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12高考歷史第二輪考點專題復習第五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第15課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作為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歷史第二輪考點專題復習第五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第15課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第五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第15課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單項選擇題
1.智者學派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最早提出普遍性問題并試圖給予超越傳統神話傳說的解釋
B.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
C.適應民主政治和社會需求
D.強調人的價值和人的決定作用
2.表明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自身所屬社會的審判者,人有資格。有力量也有權利重新規(guī)范自己的生活,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開始。這觀點應是()
A.水是萬物的本原B.感覺即知識(工作總結之家 dG15.coM)
C.人是萬物的尺度D.知識即美德
3.之所以把智者運動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是因為這場運動()
A.第一次突出了人的地位和作用B.與上帝直接對話
C.否認絕對權威,懷疑神靈D.哲學家第一次放棄對物質世界的探索
4.以下最契合人文主義核心內涵的古希臘名言是()
A.求知是人類的本性
B.心靈美比形體美更珍貴
C.人的出類拔萃為城邦增加的榮耀可以超過神
D.健康和聰明是人生的兩大幸福
5.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的共同主張是()
A.神是不存在的,人是萬物的主宰和中心B.強調人類理性,否定絕對權威
C.“道德就是知識”D.熱衷于研究自然和觀察世界
6.公元前399年,雅典民眾法庭以“褻瀆神靈”和“教壞青年”起訴蘇格拉底。在判決時,起訴者提出判死刑,通常被告可以提出流放,然后由陪審團在二者之間做出選擇,但蘇格拉底卻提出要給他以獎賞而非處罰,結果盛怒的陪審團判他死刑。下列對這件事的理解,準確的是()
A.公平和公正是雅典法律的基本特點B.蘇格拉底對雅典社會極度不滿
C.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無缺D.智者學派的社會地位嚴重削弱
二.非選擇題
7.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領域的瑰寶,是文明人,文明社會的重要指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普羅塔格拉的一個著名觀點是:“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學派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組織、倫理規(guī)范等,熱衷于探討政治和法律問題。
材料三奴隸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師,任務——培養(yǎng)公私兼顧,能言善辯的好公民,目的——參與雅典的民主政治。
——以上四則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書內容
材料五蘇格拉底以自知無知為自豪,提出知識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為什么是那么無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別概括歸納智者學派對人的價值問題所關注的側重點。
(2)概括指出材料五中體現的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
(3)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關于人的價值觀點產生的社會根源是什么?
(4)依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人文精神的理解。
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我的朋友,偉大、強盛而且有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個公民,像你這樣只注意金錢、名譽,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進你的心靈,你不覺得羞恥嗎?……
德性就是知識或:美德即知識,愚昧是罪惡之源道。……
越是稟賦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他指出:烈性而桀驁不馴的良種馬,如果在小的時候加以馴服,就會成為最有用、最驍勇的千里馬,但如果不加以馴服,則始終是難以駕馭的駑材而已——柏拉圖《蘇格拉底言行錄》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初,雅典人在驚異中獲悉:功勛卓著的白發(fā)哲學家蘇格拉底努力向500多名法官和陪審員說明事實真相,力圖使他們相信自己無罪,但都徒勞無效,最終他被判定犯有褻瀆神靈和誤導青年之罪而處以死刑。死刑以服毒的方式施行。此外,他們也得知,蘇格拉底為其一生品行端正而引以為豪,他憎恨以阿諛奉承或乞求同情的方式出賣自己而獲得自由的做法。
——周國平《蘇格拉底之死》
材料三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蘇格拉底這些思想形成的背景。
(2)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蘇格拉底之死的看法。
第15課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1.C2.C3.A4.C5.B6.C
二.7.(1)人的價值、作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的平等;對人的教育。(2)崇尚知識。(3)希臘民主政治的需求。(4)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會的重要指標: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關心人,強調人的價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人文精神的獲得,主要靠涵養(yǎng)知識。
8.(1)思想:提倡善良的道德;認為“道德就是知識”;重視教育對道德養(yǎng)成的作用。背景:隨著民主政治的泛濫,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2)蘇格拉底之死源于他對過激的民主政治的批判,引起了雅典社會的不滿;蘇格拉底之死是民主政治的濫用,是一場歷史悲劇;蘇格拉底毅然選擇死亡,既維護了法律尊嚴,也捍衛(wèi)了思想自由與人格尊嚴,彰顯著蘇格拉底的人格魅力。
相關知識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系列專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高三歷史二輪復習系列專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本專題講授的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發(fā)展,主要內容包括西方奴隸制時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臘思想家(智者學派、蘇格拉底等)的光輝,14至17世紀人文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7至18世紀理性主義的光芒──啟蒙運動。通過此專題復習讓學生了解人文精神在演進歷程上,由崇敬神到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再到近代以來系統論證人的價值和力量,一直到理性主義至上。理解人文精神的萌芽,以及人文精神的發(fā)展與弘揚為中心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關注歐洲近代這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內在聯系與嬗變,概述人文精神演進中的歷程及其歷史意義。
