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6-19高中一年級歷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識點人教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高中一年級歷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識點人教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一年級歷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識點人教版
1、夏商政治制度的內容:
中央:
1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2參與決策的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zhí)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
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響: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王位世襲制保護了私有制,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前提:生產力水平當時較低)
2、西周的分封:
1目的:鞏固統治,拱衛(wèi)王室
2被封范圍: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被封的諸侯國的義務: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繳納貢賦、朝覲述職形成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3、影響:
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西周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統治區(qū)域,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后期王權衰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紛爭
5結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春秋時期瓦解;戰(zhàn)國到秦朝時期廢除,被郡縣制替代(直接原因:諸侯國勢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的權利、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2內容:用父系的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政治的制度。
3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4影響:保證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相關推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1.王位世襲制
(1)背景: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2)建立:禹死啟繼,王位世襲制取代了原始社會后期的禪讓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
(3)特點: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
(1)王權:夏商的最高統治者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國家大事通過占卜的方式決定,王權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設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務。
(3)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們作為臣服于商朝的方國首領,定期向商王納貢,并奉命征伐。
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是王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二是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相對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三是承前啟后??鬃诱f:“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边@說明商朝繼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變化,周朝又繼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調整。
題1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從根本上講是()
A.社會歷史的倒退B.禪讓制腐朽的結果
C.奴隸主維護其統治的需要D.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答案D
解析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剩余產品的增多,逐漸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人類社會開始向奴隸社會過渡。而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重要標志。故正確答案為D項。
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目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主要對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推廣:武王死后,周公旦繼續(xù)推行分封制度,擴展周的統治范圍。
4.內容
(1)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
(2)義務:被封的諸侯國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
(3)權利:受封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
5.影響
(1)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2)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
(3)西周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統治區(qū)域,成為一個延續(xù)數百年的強國。
6.瓦解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在他們的領地,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2)瓦解: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到西周后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分封制的主要特點及破壞的原因?
(1)特點:一是分封對象的多方面。主要有同姓王室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先代帝王后裔和邊遠氏族部落首領等。二是周天子是最高統治者。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三是“土地和人民”與“義務”是周天子同諸侯之間關系的關鍵。具體說,就是周天子把一定土地和人民有條件地封授予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盡義務。四是層層封授。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對士進行再分封。?
(2)原因:分封制破壞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諸侯在自己領地內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諸侯掌握了封疆內的用人、行政、軍事、財政大權,使諸侯國的勢力日益壯大。隨著諸侯與周王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轉變?yōu)椤岸Y樂征伐自諸侯出”是必然的結果。題2《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笨梢娡沼H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予他們()
A.封號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鐵犁
答案C
解析土地和人口是建立政治、經濟共同體所必需的兩大基本要素。周朝實行分封制,建立的是諸侯國,因此周王給予諸侯的是土地和人口。
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1.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2.含義: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
3.內容
(1)周王稱為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為大宗。
(2)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來說是小宗,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大宗。諸侯的爵位,只有嫡長子繼承,其他兒子領有封地成為卿大夫。
(3)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在自己的領地內是大宗。卿大夫與士的關系,依此類推。
(4)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周王是
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領袖。
4.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西周宗法制的特點及其與分封制的關系?
(1)特點:宗法制最大的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依次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2)西周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①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通過層層分封,形成森嚴的等級。宗法制維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體現了西周政治制度層層封授、等級森嚴、政治與血緣相結合的特點。題3在西周的宗法制中,“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在這里,“小宗”相對于“群弟”而言,是()
A.諸侯B.大宗
C.小宗D.卿大夫
答案B
解析“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周王室是最大的“大宗”,其嫡長子、嫡長孫都是“大宗”,其余都是“小宗”,而“小宗”在自己的封地內又是“大宗”,依此類推,
“小宗”相對于其率的“群弟”而言,應是大宗。
閱讀教材P5“周公輔佐成王圖”插圖及“西周分封示意圖”。
從插圖可以看出周公輔佐成王,推行分封,拓展西周的統治區(qū)域。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到西周分封的特點、分封的區(qū)域和對象等。
1.根據西周分封示意圖,分析西周分封的特點有哪些?
