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18《顯微鏡和望遠鏡》教學設計及課堂練習。
《顯微鏡和望遠鏡》教學設計及課堂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jié)構(gòu)和原理。
·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制望遠鏡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重點
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及原理。
·難點
視角的理解。
教學準備
師:顯微鏡(每5人一小組)、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
生:預習。
教學步驟
一、提問,復習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引入新課
二、顯微鏡
三、望遠鏡
四、交流、練習、小結(jié)
板書設計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組成部分:物鏡、目鏡、反光鏡、載物臺。
物鏡:將物體形成放大的實像。
目鏡:相當于放大鏡,將第一次成的實像再次放大。
2.望遠鏡
組成部分:物鏡、目鏡。
物鏡: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
目鏡: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將第一次成的實像放大。
影響人們看清物體的一個重要因素:視角。
課堂練習設計
1.使用顯微鏡時,被觀察的物體經(jīng)過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與________原理相同,說明了被觀察物體應放在物鏡的________之間,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與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遠鏡時,物鏡的作用與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鏡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能力提高設計
自制望遠鏡,通過望遠鏡觀察不同遠近的物體,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參考答案
1.兩、投影儀、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鏡、放大正立
2.照像機、縮小倒立、放大鏡、放大正立
小資料
1609年,在荷蘭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鏡店。有一天,眼鏡店老板漢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幾塊鏡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視的,和鄰居的幾個孩子玩兒。
他們本來是想模仿大人,把鏡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們的眼睛既不近視,又不老花,這些鏡片對他們當然都不合適。只有把它們靠在離眼睛比較遠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鏡片后面的東西。
有一個淘氣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個異想天開的游戲。他一只手拿著近視鏡片,一只手拿著老花鏡片,把它們一前一后地舉在眼前,他透過兩塊鏡片向遠處一望,不由得又驚又喜地喊了起來:“嗨!真奇怪,禮拜堂的尖塔,突然變得這樣近啦!”他的發(fā)現(xiàn)使得小朋友們異常興奮。大家又喊又叫,驚動了眼鏡店的老板漢斯。漢斯起來一看,真了不起!孩子們在游戲中竟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可以望遠的透鏡。
當時,荷蘭正在跟西班牙打仗。漢斯做了一架望遠鏡獻給了荷蘭皇帝,可以用它來偵察敵情,皇帝很高興,賞了漢斯很大一筆錢。
后來,望遠鏡的做法傳到了法國,又由法國傳到意大利。伽利略聽到了這個消息,自己設計制造了一架天文望遠鏡,用來觀察天上的星星。人類這才打開了宇宙的大門。
荷蘭的那幾個小孩還發(fā)現(xiàn),鏡片越是凸得厲害,用它來看東西越顯得大。50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列汶胡克的英國看門人,知道了這個消息以后,自己磨制鏡片,制造成了第一架顯微鏡。這位看門人打開了一個人類從沒見過的微生物世界。
少年朋友,你大概沒想到吧,游戲幫助人們打開了兩個世界的大門。
相關知識
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五節(jié)顯微鏡和望遠鏡
一、知識目標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jié)構(gòu).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
2.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
利用兩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教學用具
投影儀、顯微鏡、望遠鏡、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出示多幅有關顯微鏡觀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師]人眼觀察物體的細微結(jié)構(gòu)時,分辨本領是有限的.把物體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鏡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對于太細微的結(jié)構(gòu),如生物的細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鏡也是看不清楚的.我們從實驗中可看出用兩個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利用這個原理就制成了顯微鏡,想了解它嗎?想了解什么?
二、新課教學
[師]顯微鏡的構(gòu)造?
顯微鏡的原理是什么?
結(jié)合課本圖3.5—1投影.讓學生看書后講解.
[生]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生]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
[生]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
[生]物體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作為目鏡的“物體”,通過目鏡成放大的虛像.
[生]顯微鏡使物體經(jīng)過兩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體能看到.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顯微鏡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顯微鏡成像原理
一、顯微鏡
原理:物鏡f<u<2f: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投影儀)
目鏡u<f將物鏡所成的像再放大(放大鏡)
[師]繼續(xù)提問問題
望遠鏡的構(gòu)造是什么樣的?
為什么使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會感到物體被放大?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原理是一樣的嗎?
學生看書后回答
[師]看投影課本圖,仔細觀察分析的結(jié)論.
[生]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
[生]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鏡,靠近被觀測物體的叫做物鏡.
[生]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
[生]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生]我們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和物體本身大小有關,還和物體到眼睛的距離有關.
[生]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生]顯微鏡和望遠鏡都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都叫物鏡和目鏡,但有不同的地方,顯微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體進行一次放大.望遠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像,作用是把遠處的物體與眼睛的距離拉近.目鏡都起放大鏡的作用.
[師]就同學們所講,望遠鏡的物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xiàn)代天文望遠鏡都是力求把物鏡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星.
