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絲竹相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18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
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
組別:姓名:
一、課前預習:
1、眼睛好像一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外界的物體經(jīng)過其折射后成_______立、_______、_______像。物體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夠清晰地看到這個物體.
2、下面是關于眼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分別填上近視眼、遠視眼、正常眼
(2)圖中甲眼、丙眼比較,不同點是:?a_____;b_____.
3、矯正近視眼用______________,矯正遠視眼用______________。
4、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__________.來自被觀察的微小物體的光經(jīng)過物鏡后成一個__________,目鏡的作用則是把這個像__________.
5、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分別由__________組成.物鏡的作用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__________,目鏡的作用是用來把__________.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口徑做得較大,是為了__________.
6、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與物體對我們的眼睛所成的“視角”大小有關,物體離我們越近,“視角”越_________,看物體越清楚.
二、合作探究:
1、產(chǎn)生近視的原因是晶狀體變__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__,因此來自遠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_________,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
2、產(chǎn)生遠視的原因是晶狀體變__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__,因此來自近處某點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_________,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一個模糊的光斑.
3、近視眼鏡鏡片是一個_________透鏡,某同學所戴的近視眼鏡鏡片的焦距是0.5m,該同學的眼鏡度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___;遠視眼鏡鏡片是一個_________透鏡,某人所戴的遠視眼鏡鏡片的焦距是0.5m,該人的眼鏡度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看遠處的物體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薄,來自物體的光可以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
B.睫狀體放松,晶狀體變厚,來自物體的光可以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
C.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變厚,來自物體的光可以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
D.睫狀體收縮,晶狀體變薄,來自物體的光可以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
5、關于近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變薄,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前
B.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變厚,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前
C.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變薄,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后
D.長時間看近處的物體,晶狀體變厚,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后
6、(多選)關于眼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近視眼鏡鏡片是凸透鏡B.近視眼鏡鏡片是凹透鏡
C.遠視眼鏡鏡片是凸透鏡D.遠視眼鏡鏡片是凹透鏡
7、某同學配戴的眼鏡是-300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眼鏡鏡片是凸透鏡,焦度是-3m-1B.該眼鏡鏡片是凹透鏡,焦度是-3m-1
C.該眼鏡鏡片是凸透鏡,焦度是3m-1D.該眼鏡鏡片是凹透鏡,焦度是3m-1
8、某人所戴的眼鏡是500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焦距是0.2mB.該眼鏡的鏡片是凹透鏡,焦距是0.2m
C.該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焦距是0.2m-1D.該眼鏡的鏡片是凹透鏡,焦距是0.2m-1
9、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物體時,你注意過像的正倒嗎?請你通過判斷,選擇以下正確的說法
A.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
B.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
C.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D.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10、參照上題的判斷,選出以下的正確說法
A.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虛像,用望遠鏡看到的是實像B.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實像,用望遠鏡看到的是虛像
C.目鏡成的是實像,物鏡成的是虛像D.目鏡成的是虛像,物鏡成的是實像
11、老爺爺用放大鏡看報紙上的字時,想使字更大一些,應該讓放大鏡離字稍__________一些.
三、實驗題(拓展訓練)
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先將平行光照在凸透鏡上,在距凸透鏡20cm的屏上得到一個最小的亮點,該同學用這個透鏡測出了如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請你填表并回答:
物距(cm)物體所在范圍像距(cm)像所在范圍像的倒正像的大小像的虛實
6030
5033.3
4040
3060
2100
20
15-60
(1)此凸透鏡的焦距是多大?
(2)物體成放大、縮小實像的分界點是哪個點?
(3)物體成實像、虛像的分界點是哪個點?
(4)物體成放大、實像時,像的位置在什么范圍?
(5)物體成縮小、實像時,像的位置在什么范圍?
(6)你能測出虛像的像距嗎?說出你的測法.
相關閱讀
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五節(jié)顯微鏡和望遠鏡
一、知識目標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
利用兩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教學用具
投影儀、顯微鏡、望遠鏡、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出示多幅有關顯微鏡觀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師]人眼觀察物體的細微結構時,分辨本領是有限的.把物體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鏡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對于太細微的結構,如生物的細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鏡也是看不清楚的.我們從實驗中可看出用兩個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利用這個原理就制成了顯微鏡,想了解它嗎?想了解什么?
二、新課教學
[師]顯微鏡的構造?
顯微鏡的原理是什么?
結合課本圖3.5—1投影.讓學生看書后講解.
[生]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生]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
[生]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生]物體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作為目鏡的“物體”,通過目鏡成放大的虛像.
[生]顯微鏡使物體經(jīng)過兩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體能看到.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顯微鏡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顯微鏡成像原理
一、顯微鏡
原理:物鏡f<u<2f: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投影儀)
目鏡u<f將物鏡所成的像再放大(放大鏡)
[師]繼續(xù)提問問題
望遠鏡的構造是什么樣的?
