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誦讀峨眉山月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5-10古詩誦讀江上漁者。
古詩誦讀江上漁者
教學目標
1.認識“漁、者、但、君”4個生字。
2.了解古詩大意,能背誦古詩。
教學
重難點了解古詩大意,能背誦古詩。
教學媒體錄音機、生字卡片
課前準備預(yù)習生字
教學流程二、導入新課
1.由“魚”引出“漁”
2.復習部首查字法的步驟,查出“漁”字的讀音,了解意思。
3.開火車,讀準字音;區(qū)分“魚”和“漁”的字形
4.講述:專門從事打魚、捕魚工作的人,我們稱他們“漁民”、“漁夫”、“漁人”,古人也稱他們?yōu)椤皾O者”。
揭示課題:江上漁者
學習“者”。讀準音,意思是“……的人”,“漁者”就是捕魚的人。
5.齊讀課題。課題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魚的人
二、學習詩句,了解大意。
1.出示古詩,師范讀,看圖讀詩,想想:古詩中寫了哪些人?
2.交流反饋:(打魚的人——“漁者”;吃魚的人——江上往來人)
3.引導學生了解詩句大意,知道打魚人和吃魚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
(1)學習前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出示圖片:畫面上描繪了在江邊的酒樓里,人們舉著筷子,在品嘗著鮮美的魚,高聲笑談著。
師述:同學們,你們看,每天在江邊來來往往的許許多多的人們,他們都非常愛吃魚,特別是味道鮮美的鱸魚??粗鴪D,想一想,這些人們在吃魚的時候,會怎么說?
誰來當一回江上往來的客人,稱贊一下鮮美的鱸魚?
指名朗讀前兩句詩。
認識新字:“但”,請學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認識這個字。
講述:“但”在這里的意思是“只,僅僅”。這些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啊,只知道贊美鱸魚味道的鮮美。
那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學習后兩句,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出示圖:畫面為漁人駕駛著一葉小舟,在風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師讀詩句,引導:吃魚的人們不知道這些魚是從那里來的?是怎么來的?你們看看圖,聽老師讀讀詩,你們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圖,了解:
捕魚人的船是一條小船—舟、,想像:這條小舟在波濤翻滾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飄蕩在江面上的小樹葉;一片隨時都會被風浪卷走的小木片……)
認識新字“君”,讀準字音“沒”。
(“君”引導學生復習剛學過的生字“群”;用部首查字法“君”查“口”字底。
出示句子:
你們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漁船像一片小樹葉,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底。
引導學生讀一讀句子,發(fā)表感嘆:漁人們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險??;真辛苦啊;真不容易??;真艱難?。。?/p>
4.小結(jié):這就是那些吃魚的人所不知道,所沒有看見漁人們的生活。漁人們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換來生活的美味,我們應(yīng)該珍惜。
三、誦讀和背誦古詩。
四、復習鞏固所學新字。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學習為主,教學古詩時我讓學生結(jié)合畫面,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同時又注意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擴展閱讀
20古詩二首(憫農(nóng) 江上漁者)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古詩二首(憫農(nóng) 江上漁者)”,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7個字,1個多音字“沒”,會正確書寫6個字。
2.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要愛惜勞動成果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字,1個多音字“沒”。
2.理解古詩內(nèi)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1.正確書寫6個字。
2.學習古詩,理解內(nèi)容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激發(fā)學生喜歡誦讀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數(shù)
2~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看書上的插圖,說一說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樣?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
2.我們吃的糧食就是農(nóng)民伯伯這樣辛勤耕種出來的,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么詩?(板書課題)憫:當同情講。憫農(nóng)是同情農(nóng)民的意思。
3.這首詩大家并不陌生,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朗讀詩句,自學生字。
1.對照拼音,自讀古詩《憫農(nóng)》,標畫生字。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
3.教師反饋。
汗滴——滴,滴為什么是三點水旁?
盤中餐——盤,盤子是干什么用的?盤中餐就是盤子里盛的飯菜。
辛苦——辛
4.再讀古詩鞏固識字。
(三)誦讀古詩,自學理解詩意。
1.指名讀古詩,觀察圖畫想一想,這首詩寫的什么意思?
2.小組里互相討論,大體講解詩句的意思。
3.帶著理解,再次誦讀。
(四)教師指導,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請學生再次觀察農(nóng)民耕作畫面。
(1)結(jié)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么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一位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十分炎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農(nóng)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3)練習朗讀第一句。
2.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我們每天都能吃到哪些食物?這些食物是怎么來的?
(1)讀第二句,小組討論,說說讀懂了什么。
(2)分組匯報。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飽含辛酸的農(nóng)民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3)理解詞語的意思:“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4)練習朗讀。
(五)朗讀練習。
采用多種讀書方式,如范讀、領(lǐng)讀、指名讀。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六)練習背誦。
(七)拓展交際。
學習了《憫農(nóng)》,你想對農(nóng)民伯伯說些什么?
(八)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憫農(nóng)》,誰會背誦?
誰能說說詩的意思嗎?
(二)出示詩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哪位同學知道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人?
(三)教師介紹作者。出示課題,認讀生字“者”。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初讀詩文,自學質(zhì)疑。
(1)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生詞。
(2)同組互讀,讀準字音,注意易讀錯字。
(3)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小組內(nèi)交談、互相解答,有困難的在全班討論。
2.教師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往來——往,這個字和哪個字長得很像?“住”。
出示詞語,讀準字音:出沒沒有
3.觀察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詩句。
(1)學生邊讀邊看邊議,提出問題,展開討論。
(2)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理解。如:
鱸魚:是一種常見的魚,鱸魚的味道鮮美。
漁者:打魚的人。
往來人:來來往往的人。
君:(尊稱)你。
出沒:指出出進進,時隱時現(xiàn)。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都喜愛吃味道鮮美的鱸魚,可是請你看看那像一片樹葉一樣在水面上顛簸的小船,在波峰浪谷中上上下下,時隱時現(xiàn)。
4.練習朗讀,想想應(yīng)該用什么語氣讀。
5.拓展想象,漁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捕魚會遇到什么困難?
