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4-01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依據(jù)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在課堂上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1、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并啟發(fā)學生《打掃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
2、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批劃,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質(zhì)疑,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學習交流,組內(nèi)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再讓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4、學完課文后,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并課外搜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fā)而有所發(fā)明的文章,或?qū)懸欢卧捊榻B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
延伸閱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案(人教版)
四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案(人教版)
大自然的啟示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蝙蝠和雷達》一課讓我們了解到:人類在蝙蝠夜行本領的啟示下,發(fā)明了雷達,使飛機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僅風光無限,而且是“人類的老師”,既給了我們許多的警示,又啟迪了人類的智慧,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去獲得新的認識吧。
二、閱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2.出示生字詞,同桌兩個互讀。
3.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識字方法準確認讀。
殃帚腐壤翼略鍵鯨
不折不扣枯枝爛葉異想天開機毀人亡輕而易舉
引導學生自主識記形聲字:“殃.腐.翼.鍵.鯨”等,讀準后鼻音“殃.壤.鯨”。
3.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主要講什么?分別從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p>
三、了解內(nèi)容,自主探究
1.再讀兩篇短文,哪些句子給你啟發(fā),在文中畫出來。
2.交流匯報,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
出示重點句,小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樣相互聯(lián)系的。
(1)“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p>
(2)“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p>
(3)“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p>
6.說說自己的體會,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這句話。
7.小結學法:①劃出感受深的語句寫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
四、小結
談談你學完本課的收獲。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第12課,明白了人與大自然應和諧相處,虛心地向大自然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fā))
五、拓展延伸。
1.認識仿生學。
2.大自然給我們許多啟發(fā),你能說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嗎?
六、布置作業(yè)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愛自然的情緒上漲,初步學會理性的思考。能以課文為例,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因此,本課是學生自主運用對話文本的方法,在讀中感悟,進行適當?shù)恼Z言訓練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資源: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能自主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能說出短文的大意。
2.交流:
(1)科學家從蜻蜓、鯨、翅膀上各得到什么啟示?
(2)為什么說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3)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三、知識拓展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
師:Panasonic是什么品牌(投影展示)
生:(齊聲)松下.
師:那大家知道它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嗎
生:(齊聲)松下幸之助.
ppt展示:(松下幸之助的簡介)
生:(齊聲朗讀)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文章,或許你會有所啟示.
二,檢查預習
ppt展示:(注音,詞語解釋)略
生1:(讀字詞)
師:"銷聲匿跡"是什么意思
生2:……
師:文中指什么石子怎么了
生2:石子沉入水中不見了.
師:"怨天尤人"的意思呢
生3:抱怨天,埋怨別人.
師:我追問一句,這種態(tài)度可取嗎
生3:不可取.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
生:我們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三,整體感知
ppt展示:文中寫了哪些大自然的景物這些景物給人什么樣的啟示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師:大自然的啟示顧名思義就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文中寫了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生1:提到了小鳥,白花和云朵.
生2:還有池畔.
師:著重寫了哪種景
生3:作者著重寫了春天的嫩芽,小巧的白花和池水,云朵.
師:從這些景物中作者分別獲得了哪些啟示
生4:作者獲得的啟示是"當我們回顧……步調(diào)"(讀文).
師:"池水"那部分呢
生5:作者獲得的啟示是"在這渾……水聲"(讀文),但是我覺得應該講我們反思過去.
師:"白花"那部分呢
生6:"每個人……樂趣"(讀文).
師:從景中獲得啟示,那么它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生7:借物喻人.
生8:借物喻理.
生9:托物言志.
生10:比喻和擬人
師:比喻和擬人是不是寫作方法
生:(齊聲)不是
師:對,那是修辭手法.
四,賞析品悟
(一)"白花"片段
師:推薦一名朗讀的最好的女生配樂朗讀課文1-5節(jié),第6小節(jié)我們一起讀.
生:配樂朗讀
師生齊讀
[賞析品悟]ppt展示:教師改寫片斷
師:你覺得哪個片段更好書上的好還是老師的好
生:(沉默)
師:怕得罪老師嗎(提示大膽說出意見)
師生:書上的好
師:有哪些不同
(生交流改寫的內(nèi)容)
生1:省略了一句"積極地……風吹雨打".
生2:"雨要下就下吧,風要吹就吹吧".
生3:"愈加,更加"
生4:"小小"
生5:"穩(wěn)固地"
師:寫出了小白花在環(huán)境中的一種什么
生:精神
師:"小小"寫它的什么
生:外形
師:怎樣的環(huán)境
生:惡劣
[投影]雨要下就下吧
風要吹就吹吧
驕傲地抬著頭
愈加,更加
小小的,引人憐愛
嬌弱,細小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放開聲來讀,你覺得哪些字要重讀
生1:下,吹(讀該句)
生2:要(讀該句)
師總結,自行范讀:雨要下就下吧,風要吹就吹吧.
師:要怎樣就怎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
生1:堅強,不屈不撓
師:"愈加,更加"用了有什么好處
生1:可以表現(xiàn)出小白花在惡劣環(huán)境中沒有低頭,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生2:不服輸,不低頭.
師: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是對每個人的一種什么
生:考驗
師:就象小白花一樣,會變得怎樣
生:堅強
師:那為什么要用"小"字呢
生1:嬌弱的外表反襯出堅強的精神.
生2:本身嬌弱更能突出小白花的堅強.
師:同學們所說的反襯和突出非常好,花是這樣,那人呢這是人的怎樣一種生存狀態(tài).
生:人類棲棲皇皇.
ppt展示:松下幸之助的一段話:"困難帶來閱歷,閱歷給人智慧┅┅"
(二)"池水"片段
推薦一男生配樂朗讀1—5節(jié),師生齊讀第六節(jié).
師:同學們,預習時大家可能有些句子不太理解,請?zhí)岢鰜?
師:投什么樣的石子就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各種大小不同的石頭會發(fā)出各種聲音.……
師:作者所寫的句子可以與生活中的哪些情況相聯(lián)系
生1:付出與回報
師:作者借這樣一個句子:"靜靜佇立"等想告訴我們什么呢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
生1:[冷靜下來思考]付出多少,回報多少.
師: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現(xiàn)象,付出很多,收獲很少;付出很少,收獲很多.我們該如何面對呢文中又是如何說的呢
生1:(讀文)"……抱著詩人一樣的情懷與感觸……"
師:"抱著詩人一樣的情懷與感觸"是怎樣的一種心態(tài)
生1:作者覺得我們應該報著詩人一般的情懷悄然離去.
