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復習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2-12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復習學案(四)。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每次教學前有自己的事先計劃,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復習學案(四),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11屆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提防堤岸緹騎金榜題名醍醐灌頂B.凋零啁啾倜儻雕蟲小技未雨綢繆
C.怯懦愜意堆砌扶老挈幼鍥而不舍D.朱萸揶揄墻隅濫竽充數(shù)爾虞我詐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諦造矯健四不像解鈴還須系鈴人B.斂錢渲泄炒魷魚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C.貿然氣概流水帳兵來將擋水來土掩D.脈搏籠絡林陰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①早在“八五”期間就列為國家重點規(guī)劃項目的《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編纂工程,經(jīng)過語言專家們11年的努力終于,該詞典將在最近出版發(fā)行。
②語文的能力層級是將學習和考試中所涉及的學科能力進行分解,得出學習語文所需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加以而成的。
③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總是把伸張正義的希望那些有俠肝義膽的英雄身上,因此像魯智深這樣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A.告罄調和寄于B.告竣整合寄予C.告竣整合寄于D.告罄調和寄予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仿佛昨天才踏進校門,誰料倏忽之間,高中三年已經(jīng)過去,吉光片羽,無處尋覓,真令人唏噓不已。
B.“表現(xiàn)”在美國大概是萬能的,作秀在咱們中國似乎也是萬能的,作秀現(xiàn)象鋪天蓋地,作秀之說甚囂塵上。
C.瀘州老窖以“1573年始釀”為招牌,結合其一貫的傳媒優(yōu)勢勢大力沉地撞擊市場,在去年的媒體上一鳴驚人,掀起了一股颶風。
D.迅速反映現(xiàn)實生活,高奏時代主旋律,為人民群眾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糧,這是文藝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職責。
5.下列語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政府部門招商就合理嗎?如果技術監(jiān)督、環(huán)境保護、稅務審計等部門把招來的投資用于制造假冒偽劣、污染環(huán)境、漏稅逃稅,那該怎么管理?
B.圣彼得堡接近北極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點鐘太陽還在天上,使我們每天在那里的游覽時間都能增加好幾個小時。
C.新年伊始,“勇氣”號火星車和它的孿生兄弟“機遇”號火星車先后成功登陸火星,人類開始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活動又活躍起來了。
D.二十世紀以來,毛筆逐漸淡出中國人的生活。如今,在中國,設置毛筆課的學校越來越少,而且毛筆書法教育遠不如日本普及。
6.下列語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恰尽?br> A.“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弊龊靡患峦枰粋€長期的積累過程,寫作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B.對于外來投資,應該是你投資,我歡迎;你盈利,我收稅;你違法,我查處;你破產,我清算,這才是正常的。
C.誰也不能突出,如果你想比別人多動、多干、多擁有,那就甭指望有好日子過。這是平庸社會敬奉的一條多么可怕的生存法則!
D.我告訴他們:“是眾多的愛(父母之愛,手足之愛,愛人之愛,甚至許多陌生人之愛),讓我活得有勇氣,有希望?!?br>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這段文言文,完成7—10題。
竇嬰字王孫,孝文皇后從兄子也。父觀津人也,喜賓客。孝文時為吳相,病免。孝景即位,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竇太后愛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飲。是時,上未立太子,酒酣,上從容曰:“千秋萬歲后傳王?!碧髿g。嬰引卮酒進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漢之約也,上何以得傳梁王!”太后由此憎嬰。嬰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嬰門籍,不得朝請。
孝景三年,吳、楚反,上察諸竇無如嬰賢,召入見,固讓謝,稱病不足任。太后亦慚。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孫寧可以讓邪?”乃拜嬰為大將軍,賜金千斤。嬰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所賜金,陳廊廡下,軍吏過,輒令裁取為用,金無入家者。嬰守滎陽,監(jiān)齊、趙兵。七國破,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爭歸之。每朝議大事,列侯莫敢與抗禮。
四年,立栗太子,以嬰為傅。七年,栗太子廢,嬰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下數(shù)月,諸竇賓客辯士說,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嬰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后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是自明揚主上之過。則妻子無類矣?!眿肴恢?,乃起,朝請如故。
桃侯免相。竇太后數(shù)言魏其。景帝曰:“太后豈以臣有愛,不相魏其?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難以為相持重?!彼觳挥茫媒旰钚l(wèi)綰為臣相。
竇太后崩。嬰失竇太后。益疏不用,無勢。
贊曰:“竇嬰以外威為重。而名顯。位卿侯,大業(yè)定矣。然嬰不知時變。兇德參會,待時而發(fā),藉福其間,焉能救斯敗哉!遇合有命,悲乎!”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召入見,固讓謝固:執(zhí)意B.游士賓客爭歸之歸:歸附
C.諸竇賓客辯士說,莫能來來:前來D.益疏不用,無勢疏:(被)疏遠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①嬰亦薄其官,因病免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①嬰然之,乃起,朝請如故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①太后豈以臣有愛,不相魏其②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D.①嬰言袁盎、欒布諸名將賢士在家者進之②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景三年,吳楚反叛,竇嬰答應出任大將軍,主要是被皇上“國家有急難,作為帝王的子孫,難道能夠推讓嗎”這番話所激勵。
B.擔任大將軍后,竇嬰及時向皇上舉薦賢才,并且不貪財物,皇上賞賜的千斤之金竇嬰都沒享用分文,而是讓下屬根據(jù)他們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廢黜后,竇嬰稱說有病,攜一女子隱居在藍田南山下,后經(jīng)高遂的勸說,才又入朝拜見。
D.桃侯免職后,太后向皇上極力薦舉竇嬰,但皇上并未采納太后建議,認為竇嬰不足以擔當丞相的重任。
10.根據(jù)文意,下列推斷或評說正確的一項是【】
A.竇太后之所以憎恨竇嬰,收回了竇嬰的門籍,不讓他入朝朝見,起源于竇嬰嫌自己所任的官職小,稱病辭官這件事。
B.選文表明,竇嬰雖然名聲顯,位卿侯,定大業(yè),但終究沒能為相,因為他不知時變,輕慢無禮。
C.選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闡發(fā)人生禍福相倚的道理:兇禍隱藏在福祉中,適時爆發(fā)。但作者認為人生禍福歸根結底屬于“遇合有命”。
D.從竇嬰的人生經(jīng)歷來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帶來的,因為他是“孝文皇后從兄子”;其敗落則是他自己輕慢的個性造成的。
參考答案
練習一
1.D(A提、堤dī,緹、題、醍tí。B凋、雕diāo,啁zhōu,倜tì,綢chóu。C怯、愜、挈、鍥qiè,砌qì。D均讀yú。)
2.D(A.締。B.宣。C.賬。)
3.C(①告罄:財物用完或貨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畢,多指較大的工程。②整合:調整后組合。調和:配合適當。③寄于:寄托在。寄予:寄托。)
4.B(A.吉光片羽:比喻殘存的珍貴的文物,此處宜用“雪泥鴻爪”。B.形容對傳聞之事議論紛紛,現(xiàn)多指某種言論十分囂張,含貶義。C.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特殊的表現(xiàn),一做起來就有驚人的成就。這里與“一貫的傳媒優(yōu)勢”相矛盾。D.責無旁貸:自己的責任,不能推卸給別人。與“職責”語義重復。)
5.D(A.“制造”與賓語搭配有誤。B.缺主語,句式雜糅。C.“開始”與“又”語義矛盾,“活動”與“活躍”搭配不當。)
6.A(B.“這”之前的逗號不當。C.頓號應為逗號。D.括號應為破折號。)
7.C(“來”應為使動用法。)
8.D(A.①于是②經(jīng)由。B.①于是,就②竟然。C.①認為②憑借。D.“者”均屬定語后置的標志。)
9.A(“王孫”不是帝王子孫,在原文中是竇嬰的字。)
10.B(A.“太后憎嬰”起源于“嬰引卮酒進上曰”這件事。C.最后一段主要在進行人物評說。D.“完全是”的說法太絕對,還應有竇嬰自己的“賢能”。)
附:文言翻譯
竇嬰字王孫,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他的父親是觀津人,喜好賓客。孝文帝的時候竇嬰做吳相,因為生病而被免職。孝景帝即位后,擔任詹事。
皇上的弟弟是梁孝王,母親竇太后寵愛他。粱孝王上朝,以親兄弟的身份出席皇帝的宴會飲酒。當時,皇上還沒有冊封太子,酒酣之時,皇上滿不在乎地說:“我去世后就把帝位傳給你。”太后十分歡欣。竇嬰舉酒進言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代代相傳,這是大漢朝的制度,皇上憑什么能夠傳位給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竇嬰。竇嬰也嫌自己所任的官職小,于是就稱病辭掉官職。太后免除了竇嬰出入宮門的門籍,不讓他到朝廷朝見。
孝景三年,吳楚兩地反叛,皇上考察竇姓家族的人,(其他人)都不如竇嬰賢能,于是召見他,但竇嬰執(zhí)意推讓辭謝,稱病說不足以勝任。太后也自感慚愧。于是皇上說:“天下正有急難,你難道可以辭讓嗎?”于是拜竇嬰做大將軍,賞賜千斤之金。竇嬰向皇上舉薦了袁盎、欒布等多位賦閑在家的名將賢士?;噬纤p的賜金,他陳放在廊廡下,有軍吏經(jīng)過,就讓他們根據(jù)所需自己取用,賜金沒有收入竇嬰自家的腰包。竇嬰駐守滎陽,統(tǒng)領齊、趙封地的軍隊。七國破亡后,被封為魏其侯。游士賓客都爭著歸附于他。每次朝廷議論大事時,列侯沒有敢與他平起平坐的。
孝景四年,冊封栗太子,任命竇嬰為老師,七年,栗太子被廢黜,竇嬰便稱病辭官,隱居在藍田終南山下數(shù)月,竇嬰的各位賓客辯士前去勸說,沒有人能使他回來。梁人高遂于是前去游說:“能夠使將軍富貴的,是皇上;能夠寵愛將軍的,是太后?,F(xiàn)在將軍擔任太子的老師,太子被廢黜而不能爭辯;爭辯也沒有人聽,又不能去死。自己稱病辭官,攜趙女隱居而不上朝。這是自我表白而宣揚皇上的過失。那么妻子兒女就將被誅殺無一幸免了。”竇嬰認為他說得對,于是出山,像以前一樣入朝拜見。
桃侯被免相位后,竇太后在皇上面前屢次舉薦魏其侯。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惜,不任用魏其侯為丞相嗎?魏其侯沾沾自喜,辦事常常草率輕浮,很難勝任丞相,擔當重任?!?br> 于是不任用竇嬰,而任用建陵侯衛(wèi)綰做了臣相。
景帝六年,太后駕崩。竇嬰失去竇太后(的支持),就更加遭到疏遠而不得任用,沒有了權勢。
評論說:竇嬰憑借外戚的身份而擔當重任,聲名顯赫,位處卿侯,定下大業(yè)。然而竇嬰不懂得應時而變。兇蠻與仁德交會,待時發(fā)作,憑借福祉在其中(“藉?!?,一說指人名),哪里能挽救這失敗呢?遇合自有天命,悲哀啊!