6.小組交流。
7.匯報。從中體會為了讓人們能品嘗到鱸魚的鮮美,漁民每天要與風浪搏斗,付出了無數(shù)的艱辛,甚至有生命危險。
8.帶著新的體會,反復誦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看誰讀得好。
(五)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一)復習兩首古詩。
1.練習朗誦,邊讀邊體會古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檢查背誦。(可采取多種形式:如個人練習,同桌互練,集體背誦。)
(二)背詩比賽。
學生自己選擇會背的古詩接龍背誦,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復習生字。
1.自學會認字。
大聲讀,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讀出“沒”的兩個讀音。
2.抽讀生字卡片。
(四)自主記字。
1.分組交流記字方法。
2.請學生說說要記住這些字有什么好辦法。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給予指導。
(五)指導書寫。
1.分類指導。
(1)請學生觀察6個字,練習書空。
(2)選擇你認為難寫的字,認真觀察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練習書寫。
(3)反饋、糾正。
2.重點指導。
(1)觀察六個字,請學生說說哪個字容易寫錯。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辛”,第五筆是“橫”寫得最長。
(3)學生練習書寫。
(4)反饋糾正,注意讓學生認真觀察范字,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哪兒寫得好,哪兒寫得還要改進,從而提高自己的寫字水平。
3.練習書寫其他漢字。
古詩二首:舟夜書所見、江上漁者 教案教學設(shè)計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的思想內(nèi)容,從中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培養(yǎng)通過詩句展開想象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背誦課文。默寫《舟夜書所見》。
教學重點
1.根據(jù)詩句想象《舟夜書所見》描繪的美麗景色。
2.從詩句的聯(lián)系中體會《江上漁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詞句的理解浮現(xiàn)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導言:我國古代詩人留給我們無數(shù)光輝的詩篇。許多詩在短短的幾行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nèi)容,使人越讀越有味道。這里的兩首古詩就是這樣,每首詩雖然只有四行,卻寫出了很美的景,很深的情。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舟夜書所見》。
1.介紹詩的作用,《舟夜書所見》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他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多詩是通過行旅見聞來描寫山川風物的。
2.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理解孤、簇。)
3.檢查朗讀,同學們認真聽,指出不足,給予糾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題目的意思。舟是什么意思?(船)書又是什么意思?(寫,記)所見呢?(見到的東西)誰所見到的東西?(作者)所以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記作者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
(二)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舟夜書所見》講的是詩人見到的一種什么樣的景象?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古詩。
(三)學生自學,然后匯報自己學懂的和不懂的詞句。
(四)理解字詞,體會句意。著重講解學生不懂的詞句。
1.作者在夜間看見了什么?(看圖)
月黑見漁燈。
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
見:同現(xiàn)。漁燈:漁船上的燈火。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漆黑的夜晚,一盞漁燈閃現(xiàn)在河面。
孤光一點螢。
孤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
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這是為什么?
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是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2.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微微風簇浪。
簇:讀c,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了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
散:散開。作:變作,變成。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shù)顆星星,在河面閃動。
討論這是為什么?
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3.這些景物之間有關(guān)系嗎?有什么關(guān)系?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由孤光一點螢到散作滿河星的景色變化。由靜到動的神奇畫面。
4.詩人所見到的景象給你什么感覺?(美)
5.怎么美?體會漁燈的變化。
詩人觀察仔細,善于捕捉剎那間的景色變化,而且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逼真地反映出來,我們讀了也仿佛身臨其境。
(五)小結(jié),這首詩,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漁燈那靜態(tài)的美妙景象。后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影散作滿河星的神奇畫面。
三、指導朗讀
這首詩是五言詩。它的讀法是二、三停頓法即前面兩個字和后面三個字中間要有停頓,第三個字要讀重些,聲音拉長些、逗號、句號要有區(qū)別。
(一)指導朗讀,讀出意境,讀出情感,使學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話說說加黑詞語的意思,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舟夜書所見
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
(三)背誦課文。(要求會默寫。)
四、處理生字
(一)區(qū)分魚、漁
(二)孤字左邊是孑旁,三筆寫成,第三筆是提。右邊是瓜不是爪。
(三)螢下面是蟲,要與瑩、熒區(qū)別用法。
板書設(shè)計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一)介紹詩的作者,《江上漁者》的作者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他是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詞散文都寫得很好,許多著作為古今傳誦。
(二)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加以理解。(理解但、出沒。)
(三)檢查朗讀,同學們認真聽,指出不足,給予糾正。
二、加深理解
(一)理解題目的意思。漁者是什么意思?(打魚的人。)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魚的人。
(二)教師范讀。學生思考:《江上漁者》前兩句是什么意思?后兩句講的是什么景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古詩。
(三)學生自學,然后匯報自己學懂的和不懂的詞句。
(四)理解字詞,體會句意。著重講解學生不懂的詞句。
1.理解詩中前兩句是什么意思?(看圖)
江上往來人。
往來:來來往往。
這句話是說江上來來往往的人,意思是在這一帶走過的人。
但愛鱸魚美。
但:只。鱸魚;銀灰色,是食用魚類之一。
美:鮮美。
這句話是說,只喜歡鱸魚的味道鮮美。
2.后兩句講的是什么景象?
君看一葉舟。
君:你。一葉舟:一只小船。
小船,遠遠看去像樹葉一樣,所以叫一葉舟。
這句話是說,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
出沒風波里。
出沒: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就是風浪。
這句話是說,在風浪中飄蕩,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p>
3.重點理解詩人在這首詩中講了幾種人?
(吃魚的人。)(捕魚的人。)
4.這兩種人有什么不同?
(行人喜愛鱸魚的鮮美。)
(捕魚人的艱辛。)
5.從哪兒看出捕魚人的艱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捕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出沒風波里的驚險場面,在頭腦里展開想象,浮現(xiàn)出畫面,我們就仿佛身臨其境,親身感受。(這樣想才能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捕魚人隨時都會有生命的危險。(作者同情勞動人民。)
(五)小結(jié),這首詩,前兩行講江上行人喜愛鱸魚的鮮美,后兩行講捕魚的艱險。聯(lián)系起來,是講吃魚的人要想想捕魚人的艱苦。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三、指導朗讀
這首詩仍然是五言詩,同第一首讀法相同。
(一)指導朗讀,讀出意境,讀出情感,使學生受到感染。
(二)出示投影片,用自己的話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江上漁者
但愛鱸魚美
出沒風波里
(三)背誦課文。
四、處理生字
本詩只有一個生字。
君字第二筆要出頭。
板書設(shè)計
2025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江上漁者》語文教案
2020年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江上漁者》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讀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詩句的思想內(nèi)容,從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并默寫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讀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難點:
1.理解詩句的思想內(nèi)容,從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復習背誦唐朝詩人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2.師出示“魚”)誰來讀讀這個字(指名讀),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我們平常吃的魚。(加上“氵”)這個字誰認識?(指名讀)這兩個字意思一樣嗎?師解釋“漁”。(捕魚)那漁者就是--指名答(捕魚的人),那江上漁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魚的人)。今天我們就跟隨宋朝的大詩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魚的人。(板書課題)
3.作者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工于詩、詞、散文。代表作有《岳陽樓記》。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重點講解“鱸(lú)”字的讀音。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jié)成小組,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詩句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是。
愛:喜歡。
鱸魚:魚的一種。體側(cè)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鰭有黑斑,口大,下頜突出。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忽隱忽現(xiàn)。
風波:波浪。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出示古詩,師范讀,看圖讀詩,想想:古詩中寫了哪些人?
2.交流反饋。(捕魚的人--“漁者”;吃魚的人--“江上往來人”)
3.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這首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注與同情。)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學習前兩句。
出示圖片:畫面上描繪了在江邊的酒樓里,人們舉著筷子,品嘗著鮮美的鱸魚,歡快地談笑著。
師:同學們,你們看,每天在江邊來來往往的人們,他們都非常愛吃魚,特別是味道鮮美的鱸魚??粗鴪D,想一想,這些人們在吃魚的時候,會怎么說?(鱸魚的味道太鮮美了,太好吃了……)
這些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啊,只知道贊美鱸魚味道的鮮美。那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學習后兩句。
出示圖片:畫面為漁人駕駛著一葉小舟,在風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師讀詩句,引導:吃魚的人們不知道這些魚是從哪里來的?是怎么來的?你們看看圖,聽老師讀讀詩,你們知道嗎?
