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曲線運動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1-01-25《勻變速直線運動》知識點整理。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知識點整理”,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勻變速直線運動》知識點整理
一、【概念及公式】
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平行的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s(t)=1/2?at^2+v(0)t=【v(t)^2-v(0)^2】/(2a)={【v(t)+v(0)】/2}*t
v(t)=v(0)+at
其中a為加速度,v(0)為初速度,v(t)為t秒時的速度s(t)為t秒時的位移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x=v0t+1/2at2;
位移---速度公式:2ax=v2;-v02;
條件: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須同時符合下述兩條:
受恒外力作用
合外力與初速度在同一直線上。
二、【規(guī)律】
瞬時速度與時間的關系:V1=V0+at
位移與時間的關系:s=V0t+1/2?at^2
瞬時速度與加速度、位移的關系:V^2-V0^2=2as
位移公式X=Vot+1/2?at^2=Vo?t(勻速直線運動)
位移公式推導:
⑴由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均勻變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s=平均速度*時間,故s=[(v0+v)/2]?t
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
⑵利用微積分的基本定義可知,速度函數(shù)(關于時間)是位移函數(shù)的導數(shù),而加速度函數(shù)是關于速度函數(shù)的導數(shù),寫成式子就是ds/dt=v,dv/dt=a,d2s/dt2=a
于是v=∫adt=at+v0,v0就是初速度,可以是任意的常數(shù)
進而有s=∫vdt=∫(at+v0)dt=1/2at^2+v0?t+C,(對于勻變速直線運動),顯然t=0時,s=0,故這個任意常數(shù)C=0,于是有
s=1/2?at^2+v0?t
這就是位移公式。
推論V^2-Vo^2=2ax
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X=aT^2(△X代表相鄰相等時間段內位移差,T代表相鄰相等時間段的時間長度)
X為位移。
V為末速度
Vo為初速度
三、【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系】
⑴重要比例關系
由Vt=at,得Vt∝t.
由s=(at^2)/2,得s∝t^2,或t∝2√s.
由Vt^2=2as,得s∝Vt^2,或Vt∝√s.
⑵基本比例
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推導:aT1:aT2:aT3:.....:aTn
②前1秒內、前2秒內、……、前n秒內的位移之比
s1:s2:s3:……sn=1:4:9……:n^2。
推導:1/2?a(T1)^2:1/2?a(T2)^2:1/2?a(T3)^2:......:1/2?a(Tn)^2
③第1個t內、第2個t內、……、第n個t內(相同時間內)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推導:1/2?a(t)^2:1/2?a(2t)^2-1/2?a(t)^2:1/2?a(3t)^2-1/2?a(2t)^2
④通過前1s、前2s、前3s……、前ns的位移所需時間之比
t1:t2:……:tn=1:√2:√3……:√n。
推導:由s=1/2a(t)^2t1=√2s/at2=√4s/at3=√6s/a
⑤通過第1個s、第2個s、第3個s、……、第n個s(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需時間之比
tⅠ:tⅡ:tⅢ……tN=1:(√2-1):(√3-√2)……:(√n-√n-1)
推導:t1=√(2s/a)t2=√(2×2s/a)-√(2s/a)=√(2s/a)×(√2-1)t3=√(2×3s/a)-√(2×2s/a)=√(2s/a)×(√3-√2)……注⑵2=4⑶2=9
四、【分類】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若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號),則是加速運動;若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反(即異號),則是減速運動
速度無變化(a=0時),若初速度等于瞬時速度,且速度不改變,不增加也不減少,則運動狀態(tài)為,勻速直線運動;若速度為0,則運動狀態(tài)為靜止。
延伸閱讀
高中物理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知識點整理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讓教師能夠快速的解決各種教學問題。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高中物理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知識點整理”,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必修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知識點整理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第一節(jié)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進行實驗
處理數(shù)據(jù)
作出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勻變速直線運動
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第三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
第四節(jié)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
公式:v2-v02=2ax
第五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
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義: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v=gt
h=gt2/2
v2=2gh
Δh=gT2
第六節(jié)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綿延兩千年的錯誤
邏輯的力量
猜想與假說
實驗驗證
伽利略的科學方法
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
第3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3.3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進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6.會根據(jù)現(xiàn)象進行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7.會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并能歸納總結出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
8.善于進行觀察,并能獨立思考或與別人進行討論、交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9.通過指導學生探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10.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11.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敢于積極探索并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教學重點
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理解并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設計思想:
1、先用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順理成章地研究落體運動;
2、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物體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氣阻力,從而猜想若沒有空氣阻力會怎樣;
3、用牛頓管實驗驗證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運動模型:自由落體運動。講述1971年宇航員做的實驗,加深印象;
4、了解地球表面物體下落運動近似成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5、著手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利用打點計時器進行研究,得到結論;
6、總結自由落體運動特點及重力加速度;
7、應用訓練
一、引入:
教師在課前需要設計制作好“測反應時間尺”(在一約50cm長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標上自由下落對應長度所用的時間)
游戲
師:一般情況下,刻度尺是用來測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測量物體長度的!
