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除法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5-14《除法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容,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除法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計算過程的體驗,感受計算的簡便,初步了解簡便計算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了解除法簡便計算的性質,能夠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理念: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自主學習。
2、拓展思維空間,在解決的多樣化中逐步形成最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將全班分成甲乙兩隊進行習題競賽。比一比看哪隊做的快,分出快慢。
2、匯報答案。師問: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兩隊的答案是一樣的,為什么甲隊明顯要比乙隊快
呢?難到這里面有奧秘?各派一名代表將題目報給老師。
3、 板書:
甲隊 乙隊
28075 280(75)
7200(254) 7200254
師: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學生的回答:
(1) 兩題的結果一樣,但是算式不大一樣?師順勢將兩題用等號連起來
(2) 兩題的結果一樣,但計算順序不一樣?
(3) 兩題中有一題比較簡便?師乘勝追擊:你能給大家講講嗎?
(4) 學生說出連除等于除以它們的積大概意思時,師給以正確引導: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就等于一個數(shù)除以這兩個數(shù)的積;還可以怎么說?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就等于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這兩個數(shù)
教師設計這樣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開放的,能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思考,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在潛意識里調動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學生問,學生答,往往比老師問,學生答,更能讓學生聽明白。
二、嘗試整理,靈活運用
4、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剛才的例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規(guī)律,現(xiàn)在有這么一個題目需要你們幫助解決。
出示:270(92) 你能想出好的解決方法嗎?
A、 獨立完成
B、 反饋: 270(92)
=27092
=302
=15
師:能說說為什么選擇這種方法嗎?
生:(簡便)
師:你能給大家說說嗎?
生:因為27018比27092計算起來復雜多了。
師:你怎么知道 270(92)就等于27092呢?
生:因為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就等于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這兩個數(shù)
師:像這樣,在結果不變的條件下,通過互相轉化可以使計算更簡便,在除法中,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除法的簡便計算(板書課題)
5、師:通過互相轉化達到計算簡便,現(xiàn)在要解決這樣一個題目,你有好的方法使它計算簡便嗎?
出示:60024
a、 把你的想法到小組里交流,然后確定你們認為合理的方法?
b、 反饋: 60024 60024 60024
=600122 =60083 =60064
=502 =753 =1004
=25 =25 =25
c、 選出最合理的方法,并說說你的理由
d、 通過三題的比較,你悟出了什么?
師小結:在簡便計算時,要選擇最合理的方法來做。
6、 在30秒里馬上判斷出180094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學生討論,得出方法
師小結:要學會判斷,能簡便的簡便計算
教師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提倡自主學習的理念,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給學生以思維的開放,在反饋中對三種方法的比較,讓學生自己體 會簡算的優(yōu)越性,通過對題目的判斷,使學生真正理解簡便的含義。教師運用開放的教學,對問題進行逐步完善。
三、聯(lián)系實際,歸納性質
7、師:學到這里,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除法的簡便方法,生活中也能用到簡便計算,大家知道織里最出名的是什么嗎? (童裝)
出示:25個工人7天做了1750件衣服,你知道一個工人一天能完成幾件嗎?(用簡便方法計算)
學生列式,匯報
8、 觀察板書互相轉化的第二步,你能否用符號或字母來表示這一規(guī)律呢?
學生各抒己見,選擇最科學的表示方法:abc=a(bc)
9、師:如果abcd= ?
驗證:18201372
學生驗證得出三個數(shù)也符合師小結:那么連除四個、五個是不是也行呢?
學習一個新方法就是為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把簡便計算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能夠學以至用,在對除法簡便計算性質的歸納中,教師點到為止,既使本堂的知識得以了延伸,也使得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得以了延伸
擴展閱讀
簡便計算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即使每天晚上一兩點都要堅持制定出一份最詳細的教學計劃。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簡便計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內容:教材第96—97頁練習十九第5~11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法的簡便算法,以及已經學過的些簡便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j的等式解答簡單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過一些簡便計算的方法,這節(jié)課主要練習簡便計算(板書課題),并且練習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更正確地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一步計算應用月
二、計算練習
1.口算。
小黑板出示題組:
6x4x25= (200+3)x16= 360÷(6x4)= 420÷15÷4=
24x25= 203x16= 360÷24= 420÷(4x15)=
讓學生一組一組口算,并說一說每組題各是怎樣算的。
2.練習十九第5題。
小黑板出示。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選擇乘、除法的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3.練習十九第6題。
(1)做第一、二行的四小題。
指名四人板演連除的題,其余學生分兩組做在練習本上,每組做兩道。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根據(jù)是什么。
結合提問:800÷8÷2怎樣算簡便些?