引導學生看圖,了解:捕魚人的船是一條小舟。這條小舟在波濤翻滾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飄蕩在江面上的小樹葉;一片隨時都會被風浪卷走的小木片……)
出示句子:你們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漁船像一片小樹葉,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底。
引導學生讀一讀句子,發(fā)表感嘆:漁人們的生活真________!
(可以填上:真危險??;真辛苦??;真不容易?。徽嫫D難啊)
教師小結(jié):這就是那些吃魚的人所不知道,所沒有看見漁人們的生活。漁人們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換來生活的美味,我們應(yīng)該體會到他們的艱辛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五、誦讀和背誦詩歌。
六、拓展延伸。
師:面對艱辛的漁民,這不由讓老師想到了艱辛的農(nóng)民(出示《憫農(nóng)》,隨之吟誦),還想起了艱辛的養(yǎng)蠶人(出示《蠶婦》,隨之吟誦)。我們可以學著發(fā)揮想象,根據(jù)這首詩編寫小故事,還原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本詩。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 南來北往
但愛鱸魚美。 肉嫩味鮮
君看一葉舟, 波濤洶涌
出沒風波里。 謀生艱辛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理解古詩含義,了解寫作背景,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積淀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shè)計
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北京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shè)計《江上漁者》
北京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設(shè)計《江上漁者》
教學目標:
1、學會“者、宋”等8個字,會認“范、仲”等8個字,學習多音字“沒”。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古詩的經(jīng)歷。知道詩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創(chuàng)作的,知道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質(zhì)是要在觀察生活的基礎(chǔ)上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者、宋”等8個字,會認“范、仲”等8個字,學習多音字“沒”。
2、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圖畫導入,激起共鳴。
1、多媒體出示圖畫(波濤洶涌的江面上一葉扁舟起伏)。學生觀察圖畫,說說看到了什么?
2、這是一只在風浪中捕魚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議)
3、宋朝大詩人范仲淹看到這種情景也有許多感觸。他把自己的感受通過一首詩表達了出來,這就是——《江上漁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詩人寫的這首詩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讀課文,勾畫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組合作識字,互相檢查讀生字的情況。
4、指名認讀生字,師生共同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5、學生練習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6、學生自己再讀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學生觀察。
重點指導
“酒”注意第九筆是什么?。
2、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味、鮮、危、險、舟“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質(zhì)疑。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指名讀《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3、質(zhì)疑: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知道的?
4、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疑問再讀讀課文吧!
二、讀懂文章內(nèi)容,朗讀課文。
1、自由讀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內(nèi)容可以解釋詩句的意思
2、學生邊讀邊勾畫有關(guān)句子。
3、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江山往來者,但愛艫魚美。“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的肉嫩味鮮?!?/p>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爸灰娊嫔喜龥坝?,一只漁船像一片樹葉,隨風浪起伏。一會兒被打入浪尖,一會兒被卷入浪谷。人們都知道,這些漁民是多么艱辛,捕魚是多么危險啊!”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帶著自己的體會練習吟誦古詩《江上漁者》。
6、練習背誦古詩。
三、從課文中,你還讀懂了什么?
1、漁民捕魚的艱辛和危險。
2、詩人對捕魚的人的同情。
四、練習書寫。
1、出示生字“客、濤、洶、君”,學生觀察字形,想一想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重點指導:“濤”的筆順
3、學生練習描紅,寫字,教師個別輔導。
4、作業(yè)練習。
(一)抄寫背誦古詩,用書中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本體和喻體各是什么?在仿寫一個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一會兒……一會兒……
一邊……一邊……
鹿柴、江上漁者、夜雨寄北、富饒的西沙群島、雨、大海的歌 教案教學設(shè)計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鹿柴、江上漁者、夜雨寄北、富饒的西沙群島、雨、大海的歌 教案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課題:21、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古詩,初知詩意。
3、能用自己的思維,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
1、通過看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思想教育
1、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感情。
教學重點: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教學難點:1、對詩的意境理解。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板書設(shè)計:
21、古詩三首
空山——幽靜(以動襯幽靜)
深林——幽暗(以光襯幽暗)
鱸魚美
風波里
蒼山、白屋
柴門、犬、夜歸人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古詩《鹿柴》
教學要求:
1、理解《鹿柴》的意思,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美。
2、朗讀、背誦《鹿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鹿柴》(板書課題)。
二、教學古詩。
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反復讀詩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有關(guān)詞語的意思。
3、請幾個學生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4、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歌描述的意境。
⑴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⑵詩中沒有寫林子里靜寂、幽暗,只寫了“人語響”、“返景”、“復照”,怎么會給人以幽靜的感覺呢?
⑶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⑷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給你怎樣的感覺呢?
三、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1、指導朗讀,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2、試著背誦詩歌。
3、全班齊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江上漁者》
教學要求: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對勞動者的同情,對不勞而獲者的諷刺。
2、學會生字新詞。
3、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以前,我們學習了幾首寫勞動人民生活痛苦的詩歌,記得哪些,背一背。
2、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寫漁民生活的詩歌。(板書:江上漁者)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理解詞語。
三、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2、再自由讀古詩,讀準節(jié)奏。
3、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⑴學生自學。
⑵學生交流。
⑶學生匯報。
⑷師歸納。
4、生講詩意。
5、師指導生再說詩意。
6、指導朗讀
四、背誦古詩。
五、小結(jié)。
《江上漁者》表達了對勞動者的同情,同學們學了詩歌應(yīng)該尊重
勞動人民的勞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學要求: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詩意及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前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鹿柴》、《江上漁者》誰能把它背誦出來?
2、請幾個學生背誦古詩。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的詩歌。(板書課
題。)
二、學習詩歌。
1、范讀全詩。
2、自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理解題目的意思。
3、學習生字的寫法。
4、再讀全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討論交流。
5、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討論交流。
6、精讀詩歌,體會意境。
⑴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⑵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詩人,說一
說。
⑶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讀哪一句?為什么喜歡?
