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臺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4-01第5課三大改造教學案。
第5課三大改造教學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在1949年10月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上:()
A.通過《共同綱領》B.選舉了國家領導人
C.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D.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2.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第七艦隊開到臺灣海峽的主要目的是()
A.幫助蔣介石反攻大陸B(tài).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
C.切斷臺灣海峽的南北交通D.策動臺灣獨立,制造兩個中國
3.解放后的土改運動在政策上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A.限制和打擊富家B.限制和打擊民族資產階級
C.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D.保存富農經濟,團結富農
4.1950—1953年的土地改革是為了()
A.徹底摧毀土地私有制B.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C.徹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務D.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
5.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49%,這主要是由于()
A.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B.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
C.大規(guī)模的農田水利建設D.農業(yè)集體化道路的起步
6.1949年至1956年我國農村經濟形式的變化趨勢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C.封建剝削制度→個體小農經濟→社會主義合作生產
D.互相組→初級社→高級社
7.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反運動①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②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③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④打退了不法資本家向社會主義的猖狂進攻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建國初期三大運動的共同歷史作用是()
A.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政權B.完成了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D.實現(xiàn)了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
9.“銀元之戰(zhàn)”和“米棉之戰(zhàn)”的實質是()
A.人民政府掌握經濟命脈的斗爭
B.穩(wěn)定社會秩序,鞏固政權的斗爭
C.打擊投機商人,穩(wěn)定物價的斗爭
D.人民內部斗爭
10.解放初期,我國社會主義國營企業(yè)資產的來源有()
①國民政府財產②官僚資本③帝國主義在華企業(yè)④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城市工礦企業(yè)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樹立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
B.廢除不合理的生產和技術管理制度
C.提高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D.使企業(yè)管理民主化
12.1953年,中共提出實現(xiàn)工業(yè)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主要原因是()
A.中國農業(yè)落后,缺乏勞動力B.美國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
C.缺乏建設資金D.舊中國工業(yè)基礎薄弱
13.過渡時期是指從新中國成立到()
A.國民經濟的初步好轉B.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計劃開始D.一屆人大召開
14.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重要創(chuàng)舉是()
A.農業(yè)合作化B.對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贖買政策,實現(xiàn)和平過渡
D.進行三大運動
15.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的標志是()
A.新中國成立B.一屆“人大”召開
C.三大改造完成D.一五計劃完成
16.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A.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B.引導農民和手工業(yè)個體經濟實現(xiàn)合作化
C.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D.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17.“一五”計劃方針體現(xiàn)出黨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
A.建設社會主義工業(yè)化與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相結合
B.國民經濟各部門有重點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
C.重視教育,培養(yǎng)人才
D.發(fā)展生產同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在“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建設成就突出地體現(xiàn)在()
A.工礦業(yè)B.農業(yè)C.交通D.郵電通訊
19.使南北鐵路得以貫通的是()
A.寶成、鷹廈鐵路的建成B.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
C.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D.錢塘江大橋的建成
20.一屆人大最主要的內容是()
A.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B.選舉了國家領導人
C.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經驗D.制訂了憲法
21.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1949年的《共同綱領》,在內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規(guī)定的國家政體不同
B.《憲法》規(guī)定了人民的基本權力和義務
C.規(guī)定的社會形態(tài)和體現(xiàn)出的原則不同
D.規(guī)定的權力機關不同
22.下列關于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它標志著政協(xié)代行人大職權的歷史已經結束
B.它規(guī)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C.它標志著社會主義在中國已經建成
D.它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原則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xiàn)在()
①國家性質和根本制度②人民的權利、義務③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④是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經驗總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中共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②三大改造完成③“一五”計劃超額完成④第一次全國人大召開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25.下列重大成就不屬于“一五”計劃建設取得的是()
A.東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B.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誕生
C.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D.我國石油實行自給
二、材料解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封建社會,貪污腐敗現(xiàn)象十分嚴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據《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規(guī)定:地方官貪污錢財六十兩以上的,斬首示眾,還剝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縣衛(wèi)衙門的左面,特別建立一座廟,作為剝人的場所,被稱為“皮場廟”。在官府公座兩旁,各懸掛一個填滿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觸目驚心,知所警惕。但是貪贓枉法的行為仍然到處都有,而且日益增多。
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來”的大量舊人員中,有些堅持貪污腐化的舊作風、繼續(xù)為非作歹的人,有少數在革命歲月里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干部,蛻化變質,貪污腐化。據1952年1月上旬統(tǒng)計,中央政府系統(tǒng)二十七個單位中的貪污人數有1670多人。當時中共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共貪污盜竊一百七十一萬六千多萬元。
對于上述貪污腐化行為,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三反運動。毛澤東指出:“反貪污、反浪費一事,是全黨一件大事”,必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各級領導“應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看作如同鎮(zhèn)壓反革命的斗爭一樣重大,一樣的發(fā)動廣大群眾包括民主黨派及社會各界人士去進行,一樣的大張旗鼓去進行,一樣的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號召擔白和檢舉?!苯涍^三反運動,樹立了新社會廉潔樸素的風氣。
回答:
①兩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現(xiàn)象?
