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微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7第11課與微之書學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chǔ),幫助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11課與微之書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11課 與微之書
在所有抒寫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唐詩中,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之作數(shù)量最多。品讀這些凝結(jié)著血淚深情的詩作,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宦海沉浮中世路兇險時友情的高貴和偉大、生命的堅強和圣潔。我們震驚于元稹和白居易之間那種超越生死、榮辱與共的友情,我們驚嘆于元稹和白居易之間那份天各一方、靈犀相通的默契,是詩歌帶我們走進了友誼的光輝殿堂,是人格為我們鑄就了生命的華彩詩章。
美字體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賞美文
白居易與元稹
元稹,字微之,洛陽人。他天資聰慧,十五歲便明經(jīng)及第。元稹與白居易是患難與共的好朋友,其情之深、其意之厚,在當時的文人當中非他們倆莫屬。二人相識約在貞元十九年(803),當年,白居易有《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白居易集》187頁),詩一開始就這樣說:“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苯又肿宰ⅲ骸柏懺?,與微之同登科第,倶授秘書省校書郎,始相識也?!卑拙右啄觊L元稹七歲,是年,白居易三十二歲,元稹二十五歲。
白居易和元稹有著相似的經(jīng)歷:
803年,同以書判拔萃科登第,授校書郎。
809年,白居易在長安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元稹任監(jiān)察御史。
810年,白居易改授京兆尹戶曹參軍;元稹貶江陵士曹參軍。
815年,白居易貶江州司馬;元稹改授通州司馬。
820年,白居易在長安任主客郎中;元稹任祠部郎中。
829年,五十八歲的白居易生子阿崔;元稹生子道保。
白居易與元稹一起登科,一起在朝任職,又在同年被貶,同年生子,相似的經(jīng)歷,一樣的文學素養(yǎng),把他倆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二人成為摯友后,無論誰在哪里,贈、寄、酬、唱、和、答詩總是不斷。大和二年(828),共同編纂了元白唱和總集《因繼集》共十七卷。
白居易與元稹間的詩文來往最多,下面選取幾首看一看二人間情同手足的真摯友情。
最富傳奇色彩的是元和四年(809),元稹到東川出差,白居易還在長安。好像兩個人“心有靈犀一點通”似的,這天竟各寫了一首詩。元稹恰巧到達梁州,他在詩里說:“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詩里是說元稹夜里做夢夢見白居易、李卓直和白行簡三個人一起到曲江游玩。而這一天白居易等三人的確就真的去曲江游玩去了,他們在喝酒時想起了元稹,白居易寫《同李十一(即李卓直)醉憶元九》詩:“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計算得很準確,那天元稹就真的到了梁州。長安、梁州山水相隔,白居易與元稹兩個人的心理感應(yīng)竟然如此一致,不能不說是千古奇聞。
(選自心香夢遠的博客,有刪改)
【課內(nèi)挖掘】
西湖白堤
在白居易到西湖以前,西湖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整治。遇到干旱天氣,西湖水很淺,不夠灌溉農(nóng)田;每到下大雨,又會湖水泛濫,不能積蓄。這種情況使西湖不能盡到最大的效用,造成農(nóng)用和民用的水源都發(fā)生問題。
白居易是懷著“下恤民庶”的抱負來到杭州做刺史的,到任以后,就把徹底治理西湖這一工程提到議事日程上。他任杭州刺史的主要政績之一,就是在西湖東北岸一帶筑成捍湖大堤,有效地蓄水泄洪,保證農(nóng)田有水灌溉,人民有水喝。
這個筑堤蓄湖的工程在白居易離任前的兩個月得以竣工。824年三月,白居易親自寫了《錢塘湖石記》一文,刻成石碑,立在湖岸上。這篇碑記就成為關(guān)于西湖水利的重要歷史文獻。白居易修建的捍湖大堤,人們就稱它為“白公堤”,表達了對白居易的愛戴與懷念。
【課外運用】
走過白居易的像前)
推開陽臺上的窗戶,放眼遠眺,就可看見依江而立的琵琶亭。這座琵琶亭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寫《琵琶行》而建的。當年,“潯陽江頭夜送客”,就發(fā)生在這里。每天上班的時候,當我從它身邊經(jīng)過時,都要看看那立在亭前的白居易老先生。古樸壯觀的琵琶亭里,高大的漢白玉石像,白老先生的相貌栩栩如生,挺拔的身姿,飄動的長衫,似乎,一位風塵仆仆的智者朝我走來……
(選自莊爛煌的博客)
一、基礎(chǔ)鞏固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離闊如此 離闊:闊別
B.牽攣乖隔牽攣:牽制,拘牽
C.終論平生交分交分:分別
D.危惙之際危惙:病危
解析:C項,交分:交情。
答案:C
2.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 ②牽攣乖隔,各欲白首
③置于胡越之身 ④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②均為副詞,就要、將要;③為助詞,的;④為指示代詞,這。
答案:B
3.下列加點的稱謂中,屬于敬辭的一項是()
A.又見家兄言B.安道與予在楚州
C.不見足下已三年矣D.仆初到潯陽時
解析:A項是謙稱,B、D兩項均指自己,可譯為“我”。
答案:C
二、遷移發(fā)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guī)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quán)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墜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辟H江州司馬。初以勛庸①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志。亦能順適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zhuǎn)中書舍人,知制誥。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卜居履道里,與香山僧如滿等結(jié)凈社。疏沼種樹,構(gòu)石樓,鑿八節(jié)灘,為游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嘗科頭②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自號醉吟先生,作傳??岷梅?,亦經(jīng)月不葷,稱香山居士。與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
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后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nóng)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③行賈售于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飛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煙霧,冉冉生云。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
(選自《唐才子傳》,有刪節(jié))
注:①勛庸:這里指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頭:不戴帽子,裸露發(fā)髻。③雞林國:朝鮮半島古國名。
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昌初致仕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B.居易累以忠鯁遭擯累:屢次
C.與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飲
D.與元稹極善膠漆善:善于
解析:D項,善:友善。
答案:D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以顧況對白居易的前“謔”后“嘆”,側(cè)面表現(xiàn)了白居易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非凡才華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書直言論事,觸怒了權(quán)貴奸黨,這給他的仕途蒙上了陰影,也是他“放縱詩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詩歌內(nèi)容真實,詞句曉暢,風格平易,在當時流傳甚廣。內(nèi)至宮廷,外達異邦,詩名遠揚
D.白居易居廟堂之上,則“兼濟天下”;處江湖之遠,則“獨善其身”。儒、釋兩家思想的影響,并存于他人生的各個階段
解析:D項,“并存于他人生的各個階段”說法有誤,應(yīng)是先“儒”后“釋”。
答案:D
6.下列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反映白居易“忠誠耿直”的一組是()
①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guī)諷時事 ②權(quán)貴有嫌其出位,怒?、劬右资咨鲜?,請亟捕賊?、芡懈⊥浪郎f忘形骸者?、莺铀穪y,兵出無功,又言事?、奁蛲?,除為杭州刺史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D.①③⑤
解析:②從權(quán)貴的角度來說,是間接表現(xiàn);④說其修養(yǎng)志趣;⑥是白居易自請外放。
答案:D
7.下列對文中畫線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
理解:(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
B.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
理解:(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官員們又都是年輕人,大家的心情都消沉了。
C.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
理解:白居易的詩以風、雅、頌、賦、比、興六義為主,不推崇艱澀難懂。
D.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
理解:每寫成一篇,必定讓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讀一讀,詢問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錄下來。
解析:B項,“官員們又都是年輕人”理解有誤,應(yīng)為“遇到的都是年少君主”。
答案:B
