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教案設計。
作為老師的任務寫教案課件是少不了的,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教案設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聽讀詩歌,聯(lián)系文本深入體會《蒹葭》的景美和景中人的美
3.掌握詩經中的比興手法;
4.感受中國詩歌含蓄表達的傳統(tǒng),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多角度品《蒹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教學的難點:將《蒹葭》中的伊人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欣賞歌曲《在水一方》,PPT展示歌詞。
在水一方
瓊瑤詞林家慶曲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我愿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足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請說說聽后感受。
明確:這是電視劇《在水一方》的主題曲,根據(jù)《詩經》中的《蒹葭》改編而成。中國古代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成就,明清的突出成就是小說,往前追溯是元曲、宋詞、唐詩、漢賦、楚辭,之前的杰出代表,就是——《詩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詩經中的經典篇目《蒹葭》。
二、解題
1.《詩經》知多少?
2.《詩經》簡介。
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及重章疊句的表現(xiàn)形式。
《蒹葭》選自十五《國風》的《秦風》,屬秦國民歌?!肚仫L》多言車馬田獵,粗獷質樸,而本詩卻神韻縹緲,引人遐想,是意境情趣很美的抒情詩。
三、一唱三嘆——讀《蒹葭》
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lián)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xiàn)此情此景。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邊讀邊感受此詩所傳達出的感情。
(學生隨便談初讀后的感受,并適時抽學生起來讀,體會)
2.通過讀,你發(fā)現(xiàn)此詩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呢?
(盡量引導學生自己歸納:每句4字,句式整齊;分章節(jié),每章只有幾個字不同,重章疊句,有一唱三嘆的音律美)
3.采用重章疊句有什么好處呢?
(回旋反復,增強詩歌的音樂感、節(jié)奏感,感情更強烈;便于吟唱,插入對“風”的介紹)
四、聯(lián)想想象——繪《蒹葭》
1.蘇軾曾經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今天我們學的《蒹葭》是否有這樣的特點呢?如果有,那么畫中有哪些景,景又是怎樣的景呢?聽老師配樂朗誦,大家思考。
(1)畫面上有哪些物象(意象)?
蒹葭、白露、霜,總體說來是一種蕭瑟、綿長、迷茫之景,具體由學生進行描繪,通過追問引導回歸文本。
蒹葭寫出環(huán)境的清冷;白露從“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形象勾勒出了時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主人公天亮就來到河邊,直到太陽東升,獨自一人在河邊久久徘徊;寒霜濃重的凄冷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感傷和惆悵
(2)畫中的景是如此美麗,那景中的人又是怎樣的呢?描述一下你腦海中所呈現(xiàn)的形象,從原文找出依據(jù)。
(3)由于伊人十分夢幻,反而使追求者更加如癡如醉,想象追尋者反復追尋的情景,是什么樣的情感讓追尋者如此癡迷?
(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可以對文本進行細節(jié)的夸張。追尋的時間長,空間廣,說明他的執(zhí)著,不畏艱險)
(4)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人,而要從景寫起?
比興手法,言此物以引出他物,插入對《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介紹:“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
通俗的說“賦就是鋪陳直敘;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借助其它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五、遷移拓展——悟《蒹葭》
(1)前面我們說了他從天一亮到太陽東升一直沒有追尋到伊人,為什么呢?