答案(1)從分封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畿以外的中原地區(qū);(2)從分封的對象看,主要以王族同姓子弟為主,還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閱讀教材P6[歷史縱橫]。
在西周時期,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實行了宗法
制和分封制;為了更好的維護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又制定了禮樂制度,以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加強統治秩序。
2.春秋時期,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yōu)椤岸Y樂征伐自諸侯出”。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軍事力量
B.周天子將權力下放到諸侯國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諸侯國幫助周天子鞏固地位
答案C
解析禮崩樂壞主要是由于諸侯爭霸,分封制被廢,周王失去統領諸侯的地位而造成的。
思考:從這段記載,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權有多大?(P5)
知識點撥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伊尹既可以放逐太甲,也可以迎立太甲,所以相可以左右國君的立與廢。
答案要點商朝的相具有超越國王的權力,他們不僅可以執(zhí)掌國政,甚至可以將荒淫暴虐的國王流放,待其悔過自新后再迎回。
變式1中國古代,在中央設相的官職以參與國王決策的歷史,至少應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戰(zhàn)國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商朝在中央就設有參與商王決策的官職相。
一、本課測評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么?(P7)
知識點撥結合所學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內容,直接回答兩者的內容;根據兩者的內容分析特點,注意兩者之間的聯系。
答案要點(1)分封制。主要內容: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各諸侯國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受封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
特點:規(guī)定了周天子的權力和受封諸侯的義務,形成了嚴格的統治秩序;周天子是周王室的最高統治者,而諸侯在其領地又有非常大的獨立性。
(2)宗法制。主要內容:用規(guī)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證王權穩(wěn)定。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層層分封,形成森嚴的等級。
變式2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點在于它們()
A.都服務于周王鞏固統治的需要
B.都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C.都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D.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答案B
解析A是分封制的目的;D屬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響;C是二者在本質上的相同之處,若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的封建等級制度相比較則可以得出,形成此本質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血緣關系。
二、學習延伸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來嗎?(P7)
方法點撥(1)可以通過姓氏起源的相關書籍查閱;
(2)可以通過網絡查閱。
答案要點略
課程標準課標追問要點提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分別闡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內容。(1)分封制:①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②被封的諸侯國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③受封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口分賜給士。
(2)宗法制:①周王稱為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為大宗。②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來說是小宗,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大宗。諸侯的爵位,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兒子領有封地成為卿大夫。③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在自己的領地內是大宗。卿大夫與士的關系,依此類推。④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領袖。
2.闡述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王位和爵位的繼承制度:世襲制。
(2)地方政治制度:分封制。
(3)權力的分配和繼承制度:宗法制。
(4)基本特點:血緣紐帶和政治關系相結合,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基礎鞏固
1.西周時期,受封諸侯對周天子的主要義務是()
①享有封國的世襲統治權②兼制其它諸侯國③提供軍賦和力役④定期朝貢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享有封國的世襲統治權、兼并其它諸侯國不是對周王的義務。
2.西周時期,周天子向諸侯,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國的政治制度是()
A.世襲制B.分封制C.郡縣制D.宗法制
答案B
解析根據“授民授疆土”可知是分封制的內容,而建立邦國主要是鞏固統治,故答案為B項。
3.《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闭f明了()
①周的封國中,周王親屬做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緣紐帶跟分封制相結合,團結同姓貴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閡嚴重
④利用同姓貴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貴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④
答案B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在西周分封制中,同姓王室占絕大多數,①符合題意;從西周分封的對象可以看出,并不是為團結同姓貴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貴族,可排除②、④。
4.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代,請判斷哪位同學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學成為商朝末年的貴族,帶兵抵抗周部落進攻
B.乙同學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學帶兵攻打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
D.丁同學成了西周王族成員,整日無所事事
答案B