參考譯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聲未起的時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見顧況。顧況是南方吳地人氏,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么東西都貴,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钡鹊椒啺拙右自娋?,讀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詩時,他就又感慨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老夫我之前的話是開玩笑的了。”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主持進士考試,選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為校書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寫作樂府及詩歌一百多篇,諷諫時事,流傳到了宮中。皇帝讀了他的詩后非常喜歡他,召見他并且授他任翰林學士一職,接著任職左拾遺。當時有盜賊刺殺了宰相,京城議論紛紛。白居易第一個上疏皇帝,請求緊急抓捕盜賊。有權(quán)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十分惱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夸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卑拙右拙捅毁H為江州司馬。起初白居易只是認為不應(yīng)當讓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頭,其實并沒有別的想法,(想不到卻)觸怒了奸黨,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說超脫形體的痛苦。很長一段時間后,又調(diào)任中書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發(fā)生暴亂,朝廷出兵無功,白居易又向朝廷進諫,沒有被采納,于是請求外調(diào),擔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詔升任白居易為刑部侍郎。會昌初年辭職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為忠誠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縱情喝酒作詩。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頓時消沉。在履道里購宅定居,與香山僧人如滿等成立凈社。每天開挖溝池,栽種樹木,建造石樓,開鑿八節(jié)灘,作為游玩之樂,茶壺鍋子酒杯不離身。曾經(jīng)有一次光著頭,像箕一樣張開腿盤坐著,談?wù)摲鹄恚髟伖旁?,十分清靜安閑。自己號稱醉吟先生,并且還為此作了篇傳記。白居易十分喜歡佛教,也常常幾個月不吃葷,自稱香山居士。與胡杲、吉皎、鄭據(jù)、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等人宴飲集會。這些人都是年紀大卻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請,當時人們很羨慕他們,為他們畫了一幅《九老圖》。
白居易的詩以風雅頌賦比興六義為主,不推崇艱澀難懂。每寫成一篇,必定讓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讀一讀,詢問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錄下來。后人評價白居易的詩作就像崤山以東的百姓談?wù)撧r(nóng)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樸實的話。雞林國的商人把他的詩作賣給他們的國相,每篇都是一百兩銀子,如果是偽造的,雞林國相馬上就能分辨出來。白居易與元稹關(guān)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謂如膠似漆,寫詩追求的音韻也相同,天下人把他們并稱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與劉禹錫齊名,并稱為“劉白”。白居易喜歡神仙,曾經(jīng)自己造了一雙飛云鞋,點起香舉起腳,好像在騰云駕霧,云霧冉冉降臨。剛來九江時,白居易居住在廬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煉制丹藥。這座草堂如今還保存著。
三、創(chuàng)新語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進入2012年,大數(shù)據(jù)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chǎn)生的海量數(shù)據(jù),并命名與之相關(guān)的技術(shù)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____①____,大數(shù)據(jù)就是這個時代的產(chǎn)物。____②____?一組名為“互聯(lián)網(wǎng)上一天”的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一天之中,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生的全部內(nèi)容可以刻滿1.68億張DVD;發(fā)出的郵件有2940億封之多……大數(shù)據(jù)雖然孕育于信息通信技術(shù)的日漸普遍和成熟,但它對人們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絕不只限于技術(shù)層面,本質(zhì)上,____③____,即決策行為將日益基于數(shù)據(jù)分析做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憑借經(jīng)驗和直覺做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現(xiàn)在是信息爆炸時代 ②大數(shù)據(jù)到底有多大 ③它讓決策行為更加理性(它改變了決策行為的依據(jù))
相關(guān)推薦
第10課與尹師魯?shù)谝粫鴮W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10課與尹師魯?shù)谝粫鴮W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第10課 與尹師魯?shù)谝粫?br>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處癡情的景致,也許只是一朵安靜的小花、一片溫柔的落葉,更或是一輪皎潔的明月。
我要說的這個人,是一位詩意的醉翁,我最珍惜、最仰望、最崇敬的你,唯一的你。
你是一輪明月,也許沒有太陽那么強烈的光輝,卻多了一種高潔,一種野鶴閑云般的灑脫。
(選自江漢狂人的博客)
美字體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賞美文
歐陽修的散文
世稱唐宋八家,實以韓柳歐蘇為最,其他四位,應(yīng)說是政治家,而非文學家。歐陽修的文風接近柳宗元,他是嚴格的現(xiàn)實主義者。蘇軾宗韓,為文多夸張、豪邁之氣,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歸納成一句警語,在文章開始就亮出來。
歐陽修的文章,常常是從平易近人處出發(fā),從入情入理的具體事物出發(fā),從極平凡的道理出發(fā)。及至寫到中間,或?qū)懙阶詈螅湮恼滤畹牡览?,也是驚人不凡的。而留下的印象,比大聲喧唱者,尤為深刻。
歐陽修雖也自負,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認真觀察,反復思考,融合于心,然后執(zhí)筆,寫成文章,又不厭其煩地推敲修改。他的文章實以力得來,非以才得來。
在文章的最關(guān)鍵處,他常常變換語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給人留下新鮮深刻的印象。例如《瀧岡阡表》里的:“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br>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據(jù)說是《瀧岡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是不同,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與否,不在己。而為仁與孝,不取于人也?!憋@然,經(jīng)過刪潤的文字,更深刻新穎,更與內(nèi)容主題合拍。
原稿最后,是一大段四字句韻文,后來刪去,改為散文而富于節(jié)奏:
“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br>
結(jié)尾,列自己封爵全銜,以尊榮其父母。從此可見,歐陽修修改文章,是剪去蔓弱使主題思想更突出。此文只記父母的身教言教,表彰先人遺德,絲毫不及他事?!稙{岡阡表》共一千五百字,是歐陽修重點文章,用心之作。
《相州晝錦堂記》是記韓琦的。歐陽與韓,政治見解相同,韓為前輩,當時是宰相。但文章內(nèi)無溢美之詞,立論宏遠正大,并突出最能代表相業(yè)的如下一節(jié):“至于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br>
這篇被時人稱為“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個字。
韓琦稱贊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學所至。超然獨鶩,眾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萬物,動者植者,無細與大,不見痕跡,自極其工。于是文風一變,時人競為模范。”
道德與文章的統(tǒng)一,為人與為文的風格統(tǒng)一,才能成為一代文章的模范。歐陽修為人忠誠厚重,在朝如此,對朋友如此,觀察事物,評論得失,無不如此。自然、樸實,加上藝術(shù)上的不斷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見重于當時,推仰于后世。
(選自夢遠書城,有刪改)
【課內(nèi)挖掘】
歐陽修改文章
錢惟演是當時有名的文人。他手下的許多幕僚大都很會寫文章。有一次,錢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驛舍,叫尹師魯、謝希深和歐陽修三個幕僚各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情。
三個人把文章寫好了,拿出來互相觀看,謝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歐陽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師魯?shù)奈恼氯俣嘧帧R鼛燈數(shù)奈恼露绦。淖謪s十分精練,敘事清晰,而且結(jié)構(gòu)嚴謹。歐陽修看了,很是欽佩,就帶了酒去拜訪他,向他討教。兩人討論文章的寫法,整整一夜沒有睡。
歐陽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點,就認認真真地重寫了一篇。重寫的文章比尹師魯?shù)倪€要少二十幾個字,內(nèi)容卻更加完整。尹師魯看了以后,不由得對人稱贊歐陽修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是一日千里!”
