”的深情,還表達了“我”對“你”的懷念,親切而感人。這樣就會產生采用其他人稱所無法獲得的表達效果。
4.寫出本文的結構特點。
四、語言品析
1.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椿ǖ闹魅艘呀涀吡?,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來了。(句中加點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一個“又”字,包含著無限深意,觸發(fā)了作者對已經“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憶。
2.在你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時候,我們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開,因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開著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壓在書本里頭,經過鴻雁帶到日內瓦給你。(朗讀這句話,體會字里行間飽含著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動人的,這是周恩來生前最喜愛的花。1954年春,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而這時,周恩來正在瑞士開日內瓦會議,不能親臨賞花。于是,鄧穎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標本,壓在書中托人帶給周恩來。它蘊涵著祖國親人的深情厚誼。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開放的時候,常常有愛花的人來看花?;ㄏ聵淝埃路鹉闳栽谖覀冎虚g。(朗讀這句話,體會字里行間飽含著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動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來與鄧穎超之間的故事,恐怕比它還要動人??吹竭@蘊含著深情厚誼的海棠花,就會使人們引起許多美好遐想。
觸物生情,追憶“看花的主人”。
真是“羈客有家歸一得,對花無語兩含情”啊!
思念與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體驗活動
1.向長輩了解或在網(wǎng)上查閱有關周恩來的故事,與同學互相交流。
2.為紀念鄧穎超誕辰一百周年,中央電視臺曾于2004年2月播放了八集電視片。請看過這部電視片的同學談一談觀后感。
標點故事:對牛彈琴
1945年8月28日,周恩來等人代表中國共產黨赴重慶談判。其間,國民黨代表大發(fā)謬論,周恩來義正詞嚴地進行反駁。國民黨代表理屈詞窮,便惱羞成怒地叫道:“對牛彈琴!”周恩來聽完后微微一笑,立即回敬了一句:“對,牛彈琴!”在場的人都非常佩服周恩來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語言表達藝術。
練習全解
一、作者深情回憶和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為什么從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
本文是一篇追憶性的文字,由西花廳的海棠花觸發(fā)對過去有關人物和事件的回憶,把已經逝去的情景再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中南海西花廳的海棠花是周恩來喜愛的花,二十六年來,他在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萬機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如今,海棠花依舊繁盛,果實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怎能不引起對過去日子的深情懷念?因此觸發(fā)了作者對已經“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憶。
二、朗讀下列語句,體會字里行間飽含著的深憎。
1.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來了。
略,答案參見“語言品析”第1題。
2.在你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時候,我們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開,因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開著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壓在書本里頭,經過鴻雁帶到日內瓦給你。
略,答案參見“語言品析”第2題。
3.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
海棠花依舊,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來,鄧穎超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問道:“你到哪里去了???”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極強的文字:“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彼寄钆c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三、向長輩了解或查閱有關周恩來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可參考“走進作者”中的“相關知識”部分。
精選閱讀
九年級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教案
九年級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教案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略讀課文,宜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教材分析
1988年4月,84歲的鄧穎超同志觀賞西花廳的海棠花后口述本文,后由身邊工作人員整理而成。這篇散文由西花廳開放的海棠花引出了對周恩來的深切懷念,通過回憶和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表達了對周恩來的崇敬與贊美,表達了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情懷,也展示了革命者的精神與品質。
教學目標
1.感受鄧穎超對周總理的深情思念和崇敬之情,以及他們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忠貞不渝的愛情。
2.學習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種抒情方式。
3.欣賞本文樸素情真的語言。
4.把握思路,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種抒情方式。
2.欣賞本文樸素情真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樸實自然的語言。體會文章字里行間飽含的深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電視紀錄片《鄧穎超》主題歌:
你走進永遠,把海棠留在庭院,那偉岸的溫馨,那樸實的浪漫/你走進深秋,讓海棠開在春天,那平易的燦爛,那親切的悠遠/一段情愫,在你我之間/一片厚愛,在天地之間。
