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14高二語文下冊《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知識點。
一名愛崗敬業(yè)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性,作為教師就要好好準備好一份教案課件。教案可以保證學生們在上課時能夠更好的聽課,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您知道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下冊《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知識點”,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下冊《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知識點
【原文欣賞】《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翻譯: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jié),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nèi)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簡介:
這首詞是作者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jié)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jié)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huán)境和人物內(nèi)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崇寧二年(1103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字詞:
⑴醉花陰:詞牌名,又名“九日”,雙調(diào)小令,仄韻格,五十二字,上下闋各五句三仄韻。
⑵云:一作“雰”,一作“陰”。愁永晝:愁難排遣覺得白天太長。永晝,漫長的白天。
⑶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金獸:香爐里香料逐漸燃盡。消,一作“銷”,一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⑷重陽:農(nóng)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吨芤住芬浴熬拧睘殛枖?shù),日月皆值陽數(shù),并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jié)。”
⑸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宋周邦彥《浣溪沙》:“薄薄紗廚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睆N,一作“窗”。
⑹涼:一作“秋”。
⑺東籬:泛指采菊之地。東晉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睘楣沤衿G稱之名句,故“東籬”亦成為詩人慣用之詠菊典故。
⑻暗香: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滿袖?!豆旁娛攀住ねブ杏衅鏄洹罚骸芭蕳l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里用其意。
⑼銷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南朝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毕?,一作“消”。
⑽簾卷西風:秋風吹動簾子。西風,秋風。
⑾比:一作“似”。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有黃華”。鞠,本用菊。唐王績《九月九日》:“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jié)回?!?/p>
練習題:
(1)“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描繪了一幅什么畫面?渲染了怎樣的環(huán)境氛圍?作者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2)“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作者為何特別提到重陽佳節(jié)?作者的涼意從何而來?
(3)古人常愛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而李清照卻說“人比黃花瘦”,這樣的比喻有什么豐富的內(nèi)涵?
(4)詞人運用哪些景物來烘托心情?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答案:
(1)天空濃云密布又有薄霧籠罩,瑞腦香的煙霧從獸形的香爐上裊裊升起。“薄霧濃云”:渲染了一種陰沉憂郁的氛圍?!俺钣罆儭睒O言白晝漫長沒有盡頭――這是因為孤單寂寞,內(nèi)心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叭鹉X銷金獸”作者靜靜地看著裊裊煙霧從金獸爐上慢慢升起――百無聊賴。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佳節(jié)又重陽”:“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重陽佳節(jié)時本應夫妻團圓,而如今卻自己孤身一人,獨對良辰美景虛度光陰?!坝帧北砻髋c親人離別已久,獨過佳節(jié)已非一回?!皼觥辈坏珜懗隽饲餁獾氖捝?,更反映出詩人心境的凄冷。涼意表面上是因為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深層次原因是獨居家中,沒有家庭的溫馨,內(nèi)心感覺到孤獨凄涼。JaB88.cOM
(3)黃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與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體態(tài)相近,貼切地反映了當時作者由于與丈夫分別而產(chǎn)生的孤獨、愁悶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傳統(tǒng)象征意義,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這樣的比喻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精神氣質。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營造了婉曲優(yōu)美的藝術情境。
(4)景物:薄霧、濃云、瑞腦、金獸、玉枕、紗廚、酒、簾、西風、黃花;本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別之后所寫,表達了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
相關知識
高二語文必修4《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必修4《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有關李清照的文學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合作學習,把握詞的內(nèi)容和寫作思路,揣摩詞中的意象,體會詞的意境。