7、指導朗讀詩歌,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
8、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作業(yè)設(shè)計:(自選)
一、看拼音寫詞語。
1、根據(jù)詩歌意思填空。
《鹿柴》這首詩描寫了這個地方時候
的景色。前兩句詩以反襯,后兩句詩以反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詩中描寫的景物有、、、、
、。
2、比一比,再組詞。
幕()蒼()犬()逢()蓉()
暮()倉()大()縫()容()
3、默寫古詩三首。
4、讀讀背背。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課題:22、富饒的西沙群島
教學目標:(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4個,理解本課“龐大”“瑰麗”等詞語。
2、了解我國的西沙群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
(二)能力訓練
1、運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詞語的能力。
2、訓練學生感情朗讀和背誦能力。
(三)思想教育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1、通過理解詞句,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教學難點:1、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nèi)容。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祖國地圖、小黑板
板書設(shè)計:
22、富饒的西沙群島
風景優(yōu)美海水五光十色異常美麗
海底珊瑚海參大龍蝦魚
物產(chǎn)豐富海灘貝殼海龜
島上鳥的天下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本課生字新詞。
2、課文內(nèi)容。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島的特點。
3、初步感知課文,對課文有個總體印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引入。
1、一年級時學過的《日月潭》在祖國寶島臺灣。在祖國的南海上,有一群島嶼,叫西沙群島。(板書:西沙群島)這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所以人們稱它為“富饒的西沙群島”(板書:富饒)
2、解題:課題中的關(guān)鍵詞是哪一個?根據(jù)這一個詞你想想課文大概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輕讀課文,注意借助注音讀準字音。
2、指名逐段讀并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語說說每一個自然段你讀懂
了什么?(板書)
三、分小組按“總寫——分說——總結(jié)”順序讀課文。
四、教學字詞。
1、指導學生根據(jù)要求自學字詞。
⑴認讀生字表上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詞。
⑵查字典解釋詞語。
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⑴生字卡抽讀生字。
⑵理解詞義。
3、指導生字書寫。
五、教學1—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1—2自然段。
2、學生質(zhì)疑、解疑。
3、學生讀1—2自然段。
六、小結(jié)。
《西沙群島》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明天再學。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課文3—7自然段。
教學要求:
1、讀通課文,了解西沙群島的概況。
2、學習課文,了解西沙群島一帶海底的各種物產(chǎn),并能用自己的話簡述。
3、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生字卡片認讀,齊讀.。
3、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西沙群島——
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那么西沙群島到底有多美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教學課文3—6自然段
(一)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過渡句
這兒令人驚奇的不單是海水美麗的色彩,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兒的海洋生物。大家想知道有哪些海洋生物嗎?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島的海底里有什么?怎么樣?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
小黑板出示:
海底有,怎么樣。
1、指名回答:珊瑚,各種各樣,有的像……有的像……
海參到處都是,懶洋洋的蠕動……(解釋:蠕動,生表演)
大龍蝦,披甲,劃過來,劃過去,威武……(解釋:威武,生表演)
2、出示圖片
3、海底的世界多么神奇美麗啊?齊讀。
(二)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四五自然段
出示: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學習四、五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島的海里還有些什么?怎么樣?
2、海灘上又有什么?怎么樣呢?
3、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4、小組互聽互說,討論結(jié)果。
生匯報:
(1)學習第四自然段
生匯報,出示。
——海底里不僅有珊瑚,海參,大龍蝦,還有魚,魚是怎樣的呢?
A:魚多: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成群結(jié)隊,多的數(shù)不清,
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問:這里真的是水魚各一半么?不是的,是說明西沙群島的魚非常多。
B:魚的形狀又是怎樣的呢?
有的……全身……彩色條紋有的……頭上……一簇紅纓
有的……周身……插著扇子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刺兒,像皮球
C:出示圖片,讓學生說說魚的形狀,訓練學生的描述和想象能力。
D:這么多漂亮的魚,你們喜歡嗎?好,讓我們來好好的讀讀這些魚。
齊讀配樂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西沙群島的海灘有些什么呢?
2、他們又是怎樣的呢?
貝殼:揀不完美麗顏色不一千奇百怪
海龜:有趣(那里有趣?)龐大四腳朝天
3、出示海龜圖片,
4、齊讀,配樂。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西沙群島不僅海洋生物種類多,島上還生活著許多鳥,
1、那一段是寫鳥的呢?(第六段)
2、主要講了什么呢?——鳥的天下
3、為什么說“西沙群島是鳥的天下”呢?從那里可以看出來?
4、填空
西沙群島也是,的樹林棲息著,都是,樹下堆積著一層。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沙群島的鳥特別多,西沙群島被鳥占據(jù)著,鳥是那里的主人。
5、指導朗讀
(四)小結(jié):
西沙群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海底有珊瑚,海參,大龍蝦,各種各樣的魚以及美麗的貝殼和龐大的海龜,還有很多很多的鳥,非常有順序的介紹了西沙群島的風景物產(chǎn),用一句話來說就是__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板書)
三、學習第7自然段
這么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沒有人守著可不行,那么是誰守衛(wèi)著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呢?
島上的英雄兒女
1、齊讀,
2、理解“島上的英雄兒女日夜守衛(wèi)著祖國的南大門”
問——為什么要守衛(wèi)?(第一自然段)
答——因為西沙群島在祖國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她比作是“南大門”,
島上的軍民日夜守衛(wèi)西沙群島,不讓敵人來侵犯,保衛(wèi)祖國的安全。
3、指導朗讀。自豪的語氣。
四、總結(jié)全文,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
課文首先想我們介紹說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哪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呢?作者又介紹說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海底有珊瑚海參大龍蝦,各種各樣的魚,海灘上又有美麗的貝殼,有趣的海龜,海島是鳥的天下.最后又說西沙群島在英雄兒女的守衛(wèi)和建設(shè)下將會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五、拓展延伸。
爭當優(yōu)秀小導游
學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文中那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同桌說說,并用簡筆畫把它畫下來,再扮演解說員,在四人小組內(nèi)介紹,各小組評選優(yōu)秀解說員,當小導游帶領(lǐng)同學們觀賞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
作業(yè)設(shè)計:(自選)
一、學一學,找一找
1、這篇文章想我們介紹了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作者用詞準確,生動。讀來也非常的有趣味,請同學們把好的詞句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對西沙群島,你們還了解多少呢?請到課外廣闊天地中查找有關(guān)的圖片和資料,收集整理成小小的調(diào)查報告,在班上交流,那就更有趣了。
二、請你向父母親介紹西沙群島的物產(chǎn),用上“有的……有
的……”句式。
三、填空。
()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那里(),(),是個可愛的地方。
四、讀讀背背。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國志)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五、開心辭典。(把正確的答案序號寫在括號里)
1、中國建設(shè)銀行發(fā)行的信用卡是()
A、牡丹卡B、龍卡C、金穗卡D、綠卡
2、“曇花一現(xiàn)”是“現(xiàn)”在()
A、早上B、中午C、傍晚D、晚上
課題:23*、雨
教學目標:(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喜悅心情。
(二)能力訓練
1、了解作者是怎樣既有順序又細致地觀察景物的。
2、能自學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思想教育
1、感受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美感。
教學重點:1、弄清作者是怎樣有順序地細致地觀察雨中景物的。
教學難點:1、弄清作者是怎樣有順序地細致地觀察雨中景物的。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板書設(shè)計:
23*、雨
雨前:天色暗狂風悶熱
雨中:看到:屋頂:薄煙
房檐:珠子——線
地上:小溪
想到:及時雨流進
雨后:泥土清香空氣清新樹木舒枝展葉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本課詞語。
2、課文內(nèi)容。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及時雨對農(nóng)作物的作用。
2、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
3、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踐來理解句子的含義。
4、學習十五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了解它們的音形意。
5、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導入:每年的夏季,都要下幾場雨,有時是蒙蒙細雨,有時是傾盆大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guān)雨的文章。
二、自學生字詞。
(1)拼讀音節(jié),讀準字音。
(2)分析字形、部首、余筆。
(3)查字典,了解字意。(籠及舒)
(4)記住字形,聽寫檢查。
三、預(yù)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準確,并標出自然段。
(2)分小組檢查讀書。
(3)集體抽查,按正確、流利、有語氣給分。
(4)結(jié)合課后題畫出不憧的難句和自己不憧的地方。
(5)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6)進一步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
(1)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其它人思考:雨前有什么特點?
討論。
板書整理:天色暗狂風悶熱
指導朗讀。
(2)集體讀出課文中寫雨中的景象的段落,思考:我在雨中聽到什么?看到什么?
自學,在書上畫出答案。
討論。
(3)讀句子,抓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難句)
我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大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
雨落在對面的瓦片上,濺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層薄煙籠罩在屋頂上。
雨水順著房檐……。漸漸連成一條線。
(4)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5)“我”在雨中想到了什么?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為什么說是及時雨?為什么說“流進人們的心窩里”?