②朱元璋、新中國懲處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異同?
③為什么明初嚴厲懲處貪污犯、貪污犯卻日益增多?新中國為什么能取得三反斗爭的勝利、樹立廉潔樸素的風氣?
④你對當今的反腐敗斗爭持何看法?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的生產事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绻覀冊谏a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yè)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
——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際,有識之士尖銳地指出: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資本控制著中國的經濟命脈,實為中央經濟上的勁敵;投機商人無孔不入,無風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對付他們也非輕而易舉;私人資本主義會袖手旁觀、見機行事,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問題棘手;工礦企業(yè)中舊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壓抑著工人的生產積極性……中央能否在城市站住腳,確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材料三:
項目1949年1952年比1949年增長%
工農業(yè)總值466億元810億元73.8%
國民收入358億元589億元57.8%
三、問答題
28.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鞏固政權,進行了哪些重要斗爭?結果如何?
29.我國開展“一五”計劃建設的重要條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結合“一五”期間的有關史實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附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2.B3.C4.C5.B6.A7.C8.A9.C10.B11.C12.D13.B14.C15.C
16.A17.A18.A19.B20.D21.C22.C23.D24.B25.D?
二、材料解析題
26.①貪污腐化嚴重;嚴懲貪污腐化分子。?
②相同點:都出于鞏固政權的目的。?
不同點:前者是為鞏固少數剝削階級(或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后者是為了鞏固人民的政權。?
③封建剝削思想或者封建制度是產生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貪污腐化現(xiàn)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同貪污腐化現(xiàn)象作斗爭。?
④反腐敗斗爭關系到人民政權的鞏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成敗,有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反腐敗斗爭一定能取得全面勝利。?
27.①發(fā)展生產是維持政權的先決條件。符合。?
②符合實際。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嚴厲打擊投機倒把活動,進行“米棉之戰(zhàn)”、“銀元之戰(zhàn)”等。合理調整工商業(yè),依據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調整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工礦企業(yè)中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
③在中共領導下,國民經濟恢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三、問答題
28.①人民解放軍繼續(xù)追殲國民黨殘余部隊,同時在新解放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剿菲作戰(zhàn),到1950年夏,基本上消滅了在大陸的國民黨軍隊和武裝土匪。和平解放了云南、四川、西康、西藏,祖國大陸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②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創(chuàng)造了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③1950年至1953年春,全國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在我國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為農業(yè)生產發(fā)展開辟了道路。④從1950年開始,中共中央開始全國規(guī)模的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經過1年斗爭基本上肅清了國內反革命殘余勢力。社會秩序得到安定。⑤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人民政權鞏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29.條件:①全國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祖國大陸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②抗美援朝的勝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③土地改革的完成為新中國的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④鎮(zhèn)壓反革命使社會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⑤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
成就:①工礦業(yè)成就突出,建成500多個重要項目。②農業(yè)生產也按計劃完成。③交通運輸成就很大,新建鐵路30多條;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④隨著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得到改善。?