延伸閱讀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復習學案(三)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關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復習學案(三)》,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1屆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模式摩肩接踵摹寫塑料薄膜B.名伶高層建瓴囹圄綾羅綢緞
C.緘默草菅人命便箋居間調停D.通緝萬籟俱寂覬覦江山社稷
2.下列各組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梗直如梗在喉機杼紓難各抒己見B.迷惑迷天大謊貪婪自焚琳瑯滿目
C.手杖明火執(zhí)仗庖丁咆哮如法炮制D.憤懣憤起直追駐守蛀蟲中流砥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①對這些人來說,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單純的宣傳教育,并不一定,因此,加強管理并嚴格執(zhí)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凡以文字獲罪者,一面拿辦,一面就查抄,這并非看重他的家產,仍在藏書和另外的文字。
③自習課上,他拿出一本武俠小說津津有味地讀著,班主任站在身后他沒有發(fā)現(xiàn)。
A.奏效查看就是/也B.生效察看就是/也C.生效察看即使/還D.奏效查看即使/還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尽?br> A.美國民主黨競選的熱門人物約翰里克對《新聞周刊》的這則不實報道立即予以否認,并說這是很久以前就被調查過的“陳芝麻爛谷子”了。
B.從歐美歸來的幾個大哥哥大姐姐,給小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異國風情,孩子們對這些海外奇談都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
C.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很多青年知識分子在黨的教育下,走出了“象牙塔”,投身到火熱的斗爭中去,走上了革命道路。
D.老局長常常告戒我們,無論工作有多忙,也要抽時間多讀書,多學習,否則胸無點墨,是難以把工作做好的。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有人預測,達到奧運會男女運動員人數(shù)持平的目標最遲也會在十年后實現(xiàn),甚至很有可能在北京奧運會時就會實現(xiàn)。
B.常州延齡書畫社社員的年齡平均78歲,連續(xù)五年被評為市文聯(lián)系統(tǒng)先進集體。
C.把文學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看時,作家是生產者,讀者是消費者,而文學批評家卻是站在兩者的中間,做一個介紹人的角色。
D.我并不認識小李,經(jīng)人介紹才知道他就是已在文壇嶄露頭角的青年詩人、師范大學教授李先生的公子。
6.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美國、歐共體、加拿大和日本等國的金融機構想進一步打開中國的金融市場,(包括銀行、保險和證券)的愿望仍在與日俱增。
B.文中所舉詩句為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方干“軒車在何處,雨雪滿前山”,佚名“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邊?!?br> C.他們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經(jīng)濟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家福、副研究員余鑫如兩位同志擔任合作總社的法律顧問。
D.電視劇《水滸傳》標明原作者為施耐庵、羅貫中,引起許多觀眾的疑惑:《水滸傳》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嗎?怎么又多出一個羅貫中?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7—10題。
據(jù)英國《新科學家》2003年8月30日報道:在有關納米藥物是否對健康有害的爭論中,最終出現(xiàn)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結果,證明納米藥物能延長腦神經(jīng)細胞的壽命。在實驗室的神經(jīng)細胞通常只能活25天左右,但在服用低劑量的氧化鈰納米顆粒后,神經(jīng)細胞的生命活動通??蛇_6個月。這一發(fā)現(xiàn)證明了納米藥物可能有一天能用于治療與老年有關的身心失調的疾病,如老年癡呆病等。
美國奧蘭多中部佛羅里達大學分子生物學家BeverLyRzigaLinski和工程師SediptaSeal最早進行合作研究,想看看納米藥物是否能進入細胞內。他們進行的第一次實驗是在培養(yǎng)皿中把納米顆粒添加到老鼠的神經(jīng)細胞上,看看神經(jīng)細胞怎樣吸收這些納米藥物。后來RzigaLinski發(fā)現(xiàn)這些神經(jīng)細胞比沒有用納米藥物治療過的神經(jīng)細胞存活的時間長得多。這些“服用”了納米藥物的神經(jīng)細胞之間彼此發(fā)送信號的能力就像年輕的細胞一樣,在培養(yǎng)皿中存活的最長時間達6個月。
該科研小組還發(fā)現(xiàn),用納米藥物治療過的神經(jīng)細胞可防止紫外線的破壞,這表明納米顆粒藥物能清除破壞神經(jīng)細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而已知在老化和有炎癥的細胞中普遍存在自由基。
每粒納米藥物均是由鈰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并形成約5納米直徑的結構。這種結構和自由基結合后就變成中性的無害分子。研究證明,這些納米藥物清除自由基的效率比維生素C和維生素E一類的天然清除劑的效率高3倍。而且這些納米藥物在細胞內的作用時間要長得多。
雖然神經(jīng)細胞只接受一定劑量的納米藥物,但納米藥物可以反復地抓住自由基并清除它們,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延續(xù)幾個月;而維生素C分子一旦和自由基結合就被破壞,不再起作用。
現(xiàn)在RzigaLinski正計劃試驗氧化鈰納米藥物是否能減慢老鼠神經(jīng)變質疾病的發(fā)展。她還計劃給果蠅喂納米藥物,看看這些果蠅能否比一般的果蠅活得更長。她認為,納米藥物可能有一天被用來涂覆人工關節(jié)和醫(yī)用設備,以減少病人發(fā)炎。但倫敦帝國大學的化學家TonyCass告誡說:在人身上應用納米藥物之前,必須回答人們關心的安全問題,因為我們需要考慮納米藥物是否可能與細胞的其它成分發(fā)生相互作用。
7.對“納米藥物”的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尽?br> A.一種能夠大大延長神經(jīng)細胞的生命活動的藥物
B.一種比普通藥物能加大提高清除細胞中的自由基效率的藥物
C.一種能防止紫外線損害人的健康的藥物
D.一種由鈰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結構為約5納米直徑的藥物
8.對“納米藥物能延長神經(jīng)細胞的壽命”的原理,說明正確的一項是【】
A.納米藥物可使腦神經(jīng)細胞的生命運動由25天左右適當延長至6個月
B.納米藥物能以較高效率清除破壞神經(jīng)細胞的活性分子自由基
C.由鈰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結構在腦神經(jīng)細胞中存活的時間更長
D.通過納米藥物結構微小的特點滲透進神經(jīng)細胞中去發(fā)揮作用
9.對佛羅里達大學生物學家和工程師的科研內容與方法,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用納米藥物治療過的神經(jīng)細胞與沒有用納米藥物治療過的神經(jīng)細胞存活的時間長短問題
B.神經(jīng)細胞在納米藥物的作用下與不在藥物作用下彼此發(fā)送信號的能力強弱的對比觀察
C.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學家和工程師在研究納米藥物作用時采用了對比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
D.佛羅里達大學的生物學家和工程師取得一個又一個研究成果是因為他們采用了逐步推進的研究方法
10.根據(j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納米藥物的發(fā)展主要在于如何改進納米藥物自身的成分(鈰原子和氧原子)組成與組織結構(約5納米的直徑)的問題。
B.老年癡呆病這樣的與老年人有關的身心失調疾病在不久的將來會因為納米藥物即將研究成功而得到有效治療。
C.在給人使用納米藥物之前,要從藥物安全的角度解決納米藥物是否可能與細胞的其它成分產生不良作用的問題。
D.納米藥物一旦在人的神經(jīng)細胞中應用,就解決了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解決的細胞老化及炎癥的問題。
答案:
1.D(緝讀jī其余讀jì。)
2.C(A如?!珲?;B迷天→彌天;D憤起→奮起。)
3.A(①“奏效”表示發(fā)生預期的效果,“生效”表示發(fā)生效力。從句意上看,“奏效”合適。②“查看”著重指為檢查某種情況而看,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異情;“察看”著重指為了解情況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況。③句子間不是假設關系。)
4.B(“海外奇談”指荒遠無據(jù)的、稀奇古怪的談論或傳說。這里屬望文生義。)
5.C(A結構混亂,去掉“達到”;B在“連續(xù)”之前補上“該社”,否則后一句缺少主語;D有歧義。)
6.D(A括號前的逗號應去掉;B句末的句號應放在引號外;C在不同層次的語言結構中都用頓號,造成結構不清。第一個頓號改為“及”或“和”,第二頓號不變,第三個頓號改為“和”。)
7.C(納米藥物本身是否能阻止紫外線損害原文無此信息。)
8.B(A是觀察現(xiàn)象,不是原理;C“存活時間長”沒有點到關鍵處,關鍵是這種結構和自由基結合后發(fā)生變化,清除自由基的效率高。D原理表述不準。)
9.D(沒有取得一個又一個研究成果。)
10.C(A目前的發(fā)展主要是能否應用的問題。B“不久的將來”,不能這樣確定;“納米藥物即將研究成功”的說法也欠妥,因為已經(jīng)有納米藥物。D維生素也有改變細胞老化和預防炎癥的作用,只是沒有納米藥物作用力大。)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復習學案(一)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高中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復習學案(一)”,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11屆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專題一、(18分,每題3分)
1.下列各組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編纂杜撰篡權奪位竄改文字B.箴言諍友愛憎分明蒸蒸日上
C.樹陰蔭庇應有盡有鶯歌燕舞D.誹謗滂沱氣勢磅礴心無旁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唤M是【】
⑴喬榛、丁建華應邀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向觀眾朋友講述了他們共同走過的艱難歲月。
⑵雖然我們已經(jīng)采取了“退耕還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復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⑶現(xiàn)在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比較,但我們應該牢記“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教誨。
A.作客始終優(yōu)裕B.做客仍然優(yōu)裕C.作客仍然優(yōu)越D.做客始終優(yōu)裕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恰尽?br> A.為了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開放,前往參觀的人不絕如縷。
B.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術難關,全體科研人員殫精竭慮,反復試驗,無所不用其極,終于獲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緊張的高三學習中,父母見微知著的關懷,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使同學們倍受感動和鼓舞。
D.剛工作時,他可謂“劣跡斑斑”,遲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現(xiàn)在,他已是單位的“先進職工”了。這不正印證了“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訓嗎?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機,全球能源消耗總量劇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奪性開采,儲量銳減。
B.正如“西部大開發(fā)”給西部帶來發(fā)展機遇一樣,自從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戰(zhàn)略方針以來,東北這塊土地重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C.他雖然是電子專業(yè)的高材生,但這次也沒看懂電腦屏幕上那條顯示錯誤的命令。
D.杭州西泠勝跡不同凡響,不說別的,只舉1919年著名學者康有為所題“湖山最勝”石刻,可知它是杭州景點中的一顆明珠。
5.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中學生是如何支配壓歲錢的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壓歲錢呢?你是否想過用它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比如捐給希望工程等)。對上述問題,我們作了一些調查。
B.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zhèn)?,充滿生機?!爆F(xiàn)已成為該美術館的鎮(zhèn)館之寶。
C.2003年,中央教育部制訂了中學語文“新課標”——《普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該課標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語文基礎課程的依據(jù)。
D.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碗,空的;一手拄著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jīng)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五、(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父子之間的怯意 韓羽
我怕我父親,他打我是真打??粗蓤A了眼,一步一步逼近,還不敢躲,繃緊了肌肉等著,于是一巴掌扇過來,于是腦袋嗡的一聲……
有時卻是另一副樣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邊頭也不回地說:“唱一個我聽聽?!蔽以诤筮吘湍7轮鴳蚺_上的花臉嗚嗚哇哇地唱起來。他說:“瞎胡唱,別唱了。”我說:“你唱一個?!彼饋恚骸拔也辉?,咳咳咳咳,老王爺,咳咳咳咳……”也是隨唱隨編,瞎胡唱,越唱越帶勁兒。
我家有個大宜興壺,下地回來,泡上壺茶,父親唱得高興了,還逼著我們喝。說“逼”,是因為我們喜歡喝涼水,不喜歡喝茶?!斑^來,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 ?br> 我們倆常常一起去看廟。“看廟”二字,說句文詞,是父親“杜撰”的??磸R就是去看廟里的壁畫,是讓我開闊眼界,是培養(yǎng)我畫畫的一種方式,這很像現(xiàn)在的參觀美術展覽館或畫廊。我父親本是老農民,竟與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過早飯,父親將糞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糞叉說:“走,看廟去。”母親說:“今兒不拉土了?”父親說:“回來再說?!蔽覀兙驮谶@“回來再說”的空當里看了許多廟。廟有大有小,有遠有近。近則三五里,遠則十幾里。一去一回就是幾十里。全堂邑縣境內的廟我們幾乎都看遍了。