師:詩人的心態(tài)是什么樣的
生1:與眾不同的心態(tài)
生2:平靜的心態(tài)
生3:無所謂,不放在心上
師:[投影]袁枚對詩人的理解:"所謂詩人者,非必能吟詩也,果能胸襟超脫,相對……"
生:齊讀
師:[總結]即有寬闊的胸襟,那文中這部分啟示是針對哪一種人來講的
生1:耿耿于懷
生2:渾渾噩噩
生3:匆匆忙忙
(三)"云朵"片段
師配樂范讀1—6節(jié),生齊讀第7節(jié).
師:我可能不是讀的最好的,但我保證我是最用心去讀的.
賞析品悟:[投影]云的(),讓我想到了(),因此().
生1:云的變化,讓我想到了人的命運,因此我們要在崗位上勤懇工作.
生2:云的變化,讓我想到了人的際遇也是昨日不同于今天,因此我們應該把握住今日.
生3:云的明暗變化,讓我想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生,……
生4:……
師:這又是針對哪一種人來講的呢
生1:……
生2:得意忘形,怨天尤人
師:他們是那種容易怎樣的人
生:心慌意亂
五,拓展總結
師:自然界這些景物很常見,所以會被忽視,善于思考的人才會對它們進行觀察,獲得體悟.那以下這些圖片中的景物會給你怎樣的啟示呢(句式:什么讓我想到了什么)
[投影圖片]松樹,日出日落,月亮,高山,落葉,螞蟻,大海[注:下課鈴響]
生1:螞蟻——團結
生2:落葉——奉獻
生3:大海寬廣無私,做人應像大海一樣心胸寬廣.
師:[總結]讓我們一起漫步自然,提升人格.
六,板書設計
大自然(借物)的啟示(言志)
白花棲棲皇皇接受考驗
勇敢堅強
池水渾渾噩噩沉思反省灑脫釋懷
云朵心慌意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點
四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fā),學習用聯(lián)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③激發(fā)閱讀仿生學科普讀物和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
②師生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示,而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外資料。
③教師制作“大自然的啟示”專題網(wǎng)頁。上課前將學生帶入網(wǎng)絡課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指點學法
①聯(lián)系引入,板書課題。
請回憶前三篇課文,說說主要講什么?你從三篇課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學習這篇課文?
如:圍繞“閱讀提示”先自學后討論交流;把課文講述給別人聽;結合搜集的資料學習,等等。
二、熟讀課文,自主學習
①讀讀拼拼:自由朗讀,同桌對讀,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生字多拼讀幾遍,能熟練認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與難讀句子,進行適當檢查指導。
②讀讀說說: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
③自主學習:按照前面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學10分鐘左右,在書上圈點批注。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是要耐心點撥學習較吃力的學生,及時表揚善于學習和效率高的同學。
三、精讀研討,交流收獲
交流的重點是以下兩個方面,要注意,交流與讀書要結合起來,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要把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但要以文本為主,不脫離于文本之外。
重點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語句,交談受到的啟示。如: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苯胁捎媒Y合上下文,聯(lián)系科學課,畫生物鏈示意圖等方式理解。
重點之二;交流課外搜集的相關資料??梢詽B透在課文學習之中,如結合“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交流相關資料。也可以在學完課文后結合“口語交際、習作”或“展示臺”,集中展示交流相關資料,暢談受到的啟發(fā)。
四、回讀小結,延伸拓展
①朗讀全文,閉眼回顧學習過程,小結學習收獲與學習方法。
②教師推薦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讀物和資料,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繼續(xù)落實好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fā),學習用聯(lián)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③激發(fā)閱讀仿生學科普讀物和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
②師生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示,而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外資料。
③教師制作“大自然的啟示”專題網(wǎng)頁。上課前將學生帶入網(wǎng)絡課堂。
●聽新聞,帶入情境
①同學們,我們首光來聽一則新聞。(電腦播放顯示關于伊拉克戰(zhàn)爭中使用從動物身上受到啟示研發(fā)出新式武器的報道。如能選擇近期“新聞聯(lián)播”中的相關新聞更好)
②聽了這則新聞,你最想說什么?
③是的,大自然不僅風光無限,而且是“人類的老師”,既給了我們許多的警示,又啟迪了人類的智慧,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去獲得新的認識吧。
●閱讀課文,了解大意
①充分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自己讀一讀。
②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識字方法準確認讀。
不折不扣枯枝爛葉異想天開機毀人亡輕而易舉
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形聲字:“殃、腐、翼、鍵、鯨”等,“殃、壤、鯨”讀準后鼻音。
③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主要講什么?是怎么歸納的?
●依托課件,自主探究
①出示句子,讀一讀,引出探究內(nèi)容:
A?!霸瓉恚笞匀恢械囊磺惺挛锒际腔ハ嗦?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B。“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
C?!翱茖W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請大家分組進行探究學習,結合課文,點擊并閱讀電腦中“課文鏈接”“仿生學資料”,讀懂上面的語句,聯(lián)系課文談一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②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各小組成員把閱讀網(wǎng)絡信息與閱讀課文結合起來,不要完全脫離課本。自己的啟示和重要的信息資料還可在書旁批注。
●全班交流,暢敘感受
①請同學們結合課文中的事例和網(wǎng)絡中的資料,談一談你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舉實例用自己的話談一談。
②即興演講:(下面兩個內(nèi)容任選一個,自主上臺與按座位順序依次上臺相結合)
《“打掃”森林》給我的啟示
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開放網(wǎng)絡,延伸拓展
①同學們,大自然不愧是人類的老師,它警示我們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維護生態(tài)平衡,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它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nèi)祟愑兴l(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促進了人類科技的進步,改善了人類的日常生活條件。我想,大家一定還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奧秘,還有更多的感受想對伙伴們說吧,那么就請在網(wǎng)上瀏覽,在討論平臺交流吧。
②開放校園網(wǎng)絡,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在“討論平臺”或BBS論壇交流,查閱教師網(wǎng)頁中的“動植物天地”,做一做“閱讀測試”,善于操作電腦的同學還可登錄因特網(wǎng)嘗試查閱資料。
③學生小結學習收獲與感受;教師布置學生課外繼續(xù)進行“大自然的啟示”綜合性學習。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大自然的啟示》導學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大自然的啟示》導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材理解】
《大自然的啟示》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大自然的啟示”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學知識,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了解自然,并從中受到啟示,同時也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與自學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丁按驋摺鄙帧分v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guī)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fā),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guī)律,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文章內(nèi)容都很簡單,教學中不應把眼光局限于此,前文應重視語言的積累,而后文應更多關注文章表達方法的運用,同時也應注意相關資料的適度拓展。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讀書自悟。概括主要內(nèi)容、抓住關鍵詞語和感受深刻的句子談體會等,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課文。
2.引導學生合作討論。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自主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引導學生領會寫作方法。
【導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能概括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的重難點是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導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是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一)談話導入