為什么使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會感到物體被放大?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原理是一樣的嗎?
學生看書后回答
[師]看投影課本圖,仔細觀察分析的結論.
[生]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
[生]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叫做物鏡.
[生]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
[生]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生]我們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和物體本身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生]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生]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都叫物鏡和目鏡,但有不同的地方,顯微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體進行一次放大.望遠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像,作用是把遠處的物體與眼睛的距離拉近.目鏡都起放大鏡的作用.
[師]就同學們所講,望遠鏡的物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xiàn)代天文望遠鏡都是力求把物鏡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星.
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望遠鏡成像原理
二、望遠鏡
原理:物像: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
目鏡: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
[師]望遠鏡觀看的對象在遠處,無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盡可能多地收集遠處物體發(fā)來的光,觀察宇宙中的星體時更是要這樣.因此望遠鏡的物鏡總是做得盡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徑很大的透鏡.因為大塊玻璃質地不均勻,會導致透鏡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為了消除凸透鏡成像的缺點,牛頓發(fā)明了反射望遠鏡.它的物鏡不用凸透鏡而用凹面反射鏡,也使光在目鏡焦點處成實像.
[師]在地面上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時,星體發(fā)來的光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要被吸收一些,還要受到不規(guī)則折射的影響,因此大大影響像的質量,為改進對星體的觀察,1990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了一臺望遠鏡,叫哈勃太空望遠鏡.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
顯微鏡構造:
①物鏡原理f<u<2f
②目鏡原理放大鏡作用
望遠鏡構造:
①物鏡原理u>2f
②目鏡原理放大鏡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案的練習
五、板書設計
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教學案
課型新授課題5.5顯微鏡和望遠鏡年級八年級學科物理設計人宗、核人授課人:編號5.5日期2012.8
基本思路: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構和原理。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制望遠鏡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重點: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構。
難點:利用兩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顯微鏡、望遠鏡、放大鏡、掛圖、火柴盒、
無色透明塑料膜、水、燒杯、滴管、裝片(植物).
學法指導:本節(jié)知識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來的,要做好實驗,
認真觀察現(xiàn)象,使之在頭腦中形成清晰地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
識為基礎掌握知識。
預習導學:我們在白紙上畫一個小箭頭,用兩個火柴盒壓住,在它上面放一塊無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從燒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個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觀察到一個正立、放大的箭頭或一個倒立、放大的箭頭)
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從水滴看到一個和原來方向相反放大的箭頭.再用一只放大鏡來觀察
水滴.當放大鏡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個清晰的和原來方向相反的被放
得很大的箭頭)
人眼觀察物體的細微結構時,分辨本領是有限的.把物體移近些,可以
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鏡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對于太細微的結構,
如生物的細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鏡也是看不清楚的.我們從實驗中可
看出用兩個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利用這個原理就制成了顯微鏡,想了
解它嗎?想了解什么?
學習導入:一、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
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
的凸透鏡叫做______.靠近被觀
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________._______可旋轉,能使
反射光線從下方照射到被觀察的物體上,增大物體的亮度.________用來放置被觀察的物體,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反射鏡反射的光線從下方穿過圓孔,照射在被觀察物體上.
當堂達標:1.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遠鏡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物體在_____附近成_____、_____
的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
拓展延伸:3.哈勃望遠鏡的物鏡是一個大的凹面鏡,它是利用了凹面鏡
的——作用制作的。
4.下列關于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顯微鏡要比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高
B.當室內(nèi)光線較暗時,要用反光鏡的凹面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之和
D.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成放大的虛像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顯微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目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鏡成正立、
放大的虛像
B.望遠鏡分為折射式望遠鏡和反射式望遠鏡
C.顯微鏡和各種形式的望遠鏡,目鏡都成虛像
D.無論什么形式的望遠鏡,其物鏡直徑越大越好
6、為什么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做得很大,而目鏡卻做得很小而且焦距很短?
中考鏈接:(06荊州)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物體時,你注意過像的正倒嗎?請你通過判斷,以下正確的說法()
A.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
B.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
C.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2、顯微鏡的原理:
探究:通過兩個凸透鏡觀察近處物體
用鋼筆在書上或本子上畫一組箭頭,如圖:
先用一個凸透鏡(物鏡)觀察這組箭頭,得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況。
再用另一個凸透鏡(目鏡)觀察上面看到的像,進一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況。
物體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作為目鏡的“物體”,通過目鏡成放大的虛像。顯微鏡使物體經(jīng)過兩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體能看到。物鏡使物體成放大、實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間;目鏡使物體成放大、虛像,物距在焦距之內(nèi).