歐陽修總結(jié)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說:“寫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還要跟別人商量多?!?br>
(選自歷史典故《歐陽修提倡新文風》)
【課外運用】
想到歐陽修,想到他一生坎坷的命運,我的心抖了一下,或許命運真有某種宿命般的暗示,他這一生雖也曾有過官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的短暫輝煌,而更漫長的歲月都是在一貶再貶的貶官生涯中度過的。自他二十出頭高中進士任西京留守開始,一貶夷陵,二貶滁州,以后便接二連三地再貶揚州、潁州、應(yīng)天府、亳州、青州,年過花甲時仍難免遭受誣謗,由刑部尚書貶至蔡州。他一生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一生都與各種譏讒、誤解、中傷、誣陷、誹謗如影相隨。如果換一個人,不知死過多少回了,也不知會對這個世界懷有怎樣的刻骨仇恨和陰沉變態(tài)的心理了,然而歐陽修一生都無怨無悔,寬容豁達而充滿詩意地活著,甚至可以說,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又最完美地實現(xiàn)了自我。
對一個人的領(lǐng)悟往往要從他人生的第一個出發(fā)地開始,回溯他最初的精神源頭?,F(xiàn)在我已走近了這個源頭,我感覺這是一種內(nèi)心的抵達,不是為了來看風景而是為了探訪一個人的心靈。眼前的祠堂多少顯得有些蒼涼和破敗了,聽說歐陽修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但整個祠堂并不屬于他,而屬于一個家族。幼年喪父的歐陽修只是隨寡母一起寄居在這里邊的一間房子里。走過去,一扇門開著,當年歐陽修就是從這扇門里走出去的,在他走后的近一千年,我站在了他的起點。在他讀書的案頭,還放著一冊攤開的線裝書,而燭臺里的那一支蠟燭已經(jīng)熄滅了千年,只有凝結(jié)的燭淚如冰花一樣綻放。
(節(jié)選自《走進歐陽修故里》)
一、基礎(chǔ)鞏固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約使人如河上如:如果
B.便遣白頭奴出城遣:派遣
C.及得師魯手簡簡:信
D.怪不如約怪:責怪
解析:A項,如:到。
答案:A
2.下列對“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谥棺勇匪?,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鄯轿虼伺珣腥ザ娊H?、懿蝗绲歉咧┮娨病、菸吹门c項羽相見 ⑥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呗分衼恚H有人以罪出不測見吊者?、喑颊\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嵛嵛匆娖涿饕病、鈭D窮而匕見
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
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
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
解析:“見”的意義:①④看見;②推薦,介紹;③⑧表被動;⑤會見;⑥⑦用在動詞前,表示他人行為及于己;⑨發(fā)現(xiàn);⑩顯露,出現(xiàn)。
答案:C
二、遷移發(fā)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題。
尹師魯墓志銘
歐陽修
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然天下之士識與不識皆稱之曰師魯,蓋其名重當世。而世之知師魯者,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至其忠義之節(jié),處窮達,臨禍福,無愧于古君子,則天下之稱師魯者未必盡知之。
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博學強記,通知今古,長于《春秋》。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wù)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茍止而妄隨,而人亦罕能過也。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窮以死。
師魯少舉進士及第,為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縣。王文康公薦其才,召試,充館閣???,遷太子中允。天章閣待制范公貶饒州,諫官、御史不肯言。師魯上書,言仲淹臣之師友,愿得俱貶。貶監(jiān)郢州酒稅,又徙唐州。遭父喪,服除,復得太子中允、知河南縣。趙元昊反,陜西用兵,大將葛懷敏奏起為經(jīng)略判官。其后諸將敗于好水,韓公降知秦州,師魯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韓公奏,得通判秦州。遷知涇州,又知渭州,兼涇原路經(jīng)略部署。又知潞州,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累遷官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
師魯當天下無事時獨喜論兵,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為兵制之說,述戰(zhàn)守勝敗之要,盡當今之利害。又欲訓士兵代戍卒,以減邊用,為御戎長久之策,皆未及施為。而元昊臣,西兵解嚴,師魯亦去而得罪矣。然則天下之稱師魯者,于其材能,亦未必盡知之也。
初,師魯在渭州,將吏有違其節(jié)度者,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師,上書訟師魯以公使錢貸部將,貶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徙監(jiān)均州酒稅。得疾,無醫(yī)藥,舁至南陽求醫(yī)。疾革,隱幾而坐,顧稚子在前,無甚憐之色,與賓客言,終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節(jié)選自《歐陽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3.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 多:贊美
B.處窮達,臨禍福窮:貧困
C.知伊陽縣知:掌管
D.舁至南陽求醫(yī)舁:抬著
解析:B項,窮:困境。
答案:B
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蓋其名重當世于其材能,亦未必盡知之也
B.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而元昊臣,西兵解嚴
C.故其卒窮以死又欲訓士兵代戍卒,以減邊用
D.其所以見稱于世者其后諸將敗于好水
解析:A項,均為代詞,指尹師魯。B項,連詞,表并列/連詞,表順承。C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目的。D項,介詞,引出主動者/介詞,在。
答案:A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的士人認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都稱呼他師魯,可見他的名聲被當時人看重。至于他的“忠義之節(jié)”,在當時稱他師魯?shù)娜酥?,未必盡知
B.師魯考中進士后為官許多年,仕途之路不很順利,多次被調(diào)動官職、貶官,有時還不得已辭去官職,其原因有他正義直言,敢作敢為,也有“遭父喪”
C.本文還附帶提到了師魯軍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敗的要義和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師魯在潞州任職,可謂勤政愛民,百姓都擁戴他;在渭州任職時的所作所為,堪稱秉公執(zhí)法,后被人借事中傷,遭貶官
解析:C項,“可惜未能全部施行”這一說法不正確。原文是“皆未及施用”,即都未能施行。
答案:C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wù)窮盡道理乃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窮以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吏有違其節(jié)度者,欲按軍法斬之而不果。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與人談?wù)?,肯定對的,否定錯的,一定要把道理說透徹才罷休。
(2)他被世人稱贊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終處境艱難而死。
(3)有違背他管理(節(jié)制、調(diào)度)的將吏,想按軍法殺掉他們卻未能做到。
參考譯文:
師魯,河南人,姓尹,名洙。可是天下認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士人都稱呼他師魯,他的名聲被當時人看重。世上了解師魯?shù)娜耍械耐瞥缢奈膶W才能,有的佩服他看問題有見解,有的贊美他的才干。至于說到他的忠義之節(jié),無論處在逆境還是順境,面臨災(zāi)禍還是喜慶,都無愧于古時君子之風,然而天下稱贊師魯?shù)娜宋幢厝恐肋@些。
師魯寫文章,簡潔而有章法。博學強記,通曉今古,在《春秋》上有專長。他與人談?wù)?,肯定對的,否定錯的,一定要把道理說透徹才罷休,不隨便停止而胡亂聽從別人的意見,人們也很少能超過他。遇事無論難易,敢作敢當,他被世人稱贊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終處境艱難而死。
師魯年少時考中進士,做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調(diào)任山南東道掌書記、做伊陽縣知縣。王文康公薦舉他的才能,皇帝召見面試后,讓他擔任館閣校勘,又調(diào)任太子中允。天章閣待制范仲淹被貶到饒州,諫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說話。師魯上書,說范仲淹是他的師友,希望能夠一同被貶。師魯被貶監(jiān)管郢州酒稅,又調(diào)往唐州。這時,師魯父親去世了,他守孝期滿后,又擔任太子中允、河南知縣的官職。西夏趙元昊造反,陜西一帶興兵作戰(zhàn),大將葛懷敏上奏朝廷起用師魯擔任經(jīng)略判官。后來眾將在好水打了敗仗,韓公被貶官做秦州知州,師魯則調(diào)往濠州任通判。
過了很久,韓公上奏朝廷,師魯又到秦州做通判。又調(diào)涇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涇原路經(jīng)略部署的官職。到潞州任知州,處理政務(wù)有仁愛之心,潞州人至今還思念他。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龍圖閣。
師魯在天下太平時唯獨喜歡談?wù)摫拢瑢懥恕稊⒀唷贰断⑹穬善恼铝餍杏谑?。他的軍事備?zhàn)的主張,講述了作戰(zhàn)、守衛(wèi)成功失敗的要義,全是當時利害所在。又想訓練士兵代替戍守的士卒,來減少邊境的開支,以此作為抵御外敵的長久之策,都未能施行。等到元昊臣服,西部邊兵解除戒備,師魯離開現(xiàn)職,他的言論主張也得罪了一些權(quán)臣。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稱贊師魯?shù)娜耍瑢τ趲燈數(shù)牟拍埽参幢厝苛私狻?br>
開始的時候,師魯在渭州任職,有違背他管理(節(jié)制、調(diào)度)的將吏,想按軍法殺掉他們卻未能做到。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師,向朝廷上書控告師魯把公家的錢借予部將,師魯被貶做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又調(diào)職監(jiān)管均州酒稅。有病,缺少醫(yī)藥,被抬到南陽求醫(yī)。病好了,倚著幾案坐著,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沒有疼愛的表情;和賓客談話,最終不涉及他的私情。享年46歲去世。
三、創(chuàng)新語用
7.下面是某醫(yī)院門診“一卡通”掛號流程圖,請依據(jù)本圖,把整個流程寫成一段話,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字數(shù)不超過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患者到院后,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診臺或在收費窗口充值掛號。無卡患者,如果帶著身份證,先到收費窗口辦卡,并充值掛號;如果未帶身份證,則先到導診臺填寫辦卡申請單,然后去收費窗口辦卡,最后去收費窗口充值掛號。
第12課寄歐陽舍人書學案
第12課 寄歐陽舍人書
哎!考官所掌握的果真是優(yōu)質(zhì)的考試標準嗎?為什么長時間不進行改革呢?何況像曾鞏這樣的學業(yè)水平,他的優(yōu)秀文章,本已達到雄偉杰出的境界,一般文章,也合乎考試標準;但考官淘汰了他,真是奇怪??!然而曾鞏沒有指責同考的錄取者,不怪罪于考官,把回家鄉(xiāng)攻讀的想法告訴我,想繼續(xù)拓展自己學識并堅守原有特色。我起初驚嘆他的文章,現(xiàn)在又贊嘆他志向豪壯。正如農(nóng)夫不責怪災(zāi)年收成不好而依然勤奮地開荒播種,那些水旱之災(zāi)危害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能像這樣有所收獲,那豈不是能得到很多嗎?