師:大家看到我手里的這把尺子了沒有?我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樣,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測量出你的反應時間。不信?我請幾位同學上來試試。
找?guī)酌瑢W上來做這個實驗??赏ㄟ^比比誰的反應時間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這把尺為什么能測出人的反應時間呢?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訴大家,尺子測時間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過程中的運動特點制成的。而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這樣的運動。
師:像尺子下落這樣的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掛在線上的重物,如果把線剪斷,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豎直方向下落。從手中釋放的石塊,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著豎直方向下落。
師: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一樣呢?物體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決定?請大家結合日常生活經(jīng)驗回答問題。
生:不同物體下落快慢應該是不一樣的,下落快慢應該是由質量決定,質量大的下落快,質量小的下落快慢。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呢?大家看我來做幾個實驗。
演示實驗
1、將一張紙和一張金屬片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結果金屬片先著地。
教師不發(fā)表意見,繼續(xù)做實驗。分別將實驗內容和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
2、將剛才的紙片緊緊捏成一團,再次與硬幣同時釋放,結果兩者幾乎同時落地。
3、將兩個完全一樣的紙片,一個捏成團,一個平展,則紙團下落快。
師:物體下落快慢是由質量決定嗎?
生:不是的!
師:為什么這樣說?
生:第2個實驗和第三實驗都說明了這個問題,特別是第3個問題,質量一樣卻下落有快慢之分。
師:那你現(xiàn)在覺得物體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決定呢?
生:我想應該是空氣阻力。
猜想
師:如果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那么在沒有空氣阻力,物體的下落快慢應該是一樣的,這種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驗證
牛頓管實驗:
師:剛才的實驗現(xiàn)象驗證了我們的猜想,在沒有空氣阻力即物體只受重力的情況下,所有物體由靜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
師:1971年美國阿波羅15號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將錘子和羽毛同時釋放,它們同時落在月球表面,這是通過電視轉播過的。
二、自由落體運動
師:物體若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由靜止下落,它的受力情況有什么特點?
生:沒有空氣阻力,則物體只受重力。
師:很好!物理學中把這種只受重力作用,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在只受重力的情況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師: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落體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比如開始測反應時間的尺子的下落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
生:肯定不是,因為在地球表面大氣層內,沒有空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師:說得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下,自由落體運動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種理想運動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氣阻力影響不大的落體運動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什么樣才叫做阻力影響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條件:一般情況下,密度較大實心物體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guī)律
師: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是什么呢?速度隨時間是如何變化的?位移隨時間又是如何變化的,我們該如何來研究它的運動規(guī)律呢?
生:利用打點計時器。先選擇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必須密度大,實心,體積不要太大,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個物體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接著用打點計時器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師: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將紙帶的處理結果告訴我。
學生設計、操作并處理實驗結果
總結分析運動規(guī)律
師:實驗結論是什么?
生: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師: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生:根據(jù)實驗得到的紙帶,我猜想它是勻加速運動。于是我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規(guī)律來驗證紙帶,結果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師:回答得非常正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這個結論我們要牢記。
師:那再計算一下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結果在9.4左右,方向是豎直向下,因為物體是豎直向下勻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應該與速度方向相同,豎直向下。
師:其他同學的結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關鍵點提問
師:大家用的是質量不同的重錘做的實驗,為什么求出來的加速度結果差不多呢?