2.探究與活動,引導學生品味賞析詩詞的語言,重點抓住情感意味濃的字、詞、句進行分析,體會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是如何建立語言與情感間的聯(lián)系的,把握詞作中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魅力,感受女詞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詞作婉約清秀、情味真切、語言清新自然的風格。
2新設計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授《醉花陰》。
教學設想:學生簡介李清照前期的生活和寫作背景;聽錄音朗讀,初步感知詞的內(nèi)容;反復誦讀,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品味詞的語言,感受詞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背誦全詞。
第二課時,教授《聲聲慢》。
教學設想:檢查第一首詞的背誦情況;學生簡介詞作的寫作背景;誦讀第二首詞,聽錄音朗讀,教師進行誦讀提示,再朗讀全詞,背誦全詞;從遣詞造句的角度引導學生選取詞作中的某些語言進行鑒賞分析,體會詞人內(nèi)心的情懷。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含兩首詞的MP3朗讀文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3學情分析
1、學生對李清照詞人生平有一些了解,但對其早期及中晚期詞作的風格不清楚;
2、學生欠缺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點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鑒賞能力。
4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醉花陰》的寫作背景,體會詞人是如何通過特定的意象表達孤獨寂寞的情感的,體會詞作情景交融的特點。
2.把握詞人在創(chuàng)作《聲聲慢》時的社會背景及其心境,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把握詞的意象,品味詞的語言,體會詞的意境。
5教學過程5.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講授】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醉花陰
導入新課
李清照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工于詩詞,長于文賦,精通音律善作詩畫。她那無可比擬的才氣和無比輝煌的詩詞創(chuàng)作令無數(shù)須眉汗顏。以前我們曾經(jīng)學過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兩首來?
生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p>
《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推進新課
【創(chuàng)設氛圍,合作學習】
(教師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課件,簡介李清照的文學常識及本詞的寫作背景)
多媒體課件展示:
李清照(1084~約1155),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詞上,一方面繼承了婉約派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她的詞婉約清秀,情真意切,語言清新自然,音調(diào)優(yōu)美,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
創(chuàng)作《醉花陰》一詞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山東萊州做官,她本人仍獨居青州。重陽佳節(jié),為一抒思夫之苦,李清照作了這首詞。傳說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后,惹得明誠筆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詞數(shù)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古籍原載如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髡\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保ㄒ姟对潦勒洹が構钟洝罚?/p>
唐宋詞有一個傳統(tǒng)的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就是專門用來寫婦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因為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畢竟有相異之處,所以這些男作家們寫的詞其實只是一種“代言”,不能完全地表達女性的心聲。李清照“以女子之心書女子之情”,這以女性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閨怨詞”才真正反映了女子的內(nèi)心世界。
一起欣賞這首詞的朗誦錄音,在聽的過程中請大家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嘗試朗誦
同學們一起來體會以下的朗讀節(jié)奏提示。
課件展示誦讀節(jié)奏: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現(xiàn)在,哪個同學愿意再來試試?或者以小組為單位來朗讀也可以。
(一小組的四位同學自告奮勇,教師播放音樂)
基本把握住了節(jié)奏,又讀出了感情
教師提問《醉花陰》是一首小令。李清照的詞有個鮮明的藝術特色,就是情與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善于摘取個人生活當中極富情味的畫面來寫作,很有生活氣息,情真意切。這首詞也同樣如此。請大家先仔細地閱讀全詞,看看詞人交代了什么。
學生回答生交代了作者在重陽節(jié)一天內(nèi)的生活感受。
教師補充這首詞分為上片和下片。思考一下,上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誰能用四字短語把它概括出來?
學生概括師
教師提問作者為何而愁?
學生回答思念丈夫!
我們再來看看下片。
生 黃昏把酒!
學生概括。
(教師板書“飲酒賞菊”)
[鑒賞評價]
接下來,我們先把學習重點放到上片上。有沒有同學能結合課文的注釋,具體說說詞上片的內(nèi)容呢?注意,學習詩詞要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不要像古文一樣原文翻譯,可以自由地發(fā)揮、補充。
學生 薄霧淡淡,陰云濃濃,這漫長的白晝啊,好像永遠沒有盡頭似的,真令人發(fā)愁啊。為了消磨這難熬的時光,只好在獸型的香爐當中點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節(jié)重陽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讓“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寢,玉制的枕頭,輕紗作的帳幔,涼氣透骨,真叫人徹夜難眠?。?/p>
教師 這位同學才思敏捷,看起來古典文學的修養(yǎng)相當深厚,很好地再現(xiàn)了詞作的意境美,表現(xiàn)令人嘆為觀止,請坐下。
學生討論
教師 詞人在上片中交代的大致的情形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大家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學生回答愁!