2.課件展示西花廳、海棠花、周總理和鄧穎超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在這基礎上,學生交流課前查找到的有關周、鄧的資料??上驅W生介紹這篇文章發(fā)表時鄧穎超身邊的工作人員所寫的一段說明性的文字:“這是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廳海棠花盛開之際,鄧穎超同志觀花后三次口述,由我們記錄下來的。整理好后,她看過。當時本想在適當?shù)臅r候發(fā)表,但她沒有想好在什么時間發(fā)表為好,就放下來了。鄧穎超同志當時對我們說:現(xiàn)在不發(fā)表。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喜歡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們認為可以發(fā)表就發(fā)表,作為我的遺作,是對恩來的回憶和緬懷。否則,就燒掉。”1988年鄧穎超同志已84歲了,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西花廳,去嗅一嗅海棠花的芳香,聽一聽這位革命老人的深情講述。
(二)讀一讀,說一說
教師以深情的語調示范朗讀。學生邊聽邊畫出印象最深或最受感動的句子。(四人一組,相互交流,說明被感動的理由。然后全班交流。)
例:1?“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椿ǖ闹魅艘呀涀吡耍吡耸?,他不再回來了?!保ā坝帧弊诛柡瑹o限深意,再次看到一樹樹盛開的海棠,絢爛極了,觸發(fā)了作者對已經“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憶。)
2?“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們并肩欣賞我們共同喜愛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來是短暫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長漫長的。”(十二年來,“你的背影”仿佛仍在花間,更是時時縈繞在“我”的心頭,所以仿佛就在“昨天”;然而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分隔于兩個世界,思念太深,太切,十二年又是何其漫長漫長。)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開放的時候,常常有愛花的人來看花?;ㄏ聵淝?,仿佛你仍在我們中間。你離開了這個院落,離開它們,離開我們,你不會再來。你到哪里去了???我認為你一定隨著春天溫暖的風,又踏著嚴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你,不僅是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國家的人民服務,而且為全人類的進步事業(yè),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戰(zhàn)斗。”(如今,海棠花依舊繁盛,果實累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椿ǖ闹魅艘炎撸钋楹魡尽澳愕侥睦锶チ税 ?,思念與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三)再讀課文,理出文章所敘的幾件事,體會融情于事的寫法
1?幾件事:賞花思人,寄花傳情,相識“覺悟”,傳書明志,結婚廣州。
2?作者深情回憶和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為什么從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
學生討論后明確:首先,海棠花是周恩來喜愛的花,二十六年來,他在這個“盛開著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萬機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其次,海棠花見證了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如今,睹物思人,怎能不引起對過去日子的深情懷念?自然引出他們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
(四)配樂朗讀文章第1—6段,體會字里行間飽含的深情
(五)布置作業(yè)
1?仔細閱讀課文,揣摩文中感人的語段。
2?熟記生字詞的讀音、寫法、含義,用字詞積累中的詞語造句。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在《周恩來傳·革命婚姻》中這樣寫道:“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次在中國公眾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誠和最持久的婚姻,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兩個具有相似出生與相似思想的共產主義革命者之間的結合?!蔽覀冮喿x文章第7—11段,去解讀這真摯的愛情和成功的婚姻。
(二)讀一讀、悟一悟
學生默讀第7—11段,思考為什么稱周恩來為同志、戰(zhàn)友、伴侶,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相識“覺悟社”,兩人共同投身五四運動,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為共產主義奮斗,可謂志同道合;盡管分居兩地,但是為革命、為理想奮斗,是共產主義戰(zhàn)壕中的戰(zhàn)友;他們的感情不只是“個人相愛,而是上升到為革命、為理想共同奮斗”,這是他們能夠相愛的最可靠的基礎,能夠忠貞不渝成為終身伴侶。同志、戰(zhàn)友、伴侶三個稱呼體現(xiàn)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所以這位老人說:“我寫的這一篇,既不是詩,又不是散文,就作為一篇紀念戰(zhàn)友、伴侶的偶作和隨想吧?!?/p>
(三)自由朗讀全文,體會人稱變化對情感表達產生的不同效果
第二段開始,第三人稱轉換成第二人稱“你”,這是鄧穎超與相依相伴數(shù)十年的周總理的在天之靈的心靈對話,表達“你”對“我”的深情,“我”對“你”的懷念,親切感人,直接抒情,獲得采用其他人稱所無法獲得的表達效果。
(四)總結全文
提示:1?學習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種抒情方式。
2?體會本文樸素情真飽含深情的語言。
(五)閱讀遷移
閱讀欣賞史鐵生的《合歡樹》,從內容、抒情方式、情感幾方面比較異同。(說明:這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目的是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欣賞能力。)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知識點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著手準備教案課件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知識點
第3課《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
一、文學常識
鄧穎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婦女運動領導人。
二、字詞
海棠(tánɡ)甬(yǒnɡ)道短暫(zàn)豐碩(shuò)頭顱(lú) 花轎(jiào)
熱血(xuè)澎湃(pénɡpài)賣國賊(zéi)
無邊無際:形容沒有邊際。
含笑九泉:帶著笑容離開人世,形容死而無憾。
在所不惜:指絕不可惜。
患難與共: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擔困難或災禍。
出生入死: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浮想聯(lián)翩(piān):指頭腦中的感想連續(xù)不斷地涌現(xiàn)。
心潮澎湃: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樣起伏激蕩。
甬道:這里指庭院里居中的路。
三、中心內容
本文是一篇追憶性文章,時年84歲的鄧穎超同志觀賞西花廳前的海棠花,引發(fā)對過去與周恩來總理革命生活等經歷的回憶,表達了深深的追念之情,體現(xiàn)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情懷。
四、寫作特點
1、用樸實、平淡的語言表達細膩的感情。
2、運用多種抒情方式表達感情。
(1)融情于事。
(2)直接抒情。
五、重點問題
1、作者深情回憶和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為什么從西花廳的海棠花寫起?