解析因西周主要分封對象為王族、功臣、先代貴族,故屬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為諸侯王的。
5.史書記載,結束了漢末以來三國分裂局面的西晉武帝司馬炎共有兒子26人,但太子司馬衷卻天生癡愚。晉武帝想要廢太子另擇繼承人,皇后勸說:“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于是晉武帝沒有更換太子的人選。由此可見晉武帝選太子的根據源于()
A.宗法制的嫡長子繼承原則
B.世襲制的父死子繼原則
C.君主制的集權獨裁原則
D.禪讓制的尚賢原則
答案B
解析從材料的敘述中可以看出,立太子的依據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6.近十多年來,家譜作為一種歷史文獻,受到了史學界的高度重視,成為除正史、方志、考古資料以外最重要的資料來源。家譜取得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記載了某一家族的興衰榮辱
B.能彌補正史缺載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歷史材料的種類數量
D.能起到凝聚社會群體力量的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現象的分析辨別能力。首先要明確家譜之所以受到史學界的重視,關鍵在于其史學價值,即它能彌補其他史學資料的不足,而不在于它記載某個家族或增加史料的數量,因此應選B項。
7.商鞅一人多姓。史書上說:秦封于商,故號商君。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人稱衛(wèi)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來源于()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親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D
解析題干已明確指出因封地在商。
能力提升
8.“封建親戚,以蕃屏周?!边@句話指的是()
A.分封制B.井田制C.郡縣制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分封自己的親戚為諸侯,起到拱衛(wèi)王室的作用,顯然是指分封制。
9.“齊人”“魯人”“楚人”這種表述,逐漸讓位于以行政區(qū)劃為籍貫的表述,造成這一變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縣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齊人”“魯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產物,后來被行政區(qū)劃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國實行郡縣制。
10.中華法系的特征是“以禮入法”,這里的“禮”主要是指()
A.等級B.教化C.習俗D.祭祀
答案A
解析“以禮入法”中的“禮”實際上是指等級秩序,即A項。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即諸侯國)屏國?!蹲髠鳌?br>
材料二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睹献?告子》
材料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
請回答:
(1)材料二所述的是一種什么政治制度?根據材料一說明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
(2)據上述材料概括諸侯有何義務?諸侯與周天子之間是何種關系?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與材料二的制度關系如何?
答案(1)西周的分封制。鞏固西周奴隸制政權。
(2)服從周天子,忠于職守;定期朝見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職。周天子控制諸侯,諸侯效忠周天子。
(3)西周的井田制。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分封制鞏固了井田制。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諸侯國
材料二《荀子》記載周初分封71國中姬姓諸侯國所占比較
材料三宜侯矢銅簋,銘文記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賞賜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隸之事。
請回答:
(1)依據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點。
(2)分封制對西周統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統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國嗎?并說明理由。
答案(1)特點:從分封制的對象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舊族等;從封地分布看,同姓親族封地富庶,戰(zhàn)略位置重要;從分封內容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還得到大量物資、武裝和人口等。
(2)西周初年,形勢動蕩,分封制度的歷史作用在于鞏固西周對新占領區(qū)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緊密、關系更加明確的分封制。不能仿效,因為依靠血緣關系不能保持長久的政治穩(wěn)定。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課標要求: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復習內容: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
復習重點:分封制和宗法制
復習難點: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自主學習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
(1)王位世襲制:
a.創(chuàng)立---禹死后,啟用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b.意義---這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的進步。從此“公天下”變?yōu)椤啊薄?p>(中國早期國家政治制度開始于夏朝。夏商時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商朝設立參與商王決策的、。地方-----在地方,封方國首領為“、”等。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分封制:a.目的:。b.內容:
①周王把和分封給、、,
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wèi)王室。
②諸侯的義務有:、、
、。
③諸侯的權利有:、、。
c.作用:
d.衰落:諸侯有很大的獨立性,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同時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逐漸衰落。到,分封制完全瓦解。
(3)宗法制:a.目的:保證王權的平穩(wěn)過渡b.由原始社會的直接演變而來。c.特點:最大特點(或核心內容)是
d.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兩者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體現就是 ?!.嫡長子與分封下去的眾子有雙重關系:在血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關系,形成嚴格的宗法等級秩序:→→ →f.作用及影響:保證貴族在政治上壟斷和特權地位,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形成了中華民族尊宗敬祖、認祖歸宗等傳統。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抖Y記禮運》
問題:(1)材料一二分別放映了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2)你如何看待從材料一到材料而這種變化?