教師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望遠鏡成像原理
二、望遠鏡
原理:物像: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
目鏡: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
[師]望遠鏡觀看的對象在遠處,無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盡可能多地收集遠處物體發(fā)來的光,觀察宇宙中的星體時更是要這樣.因此望遠鏡的物鏡總是做得盡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徑很大的透鏡.因為大塊玻璃質(zhì)地不均勻,會導致透鏡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為了消除凸透鏡成像的缺點,牛頓發(fā)明了反射望遠鏡.它的物鏡不用凸透鏡而用凹面反射鏡,也使光在目鏡焦點處成實像.
[師]在地面上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時,星體發(fā)來的光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要被吸收一些,還要受到不規(guī)則折射的影響,因此大大影響像的質(zhì)量,為改進對星體的觀察,1990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了一臺望遠鏡,叫哈勃太空望遠鏡.
三、小結(jié)
引導學生小結(jié)
顯微鏡構(gòu)造:
①物鏡原理f<u<2f
②目鏡原理放大鏡作用
望遠鏡構(gòu)造:
①物鏡原理u>2f
②目鏡原理放大鏡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學案的練習
五、板書設計
顯微鏡和望遠鏡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為了上好課需要寫教案課件,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工作!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顯微鏡和望遠鏡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顯微鏡和望遠鏡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通過兩個透鏡的組合,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
力。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樂于觀察試實驗。
4.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fā)展歷程,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
影響。
學習重點:
顯微鏡、望遠鏡的原理
學習難點:
通過兩個透鏡組合得出顯微鏡、望遠鏡的成像情況以及原理。顯微鏡、望遠鏡的結(jié)
構(gòu)是如何滿足組合出的兩個透鏡成像原理的。看清物體與視角的關系。
教具學具:顯微鏡、望遠鏡、放大鏡、掛圖、火柴盒、無色透明塑料膜、水、燒杯、
滴管、裝片(植物).
導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顯微鏡
請閱讀課本p103圖5.5-1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回答問題
1.顯微鏡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都相當于鏡,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
2.來自被觀察的物體的光經(jīng)過物鏡后成一個的像,原理同一
樣。目鏡的作用相當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經(jīng)過兩次放大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體了。
3.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使用的都是鏡,鏡的焦距較大。當被觀察物體在物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時,物體通過物鏡成一個的像,然后這個像位于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物體通過目鏡成一個,這樣我們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體。
(二)望遠鏡
請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1.望遠鏡有兩組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體的叫。
2.物鏡成像,目鏡成像。
3.我們要看清物體還與什么有關?閱讀課本p104頁圖5.5-4回答。
4.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物體:
(1)以凹透鏡為目鏡,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為物鏡,調(diào)節(jié)二者間的距離,觀察遠處的物體,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為目鏡,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為物鏡,調(diào)節(jié)二者的距離,觀察遠處的物體,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為目鏡,以較小的凸透鏡為物鏡,調(diào)節(jié)兩者間的距離,觀察近處的物體,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使用的都是鏡,鏡的焦距較大。當被觀察物體在物鏡兩倍焦距以外時,物體成一個別的像(填“放大”或“縮小”,“實”或“虛”),然后這個像再經(jīng)過目鏡(填“放大”或“縮小”),觀察者就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
二、自我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的收獲是
1.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物體經(jīng)物鏡后成放大的,再經(jīng)過目鏡成放大。
2.望遠鏡的工作原理:物體經(jīng)物鏡后成的實像,再經(jīng)過目鏡成的虛像。
我還有的疑惑是
三、當堂訓練:
必做題
1.從顯微鏡的結(jié)構(gòu)的光路圖可以看出()
A.目鏡的焦距比較長,物鏡的焦距比較短B.目鏡的焦距比較短,物鏡的焦距比較長
C.目鏡和物鏡的焦距一樣長D.對目鏡和物鏡的焦距沒有明確的要求
2.從望遠鏡的結(jié)構(gòu)的光路圖可以看出()
A.目鏡的焦距比較長,物鏡的焦距比較短B.目鏡的焦距比較短,物鏡的焦距比較長
C.目鏡和物鏡的焦距一樣長D.對目鏡和物鏡的焦距沒有明確的要求
3.為紀念伽利略將望遠鏡用于天文觀測四百年,聯(lián)合國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圖為宣傳畫)。伽利略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關于凸透鏡成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物體位于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B.當物體位于凸透鏡三倍焦距處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凸透鏡所成的實像都是縮小的,虛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鏡所成的像都能呈在光屏上
選做題
4.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與有關,還與有關。
5.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jīng)過物鏡后成一個(填“放大”或“縮小”)的(“虛”或“實”)像,目鏡的作用則相當于一個,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
6.望遠鏡,尤其是天文望遠鏡都力求,以求觀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做物鏡。
四、課堂作業(yè)
課本P15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五、我的反思
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認真做好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教學案
課型新授課題5.5顯微鏡和望遠鏡年級八年級學科物理設計人宗、核人授課人:編號5.5日期2012.8
基本思路: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
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jié)構(gòu)和原理。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制望遠鏡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重點:知道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基本結(jié)構(gòu)。
難點:利用兩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理解顯微鏡和望遠鏡的原理。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顯微鏡、望遠鏡、放大鏡、掛圖、火柴盒、
無色透明塑料膜、水、燒杯、滴管、裝片(植物).