伊人不是真實存在的,她象征著作者作者心中一切美好事物和理想,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如水中花,鏡中月,可望而不可即。
(2)從《蒹葭》中,你還能夠想到什么呢?可以是以前學過的詩,生活中的人、事。
牛郎織女一年一見反而越益美好。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
六、主旨討論
對這首詩,對主旨的理解不求答案一致。歷來眾說紛紜,一般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但也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若是寫愛情,“伊人”是男是女亦難判斷,我以為,愛情也是廣義上的另有寓意的愛情,這就給讀者留下了無限寬廣的想象空間,形成朦朧美。
七、結語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夢想,要像詩中的主人公一樣,不畏艱險,勇敢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老師相信,只要有夢想,就一定會實現(xiàn),今天的課就上到這。
八、板書設計
蒹葭
比興
寫景→思人
蒹葭白露→伊人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冊語文《蒹葭》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在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后,這樣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加好!你們會寫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八年級下冊語文《蒹葭》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蒹葭》教案設計
導課: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導入新課。
請欣賞一首歌曲,注意歌詞。
這首舒緩優(yōu)美的歌曲是由臺灣當代作家瓊瑤做的詞,請問: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哪里來?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蒹葭》,《蒹葭》是一首對后世極有影響力的愛情詩?!遁筝纭愤x自?誰來介紹《詩經》。
《詩經》是詩歌文學的開山鼻祖,是四書五經之一,被俸為儒家經典,是我國最早的詩歌。
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305篇詩歌,又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可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賦,比、興。
讓我們走近文本,揭開這首詩的神秘面紗。
一、聲情并茂讀《蒹葭》
1、請同學們先傾聽這首愛情戀曲,咱們來個合作,老師朗讀第一章,同學們來讀第二三章。
下面的精彩由同學們續(xù)寫(老師配樂朗讀)。
2、檢查預習:下面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①你認為應該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字音:溯洄sùhuí晞xī湄méi躋jī坻chí涘sì沚zhǐ
②生上臺標注需要積累的詞語并解說.
③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內容?詩中流淌著怎樣的感情?
明確:一個男子強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尋而不得的失望、惆悵的心理。
憂愁、悲愁、愁苦、哀愁,傷感、無奈。
3、邀請三個同學每人讀一節(jié),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4、師:非常有感覺,投入了情感,聲情并茂,請觀察一下這三節(jié)詩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生:詩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結構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
字數(shù)相等,只是在少數(shù)地方換用了近義詞。
師:也就是說三章句式相同,你很敏銳地發(fā)現(xiàn)它們相同的地方,這種形式我們稱之為“重章疊句”。
這是詩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我們一起來讀,感受詩歌回環(huán)往復的美。
二、爭奇斗艷繪《蒹葭》
1、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蒹葭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走近這幅畫,你依稀看見
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
蒼蒼蒹葭——叢生茂密。
比較:A、蒹葭蒼蒼
B、蒹葭蒼——蒼——
再讀。把聲音拖長點,聲音的延長可以帶來情感的綿長。
像“蒼蒼”這樣重復的詞我們稱之為疊字。
類似的還有:
學生找,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2、茂盛的蒹葭,潔白的晨露,盈盈秋水,共同渲染了什么氛圍?
生:凄美深遠、蕭瑟、朦朧迷離、凄涼哀婉……
3、凄清的景色與追求者尋訪未果的惆悵的心情渾然一體,也就是說蕭瑟的秋景正是主人公
悵惘心情的外化,這叫什么寫法,屬于詩經的哪一種表現(xiàn)手法?
4、請一男生和我來做一個朗讀游戲。男生讀一句,老師跟著重復讀,讀完全詩后再重復讀
第一行。其他同學邊聽邊在你腦海中想象這幅淡雅的畫。
三、各抒己見品《蒹葭》
1、在這幅畫中,有哪些人?追求者、伊人。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小組①伊人在哪,給追求者的感覺如何?
第二小組②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樣追尋伊人的?
第三小組③追求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
伊人在哪,給追求者的感覺如何?用詩歌回答;用自己的話回答。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
美若天仙,可望難即,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若即若離,
影影綽綽,依稀可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
可能有蒙娜利莎那樣的神秘
可能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
林黛玉般的多愁善感
猶抱琵琶半遮面
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樣追尋伊人的?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
道路非常崎嶇,可見求者非常艱辛。請我們讀出這種追尋的艱辛,帶上憂傷的表情。
夜有所思,日有所為,追求者夜里輾轉難眠,天未亮就徘徊在秋水河畔。
逆流而上去尋,道路崎嶇遙遠;順流而下去找,幻象迷離。
追求者追尋了多少次?