(3)材料二中這種制度有何特點?2、閱讀下列材料
《史記》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農之后於焦(今陜西陜縣);黃帝之后於祝;帝堯之后於薊(今北京一帶);帝舜之后於陳(今河南淮陽);大禹之后於杞(今河南杞縣)。”
“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今山東臨淄),曰齊?!薄胺獾苤芄╈肚罚霍?;封召公奭於燕(也在今北京一帶,好像和帝堯之后封重了);封弟叔鮮於管(今河南鄭州);弟叔度於蔡(今河南上蔡。從這里來看,管叔、蔡叔在邶、鄘、衛(wèi)只是監(jiān)國,管和蔡才是他們的封國)。
問題:(1)材料反映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它是什么時候創(chuàng)立的?(2)歸納這種制度的內容、特點、作用以及瓦解經過。、
合作探究
1、宗法制與分封制的比較
項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證王權穩(wěn)定
內容
特點
(1)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2)諸侯義務:服從周王、鎮(zhèn)守邊疆、隨從作戰(zhàn)、納貢述職
(1)最大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2)確定了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大宗和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作用
(1)加強了周王對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續(xù)數百年
(2)開拓了疆域
(1)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2)有利于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關系
宗法孩子、分封制、禮樂制度,互為表里,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宗法與國家行政系統相結合輔之以禮樂制度,形成家國一體的統治結構
2、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課堂檢測
⒈“家天下”制度的形成是①鞏固部落聯盟需要②私有制發(fā)展結果③階級對立的產物④統一國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⒉周初實行分封制是為了
A.建立軍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貴族的權力
C.排斥異姓諸侯,團結同姓諸侯D.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
⒊下列對西周時期周王與諸侯關系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根據分封制,周王與諸侯是君臣關系B.根據宗法制,周王與諸侯是大宗與小宗的關系
C.周王與諸侯之間是等級從屬關系D.周王對各諸侯國擁有絕對控制權
⒋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點在于它們
A.都服務于周王鞏固統治的需要B.都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C.都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D.都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⒌西周的禮樂文化①是維護社會成員平等的工具②構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構架③在一定時期內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④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社會的和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按笞谀苈市∽?,小宗能率群弟?!卑醋诜ㄖ频囊?guī)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谥芡跏摇芡醯臻L子、嫡長孫
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芮浯蠓蚍獾亍浯蠓虻臻L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7《左傳》記載:“天子立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士以其子弟為仆隸)。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按等級遞減)?!边@段記載反映了
A.夏朝建立壓迫奴隸的國家機器B.西周在宗法制基礎上完善分封制
C.春秋諸侯爭霸,天子有名無實D.秦建立的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8.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緣關系。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材料是()
A.孔子說:“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B.《說文解字》載:“宗,尊祖廟也……”
C.《左傳》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D.《左傳》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9.(楚莊王)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鼻f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保ㄒ运抉R光《史記》)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問題是()
A.諸侯爭霸B.問鼎中原C.分封衰敗D.天子遭難
知識拓展:
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其目的是“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受封諸侯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可以在自己領地里進行再分封,可以設置官員、建立軍隊和征派賦稅,同時受封諸侯必須絕對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對周天子定期進行朝貢,并提供軍賦和力役。因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礎之上的,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體現,兩者缺一不可。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與國家制度相結合,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制度。周王為周族之王,自稱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稱"大宗",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為諸侯,對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國則是大宗。諸侯也由嫡長子繼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為卿或大夫,對諸侯是"小宗",在本家則為"大宗",其職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關系與上同。世襲的嫡長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如此層層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大宗、小宗的宗法關系,同時也是政治隸屬關系。對于異姓有功的貴族,則通過聯姻,成為甥舅,分封為諸侯,也納入宗法關系。于是,在全體貴族內部,舉國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為核心,由血緣親疏不同的眾諸侯國競相拱衛(wèi)的等級森嚴的體制,使政權不但得到族權而且得到神權的配合。"親親"、"尊尊"在這里獲得完備的、嚴格的體現,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從而也是周禮的根本原則。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通過血緣宗族關系來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政治制度。嫡長制繼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并且,按照血緣關系的親疏,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宗法等級。因而,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也是鞏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證了分封制的順利推行和穩(wěn)定實施。