在前面的學期中,我們學習了《蝙蝠與雷達》,科學家們探究蝙蝠飛行的秘密,從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可以說,蝙蝠是人類的“老師”。那么今天,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要給我們?nèi)祟惍斠换乩蠋煟@回,它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一起來看12課《大自然的啟示》。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以課文前面的導讀引入新課,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探究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興趣?!?/p>
(二)預習反饋
1.我能自主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并會給生字標音。
遭殃()掃帚()腐()爛土壤()
機翼()大略()關鍵()鯨()
2.我能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相應的詞語。
(1)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可行。()
(2)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3)在生物界的生存和發(fā)展中,各種對立因素互相制約而達到相對的穩(wěn)定和平衡。()
3.我能用學過的概括課文的方法,說出兩篇短文的大意。
課題
主要內(nèi)容
運用的概括方法
“打掃”森林
段意合并法
人類的老師
句子摘錄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同學自學為主。老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和課文的導語部分,設計導學卡的課前預習,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預習課文。在反饋環(huán)節(jié),用豎排開火車、小組匯報、評議比較的形式訂正課前預習情況?!?/p>
(三)課堂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自己勾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從中中出關鍵詞。
(2)組內(nèi)共同討論交流讀后的體會,一起總結出從中受到的啟發(fā)。ngxia》
(3)小組匯報交流,其他同學做補充。
【這是本課的重點,我采用自讀感悟、組內(nèi)交流、組間匯報的形式來突破。表格中詞語、句子、體會、受到的啟發(fā),都已經(jīng)涵蓋在里面了。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真正做到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小組合作的形式既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又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交流、鍛煉的機會。】
到這里為止,課前提示語中要求的學習任務已完成。但我想“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要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語文人”,還要注重語言形式。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當堂練筆環(huán)節(jié),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四)當堂練筆。
仔細閱讀第二段,探究課文第二段的寫作順序和特點,模仿第二段寫法,你可以改寫自己課外搜集到的“生物老師”,也可以借鑒老師提供的資料,改寫課文第一段:
最早的的飛機,()。而長著薄薄的翅膀的蜻蜓,卻能平穩(wěn)地飛行在空中。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后來,工程師(),有效避免了飛機因機翼顫動而機毀人亡的悲劇。
【二選一主要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一種來寫。語文素養(yǎng)包括語言素養(yǎng)和精神素養(yǎng),我想精神素養(yǎng)其他學科也培養(yǎng),而語言素養(yǎng)才是語文課上所特有的?!罢n文無非是個例子”,學生明白了怎么寫,也就知道寫的文字表達的是什么內(nèi)容了,這體現(xiàn)出的正是由重內(nèi)容到重形式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p>
(五)拓展延伸
向同學推薦一本仿生學的讀物
讀物的題目:
讀物的主要內(nèi)容:
推薦的理由;
【作業(yè)是課外學習的延伸,這份作業(yè)設計考慮到本單元有一個綜合實踐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于督促學生去完成這個綜合實踐活動,同時也為下一節(jié)課的口語交際作了鋪墊?!?/p>
板書:
12*大自然的啟示
《“打掃”森林》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人類的老師》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板書簡潔明了,上面是課題,下面是兩篇短文的課題,后面是兩篇短文受到的啟發(fā)?!?/p>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復習學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復習學案
【原文】
“打掃”森林
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剛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掃”干凈。
護林工人只好照著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統(tǒng)統(tǒng)砍光,把雜草統(tǒng)統(tǒng)除盡,連地上的枯枝爛葉也不放過。森林面貌頓時改觀了:林子里又寬敞又潔凈,連一根雜草也沒有。林務官看著,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卻從此遭了殃。幾年過去了,橡樹和菩提樹的葉子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帚,有些樹木甚至干枯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葜∪~,看起來是臟東西,其實,它們腐爛之后,變成了腐殖質(zhì),能增強土壤的肥力。它們還是一些小動物的食物和隱蔽場所。矮樹叢也是許多動物棲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蟲、鳥類、獸類也就多了。許多動物以植物為食,像甲蟲和毛毛蟲吃樹葉、嫩枝,而鳥兒在矮樹叢里營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蟲。
林務官把灌木叢砍了,把野草鋤了,鳥兒飛走了,森林里的害蟲就逞兇啦。它們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樹木進攻,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沒有天敵來制服害蟲,樹林就漸漸給毀了。
人類的老師
人類自古就想能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茖W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飛行速度不斷提高,經(jīng)常發(fā)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xiàn)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過了許多年,人類才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其實蜻蜒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每只蜻蜒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動的關鍵。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船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鯨,發(fā)現(xiàn)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而“流線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來工程師設計船體時模仿鯨的形體,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字詞學習】
字:殃(yāng)、逞(chěng)、翼(yì)、鯨(jīng)
詞:菩(pú)提、掃(sào)帚(zhǒu)、腐(fǔ)爛、土壤(rǎng)、關鍵(jiàn)、略(lüè)重
【重點句子】
1.護林工人只好照著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統(tǒng)統(tǒng)砍光,把雜草統(tǒng)統(tǒng)除盡,連地上的枯枝爛葉也不放過。森林面貌頓時改觀了:林子里又寬敞又潔凈,連一根雜草也沒有。林務官看著,心里美滋滋的。
2.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葜∪~,看起來是臟東西,其實,它們腐爛之后,變成了腐殖質(zhì),能增強土壤的肥力。
3.林務官把灌木叢砍了,把野草鋤了,鳥兒飛走了,森林里的害蟲就逞兇啦。它們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樹木進攻,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沒有天敵來制服害蟲,樹林就漸漸給毀了。
4.人類自古就想能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茖W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飛行速度不斷提高,經(jīng)常發(fā)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xiàn)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5.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船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鯨,發(fā)現(xiàn)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而“流線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來工程師設計船體時模仿鯨的形體,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主要內(nèi)容】
《大自然的啟示》講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
【練習題】
一、選擇正確的讀音。
遭殃(yānɡyànɡ)掃帚(zouzhou)土壤(rǎnrǎnɡ)
關鍵(jiànjiǎn)機翼(jìyì)簡略(nüèlüè)
二、比一比,再組詞。
從()攻()末()
叢()功()未()
【參考答案】
一、選擇正確的讀音。
遭殃(yānɡyànɡ)掃帚(zouzhou)土壤(rǎnrǎnɡ)
關鍵(jiànjiǎn)機翼(jìyì)簡略(nüèlüè)
二、比一比,再組詞。
從(從前)攻(攻破)末(末尾)
叢(花叢)功(成功)未(未來)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設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那你有沒有為了一個問題而去做過一份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設計,歡迎參考!