第1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了解西方人文主義的起源,重點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簡述泰勒斯、智者學派、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觀點及評價。
(1)泰勒斯:
觀點:認為萬物皆由水生成,創(chuàng)立了樸素的唯物主義世界觀。
評價:被譽為西方哲學之父。希臘早期的哲學是自然哲學,即對自然界本身的探討和解釋,與人生沒有關系。自然哲學家用自己的頭腦去探索自然的奧秘,而不是依賴傳統宗教解釋,這是古希臘人開始具有自主意識的體現,標志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覺醒。
(2)智者學派:
公元前5世紀出現在希臘,代表人物是普羅塔哥拉。主張是人是萬物的尺度。正義、善德、真理等價值標準跟人的需要和興趣有關,是由人制定的。世間沒有客觀的評判標準和永恒的真理。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
評價:①把討論的重點從認識自然轉移到認識社會,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這一切構成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
②以培養(yǎng)兼顧公私利益的好公民為己任,起到積極作用。
③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定可神或命運等超自然的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3)蘇格拉底:
觀點:①他的哲學追求主要集中在認識人自己這一命題上。
②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人必須具有知識,才能達到善;無知是一切罪惡的首要根源。
(2)評價: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了希臘哲學的新方向,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崇尚知識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對后世西方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這些思想對后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
觀點: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表明在他看來真理高于一切。
評價:①亞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學貢獻在于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方法體現了人類不斷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②亞里士多德學識淵博,是集古希臘科學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③不僅為現代許多科學門類奠定了基礎,而且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④他把希臘哲學愛智慧與好學深思的理性精神發(fā)展到頂峰,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包羅宏富的文化遺產。
智者學派興起的背景,隨著古希臘城邦的興起,奴隸制經濟走上繁榮;公元前5世紀中葉以后,古代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城邦民主制的發(fā)達使人們更多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來,這樣人在社會中的地位顯得日益突出。
在這種背景下,面對社會變化和人在社會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學者開始懷疑社會現實和宗教,把研究重點轉移到人的本身,于是出現了智者學派。
在公元前5世紀葉以后的希臘奴隸制時代產生了人文主義精神的最早萌芽,他們的代表人物是智者學派和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等。古代希臘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對人的看法對人的看法的不同點是(1)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觀點認為,判斷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覺為標準,把人作為研究的中心,是西方人本主義的最初表現。這一學說本質很容易產生將人的主觀感覺和思維看得高于一切的危險,從而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泥坑。因為客觀事物的存在并不以人是否感覺而存在,且客觀事物的性質也不是以人是否感覺到它而發(fā)生變化。蘇格拉底對智者學派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的說法進行了修改,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尺度。反對智者學派的唯我主義和懷疑主義,認為真理應有其客觀標準。(2)蘇格拉底更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從三個方面對人的本質進行了界定,即:人應有自重;人應該去發(fā)現自我的本質;人必須確立理性的至高無上。(3)智者學派認為知識就是感覺,主張只要借助感覺就可獲得知識。蘇格拉底主張德性就是知識,所謂知德合一。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即智慧,看到了人的美德與智慧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教化人民,改善人的靈魂。(4)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都主張人要認識自己,但蘇格拉底對認識自己提出了新的觀點:認識自己并不是認識人的外表和身體,而是要認識人的靈魂;而認識人的靈魂,不在于認識靈魂的其他方面,而在于認識靈魂的理性部分,只有認識到了靈魂的理性部分,才算真正認識了自己。因為人性的本質在于理性,所以,人生的最高目標就應當追求正義和真理。蘇格拉底關注的中心問題是個人品德的完善和人的道德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而道德應當是人生追求的中心目的。希臘人文主義在蘇格拉底身上得到了最高體現。
第2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了解14~16世紀歐洲人文精神的發(fā)展的兩大運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1.簡述文藝復興興起的根本原因、目的、性質及思想核心。
(1)性質: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在歐洲發(fā)生的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2)根本原因及目的以資本主義萌芽為經濟基礎,反封建和教會為主要內容,以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為目的。
(3)思想核心:人文主義精神。
2.簡述文藝復興前三杰、后三杰的主要作品及藝術風格。
(1)前三杰:
①薄伽丘《十日談》,內容:全書貫穿人文主義思想,矛頭直指天主教會。它揭露教會的腐化與貪婪,抨擊教士的偽善,與丑行,歌頌現實生活,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生而平等,反對封建等級觀念.
