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曲線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4-14機械運動教案示例。
詳細介紹:
機械運動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2.知道什么叫參照物,知道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選定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二)教具
1米長的一端封閉的玻璃管,管內(nèi)注入水,并留約2厘米長的一段空氣柱,管口被封閉;節(jié)拍器(或秒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
2.完成下列長度單位的換算,要求有單位換算的過程。由兩名同學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進行練習。
教師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對學生所答進行講評。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測量課本圖1—5甲圖中木塊的實際長度。要求每個學生動手測量。由同學說出測量結果。鞏固上節(jié)所學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正確讀、記測量結果和減小誤差的基本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新課的引入
組織同學閱讀課本節(jié)前大“?”的內(nèi)容。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板書:“第二章簡單的運動
一、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
(1)什么是機械運動?
運動是個多義詞,物理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有位置的變化。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
對于回答中所舉機械運動實例,教師要明確指出是哪個物體相對什么物體有位置的改變。
組織同學看課本圖2—2,提問:圖中的哪些物體在做機械運動?
答:圖2—2中運動員、足球、列車、地球、人造衛(wèi)星、太陽系、銀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機械運動。
問:圖中的鐵軌,地球上的樹木、高山,我們教室中的課桌和椅子是運動的嗎?
答:它們都在跟隨地球自轉,同時繞太陽公轉,他們也在做機械運動。
小結: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板書:“1.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組織學生看課本圖2—3,討論: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
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汽車中的乘客,這位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其次根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汽車、司機和乘客都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司機和男孩所說乘客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說法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乘客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司機看到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車廂沒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男孩看到乘客運動得很快,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板書:“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①:在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②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p>
(2)提問:看課本圖2—4,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在農(nóng)田里并排行駛,受油機與大型加油機在空中飛行,說它們是運動的,你選什么物體為參照物。
答:選大地為參照物,它們是運動的。
教師追問:在甲圖中如果選卡車或收割機為參照物,在乙圖中如果選受油機或加油機為參照物,另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
答:另一物體是靜止的。因為它們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的改變。
教師小結:像卡車和收割機這樣兩個物體以同樣的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相對位置不變,則稱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4.勻速直線運動
(1)自然界中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
演示實驗:啟動節(jié)拍器,使兩響之間間隔1秒鐘(如果沒有節(jié)拍器,可由學生讀秒表)。將1米長的內(nèi)封氣泡的玻璃管豎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氣泡由管底豎直上升,從零時刻開始,在每個節(jié)拍時,在氣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短橫線(以氣泡的上沿或下沿為準),這些橫線由下到上等距離排列。
改變節(jié)拍器擺錘的位置,增大(或減?。[的周期,重做上述實驗。此時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組記畫橫線不可重疊。
用刻度尺測相同的時間間隔內(nèi),氣泡通過的距離。
提問:你認為氣泡的運動有什么特點?
教師講述:運動的氣泡經(jīng)過的路線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距離相等,即快慢是不變的。這種快慢不變,經(jīng)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板書:“3.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jīng)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p>
勻速直線運動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見,但是許多運動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5.小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
三、布置作業(yè)
課本P2—4,練習1、2、3、4。
(四)說明
由于在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試用)中,參照物并未作為教學內(nèi)容列出。建議在教學中只需讓學生對參照物的概念有個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需要選個參照物就夠了,不要在教學中補充較為復雜的例題,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
注:教材選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機械運動教案示例
精選閱讀
物理教案-機械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能力目標: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nèi)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nèi)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nèi)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nèi)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課題】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評價方案】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九年級物理上冊《機械運動》知識點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是時候寫教案課件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九年級物理上冊《機械運動》知識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物理上冊《機械運動》知識點
1、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2、參照物
(1)研究機械運動,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是以哪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參照物的位置關系。當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3)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其結果可能不相同。
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車上的乘客,選擇地面作為參照物時,他是運動的,若選擇他坐的座椅為參照物,他則是靜止的。對于參照物的選擇,應該遵循有利于研究問題的簡化這一原則。一般在研究地面上運動的物體時,常選擇地面或者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如房屋、樹木等)作為參照物。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也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
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則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這就是運動的相對性。
4、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一般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選擇恰當?shù)膮⒄瘴铩?2)看被研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是否改變。
(3)若被研究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fā)生了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
若位置沒有改變,我們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運動的快慢
1、知道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
(1)通過相同的距離比較時間的大小。(2)相同時間內(nèi)比較通過路程的多少。
2、速度(1)物理意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3)速度計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個物理物理量的含義及單位以及路程和時間的計算。
(4)速度的單位①國際單位:米/秒,讀做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l。
②常用單位:千米/小時,讀做千米每小時,符號為km/h。③單位的換算關系:1m/s=3。6km/h。
(5)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①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對于勻速直線運動,雖然速度等于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卻與路程和時間無關,因為物體的速度是恒定不變的,無論通過多遠的路程,也不管運動多長時間。
②運動方向不變、速度大小變化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對于變速直線運動可以用平均速度來粗略的地描述物體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的運動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v=s/t,式中,t為總時間,s為路程。
④正確理解平均速度: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平均的快慢程度,它實際是把復雜的變速運動當作簡單的勻速運動來處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B、由于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在不斷變化,因此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路程,物體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談到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否則,平均速度便失去意義。
八年級上冊物理《機械運動》復習提綱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八年級上冊物理《機械運動》復習提綱”,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八年級上冊物理《機械運動》復習提綱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tǒng)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2、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1h=60min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誤差的產(chǎn)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誤差與錯誤區(qū)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fā)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經(jīng)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jīng)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
計算公式:v=
其中:s——路程——米(m);t——時間——秒(s);v——速度——米/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3.6km/h。v=,變形可得:s=vt,t=。
2、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四、測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時,表針開始轉動(啟動);第二次按下時,表針停止轉動(停止);第三次按下時,表針彈回零點(回表)。讀數(shù):表中小圓圈的數(shù)字單位為min,大圓圈的數(shù)字單位為s。
2、測量原理: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