教師 對。下面是我們的自主探究時間,請大家緊扣住這個“愁”字,以情景交融為方向,自由選擇詞作中的詞語、意象來進行簡要的鑒賞分析。注意,語言的鑒賞要抓住關鍵詞,建議大家先在書本里找出上片的關鍵詞。
(各學生小組開始自由活動,看書,動筆,討論)
學生分組自由鑒賞。
小組發(fā)言。我們小組鑒賞的是“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句。首先,“薄霧”和“濃云”這兩個詞所描繪的景象渲染了一種陰沉憂郁的氣氛,這跟作者當時的心情是相吻合的。其次,“愁”字可以說是一個關鍵詞,點出了整首詞的情感基調(diào)?!坝罆儭敝械摹坝馈弊?,極指白天的漫長,有“好像永遠也沒有盡頭”的意思,這就更加體現(xiàn)出作者在丈夫離家后那種孤獨無聊的心情了??傊?,我們小組在鑒賞語言后得出的結論是,古人創(chuàng)作詩詞時在選字用詞方面非常講究,短短的一句話就蘊含了那么豐富的意蘊,真讓人叫絕。
其他小組發(fā)言
(教師檢查背誦)
師 我們的學習一向強調(diào)自主性和探究性。上片的鑒賞分析就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完成得很出色?,F(xiàn)在,請各學習小組按剛才的流程進行準備,老師打算給大家更多的自由發(fā)揮空間。
師我們的任務有兩大點。一是結合注解,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整體理解下片大意。既要把握其內(nèi)容,又要簡要分析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二是自由選擇詞作中的詞語、意象來鑒賞分析語言。要懂得抓住關鍵詞,咀嚼品味其中的情味。除了分析、解答問題之外,也歡迎同學們大膽提出自己在鑒賞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各小組開始看書,動筆,交流討論)
下片整體品味下片是寫作者在重陽節(jié)這天到菊圃飲酒的情形。這天黃昏之后,愁悶無比的“我”拿起幾杯淡酒,來到東籬的菊圃里。在這里,菊花的香味四處流動,甚至盈滿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愛的丈夫此時卻身在外地,所以別說這景致不讓人相思愁絕,黯然神傷啊。清風吹過黃昏,卷起了門簾,讓人不覺感到一陣微涼。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黃色菊花,相思銷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嗎?
整體的鑒賞先到這里。下面我們把重點放到句子和詞語的鑒賞上來。先把關鍵詞找出來。
(學生齊答,師板書“黃昏”“銷魂”“瘦”)
小組展示合作成果?
學生提問:“東籬把酒黃昏后”一句中的“東籬”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有無聯(lián)系?
小組互助解疑?
生 我們查過資料,普遍的看法是“東籬”化用了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之詩意。這里一方面交代“東籬”是菊圃,另一方面又有引用的典雅之味。
請繼續(xù)鑒賞或發(fā)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一句寫的是佳景還是愁景?何以見得?
小組解答 我們認為這是寫佳境。但在詞作當中卻起到了“佳景襯哀”的作用。這要聯(lián)系寫作背景來分析。重陽是菊花節(jié),菊花正值盛放之時。東籬下的菊花想必開得無比燦爛。黃昏之后,花香四溢,當然更富有情味了??墒菍τ诙酥票淖髡邅碚f,此時卻只能一人對花獨酌,空想與丈夫在一起時的快樂光陰,所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沒有讓她變得快樂,反而更激起她心中無限的思夫之情。黃昏正是令人惆悵之時,更加襯托了作者的愁悶相思。
教師 無論是鑒賞還是質疑,我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好。當然,作品中還有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
學生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中展現(xiàn)出兩個鏡頭:一是凄冷的風穿簾而過,菊花滿園,枝瘦葉殘的菊花在寒風中瑟縮;二是詞人迎著寒風,看著菊圃中的菊花,顧花自憐,認為憔悴愁絕的自己比菊花更要消瘦。情景互融,思夫之苦至此,真讓人同情!