【教材理解】
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是略讀課文。短文語言通俗,表達方式獨特。
《“打掃”森林》發(fā)人深省:林務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護林工人“清掃”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毀了森林,好心辦了極大的壞事。
《人類的老師》短小有趣:通過生動的事例,介紹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
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guī)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讓人們從中受到啟發(fā),人類只有科學認識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科學地合理地開發(fā)利用大自然。人類只要科學地認識地球上生物一些運行規(guī)律,就能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
【設計理念】
本課主要的教學思路是“以導促學,讓學習成為學生事”,因此,首先課前學生根據(jù)預習指導進行自學和資料的收集,然后課堂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科普讀物。學生活動方面主要是:讀、找、議、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整堂課。
【導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導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方法】自學釋疑法、講授法、分組討論法、品讀、朗誦等。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PPT課件(演示文稿)導學卡
【課時安排】1課時
【導學過程】
【課前預習】
1.我能自主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并會給生字標音。
遭殃()掃帚()腐()爛土壤()
機翼()大略()關鍵()鯨()
2.我能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相應的詞語。
(1)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可行。(異想天開)
(2)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輕而易舉)
(3)在生物界的生存和發(fā)展中,各種對立因素互相制約而達到相對的穩(wěn)定和平衡。(生態(tài)平衡)
3.我能說出兩篇短文的大意。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一上任就命令()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結果此舉(),好心辦了(),把森林漸漸給()了。
《人類的老師》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
【課堂探究】
《“打掃”森林》
1.仔細讀文,找出林務官的命令:
2.劃出森林變化后的句子。
3.小組討論:為什么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小提示:重點閱讀第5自然段)。
4.學了《“打掃”森林》這篇課文,我獲得的啟示:
5.從題目中我發(fā)現(xiàn),我明白作者這樣寫的原因是。
《人類的老師》
1.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啟示?
從蜻蜓身上得到的啟示:
從鯨身上得到的啟示:
1.資料閱讀: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zhuǎn)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zhuǎn)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只航行自如。
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制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jīng)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xiàn)了自動駕駛。
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只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制成了“蠅眼透鏡”?!跋壯弁哥R”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制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jīng)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zhì)量?!跋壯弁哥R”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鳥類的翅膀具有許多特殊功能和結構,使得它們不僅善于飛行,而且會表演許多“特技”,這些特技還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難以達到的。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著飛。在吮吸花蜜時,它不像蜜蜂那樣停落在花上,而是懸停于空中。這是多么巧妙的飛行啊。制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jīng)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鵝的啟示下,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推動前進,這樣不僅解決了極地運輸問題,而且也可以在泥濘地帶行駛。
你知道嗎?
蒼蠅的眼睛,發(fā)明了蠅眼攝象機。
蒼蠅的靈敏感知,發(fā)明了危險探測儀,用在危險工作場所。
鷹的滑翔技巧,發(fā)明了滑翔機。
鳥類的留線造型,改變了飛機的外型,更符合空氣動力學。
鳥類的骨頭,改進了飛行器的骨架結構,更輕,強度更高。
蝙蝠和海豚的聲波探測,發(fā)明了超聲波雷達。
3.通過閱讀課文和上面的資料,我們不由地贊嘆:“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
【當堂檢測】
《大自然的啟示》告訴我們,研究()的特點和規(guī)律,研究()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從而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利用(),為()服務。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與以往教學比較,最大的突破在于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和引導。首先,我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深入把握了課文的重點、難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導學案”,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預設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在學法指導的部分給予提示和幫助,從而把課堂的主動權盡量的交還給了學生。在課堂上,由于學生預先了解了學習的內(nèi)容,并得到學法提示,因此,各個層次的學生均有自己的學習所得,激發(fā)了參與的熱情;而我通過檢查導學稿的預習情況,對學生的學情也有清楚的認識,引導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一語中的。因此,整個課堂,體現(xiàn)了我個人比較期望達到的“生動、生本”的狀態(tài),較好的達到了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學生熱情高漲,一直到下課鈴響起還在爭取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ヂ?lián)網(wǎng)的運用一直貫穿在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與老師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展示以及課后的拓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網(wǎng)絡的強大,并滲透給學生查找、選擇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運用網(wǎng)絡資源的能力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有利學生今后發(fā)展的目的和收獲。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知識點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知識點
重點:
掌握調(diào)查和收集資料等科學探究的方法。
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huán)境保護意識。
1、出示:(多媒體課件)鳥類與飛機、鯨與輪船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任務:第一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第二、三、四大組重點研讀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回點撥。
第一、二、三大組:從課文第一自然段讀懂了什么?
第四、五、六大組:“老師”是誰?“老師”教給人類什么?人類向“老師”學習的結果如何?
(3)組織交流,評議導向.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二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過渡:怎樣?有收獲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獲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可以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好,暢所欲言吧!
1.第一大組匯報探究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1)第一自然段
①科學家從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的現(xiàn)象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飛機。
②鳥兒是人類的老師
③從蜻蜓、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高性能的飛機。
(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還有什么?
②鯨的流線型外形有何作用?有什么應用呢?
(3)第三自然段
①人類從生物哪兒得到啟示,或有所發(fā)現(xiàn),或有所改進,或有所發(fā)明,“真是”、“好”寫出了人類對生物的贊美。
②這句話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2、第一大組匯報探究第一自然段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1)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fā)明了飛機。
(2)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4)飛機的發(fā)明、改進、創(chuàng)優(yōu)幾乎都是從自然界中相關生物的相應特點得到的啟示的。
3、第二大組匯報探究第二自然段情況,其他組補充或提出異議
4、理解最后一句話
(1)齊讀最后一句
(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5、小結: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經(jīng)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fā),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我們怎么做?(學生自由說)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細心發(fā)現(xiàn)、積極探索!