指出:在連除時,如果用兩個除數(shù)的積去除被除數(shù)簡便時,就可以用簡便方法算。
(2)做第三行的三小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分三組做在練習本上,每組一題。
集體訂正,提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指出:在除法里,如果將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的積,改成連除可以口算時,就可以用連除的簡便算法計算。
4.練習十九第7題。
小黑板出示,明確題意。
提問:12x28怎樣算簡便?得數(shù)是多少?420除以35得多少?改成用連除怎樣算?
一個數(shù)乘以28得420,怎樣求這個數(shù)?
第三行怎樣求中間的被除數(shù)?再怎樣求前面的被乘數(shù)?
讓學生口算,在課本上的方框里填出合適的數(shù)。
指名口答結果,老師板書,并讓學生說一說各要怎樣口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應用題。
1.練習十九第9題。
指名學生讀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把兩道題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提問:這兩題有哪個條件是相同的?都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式?
第(1)題為什么能直接列算式計算?第(2)題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jx 24=480是根據(jù)什么列出來的?
2.小結:用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在設未知數(shù)是x以后,要先根據(jù)題意想數(shù)量關系式,再對照數(shù)量關系式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來解答。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8、10、11題。
《乘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教學設計
一、目的要求、意圖、教法。
1、設計意圖。貫徹新“課標”的過程目標。即重視“過程與方法”。在探究“簡便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雙基”的同時學習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為以后學習探索運算定律性質等建立一種探究的模式
2、教學方法。以題導向,在練中學習和探索。組織學生通過“計算”、“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尋找規(guī)律。
3、雙基要求。使學生理解“乘法的一些簡計算便”的規(guī)律。能正確進行乘法的一些簡便計算,并能識別乘法題是否可用簡便算。
4、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5、、主板書設計。(略)
二、教學過程。
1、計算(板書中一題)。
⑴讓學生計算完后,說出1題中左右兩邊的算式有什么關系,師用等號連結左右兩邊相等的算式。
⑵師:想想1題中左右兩邊的算式,再看看2題中左右兩邊的算式有何關系?——生完成2題。
⑶師:再想想看看上題相等算式的特點,自編幾組合符上面規(guī)律的算式?!瓿?題。學生做后讓其口述,師板書幾組。
⑷師:從上面的聯(lián)系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獨立思考,想自己要說的話。——讓學生試說(可能不成功)——學生分小組討論。(可能還不成功)。
師:“我們可先看左邊算式,是什么形式?(一個數(shù)乘兩個數(shù))再看右邊是什么形式?(第一個數(shù)乘這兩個數(shù)的積)。怎樣連起來組成一句完整的話呢?——學生再說“規(guī)律”。
師:我們往往記不住“規(guī)律”,為了方便記憶,能否用符號來表示這個規(guī)律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規(guī)律——師用符號板書。
2、驗證。
⑴師:剛才我們探索的規(guī)律是從一些特別的算式來觀察的,它是否與生活實際一致。我們可驗證一下。
⑵學生獨立用兩種方法解答板書中第二題。(此題也可由學生自編)。
⑶讓學生口述解答過程,教師板書,再讓學生觀察兩種解法的算式和得數(shù),說明剛才的規(guī)律完全合符生活實際。
3、應用。
⑴學生試做板書中三題。
⑵學生試說理由,同時體會“簡算”的樂趣。
4、小結學習方法。
⑴師:本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是怎樣學習的?——學生發(fā)言,教師手指板書過程指導學生小結,隨著學生發(fā)言教師逐步并板書“計算 、 觀察思考、 找規(guī)律、 驗證、 應用”。
⑵師: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放方法,望大家在平常的學習中注意用這種方法去學習數(shù)學規(guī)律。
5、練習,
⑴先觀察再計算。
750×4×95 899×125×8 25×(4×3×798)
⑵對比(略)
6、作業(yè)(略)
除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目標:1、通過解答實際的問題理解除法簡便運算的算理。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得出除法簡便運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來的方法進行正確地計算。
4、通過自己觀察、猜測、驗證得出簡便運算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簡便運算的算理且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自己得出簡便算法,且能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談話:我們前幾課所學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
(進行了兩次平均分)
2、能舉個例子嗎?(生舉例)
1、 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我們來看看這個應用題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
飼養(yǎng)場養(yǎng)了6窩小豬,每窩有6只,現(xiàn)把360克防病藥粉摻入飼料喂養(yǎng)。每只小豬平均服藥多少克?