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讀出喜悅的情感)
(6)雨后的景色怎樣?讀書。
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一談為什么雨后會這樣?
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jié):一場大雨過去了,它帶走了悶熱,帶走了污濁,帶走了雜質(zhì),也帶走了塵埃;它帶來了泥土的清香,帶來了空氣的清新,也帶來了綠樹的舒枝展葉,更帶來了人們的喜悅心情,帶來了對豐收
的期望。
作業(yè)設(shè)計:(自選)
一、填表:
查帶點的字音節(jié)部首除部首
余幾筆再組一個詞
天色暗
舒枝展葉
痛快
二、按課文原文填空:
一會兒,()落下來了,打在窗上()。雨()。我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天地間(),()。雨落在對面屋頂?shù)耐咂?,(),像()。魚水()。開始像(),漸漸地()。地上的水(),匯合成()。
三、摘抄文中寫雨大的語句。
四、讀讀背背。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達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yīng)該是勤奮-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屠格涅
課題:24*、大海的歌
教學目標:(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詞語。
2、讀懂句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閱讀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思想教育
1、了解祖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的發(fā)展,增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中講到的大海兩次“唱歌”的含義。
教學難點:1、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海聲音的掛圖
板書設(shè)計:
24*、大海的歌
碼頭:藍天、白云、碧海、朝陽高興
海港:吊車、海輪興奮
大海:鉆探船、自己的自豪
近——遠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本課詞語。
2、課文內(nèi)容。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唱著歡樂的歌”與“我仿佛聽
見大海正在唱著一曲新歌”的含義。
3、學習課文生字詞,理解文中部分詞語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視點和關(guān)鍵詞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我們一起來看大海。
2、學生初讀課文。
3、教師配樂朗讀課文。
4、聽了老師的朗讀,請你談?wù)劥蠛=o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5、今天咱們學習第24課《大海的歌》。(老師寫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大家通讀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在碼頭、海港、海上看到的景象?
2、請學生起來談?wù)勛约旱囊庖?
三、細讀悟情。
1、下面咱們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學習。
2、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意思?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
(老師邊說邊板書:碼頭)
3、學生匯報
⑴談一談為什么寫得好。
⑵是的,碼頭早晨的景象確實非常美,藍天、白云、碧綠的海,還有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這一切構(gòu)成了多么美麗的一幅圖畫!如果你看到這樣的美景,心情會怎么樣呢?
⑶讓學生帶著高興愉快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⑷師范讀第一段課文,讓學生閉起眼睛想象。
⑸指名學生讀,注意感情。
⑹讓學生比較這三句話的順序能不能顛倒?為什么?
過渡: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就告訴我們,每段中的幾個句子,按什么順序?qū)?,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亂寫。以后閱讀一段話的時候,請同學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
4、教學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邊讀邊想,歸納一下,作者在海港看到了哪些景物?
⑵反饋讀文。
⑶總結(jié)學法。
咱們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進行學習的。首先,我們讀了第三句。接著,通過句子歸納出吊車高、大、多、忙的特點。再找能表現(xiàn)這些特點的詞語。最后,聯(lián)系課文,聯(lián)系實際,理解這些詞語。下邊,請大家用這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關(guān)于海輪的部分。
(出示小黑板提示:1、讀第三句,看哪部分是寫海輪的。2、歸納
出海輪的特點。3、找出能表現(xiàn)海輪特點的詞語。4、聯(lián)系課文和實際,理解這些詞語。)
⑷小組反饋學習情況。
剛才同學們說得好?,F(xiàn)在,我國同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guān)系,友好往來很多。過去,咱們只能出口茶葉、絲綢等產(chǎn)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許多電子產(chǎn)品,像彩電、冰箱、計算機等,還有許多機械產(chǎn)品如汽車、輪船、拖拉機等都大批出口,社會主義的外貿(mào)事業(y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四、總結(jié)。
通過學習,咱們知道了,大海風景優(yōu)美,海港繁榮興旺,希望沒有參觀過海港的同學尋找機會,親身去體驗、去感受。
作業(yè)設(shè)計:(自選)
一、填空。
1、我們馬上向碼頭走去。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
,大海,已從。
2、《大海的歌》寫作者先看到的景色,接著看到,最后看到。
二、收集有關(guān)海港的圖片資料。
三、在括號中寫出一個和加點的詞語意思相近的詞語。
①我給了父母一份特別的驚喜。()
②老師期待著同學們在下一次月考中取得好成績。()
③小興安嶺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
④潘東子珍藏著一枚珍貴的紅五星。()
我發(fā)現(xiàn)了加點詞語和括號中的詞語是
四、學校要求各班級布置教室,你能幫忙找些有關(guān)讀書的名言警句嗎?(至少寫三句)
⑴
⑵
⑶
五、讀讀背背。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課題:重視語言的積累(讀寫例話)
教學目標:(一)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獨立閱讀例話,明確積累語言的意義。
2、聯(lián)系本組課文的學習,了解積累語言的方法,培養(yǎng)積累語言的習慣。
(二)能力訓練
1、讓學生形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三)思想教育
1、學會如何積累語言。
2、從例話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重點:掌握積累語言的方法。
教學難點:從例話中受到啟發(f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板書設(shè)計:
重視語言的積累
在閱讀中學會品味鑒賞
積累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讀寫例話重視語言的積累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獨立閱讀例話,明確積累語言的意義。
2、聯(lián)系本組課文的學習,了解積累語言的方法,培養(yǎng)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化。人類的語言是祖國文化中的一種巨大財富。要想學好語言,我們在讀書看報時就要重
視語言的積累。(板書:重視語言的積累)
二、初讀例話,理解大意。
1、自由讀例話,想想讀懂了什么?在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讀不懂的內(nèi)容相互解疑。
三、再讀例話,理解應(yīng)用。
1、討論:為什么要積累語言?
2、討論:怎樣積累語言?