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大自然的啟示》課堂實錄師:以授課地點的不同啟發(fā)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之后引入課文,讓學生通過閱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生:復述課文大意:“1903年,人類發(fā)明了飛機,因機翼發(fā)生劇烈抖動而機毀人亡,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蜻蜓翅膀后面有一個后斑點是影響翅膀抖動的關鍵,人們就以此改進了飛機的性能”
【聽回答時不斷看書,另有同學不停地舉手,以其讓老師點自己來回答,這種師生都不聽正在回答問題的情形讓人感到很奇怪】
師:《人類的老師》里面只講了飛機嗎?【顯然,老師對剛才只復述“飛機”一事感到不太滿意,在此進行了進一步的提示】
生:馬上附和說:“還有輪船”
師:對啊!還有輪船,概括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還是在抓住小細節(jié)在【這種對學生回答的判斷不合理。第一、學生抓住了飛機仿生蜻蜓飛行不是所謂的小細節(jié),只是沒有說出輪船。第二、對這個學生回答之后,還可以進行追問,文章還有其他類似的實例嗎?能更簡單地概述嗎?同時,提醒所有同學注意對這位學生回答的傾聽。這樣一則尊重了學生的勞動成果,二則培養(yǎng)學生在別人回答問題時的傾聽習慣,而不是在跟著老師去猜想答案】
師:大家看看《人類的老師》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讀
師:這一自然段就可以做個參考,誰來把主要內(nèi)容說出來就可以了。(學生舉手不多,此刻老師再次提示)
師:因為《人類的老師》這篇課文只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此時,老師已經(jīng)調(diào)整了問題難度,按段落進行逐步概括。這里是否又回答剛才學生回答的那個結點呢?如果按照上述思路:抓住一個學生回答,并在逐步提示下完成總結概述訓練,并讓其他同學傾聽模仿,此刻已經(jīng)不需要再進行分段練習了】
生:說不清楚
師:看書說啊
生:仍舊沒有能說清楚
師:在只言片語中得出答案“人類是怎樣制造飛機的”【這樣的總結顯然是不準確的。但因教師急于向第二段概括,而沒有仔細思考這句結論準確與否。可惜,學生馬上學好了模仿于是,這樣總結第二段的大意】
師:第二自然段寫的什么
生:人類是怎樣制造輪船的【這個答案顯然也不準確。應該是“人類是怎樣依據(jù)動物身體構造的原理制造飛機和輪船的”】
師:對呀。現(xiàn)在我們把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這段短文的大意,怎么來概括?
(生還是無法完整表達全文的大意,是只能在在學生的只言片語中拼湊答案)
師和學生一起得出:科學家在蜻蜓身上發(fā)明了飛機;從鯨魚的身上發(fā)明了輪船【嚴重的不準確。應該說,從蜻蜓身上改進了飛機,從鯨魚身上改進了輪船。造成這個答案的原因在教師對第一段的總結出現(xiàn)了偏差所致】
師:對呀
生1:就是,就是科學家仿照動物制造了許多偉大的發(fā)明【目前表達最正確的發(fā)言】
師:坐下去,同學們,以后回答問題一定要想好了再說【這個學生已經(jīng)想好了,并且明確了兩個關鍵詞“仿照”、“發(fā)明”,只是有些著急,開始說了兩個就是就是。這里老是把著急判讀為沒有想好】
生2:舉手
師:哦,你說
生2:我想給大家說的是《“打掃”森林》這篇文章
(老師感到意外,笑了一下,后退幾步,但沒有中斷學生的回答)【很奇怪,生2為什么沒有接著老師的要求繼續(xù)對《大自然的啟示》一文進行概括,并且在老師提出“以后回答問題一定要想好了再說”的提示之后??梢?,這個學生根本沒有傾聽生1的發(fā)言和老師的提示,而是一心關注自己關注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狀態(tài)不利于學習和交流】
(生2復述林務官的行為,并且?guī)缀踔貜土苏n文,最后得出不能違反自然規(guī)律)
師:那你后面的就是得到的啟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對課文中的大意和啟示進行了簡單的交流,那么,在你閱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文章的哪些詞、哪些字、哪些句子讓你眼前一亮,然后又仔細品味了一番呢?
【由此往下,老師開始進行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品詞析句。但對于上面環(huán)節(jié)的大意概述沒有做出一個總結性的歸納,學生的總結概述能力幾乎沒有得到點播和提升】
生:馬上舉手
師:沒有叫起來回答,提示看書
生:工人按照林務官的命令,把樹木統(tǒng)統(tǒng)看光。這個“統(tǒng)統(tǒng)”用的很好。表明他們對雜草和灌木一點也不放過。
師:同學們,這個字到底是什么呢?【顯然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學生對這個統(tǒng)統(tǒng)兩字的讀音不準,而不再關注學生回答的內(nèi)容,是否應該先處理學生對教師提問呼應的評價,然后再說讀音呢。比較而言,怎么表示自己對文字的敏銳度要讀音是否準確更重要】
生:提出不同讀音
師:它是多音字嗎?誰查字典了
生:讀一聲和三聲
(師去黑板前進行板書并講解并讓學生拼讀統(tǒng)一、總統(tǒng),書上這個詞讀一聲,并讓剛才回答問題的孩子再次起來回答)
師:你說,字用的好還是詞用的好
生:詞用的好
師:好在哪兒?
生:好在,是指把雜草全部砍光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要說的
生2:還有就是連地上的枯枝敗葉的“連”
師:連,為什么?你品位到什么了
生:停頓了一下,就是地上的枯枝敗葉他們也打掃的很干凈,一點也不留下。
師:一個“連”突出了打掃干凈的程度【這里不是說干凈的程度,而是說執(zhí)行林務官的態(tài)度】
生3:我要說的是下面的句子
師:待會再說,就是現(xiàn)在這個句子。生3坐下
師:我們經(jīng)常說,用詞不要重復,重復就不美了,那么你發(fā)現(xiàn)沒有這個句子里那個句子里出現(xiàn)了重復
生:統(tǒng)統(tǒng)
師:作者難道不知道嗎?重復了不美,為什么要用兩個重復呢?能不能換換,這里用了統(tǒng)統(tǒng),哪里就用全部呢?我們平時經(jīng)常說老師這里用詞重復了,那么你想想這里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次重復的運用呢?
學生還是不甚理解,教師提示讀讀,不讀是體會不到的,生開始閱讀。
師:我們來換一下,“把灌木全部拔光,把雜草統(tǒng)統(tǒng)除凈”這樣換一下多好啊?!纠蠋熢诩W生】
生:馬上說不好
師:讓學生換詞朗讀。一次是全部+統(tǒng)統(tǒng),一次是統(tǒng)統(tǒng)+統(tǒng)統(tǒng)。讀完之后,你們感到到個好
生:原句的好
師:讀起來有一種——
生:連貫的【顯然不對】
師:(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讀起來有一種疊詞效果【此處用時過長,切方法不科學,最好用另外幾種疊詞的案例加以佐證為宜】
師:你們能把這種干凈的感覺讀出來嗎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還有那些詞語覺得好呢?
生1:老師能提個問題不能?