無數(shù)次地追尋,無數(shù)次的佇立遙望,等過了生命里無數(shù)的斑斕與斑駁,伊人宛在,但卻覓之無蹤。
說到等,我想到了另一首詞《望江南》。《望江南》是等,等到的是絕望,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蒹葭》是尋,尋到的是惆悵,一股惆悵氤氳在迷離的蒹葭河畔。
3、請女生扮演伊人,讀奇數(shù)行,男生扮演追求者,讀偶數(shù)行。
(生演讀)
此時此刻,此情此境,你感覺追求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向往愛情,百折不撓,執(zhí)著追求,堅貞不渝的人。
對于伊人,追求者欲尋不得,欲罷不能,寧愿為伊消得人憔悴,絕不言棄。
4、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執(zhí)著、堅韌。
師:追求的結果可能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可能是“相忘于江湖”,讓這些隨緣吧,
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尋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執(zhí)著無悔。
5、學到這,我們來小結一下這首詩的朦朧美。
(1)景:朦朧(夢幻惆悵)
(2)人:朦朧(縹緲迷離可望而不可及)伊人
(3)情:朦朧(剪不斷理還亂)追求者
總之,整首詩歌給人以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
6、此刻,同學們頭腦中一定有一幅朦朧的山水人物畫,和大家分享你想象的畫面吧!
深秋的清晨,霜濃霧重,在青蒼的天際下,河畔那一大片叢生的蒼蒼蒹葭,在蕭瑟的秋風中起伏搖曳,茫茫秋水之上,曉霧朦朧,煙水迷離,一位若隱若現(xiàn)的伊人裊娜地游歷在曉霧之中,一位癡情的追求者焦灼地徘徊在蒹葭之旁,隔河翹首企望伊人。
7、為了獎勵同學們精彩的發(fā)言,請大家看一段視頻。看視頻中的圖和你想象的哪個更美。(視頻朗讀)
8、誰來挑戰(zhàn)名家的朗讀,請一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配樂)這首詩。
讀得情真意切,意味深長。
四、百家爭鳴悟《蒹葭》
請思考:追求者熾熱追尋的“伊人”僅僅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嗎,還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呢?
追求者追尋伊人→追尋的目標、理想
孔子仁愛
莊子天道無為
司馬遷究天人之變
劉備諸葛亮言近而旨遠
文天祥威武不屈語短而情長
居里夫人鐳的發(fā)現(xiàn)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袁隆平雜交水稻
初三學子理想的高中
“伊人”到底是誰,而一千個人心中就會有一千個伊人——是她?是他?是知音?是戀人?
是賢者?是隱士?是理想、功業(yè)、前途等,不一而足??梢?,《蒹葭》不僅是一首愛情戀曲,更是一闕追求者的頌歌。
拓展作業(yè)之一:
《詩經》中的詩一般以詩的首句或首句中的兩字為題,請為本詩重新擬一個題目。
尋愛,秋水伊人,望穿秋水,娟娟美人隔秋水,千里之外,
伊人何處,千里千尋,癡尋,飄渺尋情……
結束語:同學們,我們心中的伊人,我們心中的理想,也處在在水一方。盡管路漫漫,我們仍要上下求索,盡管目標處在千里之外,我們仍需無聲黑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書寫我們無悔的青春。
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導學案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需要我們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導學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八年級語文下冊《蒹葭》導學案
【學習目標】:1、了解《蒹葭》主題的多義性和主題升華的意義
2、掌握《蒹葭》的藝術特色
3、理解《蒹葭》中“興”的表現(xiàn)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寫法及作用
【學習重、難點】:
重點:了解《蒹葭》主題的多義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難點:理解《蒹葭》中“興”的表現(xiàn)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寫法及作用
【知識鏈接】: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現(xiàn)存305篇(又稱詩三百)。到了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大量樂譜失傳,僅存的詩歌則編入《詩經》。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可分“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是指個地方的民間歌謠,”雅“大部分是貴族的宮廷正樂,”頌“是天子和諸侯用以祭祀宗廟的舞曲歌辭。
《詩經》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賦、比、興“。其中”賦“是直接鋪陳敘事;”比“就是比喻;”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風、雅、頌、賦、比、興合稱”六藝“。
2、《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3、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者為物,瞬息消亡。霜者,露所凝也。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睎“”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也!
【學法指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學習流程】
一、與詩人邂逅——大聲的朗讀
1、聽過朗讀錄音,大家仔細練讀并為我劃分節(jié)奏吧!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導學案2、這首詩的韻律、節(jié)奏體現(xiàn)在哪里呢?請大家根據(jù)下列老師的提示想一想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睎;道阻且躋;白露未已;在水之涘
《蒹葭》導學案
j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道阻且長;蒹葭萋萋白露未睎;
k道阻且躋;白露未已;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蒼蒼、萋萋、采采
多次出現(xiàn)“溯洄從之溯游從之”“道阻……”還有“宛在水中……”
同學們你發(fā)現(xiàn)老師找出的這四類句子每一類都有什么共同點了嗎?