2、 匯報:(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 展開
1、觀察兩種解法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2、猜測:根據(jù)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發(fā)表意見:“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等于這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積里的各個因數(shù)?!?/p>
3、驗證: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這樣呢?你能舉幾個例子來驗證嗎? 生舉例子驗證
得出我們所觀察出來的是正確的。
4、用處:我們所觀察出來并經過驗證的規(guī)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計算簡便
3、 應用:用上面的規(guī)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獨立做、個別板演。(可能有這樣不同的意見)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說自己的想法。
比較這幾種解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用這樣的方法來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針對上面的這幾種做法你還有什么想說呢?
(得出:分的時候怎么簡便就怎么分)
6、試一試:700÷28 256÷32
獨立做、個別板演。
7、小結:今天學了什么?采用怎樣的簡便方法進行計算呢?
是不是所有的這樣的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都可采用這樣的方法計算呢?(兩位數(shù)可以分解成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時)
像這樣的題目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時可以分解成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時有時這樣計算比較簡便。
三、 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540÷(9×4) 620÷5÷2
420÷(14×6) 270÷45÷2
2、用簡便方法計算。
420÷35 630÷18 486÷54 600÷24
集體做、校對。
3、提高練
480÷(□×□)=480÷20÷6
750÷□=750÷25÷3
560÷□=560÷□÷□
四、小結、作業(yè):課堂作業(yè)第48頁。
板書: 除法的簡便運算
360÷6÷6=360÷(6×6)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小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小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教學重點:
經歷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shù)同樣適用的簡便過程,運用整數(shù)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shù)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jù)數(shù)據(jù)特點選擇科學的簡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回顧,復習鋪墊
1、算一算
4.47+6.5322.6+77.42.0 - 0.63.8+0.120.63+()=110 - ( )=3.42、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加減法的運算定律和性質?用字母怎樣表示?
(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減法的性質)
3、說一說:下面各題可以使用什么運算定律使計算更簡便?
48+25++175 130-75-2552+176+48+24(揭示課題并板書)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課件出示104頁主題圖。課件顯示育才小學春季運動會的場景。
學校要舉行運動會,打算派四名同學參加接力賽。這四名同學總成績可能是多少?
2、觀察主題圖,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3、列出算式:8.42+8.46+8.54+8.58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怎樣列式?(生說師板書算式)
三、自主探究
1、生獨立列式解答,3生上臺板書匯報:
方法一: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方法二: 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方法三: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秒)
2、生對應板書說算法
師:你是怎樣算的?(個別回答,重點解釋第三種算法)
3、對比優(yōu)化算法
你更喜歡那種方法?為什么?
4、觀察對比三種算法,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課件同時出示三種算法)
師:僅從這一題我們就能肯定整數(shù)運算定律適用于小數(shù)嗎?你有什么辦法?
5、進一步舉例驗證:
(1)3.2+0.5 0.5+3.2
(2)(4.7+2.6)+7.4 4.7+(2.6+7. 4)
(3)2-0.75-0.25 2-(0.75+0.25)
師:像這樣的例子你還能舉嗎?(生舉例,師板書)
6、得出結論:整數(shù)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運算中同樣適用。
四、鞏固應用
1、填空(課本104頁做一做第1題)
(1)6.7+4.95+3.3=6.7+ +4.95
(2)(1.38+1.75)+0.25= + ( + )
2、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課本104頁做一做第2題)
1.88+2.3+3.75.17-1.8-3.24.02-3.5+0.9813.7+0.98+0.02+4.3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使這道題可以進行簡便計算
8.43 + 6.2 +()
7.89 -()-3.59
4、計算:1+1.2+1.4+1.6+1.8++9.6+9.8+10
五、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加、減法簡便計算的鞏固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72頁練習十四第7—1l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簡便方法計算一些加、減法,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十四第7題。 ’
2.揭示課題。
我們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計算的一些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加、減法的計算簡便,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進行加、減法簡便計算的綜合練習。(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8題。
(1)提問:豎著比,每組題里的數(shù)有什么特點?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橫著比,接近整百的數(sh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練習前兩組。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3)集體訂正。結合提問:
做第一組兩題時是怎樣想的?