師:可以啊
生1:“打掃”森林的打掃兩字為什么加上引號?【好問題!看老師怎么處理這樣的教育契機?】
師:喲,這個問題誰來回答呢?【為什么不肯定學生的問題呢?】
生2:因為,那不是真正的打掃,不是清潔,而是他們認為不需要的東西都砍了(師補充,除去什么都砍光了)生補充說樹木,和我們平常的打掃不一樣,所以要加個引號?!具@樣的解釋牽強。打掃一般是為了環(huán)境整潔,居住舒服。而林務官的打掃也想讓大樹下面的環(huán)境整潔,干凈,但卻違反了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卻產(chǎn)生了相反的效果,因此加上了引號】
生3:異想天開這個詞用的好
師:好在哪呢?
生3:我讀的時候把它去掉了
師;讀讀試試
生: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的災難,另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加上異想天開感到林務官下的那個命令有點那個...
生補充說(命令)不太真實【怎么這樣理解】不太對
師:是不太對還是不對
生:不對,荒唐
師:所以他們的命令是異想天開的【好像不準確】讓學生再讀
生:讀樹生病的一段......【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無論是學生回答問題還是教師在點撥提示,絕大多學生都沒有傾聽,依舊我行我素,思維游離在教師的引導之外。每當教師提出問題時,他們都會不假思索地隨聲附和,這種隨聲附和顯然是沒有經(jīng)過認真思考的】
學生繼續(xù)在書中挑出字詞“美滋滋的”“吃”、“咬”、“鉆”;“逞兇”與后面的“吃咬鉆”有關系“大量繁殖”“漸漸被毀了”“成群”
師:誰站起來把害蟲的兇讀出來【這怎么讀呢?這樣科普類的文章能讀出多少味道呢?就是把關鍵詞讀重一點嗎?怎么把害蟲逞兇的勁讀出來呢?】
生:最后一個學生讀的很通順,流暢【這也比關鍵詞處讀重的要】
學生朗讀時,都把吃、咬、鉆讀的特別重,這是什么原因。
師:提示“鋤”與“除”兩字的不同
師:我們繼續(xù)交流那些字詞?
生:圓圓的大頭鯨
師:原來輪船的設計和什么有關系?
生:十幾個人在爭吵著回答【為什么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情況】
師:你們查到那些資料給我們其實呢?
眾生:魯班發(fā)明鋸、水母能聽出很遠(概括的不行)、蜂鳥與直升機、吃貓的耗子(是什么啟示呢?)烏龜殼與弦樂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在哪里發(fā)明的:埃及、尼羅河邊嗎?)
師:板書學習了《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我——
生:我們只有認真觀察,認真學習,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本領
生2:我學到了大自然是我們的最好的老師,只有我們善于觀察,大自然里的很多東西都可以讓我們創(chuàng)造一些小發(fā)明【是先去回答模仿和創(chuàng)造的那個學生回答的】
生3:我們懂得了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
生4:我們懂得了生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
師:生物是什么?
生:掙答
生5:我們懂得了愛護生物
師:這節(jié)爭取到發(fā)言的機會的孩子很好,沒有發(fā)言的孩子時間長了就生銹了,要想腦子發(fā)亮就應該多發(fā)言。下課。
【沒有良好的傾聽就沒有良好的學習,沒有教師準確的呼應就沒有學生準確的回答,在課堂上,教師任何一次肯定和否定將直接決定著下個被肯定或否定“人”的心態(tài),而這種心態(tài)將成為他們學習習慣的階石】
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設計
四年級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案設計
【教材理解】
本文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是略讀課文。短文語言通俗,表達方式獨特。
《“打掃”森林》發(fā)人深省:林務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命令護林工人“清掃”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毀了森林,好心辦了極大的壞事。
《人類的老師》短小有趣:通過生動的事例,介紹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
這篇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guī)律,研究生物的特性,能讓人們從中受到啟發(fā),人類只有科學認識大自然的規(guī)律,才能科學地合理地開發(fā)利用大自然。人類只要科學地認識地球上生物一些運行規(guī)律,就能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
【設計理念】
本課主要的教學思路是“以導促學,讓學習成為學生事”,因此,首先課前學生根據(jù)預習指導進行自學和資料的收集,然后課堂師生共同合作探究,最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閱讀更多的科普讀物。學生活動方面主要是:讀、找、議、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整堂課。
【導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導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方法】自學釋疑法、講授法、分組討論法、品讀、朗誦等。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PPT課件(演示文稿)導學卡
【課時安排】1課時
【導學過程】
【課前預習】
1.我能自主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并會給生字標音。
遭殃()掃帚()腐()爛土壤()
機翼()大略()關鍵()鯨()
2.我能聯(lián)系上下文找出相應的詞語。
(1)形容想法離奇,不切實可行。(異想天開)
(2)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輕而易舉)
(3)在生物界的生存和發(fā)展中,各種對立因素互相制約而達到相對的穩(wěn)定和平衡。(生態(tài)平衡)
3.我能說出兩篇短文的大意。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一上任就命令()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結果此舉(),好心辦了(),把森林漸漸給()了。
《人類的老師》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
【課堂探究】
《“打掃”森林》
1.仔細讀文,找出林務官的命令:
2.劃出森林變化后的句子。
3.小組討論:為什么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小提示:重點閱讀第5自然段)。
4.學了《“打掃”森林》這篇課文,我獲得的啟示:
5.從題目中我發(fā)現(xiàn),我明白作者這樣寫的原因是。
《人類的老師》
1.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各得到什么啟示?
從蜻蜓身上得到的啟示:
從鯨身上得到的啟示:
1.資料閱讀:
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zhuǎn)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zhuǎn)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只航行自如。
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制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jīng)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xiàn)了自動駕駛。
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只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制成了“蠅眼透鏡”?!跋壯弁哥R”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制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jīng)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zhì)量?!跋壯弁哥R”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鳥類的翅膀具有許多特殊功能和結構,使得它們不僅善于飛行,而且會表演許多“特技”,這些特技還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難以達到的。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著飛。在吮吸花蜜時,它不像蜜蜂那樣停落在花上,而是懸停于空中。這是多么巧妙的飛行啊。制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jīng)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鵝的啟示下,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推動前進,這樣不僅解決了極地運輸問題,而且也可以在泥濘地帶行駛。
你知道嗎?
蒼蠅的眼睛,發(fā)明了蠅眼攝象機。
蒼蠅的靈敏感知,發(fā)明了危險探測儀,用在危險工作場所。
鷹的滑翔技巧,發(fā)明了滑翔機。
鳥類的留線造型,改變了飛機的外型,更符合空氣動力學。
鳥類的骨頭,改進了飛行器的骨架結構,更輕,強度更高。
蝙蝠和海豚的聲波探測,發(fā)明了超聲波雷達。
3.通過閱讀課文和上面的資料,我們不由地贊嘆:“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嗎?