父親對廟里的壁畫還加以評論。他指著《八仙過?!返暮Kf:“你看這水,漣漣地像是在顫動?!庇钟檬置鴫φf:“這墻是平的,你再遠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來了嗎?”父親驚奇了,我也驚奇。其實現(xiàn)在看來,稀松得很,無非是靠了反復重疊的弧形線條引起的錯覺。父親最佩服的是《八破圖》,破扇子、破信封、破書本、破眼鏡盒……他像在集市上買糧食粒捻來捻去還嚼一嚼那樣仔細,貓著腰將那畫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摳,遠瞧瞧,近瞅瞅,長嘆一口氣說:“像是燒焦了一樣?!彼恢更c,我也驚嘆起來。最后,總是照例的一句話:“使勁兒看,好好記住?!?br> 我12歲那年考上初中,學校在聊城,離家15公里多。過了正月十五,要開學了。吃過早飯上路,父親背上糞筐跟我走了出來,雖沒說話,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了10公里開外看見聊城古樓了,他說:“快到了,你走吧?!边@時曠野無人,惟有寒風積雪,一抹虛白的陽光和遠處村落里的幾聲雞啼。望著逐漸遠去的、背著糞筐的父親的身影,我只想返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參加了工作,按家鄉(xiāng)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飯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幾年,大約是1960年,父親到天津看我來了。我說:“今兒咱們上街吃一頓狗不理包子,再領你去看看美術展覽?!彼麊柺裁词敲佬g展覽,我覺著一兩句話也說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時侯你不是常領我去看廟嗎?和看廟差不多?!?br> 剛走過勸業(yè)場,我一回頭,見他正彎腰從地上撿煙頭,我嚷了一聲:“扔了!你也不嫌臟。”他趕緊扔了煙頭,眼神帶有惶惑和懼意。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親對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看到小時候父親扇我巴掌時那瞪圓了的眼。
6.在“唱戲”和“看廟”兩段描述中,除了“勤儉”外,還表現(xiàn)了“父親”哪些個性特點?請列點回答。(6分)
答:
7.請概述“父親”對“我”產生“怯意”的原因。(4分)
答:
8.請簡析第一自然段在作品中的作用。(4分)
答:
9.下列對這篇作品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品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只是幾個生活片段的連綴,但卻真實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微妙的心理變化和父子之間的怯意。
B.作品中不乏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如“父親逼我喝茶”一節(jié),僅寥寥數(shù)語,就把一個既慈愛又威嚴的父親形象凸現(xiàn)在讀者眼前。
C.作品通過“看廟”時“父親驚奇”“我也驚奇”,父親“長嘆”“我也驚嘆”的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了“我”對父親的“怯意”。
D.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是本文的一個藝術特色。譬如,“背糞筐”這一細節(jié),真實而自然地表現(xiàn)了父親勤勞儉樸的傳統(tǒng)農民本色。
E.文中倒數(shù)第三段有一處情景交融的描寫,它著力渲染了一種清幽寧靜的環(huán)境氣氛,從而表達了“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與依戀的情懷。
答案:
1.B(A.zuǎnzhuàncuàncuànB.zhēnzhèngzēngzhēngC.yīnyìnyīngyīngD.bàngpāngpángpáng。)
2.B(作客:寄居在別處。做客:拜訪別人,自己當客人。仍然:表示情況繼續(xù)不變,這里指施加過影響而未改變。始終:指從開始到最后。優(yōu)裕:富裕,充足。優(yōu)越:優(yōu)勝,優(yōu)良。)
3.D[A不絕如縷:形容聲音細微悠長或情勢危急。(此處屬于使用對象不當)B無所不用其極:做壞事的時候什么手段都使出來。(此處屬于感情色彩不當)C見微知著: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fā)展趨勢。(此處屬于望文生義)D不一而足:不是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
4.B[A不合邏輯,因果倒置。C有歧義,是錯誤地顯示,還是顯示出錯誤。D成分殘缺(只舉……為例),且最后一分句表意不明。]
5.D[A應為句內括號,改為“……有意義的事(比如……)?”B間接引用應去掉引號內的句號,在后引號外用逗號C將第二個破折號改為句號。]
6.【歸納概括】(6分)參考要點:①樂觀(開朗)的性格②富有生活情趣③熱愛(敬重)民間文學④煞費苦心地培養(yǎng)兒子學習民間藝術的興趣和技能。(或煞費苦心讓兒子在畫畫方面開闊眼界)
評分標準:答對其中一點得2分,答對其中三點得6分。
7.【內容分析】(4分)參考要點:①父子之間感情有隔膜②父子之間文化教養(yǎng)存在差異③父子之間生活環(huán)境有差異④父子之間的年齡發(fā)生變化⑤父子之間地位發(fā)生變化
評分標準:答對其中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
8.【內容分析】(4分)①第一自然段寫“我怕我父親”,為下文寫“父親”對“我”的愛(1分)作反襯(1分);②為文末寫“父親”對“我”的怯意(1分)作鋪墊(1分);③照應(1分)了“父子之間的怯意”(1分)這個題目。
評分標準: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
9.【鑒賞評價】(4分)CE(C.不是表現(xiàn)“我”對“父親”的怯意,而是表現(xiàn)了“我”對父親指點的領悟。D.不是“清幽寧靜”,而是“凄清”;也不是表達“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而是一種離愁。)
評分標準: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
高考物理基礎知識專題復習教案
第四章第一節(jié)曲線運動運動合成與分解
基礎知識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是指物體運動的軌跡為曲線;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該點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速度方向不斷變化,故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2.物體做一般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即合外力或加速度與速度的方向成一個不等于零或π的夾角).
說明: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軌跡向合外力所指一側彎曲.根據(jù)曲線運動的軌跡,可以判斷出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
當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夾角為銳角時,物體做曲線運動速率將增大,當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夾角為鈍角時,物體做曲線運動的速率將減小。
3.重點掌握的兩種情況:一是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變的曲線運動,叫勻變曲線運動,如平拋運動;另一是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時刻改變的曲線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
例1.如圖5-1-1所示,物體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線從A運動到B,這時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變,即由F變?yōu)椋璅.在此力作用下,物體以后
A.物體不可能沿曲線Ba運動
B.物體不可能沿直線Bb運動
C.物體不可能沿曲線Bc運動
D.物體不可能沿原曲線返回到A點
練習1.關于曲線運動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變速運動一定是曲線運動
B.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C.曲線運動一定是變加速運動
D.曲線運動一定是加速度不變的勻變速運動
練習2.質點在一平面內沿曲線由P運動到Q,如果用v、a、F分別表示質點運動過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答案D
二、運動的合成:
1.由已知的分運動求其合運動叫運動的合成.這既可能是一個實際問題,即確有一個物體同時參與幾個分運動而存在合運動;又可能是一種思維方法,即可以把一個較為復雜的實際運動看成是幾個基本的運動合成的,通過對簡單分運動的處理,來得到對于復雜運動所需的結果.
2.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運動的合成應遵循矢量運算的法則:
(1)如果分運動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需選取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量取正,相反的量取負,矢量運算簡化為代數(shù)運算.
(2)如果分運動互成角度,運動合成要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3.合運動的性質取決于分運動的情況:
①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為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運動和一個勻變速運動的合運動是勻變速運動,二者共線時,為勻變速直線運動,二者不共線時,為勻變速曲線運動。
③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為勻變速運動,當合運動的初速度與合運動的加速度共線時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當合運動的初速度與合運動的加速度不共線時為勻變速曲線運動。
三、運動的分解
1.已知合運動求分運動叫運動的分解.
2.運動分解也遵循矢量運算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將速度正交分解為vx=vcosα和vy=vsinα是常用的處理方法.
4.速度分解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按實際效果來進行分解,常用的思想方法有兩種:一種思想方法是先虛擬合運動的一個位移,看看這個位移產生了什么效果,從中找到運動分解的辦法;另一種思想方法是先確定合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就是合速度的方向),然后分析由這個合速度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以確定兩個分速度的方向.
四、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特征:
(1)等時性:合運動所需時間和對應的每個分運動所需時間相等.
(2)獨立性:一個物體可以同時參與幾個不同的分運動,各個分運動獨立進行,互不影響.
(3)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系,不能并存;
(4)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例2.(09廣東理科基礎6)船在靜水中的航速為v1,水流的速度為v2。為使船行駛到河正對岸的碼頭,則v1相對v2的方向應為()
解析:根據(jù)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知識,可知要使船垂直達到對岸即要船的合速度指向對岸。根據(jù)平行四邊行定則,C能。
規(guī)律方法1、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應用
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滿足等時性與獨立性.即各個分運動是獨立進行的,不受其他運動的影響,合運動和各個分運動經(jīng)歷的時間相等,討論某一運動過程的時間,往往可直接分析某一分運動得出.
例3.如圖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運動的小車A,小車下裝有吊著物體B的吊鉤.在小車A與物體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勻速運動的同時,吊鉤將物體B向上吊起,A、B之間的距離以(SI)(SI表示國際單位制,式中H為吊臂離地面的高度)規(guī)律變化,則物體做()
(A)速度大小不變的曲線運動.(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線運動.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變的曲線運動.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變化的曲線運動.答案:BC
2、繩子與物體連接時速度分解
把物體的實際速度分解為垂直于繩(或桿)和平行于繩(或桿)的兩個分量,根據(jù)沿繩(桿)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同求解
例4.如圖所示,卡車通過定滑輪牽引河中的小船,小船一直沿水面運動.在某一時刻卡車的速度為v,繩AO段與水平面夾角為θ,不計摩擦和輪的質量,則此時小船的水平速度多大?
【正解】小船的運動為平動,而繩AO上各點的運動是平動加轉動.以連接船上的A點為研究對象,如圖所示,A的平動速度為v,轉動速度為vn,合速度vA即與船的平動速度相同.則由圖可以看出vA=
練習3.如圖5-1-14示,在河岸上用細繩拉船,為了使船勻速靠岸,拉繩的速度必須是()
A.加速拉
B.減速拉
C.勻速拉
D.先加速后減速拉
例5.如圖所示的裝置中,物體A、B的質量mA>mB。最初,滑輪兩側的輕繩都處于豎直方向,若用水平力F向右拉A,起動后,使B勻速上升。設水平地面對A的摩擦力為f,繩對A的拉力為T,則力f,T及A所受合力F合的大?。ǎ?br>
A.F合≠O,f減小,T增大;B.F合≠O,f增大,T不變;
C.F合=O,f增大,T減小;D.F合=O,f減小,T增大;
分析:顯然此題不能整體分析。B物體勻速上升為平衡狀態(tài),所受的繩拉力T恒等于自身的重力,保持不變。A物體水平運動,其速度可分解為沿繩長方向的速度(大小時刻等于B物體的速度)和垂直于繩長的速度(與B物體的速度無關),寫出A物體速度與B物體速度的關系式,可以判斷是否勻速,從而判斷合力是否為零。
解:隔離B物體:T=mBg,保持不變。隔離A物體:受力分析如圖所示,設繩與水平線夾角為θ,則:
①隨A物體右移,θ變小,由豎直平衡可以判斷支持力變大。由f=μN,得f變大。
②將A物體水平運動分解如圖所示,有vB=vAcosθ,故隨θ變小,cosθ變大,VB不變,VA變小,A物體速度時時改變,必有F合≠O。
所得結論為:F合≠O,f變大,T不變。B項正確。
3、小船渡河問題分析
船在有一定流速的河中過河時,實際上參與了兩個方向的運動,即隨水流的運動(水沖船的運動)和船相對水的運動(即在靜水中船的運動),船的實際運動是這兩種運動的合運動。
例6.如圖所示,河水的流速為4m/s,一條船要從河的南岸A點沿與河岸成30°角的直線航行到北岸下游某處,則船的開行速度(相對于水的速度)最小為(A)
A.2m/sB.3m/sC.4m/sD.5m/s
練習4.如圖1所示,直線AB和CD表示彼此平行且筆直的河岸。若河水不流動,小船船頭垂直河岸由A點勻速駛向對岸,小船的運動軌跡為直線P。若河水以穩(wěn)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流動,且整個河中水的流速處處相等,現(xiàn)仍保持小船船頭垂直河岸由A點勻速駛向對岸,則小船實際運動的軌跡可能是圖中的()
A.直線PB.曲線Q
C.直線RD.曲線S
例7.一條寬度為L的河,水流速度為vs,已知船在靜水中的航速為vc,那么,(1)怎樣渡河時間最短?(2)若vs<vc怎樣渡河位移最?。浚?)若vs>vc,怎樣渡河船漂下的距離最短?
分析與解:(1)如圖2甲所示,設船上頭斜向上游與河岸成任意角θ,這時船速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V1=Vcsinθ,渡河所需時間為:.
可以看出: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如圖2乙所示,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游,并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關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沖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如圖2丙所示,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梢钥闯觯害两窃酱?,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么,在什么條件下α角最大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最大,根據(jù)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船漂的最短距離為:.此時渡河的最短位移為:.