第二組減法里最后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為什么減27
(4)提問:這兩組題里減去的或加上的都是接近整百的數(shù),在用簡便方法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指出: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點的數(shù)時,可以
先把它看做幾百與幾的和,加上或減去幾百,再加上或減去幾;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點的數(shù)時,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shù)計算,然后多加的要減去,多減的要加上。
2.練習十四第9題。
(1)學生分兩組練習。指名兩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練習本上做一組題。
(2)集體訂正。
提問:每組里兩道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數(shù)是不是相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3)在加、減混合運算里,先加后減,調換位置先減后加,或者先減后加調換位置先加后減,得數(shù)怎樣?
指出:在加、減混合運算里,把數(shù)和符號同時調換位置,計算結果不變。
3.練習十四第10題。
讓學生直接看題口答得數(shù),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三、應用題練習
1.練習十四第1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第(2)題分哪幾步做?含有未知數(shù)z的等式是根據(jù)什么列的?
2.思考題。
(1)讀題。
(2)提問:哪個店剩下的水果多?為什么?(學生說明理由時,老師結合畫出線段圖。并說明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增加,差就減少)多多少千克?你是怎樣想到的?
指出: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10題。
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教學內容:教材第94~95頁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每次都能除盡)的運算規(guī)律,學會應用這種運算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以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并且學會了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乘、除法的一些簡便算法。
2.教學連除的運算規(guī)律。
(1)教學第94頁的應用題。
出示題目,讀題。
指名學生口述解題的算式,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提問:這種算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提問:求每個熱水瓶售價多少元,還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樣列式?
指名學生口述第二種解法的算式,老師板書算式和結果。
這兩種算法都是求的什么問題?所以兩種算法的結果怎樣?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板書:840÷5÷12=840÷(5x12)]
提問:840除以5再除以12,等于840除以什么?
(2)題組的計算、比較。
用小黑板出示第94頁下面的三個題組。
請大家在課本上把這幾道算式計算一下,看看每組里的兩個算式的結果有什么關系,在o里填上適當?shù)姆枴?/p>
讓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在o里板書等號。
提問:第一組里,90除以3再除以2,等于90除以什么?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3)歸納運算規(guī)律。
在這三組算式里,每組算式之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老師總結運算規(guī)律,讓學生看課本上的結語讀一讀。
(4)根據(jù)規(guī)律填空。
小黑板出示“練一練”第1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提問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說明:應用連除的這一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教學簡便算法。
(1)教學例1。
出示例1。提問:這道題里兩個除數(shù)8和5的積是多少?根據(jù)剛才學習的連除的運算規(guī)律,怎樣算比較簡便?為什么?根據(jù)這樣想的過程,例1可以怎樣算?(板書簡便算法的計算過程。)
誰再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小結:這道連除的題,兩個除數(shù)8和5的積是40,用40除360可以用口算,這樣算比較簡便。
(2)做“練一練”第2題第一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
(3)計算360÷(9x5)。
出示題目。
提問:這道題先算乘法會簡便嗎?這里用360先除以幾可以用口算?想一想,把剛才的規(guī)律反過來應用,怎樣計算比較簡便?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用簡便方法怎樣算,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老師板書計算過程。
追問:用簡便算法這道迂是怎樣想的?
指出:這道題和上面的題正好相反。根據(jù)一個數(shù)除以兩個數(shù)的積,等于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這兩個數(shù)。在360除以9和5的積中,360除以9再除以5都可以用口算,所以先用360除以9得40,再除以5得8,這樣算比較簡便。
(4)教學例2。
出示例2。提問:除數(shù)35可以看做哪兩個數(shù)的積?這個算式可以寫成280除以哪兩個數(shù)的積?
板書成: 280÷35
=280÷(7x 5)
現(xiàn)在你能看出怎樣算比較簡便嗎?(板書計算過程)
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用簡便算法是怎樣想的?