(歐陽修《送曾鞏秀才序》)
美字體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賞美文
感受曾鞏散文之美
曾鞏不是為文而文的文學家,但他見之于世,主要是他的散文。雖然在當今,曾鞏之散文并不如東坡、歐公的受人稱譽。但其文在當時曾一度僅次于歐公,在后代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說:“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漢江星之斗?!蹦芟砥涫⒚?,鞏之文章必定有其獨特之美。
關(guān)于曾鞏的散文,前人因為各自的審美情趣不同,或稱古雅平實,或稱自然淳樸,或稱從容柔婉,或稱嚴謹醇正。所謂“文如其人”。其文意在于達到“明圣人之心”,因此思想深沉,感情凝練,很少用熾熱奔放的言辭表達感情思想,而是以樸實典重的言語來蘊含自己內(nèi)在的深意。而我認為曾鞏之散文處處都透露出平正雅潔、柔婉幽深之美。
曾鞏之文章不同于歐陽修的流暢婉轉(zhuǎn)、興致勃發(fā)、文思如涌,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感情激蕩,更不同于蘇東坡的汪洋恣肆、一瀉千里,而是鋒藏不露,斂氣蓄勢于紆徐婉曲之中。行文從容不迫,節(jié)奏舒緩,平平說去,層層推進。感情敦厚,蘊氣于內(nèi),給人以層次跌轉(zhuǎn)、婉轉(zhuǎn)縝密之美感。如《寄歐陽舍人書》也是一篇結(jié)構(gòu)紆徐婉曲的文章。文章雖然開頭直入其事,得歐陽公為祖父所作墓碑銘。按理,應(yīng)該直接表示感謝之情??墒?,作者卻從“反復觀誦,感與慚并”引發(fā)出一大段議論來,大談銘志與史傳的異同。又指出“世之衰”,“銘始不實”。這段議論看起來似乎與感謝之主題無關(guān),其實是為了引出“世之衰”,“銘始不實”的原因是“托之非人,書之非公與是”,這樣突出了歐陽修所寫的墓碑銘的重要價值,實是斂氣蓄勢,為下文頌揚歐陽修作銘之功德作鋪墊。得出“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為文難以“公與是”的觀點,暗中把筆鋒移向了歐陽修。為了避免平板,文章在潑墨贊揚歐陽公前激起文勢“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然后筆毫一揮,落到實處。點明主旨,盡情贊頌歐陽公的道德文章及所作道德墓碑銘的功德。全文由虛到實,內(nèi)容層次清晰,銜接緊密,轉(zhuǎn)折自然,變化曲折又毫無礙滯,將一片感激之情寫得既真摯而又自然,文中沒有一句泛泛的贊譽之辭,卻能顯示出自己與感謝之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
曾文之紆徐婉曲雖不具歐文那種搖曳生姿的情韻與風神,但卻顯示出一種極深厚的底蘊,于婉曲中見涵養(yǎng)。這不僅是因為文章取法的原因,還因為他本于六經(jīng)之道,深厚的儒學修養(yǎng)和淵博的學識的緣故。
(選自梅丫頭的家的博客,有刪改)
【課內(nèi)挖掘】
一門五胞親兄弟,同年同日中進士
曾鞏一共弟兄五個,還有九個妹妹。他是老大。在他的帶動下,弟兄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準備積極應(yīng)試。沒想到頭一年就名落孫山。以后連續(xù)好幾年都未考中進士。他的家鄉(xiāng)有個不喜歡曾家子弟的秀才,就做了一首詩揶揄曾鞏。詩曰:“三年一度科場開,落殺曾家兩秀才。恰似梁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br>
曾鞏對此毫不介意,也不灰心,他每天帶領(lǐng)諸弟學習不止,每發(fā)現(xiàn)哪個弟弟稍有懈怠或放松學習,他就批評教育,多方鼓勵。由于他的以身作則,弟兄們學習都刻苦認真,常常五更起床,廢寢忘食,冬夏不輟。果不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嘉祐(1056—1063)初年,曾家弟兄五人都取得了上京參加省試的資格。臨行前,曾鞏弟兄五人一同來到上堂屋,向曾母拜別。曾母感嘆地對他們說:“你們五個人當中,只要有一個人能金榜題名,我就心滿意足了!”
誰也沒有料到,張榜那日,曾鞏弟兄五人都榜上有名,而且名次都在前茅。一門五胞親兄弟,同年同月同日中進士,一時傳為佳話。
(選自百度文庫)
【課外運用】
太陽理想
每天,太陽都會從東方升起,在西邊落下。我們應(yīng)該帶著自己的夢想,去追趕太陽。
當你背對太陽時,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而直面太陽,你會看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背向太陽無法看到的事物。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于他自己的太陽,并為之拼搏。
馬克思窮四十年之心血,終成《資本論》,臨終時還筆耕不輟。他的一生都在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即他心中的太陽;孫中山領(lǐng)導多次革命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并沒有放棄,最終他領(lǐng)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國,他也成為了國父,民主共和的社會即他心中的太陽;曾鞏多次科舉考試無果,他并沒有自怨自艾,反而激發(fā)了斗志,最終金榜題名,終成中國古代文壇上的名人,文學事業(yè)即他心中的太陽。
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xiàn)在的;無論是國外的,還是國內(nèi)的,他們都為理想而奮斗,不斷追趕著理想,最后取得了成功。
一、基礎(chǔ)鞏固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生者得致其嚴 嚴:嚴肅
B.至于通材達識材:通“才”
C.務(wù)勒銘以夸后世勒:勒令
D.潛遁幽抑之士遁:逃跑
解析:A項,嚴:尊敬。C項,勒:刻。D項,遁:隱居,遁世。
答案:B
2.下列各項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生者得致其嚴
B.則人情之所不得
C.六王畢,四海一
D.孰不欲寵榮其父祖
解析:A項,嚴: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尊敬。C項,一: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統(tǒng)一。D項,寵榮:使動用法,使……獲得榮耀。
答案:B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而善人喜于見傳
B.懼后世之不知
C.非近乎史,其將安近
D.則人情之所不得
解析:A項是被動句。
答案:A
二、遷移發(fā)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送蔡元振序
曾 鞏
古之州從事①,皆自辟士,士擇所從,故賓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從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擇士,士亦不得擇所從,賓主豈盡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輒去也。故守之治,從事無為可也;守之不治,從事舉其政,亦勢然也。議者不原其勢,以為州之政當一出于守。從事舉其政,則為立異,為侵官。噫!從事可否其州事,職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則舍己之是而求與之同,可乎不可也?州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責,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則舉其政,其孰為立異邪?其孰為侵官邪?議者未之思也。雖然,跡其所以然,豈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勢然也。
今四方之從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從事,視其政之缺,不過室于嘆、途于議而已。脫然莫以為己事。反是焉,則激。激亦奚以為也?求能自任其責者少矣。為從事乃爾,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爾者其幾邪!
臨川蔡君,從事于汀,始試其為政也。汀誠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誠未治也,人皆觀君也。無激也,無同也,惟其義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異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歟?其行也,來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從事:官名,州郡長官之僚屬,副職,如從事史、從事中郎、別駕從事、治中從事等。②義:同“宜”,適宜、適當,有分寸。
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之州從事,皆自辟士辟:征召,聘請
B.不惟其同守之同同:相同,一樣
C.州為不治矣治:治理得好,太平
D.幸而材從事材:有才能的
解析:B項,同:動詞,附和、贊同。
答案:B
5.下列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今之州從事,皆命于朝”所導致弊害的一組是()
①士亦不得擇所從,賓主豈盡相得哉?、趶氖屡e其政,則為立異,為侵官?、圹E其所以然,豈士之所喜然哉?、芪┢涫刂叨嘁印、莘词茄?,則激?、奁洚惾展儆诔?,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②是一些人對從事職權(quán)范圍的錯誤認識;③是探究上文提出問題的原因;⑥是明確蔡君升官后應(yīng)盡的責任。
答案:C
6.下列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一個州的太守無權(quán)征召、聘用從事,一個讀書人也不能自由選擇他要跟隨的太守,則上下級相處不會融洽
B.作者告誡蔡君要明確作為從事的責任,不要激化與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隨聲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C.作者認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擔負起自己應(yīng)盡的職責的都少有,更何況這些州從事呢
D.文章善于運用對比分析說理,說服力強。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對比,今之從事對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對比等
解析:C項,遞進層級表述相反。原文是由州從事推及公卿大夫。
答案:C
7.把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議者不原其勢,以為州之政當一出于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事可否其州事,職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脫然莫以為己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好發(fā)議論的人不推究這種情勢,認為一州的政事應(yīng)當一律由太守一人做出決定。
(2)從事對本州的政事表示贊成或反對,這是他的職責。
(3)(他)很超脫的樣子,不把政事當作自己的事。
參考譯文:
古代的州從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請讀書人擔任,讀書人也可以自己選擇他要跟隨的太守,所以上下級關(guān)系是很融洽的。如果從事覺得不順心,離開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F(xiàn)在的州從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僅太守不能選擇讀書人,讀書人也不能選擇他要跟隨的太守,上下級之間怎么能相處融洽呢!如果從事覺得不順心,也不能立即離開。因此太守把地方治理好了,從事就無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從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來,這也是形勢所致如此。好發(fā)議論的人不推究這種形勢,認為一州的政事應(yīng)當由太守一人做出決定;如果從事把政事掌管起來,那就是另立政治標準,侵犯長官的權(quán)限。唉!從事對本州的政事表示贊成或反對,這是他的職責,不應(yīng)該只是附和太守所贊同的意見。那么,放棄自己的正確意見,而只求與太守的意見保持一致,這是應(yīng)該還是不應(yīng)該呢?一州沒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擔自己的責任,(而這個做從事的,)自己也不主動把政事?lián)斊饋恚@是應(yīng)該還是不應(yīng)該呢?那么,從事主動把政事?lián)斊饋恚@怎么是另立政治標準呢?這又怎么是侵犯長官權(quán)限呢?好發(fā)議論的人并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啊。雖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難道是做從事的讀書人喜歡多攬事嗎!所以說,這也是形勢所致如此啊。
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從事,只知道對上司的意見隨聲附和的人實在太多了。幸運地能有個有才干的從事,看到當?shù)卣律系穆┒矗膊贿^在家里嘆氣,在路上發(fā)牢騷罷了。他那種輕慢超脫的樣子,根本就沒把政事當自己的事。(如果)與這種態(tài)度相反,就會激化與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個主動承擔責任的人實在太少了。在地方上當從事是這樣,在朝廷上當公卿士大夫的人,不這樣的又有幾個呢!