禮樂制度,屬于上層建筑范疇,相傳由周公制定。周公所制定的禮,是維護統治者等級制度的政治準則、道德規(guī)范和各項典章制度的總稱,后來發(fā)展為區(qū)分貴賤尊卑的等級教條。樂則是配合各貴族進行禮儀活動而制作的舞樂。舞樂的規(guī)模,必須同享受的級別保持一致。西周的禮樂,也體現了當時的時代文明??鬃幼苑Q熟悉(實際上不是這樣)夏商周三朝的禮樂制度,據此開辦私學傳授禮制而“克己復禮”西周禮樂制作為一種通過禮儀和藝術表現出來的外在文化,本身就體現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內涵。本質上說,西周的禮樂制是保證分封制、宗法制穩(wěn)定推行的工具,《禮記》中的所謂“禮不下庶人”,以及“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荀子》中的所謂“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jié)之”,就指出了禮樂制在維系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知識結構:
起源:
從禪讓制
到王位世襲中央:
內容:
夏
商地方
周內容:
的分封制
政意義及特點:
治瓦解:
制
度
含義:
宗法制特點
影響
高中歷史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高中歷史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國的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宗法制;
問題1.王位世襲制標志著什么政治局面的形成?
問題2.王位世襲制確立后,夏商的最高統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制度來維護自己的王位和鞏固統治?
問題3.西周的統治者為了有效的統治,在夏、商的基礎上又實行了哪些更為嚴密的政治制度呢?
1.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分封的對象、分封的內容、受封諸侯的義務和權利)?分封制有何特點?它的推行對西周的統治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和后果?
2.什么是宗法制?其核心內容是什么?對西周的統治有何影響?
3.結合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內容,試分析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的特點?
1.啟對中國政治文明的貢獻主要是()
A.建立夏朝B.開創(chuàng)王位世襲制度C.實行分封制度D.完善禮樂制度
2.西周分封制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
A.鞏固了封建制度B.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C.鞏固并擴大了西周王權統治D.避免了諸侯勢力的增長
3.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對周王的義務包括()
①服從周王命令②率軍隨同周王作戰(zhàn)③定期納貢④定期朝覲述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依據西周禮制,天子殉葬用鼎九個,諸侯七個。春秋時期,在諸侯墓葬中出現了用九鼎的現象。這反映當時社會最重要的變化是()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B.當時人們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嚴重破壞D.青銅器鑄造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
5.新華社報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節(jié)納入中國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選項中與這種珍惜親情、渴望相聚情結形成有密切關系的是()
A.郡縣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舉制度
6.觀察右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商周時期社會區(qū)分尊卑等級的依據是()
A.經濟實力的強弱B.血緣關系的親疏
C.擔任官職的大小D.擁有奴隸的多
8.在西周封國魯國的宗法體系中,處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魯國國君C.卿大夫D.士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幫助授課經驗少的教師教學。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容嗎?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必修1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學案課標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1.世襲制的確立:
(1)約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_____。中國出現早期國家政治制度。
(2)禹年老時沿用____的慣例,選舉繼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并傳位給自己的后代。這樣,政治權力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______”的局面逐漸形成。原始社會后期的禪讓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時_______,有時______。
2.王權的神秘:夏商的最高統治者為___________,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國家大事都通過占卜的方式來決定,王權具有了神秘色彩。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時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設有___、卿士等,掌管政務。地方封___和____,侯、伯作為臣服于商朝的方國首領,定期向商王納貢,并奉命征伐。
1.商朝在中央設立的參與商王決策的職位是()
A.相、史B.卜、祝C.卿士、師D.相、卿士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建立及其目的
公元前______年,_____伐紂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為了進行_______,西周實行分封制。武王死后,其弟_____繼續(xù)推行分封制度,擴展周的統治范圍。周初分封的諸侯,大多數是同姓子弟.他們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區(qū)。
2.分封制的內容
(1)分封對象:周武王把_______分別授予____、_____和__________.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
(2)被封諸侯義務:分封制規(guī)定,諸侯必須對周天子服從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被封諸侯權利: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_______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士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zhàn)等義務。
3.分封制的作用
(1)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______________”。
(2)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
(3)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統治區(qū)域.
