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在上課前要仔細認真的編寫一份全面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會讀本課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愚蠢”等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聯(lián)系上下文、表演體驗、想象內心、朗讀體驗”等策略深入文本,理解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自然之道”,受到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啟迪。
3.通過學習,能生發(fā)探究大自然的興趣,深悟自然之道,學習“通過寫自然現(xiàn)象帶給人啟示”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識“自然之道”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隨游客到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看一看。出示世界地圖,標注“加拉巴哥島”一詞,這個島名很難讀,讓我們一起讀兩遍它的名字吧。指導讀準。
2.初識“自然之道”,理解題意。
讀了課題,你知道“道”這個字的意思嗎?(可想象、推想:規(guī)律)那么,“自然之道”什么意思?(大自然的規(guī)律)
二、整體感知,淺悟“自然之道”
(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交流預習,了解學情。
(1)通過小組交流課前預習,找出難讀的字,讀準字音;找出難寫的字,找到寫正確、寫美觀的方法,指導點撥,實現(xiàn)以學定教。
(2)同桌合作檢查:請互相檢查文后的生字,看是不是都能讀正確了,如果都讀正確了,就在對方的生字表上方畫一顆五角星,讀不準的互相幫一幫。
(3)全班交流自主學習情況。
出示第一組:嘲鶇、海鷗、鰹鳥。指名讀。讀了這三個詞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發(fā)現(xiàn)這都屬于食肉鳥(板書);出示圖片,了解這些鳥,教師簡要介紹嘲鶇。
出示第二組:孵化、巢穴、躊躇、魚貫而出。指名小組表演魚“魚貫而出”“魚貫而入”游動的情景,在表演中理解體會。從這組詞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這些都是寫什么的?——幼龜。指導“幼”的寫法,左邊是個“幺”旁,右邊是個“力”字。
出示第三組:若無其事、愚不可及、蠢事、悲嘆。重點指導寫好“愚、蠢”兩個字?!坝蕖?,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中間一長豎,心字要托住。”“蠢”,“春”字撇捺要舒展,兩個蟲字躲下面。
小結方法:上下結構的字,有上小下大的、上大下小的等類型,要認真觀察才能寫好。
2.教師小結:生字新詞,大家都已經會讀了,真了不起。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了解內容,概括大意。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容?初步感悟“自然之道”。
指導策略:如果你感覺有困難,可以選取并運用以上三組詞語中的部分詞語,把“食肉鳥、幼龜、人們”三者之間的關系連起來說好了,主要內容也就能表達清楚了。
2.總結方法,質疑問難。
剛才我們抓住了文章中的幾個主要事物——食肉鳥、幼龜、我們和向導,依據(jù)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情,結合重點詞語,說清楚主要內容,這也是概括主要內容的一種好方法。
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通過質疑問難,可以了解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準教學的起點,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省時高效。
三、細讀探究,深悟“自然之道”
(一)研究“救”的原因
1.默讀課文,課文哪個自然段寫我們“救”了幼龜,畫出救幼龜?shù)挠嘘P句子。
2.課件出示錯句:“抱”換成“抓”,用“抓”不好嗎?
讀書貴有疑。此時,讀著這句話,你有沒有什么疑問?
向導“極不情愿”但為什么還是“救”了呢?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那你才是最棒的。你想,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1)交流。誰讀出來了?交流一下。
救:“極不情愿”原因是——自然之道?!斑@兒的自然之道是指什么?”(弱肉強食)
“抱起”——我們焦急地說“你得想想辦法??!”,發(fā)出“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你讀出了什么?好心,怕傷害幼龜;出示幼龜資料。)
教師小結:我們是好心,害怕幼龜受到傷害。
(2)讀:讓我們讀一讀,體會人們的焦急和“好心”。
(二)研究“傷害”——重點處理“震驚”
(一點突破,上下聯(lián)系,獨特感悟,個性朗讀。)
明明是救了幼龜,怎么最終反而“傷害”了更多的幼龜?
1.幼龜受到了更大的傷害,書上用了哪一個詞來形容?——震驚
2.哪些詞句讓你也感到了震驚?
(1)幼龜數(shù)量之多——成百上千
(2)吸引來的食肉鳥速度之快——很快、不一會兒
(3)吃的幼龜之多——“數(shù)十只”感受到受的傷害之大。
(4)讓我們再讀讀這句話:“……補救”,體會到了什么?