臨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做從事,開始嘗試著進行政事活動。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兩手閑坐無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們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與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隨聲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適合分寸就好,這是蔡君你的責任啊。如果將來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全都照這樣辦就行了,這也是蔡君你的責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臨行前,來求我寫一篇文章,所以寫了這篇序送給他。
三、創(chuàng)新語用
8.觀察下面一幅漫畫,說出其構(gòu)圖要素,并對其寓意進行簡單評述。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漫畫由字母“w”“i”“f”和一個被吊死在“f”上的人一起,構(gòu)成無線網(wǎng)絡(luò)“wifi”字樣。②警示人們,要理智看待和使用無線網(wǎng)絡(luò),否則會給人帶來惡果。
17.與妻書學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高中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讓上課時的教學氛圍非?;钴S,幫助高中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關(guān)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17.與妻書學案”,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7.與妻書學案
◎課前自主
【走進作者】
林覺民(1887年-1911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為黃花福州十杰之一。
1902年考入福州全閩大學堂文科;
1907年畢業(yè),考入日本慶應(yīng)義塾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后參加同盟會;
1911年,參加同盟會廣州起義,受傷被捕,從容就義。遺體后被安葬在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參加起義之前,給新婚妻子留下一封著名的與妻訣別書,被選入中國高中語文課本[1]及臺灣國中中文課本。
林覺民的故居位于福州南后街楊橋路口,現(xiàn)為福州市辛亥革命紀念館。
著名書法家、政治家林長民是林覺民堂兄,林覺民也是中國著名建筑師林徽因的堂叔。
【識記積累】
1.注音釋義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見面,引申為面對面)
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實在、的確)
2.通假字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3.一詞多義
[竟]
A動詞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完畢、終了《與妻書》)
此縣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漢書、霍光傳》)
輕舟竟川(從頭到尾,曹操《善哉行》)
B副詞
道竟何為耶(究竟、終究,劉禹錫《天論上》)
神農(nóng)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將軍山林》)
[身]
A名詞
首身離合心不懲(身體、軀體,《國殤》)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懷孕,本課)
B代詞
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師表》)
身是張翼德也(我《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C副詞
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親自《陳涉世家》)
4.詞性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愛)
B.名詞用作狀語
汝泣告我(哭著)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樣)
C.動詞使動用法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使……完畢)
當盡吾意為幸(使……盡)
D.形容詞用作動詞
卒不忍獨善其身(完善)
E.形容意動用法
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以……為樂)
5.古今異義
汝可以模擬得之(古義:想象、揣摩。今義:模仿)
6.句式解析
稱心快意,幾家能彀(主謂倒裝句)
【課文初探】
1、全文分為幾段,并分析每段的關(guān)鍵性句子。
2、作者是一個革命者,又為什么說“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這能否說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堂上演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意映卿卿如晤()幾家能彀()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嗟夫()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使之肖吾()
2.解釋下面的字詞
①如晤:②腥云:
③婉:④切切:
⑤第:⑥抑:
⑦破鏡:⑧率性:
⑨的的:⑩獨善其身:
3.翻譯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2)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3)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
(4)卒不忍獨善其身。
(5)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6)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
【文段精析】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比瓿趼勓远蠼?jīng)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蔽嵋嗉仍S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zāi)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惶煜氯巳瞬划斔蓝?,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shù)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zhuǎn)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yīng)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1.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下列句子。
(1)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
2.“汝憶否”的作用是什么?
3.選文回憶了幾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內(nèi)容。
4.選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課外文段】
徐陵,字孝穆,東海郯人也。八歲能屬文,既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
梁普通二年,晉安王為平西將軍、寧蠻校尉,引陵參寧蠻府軍事。中大通三年,出為上虞令,御史中丞劉孝儀與陵先有隙,風聞劾陵在縣贓污,因坐免。久之,起為南平王府行參軍,遷通直散騎侍郎。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騎常侍。使魏,魏人授館宴賓。是日甚熱,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熱,當由徐常侍來。”陵即答曰:“昔王肅至此,為魏始制禮儀;今我來聘,使卿復知寒暑?!笔沾髴M。
天嘉六年,除散騎常侍、御史中丞。時安成王頊為司空,以帝弟之尊,勢傾朝野。直兵鮑僧叡假王威權(quán),抑塞辭訟,大臣莫敢言者。陵聞之,乃為奏彈。遂劾免侍中、中書監(jiān)。自此朝廷肅然。
天康元年,遷吏部尚書,領(lǐng)大著作。陵以梁末以來,選授多失其所,于是提舉綱維,綜核名實。自是眾咸服焉。
廢帝即位,高宗入輔,謀黜異志者,引陵預其議。三年,遷尚書左仆射,陵抗表推周弘正、王勱等,高宗召陵入內(nèi)殿,曰:“卿何為固辭此職而舉人乎?”陵曰:“周弘正從陛下西還,舊籓長史,王勱太平相府長史,張種帝鄉(xiāng)賢戚,若選賢與舊,臣宜居后?!惫剔o累日,高宗苦屬之,陵乃奉詔。
及朝議北伐,眾議咸以中權(quán)將軍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獨曰:“不然。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笔侨?,詔明徹為大都督。遂克淮南數(shù)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舉杯屬陵曰:“賞卿知人。”陵避席對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至德元年卒,時年七十七。陵器局深遠,容止可觀,性又清簡,無所營樹,祿俸與親族共之。
史臣曰:徐孝穆挺五行之秀,稟天地之靈,聰明特達,籠罩今古。及締構(gòu)興王,遭逢泰運,位隆朝宰,獻替謀猷,蓋亮直存矣。
(《陳書列傳第二十卷》)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縱橫:合縱連橫。
B.風聞劾陵在縣贓污風聞:傳聞,聽說。
C.高宗入輔,謀黜異志者。異志:有叛變的意圖。D.性又清簡,無所營樹營樹:經(jīng)營生計。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御史中丞劉孝儀與陵先有隙。
A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以帝弟之尊,勢傾朝野。
B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高宗苦屬之,陵乃奉詔。
C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高宗因置酒,舉杯屬陵。
D
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3.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徐陵“器局(才識及度量)深遠”的一組是()