3、討論:以例話中的例子為例,結(jié)合自己的讀書實際,談?wù)勗?br> 樣積累語言。
四、齊讀例話,邊讀邊想:學了這則讀寫例話,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五、學生交流讀例話后的收獲,體會。
六、課堂總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則例話,知道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還掌握了積累語言的方法。積累語言,重在堅持,養(yǎng)成習慣。希望同學們今后要做到多讀書,多背誦,多摘錄,持之以恒,一定會使自己的語言變得豐富而生動,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作文能力。
課題:積累運用六
教學目標:(一)教學要求
1、讀一讀,背一背。
2、讀懂短文內(nèi)容。
3、舉辦一次畫展,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和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評畫。
4、引導學生仿寫寫景作文。
(二)能力訓練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三)思想教育
1、學會認真思考,不懂就問。
2、體會梅雨潭的美景。
教學重點:讀懂短文。
教學難點:從短文中體會作者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板書設(shè)計: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讀一讀,背一背。
教學要求:
1、讀背格言,了解格言意思,從中受到勤奮好學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內(nèi)容
完成積累運用六中的“讀讀背背”部分。
二、完成“讀讀背背”部分。
1、自由讀一讀“讀讀背背”中的幾句格言警句,要讀正確。
2、指名讀,糾正讀音。
3、自學格言,了解格言所包含的意義和道理。
4、聯(lián)系實際,說說這幾條中你做到了哪幾條?哪些地方做得不
足?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5、你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做學問的格言,背出來大家聽聽。
6、指導讀、背文中格言。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閱讀部分
教學要求:
1、閱讀短文,理解短文內(nèi)容,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激發(fā)學生對
祖國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內(nèi)容
完成積累運用六中的“閱讀”部分。
二、完成“閱讀”。
1、出示題目,引導談話:今天,老師要帶領(lǐng)大家去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游玩,請大家仔細看圖,準備用一、二句話來說說你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2、出示圖,初步感受梅雨潭的美。
3、匯報觀看所得。(注意有一定順序)
4、圖文對照,體會課文語言文字的美。
5、指導感情讀句,讀文。
6、選擇喜愛的句子起立讀。
三、小結(jié)。
體會景美及祖國山河的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口語交際評畫
教學要求:
1、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畫展活動。
教學過程:
一、揭示教學內(nèi)容。
完成“口語交際”部分內(nèi)容。
二、讀題第二段,明確評畫的依據(jù)。
1、誰畫得好,內(nèi)容新,題目取得好。
2、讓畫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繪畫的經(jīng)驗。
三、根據(jù)要求開展評比。
1、以小組為單位,先由每個成員介紹自己的畫的取材、畫的經(jīng)
過。
2、從每小組中選出3—4幅較好的參加全班評比。
3、全班評比,從剛才的評比的畫中評出10—12幅較好的畫,要
說出評選的依據(jù)。
四、請畫得好的同學上前介紹自己畫畫的經(jīng)驗
五、小結(jié)。
從這節(jié)課中你得到哪些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習作
教學要求:
1、學會審題,指導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選材。
2、引導學生模仿寫景作文習作。
教學過程:
一、讀題、審題,明確習作要求。
1、本次作文是寫景作文。
2、要求寫你喜歡的景物。
3、仔細觀察。
4、模仿《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寫作方法。
二、練習《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習作方法。
1、總寫景物特點。
2、按地點變化來寫景物各部分特點。
3、總結(jié):人們將西沙群島建設(shè)得更美。
三、出示看圖,確定寫作對象。
四、指導習作。
1、列出小提綱。
2、生寫作,教師巡視。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評講習作
教學要求:
1、通過講評,讓學生會修改在原有基礎(chǔ)上有所提高。
2、學會欣賞同學的好詞、佳作。
教學過程:
一、介紹本次習作完成情況。
1、評好的地方。
2、評不足的地方。
二、欣賞好的習作。
1、請寫的好的學生范讀自己的習作,讀后評評作品好在哪。
2、從自己的習作中,找出閃光點,哪怕一個詞,一個語句。讀出來供大家欣賞。
三、指導學生修改。
1、自由修改,相互交流。
2、師個別指正。
3、小結(jié):修改的步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驟、方法。
四、學生修改。
資料提供者:
2025關(guān)于: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江上漁者》教案三篇
【導語】《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教案網(wǎng)準備了以下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教學目標:1、學習《江上漁者》這首詩,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lǐng)會情感,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解詩題。
1、同學們,相信大家都知道《鋤禾》這首古詩,誰能背誦。(學生背誦)教師出示古詩:《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讀好?(指名朗讀評價引導:你可讀得真好。但老師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江上漁者》(板書課題)。
2、解詩題:同學們,你覺得題目是什么意思?
學生:江上打魚的人。(教師引導: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理解:漁者——以打魚為生的人。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魚為生的人。
3、讀詩題
二、讀詩解意。
1、好,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詩句。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誰會讀這首詩。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教師引導性的評價: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詩句讀正確。你也很了不起,讀得很有感情,但老師這里還要提醒一下“出沒”這個詞語的讀音。請你再讀一遍好嗎?……)
2、自由朗讀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這首詩,注意把詩句中字的讀音讀正確。可以自己多讀幾遍,也可以讀給同學聽。
誰愿意再來讀這首古詩,并能將詩讀正確。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幫助聽聽,如果同學有讀錯的地方,請幫助指出來,如果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就用掌聲來表揚他,好嗎?。?/p>
學生朗讀,評價。
學生齊讀。
3、解詞連句知大意。
(1)我們讀古詩,不但要會讀,而且要知道詩句的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再次仔細地讀讀詩句,根據(jù)下面的注釋想想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然后可以和同學商量,當然也可以找身邊的老師請教。
注釋: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學生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
(3)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nèi)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p>
4、齊讀古詩。
三、展開想象,悟詩情。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jīng)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nèi)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測一樣呢?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于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2、現(xiàn)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里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如果你是酒樓里的客人,當你吃了肉嫩味鮮的鱸魚時,你會怎么說?學生交流
讓我們一起來讀這兩句詩,感受當時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學生齊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腦海中又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學生交流: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xiàn),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教師:這是一艘怎樣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樹葉一樣的小船。)
看到了洶涌的波濤。教師:“波濤洶涌”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么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么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么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教師:“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自己的性命。
哪位小朋友來通過朗讀告訴我們自己看到的。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b、看著這畫面,看著這滾滾波濤,你又想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吃、住的艱難;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每次打魚到回歸,要經(jīng)歷很長的時間;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
農(nóng)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實江上漁者也很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魚,條條皆辛苦。”呀!讓我們齊讀三、四兩句。
4、寫話。
教師: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嘗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那些在洶涌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同學們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學生寫,交流。
5、朗讀升華情感。
教師:面對著這洶涌的波濤,面對著在波濤中捕魚的人,我們有很多話要說,……那就讓我們把這些話化成背誦吧!一起來背誦古詩《江上漁者》。
學生:讀課文。
篇二
學習目標:1學會“者、宋”等8個字,會認“范、仲”等8個字,學習多音字“沒”。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古詩的經(jīng)歷。知道詩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創(chuàng)作的,知道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質(zhì)是要在觀察生活的基礎(chǔ)上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習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
體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者、宋”等8個字,會認“范、仲”等8個字,學習多音字“沒”。
2正確地朗讀課文。
學習過程:
一圖畫導入,激起共鳴。
1多媒體出示圖畫(波濤洶涌的江面上一葉扁舟起伏)。學生觀察圖畫,說說看到了什么?
2這是一只在風浪中捕魚的小船,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議)
3宋朝大詩人范仲淹看到這種情景也有許多感觸。他把自己的感受通過一首詩表達了出來,這就是——《江上漁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詩人寫的這首詩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己讀課文,勾畫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四人小組合作識字,互相檢查讀生字的情況。
4指名認讀生字,師生共同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5學生練習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6學生自己再讀讀課文,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那些地方不太明白?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者、宋、酒、南”,學生觀察。
重點指導:
“酒”注意第九筆是什么?。
2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個別輔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會“味、鮮、危、險、舟“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
學習過程:
一復習質(zhì)疑。
1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 指名讀《江上漁者》這首古詩。
3 質(zhì)疑: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知道的?
4 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疑問再讀讀課文吧!
二讀懂文章內(nèi)容,朗讀課文。
1 自由讀全文,思考:文章的哪些內(nèi)容可以解釋詩句的意思
2 學生邊讀邊勾畫有關(guān)句子。
3 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江山往來者,但愛艫魚美?!熬茦抢镒鴿M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的肉嫩味鮮。”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爸灰娊嫔喜龥坝?,一只漁船像一片樹葉,隨風浪起伏。一會兒被打入浪尖,一會兒被卷入浪谷。人們都知道,這些漁民是多么艱辛,捕魚是多么危險?。 ?/p>
4由此范仲淹想到什么,你想到什么?