師小結:如果沒有補救,傷害得會更慘。多么可怕?。?/p>
(三)分析原因
如果要我們幫著他們找一找這次錯誤的原因,你認為應找出幾點來?
我們:
1.不了解“烏龜入?!钡摹白匀恢馈?。
2.不能按“烏龜入海”的“自然之道”這一規(guī)律去做,違背了規(guī)律,破壞了“自然之道”。
向導:
3.向導沒有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把握住自己,知道大自然有自然之道,卻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也沒有尊重規(guī)律。
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聯(lián)系上下文,你們就讀懂了他們的“內心”,也讀懂了我們表面是“救”一只幼龜,實際卻“傷害”了更多的幼龜。真正將自然之道的內容讀深、讀透了!
(四)角色體驗,深悟“自然之道”
1.透過好心辦壞事的這件事,你想說點什么?(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guī)律,大自然就受到保護;違背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guī)律,大自然就受到傷害。)相機板書。
2.相信其他伙伴也會有想法告訴人們,這樣,請大家寫一個友情提示放在島上以告誡后人。
四、拓展延伸,學習“自然之道”
拓展:生活和學習中,你還接觸過遵循自然之道的事嗎?可聯(lián)系生活和學習說說,應如何遵循生活之道、學習之道等自然之道。
教師可舉例指導:學習要及時復習,不然就會遺忘——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老虎圈養(yǎng)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教師小結:自然界有著諸多自然之道,我們要學習了解并運用這些自然之道,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五、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自然之道》”,一起來闖關吧!
六、作業(yè)設計
嘗試運用自然現(xiàn)象來寫一個揭示自然之道的小故事。
編輯推薦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我教學《自然之道》第二課時,我的思緒就像課上學生回答問題一樣,漫天飛揚。
我對自己以下兩點很滿意:
一、走進角色,我是“我”。
在這堂課的教學進程中,我曾多次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與“我”同憂、同喜、同悲、同樂。
在故事發(fā)展到了高潮,幼龜們得到了錯誤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強調了“成群成群”說明好多幼龜;“爭先恐后”又說明幼龜?shù)呐佬械乃俣群芸?;“魚貫而出”說明幼龜又非常的有秩序。于是,我說:“這么多幼龜爭搶著爬向大海,他們心里是怎樣想的?”理解了上述詞語之后,再來回答題,學生也是爭先恐后、魚貫而出。
“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伙伴們,趁著現(xiàn)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快,機不可失,是不可再來”
“哈哈……”雖然一陣哄笑,但我心里卻很欣慰,我覺得學生們已經走進了角色,仿佛已經看到了當時幼龜?shù)哪欠N急于尋找安全的行動場面。
“天啊!”我聽見背后有人說,“看我們做了些什么!”在這一段教學時,我抓住了這段的情感基調,追問:“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辦了一件什么事?”學生異口同聲道:“愚蠢。”此時,“他們心情怎樣?”
生:傷心、悲傷、自責……
“他們的內心會有怎樣的語言?”
生:“天啊,看我們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兒?!?/p>
“哎,我們幫了倒忙!”
“哎!在至今日,何必當初!”