②還有但丁、彼特拉克
(2)后三杰:
①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達芬奇的繪畫突破圣像圖的畫法,用寫實的筆觸揭示人性的善惡;
②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摩西》作品力量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氣勢,譽為市民英雄的創(chuàng)造者;
③拉斐爾《西斯廷圣母》善畫圣母像,被稱為畫圣。
3.簡述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主要思想觀點及評價。
(1)馬丁路德的主要觀點:強調因信稱義的學說,主張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禮和神職人員。
評價:在馬丁路德的引導下,宗教改革運動在德國拉開序幕,這是反對天主教的社會、思想改革運動。改革后創(chuàng)立的新教登上了歐洲歷史的舞臺,與原來的天主教、東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德國宗教改革開創(chuàng)了歐洲近代史的新紀元。
(2)加爾文主張:
①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一書,主張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否定教皇統治人民的權力
②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釋成先定論,認為人的一切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無法改變的。這是加爾文宗教觀的核心。他從神學角度論證世俗活動和個人奮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評價:
他的先定論學說為資產階級發(fā)財致富辯護,因而在西歐資本主義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廣泛傳播,為以后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依據。
②加爾文不僅創(chuàng)立了獨到的宗教改革理論,而且在實踐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他被譽為歐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偉大人物。
4.簡述歐洲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的意義。
(1)文藝復興的意義:
15世紀后期,新航路的發(fā)現刺激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文藝復興運動由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它地區(qū)。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達到高潮。如文學的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拉伯雷,自然科學方面的伽利略、哥白尼等,文藝復興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束縛,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使天主教的權威受到挑戰(zhàn),其主張為創(chuàng)造現世幸福而奮斗的精神,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2)宗教改革的意義:
宗教改革運動是反對天主教的社會、思想改革運動。改革后創(chuàng)立的新教登上了歐洲歷史的舞臺,與原來的天主教、東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馬丁路德的教在德國北部和中部迅速傳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響,瑞士、法國、英國等國紛紛進行宗教改革,出現了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等新教。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fā)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它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削弱了教會對人們思想和社會政治經濟的控制,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西歐宗教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想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
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現,成為歐洲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必要前提。資本主義萌芽所引起的階級關系和思想觀念的變化,思想觀念的變化又與當時的教會精神統治產生了深刻的矛盾,進而引發(fā)了一場巨大的思想變革。西歐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以后,資產階級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爭,一種形式是文藝復興,另一種形式就是宗教改革。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首先在意大利興起,16世紀達到高潮。它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新航路開辟后,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15世紀擴展到西歐諸國。在文藝復興運動中,15世紀近代自然科學誕生。16世紀始于德意志的西歐宗教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想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進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鎖。
第3課啟蒙運動的興起
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了解啟蒙運動興起的原因、性質、核心內容及歷史影響。
1.簡述啟蒙運動的興起原因、性質及思想核心、影響。
(1)興起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2)性質: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與教會特權的思想解放運動。
(3)核心思想:提倡理性,把批判鋒芒指向封建專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體系。
(4)影響:①是歐洲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不僅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輿論準備,而且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②它豐富和發(fā)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從而比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更為徹底,更具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
2.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主要著作、主要觀點及簡要評價。
孟德斯鳩:代表作是《論法的精神》,提出了著名的著三權分立學說,這個學說后來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伏爾泰:強烈反對天主教會,稱教皇是兩足禽獸。他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后人評論說: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盧梭:闡述天賦人權的學說,提出人民主義的口號,主張創(chuàng)立民主共和國。代表作是社會契約論》。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档率墙鞣秸軐W史上劃時代的哲學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
17~18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但是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發(fā)展;同時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人們認識到人類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對封建專制和反對教權主義的斗爭成為了時代的要求。17、18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啟蒙運動中,先后在英、法等國涌現出許多杰出的啟蒙思想家。他們崇尚理性,抨擊天主教會和封建制度,提出以法制反對君主專制和神權專制,提倡天賦人權。18世紀的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出現了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一大批啟蒙思想家,啟蒙運動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動員;并成為世界各國各地區(qū)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005年高考廣東卷)拉斐爾擅長畫圣母像,他筆下的眾多圣母充滿人情和母愛,這主要體現了當時的(B)
A.蒙昧主義思想B.人文主義思想
C.禁欲主義思想D.浪漫主義思想
(2004年廣東卷)歐洲啟蒙運動的主要內容是(C)
A.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B.全面否定羅馬天主教會C.提倡理性精神D.爭取實行普選