二、與詩人研討——用心的賞讀
請同學們再讀《蒹葭》,同時在腦海中再現(xiàn)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并結合詩歌談一談詩中的“癡情者”你欣賞他哪一點?
三、類文賞析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衛(wèi)風.碩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br>
——《詩經.國風.鄭風.子矜》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糜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詩經.小雅.采薇》
我的收獲:
我的不足:
我的反思: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蒹葭》創(chuàng)新教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蒹葭》創(chuàng)新教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蒹葭》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采用聽讀、朗讀、品讀的方法理解內容,用審美的眼光閱讀審視詩歌。
2.理解《詩經》中“興”的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形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3.從文中提取精美的內容,品評出這些內容的精妙之處,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閱讀目的。
4.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教法與學法
1.重視學生用情感朗讀課文。
2.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勇氣和習慣。
3.運用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經驗。
4.教師的引導與點撥。
3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同學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于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初讀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讀懂意思。深讀在讀中生疑,讀中釋疑,讀中釋義,讀中品味,從而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古詩文的方法。其中伴隨著教師的啟發(fā)、引導、提問、解說等活動一起進行的,朗讀帶動講解,講解促進朗讀。從而體會詩歌的音樂美,對詩歌意象有所了解,激發(fā)學生古典文學的興趣。
4重點難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詩歌意境及抒情主人公形象。
2.體會詩歌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行式。
3.理解詩歌主題的多重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5教學過程5.1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教學過程
導課: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導入新課。
請欣賞一首歌曲,注意歌詞。
這首舒緩優(yōu)美的歌曲是由臺灣當代作家瓊瑤做的詞,請問:她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哪里來?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蒹葭》,《蒹葭》是一首對后世極有影響力的愛情詩?!遁筝纭愤x自?誰來介紹《詩經》。
《詩經》是詩歌文學的開山鼻祖,是四書五經之一,被俸為儒家經典,是我國最早的詩歌。
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305篇詩歌,又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可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賦,比、興。
讓我們走近文本,揭開這首詩的神秘面紗。
一、聲情并茂讀《蒹葭》
1、請同學們先傾聽這首愛情戀曲,咱們來個合作,老師朗讀第一章,同學們來讀第二三章。
下面的精彩由同學們續(xù)寫(老師配樂朗讀)。
2、檢查預習:下面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①你認為應該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字音:溯洄sùhuí晞xī湄méi躋jī坻chí涘sì沚zhǐ
②生上臺標注需要積累的詞語并解說.
③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內容?詩中流淌著怎樣的感情?
明確:一個男子強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尋而不得的失望、惆悵的心理。
憂愁、悲愁、愁苦、哀愁,傷感、無奈。
3、邀請三個同學每人讀一節(jié),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4、師:非常有感覺,投入了情感,聲情并茂,請觀察一下這三節(jié)詩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生:詩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結構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
字數(shù)相等,只是在少數(shù)地方換用了近義詞。
師:也就是說三章句式相同,你很敏銳地發(fā)現(xiàn)它們相同的地方,這種形式我們稱之為“重章疊句”。
這是詩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我們一起來讀,感受詩歌回環(huán)往復的美。
二、爭奇斗艷繪《蒹葭》
1、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蒹葭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走近這幅畫,你依稀看見
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
蒼蒼蒹葭——叢生茂密。
比較:A、蒹葭蒼蒼
B、蒹葭蒼——蒼——
再讀。把聲音拖長點,聲音的延長可以帶來情感的綿長。
像“蒼蒼”這樣重復的詞我們稱之為疊字。
類似的還有:
學生找,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2、茂盛的蒹葭,潔白的晨露,盈盈秋水,共同渲染了什么氛圍?
生:凄美深遠、蕭瑟、朦朧迷離、凄涼哀婉……
3、凄清的景色與追求者尋訪未果的惆悵的心情渾然一體,也就是說蕭瑟的秋景正是主人公
悵惘心情的外化,這叫什么寫法,屬于詩經的哪一種表現(xiàn)手法?