我覺得學生已經深深地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充分體會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進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讀中體會,悟中想象。
教學第九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場景。
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們忙碌著救幼龜?!?/p>
“我看到他們一個個氣喘吁吁的,也顧不上休息?!?/p>
“我看到藍藍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鳥瘋狂的啄食;沙灘上遍地爬滿了小幼龜,他們無奈的等待著命運的挑戰(zhàn);還有忙碌的人……”
“我看到滿地的殘骸?!?/p>
“我看到沙灘上一片狼藉?!?/p>
……
聽著學生們一句句如同真實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們讀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證實了這種想象教學也是一種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我仍在思索,思緒依舊飛揚,能上一節(jié)讓學生明白,打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他們的幻想,走進每一個故事,把自己變成其中的主人公,這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努力方向
二、遺憾。
一是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精心為學生搭建的可供學生生動活潑主動進取全面發(fā)展的平臺。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說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么,這個課堂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是我在這節(jié)課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jié)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占著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讀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yǎng)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jié)課中,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tǒng)一起來,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教師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單元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以“大自然的啟示”專題,選編了精讀課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達》,略讀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大自然的啟示》,一個綜合性學習,一個語文園地?!蹲匀恢馈贰饵S河是怎樣變化的》告訴我們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規(guī)律,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蝙蝠和雷達》《大自然的啟示》是講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告訴我們大自然也是人類的老師。本組課文的學習是對以前所學習的觀察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等專題的延伸與發(fā)展,并有新的內涵。讓學生獲取新的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關注自然、了解自然的興趣,并能從中受到有益的啟示,同時獲得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9.自然之道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情感目標
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guī)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p>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廢”,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五、自主讀課文,遍數(shù)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p>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fā)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p>
二、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導學案人教版
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導學案人教版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的生字,理解“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欲出又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學生的見聞,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質疑激趣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帶給人類的啟示。
(簡單的導入,開篇的質疑,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又能達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爭取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注意這些詞語的發(fā)音。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與理解情況。
出示:企圖情愿蠢事補救偵察爭先恐后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見死不救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格式:
指名說,然后總結:“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幼龜。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而解釋詞語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很多教師對課文中的詞語置之不理,這是導致學生理解能力差、詞語積累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深入研讀,體會文意
激發(fā)興趣:
我們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島,就是為了觀察幼龜怎樣入海,怎么會傷害那么多幼龜呢?
(一)、學習課文3—5自然段
1.默讀課文3段,把描寫幼龜?shù)木渥赢嫵鰜?,讀一讀,體會一下幼龜為什么要這樣做,并且想一想:哪個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2、學生讀有關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學生齊聲讀句子。
指一位學生到前面來學著幼龜做做這個動作。
老師和那個學生談話: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見食肉鳥會怎樣做?外面沒有食肉鳥你會怎樣做?你真是個稱職的小偵察兵,同伴們非常相信你。
同學們,根據(jù)小幼龜?shù)谋硌莺驼n文中的描寫,你覺著那一個詞語用得更好,好在哪里?
師:可就在幼龜躊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shù)念^,企圖把他拉到沙灘上去。看到這種情景,我們和向導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呢?
讀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們和向導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一樣?畫一畫有關的句子,想一想為什么?
指名說我們態(tài)度是:板書:緊張、焦急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再指導讀,怎么才能讀出緊張焦急的感情?
向導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板書:若無其事、極不情愿
請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出示句子:向導若無其事地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p>
板書我們緊張焦急
向導若無其事極不情愿
指導朗讀:(2)若無其事是什么樣?該怎樣讀?
4.教師采訪學生:你就是向導,請問你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可能出現(xiàn)的回答:(1)向導沒有同情心;(2)向導了解幼龜?shù)纳盍曅?,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殺身之禍,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不得不做。(3)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4)也許他更喜歡鳥類,他希望饑餓了的嘲鶇有口飯吃;(5)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給其他人一個教訓。
再出示句子:他極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龜,向海邊走去。
你從極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導非常不愿意去做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們著急,心里過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龜,按照我們的要求把小海龜放進了大海。)
指導讀: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那只小海龜?shù)镁攘?,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課文里卻寫道:“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讀剩下的課文段落。
(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以及有價值的討論更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供了保證。)
(二)學習課文6-8段。
首先來回答: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去說,注意表達的順序。
1、說到偵察兵時。
2、教師出示句子: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小幼龜從巢穴里魚貫而出——
3、從這些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幼龜?shù)亩啵紶幹蛲馀溃?/p>
4、怎么讀?
5、老師問學生: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龜,你來告訴大家,你們?yōu)槭裁匆獱幭瓤趾蟮呐莱鰜恚?/p>
(我們派出去的偵查兵沒有回來,他肯定看到外面沒有危險,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險,他會返回巢穴中的。)
這說明了向導抱走了小海龜是給了后面的小海龜一個錯誤的信息。就是這個錯誤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龜提前出了巢穴,接著又導致了什么后果呢?