教師補充分析“黃花”?!叭吮赛S花瘦”,明是憐花,實為憐己。黃花當中寄托著詞人的情感,人比黃花之喻既含蓄,又富有美態(tài),形象地再現(xiàn)了愁云滿面的閨中思婦的神韻。此外,黃花又有傲霜的美質,更能襯托出詞人情懷的高潔,含蘊異常豐富。
學生分析另一個關鍵詞“瘦”。這個字是全詞的詞眼。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認為菊花也是“瘦”的,這自然只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作者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細,菊瓣纖長,但仍能在寒風中傲立。以“瘦”來形容是極見神韻的。而詞人因為思夫之情無法排遣,已然形銷骨立,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會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詞以“瘦”作結,在人與黃花的比較中寄托了極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嘗試背誦
(眾生齊讀,老師要求學生合上書本試背)
課堂小結
教師 對本課作個小結。清代的許寶善曾說此詞“幽細凄清,聲情雙絕”(《自怡軒詞譜》),評價很高。此詞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寫重陽佳節(jié)對丈夫的銷魂噬骨之相思,情調(diào)凄婉而又含蓄蘊藉。明·楊慎評末兩句曰:“凄語,怨而不怒?!保钌髋c本《草堂詩余》)清·陳廷焯曰:“無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調(diào),元人詞曲往往宗之。”(《云韶集》)的確,這首詞以“愁”字開篇,以“瘦”字作結,貫穿全詞始終的是詞人孤獨愁絕之苦及銷魂噬骨的思夫之情。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全詞情景交融,“極煉而不煉,出色而本色”(《藝概·詞概》)。其白描的外在形式和精美的內(nèi)在特質,得到了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
布置作業(yè)
師 回家以后請同學們背誦全詞,明天早讀課老師抽查;另外,把賞析作業(yè)做在作業(yè)本上。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學設計
授課
時間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節(jié)
課題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過作品初步了解其創(chuàng)作主題及風格。
2、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過程與方法
1.疏通“詞”義,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2.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特色。
3.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
重點
1.能總結詞的意境,體會詞的意境美。
2、體會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生活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意境的好處
教學
難點
1、鑒賞詞的意境美,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2、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一、導入新課
【說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為課堂創(chuàng)設出一種易安詞的氛圍。畢竟這首詞連同這份感情都距離學生太遠太遠,與其“猶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間的相思之苦,還不如一開始就讓情普照心田,讓愛充滿課堂,讓學生敢于說愛,否則怎么可能被愛打動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看她將向我們講述世間怎樣的情感故事。
二、走進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三.朗讀·體悟
(想象一幅畫面——西風瘦菊,佳人對花興嘆的畫面)
四.賞析文本
(學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xiàn)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她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diào),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xiàn)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huán)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tài)。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jié)奏急促,情調(diào)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jié)」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淚下」。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jīng)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nèi)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請同學來朗讀這首詞,讓我們從中更好的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朗讀,師生點評。
三小組自由朗讀,說說自己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本詞的內(nèi)容。
感情基調(diào):寂寞、憂郁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表達了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
詞的語言具有凝練,含蓄的特點。所以文章中的每個詞句都可能會有很深刻的內(nèi)涵或者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一起再讀課文,并到詞句中去挖一挖,試試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東西。
上片與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
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
“愁永晝”——天為什么永遠都不黑呢,這是因為心情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
愁什么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種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
師:能想象一下當時詩人的形象嗎?