(2004年上海卷)馬克思說,啟蒙思想家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并且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申出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其中理性的含義是(A)
A.獨立的思考與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權利與黨派的信仰
C.國家的意志與精神的寄托D.權威的判斷與歷史的傳統
(1999年廣東卷)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強調人的價值,追求個性解放,反對神學迷信,主要是因為(B)
A.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天圓地方說B.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運動動搖了天主教會的地位D.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的創(chuàng)立
(2003年全國文綜卷)中國明朝和西歐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技術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的共同之處是(A)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側重于理論探索
C.局限于生產、生活層次的探索D.提倡實驗科學
(2000年廣東卷)啟蒙學說發(fā)展了人文主義,這主要表現在(D)
A.反對教權主義和蒙昧主義B.宣傳天賦人權C.提倡自由平等D.主張建立法制社會
(2001年高考文綜卷)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張有(D)
①人權自由②實行法治②反對教權④反對專制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99年全國卷)閱讀下列關于文藝復興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畫家寫道:許多已經湮沒的事物將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義小說《巨人傳》描寫道,1533年時人們都相信,存在著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繼而來的將不會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復。
材料三: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
材料四:18世紀的學者費內隆寫道,在16世紀,人們將文藝復興一詞只理解為恢復古代傳統。
據保羅富爾《文藝復興》
回答:(1)結合材料一、二,說明已經湮沒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沒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說文學、藝術方面的巨大成就各舉一例,并指出它們是否屬于被湮沒的事物及理由。
(3)材料四與前三條材料中的哪一條有矛盾?表現在何處?
(1)是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被湮沒的原因是一千年精神黑暗,即中世紀基督教的文化統治。
(2)文學:《神曲》、《十日談》(任選一部);藝術:《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雅典學派》(任選一種)。它們不屬于被湮沒的事物,因為它們屬于資產階級新文化。
(3)與材料三矛盾。材料三指出文藝復興是精神的新生,而材料四說是恢復古代傳統。
一、單項選擇題(每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1.稱古代希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源地,主要是因為
A.希臘最早進入奴隸社會B.希臘涌現了眾多的哲學大師
C.希臘先哲最早懷疑宗教神話,強調人的價值D.希臘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學
2.know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A.泰勒斯B.蘇格拉底C.普羅塔哥拉D.亞里士多德
3.康德在哲學方面的貢獻是
A.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B.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C.其理性批判哲學,最終確立了人類的主體地位D.創(chuàng)立了邏輯學
4.文藝復興的興起時間與國別的搭配,正確的是
A.14世紀,意大利B.14世紀英國C.15世紀意大利D.16世紀英國
5.與但丁的《神曲》齊名,享有人曲美稱的作品的是
A.雕塑《大衛(wèi)》B.《蒙娜麗莎》C.《十日談》D.《西斯延圣母》
6.在文藝復興的作品中,都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表現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蒙娜麗莎》B.《最后的晚餐》C.《十日談》D.《西斯延圣母》
7.《蒙娜麗莎》典型地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品,因為
A.達芬奇成功的運用圣像圖的畫法
B.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
C.達芬奇將解剖學、透視法和明暗轉移法運用其中
D.它肯定人的價值,頌揚人的力量,表現人性的美
8.文藝復興時期一位作者說人能夠隨心所欲地改造自己這反映()
A.人文主義藐視宗教思想B.追求物質生活幸福的思想
C.肯定人的價值及其創(chuàng)造性和思想D.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思想
9.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義色彩,是因為他強調
A.因行稱義B.因信稱義C.《九十五條論綱》D.先定論
10.加爾文指出一個人之所以發(fā)財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勞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賜,這句話反映出的觀點出自
A.《九十五條論綱》B.先定論說C.因信稱義說D.《基督教原理》
11.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主張的相同之處
A.都批判封建統治和天主教會B.都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
C.都認為國家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D.都贊同三權分立的國家政治體制
12.主張國家的權利應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彼此制衡,防止腐敗和集權,從而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的是
A.伏爾泰B.孟德斯鳩C.盧梭D.康德
13.17~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要求包括()
①歌頌理性②反對等級制度③批判教權主義④倡導自由、民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③④
14.馬克思說,啟蒙思想家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并用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申出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其中理性的含義是()
A.獨立的思考與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權力與黨派的信仰
C.國家的意志與精神的寄托D.權威的判斷與歷史的傳統
15.啟蒙運動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表現在
1把反封建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2把反宗教神學推進到尊重科學信仰自由
3把宣傳人性推進到建立理想王國4把尊重人推進到天賦人權.自由等
A.123B.234C.134D.1234
二、非選擇題:
16.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困此,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材料二伏爾泰在給他的一個反對者的信中寫道: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力。
材料三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曾說過:沒有一個人從自然得到了支配別人的權利。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的個體,都有享受自由的權利。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孟德斯鳩提出的著名國家學說是什么?這一學說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兩位著名思想家的相同主張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啟蒙運動對歷史發(fā)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17.在古代希臘、羅馬文明之后,基督教會對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統治,使人們的個人意識受到極大的壓制。為此,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杰出人士不顧教會勢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誤解,在歐洲的掀起了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帶著人們邁進科學的理性時代。
請回答:
(1)14~18世紀的西歐,出現了哪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們能夠興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這三次思想潮流各自具有怎么樣的特點?請結合各自的內容加以說明。
(3)三次思想潮流產生的共同影響是什么?