學生接著談一談。
老師:數(shù)十只小幼龜已經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這些小幼龜被食肉鳥們吃掉時,又是怎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來展開想象,選出其中一種情況寫一寫,看誰寫的具體形象。
1.引導學生看書中插圖,想象當時情景。
一只幼龜正興奮地向前爬著,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見到我親愛的媽媽啦!忽然一只鰹鳥飛快地俯沖下來,使勁地啄它的頭。小幼龜被這樣的突然襲擊嚇壞了,它本能地把頭和四肢縮進了殼里。那只鰹鳥并沒有放棄對幼龜?shù)囊u擊,它用又尖又長的嘴朝著幼龜?shù)臍だ锸箘诺刈?,幾下子就把幼龜?shù)念^啄得血淋淋的。一會兒,小幼龜變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覺,四肢無力地伸出了龜殼。鰹鳥津津有味地把幼龜吃了下去。
一只幼龜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腳步,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便向前爬著,邊想回頭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還沒有張開口,就——
一只幼龜正低著頭奮力地向前爬著,忽然聽見同伴一聲慘叫,它還沒有回過神來,就——
一只幼龜剛剛把腦袋伸出巢穴,想追趕同伴,可就在這時——
一只幼龜經過奮力地爬行,終于到達了海邊,它激動地想:“我終于可以在美麗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學生讀自己寫的句子。
老師:我們親眼目睹了這樣凄慘的場景,感到了震驚,急忙學著向導的做法在海灘上營救著小海龜,累得氣喘吁吁,但是這已經無濟于事了,對小幼龜?shù)膹浹a也是謹小慎微的。所以——
出示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
(1)不一會兒,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老師:食肉鳥們因為吃了無數(shù)的小幼龜而高興地叫著,但是活下來的小海龜這時候會怎樣想?它們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采訪學生:你會說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偵察兵,你在大海里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你是不是應該為我們就了你而感到高興呢?
學生回答。
老師總結:
我們好心卻做了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沒有得到幼龜們的感謝,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灘上。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p>
從這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傷心
(2)比較句子,體會“悲嘆”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加上“悲嘆”好在哪里?(能體現(xiàn)出向導極度悲傷難過的心理。)
板書:悲傷
根本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向導為什么會如此悲傷?(非常自責、后悔——幼龜?shù)臑碾y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師:再次讀這個句子,感受向導的悲傷之情。指讀、齊讀。
(展開想象,讀寫結合;句式對比,體會用意。達到了寫作訓練與加深閱讀理解雙贏的目的。)
師小結:看來向導既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他對幼龜?shù)纳盍曅赃€是很了解的,也知道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當然,也許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
2.談感悟、談啟示。
同學們,這是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可能出現(xiàn)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現(xiàn)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人不要自作聰明,要知道,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guī)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3、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好,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板書:遵循)
布置作業(yè):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事例就是人們破壞了自然規(guī)律,發(fā)生的后果總是事與愿違,都是有哪些呢?我們課下調查一下,下節(jié)課交流。
(采用聯(lián)系對比等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板書設計
我們緊張焦急傷心
自然之道
(遵循)向導若無其事極不情愿悲傷
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情感目標: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2、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看看文中哪幾節(jié)寫了救龜?(3、4節(jié))哪幾節(jié)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5至8節(jié))
3、學習詞語
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抓住了主要內容,理清了線索。文中有一些好詞語值得我們積累,老師請大家讀一讀。
躊躇不前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爭先恐后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三、學習“救幼龜”
1、“躊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lián)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躊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shù)纳艿酵{。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自由讀第4節(jié),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xiàn)。(1)游人:緊張(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龜?shù)镁攘?,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fā)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5至8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fā)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
不一會兒,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保ɡ首x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五、小爭辯。
1、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讀
②這句放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lián)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多媒體出示)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反方:反對
六、啟示。
1、現(xiàn)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
2、自然界處處都有規(guī)律,我們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guī)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游人:緊張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極不情愿——悲嘆……
9自然之道(人教版四年級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問道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guī)律,如果不按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說說題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規(guī)律)那么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
二、統(tǒng)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讀課文,
讀文后(選一個學生匯報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說得真好,你們愿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看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齊讀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們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對我們的表現(xiàn),向導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節(jié),邊讀邊畫邊思考,并標注你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出示幻燈片)
思考: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向導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2、匯報交流:
⑴學習三四自然節(jié):
①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聯(lián)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p>
看見探頭小龜有危險,就焦急起來,讓向導想辦法。聯(lián)系上文小龜遇險體會我們因愛護小龜,擔心它受到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guī)律。相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企圖。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②面對著我們如此焦急的表現(xiàn),向導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電腦出示: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為什么這么說?理解若無其事他說這句話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向導覺得這是正常的規(guī)律,幼龜防護天敵,自然有自我保護的辦法,不能人為去改變)
③第四自然節(jié)中還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們情感的不同?引導學生理解冷淡極不情愿等詞語。
④指導朗讀:
誰的想法正確呢?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⑵學習第五自然節(jié):
①學生匯報:相機理解魚貫而出。②你明白了嗎:為什么說我們干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過渡: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
⑶學習第六、七自然節(jié):
①自由讀6~7自然段思考: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呢?