①今我來聘,使卿復知寒暑
②陵聞之,乃為奏彈
③提舉綱維,綜核名實
④若選賢與舊,臣宜居后
⑤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
⑥容止可觀,性又清簡
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陵博覽群書,能言善辯,魏收本想嘲弄他一番,結(jié)果反受他的嘲弄。
B.徐陵剛正不阿,敢于直諫,因彈劾安成王,最后被免去了侍中、中書監(jiān)的官職。
C.徐陵知人能薦,他向高宗推舉吳明徹擔任北伐將領(lǐng),終于收復了淮南的大片土地。
D.梁末以來,選授的官員眾多職稱,徐陵全面地核實他們的官職和才能,得到了眾人的信服。
5.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對“史臣”的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史臣認為徐陵品德優(yōu)秀,在仁、義、禮、智、信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B.史臣認為徐陵秉承天地的靈氣,聰慧明達,才能出眾,古今無人能比。
C.史臣認為徐陵雖然才識卓越,但能位至宰相,還是運氣好的結(jié)果。
D.史臣認為徐陵忠誠正直,敢主動盡獻好的計謀,否決不好的策略。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
(2)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組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蜚聲(fēi)押解(xiè)簇擁(chù)嘔心瀝血(ǒu)
B.對峙(shì)詰難(jié)奸佞(nìnɡ)苦心孤詣(yì)
C.訃告(pù)脈脈(mò)熨帖(yù)殫精竭慮(dàn)
D.迄今(qì)桎梏(ɡù)咫尺(zhǐ)
口瞪目呆(dènɡ)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蹣跚張燈結(jié)彩勤能補拙隨聲附和
B.浩淼歇斯底里暗然失色摧枯拉朽
C.擎天璀璨多彩煩燥不安真知灼見
D.震憾大相徑庭黃鐘大呂力挽狂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shù)囊豁検牵ǎ?br>
①通往這個天堂(自然科學)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樣和誘人。
②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③除了母親,沒有誰能夠像他那樣樸素地疼愛過我——沒有任何希求,也沒有任何的。
④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
A.舒坦迷茫期望剝落
B.舒服迷茫企望侵蝕
C.舒坦蒼茫企望剝蝕
D.舒服蒼茫希望剝落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牵ǎ?br>
A.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某些錯誤做法,最終結(jié)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B.經(jīng)過一輪苦戰(zhàn),終于迎來了一場久違的勝利,大家都趾高氣揚回到教室慶祝。
C.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國健兒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紀錄。
D.上個世紀80年代金庸的武俠小說就鼓噪一時,至今,仍擁有廣大的讀者。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從根本上說,科技的發(fā)展,經(jīng)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于勞動者素質(zhì)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
B.當我們年青一代今天重溫這段極為感人的片段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他短暫而壯烈的一生,正是他那四句自勉詩的真實寫照。
C.出生地歷來有爭議的大詩人李白,在新近出版的權(quán)威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明確認定其出生地為四川省江油市。
D.這場森林大火,經(jīng)過數(shù)千名森林警察、公安干警、解放軍戰(zhàn)士和當?shù)厝罕娋艜円箠^戰(zhàn),已于上午8時特大火全部撲滅。
6.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詩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詩基調(diào)。詩人用低沉的筆觸,描繪咸陽城傍晚時的景致,抒發(fā)蒼涼傷感的情懷。
(2)第三聯(lián)對仗工整,寫了“秦苑”“漢宮”,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尾聯(lián)中的“行人”即過客,也包括作者在內(nèi),結(jié)句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7.你為下面的電視畫面設(shè)計一條公益廣告,要求思想健康,文字簡潔,有內(nèi)涵。
在一個風景如畫的公園里,一對年輕的夫婦正與一個小孩嬉戲……突然,雨點沙沙地落了下來,夫婦倆都忙著為小孩遮雨,小孩臉上則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寫作訓練】
按要求寫作文。
勇敢是一種基于自尊的意識而發(fā)展成的能力?!闷苼?br>
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敢而做出的瘋狂舉動,不是真正的勇敢,而是一種炫耀,真正的勇者不需要炫耀,勇敢只是他們的本能行為。
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風雨莫測,這些困境需要靠你的勇敢去戰(zhàn)勝?;蛟S你會覺得很艱難,但當經(jīng)歷艱難再回首往事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一直都掌握在你手中。
請以“真正的勇敢”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7.與妻書
【課文初探】
1、提示:全文7段,每段大致都有關(guān)鍵性的句子。第1段,“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開門見山,點明這是絕筆書。第2段,“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边@是全文綱領(lǐng)性的句子,全文說理,由此而開展。第3段,“汝憶否?”一個“憶”字,帶出一連串的回憶。第4段,“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shù)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能忍之乎”這個反問,極其有力。因為不能忍,故挺身而出,樂于犧牲自己。第5段,“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再次表達至愛之情,從另一方面解釋“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第6段,“卒不忍獨善其身”,點明為革命而必死之心。2、第7段,“當盡吾意為幸”,擱筆時的希望。
不能。因為作者至愛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記,盼望有鬼之說更能體現(xiàn)愛妻之心。點撥:聯(lián)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愛汝”考慮。
◎堂上演練
1、意映卿卿如晤(wù)幾家能彀(gòu)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 嗟夫(jiē)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bàng)使之肖吾(xiào)
2、①如見面②帶血腥的云。③婉轉(zhuǎn),溫和而曲折。④形容聲音很細。⑤但,但是。表示轉(zhuǎn)折。⑥還是,或者。表示選擇。⑦比喻夫婦分離。⑧順著本性(去做)。這里有斷然、干脆的意思。⑨真實,確實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這里指只顧自己好。
3、
(1)但是以今天的形勢來看。
(2)那么,我死后還有兩個我在呀。
(3)我平時沒有把我追求的理想告訴你。(4)我終究不忍心只顧自己而不管國家大事啊。
(5)與其讓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6)就想趁機把這次出行的事告訴你。
【課內(nèi)文段精析】
1.(1)與其讓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點撥:注意關(guān)聯(lián)詞語“與……無寧”的解釋。(2)就想乘便把這次走的事情告訴你。
2.引起對下文三件事的回憶。點撥:從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考慮。
3.三件事。(1)夫妻間就“誰先死”的談?wù)摚f明自己本來不愿先死而“留苦”給妻子。(2)對月影之下訴真情的回憶,說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記妻子的。(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將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將起義的事告訴妻子。點撥: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為妻子著想,對妻子無限愛戀的感情。點撥:從三件事共同蘊含著的對妻子的“摯愛”考慮。
【課外文段】
1、解析:此題重點是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能力?!翱v橫”雖有“合縱連橫”之意,但理解詞語還要考慮該詞語所在的語境。因其前一句是“博涉史籍”,即“博覽群書”,后面的詞語是說徐陵有口才,故可推斷“縱橫”與寫文章有關(guān),進而判斷該詞解釋為“揮灑自如”更妥當。
答案:A
2、解析:該題重點是考查學生對虛詞的理解能力。做虛詞題必須要能熟練地掌握一些重點虛詞的常見用法,近幾年高考又經(jīng)常結(jié)合課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虛詞來一起考查,因此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虛詞要重點識記。A.同、跟/親附;B.憑借/用;C.才/是;D.于是。
答案:D
3、解析:本題是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做此類題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理解“器局深遠”的含意,“器局”即是“才識和度量”之意,然后可用排除法。②體現(xiàn)了徐陵剛直不阿;⑥寫徐陵外表英俊,性情清廉。這兩句與題干要求無關(guān),進而排除②⑥,得出答案。