原因:①黨的正確領導:公布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選派優(yōu)秀干部到工業(yè)路線上去,培養(yǎng)成為領導骨干。②國家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導,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③中國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工人展開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動;科技工作者大顯身手;各行各業(yè)大力支援工業(yè)建設。
(教師資源網 Www.722331.cOm)
相關知識
第5課三大改造
老師在新授課程時,一般會準備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使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序!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5課三大改造”,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第5課三大改造
一、教學目標與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等基本史實。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以上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讓學生了解三大改造的歷史。正確掌握、使用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歷史史實的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對三大改造原因、實質和意義的辨析及三大改造功過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收集有關三大改造的資料,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
(2)實施探究式學習,掌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方法。
落實過程方法目標,通過開展課堂活動認識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實質和意義。提倡學生在進行探究學習的同時,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xiàn)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初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2)引導學生認識在過渡時期,我黨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通過落實該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三大改造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其樂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策略
1.本課內容決定了本節(jié)教學應采用師生共同探究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和交流,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其模式為: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討論—交流反饋—小結。
2.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采用編卡教學法,把握本課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及意義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對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及三大改造的功過是非深入辨析,培養(yǎng)學生一分為二、客觀全面的唯物史觀。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三大改造來展開。三大改造的原因,通過讓學生搜集有關課外資料,結合教科書內容,師生共同探究找出;對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及意義,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得出結論。為了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有關三大改造的知識體系,可以采取學生編寫提綱卡的方式,概括鞏固知識,培養(yǎng)探究和合作的精神。本課教學程序框架如下:
框架中的“拓展”是指知識內容和教學空間由課內向課外拓展;框架中的“知識鏈接”是指和課文有關的閱讀資料。通過廣泛收集、整理和處理有關資料,訓練學生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歷史史實的方法。
四、教學引入
方法1
復習引入
引導學生回憶有關土地改革的內容,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我國是小農經濟占優(yōu)勢的國家,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影響了生產的發(fā)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如何改造農民個體所有制,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農業(yè)經濟,這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成敗的關鍵之一。自然引入新課。
方法2
圖示引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農民申請加入農業(yè)合作社》提出問題:這些農民正在干什么?它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他們正在申請加入農業(yè)合作社。
生:說明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不僅提高了他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而且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師:你們說得很正確!農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引導他們通過集體化的道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目的,由此引入新課。
方法3
主題引入
1950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是怎樣開展的呢?在學生探究問題時,自然引入新課。
五、重點解決和難點突破
本課重點是三大改造的形式。
本課難點是三大改造的實質。三大改造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和深刻的社會變革,因涉及政治經濟學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通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分析,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小組討論,概括出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及意義。
活動內容1
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學生的充分討論,合作找出三大改造的原因。
師: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在我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農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yè)生產得到恢復和發(fā)展。請同學們想一想:國家為什么要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學生根據對教科書的閱讀和搜集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各組代表發(fā)言。)
活動指導:
1.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推薦一名組長。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互相傳閱搜集到的資料,使學生對教科書以外的知識增加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小組代表可競相發(fā)言,教師對發(fā)言者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對問題的探究。
生:我國農業(yè)采用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生產效率很低。
生:當時貧苦農民缺少生產工具和資金,生產力水平低下。
生:一家一戶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
生:也不利于推廣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搞集約化大生產。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們了解得真多!概括起來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分散、落后的農民個體經濟很難發(fā)展,也不能滿足國家工業(yè)化對農業(yè)的需要。為此,土地改革后,黨和政府及時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農經濟逐步改造成社會主義集體經濟。
(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農民申請加入農業(yè)合作社”圖片)。
師:農民為什么紛紛要求入社呢?