②學生匯報。
③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
⑷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
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中心:
⑴我們不顧自然規(guī)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救海龜,但我們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心情?
⑵我們的內心會想什么?(無知,好心辦壞事,不按自然規(guī)律辦事,只能把事辦糟,自然現(xiàn)象神秘莫測,不知道就不能亂加修改。)
⑶(出示句子)向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愿,現(xiàn)在心情又是什么樣?(悲嘆)把悲嘆換成感嘆行不行?悲(為小龜?shù)膽K死)嘆(人類的無知,強行改變規(guī)律,應受責罰)
⑷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⑸有感情地讀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啟示
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
五、朗讀全文,明道。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guī)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六、作業(yè)。
找一找生活中違背自然規(guī)律行為
板書:我們:無知之愚
自然之道{}愚不可及
向導:有知之愚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的教案滲透法制設計
篇一: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自然之道》的教案滲透法制設計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看看文中哪幾節(jié)寫了救龜?(3、4節(jié))哪幾節(jié)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5至8節(jié))
3.學習詞語
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抓住了主要內容,理清了線索。文中有一些好詞語值得我們積累,老師請大家讀一讀。
躊躇不前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爭先恐后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同學們,這些詞語中要注意哪個字的讀音?
三、學習“救幼龜”
1.“躊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lián)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躊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shù)纳艿酵{。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自由讀第4節(jié),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xiàn)。
(1)游人:緊張焦急
(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保ɡ首x體會若無其事)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龜?shù)镁攘?,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fā)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5至8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fā)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不一會兒,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保ɡ首x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指名讀——生評(怎么樣?應該讀出什么語氣?)——指名讀——全班讀
五、小爭辯。
1.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讀
②這句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lián)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多媒體出示)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反方:反對
六、啟示。
1.現(xiàn)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
2.自然界處處都有規(guī)律,我們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guī)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七、法制教育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占或者被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十六條因科學研究、馴養(yǎng)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zhí)卦S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zhí)卦S獵捕證。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的教案滲透法制設計
作為一位剛入職不久的新任教師,在授課上的經驗比較少。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的教案滲透法制設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看看文中哪幾節(jié)寫了救龜?(3、4節(jié))哪幾節(jié)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5至8節(jié))
3.學習詞語
讀了一遍課文,同學們抓住了主要內容,理清了線索。文中有一些好詞語值得我們積累,老師請大家讀一讀。
躊躇不前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爭先恐后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同學們,這些詞語中要注意哪個字的讀音?
三、學習“救幼龜”
1.“躊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lián)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躊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這時,一只嘲鶇用尖嘴啄它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幼龜?shù)纳艿酵{。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xiàn)場你會怎么做?(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自由讀第4節(jié),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xiàn)。
(1)游人:緊張焦急
(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保ɡ首x體會若無其事)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
龜?shù)镁攘?,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fā)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5至8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fā)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不一會兒,數(shù)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fā)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頹喪”由這兩個詞你想到什么?)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保ɡ首x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指名讀——生評(怎么樣?應該讀出什么語氣?)——指名讀——全班讀
五、小爭辯。
1.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讀
②這句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lián)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多媒體出示)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反方:反對
六、啟示。
1.現(xiàn)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
2.自然界處處都有規(guī)律,我們要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guī)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七、法制教育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占或者被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十六條因科學研究、馴養(yǎng)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zhí)卦S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zhí)卦S獵捕證。
板書:
自然之道
游人:緊張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極不情愿——悲嘆
“救”害!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愛自然的情緒上漲,初步學會理性的思考。能以課文為例,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因此,本課是學生自主運用對話文本的方法,在讀中感悟,進行適當?shù)恼Z言訓練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啟發(fā),激發(fā)閱讀仿生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資源: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能自主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能說出短文的大意。
2.交流:
(1)科學家從蜻蜓、鯨、翅膀上各得到什么啟示?