(4)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西周成為一個延續(xù)數百年的強國。
4.分封制的衰落
(1)原因:①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國家政權也逐漸由松散趨向嚴密。
②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衰落及瓦解:隨著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到________,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春秋時期的楚王問鼎,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zhàn)。戰(zhàn)國末年,分封制瓦解。
2.周初實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
A.削弱功臣、貴族的權力B.建立軍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鞏固周王朝統治D.排斥異姓諸侯,團結同姓諸侯
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的權利有哪些()
①鎮(zhèn)守疆土②隨從作戰(zhàn)③交納貢賦④朝覲述職⑤建立武裝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適諸侯,曰巡守;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怀瑒t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
材料二春秋之世,魯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齊至十有一,如晉至二十。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對諸侯作出了什么規(guī)定?周王和諸侯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2)材料二中揭示了什么重大歷史問題?
(3)綜合上述材料,從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諸侯的關系發(fā)生了什么重大變化?其主要原因何在?
設計一個表格,把分封制下王與諸侯的關系表達清楚。
權利義務
周
天
子
把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
保護諸侯國不受周邊少數民族的侵擾及相互之間和睦。
諸
侯諸侯在受封領地上,可以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對卿士大夫進行再分封。服從周天子的命令、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及朝覲述職。
三、血緣關系維系的宗法制
1.目的: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____、_____和_____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與____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2.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是用_________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它規(guī)定,周王稱為天子,王位由______繼承,為_____;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來說是_____,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_____。諸侯的爵位,也只有_____才能繼承,其他兒子領有封地成為_______。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又是大宗。卿大夫與士的關系,依此類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______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領袖。
3.影響:宗法制保證了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祖廟也?!币簿褪钦f,宗法的“宗”的本義是宗廟,這說明,宗法制以什么為紐帶的()
A.財產B.地域C.信仰D.血緣
6.觀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
妻妾稱謂
妻A.三哥(20歲)B.四哥(14歲)
妾一C.大哥(25歲)
妾二D.二哥(22歲)
1.中國早期──夏、商(殷)、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特點是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2.宗法制與分封制的比較
項目分封制宗法制
目的
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證王權穩(wěn)定
內容
特點(1)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2)諸侯義務:服從周王、鎮(zhèn)守邊疆、隨從作戰(zhàn)、納貢述職(1)最大特點:嫡長子繼承制
(2)確定了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大宗和小宗的關系不僅是家族等級關系,也是政治隸屬關系
作用(1)加強了周王對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續(xù)數百年
(2)開拓了疆域(1)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2)有利于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關系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度,互為表里,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宗法與國家行政系統相結合輔之以禮樂制度,形成家國一體的統治結構
1.史載周公制禮作樂,以宗法維系封建制度的運作。有百世不遷的大宗,有五世則遷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魯國,魯國內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國為例,以下有關封建與宗法關系的說明,何者最為適當()
A.周天子為魯國大宗,魯國內部再分封諸國也以周天子為大宗
B.魯國國君是魯國內部諸國的大宗,周天子則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魯國在內各封國的大宗,魯國國君則是魯國內部諸國的大宗
D.周天子為一族,魯伯禽另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無關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互依存的。宗法制是通過分封制表現出來的,分封制也是嚴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緣關系來實行的,伯禽是周公的長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所以D項錯。另外,判斷大宗和小宗的依據是“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同時,周天子是絕對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對而言的,在某諸侯國內部,諸侯國的始祖是大宗。由此判斷可知,A、B項錯誤,C項說法正確。