生:(看書回答)通過互助合作的生產方式,促進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員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師:說得好,主要原因是農民生活得到改善,顯示了組織起來的優(yōu)越性。
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的喜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增強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容2
編寫提綱卡,概括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和意義
第一階段:
師:隨著三大改造任務的基本完成,農民由原來的個體經營轉變?yōu)楹献鹘洜I生產;資產階級中的大多數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三大改造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三大改造是通過什么形式完成的?三大改造的實質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什么意義?我們在閱讀教科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學生閱讀討論,最后形成較統(tǒng)一的觀點。
第二階段:
師:通過討論,大家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形式,也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實質和意義,下面我們將以上的重點、難點內容再概括,簡單明了地說明問題,即編寫內容提綱卡片,完成后上交。
編寫提綱卡片的要求:
1.題目: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及意義。類別:知識。
2.語言高度精練。
3.包含時間、重要歷史事件。
4.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
通過概括本課內容,既解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和正確掌握、使用編寫提綱卡學習歷史的方法。
六、教學拓展
拓展專題
三大改造的功與過
一、閱讀下面材料,結合課外知識開展探究活動
材料一:我國社會制度的變革,除了農業(yè)合作化和手工業(yè)合作化以外,私營工商業(yè)改造為公營企業(yè),也在1956年完成了。這件事所以做得這樣迅速和順利,是跟我們把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當作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密切相關的。這個階級矛盾是否完全解決了呢?還沒有,還要經過相當的時間才能夠完全解決。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材料二:要落實對原工商業(yè)者的政策,這也包括他們的子孫后輩。他們早已不拿定息,只要沒有繼續(xù)剝削,資本家的帽子為什么不摘掉?落實政策以后,工商界還有錢,有的人可以搞一兩個工廠,也可以投資到旅游業(yè)賺取外匯,手里的錢閑起來不好。你們可以有選擇地搞。總之,錢要用起來,人要用起來。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二、活動指導
1.確立課題:從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談三大改造的功與過。
2.活動方法:由個人或小組收集資料,整理概括出主要觀點。
3.活動匯報:組織學生課上交流和點評,教師要加以引導和補充。
師: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請同學們根據各自掌握的資料,談談三大改造的歷史貢獻和過失。
生:國家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生:農民通過互助合作,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生活得到了改善。
生:農業(yè)合作化的優(yōu)越性,促使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農業(yè)合作化就是好。
生:我不同意,一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要求過急,形式過于簡單的冒進現(xiàn)象,如整鄉(xiāng)、整村集體加入合作社,使一部分農民利益受到損害。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農業(yè)合作化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在農業(yè)合作化高潮的影響下,國家是怎樣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改造的呢?
生:從1954年起,國家通過公私合營的形式,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生: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xiàn)了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高潮。
生:在改造過程中,國家通過贖買政策,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和平過渡,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
生: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出現(xiàn)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如1956年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對一部分原工商業(yè)者的使用和處理不很適當,挫傷了工商業(yè)者的積極性。
生:三大改造期間,雖然出現(xiàn)了一些過失,但它的歷史貢獻是主要的,不能因為它的缺點完全否定。
師:說得對,我們要評價歷史事件,既要點明優(yōu)點和成果,又要一分為二地分析缺點和問題。
通過教學活動的拓展,將學習內容從課堂內向課堂外延伸,使學生掌握開放性、探究性、主動性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客觀、全面、科學地評價歷史和分析社會發(fā)展的能力,逐步形成唯物主義歷史觀。
第5課三大改造教案
第5課三大改造教案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到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的過程。從合作社的成功,意識到互相幫助、團隊合作才是發(fā)展之道;從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中采取的“贖買方式”和公私合營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舉,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質和形式,具體完成的時間及歷史意義。
②通過分析“為什么要進行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力,明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
△過程與方法
①學生分小組討論,便于交流合作,發(fā)揮集體智慧。
②學生表演小品,做“歷史中人”,有助于真正理解。
③學生小結所學內容,使他們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得到體現(xiàn)。
▲教學思路:
重點:社會主義改造的形式及意義
難點:贖買政策
▲教學提綱:
三大改造社
會
主
義
制
度
建
立
農民農業(yè)生
產
資
料
私
有
制農業(yè)
生產合作社社
會
主
義
公
有
制
手工業(yè)者手工業(yè)手工業(yè)
生產合作社
資本家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公私合營
贖買政策
▲導入新課
提問:中國是什么性質的國家?