答案:C
4、解析:本題是考查對文意的理解能力,著重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徐陵是被免去了安成王的侍中、中書監(jiān)的官職。做此題主要是排除選項中一些無中生有或似是而非的說法。
答案:B
5、解析:該題是史臣對徐陵的認識評價?!斑\氣好”的說法不符合文意。做此類題時,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然后又要能大致理解這段話,再聯(lián)系全文即可。
答案:C
6、解析: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做到字字落實,同時還要抓住重點字詞。
答案:(1)謀略和才能,當今也沒有能超過他的人。
(2)決策是出自圣上你自己,不是我的功勞。
參考譯文:
徐陵,字孝穆,東海郯地人。八歲時就會寫文章。長大后,博覽群書,寫文章?lián)]灑自如,有口才。
梁朝普通二年,晉安王擔任平西將軍、寧蠻校尉,召徐陵參與寧蠻府的軍事。中大通三年,出京擔任上虞縣的縣令。御史中丞劉孝儀與徐陵的先輩有過節(jié),憑著傳聞彈劾徐陵貪贓,徐陵因為這獲罪而被免職。過了很長時間,復官為南平王府行參軍。后來又升遷為通直散騎侍郎。
太清二年,徐陵兼任通直散騎常侍。出使北魏,魏人安排住宿并宴請他們。這一天天氣很熱,負責接待的官員魏收嘲諷徐陵說:“今天這么熱,應(yīng)當是徐常侍帶來的。”徐陵馬上回答說:“從前,王肅到這里來,才為魏國制定了禮儀;現(xiàn)在我出使到這里,讓你又懂得了什么是冷,什么是熱?!蔽菏崭械胶懿缓靡馑?。
天嘉六年,徐陵被授予散騎常侍、御史中丞的官職。當時安成王蕭頊擔任司空的官職,憑借著是皇帝弟弟的尊貴,在朝野上下占據(jù)著很大的勢力。直兵鮑僧睿依仗安成王的權(quán)威,包攬訴訟,大臣們都不敢說話。徐陵聽說后,就上奏彈劾他們,免去了安成王的侍中、中書監(jiān)等官職。自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
天康元年,升遷為吏部尚書,兼領(lǐng)大著作。徐陵認為自梁朝末年以來,選拔的官員多是無才之人,于是他制訂了選拔官員的標準,全面地核實官員的職位和能力。這以后大家都很信服他。
廢帝即位,高宗輔佐他,想罷免那些有叛變意圖的人,召徐陵參與商量此事。太建三年,升遷為尚書左仆射。徐陵不接受并上書推薦周弘正、王勵等人。高宗召徐陵到內(nèi)殿,說:“你為什么堅決拒絕這個職務(wù)并推舉別人呢?”徐陵說:“周弘正跟隨陛下從西邊回來,是舊朝長史,王勵是天平相府長史,張種是陛下家鄉(xiāng)有才能的親戚。如果選擇有才能的人和舊屬,我應(yīng)該排在他們后面?!毙炝陥詻Q地推辭了很長時間。高宗苦苦地囑托,徐陵才接受。
一次在朝廷上商議北伐的事情。大家因為中權(quán)將軍淳于量位高權(quán)重,都聯(lián)名推舉他為將軍,徐陵獨自一人說:“吳明徹家在淮南,熟悉那里的情況,他的謀略和才能當今也沒有人能超過他?!碑斕欤咦诰拖略t任命吳明徹為大都督,于是攻下了淮南數(shù)十州的地方。于是高宗設(shè)酒向徐陵敬酒說:“獎賞你能知人。”徐陵離席回答說:“決策出自圣上的心中,不是我的功勞?!?br>
徐陵至德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徐陵才識和度量高遠,外表英俊,生性清廉節(jié)儉,家庭沒有什么經(jīng)營生計,他的俸祿與親族共同享用。
史臣說:“徐陵品德優(yōu)秀,在仁、義、禮、智、信等方面非常優(yōu)秀,秉承天地的靈氣,因而特別聰明,古今無人能及。后來締造陳朝,輔佐主上,遭逢好運位至宰相,進獻否決策略,忠誠正直一直長存于他的心中啊?!?/p>
◎拓展提升
1.D(A押解jiè簇擁cùB對峙zhìC訃告fù)
2.A(B暗—黯,C燥—躁,D憾—撼)
3.C
4.(B“趾高氣揚”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為貶義,此處應(yīng)為“興高采烈”;C“前所未有”與“新”重復;D“鼓噪一時”為貶義,應(yīng)為“名臊一時”。)
5.(B句語序顛倒,應(yīng)為“那四句自勉詩是他一生的寫照”。C句主謂搭配不當,認定李白出身地的不是李白。D句式雜糅,刪去“所用”。)
6.(1)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愁”。
(2)今昔對比,往昔的繁華與今日的凋敝對比,寫出了歷史的變遷。
(3)我聞咸陽古城久矣,今日東來,所見唯“西風吹渭水”令人產(chǎn)生歷史變遷無恨的感慨。
7.參考:享受自然,感受真情
河渠書學案
河渠書學案
學習目標展示
1、了解“書”的體例,能知道如何來閱讀“書”類文章。
2、通過閱讀,能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想象。了解《河渠書》對后世的地理、水利乃至中華文明的影響。
自主閱讀導引
“書”是《史記》中很有特色的體例,是記載歷代朝章國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專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無法撰寫成書的。班固《漢書》改稱“志”,成為通例?!皶钡男拮?,為研究各種專門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妒酚洝分泄灿袝?篇。
《史記》中的“八書”是司馬遷創(chuàng)設(shè)的八篇分門別類的文化制度史。其中《河渠書》簡要敘述了從上古至秦漢的水利發(fā)展情況,表明了司馬遷對治水重要性的明確認識和深切關(guān)注?!逗忧肥侵袊谝徊克ㄊ?,記述從禹治水開始,延續(xù)到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黃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區(qū)倡興水利,開渠引灌等史實,共13段,25事。其中防洪6事、航運3事、灌溉11事、航運兼灌溉5事,所敘河流有黃河、長江、淮河、濟水、淄水、漳水等。它是系統(tǒng)介紹古代中國水利及其對國計民生影響的權(quán)威性記錄。司馬遷在此書篇末,歷敘他閱歷過的江淮河濟等眾多水系和地區(qū),從而歸結(jié)為一個概念:“甚哉,水之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對水的可為利又可為害的兩面性認識和對水利問題的重視與關(guān)切?!逗忧肥且院髿v代史書撰述河渠水利專篇的典范。
文言現(xiàn)象梳理
1、文言實詞:
⑴一詞多義:
陸行載車,水行載舟:載:乘
隨山浚川,任土作貢任,任隨、隨
同為逆河,入于勃海逆,相向迎受,九河同受一大河之水,將其導入海
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艾(yì),治理。施,延續(xù),延伸
辟沫水之害辟:避
秦以為然,卒使就渠就:修,造
于是天子使汲黯、鄭當時興人徒塞之人徒:普通人與罪徒
未易以人力為強塞,塞之未必應(yīng)天應(yīng)天:與天意相應(yīng),相符合
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遠?;兀夯丨h(huán)曲折
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今:如果
褒之絕水至斜,間百余里。絕:渡水
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擬于巴蜀。擬:比
自河決瓠子后二十余歲,歲因以數(shù)不登登:豐收
天子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悼:憐惜
⑵古今異義
害中國也尤甚。中國:中原地區(qū)
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至于:到了
異時關(guān)東漕粟從渭中上異時:往常
至河三百余里,徑。徑:道直少曲折
漕從山東西山東,崤山以東的地區(qū)
水頹以絕商顏頹:水向下流
⑶通假字
然河菑衍溢菑通災(zāi)
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道通導
乃廝二渠以引其河廝通斯,分開
而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罷通疲,疲憊,又活用為使動。
并北山東注洛三百余里并通傍,依靠,沿著
2、文言虛詞
乃廝二渠以引其河以:來
于是關(guān)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以:因此
于楚,西方則通渠漢水、云夢之野于:在
便于砥柱之漕于:比
湯問其事,因言因:因此
誠得水,可令畝十石誠:如果
3、詞類活用
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nèi)富,使……富裕
東南注鉅野,通于淮、泗。東南,向東南
至河三百余里,徑,易漕。漕:漕運,動詞。
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guān)中之地肥:使動,使……肥沃
令齊人水工徐伯表。表:以表測量地勢高下,確定水流走向。名作動
漕從山東西西:西行,名作動
則田者不能償種田:種田
下御史大夫張湯下:名作動,(天子)交給(下屬)
從斜下下渭。下:流入
4、重要文言句式:
然河菑衍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為務(wù)。唯把治理河菑作為當務(wù)之急。
穿二江成都之中省略,穿二江(于)成都之中。
瓠子決兮將奈何?奈何:把……怎么辦呢?怎么辦呢?
甚哉,水之為利害也!倒裝句,謂語“甚哉”倒裝了。
難句翻譯現(xiàn)場
1、于是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shù)為敗,乃廝二渠以引其河。
參考譯文:禹認為黃河上游地勢告,水流湍急洶涌,難以在平地使順利通過,多次泛濫沖毀堤壩,于是分開兩渠來疏引黃河水流。
翻譯指導:本句要落實這樣幾點:“河”是黃河;“所從來者”,“從來”是水從上游來;“廝”是分開的意思;“以”表示目的,翻譯成“來”。“引”是疏引,疏導。另外,課本的譯文沒有把“于是”翻譯出來,應(yīng)該翻譯為:這個時候。
2、而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及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渠,并北山東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
參考譯文:韓國聽說秦國喜歡興辦工程,想以此消耗它的國力,使它不能對山東諸國用兵,于是命令水利工匠鄭國作間諜游說秦國,要它鑿穿涇水,從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條水渠,沿著北山向東流入洛水,長三百余里,用來灌溉農(nóng)田。
翻譯指導:本句的翻譯要注意幾個實詞:“罷”:這里是通假成“疲”,同時又活用成使動;“并”也是通假,翻譯為“依靠,沿著”;還要落實“興事”“間”“東”。另外,要注意譯文的前后連貫。
3、于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則還自臨決河,沉白馬玉璧于河,令群臣從官自將軍已下皆負薪填決河。
參考譯文:天子從萬里沙祠禱神以后,回來時親臨黃河決口處,沉白馬、玉璧到河中祭河神,命群臣及隨從人員自將軍以下都背負柴薪,填塞決口。
翻譯指導:本句的翻譯要點是:文言詞語:“用事”“臨”“已”(通“以”);句式:“用事”后省略“于”等。譯文中“于是”也要補出來。
4、甚哉,水之為利害也!
參考譯文:水的為利為害太大了!
翻譯指導:本句翻譯注意全句的倒裝,翻譯的時候要把謂語放在正常的位置上,同時,要注意“為利害”包含著兩方面的意思就可以了。
1、司馬遷為什么要寫《河渠書》?