追問: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小結:例2的計算是把除數(shù)改寫成兩個一位數(shù),用連除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所以,當兩個數(shù)相除時,如果可以把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的積,反過來應用連除的運算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我們就可以像例2這樣用簡便方法計算。
(5)做“練一練”第2題第二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提問學生每道題是怎樣想的。并結合第1小題
提問:為什么先除以9再除以5計算可以簡便?與先除以5再除以9比較,哪一種簡便?結合學生回答指出:把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相乘后,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看先除以幾再除以幾簡便,就用這種簡便的方法算。
二、課堂練習
1.提問:這節(jié)課學習的乘、除法的一些簡便計算應用了什么運算規(guī)律?例1是怎樣應用這個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的?(把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改成一個數(shù)除以這兩個除數(shù)的積來計算。)例2是怎樣應用這個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的?(先把除數(shù)看成兩個數(shù)相乘的積,反過來應用規(guī)律,把除數(shù)改寫成兩個一位數(shù)連除來計算)
2.練習十九第1題第一行。
學生口答簡便計算過程,老師板書。結合計算提問學生:為什么要這樣算?這樣算的根據(jù)是什么?
3.練習十九第2題。
小黑板出示,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道,做在練習本上。
提問:第(1)題里三道題的得數(shù)相同嗎?為什么會相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第(2)題里三道題的得數(shù)相同嗎?為什么會相同?哪個算式的計算比較簡便?為什么?
小結:兩個數(shù)相除,有時候可以把除數(shù)看做兩個數(shù)的積,用連除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把除數(shù)改寫成兩個一位數(shù)連除時,怎樣除簡便就怎樣計算。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1題第二行,第3、4題。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連除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3頁的例題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對連除的簡便計算進行教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簡便計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的幾種常用算法。
教學難點:
并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課件出示)
1、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并把簡算的過程用字母表示出來。
15(20+8) 2500875125
258+791+642 2554
2、簡便計算。
155+264+36 83115+11517
72101 7999+79
2000368132 1814378422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教科書第43頁的例題3。
一共有25各小組,每個小組共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1) 讀題,找有用的信息及問題。
(2) 學生列算式:1250255或1250(255)
(3) 思考:這兩種算式都是求每棵樹苗的價錢,那么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呢?
(4) 想一想: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兩個數(shù),我們可以怎樣算?
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用這個數(shù)除以后兩個數(shù)的積。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教科書第43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你是根據(jù)什么進行簡便計算的?)
(2)完成教科書第4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提示:一個星期多少天。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簡便計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小學數(shù)學第三單元:簡便計算(復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運算定律的含義及其適用,準確、熟練進行簡便計算。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簡便算法的意識和 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3、感受簡便計算帶來的喜悅心情。
教學重點:
準確、熟練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選擇合理靈活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么能通過我們的學習,你學會了那些運算定律呢?(學生自由說)
歸納整理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減法和除法的性質。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回憶你所學習的運算定律,并把它整理下來吧。小組內交流?;貓蟆?/p>
加法交換律:a+b = b+a
加法結合律:a+b + c = a+(b + c )
乘法交換律:ab = ba
乘法結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
減法性質:a - b - c = a -(b + c )
除法性質:a b c = a (b c )
師:同學們真棒,我們一起總結了這么多。那來看看同學們應用的怎么樣呢?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加法、乘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75+29 + 25+171 連續(xù)加,結對子
25 13 4 2 連續(xù)乘,找朋友
2、減法性質的應用。
221-35 - 65
221-35 - 21
221-(21+24)
連續(xù)減,減去和 減去和,可連減
3、除法性質的應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 (475)
連續(xù)除,除以積 除以積,可連除
4、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8(125 + 7)
8896 + 88 4
88102 - 88 2
乘和差,分別乘 積加減,莫慌張 公因數(shù),提出來
5、特殊數(shù)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數(shù),巧拆分
6、總結簡便計算的記憶方法(三字經)。
做簡算,是享受。細觀察,找特點。連續(xù)加,結對子。連續(xù)乘,找朋友。連續(xù)減,減去和。連續(xù)除,除以積。
減去和,可連減。除以積,可連除。乘和差,分別乘。積加減,莫慌張。公因數(shù),提出來。特殊數(shù),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請你做法官:
3516 = 35 2 8
326-72 +28 = 326-(72 +28)
88 99 +88 = 88 100
73 37-73 37 = 0
73 +37-73 +37 = 0
83 99 = 83 (99 +1)
2、解決問題:
學校準備為田徑運動會購買一些獎品。
玩具三輪車25輛,每輛24元,摩托車25輛,每輛26元,小汽車25輛,每輛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下面是運動會跳繩比賽的場地,每塊小方形的長都是15米,寬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4、評價完善
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我學得開心嗎?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連減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連減的簡便計算》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9頁的例題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對連減的簡便計算進行教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簡便計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
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幾種常用算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教學用具: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我們學習過哪些運算定律,請你用字母表示出來。
2、根據(jù)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課件出示)
10528 3598 32205
48254 65125820
1356+656 847+853
1543442341234 7845+2145+45
(在這些計算中,你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自主學習例題1。
出示例題1:我昨天看到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這本書一共有324頁,還剩多少頁沒看?