3、望遠鏡的原理:
望遠鏡和顯微鏡都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都叫物鏡和目鏡,但有不同的地方,顯微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體進行一次放大。望遠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像,作用是把遠處的物體與眼睛的距離拉近。目鏡都起放大鏡的作用.
望遠鏡的物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xiàn)代天文望遠鏡都是力求把物鏡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
深入探究:
望遠鏡有伽利略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普通望遠鏡、軍事望遠鏡、紅外線望遠鏡.
我們見到的普通望遠鏡和軍事望遠鏡都是雙筒的,是雙筒望遠鏡,它的兩個鏡筒都是拐了彎的.在拐彎處分別安裝了兩個“全反射棱鏡”.這種設計一方面縮短了鏡筒的長度,再者經(jīng)過那兩塊棱鏡的兩次反射也能使本來倒立的像正立過來.
望遠鏡觀看的對象在遠處,無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盡可能多地收集遠處物體發(fā)來的光,觀察宇宙中的星體時更是要這樣.因此望遠鏡的物鏡總是做得盡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徑很大的透鏡.因為大塊玻璃質地不均勻,會導致透鏡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為了消除凸透鏡成像的缺點,牛頓發(fā)明了反射望遠鏡.它的物鏡不用凸透鏡而用凹面反射鏡,也使光在目鏡焦點處成實像.
在地面上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時,星體發(fā)來的光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要被吸收一些,還要受到不規(guī)則折射的影響,因此大大影響像的質量,為改進對星體的觀察,1990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了一臺望遠鏡,叫哈勃太空望遠鏡.
板書設計:
物理教案-顯微鏡和望遠鏡
[教學設計]
望遠鏡和顯微鏡是透鏡的重要應用,不需要學生對他們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點在于能夠動手制作望遠鏡和凸透鏡,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1)課前調(diào)查。
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有關望遠鏡、顯微鏡的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
(2)課堂猜想,實驗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如何制作望遠鏡、顯微鏡。而且還有多種途徑,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fā)學習熱情。
[教學目標]
1.知道望遠鏡,顯微鏡的有關常識。
2.會利用透鏡自制望遠鏡,顯微鏡。
3.對透鏡的應用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操作愿望,體會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教具、學具、實驗器材]
1.學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鏡一只,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透明的塑料架一個,
2.教師演示用:望遠鏡,顯微鏡(實物)。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透鏡自制望遠鏡,顯微鏡。
[課前研究課題]
1.調(diào)查望遠鏡、顯微鏡的發(fā)展史。
2.調(diào)查望遠鏡、顯微鏡的應用。
[教學過程()]
共同探索過程教師導航學生活動說明
一、投石問路
師問:我們前面學習透鏡有那些作用呢?
生答:(1)可以用凸透鏡制作照相機,它是利用凸透鏡能成縮小的實像制成的。(2)用凸透鏡可以將物體放大。(3)用凹透鏡來矯正人的視力。(為本節(jié)課作鋪墊。)
師說:神話故事《葫蘆娃》中有一位葫蘆娃有特殊的本領,他有千里眼,能夠看到很遠以外的東西.設問:大家想不想擁有和他有一樣的本領呢?
生答:想!
師:我們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實現(xiàn)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望遠鏡!(板書)-----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望遠鏡(telescope)引出與望遠鏡相關的物理名稱
這是大家平時見到的雙筒望遠鏡(展示實物)。我們注意觀察它有幾個透鏡構成的?什么樣的透鏡呢?(展示望遠鏡的框架圖)這兩個透鏡有特定的名稱,靠近眼睛的透鏡,我們叫它目鏡;另一個叫物鏡,因為靠近被觀察物體。
生:有兩個,都是凸透鏡。
實物給學生一個立體的印象,再用課件展示雙筒望遠鏡的框架圖(突出透鏡,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新的難點出現(xiàn))。
師問:哪位同學用過望遠鏡的?用過的舉手。哪位同學能夠給大家介紹以一下你所知道望遠鏡的知識呢?
大多數(shù)同學都舉手學生積極踴躍的發(fā)言。介紹自己找到的信息資料。
課前讓學生把收集的資料用課件的形式展現(xiàn)。
學生探究實踐營造探究氛圍
師:同學們介紹的都很好!如果我們身邊有透鏡,自己能不能用透鏡來組成望遠鏡呢?如果能,哪怎么樣組合呢?首先大家觀察一下你身邊有那些透鏡,有幾個?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組合透鏡觀察物體,注意透鏡的變化和每個透鏡的位子!