一、單項選擇題(每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
1.C2.B3.C4.A5.C6.C7.D8.C9.B10.B11.A12.B13.A14.A15.D
二、非選擇題:
16.(1)三權分立學說。其核心是權力的制約與平衡。(2)天賦人權,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權利。(3)是歐洲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不僅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也輿論準備,而且為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17.(1)14~18世紀的西歐,出現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三次影響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
(2)文藝復興: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名,以人文主義為旗幟,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倡導個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進行反封建的斗爭,挑戰(zhàn)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以反映時代特征的宗教理論實行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提出天賦人權,三權分立,主權在民,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
(3)沖破了宗教神學的思想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上的發(fā)動。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積極的參與互動,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教學目標。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考點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等人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學派(5BC中葉以后)
1、出現的背景:①(根本原因)古希臘奴隸制經濟繁榮②民主政治的發(fā)展③人的地位的提高。
2、代表人物與主張: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安提豐(所有人都是平等)
3、智者學派研究領域:主要研究人類社會、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組織和倫理規(guī)范。
4、影響:①對雅典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解放起了積極的作用
②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
二、蘇格拉底
1、不屬于智者學派。
2、基本思想:
①學術上:把人類及其環(huán)境作為探究的課題—發(fā)出“認識你自己”的吶喊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②政治上:反對過激的民主政治③道德上:“知識就是美德”即知德合一④優(yōu)秀個人的標準:他心目中的優(yōu)秀的個人應該具備心地善良、知識淵博、富于教養(yǎng)和崇尚理性等要素。
三.其他哲人:
1、柏拉圖——研究課題:人類社會;作品:《理想國》
2、亞里士多德:研究課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強調:人類是最高級的)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小結、歸納分析:
1、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是: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人的決定作用。
2、歷史啟示: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上形態(tài)上的反映。②先哲的偉大精神是我們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動力,也是豐富我們思想的無盡源泉。考點2: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一、文藝復興
1、興起的背景(首先興起于意大利的原因?):①經濟: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城市)(根本原因)②政治:新興資產階級形成,追求現世的享樂,要求擺脫教會和神學束縛,維護自身利益。③思想文化:天主教神學壟斷人們思想;意大利保留有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
2、實質: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3、核心: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4、主要成就:
(1)文學領域:意大利“文學三杰”及其代表作品、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及其代表作品
(2)藝術領域:意大利“美術三杰”及其代表作品
(3)自然科學:天文學革命——波蘭哥白尼、德意志開普勒、意大利伽利略和布魯諾
(思考:“文學三杰”、莎士比亞和“美術三杰”是怎樣在作品中體現人文主義的?)
5、影響:A思想:沖破神學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發(fā)展開辟了道路;B自然科學: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C文學藝術:眾多的精湛藝術品和文學杰作
二、宗教改革(16C德國始)
1.什么是宗教改革?