【當堂檢測】
《大自然的啟示》告訴我們,研究()的特點和規(guī)律,研究()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從而科學合理地開發(fā)、利用(),為()服務。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與以往教學比較,最大的突破在于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和引導。首先,我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深入把握了課文的重點、難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導學案”,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預設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在學法指導的部分給予提示和幫助,從而把課堂的主動權盡量的交還給了學生。在課堂上,由于學生預先了解了學習的內(nèi)容,并得到學法提示,因此,各個層次的學生均有自己的學習所得,激發(fā)了參與的熱情;而我通過檢查導學稿的預習情況,對學生的學情也有清楚的認識,引導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一語中的。因此,整個課堂,體現(xiàn)了我個人比較期望達到的“生動、生本”的狀態(tài),較好的達到了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學生熱情高漲,一直到下課鈴響起還在爭取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ヂ?lián)網(wǎng)的運用一直貫穿在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生與老師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展示以及課后的拓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網(wǎng)絡的強大,并滲透給學生查找、選擇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運用網(wǎng)絡資源的能力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有利學生今后發(fā)展的目的和收獲。
四年級下冊12《大自然的啟示》練習題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級下冊12《大自然的啟示》練習題”,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用“—”畫去加點字的錯誤讀音。
遭殃(yānɡyànɡ)掃帚(zouzhou)土壤(rǎnrǎnɡ)腐爛(fǔfù)
關鍵(jiànjiǎn)機翼(jìyì)簡略(nüèlüè)鯨魚(jīnɡjìnɡ)
二、比一比,再組詞。
棲()從()攻()末()形()
曬()叢()功()未()型()
三、照樣子連線。
砍光原理異想天開的飛機
除盡灌木機毀人亡的地方
增強雜草輕而易舉地命令
捕食肥力動物棲息的慘禍
研究害蟲性能優(yōu)良的超過
四、選詞填空。
保持支持堅持
1、我們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
2、雖然他生病了,可他仍然()每天按時上學。
3、誰的意見正確,我就()誰。
咬吃鉆鋤毀砍飛
4、林務官把灌木叢()了,把野草()了,鳥兒()走了,森林里的害蟲就逞兇啦。它們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樹木進攻,()樹葉,()樹根,()樹心。沒有天敵來制服害蟲,樹林就漸漸給()了。
五、寫出加點詞的反義詞。
1、林子里又寬敞又潔凈。()
2、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
3、它們還是一些小動物的食物和隱蔽場所。()
4、設計師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
5、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
六、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1、幾年過去了,橡樹和菩提樹的葉子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帚,有些樹木甚至干枯了,這是因為。
2、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船頭是尖尖的,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常常地超過海輪。這是因為。
3、科學家從蜻蜓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
4、科學家從鯨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
七、讀句子,用帶點的詞造句。
1、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
2、其實蜻蜓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3、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船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
八、閱讀理解。
發(fā)明家的“老師”
可以這樣說,遍及海、陸、空的千姿百態(tài)的生物,都是發(fā)明家的“老師”。
從前,有幾個船員在北冰洋遇見一條漂浮的小鯨,他們便開船趕去。哪知這條鯨的鰭起了發(fā)動機的作用,船員沒有追上。船員受此啟發(fā),給船裝上了“船鰭”,使船航行得更快。后來,又有了仿照魚類呼吸的原理,制成了“人工鰓”,使?jié)撍畣T潛入深海。
海豚可以趕超一般船艦或潛艇,這是因為海豚具有流線形體態(tài)。它那獨特的雙層彈性皮膚,成了優(yōu)良的消振器,能消除湍流的阻力。據(jù)試驗,用人工仿造的海豚皮做成的魚雷,航速提高近一倍。
南極的企鵝平蹣跚(pánshān)而行,但遇到緊急情況,它能以三四千米的時速,在雪地上急馳如飛。原來,企鵝會匍匐在地,蹬起雙腳,好像滑雪者。在它的啟示下,人們設計出雪地越野汽車。這種無論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地行駛,時速可達五十千米。
發(fā)明家模仿袋鼠跳躍前進的方法,制成了“跳躍型汽車”。這種新型汽車無需道路,在沼澤、丘陵、草地或沙漠都可通行無阻。
響尾蛇的眼下方有一薄膜,它能在黑夜感知遠處動物散發(fā)的體溫,從而準確地襲擊獵物。人們受到響尾蛇的啟示,研制出熱敏元件,將它裝配在導彈里,當作熱定位器,就能彈無虛發(fā)。
人們參照蝙蝠在黑夜超聲定位的原理,發(fā)明了“聲納”,進而制成了盲人探路器。
1、選字填空。
馳弛
奔()疾()松()一張一()
漠摸
沙()冷()撫()()索
2、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狹窄——()寸步難行——()
3、填空。
人們受啟發(fā),給船裝上了,使船航得更快;受的啟發(fā),制成了,航速提高近一倍;受的啟發(fā),設計出;模仿,制成了;受到的啟示,研制出;參照的原理,發(fā)明了“”,制成了。
九、讀了課文之后,你一定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吧!請你舉出生活中生態(tài)不平衡的現(xiàn)象,并且設計治理方案。
生態(tài)不平衡的現(xiàn)象:
1、。
2、。
治理方案:
1、。
2、。
四年級下《大自然的啟示》評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自然的啟示》這節(jié)課充滿了活力,我用15個字來概括我的感受:開放促交際、層層促提高、評價促訓練。
一、開放促交際
生活是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活水源頭。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以教材為依據(jù),又不拘泥于書本,而是讓孩子們在大自然,在生活實踐中展開口語交際,把口語交際延伸到日?;顒又腥?,開放了課堂,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對于“開放促交際”這一感受我主要從取名、實踐、廣度三個方面來解說。
1、巧取名。課前活動,林老師讓學生用大自然界的事物為自己取名,并且介紹自己,互相認識。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然萬物歡聚在一起的交際情景,這樣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了廣大的自然,喚醒了他們最原始的喜愛和情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表達欲望。在剛才的課堂上,我們看到孩子們爭先恐后地選用大自然中的名字,“我是小蝦,我是花,我是小魚”“我們是好朋友”……我們分明能感受到孩子們仿佛真的來到了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嬉戲,玩樂,課堂氣氛頓然活躍。接著讓他們討論介紹自己的小組,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個個不甘落后,立刻開始了熱烈的討論,都想讓自己的介紹標新立異。這時的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膽怯,當那個小男孩兒搖頭晃腦地說:“onetwothree……”那天真無邪的樣子,讓場內(nèi)場外為之振奮。從他們興奮的表情中,夸張的動作中,我們感到孩子們再沒有了膽怯,他們樂說也愛說,課堂已經(jīng)成了他們交流的舞臺,為即將開始的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2、實踐出真知?!