1.先取用一只凸透鏡和凹透鏡,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緩慢調(diào)節(jié)兩個透鏡間的距離,直到看的最清楚為止。你看到遠處的物體有什么變化?它的作用和什么使一樣的呢!我們可不可以用透鏡自己做望遠鏡呢?怎么做?我們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可以制造望遠鏡,那么,把兩個透鏡調(diào)換位子,凹透鏡作為物鏡,以凸透鏡作為目鏡可以么?大家試一試!那么兩個凸透鏡可不可以制作望遠鏡呢?如果可以怎么組合呢?我們按照前面的做法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是否可行?可以作成望遠鏡么?認為可以的,你是如何組合兩塊不同的凸透鏡的呢?其他同學試一試,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代替凹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緩慢調(diào)節(jié)兩透鏡的距離??葱胁恍??誰能總結一下,我們有幾種方法來自制望遠鏡?
生: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凸透鏡,一個凹透鏡。學生動手操作
生:遠處的物體變近了!生:望遠鏡生:可以!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學生操作。生:一片模糊,不可以學生操作生:可以!還有說:不可以!生: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代替凹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調(diào)節(jié)兩透鏡的距離就可以了。
學生按要求操作。生:遠處的物體變近了!生:兩種1.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2.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
設疑,激發(fā)學生興趣。兩透鏡之間移動不能快,使人頭暈!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教師不斷提問,引導學生逐步探索。
(二)顯微鏡(microscope)
在用兩凸透鏡做望遠鏡試,看不清的同學你試如何擺放凸透鏡的?大家按照這樣的方法組合透鏡,來看你們頭發(fā)絲,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恭喜大家,你們制造出了一個顯微鏡。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小的作為物鏡。我們不可以看見遠處的物體,但是我們可以看見細小得物體。這就變成了顯微鏡。現(xiàn)在手邊只有一只凸透鏡能不能制作凸透鏡呢?
生: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小的作為物鏡。學生操作
生:頭發(fā)絲變的很粗。
(用學生的矛盾和疑問引入顯微鏡。讓學生再次獲得成功的感覺,激發(fā)探索的欲望!設疑、學生思考)
小小發(fā)現(xiàn)
大家在這個透明的塑料盒上滴一滴水,在把旁邊帶有小箭頭的紙片放到它的正下方,看箭頭有什么變化?這個水滴的作用和什么是一樣的?我們再試著用大凸透鏡作為目鏡來觀看水滴,緩慢調(diào)節(jié)透鏡和水滴的距離,你回看到什么現(xiàn)象?我們把箭頭換成頭發(fā)絲,觀察一下?在我們?nèi)鄙偻雇哥R的條件下,怎么制作顯微鏡呢?
小結:
原來自物體的光先通過物鏡形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通過目鏡又一次被放大,這樣顯微鏡觀察到的像比實物大很多倍。(展示顯微鏡實物)這個就是我們生物實驗室用的顯微鏡,哪為同學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關于顯微鏡的有關知識。
生:變大了。生:凸透鏡。生:箭頭變的特別大。生:頭發(fā)變的很粗。生:可以用小水滴等代替凸透鏡。學生介紹。(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課件敘述。
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那些知識?
生:學會了制作望遠鏡和顯微鏡。
1.凹透鏡作為目鏡,以凸透鏡作為物鏡,可以作成望遠鏡。
2.以焦距較小的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大的作為物鏡,可以作成望遠鏡。
3.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作為目鏡,焦距較小的作為物鏡,可以作成顯微鏡。
4.沒有透鏡,我們可以找生活中的物體來代替。(培養(yǎng)總結,概括能力。)
課后鞏固。
回家后,利用透鏡制做望遠鏡和顯微鏡。沒有透鏡的,我們可以找一些透鏡的替代品!
有關知識:
一.望遠鏡
1、望遠鏡的作用:可以將遠處的物體變的很近。用一架好的雙筒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見月球上的環(huán)行山,還可以看到許多平時看不到的星星。
2、發(fā)展史:
(1)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制造商無意間通過凹透鏡(作為目鏡)和凸透鏡(作為物鏡)看遠處的物體,意外的發(fā)現(xiàn)遠處的物體變近了,從而導致了望遠鏡的發(fā)明.
(2)第一位把望遠鏡用于科學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1609年他用自制的望遠鏡(如圖4—18所示)觀察天體,以確鑿的證據(jù)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由于伽利略長期用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沒有采取保護措施,晚年時不幸雙目失明.
(3)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用凸透鏡代替凹透鏡作為目鏡,用兩個凸透鏡組成望遠鏡,如圖4—19所示.這種望遠鏡視野較廣,特別適宜于觀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稱開普勒望遠鏡.
(4)請大家圖4—12,這個外形很像雷達是射電望遠鏡拋物面天線,經(jīng)計算機連接可以組成一臺超級望遠鏡.
(5)請看圖4—21,這個就是哈勃空間望遠鏡,1990年被送入太空,使我們觀測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二.顯微鏡。
1.20世紀90年代研制的超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放大率可達1500倍,使人能直接觀察到原子。
2.982年發(fā)明了隧道顯微鏡,不僅分辨率高,而且可以操縱單個原子或分子,改變物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