16世紀的一場爆發(fā)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歐的社會思想政治運動,實質是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人文主義思想得到進一步弘揚。
2、宗教改革的背景:①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進一步高漲。②文藝復興的影響,人文主義的推動③天主教會的壓榨:16世紀的德意志在名義上是“神圣羅馬帝國”,但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成為受羅馬天主教會壓榨最嚴重的地區(qū),被視為“教皇的奶牛”。④兜售“贖罪券”(導火線)
3、開始(序幕):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
4、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②簡化宗教儀式;③反對教皇和教會的極端權力。(注意: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只反對超越世俗權力的羅馬教會。)
5、擴展:受其影響,瑞士、法國、英國等國紛紛進行宗教改革,出現了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等新教
6、性質:即西歐早期資產階級以宗教為外衣反對羅馬天主教會的一場政治運動
7、影響:①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獨裁,,解放了思想,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了人文主義,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控制的教派②促進了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③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了新興的民族國家??键c3:啟蒙運動(簡述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第7課啟蒙運動
一、理性時代的到來(啟蒙運動的背景)
(1)政治: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對法國起了啟示和榜樣作用;(2)經濟: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自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在意大利出現,到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發(fā)展程度已較高,為啟蒙運動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3)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推動(4)科學: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自然科學的成就使教會的很多說教不攻自破,為啟蒙思想提供了銳利武器。(5)法國社會現狀: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fā)展
(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
“理性“的含義:所謂“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斷。它強調凡事要以人的思維去判斷,而不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人的自然權利,。說到底是資產階級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們把理性主義變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幟,主張把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現存事物的唯一標準。凡是違背理性的,都應予以打倒。
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啟蒙運動的概況)
1.興起:英國(霍布斯、洛克)
2.高潮:法國
(1)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
思想主張:①抨擊天主教會;②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③提倡“天賦人權”④相信法律以人性為出發(fā)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代表作:《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
(2)孟德斯鳩:
思想主張:①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②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發(fā)展了洛克的分權學說,更明確地提出了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
其代表作:《論法的精神》
3、啟蒙運動的影響:①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②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③對歐、美的資產階級革命起了影響和推動作用④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武器⑤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比較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異同。
(1)相同點:都發(fā)生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解放運動。
(2)不同點:(背景、主要內容、方式、影響等方面)①背景不同:文藝復興是資本主義初期的產物;啟蒙運動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壯大的結果。②主要內容:文藝復興提倡“人性”來批判維護封建統治的神學思想,啟蒙運動用“理性”從制度方面進行批判,并提出了新制度基本政治的原則,為新制度的建立勾畫了藍圖;③方式不同:文藝復興的許多思想家借助宗教的外衣,重在接露、批判教會、教士;啟蒙運動拋開宗教的“外衣”。④影響不同:文藝復興運動有力的推動了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啟蒙運動是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前提下進行的,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同時也推動了亞洲的中國和日本等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復習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高考歷史基礎知識復習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專題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
(一)了解古代希臘智者學派的普羅塔哥拉和雅典的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理解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
1、智者學派——普羅塔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主張把人置于世界和社會的中心,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
2、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①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識”
②強調人類的理性、否認絕對權威(這點與智者一致)
③“認識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fā)現了“自我”
④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并為此付出了生命(與18世紀啟蒙思想的特點極為相似)
3、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注重人、肯定人性,尊重人存在的價值。實質: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二)知道文藝復興初期“三杰”和《十日談》、《哈姆雷特》,簡述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1、文藝復興初期“三杰”
①但?。骸渡袂?/p>
②薄伽丘:《十日談》——“人曲”:諷刺教會的虛偽和腐?。唤衣杜匈F族的等級觀念;歌頌人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2、文藝復興高潮時期: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談》對人的贊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亞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
3、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無須教士和教會的介入,無須購買贖罪券——否認了教皇的權威
②人人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直接與上帝溝通對話
4、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反對禁欲主義,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價值作用
(三)列舉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康德的觀點,概括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1、背景:①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②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理性成為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人物
國家
代表作
思想觀點
意義
伏爾泰
法國自然權利學說,天賦人權孟德斯鳩
法國
《論法的精神》
“三權分立”學說(美國1787年憲法最早實踐)
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盧梭
法國
《社會契約論》
①“主權在民”
②“人生而自由”
③“社會契約論”
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并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康德
德國提出思想的自由▲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3、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比較:
(1)共同點:都注重人的價值,性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2)不同點:
時間
地點
背景
思想武器
矛頭
內容
影響
文藝復興
14-17世紀
中心:意大利
資本主義萌芽
人文主義
基督教神學
提倡“人性”,旨在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縛
引發(fā)了歐洲范圍內的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中心:法國
資本主義發(fā)展
理性
封建專制主義
提倡“理性”,旨在反對專制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引發(fā)了歐洲乃至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革命
第5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案(集體備課)
第5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案(集體備課)
第5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古希臘“智者”運動的產生和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關系?
2、近現代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是否有古代人文思想的歷史源淵?