學法指導:本節(jié)知識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jié)歸納出來的,要做好實驗,
認真觀察現(xiàn)象,使之在頭腦中形成清晰地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
識為基礎掌握知識。
預習導學:我們在白紙上畫一個小箭頭,用兩個火柴盒壓住,在它上面放一塊無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從燒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個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觀察到一個正立、放大的箭頭或一個倒立、放大的箭頭)
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從水滴看到一個和原來方向相反放大的箭頭.再用一只放大鏡來觀察
水滴.當放大鏡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個清晰的和原來方向相反的被放
得很大的箭頭)
人眼觀察物體的細微結(jié)構(gòu)時,分辨本領是有限的.把物體移近些,可以
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鏡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對于太細微的結(jié)構(gòu),
如生物的細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鏡也是看不清楚的.我們從實驗中可
看出用兩個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利用這個原理就制成了顯微鏡,想了
解它嗎?想了解什么?
學習導入:一、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gòu)造: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
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
的凸透鏡叫做______.靠近被觀
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________._______可旋轉(zhuǎn),能使
反射光線從下方照射到被觀察的物體上,增大物體的亮度.________用來放置被觀察的物體,載物臺中央有一圓孔,反射鏡反射的光線從下方穿過圓孔,照射在被觀察物體上.
當堂達標:1.顯微鏡的主要結(jié)構(gòu)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遠鏡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物體在_____附近成_____、_____
的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
拓展延伸:3.哈勃望遠鏡的物鏡是一個大的凹面鏡,它是利用了凹面鏡
的——作用制作的。
4.下列關于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顯微鏡要比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高
B.當室內(nèi)光線較暗時,要用反光鏡的凹面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之和
D.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成放大的虛像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顯微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目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鏡成正立、
放大的虛像
B.望遠鏡分為折射式望遠鏡和反射式望遠鏡
C.顯微鏡和各種形式的望遠鏡,目鏡都成虛像
D.無論什么形式的望遠鏡,其物鏡直徑越大越好
6、為什么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做得很大,而目鏡卻做得很小而且焦距很短?
中考鏈接:(06荊州)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物體時,你注意過像的正倒嗎?請你通過判斷,以下正確的說法()
A.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
B.用顯微鏡觀察時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時像是正立的
C.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用顯微鏡和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2、顯微鏡的原理:
探究:通過兩個凸透鏡觀察近處物體
用鋼筆在書上或本子上畫一組箭頭,如圖:
先用一個凸透鏡(物鏡)觀察這組箭頭,得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況。
再用另一個凸透鏡(目鏡)觀察上面看到的像,進一步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注意成像情況。
物體通過物鏡成放大的實像.這個實像作為目鏡的“物體”,通過目鏡成放大的虛像。顯微鏡使物體經(jīng)過兩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體能看到。物鏡使物體成放大、實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間;目鏡使物體成放大、虛像,物距在焦距之內(nèi).
3、望遠鏡的原理:
望遠鏡和顯微鏡都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都叫物鏡和目鏡,但有不同的地方,顯微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體進行一次放大。望遠鏡的物鏡,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像,作用是把遠處的物體與眼睛的距離拉近。目鏡都起放大鏡的作用.
望遠鏡的物鏡直徑比我們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xiàn)代天文望遠鏡都是力求把物鏡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
深入探究:
望遠鏡有伽利略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普通望遠鏡、軍事望遠鏡、紅外線望遠鏡.
我們見到的普通望遠鏡和軍事望遠鏡都是雙筒的,是雙筒望遠鏡,它的兩個鏡筒都是拐了彎的.在拐彎處分別安裝了兩個“全反射棱鏡”.這種設計一方面縮短了鏡筒的長度,再者經(jīng)過那兩塊棱鏡的兩次反射也能使本來倒立的像正立過來.
望遠鏡觀看的對象在遠處,無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盡可能多地收集遠處物體發(fā)來的光,觀察宇宙中的星體時更是要這樣.因此望遠鏡的物鏡總是做得盡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徑很大的透鏡.因為大塊玻璃質(zhì)地不均勻,會導致透鏡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為了消除凸透鏡成像的缺點,牛頓發(fā)明了反射望遠鏡.它的物鏡不用凸透鏡而用凹面反射鏡,也使光在目鏡焦點處成實像.
在地面上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時,星體發(fā)來的光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要被吸收一些,還要受到不規(guī)則折射的影響,因此大大影響像的質(zhì)量,為改進對星體的觀察,1990年美國向太空發(fā)射了一臺望遠鏡,叫哈勃太空望遠鏡.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