(2)為什么說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
(3)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的啟示的資料
三、知識拓展
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課文知識點整理
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課文知識點整理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向導xiàng筑巢cháo目的dì企圖qǐ
魚貫而出guàn仍然réng奔跑bēn巢穴xué
多音字
的:dì目的朝:cháo朝向樂:lè歡樂
Dí的確zhāo朝陽yuè音樂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幼(幼?。┏保ɡ顺保┯蓿ㄓ廾粒?/p>
幻(幻想)嘲(嘲笑)遇(遭遇)
徹(徹底)冒(冒險)導(向導)
砌(砌墻)帽(帽子)異(差異)
Mù一(幕)羨(慕)(目)光(暮)色
Xiàng(向)導(相)片(橡)皮頭(像)
三、需要掌握的詞語解釋
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規(guī)律。
爭先恐后: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
魚貫而出:貫,連接、連續(xù)。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為了應付不利局面而假裝愚癡,以免禍患,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
氣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
躊躇:猶豫,文中指幼龜探頭出穴欲出又止偵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樣子。
四、近義詞
偵察——察看企圖——目的情愿——甘愿
補救——挽救黃昏——傍晚躊躇——猶豫
冷淡——冷漠歡樂——歡快
五、反義詞
躊躇——果斷冷淡——熱情歡樂——悲哀
緊張——放松安全——危險錯誤——正確
六、照樣子寫詞語
爭先恐后:深入淺出、死去活來、出生入死、南來北往
無遮無攔:若隱若現(xiàn)、不三不四、無影無蹤、一心一意
氣喘吁吁:小心翼翼、輕波漾漾、波光粼粼、虎視眈眈
七、句子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這是一只幼龜探頭偵察突然被一只嘲鶇咬啄時,向導對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說的話,言下之意是說,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同時也用向導的話點明了課文的主題: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規(guī)律。
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不會受到傷害。
如果我們能遵照自然的規(guī)律,讓那只小海龜獨自完成偵察任務的話,其余那些海龜就能獲得安全。“根本”在這里強調了海龜是因為我們才受到的傷害,使句子的語氣更加強烈。也更加說明了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性。
八、相關練習
1、這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連段成篇。
2、學完《自然之道》,我知道了——人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于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3、第一二自然段是事件的起因。
第三四自然段講的是我們要求向導就那只最先爬出來的小海龜,那只小海龜?shù)镁攘恕?/p>
第五六七自然段講的是海鳥向其他小海龜發(fā)起攻擊。
第八自然段講的是我們終于明白了導游所說的“自然之道”。
4、文章的主要內容。
我們到南太平洋小島旅游,發(fā)現(xiàn)一只獨自離巢的小海龜受到攻擊,我們救助了這只小海龜。后來所有的海龜離巢爬向大海受到了海鳥的攻擊,我們明白了自然的規(guī)律。
5、人物情感變化
我們:焦急——震驚——后悔
向導:平靜——無奈——悲哀
人教新課標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案設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人教新課標四年級語文下冊自然之道教案設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guī)或按要求自讀自學: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龜沙灘偵察企圖
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
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a、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的表演,范寫“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廢”,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shù)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p>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fā)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p>
二、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知識點復習:自然之道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知識點復習: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向導xiàng筑巢cháo目的dì企圖qǐ
魚貫而出guàn仍然réng奔跑bēn巢穴xué
多音字
的:dì目的朝:cháo朝向樂:lè歡樂
Dí的確zhāo朝陽yuè音樂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幼(幼?。┏保ɡ顺保┯蓿ㄓ廾粒?/p>
幻(幻想)嘲(嘲笑)遇(遭遇)
徹(徹底)冒(冒險)導(向導)
砌(砌墻)帽(帽子)異(差異)
Mù一(幕)羨(慕)(目)光(暮)色
Xiàng(向)導(相)片(橡)皮頭(像)
三、需要掌握的詞語解釋
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規(guī)律。
爭先恐后: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
魚貫而出:貫,連接、連續(xù)。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
愚不可及:原指人為了應付不利局面而假裝愚癡,以免禍患,為常人所不及。文中形容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