了解古希臘“智者”運動的三個歷史發(fā)展階段,及其在三個歷史階段人文思想逐步產生、發(fā)展和
深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概括和歸納能力。
掌握古希臘“智者”運動的三個歷史發(fā)展階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張,并能夠進行對比
和分析,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歷史分析和比較的方法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
聯系初中所學的和本課內容同時期的政治、經濟,以辯明人文精神的產生和當時的政治、經濟的
內在聯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聯想能力和歷史辨證思維能力。
運用閱讀法進行大量的查閱和閱讀有關古希臘反映人文精神的歷史著作和哲學著作,從而對古希
臘的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形成客觀的印象。以便于理解和掌握這段歷史事件。
運用討論法,展開合作學習,進行大膽的思辯,從而明確人文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
的辨證歷史觀和歷史探究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使用圖表法,對古希臘“智者”運動的三個歷史發(fā)展階段進行列表分
析和對比,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整體把握歷史的能力。
借助課本中所提供的歷史圖片,并結合自己所掌握的歷史史料,試著編寫模擬古希臘“智者”雄
辯的歷史場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創(chuàng)新能力和歷史想象力。
在課本內容學習完畢后要及時進行自我總結和自我評價,以找出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為進一步的
學習和相關內容的研究奠定基礎。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在深入了解古希臘“智者”運動的基礎上,理解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
內涵和價值是和當時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隨的。
在學習古希臘思想家的人文思想的同時,要學習諸如蘇格拉底為真理和正義獻身的精神,從而增
強學生追求真理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和為真理與爭議抗爭的品質。
在深入理解古希臘人文精神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的基礎上,聯想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對比兩種思
想所導致的兩種不同的社會政治后果,從而明白民主的可貴和來之不易。
重點:古希臘“智者”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古希臘“智者”運
動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古希臘“智者”運動的三個發(fā)展階段和派別。
難點:古希臘“智者”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古希臘人文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一)單項選擇題
(1)被視為西方第一次啟蒙運動先驅的古希臘思想家是()
A、芝諾B、蘇格拉底C、但丁D、普羅塔戈拉
(2)被馬克思稱為“哲學的創(chuàng)造者”和“智慧”的化身的古希臘哲學家是()
A、蘇格拉底B、西塞羅C、芝諾D、普羅塔戈拉
(二)材料解析題
古代哲學的各種流派,可以看作是一種宗教。其中沒有一個流派的道義比斯多亞派的道義更有益
于人類,更適宜于培養(yǎng)善人了。
只有這個學派懂得如何培養(yǎng)公民,只有它培養(yǎng)了偉大的人物,只有它培養(yǎng)了偉大的帝王。
……斯多亞派雖然把財富,人間的顯赫、痛苦、憂傷、快樂都看作是一種空虛的東西,但他們卻
埋頭苦干,為人類謀幸福,履行社會的義務。他們相信有一種精神居住在他們心中。他們似乎把
這種精神看作一個仁慈的神明,看護著人類。他們?yōu)樯鐣凰麄內枷嘈牛麄兠镒⒍ㄒ?/p>
為社會勞動;他們的酬報就在他們的心里,所以更不至感到這種勞動是一種負擔。他們單憑自己
的哲學而感到快樂,好像只有別人的幸福能夠增加自己的幸福。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問答:
(1)古希臘斯多亞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
(2)古希臘斯多亞學派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
(3)古希臘斯多亞學派的思想主張?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哪一項思想主張不屬于古希臘斯多亞學派的思想組成部分()
A、物理學B、倫理學C、邏輯學D、生物學
(2)在古希臘,提出“邏各斯”(即規(guī)定著的理性)的主張的()
A、斯多亞學派B、亞里士多德C、柏拉圖D、德莫克里特
(二)材料解析題
“蘇格拉底還說:正義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為正義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為都是美好的,
凡認識這些事的人決不會愿意選擇別的事情;凡不認識這些事的人也決不可能把他們付諸實踐,
即使他們試著去做,也是要失敗的。所以智慧的人總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則不可能做美好
的事,即使他們試著去做,也是要失敗的。既然正義的事和其他美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為,很顯
然,正義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為,就都是智慧?!?br>
——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
問答:
(1)如何概括材料中提到的蘇格拉底的思想?
(2)蘇格拉底思想中的哪一點和18世紀的啟蒙思想相同?
(三)問答題
如何理解古希臘的智者運動?它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1、探究學習
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文精神這樣的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可以進行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分小
組進行資料的搜集的整理和論證,最后進行匯總和討論,并且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2、實踐活動
運用學生掌握的歷史史料,結合教材的內容,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歷史習作,諸如話劇,模擬古希臘“
智者”的雄辯場景,以增強歷史的真實感。
第六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西方的文藝復興的產生歷史背景是什么?性質是什么?最重要的主張是什么?