4、曲線運動條件的應用
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其軌跡向合外力所指的一方彎曲,若已知物體的運動軌跡,可判斷出合外力的大致方向.若合外力為變力,則為變加速運動;若合外力為恒力,則為勻變速運動;
例8.質量為m的物體受到一組共點恒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當撤去某個恒力F1時,物體可能做()
A.勻加速直線運動;B.勻減速直線運動;
C.勻變速曲線運動;D.變加速曲線運動。
分析與解:
當撤去F1時,由平衡條件可知:物體此時所受合外力大小等于F1,方向與F1方向相反。
若物體原來靜止,物體一定做與F1相反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若物體原來做勻速運動,若F1與初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則物體可能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勻減速直線運動,故A、B正確。
若F1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則物體做曲線運動,且其加速度為恒定值,故物體做勻變速曲線運動,故C正確,D錯誤。正確答案為:A、B、C。
例9.圖中實線是一簇未標明方向的由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線,虛線是某一帶電粒子通過該電場區(qū)域時的運動軌跡,a,b是軌跡上的兩點.若帶電粒子在運動中只受電場力作用,根據(jù)此圖可作出正確判斷的是()
A.帶電粒子所帶電荷的符號B.帶電粒子在a,b兩點的受力方向
C.帶電粒子在a,b兩點的速度何處較大
D.帶電粒子在a,b兩點的加速度方向如何
解析:由圖中的曲線可以看出,不管帶電粒子由a→b還是由b→a,力的方向必然指向左下方,從而得到正確答案:BCD
例10.(09廣東理科基礎16)如圖所示,一帶負電粒子以某速度進入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在電場力作用下形成圖中所示的運動軌跡。M和N是軌跡上的兩點,其中M點在軌跡的最右點。不計重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C)
A.粒子在M點的速率最大
B.粒子所受電場力沿電場方向
C.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度不變
D.粒子在電場中的電勢能始終在增加
解析:根據(jù)做曲線運動物體的受力特點合力指向軌跡的凹一側,再結合電場力的特點可知粒子帶負電,即受到的電場力方向與電場線方向相反,B錯;從N到M電場力做負功,減速,電勢能在增加,當達到M點后電場力做正功加速電勢能在減小則在M點的速度最小A錯,D錯;在整個過程中只受電場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不變。
高考物理基礎知識功和能專題復習教案
高三第一輪復習第五章功和能
第一節(jié)功
基礎知識一、功的概念
1、定義:力和力的作用點通過位移的乘積.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公式:W=FScosα(α為F與s的夾角).
說明:恒力做功大小只與F、s、α這三個量有關.與物體是否還受其他力、物體運動的速度、加速度等其他因素無關,也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
4.單位:焦耳(J)1J=1Nm.
5.物理意義: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應,是能的轉化的量度
6.功是標量,沒有方向,但是有正負.正功表示動力做功,負功表示阻力做功,功的正負表示能的轉移方向.
①當0≤a<900時W>0,力對物體做正功;
②當α=900時W=0,力對物體不做功;
③當900<α≤1800時W<0,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說成物腳體克服這個力做功,這兩種說法是從二個角度來描述同一個問題.
二、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F:當F是恒力時,我們可用公式W=Fscosθ運算;當F大小不變而方向變化時,分段求力做的功;當F的方向不變而大小變化時,不能用W=Fscosθ公式運算(因數(shù)學知識的原因),我們只能用動能定理求力做的功.
②S:是力的作用點通過的位移,用物體通過的位移來表述時,在許多問題上學生往往會產生一些錯覺,在后面的練習中會認識到這一點,另外位移S應當弄清是相對哪一個參照物的位移
③功是過程量:即做功必定對應一個過程(位移),應明確是哪個力在哪一過程中的功.
④什么力做功:在研究問題時,必須弄明白是什么力做的功.如圖所示,在力F作用下物體勻速通過位移S則力做功FScosθ,重力做功為零,支持力做功為零,摩擦力做功-Fscosθ,合外力做功為零.
例1.如圖所示,在恒力F的作用下,物體通過的位移為S,則力F做的功為
解析:力F做功W=2Fs.此情況物體雖然通過位移為S.但力的作用點通過的位移為2S,所以力做功為2FS.答案:2Fs
例2.如圖所示,把A、B兩球由圖示位置同時由靜止釋放(繩開始時拉直),則在兩球向左下擺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繩子OA對A球做正功
B、繩子AB對B球不做功
C、繩子AB對A球做負功
D、繩子AB對B球做正功
解析:由于O點不動,A球繞O點做圓周運動,OA對球A不做功。對于AB段,我們可以想象,當擺角較小時.可以看成兩個擺長不等的單擺,由單擺的周期公式就可以看出,A擺將先回到平衡位置.B擺將落后于A擺,AB繩對A球做負功,對B球做正功。答案:CD
擴展與研究:一個力對物體做不做功,是正功還是負功,判斷的方法是:①看力與位移之間夾角,或者看力與速度方向之間的夾角:為銳角時,力對物體做正功,在上例中AB的拉力與B球的速度方向就是銳角;為鈍角時,力對物體做負功,上例中AB的拉力與A球的速度方向就是鈍角。為直角時,力對物體不做功,上例中OA與A球的拉力與A球速度方向就是直角。②看物體間是否有能量轉化。若有能量轉化,則必定有力做功。此法常用于相連的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情況。
練習1:如圖所示,一輛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導軌上,一個小球用細繩懸掛在車上,由圖中位置無初速釋放,則在小球下擺過程中,繩的拉力()
A、對小球不做功
B、對小球做正功
C、對小球做負功
D、對小車做正功
規(guī)律方法1、恒力功的計算方法
1.由公式W=Fscosα求解
兩種處理辦法:
①W等于力F乘以物體在力F方向上的分位移scosα,即將物體的位移分解為沿F方向上和垂直F方向上的兩個分位移s1和s2,則F做的功W=Fs1=Fscosα.
②W等于力F在位移s方向上的分力Fcosα乘以物體的位移s,即將力F分解為沿s方向和垂直s方向的兩個分力F1和F2,則F做功W=F1s=Fcosαs.
注意:這種方法只能用來計算恒力做功(軌跡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
例3.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α的粗糙的斜面體上,當兩者一起向右勻速直線運動,位移為S時,斜面對物體m的彈力做的功是多少?物體m所受重力做的功是多少?摩擦力做功多少?斜面對物體m做功多少?
解析:物體m受力如圖所示,m有沿斜面下滑的趨勢,f為靜摩擦力,位移S的方向同速度v的方向.彈力N對m做的功W1=Nscos(900+α)=-mgscosαsinα,
重力G對m做的功W2=Gscos900=0.摩擦力f對m做的功W3=fscosα=mgscosαsinα.斜面對m的作用力即N和f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上,大小等于mg(m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w=F合scos900=mgscos900=o
答案:-mgscosαsinα,0,mgscosαsinα,0
點評:求功,必須清楚地知道是哪個力的功,應正確地畫出力、位移,再求力的功.
2、多個力的總功求解
①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外力,再根據(jù)w=F合scosα計算功.注意α應是合外力與位移s間的夾角.
②分別求各個外力的功:W1=F1scosα1,W2=F2scosα2……再求各個外力功的代數(shù)和.
例4.物體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對物體施一水平右的恒力Fl,經(jīng)ts后撤去F1,立即再對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經(jīng)ts后物體回到原出發(fā)點,在這一點過程中,F(xiàn)l、F2分別對物體做的功W1、W2間的關系是()
A.W1=W2;B.W2=2W1;C.W2=3W1;D.W2=5W1;
【解析】認為F1和F2使物體在兩段物理過程中經(jīng)過的位移、時間都相等,故認為W1=W2而誤選A;
而認為后一段過程中多運動了一段距離而誤選B。這都反映了學生缺乏一種物理思想:那就是如何架起兩段物理過程的橋梁?很顯然,這兩段物理過程的聯(lián)系點是“第一段過程的末速度正是第二段過程的初速度”。由于本題雖可求出返回時的速度,但如果不注意加速度定義式中ΔV的矢量性,必然會出現(xiàn)錯誤,錯誤得到其結果v2=0,而誤選A,其原因就是物體的運動有折返。
解法1:如圖,A到B作用力為F1,BCD作用力為F2,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及勻減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S=vot-at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0=at,設向右為正,AB=S,可得:
一S=v0t-a2t2=(a1t)t-a2t2,S=0+a1t2;∴-a1t2=a1t2-a2t2;即
∴F2=3F1
A到B過程F1做正功,BCB/過程F2的功抵消,B/到D過程F2做正功,即W1=F1S,W2=F2S,∴W2=3W1,
解法2:設F2的方向為正方向,F(xiàn)1作用過程位移為S,F(xiàn)1對物體做正功,由動能定理:F1S=mv12。
在F2作用的過程中,F(xiàn)2的位移為一S,與F2同向,物體回到出發(fā)點時速度為v2,由動能定理得:F2S=mv22-mv12。由牛頓第二定律得.∴v2=2v1,∴W2=3W1
拓展:若該物體回到出發(fā)點時的動能為32J,則Fl、F2分別對物體做的功W1、W2是多少?
由動能定理得:ΔEK=W1+W2=32J,W1/W2=F1/F2,∴W1=8J;W2=24J。
3、變力做功問題
①W=Fscosα是用來計算恒力的功,若是變力,求變力的功只有通過將變力轉化為恒力,再用W=Fscosα計算.
例5.如圖19-B-2所示,用恒力F拉繩,使物體沿水平地面從A點移動到B點,AB=s圖中αβ已知(繩不可伸長;不計繩滑輪質量和滑輪摩擦)求F對物體做的功。
②有兩類不同的力:一類是與勢能相關聯(lián)的力,比如重力、彈簧的彈力以及電場力等,它們的功與路徑無關,只與位移有關或者說只與始末點的位置有關;另一類是滑動摩擦力、空氣阻力等,在曲線運動或往返運動時,這類力(大小不變)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積.
例6.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空氣阻力的大小恒為F,則從拋出到落回到拋出點的過程中,空氣阻力對小球做的功為()
A..零B.-FhC.FhD.-2Fh?
(功的公式中F是恒力,W功是標量,本題中F是恒力還是變力?考查學生的理解和應變能力。)
③根據(jù)功和能關系求變力的功.如根據(jù)勢能的變化求對應的力做的功,根據(jù)動能定理求變力做的功,等等.
④根據(jù)功率恒定,求變力的功,W=Pt.
⑤求出變力F對位移的平均力來計算,當變力F是位移s的線性函數(shù)時,平均力.
例7、如圖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勁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左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右端系著一小球,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小球位于O點,今用外力壓縮彈簧,使其形變量為x,當撤去外力后,求小球到達O點時彈簧的彈力所做的功。
練習2:某人用豎直向上的力勻速提起長為L、質量為m的置于地面上的鐵鏈,求將鐵鏈從提起到剛提離地面時,提力所做的功?
⑥作出變力F隨位移,變化的圖象,圖象與位移軸所圍均“面積”即為變力做的功.
量為:
例8.(08寧夏理綜18)一滑塊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滑行,t=0時其速度為1m/s.從此刻開始滑塊運動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力F,力F和滑塊的速度v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分別如圖a和圖b所示。設在第1秒內、第2秒內、第3秒內力F對滑塊做的功分別為W1、W2、W3,則以下關系式正確的是()
A.W1=W2=W3B.W1W2W3C.W1W3W2D.W1=W2W3
答案B
解析由v-t圖象可知第1秒內、第2秒內、第3秒內的力和位移均為正方向,
所以:W1〈W2〈W3.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做功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存在,作用力做功時,反作用力可能做功,也可能不做功,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負功,不要以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一定有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功數(shù)值相等,一正一負.所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做功不一定相等,但沖量的大小相等.