(1)讀題,找有用的信息及提出的問題。
(2)根據(jù)問題列式計算:2346634 或2343466 或 234(66+34)
=16834 =20066 =234100
=134(頁) =134(頁) =134(頁)
答:還剩134頁沒看。
(3)教師:這三種解法,你喜歡哪種?為什么?
小結: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減數(shù),等于這個數(shù)減去這兩個減數(shù)的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教科書第3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講評。
2、完成教科書第39頁做一做第2題。
3、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七的第1題。
4、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七的第2題。
請你把看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聽。
5、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七的第3、4題。
第4題注意引導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原價是多少。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數(shù)學四下:《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教學設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從而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人教版數(shù)學四下:《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并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 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并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 教學難點: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預計教學時間:1 節(jié)
四、教學活動
(一 )基礎訓練
【口算】
48+36= 75-29= 213= 526= )884=
60+70= 150-90= 40005= 3000+140= 6080=
【解答題】(只列式不計算)學校里原有77棵梨樹,12棵杏樹,又栽了23棵桃樹?,F(xiàn)在有多少棵果樹?
(二) 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例1。
2. 探索規(guī)律,解決例1的問題。
(1)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問:兩個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數(shù)怎樣?○里填什么符號?
(2)你能照樣子再舉幾個例子嗎?
(3)從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規(guī)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4)反饋交流:兩個加數(shù)交換位置,和不變。
3.解決問題,揭示定律。
問:①知道這條規(guī)律叫什么嗎?
②把加數(shù)換成其他任意的數(shù),交換律還成立嗎?
③怎樣表示任意兩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同桌輕聲交流。)
④交流反饋,然后看書: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小結】加法交換律:任意兩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位置和不變。
4.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例2。
5. 探索規(guī)律,解決例2的問題。
6.解決問題,揭示定律。
【小結】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運用加法結合律,在下面的 □ 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369+258+147=369+( □ +147)
(23+47)+56=23+( □ + □ )
654+(97+a)=( 654 + □ )+□
2. 課本31頁第4題。
3.課本28頁做一做。
4. 課本31頁第2題。
【提高練習】
5. 課本31頁第3題。
6. 連一連。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拓展練習】
7.動動腦筋,看誰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題。
165+204+335+96 78+53+47+22 36+18+64
8. 新星小學2~6年級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情況:去軍營 114人,去兒童福利院 76人,去敬老院 86人 , 去社區(qū)服務站124人。
(1)請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據(jù)完成表格
活 動地 點
人數(shù)
(2)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此次活動?
9. 李莊小學今年栽樹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兩年一共栽樹多少棵?
(四)全課總結
加法交換律:任意兩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位置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和不變。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1.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
72+568 803+275 5147+723
2.某修路隊計劃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應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的課堂。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應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內容:應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 教材第116頁例5 ,做一做題目及練習二十七1 - 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shù)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把書翻到第158頁,做口算練習(六)的前14道小題,把得數(shù)直接寫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教師:“誰能說一說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新課
1.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使學生理解加法的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shù)。
教師:“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中的數(shù)都是什么范圍的數(shù)?”使學生明確這些運算定律都是在整數(shù)范圍內。接著讓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3.2 + 0.5 ○ 0.5 + 3.2
(4.7 + 2.6)+ 7.4 ○ 4.7 +(2.6 + 7.4)
學生算完后,還可以讓他們再任意舉兩個這樣的例子,看看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改變三個加數(shù)的運算順序后得數(shù)有沒有變化。
教師:“通過剛才的練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整數(shù)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shù)也適用。接著再提問:“現(xiàn)在我們知道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shù)也適用,那么相加的兩個數(shù)、三個數(shù)的范圍都可以是什么樣的數(shù)?”使學生明確,加法的運算定律的適用范圍可以包括整數(shù)和小數(shù)。
2.教學例5。
教師出示例5,讓學生觀察例題有什么特點。并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這道題怎樣計算簡便?你計算的根據(jù)是什么?”