生:一個消瘦的女子凄涼地站在窗口呆呆看著香爐內(nèi)青煙一點點上升,變淡,直至無形。她站得累了,頭仰得酸了,但頭頂上的太陽卻仍在原處徘徊不前。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師:此愁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瑞腦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huán)境的凄寂,天氣陰沉,香已燃盡渲染寂寥無聊的環(huán)境氛圍,“佳節(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消金獸”的“消”——消失,消融。為什么想到消融?它寫出了香爐內(nèi)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氣卻一點點的彌散在房間的每個角落了。而消失卻有灰飛煙滅之感,既看不出過程也看不到效果。
好一個消融,冰消融后留下個春天,香消融后留下個相思。
“佳節(jié)又重陽”的“又”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作者看來,這個重陽無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真是舉世皆樂我獨愁呀。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時本應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的?!俺酢笔怯小皠倓偂钡囊馑迹纭凹矣行∨蹰L成”,但在這里譯成“開始”更加貼切一點。因為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從夜半時起,氣溫才開始持續(xù)下降,還沒有真的涼透。這個“初”表明氣溫開始下降,還沒有涼透,但我覺得這個“透”不僅僅指溫度上的涼,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涼,孤枕難眠之時,連心都涼透了。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
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無聊的詞人獨自面對重陽佳節(jié),眼見天近黃昏,詞人才勉強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結果連衣袖都沾滿了菊花的香氣。
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鞍迪恪边€有一個典故,所以它不僅僅指菊花的香氣,還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陽,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為千古絕唱。從“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風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風中的菊花才會被吹得凋零,脫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來的,那它的“瘦”又從何而來?
生:外形比較瘦,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個瘦高個兒。它的花瓣也很單薄,瘦窄。
師: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風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風傲霜,但簾內(nèi)的詞人卻因為思念和孤獨而萎靡不振。
生:這是反襯吧,寫出人尚不如花。
生:詞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黃花還瘦,可見詞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師:詞人用“瘦”把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五.總結詞的意境
六.情讀·悟情
【說明】在理解內(nèi)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jīng)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具體直觀地表現(xiàn)了出來,真不愧為中國第一女詞人。還能說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詩句嗎?
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生: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這三句,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
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xiàn)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保ㄇ赜^《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shù)剡\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皷|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現(xiàn)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
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jié)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元伊士珍《瑯環(huán)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装沧饕病!辈徽撨@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xiàn)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chǎn)物。
所以,今天我們在欣賞時,主要借鑒她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法。千萬不要成了“愛上層樓”者,到時還要“為賦新詞強說愁”。
“歌以詠志”,詞本來就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好好來吟哦一番,看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剛才挖出的各種感情,每組選讀一句,賽一賽哪一組讀得最好。
小組內(nèi)進行朗讀比賽,同學點評(注意語速,節(jié)奏,重音,感情)。
在賽讀過程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漸把詞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七.課堂總結
【說明】嘗試著教給學生一個閱讀方法,并適當進行總結,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把鑰匙打開更多的文學之門。這對于老師來說,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八.作業(yè)
說說學完這首詞的感受或收獲?
1.在描寫中注入深情。
2.用形象化的手法。
3.詞語不僅有字面意義,還有隱含意義,我們要善于提問,善于挖掘。
4.要想讀好詩,必須先理解好。
師:培根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人在談話”,其實讀一首好詞也就認識了一個詞人,希望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多讀多問多挖,認識更多的詞人,詩人,偉人。
自選一首李清照的詞,結合對作品的賞析,談談你對婉約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理解。
教學后記
高中語文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創(chuàng)新教案
高中語文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創(chuàng)新教案
授課
時間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節(jié)
課題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過作品初步了解其創(chuàng)作主題及風格。2、了解個人的生活遭遇和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過程與方法