例9.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可以對物體做正功B.摩擦力可以使物體的速度發(fā)生變化,但對物體不做功
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做功一定相等D.一對平衡力做功之和為零
解析:A.摩擦力可以對物體做正功,只要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摩擦力就做正功.摩擦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速度,對物體有一個沖量作用,但物體在力的方向上沒有位移,因而不做功,如隨圓板一起轉動的物體.由此可以認識到:力對物體有沖量,但不一定對物體做功,相反只要力對物體做功,一定會有沖量.又可進一步認識:力使物體動量發(fā)生變化,其動能不一定變化;但力使物體動能發(fā)生變化時,其動量一定發(fā)生變化.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做功不一定相等,如一炸彈炸成質量為m與2m的兩塊,根據(jù)動量守恒mv1=2mv2,則v1=2v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為W1=m(2v2)2與W2=mv22,所以不相等??烧J識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產生的沖量總是大小相等,但做功可能不相等.D.一對平衡力合力為零,所以二力合力做功為零.答案:ABD
5.摩擦力的做功
A、靜摩擦力做功的特點
(1)靜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負功,還可以不做功。
(2)在靜摩擦力做功的過程中,只有機械能的相互轉移(靜摩擦力起著傳遞機械能的作用),而沒有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3)相互摩擦的系統(tǒng)內,一對靜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數(shù)和總為零。
B.滑動摩擦力做功的特點
如圖所示,上面不光滑的長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小木塊以速度V0從木板的左端滑上木板,當木塊和木板相對靜止時,木板相對地面滑動了S,小木塊相對木板滑動了d,則由動能定理知:
滑動摩擦力對木塊所做功為:W木塊=一f(d+S)……①
滑動摩擦力對木板所做功為:W木板=fs……②
所以,木塊動能增量為:ΔEK木塊=一f(d+s)……③
木板動能增量為:ΔEK木板=fs………④
由③④得:ΔEK木塊+ΔEK木板=一fd………⑤
⑤式表明木塊和木板組成的系統(tǒng)的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滑動摩擦力與木塊相對木板的位移的乘積。這部分減少的能量轉化為內能。
故滑動摩擦力做功有以下特點:
1)滑動摩擦力可以對物體做正功,也可以對物體做負功,當然也可以不做功。
2)一對滑動摩擦力做功的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有兩個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體之間機械能的轉移;二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轉化為內能的量值等于滑動摩擦力與相對位移的乘積。
3)滑動摩擦力、空氣摩擦阻力等,在曲線運動或往返運動時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積
例10.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孔徑均勻的圓形彎管水平放置,小球在管內以足夠大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小球與管壁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設從開始運動的一周內小球從A到B和從B到A的過程中摩擦力對小球做功分別為W1和W2,在這一周內摩擦力做的總功為W3,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W1>W(wǎng)2B.W1=W2C.W3=0D.W3=W1+W2
解析:求某一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值有多種思路,對于恒力(大小、方向均不變的力)做功的情況,通常由w=Fscosα求解.對于變力(特別是方向發(fā)生變化的力)做功的情況,一般由功能轉換關系求解.對于后一種思路,一定要正確判斷哪些力做功,在外力做功的過程中,物體(或系統(tǒng))的能量如何發(fā)生變化,變化了多少.
小球在水平彎管內運動,滑動摩擦力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反,做負功,而小球在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是由外管壁對小球的彈力N提供的,由于轉動半徑R始終不變,摩擦力對小球做負功,小球運動的速率逐漸減小,向心力減小即N減小,而f=μN,滑動摩擦力f也減小,即由下列關系:
N=Fn=mv2/Rm,R不變,v減小,則N減小,
f=μNN減小,則f減小
W=-fπRf減小,則W減小
所以W1>W(wǎng)2
W1.W2都為負功,因此W3=W1+W2.答案:AD
例11.如圖所示,PQ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固定擋板,質量為m的小木塊N從靠近P以一定的初速度向Q運動,已知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P與Q相距為s,物塊與Q板碰撞n次后,最后靜止于PQ的中點,則整個過程摩擦力所做的功為多少?(n為自然數(shù))
解析:物塊與Q板碰撞n次后,最后停在PQ中點,會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與Q板碰后向P板運動至中點而停止,設與Q板碰撞n次,則物體運動的路程為(2n一)s,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f1=μmg(2n一)s
第二種可能是物塊與Q板碰后再與P板碰撞向Q板運動至中點而停止,在這種情況下,物體運動的路程為(2n+)s,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f2=μmg(2n+)s,兩種情況下,摩擦力對物體均做負功。
擴展與研究:兩類不同的力,一類是與勢能相關的力,如重力、彈簧的彈力、電場力等,它們的功與路程無關系,只與位移有關。另一類是滑動摩擦力,空氣阻力等,這類力做功與物體的運動路徑有關。在上例中,滑動摩擦力是一個變力,方向在變化,可轉化為恒力做功,同時滑動摩擦力做功要看物體運動的路程,這是摩擦力做功的特點,必須牢記。
點評:求功的思路共有四條:(1)由功的定義.恒力做功;(2)由能量關系求解;(3)由功率的定義;(4)由動能定理求解.
課后作業(yè)
1.討論力F在下列幾種情況下做功的多少.
(1)用水平推力F推質量是m的物體在光滑水平面上前進了s.
(2)用水平推力F推質量為2m的物體沿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的水平面前進了s.
(3)斜面傾角為θ,與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個質量為2m的物體沿光滑斜面向上推進了s.()
A.(3)做功最多B.(2)做功最多C.做功相等D.不能確定
2.如圖4-1-10所示,兩個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等,它們的質量也相等.在甲圖用力拉物體,在乙圖用力推物體,夾角均為,兩個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相同的位移.設和對物體所做的功為和,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和,下面哪組表示式是正確的()
A.B.
C.D.
2.如圖19-B-3,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由A點滑到B點,摩擦力做功為W1,若該物體從A/沿兩斜面滑到B/。摩擦力做功為W2,已知物體與各接觸面的滑動摩擦系數(shù)均相同,則:()
A.W1=W2B.W1W2C.W1W2D.不能確定
3.(93年全國高考題)小物塊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圖19-A-1,從地面上看在物塊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斜面對物塊的作用力()
A.垂直于繼承面,做功為零
B.垂直于接觸面,做功不為零
C.不垂直于接觸面,做功為零
D.不垂直于接觸面,做功不為零
(由于運動具有相對性,所以要注意物塊相對地面的位移的方向。)
4.關于摩擦力對物體做功,說法正確的是()
A.滑動摩擦力總是做負功?
B.滑動摩擦力可能做負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靜摩擦力對物體一定做負功?
D.靜摩擦力對物體總是做正功
5.如圖19-A-4所示,電梯與水平地面成θ角,一人站在電梯上,電梯從靜止開始勻加速上升,到達一定速度后再勻速上升.若以N表示水平梯板對人的支持力,G為人受到的重力,f為電梯對人的靜摩擦力,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加速過程中f≠0,f、N、G都做功
B.加速過程中f≠0,N不做功
C.加速過程中f=0,N、G都做功
D.勻速過程中f=0,N、G都不做功
(該題綜合考查牛頓運動定律和功的知識)
6.如圖19-B-4所示,木塊A放在木塊B的左上端,用恒力F將A拉至B的右端,第一次將B固定在地面上,F(xiàn)做的功為W1;第二次讓B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動,F(xiàn)做的功為W2,比較兩次做功,應有:()
A.W1W2B.W1=W2C..W1W2D.無法比較
7.如圖19-B-5所示,站在汽車的人用手推車的力為F,腳對車向后的摩擦力為f,當車向前運動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車勻速運動時,F(xiàn)和f對車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
B.當車加速運動時,F(xiàn)和f對車做的總功為負功
C.當車減速運動時,F(xiàn)和f對車做的總功為正功
D.不管車做何種運動,F(xiàn)和f對車做功的總功率都為零
8.一個傾斜放置的皮帶運輸機工作穩(wěn)定后,將一物體緩慢放在運動的皮帶上,最終物體由A位置移到B位置(如圖19-B-7)。在這段過程中,物體所受各力中:()
A.只有摩擦力做正功B.摩擦力一定做負功
C.重力一定做正功D.重力一定做負功
第二節(jié)功率
基礎知識
一、功率的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功率,它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
二、單位:瓦(w),千瓦(kw);
三、功率是標量
四、公式:P=W/t=Fv
1.P=W/t所求的是這段時間內平均功率.
2.P=Fv當v為平均值時為平均功率,當v為即時值時為即時功率.
3.P=Fv應用時,F(xiàn)、v必須同向,否則應分解F或v,使二者同向.這里的P=Fv實際上是Fvcosθ、θ為F、v夾角.
4.我們處理問題時必須清楚是哪一個力的功率,如一個機械的功率為P,這里指的是牽引力的功率,不可認為是機械所受合外力的功率.
五、發(fā)動機銘牌上的功率,是額定功率,也就是說該機正常運行時的最大輸出功率,該機工作時輸出功率要小于或等于此值.
規(guī)律方法1、功率的計算方法
例1.如圖所示,質量為lkg的物體與平面間摩擦系數(shù)μ=0.l(g取10m/s2),在2N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了2s,求這段時間內拉力、摩擦力、重力、支持力的平均功率及2s末的即時功率各為多少?
解析:a==1m/s2.s=at2=2m.v=at=2m/s
外力F做功功率.平均值為:p1=W/t=Fs/t=2W2s末即時功率為:P1/=Fv=4W
摩擦力做功功率.平均值:P2=fs/t=1W2s末即時功率為:P2/=fv=2W
重力與支持力N由P=Fvcosθ知:功率都為0.
答案:外力F平均功率和即時功率分別為2W、4W;摩擦力平均功率和即時功率分別為1W、2W;重力和支持力功率都為0.
點評:(1)明確是什么力做功功率;(2)清楚是平均功率還是即時功率.
例2.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沿高為h的光滑斜面滑下到達底端時重力的即時功率為多少?
錯解: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到達底端速度v=,所以此時功率P=mgv=mg:提示:這里沒有注意到mg與v的夾角,應當為P=mgsinθ點評:做題時注意力跟速度的夾角.
例3.一個小孩站在船頭,按應當為圖5—15兩種情況用同樣大小力拉繩,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t(船未碰撞),小孩所做的功W1、W2及在時間t內小孩拉繩的功率P1、P2的關系為()
A.W1>W(wǎng)2,P1=P2B.W1=W2,P1=P2
C.W1<W2,P1<P2D.W1<W2,P1=P2
提示:兩種情況中拉力對人做的功一樣,第二種情況拉力除對人做功外,又對另一只小船也做了功,所以W2>W(wǎng)1.由于所用時間一樣,所以P2>P1.答案:C
點評:應弄清哪一個力對哪一個物體做功,其功率是什么
2、兩種功率
例4、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在下落過程中,頭2秒內重力的功率是________J,第2秒末重力的功率是,第2秒內重力的功率是_________W。(g取10m/s2)
例5.從空中以10m/s的初速度平拋一個質量為1kg的物體,物體在空中運動了3s后落地,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求物體3s內重力的平均功率和落地時的瞬時功率。
例6.(1994年上海高考題)跳繩是一種健身運動。設某運動員的質量是50kg,他一分鐘跳繩180次。假定在每次跳躍中,腳與地面的接觸時間占跳躍一次所需時間的2/5,則該運動員跳繩時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g取10m/s2)
解析:把運動員每次跳躍轉換成質點做豎直上拋運動模型。每次跳躍總時間
T=60/180=1/3s.每次騰空的時間t=(l一)=0.02s。
每次騰空高度h=g(t/2)2=×10×(0.02/2)2=0.05m。
每次騰空上升時克服重力做的功W=mgh=50×10×0.05=25J。
把每次跳躍總時間T內的觸地過程、下落過程舍棄,簡化成在T內就是單一豎直上升克服重力做功的過程,故可解出P=W/T=25/(1/3)=75W。
點評:綜上所述不難發(fā)現(xiàn),靈活地轉換物理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學會這種方法,就會使我們在解決物理問題時變得從容自如,巧解速解物理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例7.若某人的心臟每分鐘跳動75次,心臟收縮壓為135mmHg(lmmHg=133.322Pa)收縮一次輸出血量平均為70ml,那么心臟收縮時的平均功率有多大?
解析:心臟收縮一次做功:W=PΔV
∵P=135mmHg=1.8×104PaΔV=70ml=7×10-5m3
∴W=1.8×104Pa×7×10-5m3=1.26J∴每分鐘,心臟做功W/=75×1.26=94.5J
∴心臟收縮時平均功率為=94.5/60=1.6W
3、汽車起動問題分析
(1)以恒定功率起動:汽車從靜止開始以額定功率起動,開始時由于汽車的速度很小,由公式P=Fv知:牽引力F較大,因而由牛頓第二定律F-f=ma知,汽車的加速度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的速度將不斷增大,牽引力F將減小,加速度減小,但是由于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汽車的速度仍在不斷增大,牽引力將繼續(xù)減小,直至汽車的牽引力F和阻力f相平衡為止.汽車的牽引力F和阻力f平衡時,F(xiàn)-f=0,加速度a=0,汽車的速度達到最大值vm.汽車的運動形式是做加速度越來越小的變加速直線運動,最終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
(2)由于牽引力F恒定,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f=ma,可知:加速度a恒定,汽車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際功率將不斷增大.由于汽車的實際功率不能超過其額定功率,汽車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只能維持到其實際功率等于其額定功率時,此時汽車的速度達到它勻加速直線運動階段的最大速度v1m,其后汽車只能以額定功率起動的方式進行再加速,其運動方式和第一種起動形式完全相同.即汽車繼續(xù)做加速度越來越小的變加速直線運動,直至汽車進入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速度達到最終的最大速度vm.汽車的起動過程經(jīng)歷了兩階段:一是勻加速直線運動階段,二是變加速直線運動階段,最終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4-1-4所示.