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標》還明確指出:“各地區(qū)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崩蠋熢诮虒W中能準確的理解課程標準的理念,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能有效地利用教材的資源,身邊的資源,進行語文實踐。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中,林老師讓學生到圖書館,上網(wǎng)等方式收集資料,閱讀資料,處理資料。并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旗峰山公園,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充分的進行實踐體驗,觀察發(fā)現(xiàn)。在那里孩子們看到了花草樹木的更替,觀察了水中的田螺和金魚,調(diào)查訪問了園林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以前所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就這樣,在大量的閱讀中,在綜合性學習實踐中,給學生的匯報儲備了資料,保證了資料的廣度、深度和真實。豐富了體驗,激活了頭腦,引發(fā)了思考,衍生出了問題,萌發(fā)了啟示。如在小記者采訪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面對小記者多角度的提問,學生都紛紛舉手,學生匯報是那樣的真實自然,如:用手觸摸田螺的時候,它軟軟的殼會縮進去;桂花雖小卻能散發(fā)出很濃的香氣等等,這時的課堂已經(jīng)成了生活的大市場,成了孩子們口語交際的自由空間,在“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落實了語文教學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教學思想,有效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運用領域,真正實現(xiàn)了大語文觀。
3、廣度。正因為有如此開放的過程,所以形成了這節(jié)課的廣度。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中明確要求:面向全體,訓練到位。這節(jié)課較好的落實了這一要求。本節(jié)課的廣度表現(xiàn)在資料收集的途徑多、展示的資料豐富、學生參預面廣。廣泛而深入地綜合性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各種收集資料的途徑,從中收集到了花草樹木、江海湖泊、風雨雷電、鳥獸蟲魚等各方面的資料,類型眾多,豐富多彩。有了知識的儲備,就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所以本堂課上學生參預面廣。從課上可以看到,人人都有匯報的機會,在小組內(nèi)說,在班上說,在評議別人時發(fā)言的時候講。這節(jié)課讓學生汲取到更豐富的知識,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讓每個人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了新課標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
二、層層促提高
語言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谏鲜隼砟睿掷蠋熢谠O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創(chuàng)設了多元整合而層次分明,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語言實踐和能力培養(yǎng)這兩條線索在教學過程中交織、融合、共促交際。
第一個層次:課前互動,打開語言閘門。
1、課前互動中,教師用取名,介紹小組的方式,迅速地調(diào)動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動性,學生的語言閘門被打開了,語言實踐也從詞句的角度進行了訓練,為后面的豐富表達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層次:明法交流,思維發(fā)展。
2、作為四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不僅要規(guī)范,而且要有初步的思維應對能力。新課伊始,林老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比賽方式開始教學,以宣布規(guī)則的方式提出了傾聽和表達的要求,并把要求打在了大屏幕上。接著在準備交流資料時,林老師不失時機地提出:“這么多的資料我們該怎樣去交流呢?”啟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匯報的有“抓住主要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來表達”“把話說清楚”“聲音響亮”“聽得要認真”等等,在學生的匯報后老師對這些要求又進行了強調(diào)。這種設計,意圖把匯報的面打開,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能發(fā)言,讓更多的資料得到交流;也讓學生明確了如何傾聽和表達,學會概括主要內(nèi)容。課堂上師生,生生充分地互動起來。學生匯報的語言較精煉,流暢,評價得體,匯報的形式多樣,有圖片、猜謎語、講故事等,其思維應對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第三個層次:生動講述,激發(fā)創(chuàng)造
3、《新課標》指出: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淵博的自然,啟發(fā)了人類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里,老師讓學生自薦上臺講述科學家的發(fā)明事例,這樣設計,不僅讓發(fā)言的人由面到點,而且匯報的內(nèi)容上從簡單到詳細,從淺顯到深入。課堂上學生講述得生動,事例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也講得很清楚,從這些事例中學生還領悟出一定的道理,得到了啟示,啟動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第四個層次:開啟大腦,體現(xiàn)創(chuàng)造。
4、在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的基礎上,老師進行了一個高難度的訓練,開發(fā)大腦。當老師出示了資料后,學生精神高度集中,能較快的說出自己的啟示,思維敏捷,想象豐富,并有自己的小發(fā)明創(chuàng)造。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思維能力達到了一定高度,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體現(xiàn)。
第五個層次:主持采訪,隨機應變
5、在南方小記者采訪中,主持人主持從容,表達流暢,主持中隨機應變,對被采訪人能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很好地起到了組織、串連、點評的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無形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diào)、隨機應變的能力。
第六個層次:自由暢談,反饋收獲。
6、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起到了反饋作用,通過學生的反饋,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學層次清楚,教學步驟的實施井然有序,課堂的訓練點面結合,師生的評價多元化,遵循了口語交際多元性、互動性、多向性、創(chuàng)造性的原則,學生在情境的動態(tài)中主動地、多向地、創(chuàng)造性地生成和發(fā)展了語言素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評價促訓練
評價的目的在于推動學生在交際中學會傾聽、表達和應對。在教學中老師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促進作用,評價貫穿整個口語交際教學。在評價活動中,師示范評,生互評,多元互動,有效循環(huán),形成了“一人說—大家聽—大家評”和“一人評—大家聽—大家有收獲”的交流評價模式。在評價中,學生學會了欣賞別人,贊賞別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在評價互動中,能互為補充,靈活應對,知識在交流中得到了充實,學生的協(xié)調(diào)溝通應對能力得到了鍛煉,具有了文明溝通協(xié)調(diào)的溝通習慣,讓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效地結合起來了。
總的來說,《大自然的啟示》這節(jié)課滲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靈活,趣味盎然。學生在課堂中能認真地傾聽,自由地表達,靈活地應對,具有文明和諧地人際交流習慣。整堂課如行云流水,步步流暢,似浪涌潮頭,層層疊起,充分地達到了知識的滲透,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發(fā)展了思維能力,激發(fā)了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成功地實現(xiàn)了本堂口語交際課的教學目標。
當然,語文課程是一門不斷探索的藝術,任何好的理念和設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總會留下一些遺憾。這節(jié)課也有小小的遺憾,我個人認為如果教師的語態(tài)更有親合力,肢體語言增強些藝術美,課前收集的資料更豐富,可能教學效果會更佳。但瑕疵是掩蓋不了真玉的光彩,這節(jié)課仍是一堂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