5帶著自己的體會練習吟誦古詩《江上漁者》。
6練習背誦古詩。
三從課文中,你還讀懂了什么?
1漁民捕魚的艱辛和危險。
2詩人對捕魚的人的同情。
四練習書寫。
1出示生字“客、濤、洶、君”,學生觀察字形,想一想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2重點指導:“濤”的筆順
3學生練習描紅,寫字,教師個別輔導。
4作業(yè)練習。
(一)抄寫背誦古詩,用書中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說說本體和喻體各是什么?在仿寫一個比喻句。
(三)用下面的詞語寫句子。
一會兒……一會兒……
一邊……一邊……
篇三
教學目標:1、學會8個生字,會認8個字。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3、通過學習課文和誦讀古詩,了解漁民勞動的艱辛,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4、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古詩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詩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創(chuàng)作的,也能通過故事更好地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和反復誦讀文中古詩,讓學生在感受古代詩詞的意境美、韻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時,也能了解詩人范仲淹創(chuàng)作古詩《江上漁者》的經(jīng)歷,體會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情感,受到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CAI課件,舒緩音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游戲識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全班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詞和會認字詞。
2、同座互相認讀課后生字,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3、全班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寶寶,認讀生字。
2、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2、通過學習課文和誦讀古詩,了解漁民勞動的艱辛,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古詩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詩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創(chuàng)作的,也能通過故事更好地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生字,還知道鱸魚味道鮮美,很多人都愛吃,但是古時候的漁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撈到。
2、今天我們將跟隨著大詩人——范仲淹,繼續(xù)了解“江上漁者”的勞動艱辛,一起感受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過程。
3、齊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二、自主體驗,感悟詩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師:有一天,范仲淹來到江邊的一個酒樓風景。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
(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勾畫有關(guān)句子。)
2、請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讀一讀。(指名學生讀出自己勾畫的句子: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3、(出示課文中圖片)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宋朝大詩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覽”。教師接著讀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來到江邊的一個酒樓,一邊”——引學生接著讀”一邊飲酒——邊觀賞風景”。請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邊飲酒,一邊觀賞風景,
他聽到了什么?(指名學生根據(jù)課文描寫回答)
4、指導讀“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這一句。想象酒樓里品嘗鱸魚的客人在稱贊鱸魚時會說些什么?(可以鼓勵學生朗讀或表演,體會“坐滿”“不住地稱贊”等詞語。)
5、剛才大家讀的這句話,老師數(shù)了數(shù),有26個字,但你們瞧,作者范仲淹卻只用了一句很簡單的句子就描繪出當時的情景。(出示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誰想讀?(引導學生讀這句詩)
6、你們覺得這句寫得怎么樣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2)你從詩中讀懂什么了?(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指導學生說說客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體會“南來北往”這個詞,從而理解“往來人”的意思。)
(3)讓回答、體會得好的學生讀詩句,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7、鱸魚是非常好吃的,這些客人大老遠地來吃鱸魚,還“不住地”稱贊鱸魚的味道鮮美。這時,范仲淹站起身來.向江面望去。他看見了什么?(指名學生讀課文這一句.相機運用評價和合作指導讀出捕魚危險的情景。)
8、江面上風浪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險。引導學生說出可能造成船毀人亡的后果,引導他們體會漁民的艱辛和危險。
9、可是這些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卻不知道捕魚的辛苦和危險。
10、請大家再讀讀課文,你從哪兒知道捕魚的艱辛和危險,把描寫的句子好好讀讀。
11、指名學生反饋。“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漁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弊x得好,(出示課件:波濤洶涌的江面上,像樹葉一樣柔弱的小船被浪推著搖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樹葉在波濤洶涌的江水中哪里還看得見,誰知道會被江水沖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請學生讀這一句:
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評價學生:在江上捕魚真危險啊,老師聽出你很同情那些漁民。還可以由同學來評價他讀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給小伙伴提意見。13、出示詩句: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點擊“君”,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用君而不用“你”?然后再現(xiàn)畫面,學生邊看課件邊思考:想想你們看到的情景.和前面聽到客人的稱贊比較一下,你會有什么想法?
(鼓勵學生自讀自悟)
(2)分四人小組充分地談自己的觀感,然后全班反饋。
14、教學至此,高潮 出現(xiàn)。
這時,教師在哀婉的民樂聲中用深沉而緩慢的語調(diào)小結(jié),把學生的思緒引到更深更遠:在茫茫的江面上,漁民隨時會遭強風暴雨的襲擊;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濤洶涌,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都會有翻沉的危險,可這些漁民為了生活,不得不在風浪中捕魚……這不由地又讓老師想到一首我們學過的寫農(nóng)民種地艱辛的詩——《鋤禾》,老師誦讀《鋤禾》,學生受到感染也會跟讀。
15、你們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詩人范仲淹看到這樣的情景也和你們一樣,對漁民產(chǎn)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寫下了這首《江上漁者》。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吧。
16、師生一起滿懷情感誦讀全詩。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大家的課文讀得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寫得很美,讓我們一起來寫字吧。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田字格中的8個字:用學過的記字方法,自己試著記一記。
3、把自己不會寫的字在小組提出來.如果都會記就交流一下記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幫助不會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評價好的識字方法,如:比較識字(酒一漁、宋一客);自編兒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師挑選幾個重點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師范寫要注意的關(guān)鍵字。
6、播放舒緩的音樂:學生練習寫字。并提醒學生注意關(guān)鍵筆畫的寫法。如:“酒”:左窄右寬,右邊的“酉”壓著豎中線寫?!罢尽保鹤筮叺摹傲ⅰ睓M變提?!熬保褐虚g一橫要出頭等。
四、拓展學習,開拓眼界
1、這一課的字,大家寫得很好,讓我們再一次回顧詩人寫作這首詩時的經(jīng)歷吧,再讀課文。
2、范仲淹寫的這首詩和我們學的其他許多文章一樣,不僅文字優(yōu)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實我們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們注意積累好詞好句,學會像范仲淹那樣注意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你也能寫出好的文學作品。
3、出示課件: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教師簡要介紹:他的散文《岳陽樓記》也是一篇描寫優(yōu)美的美文,令人百讀不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讀。
板書設(shè)計
江上: 往來人 但愛 鱸魚美
(吃魚者) (鮮美)
漁民生活
苦難艱辛
江中: 一葉舟 出沒 風波里
(打魚人)
古詩誦讀:風
古詩誦讀:風
教學目標1、能在古詩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解、能、竿、斜”4個生字。
2、在教師指導下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體會風給自然萬物帶來的種種變化。
4、欣賞現(xiàn)代詩,并能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重點和難點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背誦古詩
教學媒體多媒體、錄音機、識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預(yù)習古詩
教學流程一、謎語引入,揭示課題
師:上課前老師先給大家猜個謎語。它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能吹落秋天的樹葉;能吹開二月開的花;掠過江面的時候,可以掀起千尺高的大浪;如果吹進竹林,又會使千萬竿翠竹被傾倒。它是什么呢?