例8、額定功率為的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其最大速度可達到,汽車的質量為。如果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設運動中阻力不變,加速度為,求:
(1)汽車所受阻力;(2)這個勻加速過程能維持多長時間;
(3)第3秒末汽車的瞬時功率;(4)汽車做勻加速運動過程中,發(fā)動機做的功。
例9.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0開始加速行駛,經(jīng)過一段時間t,前進了距離s,此時恰好達到其最大速度Vm.設此過程中汽車發(fā)動機始終以額定功率P工作,汽車所受的阻力恒定為F,則在這段時間里,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
A、Fvmt;B、Pt;C、mvm2+Fs-mv02;D、;
解析:汽車在恒定功率作用做變牽引力的加速運動,所以發(fā)動機做功為變力做功,根據(jù)P=W/t可求得W=Pt,而P=F/v=Fvm,所以W=Fvmt;根據(jù)能量守恒:W+mv02=mvm2+Fs
所以W=mvm2+Fs-mv02;答案:ABC
思考:為何用得到不正確?錯在哪里?
4、實際問題中的功率
例10.推動節(jié)水工程的轉動噴水“龍頭”。如圖所示,龍頭距地面h,其噴灌半徑可達10h,每分鐘噴水質量為m,所用水從地面下H的井中抽取,設水以相同的速率噴出,水泵的效率為η,水泵的功率P至少多大?
解析:水泵對水做功,用來增大水的重力勢能和動能.
設水噴出時速度為v,則h=gt2,10h=vt;解得
每分鐘內水泵對水做的功W=mg(H+h)+mv2=mg(H+26h),又W=ηPt,∴
課后作業(yè)
1、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做加速直線運動,運動過程中汽車牽引力的功率保持不變,所受阻力恒定,行駛2min速度達到10m/s,那么該汽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距離為
A、一定大于600mB、一定小于600m
C、一定等于600mD、可能等于1200m
2、(1998年上海市高考題)人的心臟每跳一次大約輸送體積8×10-5m3的血液,正常人的血壓為1.5×104Pa。若某人心跳70次/分鐘,則他的心臟工作的平均功率多大?
3、(1994年上海市高考題)某運動員質量50kg,一分鐘跳繩180次,每次跳躍中腳與地面接觸時間為一次跳躍時間的2/5,則該運動員跳繩是克服重力做功平均功率為多少。
4、(2008北京卷23題)風能將成為21世紀大規(guī)模開發(fā)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風力發(fā)電機是將風能(氣流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風輪機、齒輪箱、發(fā)電機等,如圖所示。風輪機葉片旋轉所掃過的面積為風力發(fā)電機可接受風能的面積。設空氣密度為ρ,氣流速度為v,風輪葉片長度為r。求單位時間內流向風輪機的最大風能Pm
5、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加速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汽車運動的加速度不變,則發(fā)動機的功率不變.
B.若汽車運動的加速度不變,則發(fā)動機的功率不斷增大.
C.若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不變,則汽車運動的加速度不變.
D.若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不變,則汽車運動的加速度不斷減小.
6、質量為m的汽車,啟動后沿平直路面行駛,如果發(fā)動機的功率恒為P,且行駛過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一定,汽車速度能夠達到的最大值為v,那么當汽車的車速為v/4時,汽車的瞬時加速度的大小為
A、P/mvB、2P/mvC、3P/mvD、4p/mv
7、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在下落過程中,頭2秒內重力的功率是________J,第2秒內重力的功率是_________W。(g取10m/s2)
8、升降機吊起重為1.4×104N的貨物,貨物以0.5m/s的速度勻速上升。這時升降機提升貨物做功的功率是____________W。
第三節(jié)動能動能定理
基礎知識一、動能
如果一個物體能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Ek=mv2,其大小與參照系的選取有關.動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物理量.是相對量。
二、動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能量.所有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
W1+W2+W3+……=mvt2-mv02
1.反映了物體動能的變化與引起變化的原因——力對物體所做功之間的因果關系.可以理解為外力對物體做功等于物體動能增加,物體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體動能的減小.所以正功是加號,負功是減號。
2.“增量”是末動能減初動能.ΔEK>0表示動能增加,ΔEK<0表示動能減?。?br>
3、動能定理適用單個物體,對于物體系統(tǒng)尤其是具有相對運動的物體系統(tǒng)不能盲目的應用動能定理.由于此時內力的功也可引起物體動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內能)的轉化.在動能定理中.總功指各外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shù)和.這里我們所說的外力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時,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時,分別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數(shù)和.
5.力的獨立作用原理使我們有了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達式.但動能定理是標量式.功和動能都是標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則分解.故動能定理無分量式.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可在某一方向應用動能定理.
6.動能定理的表達式是在物體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得出的.但它也適用于變?yōu)榧拔矬w作曲線運動的情況.即動能定理對恒力、變力做功都適用;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也均適用.
7.對動能定理中的位移與速度必須相對同一參照物.
三、由牛頓第二定律與運動學公式推出動能定理
設物體的質量為m,在恒力F作用下,通過位移為S,其速度由v0變?yōu)関t,
則: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ma……①根據(jù)運動學公式2as=vt2一v02……②
由①②得:FS=mvt2-mv02
四.應用動能定理可解決的問題
恒力作用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凡不涉及加速度和時間的問題,利用動能定理求解一般比用牛頓定律及運動學公式求解要簡單的多.用動能定理還能解決一些在中學應用牛頓定律難以解決的變力做功的問題、曲線運動等問題.
例1.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與轉臺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為μ,物體與轉軸間距離為R,物體隨轉臺由靜止開始轉動,當轉速增加到某值時,物體開始在轉臺上滑動,此時轉臺已開始勻速轉動,這過程中摩擦力對物體做功為多少?
解析:物體開始滑動時,物體與轉臺間已達到最大靜摩擦力,這里認為就是滑動摩擦力μmg.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μmg=mv2/R……①由動能定理得:W=mv2……②
由①②得:W=μmgR,所以在這一過程摩擦力做功為μmgR
點評:(1)一些變力做功,不能用W=FScosθ求,應當善于用動能定理.
(2)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時,在分析過程的基礎上無須深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過程中變化的細節(jié),只須考慮整個過程的功量及過程始末的動能.若過程包含了幾個運動性質不同的分過程.即可分段考慮,也可整個過程考慮.但求功時,有些力不是全過程都作用的,必須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對待求出總功.計算時要把各力的功連同符號(正負)一同代入公式.
例2.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鉛球從離地面h的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落到地面后陷入泥潭,下沉的深度是s,試求泥潭對鉛球的平均作用力。
解法一:運動公式結合牛頓第二定律
解法二:分段用動能定理,引進中間速度
解法三:整段用動能定理
——一題多解,體會應用動能定理的基本思路和優(yōu)勢。
規(guī)律方法1、動能定理應用的基本步驟
應用動能定理涉及一個過程,兩個狀態(tài).所謂一個過程是指做功過程,應明確該過程各外力所做的總功;兩個狀態(tài)是指初末兩個狀態(tài)的動能.
動能定理應用的基本步驟是:
①選取研究對象,明確并分析運動過程.
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況,受哪些力?每個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過程中做功?正功?負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數(shù)和.
③明確過程始末狀態(tài)的動能Ek1及EK2
④列方程W=EK2一Ek1,必要時注意分析題目的潛在條件,補充方程進行求解.
例3.一質量為lkg的物體被人用手由靜止向上提升1m時物體的速度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g取l0rn/s2);()
A.提升過程中手對物體做功12J
B.提升過程中合外力對物體做功12J
C.提升過程中手對物體做功2J
D.提升過程中物體克服重力做功l0J
練習1。在離地面高度為h處豎直向上拋出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拋出時的速度為v0,當它落到地面時的速度為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則在此過程中物塊克服空氣阻力做的功為
A、B、
C、D、
例4.20xx全國卷Ⅱ24如圖,MNP為整直面內一固定軌道,其圓弧段MN與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豎直擋板。M相對于N的高度為h,NP長度為s.一木塊自M端從靜止開始沿軌道下滑,與擋板發(fā)生一次完全彈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軌道上某處。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計,物塊與NP段軌道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求物塊停止的地方與N點距離的可能值。
【答案】物塊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離可能為或
【解析】根據(jù)功能原理,在物塊從開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軌道上的過程中,物塊的重力勢能的減少與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數(shù)值相等。
①
設物塊的質量為m,在水平軌道上滑行的總路程為s′,則
②
③
連立①②③化簡得
④
第一種可能是:物塊與彈性擋板碰撞后,在N前停止,則物塊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離為
⑤
第一種可能是:物塊與彈性擋板碰撞后,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圓弧軌道,滑下后在水平軌道上停止,則物塊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離為
⑥
所以物塊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離可能為或。
練習2、(2004年遼寧)如圖所示,ABCD是一個盆式容器,盆內側壁與盆底BC的連接處是一段與BC相切的圓弧,B、C為水平的,其距離d=0.50m。盆邊緣的高度為h=0.30m。在A處放一個質量為m的小物塊并讓其從靜止出發(fā)下滑。已知盆內側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因與小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0。小物塊在盆內來回滑動,最后停下來,則停的地點到B的距離為()
A.0.50mB.0.25mC.0.10mD.0
總結:解決由摩擦的往復運動,用動能定理很便捷。
2、應用動能定理的優(yōu)越性
(1)由于動能定理反映的是物體兩個狀態(tài)的動能變化與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關系,所以對由初始狀態(tài)到終止狀態(tài)這一過程中物體運動性質、運動軌跡、做功的力是恒力還是變力等諸多問題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說應用動能定理不受這些問題的限制.
(2)一般來說,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知識求解的問題,用動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動能定理求解簡捷.可是,有些用動能定理能夠求解的問題,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知識卻無法求解.可以說,熟練地應用動能定理求解問題,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和方法,應該增強用動能定理解題的主動意識.
(3)用動能定理可求變力所做的功.在某些問題中,由于力F的大小、方向的變化,不能直接用W=Fscosα求出變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動能定理求解.
例5.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用細繩經(jīng)過光滑小孔牽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拉力為某個值F時,轉動半徑為R,當拉力逐漸減小到F/4時,物體仍做勻速圓周運動,半徑為2R,則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是:
解析:設當繩的拉力為F時,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為v1,則有F=mv12/R……①
當繩的拉力減為F/4時,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為v2,則有F/4=mv22/2R……②
在繩的拉力由F減為F/4的過程中,繩的拉力所做的功為W=mv22-mv12=-FR
所以,繩的拉力所做的功的大小為FR/4,A選項正確.
說明:用動能定理求變力功是非常有效且普遍適用的方法.
練習3、如圖所示,一質量為的小球,用長為的輕繩懸掛于點,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從平衡位置P點,緩慢移動到Q點,則力F所做的功為()
A.B.C.D.
3、應用動能定理要注意的問題
注意1.由于動能的大小與參照物的選擇有關,而動能定理是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推導出來,因此應用動能定理解題時,動能的大小應選取地球或相對地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作參照物來確定.
例6.如圖所示質量為1kg的小物塊以5m/s的初速度滑上一塊原來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板,木板質量為4kg,木板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是0.02,經(jīng)過2S以后,木塊從木板另一端以1m/s相對于地的速度滑出,g取10m/s,求這一過程中木板的位移.
解析:設木塊與木板間摩擦力大小為f1,木板與地面間摩擦力大小為f2.
對木塊:一f1t=mvt一mv0,得f1=2N
對木板:(fl-f2)t=Mv,f2=μ(m+M)g
得v=0.5m/s對木板:(fl-f2)s=Mv2,得S=05m答案:0.5m
注意2.用動能定理求變力做功,在某些問題中由于力F的大小的變化或方向變化,所以不能直接由W=Fscosα求出變力做功的值.此時可由其做功的結果——動能的變化來求變?yōu)镕所做的功.
例7.質量為m的小球被系在輕繩一端,在豎直平面內做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運動過程中小球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設某一時刻小球通過軌道的最低點,此時繩子的張力為7mg,此后小球繼續(xù)做圓周運動,經(jīng)過半個圓周恰能通過最高點,則在此過程中小球克服空氣阻力所做的功為()
A.mgR/4B.mgR/3C.mgR/2D.mgR
解析:小球在圓周運動最低點時,設速度為v1,則7mg-mg=mv12/R……①
設小球恰能過最高點的速度為v2,則mg=mv22/R……②
設設過半個圓周的過程中小球克服空氣阻力所做的功為W,由動能定理得:-mg2R-W=mv22-mv12……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W=mgR/2.答案:C
說明:該題中空氣阻力一般是變化的,又不知其大小關系,故只能根據(jù)動能定理求功,而應用動能定理時初、末兩個狀態(tài)的動能又要根據(jù)圓周運動求得不能直接套用,這往往是該類題目的特點.