因為海棠花是周恩來總理喜歡的花,二十六年來,他在這個“海棠花盛開的院落”居住,日理萬機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如今,海棠花依舊繁盛,果實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怎能不引起對過去日子的深情懷念?所以文章以海棠花寫起,以引出對過去生活的追憶。
2、文章第一段是第三人稱,而從第二段開始卻變成了第二人稱,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
從第二段開始,第三人稱轉換成第二人稱“你”,這是鄧穎超與相依相伴數(shù)十年的周總理的在天之靈的心靈對話,表達“你”對“我”的深情,“我”對“你”的懷念,親切感人,直接抒情,獲得采用其他人稱所無法獲得的表達效果。
3、收集周總理的故事
(1)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招待會上,有西方記者問周總理何以60多歲了依然神采奕奕,顯得年輕又英俊,周總理坦然說:“因為我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習慣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p>
(3)又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西方記者故意問周恩來:“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意在嘲笑新中國的貧窮。
周總理正色作答:“中國人民銀行的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比珗鲢等?。
周總理解釋說:“發(fā)行面額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種主輔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有中國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實力雄厚,它所發(fā)行的貨幣,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貨幣之一?!毖援叄珗鲰懫馃崃艺坡?。
九年級語文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知識點語文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知識點語文版
一、走近作者
鄧穎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周恩來夫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會活動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毫無保留地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是20世紀中國婦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婦女的驕傲,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譽,深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二、重點字詞
[偶然]不經意間,無意中。
[盛開]指花茂盛地開放。
[院落]房屋前后用墻或柵欄圍起來的空地。
[依舊]照舊。
[可口]食物味美合口。
[繁忙]指事情繁多,不得空閑。
[觀賞]觀看欣賞。
[短暫]時間短。
[漫長]綿延得很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是花朵并沒有忘記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謝零落,也要化作泥肥,來培育、養(yǎng)護來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鮮艷。語出龔自珍《己亥雜詩》,全詩為: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鴻雁]課文中指的是書信。
[回味]原指食后的余味;課文中為引申義,指在回憶中細細體會、玩味。
[中堅]在集體中最有力的并起較大作用的成分。
[繁榮昌盛]形容興旺發(fā)達、蓬勃發(fā)展。
[在所不惜]在和所連用,表示強調,下面多連不。課文里強調一點也不吝惜。
[共勉]共同勉勵。
[交織]課文中指交叉在一起。原指穿梭往來,縱橫交錯,或錯綜復雜地合在一起。
[患難與共]在不利處境中,共同承受困難或災禍。
[無畏]無所畏懼。
[泰然]安然。形容心情安定。
[沉著]指遇事鎮(zhèn)定,從容不迫。
[簽訂]訂立條約或合同并簽字確認。
[交往]互相來往。
[思潮]指在一定時期內反映一定數(shù)量的人的社會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在意]留意,放在心上。
[通報]通知,告知。
[征途]課文中指漫長而艱難的道路。
[不屈不撓]形容頑強斗爭,在敵人或困難面前不屈服,不低頭。
[艱難險阻]指行進道路中的危險、困難、障礙。亦借指所經歷的艱險。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前進。
[風習]風俗習慣。
[排場]指表現(xiàn)在外面的鋪張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闊氣]豪華奢侈。
[遙想]悠遠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浮想聯(lián)翩]形容眾多的想象不斷涌現(xiàn)出來。
[九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