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寫出每步的根據(jù)是什么運算定律。算完后,讓學生把書翻到第116頁,看例5的兩種算法,并提問:“你是怎樣計算的?你的算法與小林、小青的哪一種一樣?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可以讓學生多說一說,使大多數(shù)學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簡便。接著再提問:“小青在計算時把0.6和3.4放在一起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7.91加0.09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告訴學生以后在計算時,能用簡便算法的要用簡便方法計算。
3.做第116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做第1題,可以提示學生,先觀察題中的三個加數(shù),再根據(jù)運算定律填數(shù)。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填的,根據(jù)的是什么運算定律。
做第2題,指定兩名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輔導差生。訂正時,讓板演的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根據(jù)什么運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學生做錯了,讓他們說一說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怎樣改正。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 - 3題。
1.做第1題,教師提示學生按題目的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再讓學生做??芍付▋擅麑W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兩道題,教師檢查學生第4小題是怎樣計算的。訂正時,讓板演的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尤其是第4小題,讓學生會用這種簡便方法即可,不必說出根據(jù)什么。
2.做第2題,做題前先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先看能不能用簡便算法,再進行計算。教師巡視,輔導差生。訂正時提問:“哪幾道題不能用簡便算法?右邊第2小題是怎樣算的?”了解學生有沒有把右邊第2小題錯寫成“4.9 + 0.1-(4.9 + 0.1)”的,為什么錯,以便及時糾正。
3.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四、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我們可以用哪些運算定律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課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1、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2、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3、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中,初步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4、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經驗,發(fā)展抽象思維。重
點
1、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2、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難
點
1、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2、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教具準備
直尺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復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同學們來到野外可高興了,有的扎帳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們想去看看嗎?二、探索新知1、出示信息圖,引導學生觀察。(1)請同學們找找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想一想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認真看圖,找到數(shù)學信息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學生可能提出:每人分4條,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48個野果平均分給9個同學,每人分幾個?需要搭多少頂帳篷?(2)解決第一個問題:每人分4條,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要解決這個問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算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22÷4=5(人)……2(條)組織學生說一說這個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設計意圖:在教學這個問題時,通過讓學生獨立列式、嘗試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可能口算求商,也可能會借助豎式)為下一步學習用豎式計算做好鋪墊。](3)教學豎式的寫法。教師板書豎式,并講解每一部分的名稱。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寫豎式。提醒學生注意:各數(shù)位一定要對齊。[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豎式,讓學生理解每一步計算的意義,避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4)小組內解決:48個野果平均分給9個同學,每人分幾個?小組討論,寫出算式,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橫式及豎式。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商的?請學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5)觀察比較:觀察一下上面兩道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余數(shù)一定是比除數(shù)小的。[設計意圖:教學這個問題時,通過讓學生獨立解決,兩題對比,使學生觀察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大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并強調以后進行除法計算要注意這點。](6)請學生獨立解決:需要搭多少頂帳篷?學生找到需要的條件,在本子上寫出算式并集體交流。2、練習鞏固(1)自主練習1()里最大能填幾?這是一道試商練習。請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有錯的學生改錯,改完后請同位檢查。(2)補充練習先擺一擺,再計算①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還剩()根小組合作,全班交流。板書:9÷2=()……()②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還剩()根板書:11÷4=()……()再一次提醒學生注意:在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題時,所得的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設計由淺入深,逐步提高。首先通過自主練習,鞏固前面所學習的知識。然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鞏固有余數(shù)的除法。]3、總結:同學們,你們真不錯。這節(jié)課我們跟著圖上的小朋友們一起去搭了帳篷,還學會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豎式的寫法,課后請你們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我們今天學過的方法來解決?板書設計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
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八冊自73頁至74頁"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除法運算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9逆運算,認識1、0在除法中的特性。
2.通過引導學生對除法意義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概括除法的意義。
2.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sh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要著重研究除法的意義,弄清除法與乘法的關系,認識l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板書課題:
乘法的意義。
[評析:開門見山,點明學習任務,明確思維方向,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去探究新知。]
二、新課教學
(一)教學除法的意義
1.先出示第73頁第(l)題。
提問:"怎樣解答?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追問:"在這道乘法算式中,40、4和160分別是什么數(shù)?"