4、請一男生和我來做一個朗讀游戲。男生讀一句,老師跟著重復讀,讀完全詩后再重復讀
第一行。其他同學邊聽邊在你腦海中想象這幅淡雅的畫。
三、各抒己見品《蒹葭》
1、在這幅畫中,有哪些人?追求者、伊人。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第一小組①伊人在哪,給追求者的感覺如何?
第二小組②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樣追尋伊人的?
第三小組③追求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
伊人在哪,給追求者的感覺如何?用詩歌回答;用自己的話回答。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
美若天仙,可望難即,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若即若離,
影影綽綽,依稀可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
可能有蒙娜利莎那樣的神秘
可能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
林黛玉般的多愁善感
猶抱琵琶半遮面
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樣追尋伊人的?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
道路非常崎嶇,可見求者非常艱辛。請我們讀出這種追尋的艱辛,帶上憂傷的表情。
夜有所思,日有所為,追求者夜里輾轉難眠,天未亮就徘徊在秋水河畔。
逆流而上去尋,道路崎嶇遙遠;順流而下去找,幻象迷離。
追求者追尋了多少次?
無數(shù)次地追尋,無數(shù)次的佇立遙望,等過了生命里無數(shù)的斑斕與斑駁,伊人宛在,但卻覓之無蹤。
說到等,我想到了另一首詞《望江南》?!锻稀肥堑龋鹊降氖墙^望,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蒹葭》是尋,尋到的是惆悵,一股惆悵氤氳在迷離的蒹葭河畔。
3、請女生扮演伊人,讀奇數(shù)行,男生扮演追求者,讀偶數(shù)行。
(生演讀)
此時此刻,此情此境,你感覺追求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向往愛情,百折不撓,執(zhí)著追求,堅貞不渝的人。
對于伊人,追求者欲尋不得,欲罷不能,寧愿為伊消得人憔悴,絕不言棄。
4、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執(zhí)著、堅韌。
師:追求的結果可能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也可能是“相忘于江湖”,讓這些隨緣吧,
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尋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執(zhí)著無悔。
5、學到這,我們來小結一下這首詩的朦朧美。
(1)景:朦朧(夢幻惆悵)
(2)人:朦朧(縹緲迷離可望而不可及)伊人
(3)情:朦朧(剪不斷理還亂)追求者
總之,整首詩歌給人以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
6、此刻,同學們頭腦中一定有一幅朦朧的山水人物畫,和大家分享你想象的畫面吧!
深秋的清晨,霜濃霧重,在青蒼的天際下,河畔那一大片叢生的蒼蒼蒹葭,在蕭瑟的秋風中起伏搖曳,茫茫秋水之上,曉霧朦朧,煙水迷離,一位若隱若現(xiàn)的伊人裊娜地游歷在曉霧之中,一位癡情的追求者焦灼地徘徊在蒹葭之旁,隔河翹首企望伊人。
7、為了獎勵同學們精彩的發(fā)言,請大家看一段視頻??匆曨l中的圖和你想象的哪個更美。(視頻朗讀)
8、誰來挑戰(zhàn)名家的朗讀,請一同學有感情地朗讀(配樂)這首詩。
讀得情真意切,意味深長。
四、百家爭鳴悟《蒹葭》
請思考:追求者熾熱追尋的“伊人”僅僅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嗎,還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呢?
追求者追尋伊人→追尋的目標、理想
孔子仁愛
莊子天道無為
司馬遷究天人之變
劉備諸葛亮言近而旨遠
文天祥威武不屈語短而情長
居里夫人鐳的發(fā)現(xiàn)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袁隆平雜交水稻
初三學子理想的高中
“伊人”到底是誰,而一千個人心中就會有一千個伊人——是她?是他?是知音?是戀人?
是賢者?是隱士?是理想、功業(yè)、前途等,不一而足??梢姡遁筝纭凡粌H是一首愛情戀曲,更是一闕追求者的頌歌。
拓展作業(yè)之一:
《詩經》中的詩一般以詩的首句或首句中的兩字為題,請為本詩重新擬一個題目。
尋愛,秋水伊人,望穿秋水,娟娟美人隔秋水,千里之外,
伊人何處,千里千尋,癡尋,飄渺尋情……
結束語:同學們,我們心中的伊人,我們心中的理想,也處在在水一方。盡管路漫漫,我們仍要上下求索,盡管目標處在千里之外,我們仍需無聲黑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書寫我們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