回答:是社會主義國家
講述:對,這是初二政治第一課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國現(xiàn)行憲法的第一句話: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
提問:中國是什么時候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
回答: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吧!
回答:是1925年土地改革完成的時候吧!
講述:那么我們就來看看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是怎么說的吧!“中國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币簿褪钦f,直到1954年,中國仍然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提問:那么到底是何時、又是什么事件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初步建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內容:三大改造。
提問:這個標題缺少主語,通過閱讀這一課的小標題,你們能找出本課是要講三大什么的改造嗎?
回答:三大行業(yè)的改造。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
提問: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樣的?要把它們改成什么樣?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變化?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解決這些問題。以農業(yè)為例,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當時的農村剛剛進行過什么改革?當時農村的生產資料所有情況是怎樣的?
回答:在第三課土地改革中我們學到,1952年土改完成后,農村真正建立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3億多無地少地的分到了7億多土地,還分到了大量的牲畜、農具和房屋,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講述:既然土地改革是使農民私有土地,也使生產力提高了,為什么還要改呢?下面請幾位同學上來感受一下土改后農民的真實情況。
活動:六位同學在講臺上一字排開,作為新解放區(qū)3億多農民的代表,老師把他們可以分到的東西寫在紙條上分發(fā)給他們,請他們大聲念出自己的所得。一開始是分地,每個同學都分得二畝三分地,然后是分牲畜,然而每個人卻只能分得牛的一小部分。
講述:老師這樣分,并不是隨意安排的,讓我們來看一道數學題,它所用的都是土改時真實的數據?!靶陆夥艆^(qū)有3億多農民,要分7億畝土地,問人均能分到土地多少畝?”
回答:7除以3約等于每人2.3畝。
提問:再問,這3億多農民,要分297萬頭牲畜,問人均能分到多少頭?
回答:約1000人能分到一頭牲畜。
講述: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土改的成果看似很大,但是這成果一旦分散,個體農民的所得是非常少的,他們雖然真正擁有了生產資料,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每人只有二畝三分地,很多人更是根本就沒可能分得牲畜。這樣,他們能用大型農具、用先進的耕作方式進行生產嗎?能抵御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嗎?
回答:不能,農民還是很窮,生產方式落后,力量十分脆弱。
提問:那么,我想問問臺上6位同學,認識到了你們各自目前的力量以后,你們打算怎樣解決呢?
回答:聯(lián)合起來。
講述:聯(lián)合起來,你們便擁有了13.8畝土地,還可能擁有一頭完整的耕牛,可以進行科學合理、更高效率的生產了,你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生產資料的性質也就隨之改變了,由私人所有變成了集體所有。但我相信,只要齊心協(xié)力,團結的力量會使你們每一個人受益。
活動:提問:這六位同學之前因為分散而脆弱,后來又因為脆弱而聯(lián)合,那么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學都是當時的農民,你們有多少人原意加入這六個人的團隊呢?
貧下中農代表:我們想再看看效果。
富農代表:窮光蛋辦社就能有前途了?讓我們把東西捐出來大家一起用,沒門!
講述:兩年后,隨著加入合作社的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地生產資料和并在一起,發(fā)揮出了更大的效用,眾人拾柴火焰高,再加上政府對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支持和扶助,社員的生產生活越來越紅火。
貧下中農代表:(套用神州行廣告)選擇生產方式就像進飯館,哪里人多就去哪,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到1956年據說已有一萬兩千多戶農民參加,我相信群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我看行!
總結:在農民的踴躍參與下,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yè)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標志著農業(yè)改造的勝利結束。
填表:
行業(yè)方式完成時間
農業(yè)生產合作社1956年
手工業(yè)
講述:農民和小手工業(yè)者辦社,是因為他們的個體力量太薄弱,入社可以令他們得到實惠,所以農民入社時都是積極踴躍,入社后都是興高采烈??墒菍τ谫Y本家來說,他們并不存在類似的問題,那么他們愿不愿意接受改造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國家為什么一定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改造,以及是如何進行改造的。以上海水泥廠為例:
填表:
上海水泥廠
時間解放前公私合營后
設備陳舊陳舊
工人勞動條件差改善了勞保條件
工人勞動積極性不高充分發(fā)揮了出來
最高產量不到設計能力的90%超過設計能力的40%
提問:為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提高社會生產率,國家要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改造,從表中可以看出,改造的具體措施是什么?