C
2.關于分封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體現了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關系②體現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等級關系③體現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關系④體現了封建官僚機構對人民的壓迫關系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本題要求學生對分封制能夠全面了解,西周的分封制是奴隸主統治階級內部的等級關系,分封的范圍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因此首先排除答案①④,分封制是依血緣親疏劃定的等級建立諸侯國,規(guī)定受封的諸侯要服從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貢獻財務,并隨從作戰(zhàn)。可見,分封制既體現了中央與地方的行政關系,又體現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等級關系。故答案為C。
C
西周宗法制樹狀示意圖比較直觀地表明了宗法制的特點和基本原則。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種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權力分配制度。按照圖中的原則,將每個宗族中的嫡長子確立為大宗,處于支配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為小宗,處于從屬地位。通過這一制度,以血緣關系形成了一種等級制度,以鞏固奴隸主的統治。
上圖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這一制度最大的特點是()
A.嫡長子繼承制B.規(guī)定了相對的大宗和小宗
C.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D.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
A項是宗法制的核心,D項是宗法制度的作用。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這是它最大的特點。
C
1.下圖是《帶冠冕的禹》。關于禹的說法,正確的是()
A.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
B.禹創(chuàng)立了王位世襲制度
C.禹創(chuàng)立了宗法制度
D.禹創(chuàng)立了分封制度
2.山東省被稱為“齊魯之邦”,起源于()
A.宗法制度B.古代地名C.西周分封D.漢初封國
3.《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边@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A.春秋時期諸侯爭霸B.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
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4.唐朝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奪得皇位,歷來為史學家所非議。這是因為他違反了()
A.中央集權制度B.分封制度C.宗法制度D.禮樂制度
5.《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边@說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濃重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權色彩D.皇權色彩
6.《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有國,姬姓獨五十三人?!笨梢娡沼H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這些同姓親族受封時,周王會給他們()
A.封號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鐵犁
7.史書中記載的“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確立B.實行分封制C.行省制度的確立D.郡縣制的實行
14.分封制使西周貴族集團形成了()
A.“周王—卿—諸侯—士”的等級序列B.“周王—諸侯—大夫—士”的等級序列
C.“周王—卿—士—諸侯”的等級序列D.“周王—諸侯—士—卿”等級序列
8.依據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中出現九個鼎的現象,這說明()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B.當時人們更迷信
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D.當時青銅鑄造業(yè)更發(fā)達
9.宗法制得以維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緣關系。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材料是()
A.孔子說:“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B.《說文解字》載:“宗,尊祖廟也……”
C.《左傳》載:“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D.《左傳》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10.下圖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關系,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11.通過宗法制的實行,西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規(guī)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夠成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③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記?王制篇》
材料二天王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與天子曰述職。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盂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材料四對于異姓有功的貴族,則通過聯姻,成為甥舅,分封為諸侯,有納入宗法體系?!坝H親”、“尊尊”在這里獲得完備的、嚴格的體現,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從而有是周禮的根本原則。
請思考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依據這兩段材料,指出為什么“周王先貶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由材料看出,該制度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兩種制度之間的關系如何?各有何積極作用?