生:風
師: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風看不見,摸不著,可卻無處不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唐朝詩人李嶠的古詩《風》。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聽錄音,想想風吹過的哪些事物,去過哪些地方?(吹落樹葉,吹開春花、吹過江面、吹過樹林)
2、聽老師讀古詩,找出生字,圈出來
三、自學生字
1、出示生字
2、“解”讓學生編字謎
3、“能”字說一句話,你能干什么?
4、“竿”:積累竹子頭的字
5、“斜”找反義詞。注意這個字的第二筆是點。
四、品味古詩
1、誦讀古詩(指名讀、開火車讀……)
2、出示:解落三秋葉
(1)這是什么時候的風?為什么?
(2)小組讀
3、出示:能開二月花
(1)這又是什么時候的風?
(2)指導朗讀
4、出示: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1)這時候的風是怎樣的風?
(2)指導朗讀,讀出氣勢。
5、背誦古詩
五、欣賞現(xiàn)代詩,練習說話
1、讀葉圣陶的《風》
2、在生活中你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風的存在?
3、練習說話并交流
板書設(shè)計
本課小結(jié)
反饋教學效果的作業(yè)
古詩誦讀絕句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yīng)該怎樣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誦讀絕句”,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古詩誦讀絕句教學目標1、能根據(jù)拼音讀準“絕、遲、泥、睡”4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古詩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范讀,正確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3、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致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和難點1、學習古詩中4個生字,正確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大致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
教具學具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
2、交流,教師小結(jié):是啊,春天的景色是如此絢麗多姿,怪不得千百年來,無數(shù)的文人寫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絕句》。
板書:絕句
3、學習生字:絕
指名讀生字,再給“絕”組詞
4、簡單介紹“絕句”:“絕句”是古時候一種詩的體裁,一般一首是四句。
5、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正讀順,學習生字。
1、聽教師配樂感情朗讀古詩。
2、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學生先圈出自己認識的字,不認識的字根據(jù)拼音試著拼讀。
3、指名學生朗讀古詩。提醒:“融”的讀音
4、學習生字:遲、泥、睡。
提醒:“遲”的第四筆是點,不是捺;“睡”的右邊部分“垂”的筆順,并注意“橫”的長短,可以用聲音的高低來表示,如:長的橫聲音響一點,跟老師書空。
5把生字放回到古詩中,同桌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6、男女生對讀、齊讀。
三、了解詩意,激發(fā)情感,感情朗讀。
1、師再次配樂朗讀古詩,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或聽見了什么?又或聞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
3、教師對照古詩,逐句描述詩中美景:春天來了,陽光普照大地,清風拂面,送來了白花的芬芳,帶來了青草的清香。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化了,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正在銜泥筑巢呢!水暖了,沙子也隨之溫暖起來,美麗的鴛鴦相依相偎,靜靜地睡著了。啊,多么明媚的春光??!
4、感情朗讀古詩。
(1)這么美的景色,誰能通過朗讀展現(xiàn)出來?
學生比賽讀古詩,師生一起評一評。
(2)表演讀古詩。
5、合作繪畫,進入詩境。
小組分工合作簡筆畫“春景圖”。學生可以根據(jù)詩意展開,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象,并在旁邊加上一個詞或一句詩作為主題。
四、鞏固生字,嘗試背誦。
1、游戲鞏固所學生字。
游戲一:聽音取卡片。教師選讀生字,學生取出相應(yīng)卡片高高舉起,齊讀。
游戲二:叫號認讀。
游戲三:字寶寶回家。出示古詩填空,請學生從黑板上取下適當?shù)淖?,貼入古詩的空白處。
()句
唐杜甫
()日江山(),
春風花草()。
()融飛燕子,
沙暖()鴛鴦。
2、兩人合作,表演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
五、小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jié):和煦的春風,綻放的白花,如茵的草地,濃郁的花香,詩人杜甫用簡簡單單的幾筆勾勒出了春景的絢麗,加上銜泥筑巢的燕子,悠閑自得的鴛鴦,更顯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我們反復朗讀著古詩,仿佛也沉醉在這迷人的春天中。
2、描寫春天的詩歌還有很多,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些制作成小報,張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中,大家一起來欣賞。
教學板書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詩誦讀:《憫農(nóng)》,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
2、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
3、會背誦課文。
4、體會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yǎng)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里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u”,左中右結(jié)構(gòu),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nóng)民除草、松土)。
農(nóng)民為什么要為禾苗除草、松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jié)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nèi)容。
(1)看圖。農(nóng)民伯伯是在什么時候鋤禾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當頭照。農(nóng)民伯伯卻在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里看出農(nóng)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干舌燥,汗水不斷
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nóng)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的滴到土里)
(3)農(nóng)民種糧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里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薄敖浴薄靶量唷?/p>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nóng)民辛苦勞動的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復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農(nóng)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么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jié)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nóng)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古詩誦讀?秋思
古詩誦讀秋思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guān)的詩——《秋思》。
2、
古詩誦讀石灰吟
古詩誦讀石灰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yù)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石灰吟》這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妒乙鳌返淖髡呤敲鞔娙擞谥t。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jié)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局的含義?!扒уN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鼻уN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jīng)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guī)r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jīng)受考驗。練讀這一句。
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jīng)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傲一鸱贌迸c“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鼻灏祝褐甘覞嵃椎谋旧?,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guān)。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練讀這一句?!?/p>
(3)悟詩情。
師: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朗讀全詩。
板書設(shè)計:
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誦讀漁歌子
古詩誦讀漁歌子
教學目標: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
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江南春》背誦情況。
二、學習《漁歌子》
1.簡介作者。(可以播放視頻)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zhì)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教師小結(jié):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能夠背誦的就把兩首詞都背下來。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書設(shè)計
3詞兩首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四、作業(yè)設(shè)計——探究活動
1.自學自解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江南春》和宋代詩人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選擇描寫春天的詩詞來學習。
2.同學之間交流自學情況。
3.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誦讀約客
古詩誦讀約客
【教材簡析】
全詩語言樸素,意境在自然親切中給淡泊悠閑的感覺,特別是最后兩句,尤其有余音繞梁之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感受生活的氣息。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能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yù)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約客》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師秀)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趙師秀(1170-1219)宋代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進士,寧宗慶元元年任上元主薄,后為筠州推官。詩工五律,細微精煉,有《趙詩秀集》二卷。(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jié)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開頭兩句“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便點出了時間、地點。時間是六七月份,地點在江南一帶,正是江南多于季節(jié)。蛙聲陣陣,所以是夜晚,而且居住于鄉(xiāng)下,四周安靜,這里交待了當時的環(huán)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美:雨聲不斷、蛙聲一片,看似熱鬧的環(huán)境,反襯出詩人在下文中要表現(xiàn)的“寂靜”。練讀這兩句。
后兩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呢而又有幾分焦急的等著,沒事干,“閑敲棋子”,靜靜的看著閃閃的燈光,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的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下更顯出作者焦急的心情。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jié)描寫,一個“敲”,一個“落”,呼應(yīng)的那么巧,這種姿態(tài)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nèi)心的焦躁。練讀這兩句。
(3)悟詩情。
師:全詩語言樸素,意境清遠,在自然親切的描述中,給人一種淡薄悠閑的貼近感。特別是最后兩句,尤覺有余音繞梁之感。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4)朗讀全詩。
三、練習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