回答:公司合營。
講述:下面我們來補充這個表格,從而理解公私合營的意思。
老板水泥廠老板劉鴻生+國家
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活動:公私合營有沒有遇到阻力呢?下面請一位同學上來扮演當時在上海赫赫有名的水泥廠老板劉鴻生,老師充當公方代表,詢問劉鴻生是否愿意和公家合作,共同經營企業(yè)?!皠Ⅷ櫳笨梢杂腥魏畏磻?,最后在“公方代表”的勸說下同意。接下來“公方代表”提出疑問:“合作經營也要分個主次,我們倆誰占主導地位?。俊薄皠Ⅷ櫳笨梢杂腥魏畏磻詈笃渌瑢W從書上看到:在公私合營中,是公方代表居于主導地位的。這時可以詢問“劉鴻生”的感受,一般應是“憤怒的、不解的、或者委屈的、無奈的”。這時公方代表可以提出“發(fā)給資本家定息”的方法,來安撫資本家的情緒。還可以問他是否認識北京中藥老字號同仁堂的經理樂松生,讓他了解樂松生帶頭進行公私合營因而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借見和贊譽的事跡(有照片為證),還可帶他參觀1956年1月15號20萬北京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敲鑼打鼓上街游行慶祝公私合營的場面,并肯定他的商業(yè)頭腦和經營能力,許諾讓他在改造后出任廠長主管生產。此時再次詢問“劉鴻生”的感受,應該是“好多了”。最后告訴他如果是在蘇聯(lián),對不愿接受改造的資本家資產是直接進行暴力剝奪的?!皠Ⅷ櫳笨梢杂斜砬??
提問:剛才老師提到的“發(fā)給資本家定息”的方式叫做什么?
回答:贖買政策。
提問:它有什么意義?
回答:實現(xiàn)了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向社會主義工商業(yè)的和平過渡。
提問:對比蘇聯(lián)的做法,我們的贖買政策有什么意義?
回答: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
填表:
行業(yè)方式完成時間
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公私合營1956年
贖買政策
講述:1956年,國家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即三大改造。這個運動,使個體農民、手工業(yè)者團結致富、消除了貧困;使資本家放棄了剝削,救廣大工人階級于水深火熱之中。那時,人們都認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貧困、人人平等的美好時代已經來臨,所以宣布中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階段。這也就回答了我們在本課開頭提出的問題。
雖然現(xiàn)在的我們知道,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之后,我們經歷了嚴重的失誤和深刻的反思,貧窮、落后、剝削和種種不公正的現(xiàn)象仍然困擾著這個社會,我們仍然只能說自己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個物質和精神的理想狀態(tài)似乎離我們還是那么遠,而通向它的道路又總是顯得那么崎嶇曲折,但是,無論我們經歷多少困惑和失望,建立一個公平、自由、富裕世界的夢想,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最后用提綱總結。
三大改造導學案
姓名___________
知道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結果。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實現(xiàn)從新民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
三大改造的形式
三大改造的實質
收集并分析資料、設疑討論、合作探究
(A級)
快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內容
農業(yè)
背景:貧苦農民缺乏生產工具、資金,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工具。影響了生產的發(fā)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會主義道路。
結果: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yè)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手工業(yè)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方式:_________年起,實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這種政策,實現(xiàn)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
結果: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xiàn)了全行業(yè)的公私合營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義
到_________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①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國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從此,進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級)
(1)三大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義?
(B級)用框架形式總結本課
(1)關于1956年前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前的具體情況,你認為說法正確的是()
A、農民已經能夠合理地使用耕地
B、農村已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
C、農業(yè)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
D、農產品能夠滿足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
(2)下列關于手工業(yè)改造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A、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yè)者參加了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
C、1956年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業(yè)合作社的建立,使個體所有制成為集體所有制
(3)、我國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租賃B、借用C、贖買D、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