生:雖然重錘質量不同,但由于空氣阻力影響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體運動,而我們已經(jīng)知道:所有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情況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測出來的結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實的。
總結歸納重力加速度
師:同學們剛才測量計算出來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確的實驗發(fā)現(xiàn),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1、緯度越高,g越來越大;2、同一緯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沒有特殊說明,都按9.8m/s2計算。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
A.物體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B.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C.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鋼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D.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鋼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因為阻力與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例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g是標題,有大小無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樣。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兩物體質量之比是1:2,體積之比是4:1,同時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時間之比,下落過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為都是自由落體運動,高度一樣,所以下落時間一樣,1:1;下落過程加速度也一樣都是g,1:1
例4、質量為2kg的小球從離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經(jīng)過多長時間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3、下落時間為總時間的一半時下落的位移。
解:1、
2、;
3、連續(xù)相等時間位移之比1:3,則位移為
師:自由落體運動速度與時間關系、位移速度關系以及位移與時間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總結:
回答測反應時間尺的原理
學生分析,自己回答。
《直線運動》知識點整理
《直線運動》知識點整理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jù)。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變化率。
(2)定義: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Δv跟發(fā)生這個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與速度變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與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與速度無關。只要速度在變化,無論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變化(勻速),無論速度多大,加速度總是零;只要速度變化快,無論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體加速度就大。
6.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勻變速直線運動。
以上各式均為矢量式,應用時應規(guī)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為代數(shù)量求解,通常選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結論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Sn=aT2=恒量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體運動
(1)條件:初速度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質:是一種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g。
(3)公式:
10.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于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的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會用公式解決有關問題;
(2)能識別不同形式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3)會用速度圖象求勻變速運動中任一時刻的速度或達到某一速度所用時間。
2.通過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使學生逐漸熟悉數(shù)學工具的應用,培養(yǎng)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3.學習利用公式和圖象表示物理規(guī)律,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使學生掌握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利用速度圖象分析運動規(guī)律。
2.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速度圖象,使學生明確速度圖象反映的是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把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加以區(qū)別,避免兩者混同起來。這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瞬時速度是不變的;而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瞬時速度是時刻在改變的,今天我們研究瞬時速度變化的規(guī)律。
(二)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例:火車原以10.0m/s的速度勻速行駛,后來開始做勻變速運動,
加速度是0.2m/s2,從火車加速起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復習加速度概念,提出問題:火車的加速度是0.2m/s2,什么意思?表示火車的速度是均勻增加的,根據(jù)這道題的物理規(guī)律,我們如何用數(shù)學表達式分別表示出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
v1=10.0m/s+0.2m/s2×1s=10.2m/s
開始的速度加上1s內速度的增加,即為第1s末的速度。
v2=10.0m/s+0.2m/s2×2s=10.4m/s
開始的速度加上2s內速度的增加,即為第2s末的速度。
v3=10.0m/s+0.2m/s2×3s=10.6m/s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vt=v0+at——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也可以從加速度的定
明確:①此公式對勻加速直線運動和勻減速直線運動都適用。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a為正值,表明物體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在勻減速直線運動中,a為負值,表明物體的速度隨時間均勻減少。
②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時,上式可寫成vt=at。
例:一輛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15m/s,加速度大小為3m/s2,求:(1)第3s末的瞬時速度;(2)汽車末速度為零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
分析:由于汽車做勻減速運動,a為負值。
(1)已知v0,a和t,求vt,可根據(jù)公式vt=v0+at來求。
vt=15m/s+(-3m/s2)×3s=6m/s
(2)已知v0、a和vt,求t,可依據(jù)速度公式得:
第3s末的瞬時速度為6m/s,末速度為零,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5s。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圖象表示。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分析: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看,在誤差允許范圍內,每2s速度增加3m/s,汽車做勻加速運動,它的速度圖象是一條向上傾斜的直線。直線的起點為零時刻的速度v0,橫軸的某一時刻對應直線上縱軸的一點即為該時刻的速度vt。
再畫直線B,請同學思考這是怎樣運動的速度圖象?
總結:兩條直線都是表示初速度為15m/s的勻加速運動,不同點是AB兩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不同即加速度不同,aA>aB,所以從速度圖線可以求加速度。
請同學將上述例題用圖象表示出來。
可以看出做勻減速運動的速度圖象是向下傾斜的直線。如圖2所示。
請同學畫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的圖象。如圖3所示。
為了鞏固同學對速度圖象的認識,可做以下練習:
圖4中A、B、C、D、E各圖線分別表示物體做什么運動?請定性指出來。
圖5中圖線表示物體做什么運動?
圖6表示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圖線,(1)說明該物體在OA、AB、BC三段時間內做什么運動?(2)求各段運動的加速度。
(三)課堂小結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是運動學的基本公式之一,在我們今后研究運動規(guī)律時,經(jīng)常用它來分析。
2.已知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時,加速度a作為已知數(shù),代入公式中取正值;已知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時,加速度a作為已知數(shù),代入公式中取負值。求出加速度a為正值時,表示物體做勻加速運動;求出加速度a為負值時,表示物體做勻減速運動。
3.用圖象表示物體規(guī)律是一種非常直觀鮮明的方法,拿到圖象后,首先明確橫、縱坐標軸所表示的物理量,再分析變化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