1.疏通“詞”義,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2.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特色。3.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鑒賞詞的一般方法,并學會運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學
重點
1.能總結詞的意境,體會詞的意境美。2、體會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生活的方式來創(chuàng)造意境的好處
教學
難點
1、鑒賞詞的意境美,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體驗;
2、品味語言美、音樂美,掌握藝術手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一、導入新課【說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為課堂創(chuàng)設出一種易安詞的氛圍。畢竟這首詞連同這份感情都距離學生太遠太遠,與其“猶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間的相思之苦,還不如一開始就讓情普照心田,讓愛充滿課堂,讓學生敢于說愛,否則怎么可能被愛打動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看她將向我們講述世間怎樣的情感故事。二、走進作者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李清照是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三.朗讀·體悟
(想象一幅畫面——西風瘦菊,佳人對花興嘆的畫面)
四.賞析文本(學生賞析老師訂正、點撥、補充。)
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xiàn)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她后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diào),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聲聲慢》上片表現(xiàn)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huán)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tài)。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jié)奏急促,情調(diào)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jié)」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寫到: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淚下」。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jīng)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tǒng)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nèi)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請同學來朗讀這首詞,讓我們從中更好的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朗讀,師生點評。三小組自由朗讀,說說自己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本詞的內(nèi)容。感情基調(diào):寂寞、憂郁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緒。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表達了重陽佳節(jié)獨守空閨,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愁緒。詞的語言具有凝練,含蓄的特點。所以文章中的每個詞句都可能會有很深刻的內(nèi)涵或者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一起再讀課文,并到詞句中去挖一挖,試試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東西。上片與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俺钣罆儭薄鞛槭裁从肋h都不黑呢,這是因為心情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愁什么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種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師:能想象一下當時詩人的形象嗎?生:一個消瘦的女子凄涼地站在窗口呆呆看著香爐內(nèi)青煙一點點上升,變淡,直至無形。她站得累了,頭仰得酸了,但頭頂上的太陽卻仍在原處徘徊不前。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師:此愁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叭鹉X消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huán)境的凄寂,天氣陰沉,香已燃盡渲染寂寥無聊的環(huán)境氛圍,“佳節(jié)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跋皤F”的“消”——消失,消融。為什么想到消融?它寫出了香爐內(nèi)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氣卻一點點的彌散在房間的每個角落了。而消失卻有灰飛煙滅之感,既看不出過程也看不到效果。好一個消融,冰消融后留下個春天,香消融后留下個相思。“佳節(jié)又重陽”的“又”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作者看來,這個重陽無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真是舉世皆樂我獨愁呀。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佳節(jié)時本應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的?!俺酢笔怯小皠倓偂钡囊馑?,如“家有小女初長成”,但在這里譯成“開始”更加貼切一點。因為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從夜半時起,氣溫才開始持續(xù)下降,還沒有真的涼透。這個“初”表明氣溫開始下降,還沒有涼透,但我覺得這個“透”不僅僅指溫度上的涼,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涼,孤枕難眠之時,連心都涼透了。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若。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然而她,卻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了?!皷|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無聊的詞人獨自面對重陽佳節(jié),眼見天近黃昏,詞人才勉強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結果連衣袖都沾滿了菊花的香氣。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鞍迪恪边€有一個典故,所以它不僅僅指菊花的香氣,還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能共的哀怨之情。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陽,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澳啦幌?,帝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于是,末句“人比黃花瘦”,更成為千古絕唱。從“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風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風中的菊花才會被吹得凋零,脫落。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來的,那它的“瘦”又從何而來?生:外形比較瘦,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個瘦高個兒。它的花瓣也很單薄,瘦窄。師: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生:可能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風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風傲霜,但簾內(nèi)的詞人卻因為思念和孤獨而萎靡不振。生:這是反襯吧,寫出人尚不如花。生:詞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黃花還瘦,可見詞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師:詞人用“瘦”把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五.總結詞的意境