氣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
躊躇:猶豫,文中指幼龜探頭出穴欲出又止偵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樣子。
四、近義詞
偵察——察看企圖——目的情愿——甘愿
補救——挽救黃昏——傍晚躊躇——猶豫
冷淡——冷漠歡樂——歡快
五、反義詞
躊躇——果斷冷淡——熱情歡樂——悲哀
緊張——放松安全——危險錯誤——正確
六、照樣子寫詞語
爭先恐后:深入淺出、死去活來、出生入死、南來北往
無遮無攔:若隱若現(xiàn)、不三不四、無影無蹤、一心一意
氣喘吁吁:小心翼翼、輕波漾漾、波光粼粼、虎視眈眈
七、句子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p>
這是一只幼龜探頭偵察突然被一只嘲鶇咬啄時,向導對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說的話,言下之意是說,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同時也用向導的話點明了課文的主題: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規(guī)律。
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不會受到傷害。
如果我們能遵照自然的規(guī)律,讓那只小海龜獨自完成偵察任務的話,其余那些海龜就能獲得安全?!案尽痹谶@里強調了海龜是因為我們才受到的傷害,使句子的語氣更加強烈。也更加說明了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性。
八、相關練習
1、這篇文章按事情發(fā)展順序連段成篇。
2、學完《自然之道》,我知道了——人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于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3、第一二自然段是事件的起因。
第三四自然段講的是我們要求向導就那只最先爬出來的小海龜,那只小海龜?shù)镁攘恕?/p>
第五六七自然段講的是海鳥向其他小海龜發(fā)起攻擊。
第八自然段講的是我們終于明白了導游所說的“自然之道”。
4、文章的主要內容。
我們到南太平洋小島旅游,發(fā)現(xiàn)一只獨自離巢的小海龜受到攻擊,我們救助了這只小海龜。后來所有的海龜離巢爬向大海受到了海鳥的攻擊,我們明白了自然的規(guī)律。
5、人物情感變化
我們:焦急——震驚——后悔
向導:平靜——無奈——悲哀
四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但愿對您的工作帶來幫助。
【學習目標】:
①認識8個生字。
②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fā),學習用聯(lián)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③激發(fā)閱讀仿生學科普讀物和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生字卡片。
②師生搜集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示,而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外資料。
③教師制作“大自然的啟示”專題網頁。上課前將學生帶入網絡課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指點學法
①聯(lián)系引入,板書課題。
請回憶前三篇課文,說說主要講什么?你從三篇課文中明白了什么?
②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學習這篇課文?
如:圍繞“閱讀提示”先自學后討論交流;把課文講述給別人聽;結合搜集的資料學習,等等。
二、熟讀課文,自主學習
①讀讀拼拼:自由朗讀,同桌對讀,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生字多拼讀幾遍,能熟練認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與難讀句子,進行適當檢查指導。
②讀讀說說: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③自主學習:按照前面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學10分鐘左右,在書上圈點批注。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是要耐心點撥學習較吃力的學生,及時表揚善于學習和效率高的同學。
三、精讀研討,交流收獲
交流的重點是以下兩個方面,要注意,交流與讀書要結合起來,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要把文本學習與課外資料交流結合起來,但要以文本為主,不脫離于文本之外。
重點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語句,交談受到的啟示。如: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叫采用結合上下文,聯(lián)系科學課,畫生物鏈示意圖等方式理解。
重點之二;交流課外搜集的相關資料??梢詽B透在課文學習之中,如結合“現(xiàn)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交流相關資料。也可以在學完課文后結合“口語交際、習作”或“展示臺”,集中展示交流相關資料,暢談受到的啟發(fā)。
四、回讀小結,延伸拓展
①朗讀全文,閉眼回顧學習過程,小結學習收獲與學習方法。
②教師推薦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讀物和資料,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激勵學生去觀察大自然,繼續(xù)落實好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依據(jù)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在課堂上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1、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并啟發(fā)學生《打掃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
2、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批劃,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學習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再讓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4、學完課文后,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并課外搜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fā)而有所發(fā)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