13.閱讀下列材料
宗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父系家長時代。經過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時最后形成嚴密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稱天子,是同姓(姬)貴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長子繼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長子的兄弟被分封諸侯,諸侯對于周天子是小宗,因而諸侯在自己的國內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侯嫡長子的被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是小宗,在本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来祟愅?,按血親關系不斷分封下去?!捎谥艹瞻倌昊?,所以諸侯國之間同姓多是兄弟。異姓多是甥舅,這樣,整個西周就由宗法關系聯結起來。
請回答:(1)據材料一,在下表空格中填上合適的內容。
(2)據材料材料,結合有關史實,分析西周宗法制的實質。
1.(2014?新課標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下列省、自治區(qū)中,其簡稱源自西周封國國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東、山西D.廣東、廣西
2.(2014?山東卷)在《紅樓夢》第九十回中,賈母說:“自然先給寶玉娶了親,然后給林丫頭說人家。再沒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這反映出賈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傳統的家庭等級觀念
C.具有濃厚的宗法觀念
D.遵循長幼有序的婚姻禮俗
3.(2013?天津卷)下列史實符合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繼承原則的是()
A.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繼位
B.宋太宗繼承兄長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長孫繼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繼位
參考答案:
1.D該題考察學生商朝中央官僚機構職權分工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需要對商朝中央官僚機構的設置和分工有整體的認識。題目中A項中史是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官職之一。B項中的卜與祝也是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官職。C項中的師執(zhí)掌軍權的官職。D項是符合題意的答案。
2.C本題屬于因果型選擇題。在本題的四個選項中,B項“建立軍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只是分封制的目的之一,而A、D兩項均與周初分封制的內容不相符合。只有C項“鞏固周王朝統治”是周初實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確答案。
3.B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疾辄c是比較歷史事件內的異同。解答此題的關鍵點是再現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內容,然后從諸侯的義務與權利兩個方面用排除法把答案中的錯誤答案排除即可。
4.(1)規(guī)定:諸侯要定期朝覲述職,違反者要受到周王的處罰。關系:周王和諸侯之間是一種君臣關系,諸侯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2)春秋時期,王權衰弱,周王不再受到諸侯的尊重。(3)自西周晚期,周朝統治開始發(fā)生重大危機,王權日趨衰弱,逐漸失去了對諸侯控制的能力;分封制規(guī)定,諸侯雖然是周王的臣屬,但在其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國君,擁有用人、財政、軍事等方面的獨立大權。從而使一些諸侯趨勢坐大,不再服從周王的命令。
5.D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保障王權的平穩(wěn)過渡,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
6.A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規(guī)定,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嫡長子,即正室所生的長子。
1.A禹年老時沿用禪讓制,但在他死后,其子啟破壞了禪讓制,政權權力傳承變?yōu)橥跷皇酪u制,故B項應排除;西周建立后開始推行分封制,宗法制又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政治制度,所以C、D兩項均應排除。故選A。
2.C“齊魯之邦”來源于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因為齊國和魯國是這一時期山東地區(qū)主要的封國,因此后人把山東地區(qū)統稱為“齊魯之邦”。
3.C材料中的意思體現了諸侯必須要向天子述職,這是在分封制下諸侯應盡的義務之一,體現了西周初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4.C
5.B材料說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這一時期著名的姬姓封國有晉、衛(wèi)、魯等,也說明西周時期分封制帶有鮮明的宗族色彩。
6.C周王將土地和連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建立起分封制度。鐵犁和耕牛出現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
7.B“以藩屏周”是指通過分封制為周王室提供屏障,鞏固周王朝的統治。此題容易誤把封建理解成封建制度
8.B正確理解西周的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級秩序。
9.C鼎在西周時期是王權的一種象征,春秋時期諸侯墓中的九個鼎現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隸社會的等級秩序遭到嚴重的破壞。
10.D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筑,在社會初期的確鞏固了統治,但是到后期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障礙,不利于社會的平穩(wěn)轉型。
11.C緊緊抓住西周的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可以排除含有的①選項。
12(1)分封制;因為是按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⑵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⑶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性質的制度。積極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
13.(1)A—C:周王D—E:諸侯F:卿大夫(2)宗法制的實質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保證王權穩(wěn)定的一種政治制度。
1.C此題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諸侯國:魯、齊、燕、衛(wèi)、宋、晉。此題也是對西周分封形勢圖的釋讀。答案為C。
2.C此題難度為易,考查提煉單點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外人”、“自己人”可見賈母強調的是遠近親疏,說明賈母宗法觀念濃厚。
3.C西周確立的宗法制的繼承原則是嫡長子繼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繼承王位,這種王位繼承的方式在我國古代社會一直沿用。據此判斷選項C符合上述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