六.情讀·悟情【說明】在理解內(nèi)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jīng)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具體直觀地表現(xiàn)了出來,真不愧為中國第一女詞人。還能說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詩句嗎?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生: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這三句,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在這首詞里,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xiàn)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比喻的巧妙也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shù)剡\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皷|籬’,本來是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包S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現(xiàn)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層。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jié)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元伊士珍《瑯環(huán)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明》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城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装沧饕病!辈徽撨@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單從這故事的流傳就足以說明李清照的生活體驗不是一般文人所能體驗得了的;他的藝術風格與藝術技巧,也不是一般詞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詞里出現(xiàn)的那種多愁善感、弱不禁風的閨閣美人形象,也正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為這一形象是封建社會特定歷史時期與特定階層的產(chǎn)物。所以,今天我們在欣賞時,主要借鑒她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方法。千萬不要成了“愛上層樓”者,到時還要“為賦新詞強說愁”?!案枰栽佒尽?,詞本來就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好好來吟哦一番,看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剛才挖出的各種感情,每組選讀一句,賽一賽哪一組讀得最好。小組內(nèi)進行朗讀比賽,同學點評(注意語速,節(jié)奏,重音,感情)。在賽讀過程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漸把詞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nèi)容
(重點內(nèi)容: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分類推進措施)
七.課堂總結
【說明】嘗試著教給學生一個閱讀方法,并適當進行總結,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把鑰匙打開更多的文學之門。這對于老師來說,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八.作業(yè)
說說學完這首詞的感受或收獲?1.在描寫中注入深情。2.用形象化的手法。3.詞語不僅有字面意義,還有隱含意義,我們要善于提問,善于挖掘。4.要想讀好詩,必須先理解好。師:培根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人在談話”,其實讀一首好詞也就認識了一個詞人,希望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多讀多問多挖,認識更多的詞人,詩人,偉人。
自選一首李清照的詞,結合對作品的賞析,談談你對婉約派創(chuàng)作風格的理解。
教學后記
高中語文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名師教案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nèi)容,幫助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教案內(nèi)容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名師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名師教案
一、教材分析:
《醉花陰》講述了作者李清照在丈夫趙明誠長期外出做官之時,獨自把酒,賞菊過重陽的故事。詞中作者通過一系列畫面把自己對丈夫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因為是詞,所以本文的語句顯得更加含蓄,跳躍性也更強,單從詞的字面上看,學生就不易讀懂,更不要說能領悟到包含在每個畫面后的思念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學光靠朗讀是遠遠不夠的。
二、教學方法
方法總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所以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方法也不盡相同。本詞我覺得可以綜合運用三個方法:組內(nèi)自由討論法;個人獨自領悟法;朗讀演繹法。同時借助多媒體先進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透徹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學步驟
1、課文導入
播放姜育恒《梅花三弄》的Flash片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醉花陰》,看她將向我們講述世間怎樣的故事。
【說明】: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為課堂創(chuàng)設出一種易安詞的氛圍。畢竟這首詞連同這份感情都距離學生太遠太遠,與其“猶抱琵琶半遮面”,刻意回避夫妻間的相思之苦,還不如一開始就讓情普照心田,讓愛充滿課堂,讓學生敢于說愛,否則怎么可能被愛打動呢?
2、整體感知
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對照注釋理解詞義,劃出難懂的字詞準備小組內(nèi)討論。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覺得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再提出全班交流。為了保證問題的質量,每個小組只能提一個問題。
一組:“涼初透”的“初”?
二組:剛剛。
三組:開始。
師:到底是什么,再討論一下。
三組:“開始”好一點。寫出夜半時分涼氣開始加重,詩人已經(jīng)覺得寒意陣陣了。
師:是呀,“初”是有“剛剛”的意思,比如“家有小女初長成”,但在這里譯成“開始”更加貼切一點。因為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不是在夜半,而是在日出前后,從夜半時起,氣溫才開始持續(xù)下降,還沒有真的涼透。第一組問題提得好,別的組加油。
七組:“消金獸”的“消”
六組:消失
九組:消融
師:為什么想到消融?
生:它寫出了香爐內(nèi)的香在一寸寸的消解融化,香氣卻一點點的彌散在房間的每個角落了。而消失卻有灰飛煙滅之感,既看不出過程也看不到效果。
師:好一個消融,冰消融后留下個春天,香消融后留下個相思。問得好,譯得更好。
五組:盈袖的盈?
四組:充滿
八組:莫道?