4、動能定理的綜合應用
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的綜合應用是力學問題的難點,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解決這類問題關鍵是分清哪一過程中動量守恒,哪一過程中應用動能定理、動量定理
例8.某地強風的風速約為v=20m/s,設空氣密度ρ=1.3kg/m3,如果把通過橫截面積=20m2風的動能全部轉化為電能,則利用上述已知量計算電功率的公式應為P=_________,大小約為_____W(取一位有效數(shù)字)
Ek=子P=
例9。兩個人要將質量M=1000kg的小車沿一小型鐵軌推上長L=5m,高h=1m的斜坡頂端.已知車在任何情況下所受的摩擦阻力恒為車重的0.12倍,兩人能發(fā)揮的最大推力各為800N.水平軌道足夠長,在不允許使用別的工具的情況下,兩人能否將車剛好推到坡頂?如果能應如何辦?(要求寫出分析和計算過程)(g取10m/s2)
解析:小車在軌道上運動時所受摩擦力f
f=μMg=0.12×1000×10N=1200N
兩人的最大推力F=2×800N=1600N
F>f,人可在水平軌道上推動小車加速運動,但小車在斜坡上時f+Mgsinθ=1200N+100001/5N=3200N>F=1600N
可見兩人不可能將小車直接由靜止沿坡底推至坡頂.
若兩人先讓小車在水平軌道上加速運動,再沖上斜坡減速運動,小車在水平軌道上運動最小距離為s
(F一f)s十FL一fL一Mgh=0
答案:能將車剛好推到坡頂,先在水平面上推20m,再推上斜坡.
例10、(20xx金華模擬)如圖,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質細繩懸于O點,與O點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的P點處有一個光滑的細釘,已知OP=L/2,在A點給小球一個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發(fā)現(xiàn)小球恰能到達跟P點在同一豎直線上的最高點B。則:
(1)小球到達B點時的速率?
(2)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初速度v0為多少?
(3)若初速度v0=3gL,則在小球從A到B的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了多少功?
例11、(2008年西城二模,22)
課后作業(yè)
1、(03上海)一個質量為0.3kg的彈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墻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的方向運動,反彈后的速度大小與碰撞前相同,則碰撞前后小球速度的變化量△v和碰撞過程中墻對小球的做功的大小W為
A、△v=0B、△v=12m/s
C、W=0D、W=10.8J
2、如圖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開了一個小孔,穿一根細繩.繩一端系一個小球,另一端用大小為F的力拉繩,維持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現(xiàn)在緩慢地拉繩,使圓周半徑逐漸減?。斃ψ?yōu)?F時,小球運動半徑變?yōu)閞/2在此過程中拉力對小球所做的功是()
A.零B.C.D.
3、(04北京)被豎直上拋的物體的初速度與回到拋出點時速度大小之比為,而空氣阻力在運動過程中大小不變,則重力與空氣阻力的大小之比為()
A.B.C.D.
4、(2000年全國高考題)如圖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為的物體從D點出發(fā)沿DBA滑動到頂點A時速度剛好為零;如果斜面改為AC,讓物體從D點出發(fā)剛好能沿DCA滑到A點,則物體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體與路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處處相同且不為零,不計轉折點B點或C點的機械能損失)()
A.大于B.等于
C.小于D.取決于斜面的傾角
5、質量為的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恒為,摩擦阻力恒為,牽引力為。汽車由靜止開始,經(jīng)過時間行駛了位移時,速度達到最大值,則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
A.B.C.D.
6、如圖所示,斜面傾角為θ,滑塊質量為m,滑塊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從距擋板為s0的位置以v0的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設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滑動摩擦力,且每次與P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保持不變,斜面足夠長.求滑塊從開始運動到最后停止滑行的總路程s.
7、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由光滑斜軌道自由下滑后,接著又在一個與斜軌道相連的豎直的光滑圓環(huán)內側運動,阻力不計,求:⑴小球至少應從多高的地方滑下,才能達到圓環(huán)頂端而不離開圓環(huán)⑵小球到達圓環(huán)底端時,作用于環(huán)底的壓力
8、質量為m的物塊從高為h的斜面上的A處下滑,又在同樣材料的水平面上滑行S后靜止于B處。已知斜面的傾角為θ,物塊由斜面到水平面時圓滑過渡。求物塊與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9、某人質量為m,從平臺上跳下,下落2m后雙腳觸地,接著曲腿使重心下降0.5m,問腳受到的地面的作用力是重力的多少倍?
10、一小球從H高處由靜止下落,與地面碰后又彈起。如球與地面碰撞時無機械能損失,球下落和上升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都是球重的0.2倍,那么球由開始下落到最后靜止總共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11、質量為m=1kg的木塊靜止在高h=1.2m的平臺上,木塊與平臺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用水平推力F=20N使木塊產生位移L1=3m,之后撤去推力,木塊又滑行L2=1m飛出平臺,求木塊落地時速度的大小?
12.質量的物體以50J的初動能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其動能與位移關系如圖4-2-8所示,則物體在水平面上的滑行時間為()
A.B.C.D.2s
第四節(jié)機械能守恒定律
基礎知識
一、重力勢能
1.由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和物體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能叫做勢能.如重力勢能、彈性勢能、電勢能等.
(1)物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勢能,表達式為EP=mgh.式中h是物體到零重力勢能面的高度.
(2)重力勢能是物體與地球系統(tǒng)共有的.只有在零勢能參考面確定之后,物體的重力勢能才有確定的值。重力勢能的負號不表示方向,表示比零勢能參考面的勢能小,顯然零勢能參考面選擇的不同,同一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勢能的多少也就不同,所以重力勢能是相對的.通常在不明確指出的情況下,都是以地面為零勢面的.但應特別注意的是,當物體的位置改變時,其重力勢能的變化量與零勢面如何選取無關.在實際問題中我們更會關心的是重力勢能的變化量.
(3).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就減少;重力做負功,或者物體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勢能就增加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勢能減少量WG=ΔEP減=EP初一EP末
特別應注意:重力做功只能使重力勢能與動能相互轉化,不能引起物體機械能的變化.
二、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2.彈性勢能的變化與彈力做功的關系,與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相類似:彈力做正功,物體的彈性勢能就減少;彈力做負功,或者叫外力克服彈力做功,物體的彈性勢能就增加.(說明:物體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材料、發(fā)生彈性形變的大小等有關.)
彈簧彈力做的功等于彈性勢能減少量
三、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統(tǒng)稱機械能,即: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例1.如圖所示,桌面高地面高H,小球自離桌面高h處由靜止落下,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觸地的瞬間機械能為(設桌面為零勢面)()
A.mgh;B.mgH;C.mg(H+h);D.mg(H-h(huán))
解析:這一過程機械能守恒,以桌面為零勢面,E初=mgh,所以著地時也為mgh,有的學生對此接受不了,可以這樣想,E初=mgh,末為E末=mv2-mgH,而mv2=mg(H+h)由此兩式可得:E末=mgh答案:A
四、機械能守恒定律
1、內容:在只有重力(或系統(tǒng)內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和動能發(fā)生相互轉化,但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2.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1)對某一物體,若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則該物體機械能守恒.
(2)對某一系統(tǒng),物體間只有動能和重力勢能及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系統(tǒng)和外界沒有發(fā)生機械能的傳遞,機械能也沒有轉變?yōu)槠渌问降哪埽瑒t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3.表達形式:EK1+Epl=Ek2+EP2
(1)我們解題時往往選擇的是與題目所述條件或所求結果相關的某兩個狀態(tài)或某幾個狀態(tài)建立方程式.此表達式中EP是相對的.建立方程時必須選擇合適的零勢能參考面.且每一狀態(tài)的EP都應是對同一參考面而言的.
(2)其他表達方式,ΔEP=一ΔEK,系統(tǒng)勢能的增量等于系統(tǒng)動能的減少量.
(3)ΔEa=一ΔEb,將系統(tǒng)分為a、b兩部分,a部分機械能的增量等于另一部分b的機械能的減少量,
三、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首先應特別提醒注意的是,機械能守恒的條件絕不是合外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等于零,例如水平飛來的子彈打入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塊內的過程中,合外力的功及合外力都是零,但系統(tǒng)在克服內部阻力做功,將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因而機械能的總量在減少.
(1)用做功來判斷:分析物體或物體受力情況(包括內力和外力),明確各力做功的情況,若對物體或系統(tǒng)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則機械能守恒;
(2)用能量轉化來判定:若物體系中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而無機械能與其他形式的能的轉化,則物體系機械能守恒.
(3)對一些繩子突然繃緊,物體間非彈性碰撞等除非題目的特別說明,機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彈性碰撞過程機械能不守恒
(4)大多數(shù)情況下勻速運動不守恒,有摩擦不守恒
例2.對一個系統(tǒng),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受到合外力為零時,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B.系統(tǒng)受到除重力彈力以外的力做功為零時,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C.只有系統(tǒng)內部的重力彈力做功時,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D.除重力彈力以外的力只要對系統(tǒng)作用,則系統(tǒng)的機械能就不守恒
解析:A,系統(tǒng)受到合外力為零時,系統(tǒng)動量守恒,但機械能就不一定守恒,答案:C
【例3】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質量為M=96.4kg的木箱,用細繩跨過定滑輪O與一質量為m=10kg的重物相連,已知木箱到定滑輪的繩長AO=8m,OA繩與水平方向成300角,重物距地面高度h=3m,開始時讓它們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繩的質量及一切摩擦,g取10m/s2,將重物無初速度釋放,當它落地的瞬間木箱的速度多大?
解析:本題中重物m和水箱M動能均來源于重物的重力勢能,只是m和M的速率不等.
根據(jù)題意,m,M和地球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選取水平面為零勢能面,有mgh=mv+Mv
從題中可知,O距M之間的距離為h/=Oasin300=4m
當m落地瞬間,OA繩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α,則cosα==4/5
而m的速度vm等于vM沿繩的分速度,如圖5—55所示,則有vm=vMcosα
所以,由式①一③得vM=m/s答案:m/s
四.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動量守恒定律的區(qū)別:
動量守恒是矢量守恒,守恒條件是從力的角度,即不受外力或外力的和為零。機械能守恒是標量守恒,守恒條件是從功的角度,即除重力、彈力做功外其他力不做功。確定動量是否守恒應分析外力的和是否為零,確定系統(tǒng)機械能是否守恒應分析外力和內力做功,看是否只有重力、系統(tǒng)內彈力做功。還應注意,外力的和為零和外力不做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時動量不一定守恒;動量守恒時機械能也不一定守恒。
例4。如圖所示裝置,木塊B與水平面的接觸是光滑的,子彈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塊后留在木塊內,將彈簧壓縮到最短.現(xiàn)將子彈、木塊和彈簧合在一起作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則此系統(tǒng)在子彈射入木塊到彈簧壓縮至最短的整個過程中()
A.動量守恒、機械能守恒B.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不守恒
C.動量守恒、機械能不守恒D.動量不守恒、機械能守恒
解析:在力學中,給定一個系統(tǒng)后,這個系統(tǒng)經(jīng)某一過程兵動量和機械能是否守恒,要看是否滿足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條件.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系統(tǒng)不受外力作用或合外力為零(不管系統(tǒng)內部相互作用力如何)動量必然守恒.但在子彈、木塊、彈簧這個系統(tǒng)中,由于彈簧的壓縮,墻對彈簧有作用力,所以水平合外力不等于零,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若選取子彈,木塊為系統(tǒng),在子彈射入木塊過程中,因t很短,彈簧還來不及壓縮,或認為內力遠大于外力(彈力),系統(tǒng)動量守恒.在這個過程中,外力F、N、mg不做功.系統(tǒng)內彈力做功,子彈打入木塊的過程中,有摩擦力做功,有機械能向內能轉化.因此機械能不守恒(若取子彈打入B后,A、B一起壓縮彈簧的過程,系統(tǒng)只有彈力做功,機械能守恒).答案:B
由上述分析可知,判定系統(tǒng)動量,機械能是否守恒的關鍵是明確守恒條件和確定哪個過程.