在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代,當時對中國人民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影響最大的自然災(zāi)害,莫過于黃河水災(zāi)。司馬遷一方面考察了大禹治水的事跡,自稱“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遂至于會稽太湟,上姑蘇,望五湖;東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濟、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離碓;北自龍門至于朔方”,認真調(diào)查與總結(jié)了大禹治水的方法與經(jīng)驗;一方面親自參加了治理黃河的偉大工程,跟隨漢武帝“負薪塞宣房”,堵住了危害黃河下游地區(qū)二十多年的瓠子(河南濮陽縣西南)大決口。由此發(fā)出了“甚哉,水之為利害也”的感慨,“悲瓠子之詩而作《河渠書》”,目的在于歌頌人類戰(zhàn)勝水害、興修水利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在如何處理“人與天”、“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上,鮮明地表達了他對自然災(zāi)害的態(tài)度。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里也明確表明他寫《河渠書》,是因為西漢初年所興修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實際上是大禹治水業(yè)績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他說:“唯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房,決瀆通溝。作《河渠書》第七?!?br> 2、司馬遷為什么刻意記載西漢初期興修水利的政績?
正是因為“水之為利害也”,既有“利”也有“害”,人類只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完全可以作到興水利而辟水害。所以司馬遷刻意記載了西漢初期興修水利、利國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績,如,修建渭河漕渠,建設(shè)河東渠田,始創(chuàng)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南水北調(diào)工程,修建臨晉灌溉工程等。至于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則“不可勝言”,說也說不完。
河渠書贊(唐)司馬貞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溝洫,隨山浚川。
爰淚后世①,非無圣賢。鴻溝既劃②,龍骨斯穿③。
填閼攸墾④,黎蒸有年⑤。宣房在詠⑥,梁楚獲全。
【注釋】
①爰(yuán圓):何處,哪里。
②鴻溝:古運河名。楚漢相爭時,以鴻溝為界,東面是楚,西面是漢。今作界限分明。本句當指鴻溝自滎陽北引黃河,東經(jīng)中牟、開封,折而向南,經(jīng)通許、太康,至淮陽入潁水,聯(lián)接濟、濮、汴、睢、潁、渦、汝、泗、菏等主要河道,形成了黃淮平原上水道交通網(wǎng)。
??、埤埞牵核追Q“龍筋”,指船底中線通連首尾的主要縱材。穿:透。
??、荛?è厄):阻塞。攸(yōu由):語助詞,無實義。
??、堇枵簦褐咐杳?,眾民。
? ⑥宣房:古宮殿名。
1、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解釋錯誤的一組是:
A、天子以為然,發(fā)卒數(shù)萬人作渠田作:造
B、而道河北行二渠,復禹舊跡道:通導
C、水頹以絕商顏絕:渡,穿過
D、歲因以數(shù)不登登:登上,攀上
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引渭穿渠起長安,并南山下并北山東注洛三百余里
B、而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異時關(guān)東漕粟從渭中上,度六月而罷
C、至于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及孟津、雒汭,至于大邳
D、于是天子已用事萬里沙于是為發(fā)卒萬余人穿渠
3、下列每組中對加點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guān)中之地
B、臨晉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余頃故鹵地。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皆負薪窴決河
C、天子既臨河決,悼功之不成天子既封禪巡祭山川
D、則還自臨決河,沈白馬玉璧于河。山東從沔無限,便于砥柱之漕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其后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張湯。湯問其事,因言:“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遠。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之絕水至斜,間百余里,以車轉(zhuǎn),從斜下下渭。如此,漢中之谷可致,山東從沔無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擬于巴蜀?!碧熳右詾槿?,拜湯子卬為漢中守,發(fā)數(shù)萬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4、對加點的字解釋正確的一組是:
A、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今:現(xiàn)在,今天
B、故道多阪,回遠?;兀夯貋?br> C、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擬于巴蜀。擬:比擬
D、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漕:通行漕船
5、下面每組中加點的虛詞語法和語法相同的一組是:
A、湯問其事,因言。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B、以車轉(zhuǎn),從斜下下渭還軍灞上,以待大王之來
C、山東從沔無限,便于砥柱之漕。于其身也,則恥師矣。
D、是時武安候田蚊為丞相,其奉邑食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6、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
譯文:
②如此,漢中之谷可致,山東從沔無限,便于砥柱之漕。
譯文: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鄭當時者,字莊,陳人也。以任俠自喜,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驛馬長安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莊好黃、老之言,其慕長者如恐不見。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為右內(nèi)史。以武安侯、魏其時議,謫秩為詹事,遷為大農(nóng)令。莊為太史,誡門下:“客至,無貴賤無留門者?!眻?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莊廉,又不治其產(chǎn)業(yè),仰奉賜以給諸公。然其饋遺人,不過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間,說未嘗不言天下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為賢于己。與官屬言,未嘗名吏,若恐傷之。聞人之善言,進之上,惟恐后。山東士諸公以此翕然②稱鄭莊。然鄭莊在朝,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及晚節(jié),漢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費多,財用益匱。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③人,多逋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莊以此陷罪,贖為庶人。頃之,守長史。上以為老,以莊為汝南太守。數(shù)歲,以官卒。鄭莊始列為九卿,中廢,家貧,賓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無余貲財。莊兄弟子孫以莊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shè)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一貴一賤,交情乃見。”鄭亦云,悲夫!
(節(jié)選自《史記汲鄭列傳》)
[注]①洗沐,假期,猶今星期日。②翕然,形容言論、行為一致。③僦,運送。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存:問候
B.與官屬言,未嘗名吏名:名稱
C.天下費多,財用益匱匱:缺乏
D.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闐:充滿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司馬安為淮陽太守,發(fā)其事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B.①以武安侯、魏其時議②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C.①常引以為賢于己②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D.①翟公乃大署其門曰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9、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鄭莊禮賢下士的一組是()
①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②其慕長者如恐不見③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
④推轂士及官屬丞史⑤與官屬言,未嘗名吏,若恐傷之⑥常趨和承意,不敢甚引當否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zhuǎn).①④⑤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莊喜好交友,樂于助人,每逢休假日常常在長安郊外各交通要道備置馬匹,拜謝賓朋,往往通宵達旦。
B.每次上朝,遇到有向皇上進言的機會,他說的都是稱贊天下年高望重的人,并推薦賢士和屬下的丞史。
C.鄭莊喜好黃帝、老子的學說,受其影響,在朝廷議事時,常常隨聲附和,迎合皇上意旨,從不隨便說是論非。
D.鄭莊為官廉潔,平時完全依靠俸祿和賞賜來結(jié)交朋友,雖官至九卿,死后家里沒有剩余的財物。
11、聯(lián)系全文看,下列對文末司馬遷一段話的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史學家的眼光評價鄭莊、翟公“有勢”和“無勢”時的不同境遇,視角新穎。
B.司馬遷的觀點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危難之中見真情”,至今仍具有借鑒意義。
C.啟示后人在交友時要慎重,要以情待人,不可以富貴貧賤為原則,發(fā)人深思。
D.運用對比手法,如翟公與鄭莊對比,貧富、貴賤對比,將觀點闡述得鮮明深刻。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執(zhí)賓主之禮,以其貴下人。
譯文:
(2)夫以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
譯文:
參考答案:
1、D(D中的“登”是豐收的意思,今天的成語“五谷豐登”仍保留此意。)
2、A(A中的“并”都是通“傍”,依靠,沿著的意思。而B中前一個“罷”是使動,使疲憊,后一個“罷”是罷了,作罷。C中前一個“至于”古今相同,后一個“至于”是“到了……”,D中前一個“于是”是“這時候”,后一個“于是”和今天相同)
3、C(A中前一個“而”指的轉(zhuǎn)折關(guān)系,后一個“而”是承接關(guān)系B中的前一個“以”是來,后一個“以”表示方位的界限。D中前一個“于”表示在,后一個“于”表示比)
4、D(今:如果;回:回環(huán);擬:比)
5、D(A因而;因為B用;表目的,來C比;對于)
6、①現(xiàn)在如果鑿穿褒斜道,少山坂坡路,近四百里;而且褒水與沔水相通,斜水與渭水相通,都能通行漕船。
②這樣,漢中的糧食邊可以運來,山東的糧食從沔水而上沒有險阻,比經(jīng)砥柱漕運方便。
7.B名:動詞,稱名。
8.D均為副詞,“于是”。A.①代詞,指“莊任人賓客為大農(nóng)僦人,多逋負”;②副詞,表推測,“大概”。B.①介詞,表原因,“由于”;②連詞,表目的,“來”。C.①介詞,“比”;②介詞,“在”。
9.B①是說他樂于助人,④是說他重視人才,⑥是說他迎合皇上。
10.C前后無因果關(guān)系
11.D“翟公與鄭莊”不是對比
12.(1)他執(zhí)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禮節(jié),憑自己尊貴的身份謙恭地對待客人。(2)憑鄭莊的賢良,有權(quán)勢時賓客多得以十為倍數(shù)計算,沒有權(quán)勢時情況就相反,況且是一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