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3-31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設計。
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設計所屬學科:歷史
適于年級: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
一、教材分析
大革命失敗后,面對蔣介石的暴力屠殺政策,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他們總結了經驗教訓,又繼續(xù)對中國革命的道路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探索。南昌起義的槍聲,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中共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井岡山上的紅旗,猶如“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勢”,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新道路,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二萬五千里長征向世人證明,中國革命的道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是英勇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一定可以戰(zhàn)勝千難萬險,讓革命烈火熊熊燃燒,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任務。本課介紹了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過程中的三個重大歷史事件。
教學重點:了解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立和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特殊歷程及艱難曲折。
教學難點: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不畏艱難曲折探索出來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兩萬五千里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講述這一部分的時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來進行教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簡述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意義,找到中國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所在。講述紅軍長征的英勇故事,指導學生認識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
2、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觀看南昌起義錄像、井岡山會師圖片以及紅軍長征示意圖等,引導學生講述故事,使學生了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及紅軍長征的基本事實。培養(yǎng)學生陳述歷史事件的能力和讀圖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南昌起義》片斷,2、圍繞問題“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討論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會師,以毛澤東為代裹的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條件。體會先烈們不畏艱難、勇于獻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學習先烈們排除萬難、不斷前進的堅強意志。
四、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革命前輩的英雄故事多是本課的一個顯著特點。課前指導學生收集英雄故事,課堂上請學生演講,但要注意引導學生將所講的各個故事串在一條歷史主線上,即革命先輩們對中國革命道路的不懈探索與奮斗的過程,幫助學生由點到線、再到面地掌握歷史知識,以立體地再現(xiàn)歷史情景。
指導學生深情地朗誦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加深學生對紅軍長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準備:1、備課中首先應研究歷史課程標準之“內容標準”,明確課標對本課的基本要求,包括課標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及其能力層次要求。根據(jù)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jié)課的三維教學目標。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閱有關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以及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包括多媒體資料、圖片等,根據(jù)教學目標需要進行選擇處理,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3、指導學生收集有關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立革命軍隊,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有關故事,結合語文課本中所學文章等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
學生準備|:在老師的指導下,課外查閱有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處理。練習講述故事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北伐戰(zhàn)爭》,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大大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就在北伐勝利進軍時,蔣介石、汪精衛(wèi)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然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xù)戰(zhàn)斗了。”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們學習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講授新課:
一、八一南昌起義:
本目要從以下四方面讓學生把握課文。
1、南昌起義爆發(fā)的歷史背景:
教師指出: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暴力清黨,以極端殘酷的手段鎮(zhèn)壓革命人民,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害達31萬多人。
提出問題:你認為從大革命的失敗中,共產黨人應該吸取什么教訓?(沒有自己革命武裝)從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里,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為了挽救革命,中共決定用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
2、南昌起義的過程:
首先,播放南昌起義的錄像,要求學生講述南昌起義的基本過程,包括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領導人,起因、經過、結果等讓學生掌握起義的領導人。指導學生看書: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1927年7月下旬,中共派周恩來擔任南昌方面的前敵委員會書記,負責籌劃和領導這次起義。7月21日,周恩來由武漢秘密到達南昌。26日,賀龍、葉挺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和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開進南昌。27日,周恩來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成立了由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的起義總指揮部,部署起義計劃。
然后,鼓勵學生講述南昌起義的經過。8月1日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直接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余人在南昌宣布起義。由于部署嚴密,對敵軍進行突然襲擊,僅五個小時的激戰(zhàn),就全殲守敵,占領南昌。起義勝利后,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下轄三個軍,任命賀龍為代總指揮,葉挺為代前敵總指揮。一支由無產階級獨立領導的軍隊誕生了。8月3日至7日,起義部隊按照預定計劃,相繼撤離南昌,經過贛南、閩西,直奔廣東潮汕,途中遭到優(yōu)勢敵軍圍攻而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進人梅陸豐地區(qū),與當?shù)剞r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湘南開展游擊戰(zhàn)。
3、南昌起義的歷史地位:
啟發(fā)學生思考:
南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對于中共來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它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的武裝斗爭,是反抗國民黨叛變革命、實施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
你能說出:為什么我國將南昌起義紀念日定為建軍節(jié)嗎?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光榮節(jié)日。
4、南昌起義的教訓:
簡單介紹南昌起義的教訓。受俄國革命模式的影響,起義以奪取敵人力量強大的大城市為目標,沒有深人農村,發(fā)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
二、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指出南昌起義失敗以后,毛澤東等人又領導在湘贛邊界發(fā)動秋收起義,出示秋收起義形勢示意圖,指圖簡述秋收起義的經過和結果,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果斷決定將部隊帶往井岡山地區(qū),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指導學生看書思考:井岡山在那兒?是一個什么樣地區(qū)?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首先,學生通過看書中的小字介紹: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革命群眾基礎好,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遠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產糧區(qū),很利于軍事割據(jù)。結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國革命失敗的教訓和井岡山地區(qū)的客觀條件分析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必要性。
2、井岡山會師。