2、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代表及其主張是什么?
3、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質、影響是什么?
理解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和性質,以及基督教文化和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
聯想和歷史辨證思維能力。
掌握西方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并且通過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主張的發(fā)展
脈絡來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和深入,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概括能力歷史總結能力。
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以歷史的眼光去審視和發(fā)現其中所隱含的人文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
生“以文證史”的能力。
深入理解西方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和性質,以及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的內在聯系;了解“新教”
這一概念及其內涵,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對比能力和歷史推理能力。
運用閱讀法、對比法等方法進行大膽的推理和論證,以理解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原因和性質、思
想理論主張,從而為本課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對于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代表及其主張,學生可以運用圖表法進行概括和總結,以利于了解和掌
握。另外,要重視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的欣賞和閱讀,必要的時候進行分析,從而更有利
于理解本課內容。
對于歐洲宗教改革的學習,必須運用歷史聯想法,把其和文藝復興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不僅要理
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更要理解其性質和作用。
理解文藝復興的性質和內涵,以及其承擔的反基督教文化的任務,使學生明白這場運動是自希臘
的智者運動以來的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而其所高舉的人文主義的旗幟,正是恢復被基督教
所泯滅的人性的開始。以此來增強學生的人文主義觀。
通過對歐洲宗教改革的學習,使學生明白這場改革是文藝復興的繼續(xù),進一步把人從基督教的束
縛中解放出來,為啟蒙運動的到來提供了思想條件。從而是學生加深對人文素質的理解。
重點:西方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理論基礎;文藝復興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及其
主張;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性質、作用。
難點:西方文藝復興產生的歷史背景、性質、思想理論基礎;歐洲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性質、
作用。
(一)單項選擇題
(1)恩格斯說:“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將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其含義是()
A、它沒有將古希臘、羅馬文化完全復興B、它把古代文化古為今用
C、它沒有準確地揭示這場運動的性質
D、它打著復興古典文化的旗幟
(2)人文主義的內容不包括()
A、肯定人的價值B、提倡現世生活的享樂
C、反對蒙昧主義D、號召消滅專制王權
(3)西歐宗教改革的最大歷史作用是()
A、教會的土地和財產被沒收B、宗教自由在西歐逐漸盛行
C、民族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D、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精神
枷鎖
(二)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上帝賦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為動物,也可以上升為與
上帝相似的東西。——皮阿《論人的尊嚴》
材料二:阿爾帕說:“……大多數的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p>
彼特拉克說:“真正的高貴并非天成,而是自為的”。
問答:
(1)根據以上材料,人文主義者極力反對什么?提倡什么?
(2)根據以上材料,說明人文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3)結合史實扼要說明人文主義思想的進步性?
課標第一網
(一)單項選擇題
(1)文藝復興的一位作家說:“人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這反映了()
A、肯定人的價值及其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B、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勝天的唯物主義思想D、提倡追求物質生活幸福的思想
(2)歐洲文藝復興出現的經濟因素()
A、宗教改革的發(fā)生B、意大利的文化遺產
C、資本主義萌芽D、新航路的開辟
(3)在文藝復興運動中,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人文主義代表人物的熱情主要表現在哪一文化
領域()
A、繪畫B、雕刻C、文學D、建筑
(二)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個方面——內心的自省和外界的觀察一樣都——一直處于一
層共同的沙幕之下,處于睡眠和半醒狀態(tài)。這層沙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偏見織成的。透過這層沙
幕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罩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這層沙幕首先煙消云散。
——布克蛤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材料二:加爾文的信條正適合于當時的資產階級果敢大膽分子的要求……加爾文的教會體制
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國已經共和化了,人間的王國難道仍然還能聽命于君主、
主教和領主嗎?……加爾文卻在荷蘭建立了共和國。
——恩格斯
問答:
(1)材料一所說的“沙幕”指什么?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煙消云散?
(2)材料二所說的“最果敢、大膽分子”是寫什么人?共和化了的上帝的王國指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會運動?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辨證關系說明兩次運動有何
有機聯系?
(三)問答題
14-16世紀歐洲出現了人文主義運動?;卮穑?br>
(1)這是一場什么性質的運動?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它首先在那里爆發(fā)?后來擴展到那些國家?
(3)它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1、探究學習
(1)制作文藝復興不同時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思想主張的歷史表格。
(2)指導學生閱讀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的文學作品,把作品中的人文思想歸納為一篇歷史習作
。
2、實踐活動
對本地區(qū)的基督教教會情況進行調查,依據課本內容區(qū)分出不同的基督教派別,并分析其是否符
合歷史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