例5。兩個完全相同的質量均為m的沿塊A和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塊A與輕彈簧相連,彈簧另一端固定在墻上,當滑塊B以v0的初速度向滑塊A運動時,如圖所示,碰A后不再分開,下述正確的是()
A.彈簧最大彈性勢能為mv02B.彈簧最大彈性勢能為mv02
C.兩滑塊相碰以及以后一起運動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D.兩滑塊相碰以及以后一起運動中,系統(tǒng)動量守恒
解析:兩滑決的運動應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兩滑決相碰,由于碰后兩滑塊一起運動,有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機械能不守恒,但動量守恒.因此有:mv0=(m十m)v所以v=v0
第二階段,兩滑塊一起在彈簧力作用下來回振動,此時只有彈簧力做功,機械能守恒.但在此過程系統(tǒng)外力沖量不為零,系統(tǒng)動量不守恒,因此有:EP+(m+m)v2/2=(m+m)v2
所以彈性勢能最大為v/2=0時,所以EP=mv.答案:B
五.機械能守恒定律與動能定理的區(qū)別
機械能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體初、末狀態(tài)的機械能間關系,且守恒是有條件的,而動能定理揭示的是物體動能的變化跟引起這種變化的合外力的功間關系,既關心初末狀態(tài)的動能,也必須認真分析對應這兩個狀態(tài)間經(jīng)歷的過程中做功情況.
規(guī)律方法
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題的基本步驟
(1)根據(jù)題意選取研究對象(物體或系統(tǒng)).
(2)明確研究對象的運動過程,分析對象在過程中的受力情況,弄清各力做功的情況,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3)恰當?shù)剡x取零勢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中的始態(tài)和末態(tài)的機械能.
(4)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的不同表達式列式方程,若選用了增(減)量表達式,(3)就應成為確定過程中,動能、勢能在過程中的增減量或各部分機械能在過程中的增減量來列方程進行求解.
例6、在高度為h=0.8m的水平光滑桌面上,有一輕彈簧左端固定,質量為m=1.0kg的小球在外力作用下使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當彈簧具有4.5J的彈性勢能時,由靜止釋放小球,將小球水平彈出,如圖,不計空氣阻力,求小球落地時的速度大???
先用守恒思想求小球被彈出的初速度
解一:用平拋知識解
解二:用動能定理
解三:用機械能守恒
解四:直接全過程對系統(tǒng)用機械能守恒,不求拋出時的初速度
1、單個物體在變速運動中的機械能守恒問題
例7。從某高處平拋一個物體,物體落地時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取地面處重力勢能為零,則物體落下高度與水平位移之比為.拋出時動能與重力勢能之比為.
解析:設平拋運動的時間為t,則落地時,gt=v0tanθ即gt2=v0ttanθ
所以2h=stanθ所以h/s=tanθ/2
由于落地的速度v=v0/cosθ又因為mv02十mgh=mv2
所以mgh=mv02/cos2θ-mv02所以mv02/mgh=cot2θ
例8.如圖所示,一個光滑的水平軌道AB與光滑的圓軌道BCD連接,其中圖軌道在豎直平面內,半徑為R,B為最低點,D為最高點.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AB運動,剛好能通過最高點D,則()
A.小球質量越大,所需初速度v0越大
B.圓軌道半徑越大,所需初速度v0越大
C.初速度v0與小球質量m、軌道半徑R無關
D。小球質量m和軌道半徑R同時增大,有可能不用增大初速度v0
解析:球通過最高點的最小速度為v,有mg=mv2/R,v=
這是剛好通過最高點的條件,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在最低點的速度v0應滿足
mv02=mg2R+mv2,v0=答案:B
2、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問題
例9.如圖所示,總長為L的光滑勻質的鐵鏈,跨過一光滑的輕質小定滑輪,開始時底端相齊,當略有擾動時,某一端下落,則鐵鏈剛脫離滑輪的瞬間,其速度多大?
解析:鐵鏈的一端上升,一端下落是變質量問題,利用牛頓定律求解比較麻煩,也超出了中學物理大綱的要求.但由題目的敘述可知鐵鏈的重心位置變化過程只有重力做功,或“光滑”提示我們無機械能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則機械能守恒,這個題目我們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總量不變表達式E2=El,和增量表達式ΔEP=一ΔEK分別給出解答,以利于同學分析比較掌握其各自的特點.
(1)設鐵鏈單位長度的質量為P,且選鐵鏈的初態(tài)的重心位置所在水平面為參考面,則初態(tài)E1=0
滑離滑輪時為終態(tài),重心離參考面距離L/4,EP/=-PLgL/4
Ek2=Lv2即終態(tài)E2=-PLgL/4+PLv2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E2=E1有-PLgL/4+PLv2=0,所以v=
(2)利用ΔEP=-ΔEK,求解:初態(tài)至終態(tài)重力勢能減少,重心下降L/4,重力勢能減少-ΔEP=PLgL/4,動能增量ΔEK=PLv2,所以v=
點評(1)對繩索、鏈條這類的物體,由于在考查過程中常發(fā)生形變,其重心位置對物體來說,不是固定不變的,能否確定其重心的位里則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順便指出的是均勻質量分布的規(guī)則物體常以重心的位置來確定物體的重力勢能.此題初態(tài)的重心位置不在滑輪的頂點,由于滑輪很小,可視作對折來求重心,也可分段考慮求出各部分的重力勢能后求出代數(shù)和作為總的重力勢能.至于零勢能參考面可任意選取,但以系統(tǒng)初末態(tài)重力勢能便于表示為宜.
(2)此題也可以用等效法求解,鐵鏈脫離滑輪時重力勢能減少,等效為一半鐵鏈至另一半下端時重力勢能的減少,然后利用ΔEP=-ΔEK求解,留給同學們思考.
例10、如圖,一根輕質細桿的兩端分別固定著A、B兩只質量均為m的小球,O點是一光滑水平軸,已知AO=L,BO=2L?,F(xiàn)在使細桿從水平位置由靜止開始釋放,當B球轉到O點正下方時,它對細桿的拉力大小是多少?
例11:如圖,輕桿AB長2L,A端連在固定軸上,B端固定一個質量為2m的小球,中點C固定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AB桿可以繞A端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現(xiàn)將桿置于水平位置,然后由靜止釋放,不計各處摩擦與空氣阻力,試求:(1)AB桿轉到豎直位置時,角速度ω多大?
(2)AB桿從水平轉到豎直位置過程中,B端小球的機械能增量多大?
課后作業(yè)
1、(2002春全國)圖四個選項中,木塊均在固定的斜面上運動,其中圖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圖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圖A、B中的力F為木塊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圖A、B、D中的木塊向下運動,圖C中的木塊向上運動。在這四個圖所示的運動過程中機械能守恒的是()
2、如圖,小球自a點由靜止自由下落,到b點時與彈簧接觸,到c點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若不計彈簧質量和空氣阻力,在小球由a→b→c的運動過程中()
A.小球和彈簧總機械能守恒
B.小球的重力勢能隨時間均勻減少
C.小球在b點時動能最大
D.到c點時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
3.一物體從高處勻加速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它的機械能()
A.一定增加B.一定減小
C.保持不變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4.如圖,斜面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體由靜止開始下滑,在物體下滑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加
B.物體的機械能不變
C.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不對物體做功
D.物體和斜面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5、如圖所示,通過定滑輪懸掛兩個質量為m1、m2的物體(m1m2),不計繩子質量、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在m1向下運動一段距離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m1勢能的減少量等于m2動能的增加量(B)m1勢能的減少量等于m2勢能的增加量(C)m1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m2機械能的增加量(D)m1機械能的減少量大于m2機械能的增加量
4、長度為L的均勻鏈條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使其長度的L/4垂在桌邊,如圖所示,松手后鏈條從靜止開始沿桌邊下滑,則鏈條滑至剛離開桌邊時的速度大小為多少?
第五節(jié)功能問題的綜合應用
基礎知識一、功能關系
1.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也就是說是做功的根源.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究竟有多少能量發(fā)生了轉化,用功來量度,二者有根本的區(qū)別,功是過程量,能是狀態(tài)量.
2.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可以從能量變化來求功,也可以從物體做功的多少來求能量的變化.不同形式的能在轉化過程中是守恒的.
3、功和能量的轉化關系
①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W合=Ek2一Ek1(動能定理)
②只有重力做功(或系統(tǒng)內彈力)做功,物體的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物體的機械能守恒。
③重力功是重力勢能變化的量度,即WG=-ΔEP重=一(EP末一EP初)=EP初一EP末
④彈力功是彈性勢能變化的量度,即:W彈=一△EP彈=一(EP末一EP初)=EP初一EP末
⑤除了重力,彈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是物體機械能變化的量度,即:W其他=E末一E初
⑥一對滑動摩擦力對系統(tǒng)做總功是系統(tǒng)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量度,即:fS相=Q
⑦電場力功是電勢能變化的量度,即:WE=qU=一ΔE=-(E末一E初)=E初一E末
例1。在水平地面上平鋪n塊磚,每塊磚的質量為m,厚度為h,如將磚一塊一塊地疊,需要做多少功?
解析:這是一道非常典型變質量與做功的題,很多同學不知怎樣列功能關系式才求出功的大小,我們先畫清楚草圖.根據(jù)功能關系可知:只要找出磚疊放起來時總增加的能量ΔE,就可得到W人=ΔE,而ΔE=E末-E初=nmgnh/2-nmgh/2=n(n-1)mgh/2
因此,用“功能關系”解題,關鍵是分清物理過程中有多少種形式的能轉化,即有什么能增加或減少,列出這些變化了的能量即可.
答案:n(n-1)mgh/2
4、對繩子突然繃緊,物體間非彈性碰撞等除題目特別說明,必定有機械能損失,碰撞后兩物體粘在一起的過程中一定有機械能損失。
二、能的轉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的能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1.應用能量守恒定律的兩條思路:
(1)某種形式的能的減少量,一定等于其他形式能的增加量.
(2)某物體能量的減少量,一定等于其他物體能量的增加量.
例2。如圖所示,一輕彈簧一端系在墻上的O點,自由伸長到B點,今將一質量m的小物體靠著彈簧,將彈簧壓縮到A點,然后釋放,小物體能在水平面上運動到C點靜止,AC距離為S;若將小物體系在彈簧上,在A由靜止釋放,小物體將做阻尼運動到最后靜止,設小物體通過總路程為l,則下列答案中可能正確的是()
A.l=2S;B.l=S;C.l=0.5S;D.l=0
解析:若物體恰好靜止在B.則彈簧原來具有的彈性勢能全部轉化為內能,應有l(wèi)=S.若物體最后靜止在B點的左側或右側時,彈簧仍具有一定的彈性勢能,在這種情況下,物體移動的總路程就會小于S.
答案:BC
例3.如圖5—20所示,木塊A放在木塊B上左端,用力F將A拉至B的右端,第次將B固定在地面上,F(xiàn)做功為W1,生熱為Q1;第二次讓B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動,這次F做的功為W2,生熱為Q2,則應有()
A.W1<W2,Q1=Q2B.W1=W2,Q1=Q2
C.W1<W2,Q1<Q2D.W1=W2,Q1<Q2
解析:設B的長度為d,則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數(shù)量Q1=Q2=μmAgd,所以C、D都錯.
在兩種情況下用恒力F將A拉至B的右端的過程中.第二種情況下A對地的位移要大于第一種情況下A對地的位移,所以W2>W(wǎng)1,B錯
答案:A
3.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題的步驟
①確定研究的對象和范圍,分析在研究的過程中有多少種不同形式的能(包括動能、勢能、內能、電能等)發(fā)生變化.
②找出減少的能并求總的減少量ΔE減,找出增加的能并求總的增加量ΔE增
③由能量守恒列式,ΔE減=ΔE增。
④代入已知條件求解.
例4。如圖半徑分別為R和r的甲、乙兩圓形軌道放置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兩軌道之間由一條水平軌道CD相連,現(xiàn)有一小球從斜面上高為3R處的A點由靜止釋放,要使小球能滑上乙軌道并避免出現(xiàn)小球脫離圓形軌道而發(fā)生撞軌現(xiàn)象,試設計CD段可取的長度。小球與CD段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其作各段均光滑。
{解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小球恰過乙軌道
最高點,在乙軌道最高點的mg=mv2/r,從開始運
動到乙軌道最高點,由動能定理得
mg(3R-2r)-μmgCD=mv2-0聯(lián)立解得
CD=(6R-5r)/2μ,故應用CD<(6R-5r)/2μ。
另一種是小球在乙軌道上運動圓周時,速度變?yōu)榱?,由mg(3R-r)=μmgCD解出CD=(3R-r)/μ,故應有CD>(3R-r)/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