出示“井岡山會師”圖片,鼓勵學生講述“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革命的第一支堅強的革命的武裝建立了。
3、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發(fā)展。
提出問題: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后,采取什么措施打退敵人的圍剿?1928年5月4日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在根據(jù)地,紅軍采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迫”的游擊戰(zhàn)術,多次打退敵軍對根據(jù)地的圍剿。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后來進一步發(fā)展為湘贛根據(jù)地。
講一講:組織學生講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擔”。
4、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開辟的影響。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開辟,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它為大革命失敗后繼續(xù)堅持革命斗爭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它猶如中國革命的一點“星星之火”,終會形成“燎原之勢”。
三、“紅軍不怕遠征難”:
1.紅軍長征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思考:“紅軍為什么要進行長征”?認識到長征是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失利后被迫進行的戰(zhàn)略轉移。
2、長征的經過
出示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引導學生齊聲朗讀,先感受體會紅軍長征的英雄壯舉。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結合紅軍長征形勢圖,練習講述紅軍長征的經過、其間所發(fā)生的故事。
首先要求學生指圖講述紅軍長征的經過,要求按時間順序講清紅軍長征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事件:1934年離開了瑞金開始長征;突破四道封鎖線;突破烏江天險、占領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出奇兵;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到達吳起鎮(zhèn);會寧會師等。
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講述紅軍長征的故事。
重點強調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的內容既影響。
指出長征開始后,中共中央繼續(xù)執(zhí)行“左”傾錯誤,使紅軍蒙受巨大損失,人員由近10萬人減少到3萬余人。在毛澤東的建議下,紅軍轉兵貴州,強渡烏江,來到遵義。為了總結經驗教訓,挽救危機中的紅軍和革命事業(yè),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提出問題:遵義會議被認為是紅軍長征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歷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解決。
3、長征的意義。
在第一,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勝利完成戰(zhàn)略轉移,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企圖。長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構成了以后領導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主干。
第二,長征的傳奇故事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
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紅軍長征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如何學習長征精神?
3、小結:
以問題的形式和學生一起重溫課本的主要內容。為什么以“八一”作為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紅軍為什么要長征?
4、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有關南昌起義的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
B.為爭取革命新局面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
C.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D.保存了黨和紅軍的骨干力量
2、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是
A.中央革命根據(jù)地
B.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
C.左右江革命根據(jù)地
D.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
3、毛澤東之所以選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jù)地是因為①離大城市較運,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②群眾基礎較好③那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④附近農產品豐富,便于籌糧籌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1927年,毛澤東在一首詩里這樣寫到:“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飶]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边@首詞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井岡山會師
D.廣州起義
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xiāng)。
請回答:
(1)這是什么時期的歌謠?
(2)這首歌謠說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問題?
6、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jù)地?
板書設計:第十五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義
二、井岡山根據(jù)地的建立
三、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知識容量較大,包括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大部分內容,以往都是需要兩節(jié)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現(xiàn)在要在一堂課中完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平均用力,胡子眉毛一把抓,課堂就會忙亂而無條理,也不利于學生的了解掌握。所以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從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標準的規(guī)定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出發(fā),確定本課講什么、怎么講、講到什么程度。明確一點,就是不能貪多、貪全、貪深,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整體效果較好。另外我想,如果用一節(jié)課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確實有困難,也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將紅軍長征的部分內容如紅軍長征的故事、對長征精神的理解等放到后面“圖說紅軍長征”的活動課中,經過這樣的處理,就分散了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課教學內容較多,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很好的把握課堂的難易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利用本節(jié)涉及的革命家故事較多,對紅軍長征內容學生已有所了解這些特點,布置學生課前搜集資料、練習講述故事等,課堂中指導學生將這些故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串連起來,既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也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故事性、趣味性,效果很好。
精選閱讀
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清楚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目標導航:
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認識這個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2.通過學習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的知識,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正確性。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
3.要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作出了巨大貢獻,激發(fā)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學習重點: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立和長征精神。
學習難點:認識到中國的革命道路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自學卡片:(組長組織、相互交流、完成卡片)
一、南昌起義與革命搖籃井岡山
二、紅軍不怕遠征難
1、過程:
2、其他
展示舞臺:(各組上黑板展示自學成果)
交流天地:(各組將本組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共同討論解決)
疑難點撥:
1、詩詞賞析
詩詞一: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zhàn)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起義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chuàng)建四軍建奇功。
(1)上述歌謠涉及哪些歷史事件?(2)“南昌打響第一槍”是指什么?這一歷史事件距今已有多長時間?(3)“朱毛合”“建四軍”有什么奇功?(4)中國的革命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請指出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
詩詞二: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長征開始于哪一年?贏得徹底勝利是在哪一年?(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紅軍長征克服了哪些艱難險阻?(3)“三軍”分別指什么?(4)分析詩詞,里面牽扯到哪些長征經過的大山、大河?