2.再同時出示第73頁第(2)、(3)題。問:"這兩道題怎樣解答?為什么都用除法計算?"
3.分析比較、抽象概括。
比一比:"第(2)、(3)題與第(1)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說一說:"第(1)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議一議:"與第(1)題相比,第(2)、(3)題又分別是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想一想:"根據(jù)剛才的分析,想一想第(2)、(3)題有什么共同點?"
理一理:"除法就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什么樣的運算叫做除法?"
出示: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4.用一用:要求學生應用除法的意義說明第73頁第(2)、(3)題為什么用除法算。
[評析:教師從三道題引入,讓學生獨立解答,弄清算理,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第(2)、(3)題與第(1)題的異同處,發(fā)現(xiàn)乘除法算式中已知數(shù)和未知數(shù)的變化,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說一說"→"議一議"→"想一想"→"理一理"等多種活動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發(fā)現(xiàn),最終抽象概括出除法的意義。這樣,概念形成過程十分清晰,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把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孬@取知識,達到教學目的,再通過"用一用",讓學生充分暴露思維,進一步深化對除法意義的認識,實現(xiàn)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二)教學被除數(shù)、除數(shù)與商的含義。
1.讀一讀:讓學生閱讀課本第73-74頁有關內容,理解被除數(shù)、除數(shù)與商的含義。
2.說一說:"在除法中,什么叫做被除數(shù)?什么叫做除數(shù)?什么叫做商?"
[評析:通過"讀一讀",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再通過"說一說",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三)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1.憶一憶:減法和加法之間有什么關系?
2.想一想:除法和乘法之間又是怎樣的關系?
3.說一說:為什么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強調:乘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正好與它相反,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說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評析:教師在教學中注意運用了知識遷移規(guī)律,學生根據(jù)減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類推出除法和乘法之間的關系,滲透了"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四)做一做
根據(jù)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1)504÷14= (2)504÷36=
[評析:教師通過指導審題→指名口答→闡明道理,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強化了新知。]
(五)教學1、0在除法中的特性。
1.出示:
口 口
口÷1=口 一個數(shù)除以一還的原數(shù)
口 口
教學步驟:口頭填空→引導觀察→尋找規(guī)律
[評析: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主動參與,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論,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能力,提高了素質。]
2.出示:
口 口
0÷ 口=口 0除以一個非0數(shù)還的0
口 口
教學步驟同上。
若5÷0 0÷0有意義
得 出
0×?=5 0×?=0則 引導討論發(fā)現(xiàn):
5÷0不可能得到商
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
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數(shù)
[評析: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引導學生緊抓"除法的意義"這一關鍵,提出假設,進行推理,逐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一種有益嘗試。]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七第1題。
2.做練習七第2題。
[評析:練習是為了內化和鞏固對概念的理解,是形成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練習過程中及時反饋、及時調控,讓學生切實把握除法的意義的本質屬性,從而達到本課時的教學要求。]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
[評析:用學生交流自己學習體驗的形式來優(yōu)化學習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游戲、梳理
用△、○、□代表三個數(shù),讓學生按要求擺算式。
1.如果已知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和○,求出的積是□。你能擺出這道算式嗎?
把它改擺成兩道除法算式。
2.如果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是△,與其中一個因數(shù)○ ,求出的另一個因數(shù)□。這道算式怎么擺?
你能把它改擺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嗎?
[評析: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練習,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末設計了游戲的形式,對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進行梳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及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把本節(jié)課再次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總評:學習是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主觀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正如數(shù)學教育家賴登塔爾所說"學習數(shù)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工作,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重視學法指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最終的不教,在教學中,吳老師引導學生做到:觀察有目的、比較有標準、歸納會舉例、概括會分層。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重視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得到發(fā)展。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寓教于樂。整節(jié)課自始至終讓學生的各種感官及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為主動學習提供最佳心理準備,使學生學得愉快、活潑,真正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