2、紅色旅游
(1)作為我們青少年學生,我們不僅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我們還要牢記革命先烈們?yōu)榱宋覀兊男腋I钏冻龅钠D辛和鮮血。假如我們我班要要搞一次“牢記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紅色旅游,請大家我們推薦景點,并說明你的理由。
(2)假如我們重走長征路,根據(jù)紅軍遇到的情況,談談你認為會遇到哪些困難?
鞏固練習:
1.在與共產國際中斷聯(lián)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在極度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開始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會議是指()
A.十一屆三中全會B.中共七大C.遵義會議D.中共一大
2.2006年5月,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帶領21名體驗者重走長征路。這支隊伍在出發(fā)前,計劃在我們貴州境內應走的地方有()
①遵義②赤水③烏江④黃果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zhàn)役,也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了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huán)生,危在旦夕的戰(zhàn)斗。”這段描述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井岡山會師B.紅軍長征C.挺進大別山D.辛亥革命
4.黃石某中學決定暑期組織學生進行“紅色旅游,重走長征路感受長征精神”,他們選擇的路線應是()
A.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吳起鎮(zhèn)B.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吳起鎮(zhèn)
C.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吳起鎮(zhèn)D.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吳起鎮(zhèn)
5.一位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曾激動的向同學們講述著幾十年前那一幕幕艱難困苦的場面。下面地點中不可能出現(xiàn)在他的講述中的是()
A.湘江B.松花江C.烏江D.赤水河
盤點收獲:
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寫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第15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案
1、學習目標:知道南昌起義,講述朱德和毛澤東井岡山會師的故事,了解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意義;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
2、學習重點:了解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立和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的特殊歷程及艱難曲折
3、學習難點: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不畏艱難曲折探索出來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之路。
請你認真閱讀教材75-79頁的內容,填寫下列空格,并把相關內容在課文中圈劃出來。
星
星八一南昌起義時間:
領導人:
意義:①打響了的第一槍
②成為、的開始;
③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jié)。
之
火
,
可
以革命搖籃井岡山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率領的部隊與
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這支部隊改稱。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開辟的影響:是中國共產黨探索、
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
燎
原
“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的時間:
長征的原因:
遵義會議:①主要內容:確立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②意義: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
長征的結束: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師
長征的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的關鍵。
1、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jù)地?
2、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L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珴蓶|
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我們要學習長征中的哪些精神?
3、你的疑點、難點:
新課標第一網
A、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B.秋收起義C.廣州起義D.井岡山會師
2、小明為井岡山市“紅色旅游推介會”撰寫宣傳語,你認為最合適的是()
A.五四運動的發(fā)源地B.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C.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總后方D.改革開放的窗口
3、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敘述不準確的是()
A.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B.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
C.是湘贛革命根據(jù)地的基礎
D.鄧小平帶領部隊與毛澤東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4、紅軍長征出發(fā)和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地點分別是()
A.陜西吳起鎮(zhèn)、江西瑞金B(yǎng).江西瑞金、甘肅會寧
C.江西瑞金、貴州遵義D.江西井岡山、甘肅會寧
5、右圖所反映的情景是1928年發(fā)生的()
A.井岡山會師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D.會寧會師
6、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一次會議是()
A.中共“一大”B.遵義會議C.中共“七大”D.十一屆三中全會
二、非選擇題
材料一:材料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澤東《七律長征》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遠征”指什么事件?寫出該事件中的一次重要的會議?
2、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出“遠征”途中經歷的主要事件。(寫出三件即可)
3、根據(jù)材料一,說說這次“遠征”對中國革命有什么偉大意義?
4、結合材料二圖中2008年奧運圣火在江西傳遞的路線,圣火經過的三個地點都是革命圣地。請選擇其中兩個地點分別寫出曾經發(fā)生在那里的重大歷史事件。
5、請結合所學知識,為這一路線命名。
B、選做題
一、選擇題
1、從紅軍被迫長征到取得長征勝利,這一歷程說明()
①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②中國革命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③中國革命道路艱難曲折④中國革命需要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建立的意義在于()
A.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B.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C.誕生了人民軍隊D.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的同志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
A.發(fā)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武裝起義
B.揭開了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D.完成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轉移
二、非選擇題
右圖是一幅紅軍長征路線圖,請根據(jù)圖片,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填上相應的地名。
A:長征的出發(fā)地——
B:召開轉折性的會議——
C: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D: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
非選擇題
1、(1)瑞金:中國蘇維埃政權在這里建立;紅軍長征從這里出發(fā);(2)井岡山: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會師;(3)南昌:南昌起義,建立革命軍隊(任選兩個)
2、如:繼承革命傳統(tǒng);紅色之旅;革命精神,代代相傳(言之有理即可)
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準備教案課件的時刻到來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你們會寫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等知識要點
掌握
“反抗→受挫→開辟新路→星火燎原”這樣一個歷史進程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再現(xiàn)情景
從課文和插圖中體會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特點,理解以退為進策略的正確性,認識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精神的寶貴價值
論從史出評價事件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理論結合實踐的光輝典范
討論探索
秋收起義的隊伍進軍井岡山的原因及其歷史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崇敬革命前輩業(yè)績
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革命前輩為此作出了偉大貢獻,他們的業(yè)績永遠值得后人崇敬
思想意識
必須依據(jù)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斗爭策略,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教學難點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的原因(理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面幾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領導的國民革命為什么會遭到失?。浚ˋ.國民黨右派蔣介石、汪精衛(wèi)等人背叛革命;B.共產黨領導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造成嚴重危害。。)
2、南京國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質?(反動的性質,代表著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后來,武漢和上海的反動勢力匯合起來,對幼年時期的共產黨繼續(xù)進行瘋狂鎮(zhèn)壓。在強大的敵人面前,許多共產黨人和革命積極分子慘遭屠殺。但是,英勇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檫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重新投入戰(zhàn)斗。(布置學生閱讀全課內容,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南昌起義
1、南昌起義的概況怎樣?(要求學生說出時間、地點、領導人、結果:
A.時間: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jié)就定在8月1日。
B.地點:江西南昌。[要求學生在56頁地圖上標明位置]
C.領導人:朱德、周恩來、賀龍、陳毅等
D.結果:一度占領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義》圖中的演講者是誰?(周恩來)
3、“動腦筋”: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為什么要撤出南下廣東?(遭到反動軍隊包圍,不宜與敵人硬拼,計劃南下廣東,爭取外援,重建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
教師小結、過渡:當時,毛澤東也接受黨中央的指派,回到家鄉(xiāng)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1、毛澤東怎樣發(fā)動秋收起義、進軍井岡山?(完成“練一練”:
A.工農革命軍三路進攻的出發(fā)地:修水、銅鼓、安源。
B.受挫后會合的地點:文家市。
C.改編部隊的地點:三灣。
D.最后落腳的地點:井岡山。
2、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jù)地?(提醒學生進行敵我力量對比分析時,注意觀察57頁“文獻資料·紅軍歌謠”、59頁“自由閱讀卡·紅軍的軍服”:
A.敵強:武器裝備齊全,掌握著城市的控制權,但在農村的力量卻比較薄弱。
B.我弱:在國民革命和秋收起義中連續(xù)受挫,損失很重,但能艱苦奮斗,可以適應農村的生活。)
3、觀察彩色圖片《井岡山會師》和57頁插圖《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說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分點提問——
A.會師時間:1928年4月
B.改編后的部隊名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C.領導人:朱德、毛澤東)
4、根據(jù)59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小組議論并發(fā)言:秋收起義后,工農革命軍為什么要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答題思路。然后,層層引導:
A.雙方力量對比情況: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義不可能全勝。
B.井岡山條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有利于部隊給養(yǎng)的籌集;離大城市遠,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好,便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
鞏固小結
按照綱要信號的線索梳理本課知識: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
南昌起義→
南下受挫
}井岡山會師
→星火燎原
秋收起義→
敵強我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