一組:不要說。
……
【說明】:讓學生學會提問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話題,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哪怕只能提出一個優(yōu)質問題,都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盡信書不如無書,完全依賴老師,依賴教案,缺乏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是無法提出優(yōu)質問題的,那些流于形式,走馬觀花,不切實鉆研教材的學生也是提不出優(yōu)質問題的。課堂是產(chǎn)生疑問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培養(yǎng)他們鉆研的精神,以小組單位意在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
3、挖掘內(nèi)涵
詞的語言具有凝練,含蓄的特點。所以文章中的每個詞句都可能會有很深刻的內(nèi)涵或者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一起再讀課文,并到詞句中去挖一挖,試試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東西。這次的挖掘行動采取每個同學單打獨斗的形式,看誰挖的越快越深。為防淺嘗即止,每個同學只要挖出一處精彩即可。
師:老師先拋磚引玉,挖一個“佳節(jié)又重陽”的“又”?!坝帧庇性俚囊馑?,本來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作者看來,這個重陽無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真是舉世皆樂我獨愁呀。
生:我挖的是“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剛才我們分析初的解釋時,老師說從時間上說這個“初”表明氣溫開始下降,還沒有涼透,但我覺得這個“透”不僅僅指溫度上的涼,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涼,孤枕難眠之時,連心都涼透了。
師:你把“涼”挖得可謂深入骨髓呀。
生:我挖的是“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寂寞無聊的詞人獨自面對重陽佳節(jié),眼見天近黃昏,詞人才勉強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結果連衣袖都沾滿了菊花的香氣。
生:這里有“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
生:這里的“暗香”還有一個典故,所以它不僅僅指菊花的香氣,還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能共的哀怨之情。
師:一桌、一椅、一花、一酒、一人、一斜陽,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生:我挖的是“愁永晝”。天為什么永遠都不黑呢,我想這是因為作者心情非常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
師:愁什么呢?
生: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可好。
生:愁不知何日才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種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
師:能想象一下當時詩人的形象嗎?
生:一個消瘦的女子凄涼地站在窗口呆呆的看著香爐內(nèi)的青煙一點點上升,變淡,直至無形。
生:她站得累了,頭仰得酸了,但頭頂上的太陽卻仍在原處徘徊不前。
師:此愁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生:我挖的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卷”中,我可以想象西風一定很大很猛,所以風中的菊花才會被吹得凋零,脫落。
生:我反對。陶淵明有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說明重陽有把酒賞菊的風俗,這時的菊花開的一定最盛,怎么會凋零呢?
師:問得好,菊花的“瘦”不是吹出來的,那它的“瘦”又從何而來?多媒體展示盛開的菊花,
生:外形比較瘦,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個瘦高個兒。
生:它的花瓣也很單薄,瘦窄。
師: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
生:可能強調(diào)的不僅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西風中的菊花尚且能斗風傲霜,但簾內(nèi)的詞人卻因為思念和孤獨而萎靡不振。
生:這是反襯吧,寫出人尚不如花。
生:詞人“愁”瘦了,你看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黃花還瘦,可見詞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師:詞人用“瘦”把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愁思本來應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詞人卻巧妙地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具體直觀地表現(xiàn)了出來,真不愧為中國第一女詞人。還能說出其他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的詩句嗎?
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生: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說明】:挖掘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發(fā)揮主動性的過程,更是敞開心扉和文本交流的過程,走進詞人內(nèi)心世界的過程。都說新課標提倡尊重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力,但我們真正放手的機會還是比較少的。大家都提前預設好教學步驟,然后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案上靠。這樣的課上得輕松,愉快,整個課堂如行云流水,老師的表演可以淋漓盡致,學生的回答也大同小異,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蛇@樣的課無疑是太精致了,讓人望而生畏。試想如果缺少了教師這根拐杖,學生自己能找到前進的道路嗎?所以“魚”和“漁”的問題我們還是不能不講。
但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最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放得開卻收不攏。因為現(xiàn)在學生的知識面已經(jīng)非常之廣,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又千奇百怪,所以真正敢于放手的教師越來越少。放手不等于放羊,放手其實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在備課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因為你不是學生,所以你不可能知道他們會挖掘出什么來,你更不知道他們會挖得多深,你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必須什么可能都要想到。換句話說:你備的不再是一節(jié)課,而是一個專題,要讓自己成為這個專題中全知全能的多面手,最起碼看起來是如此。這是一個多么大的挑戰(zhàn)呀。我想,這也是現(xiàn)在課堂老師導得太多的根本原因。
但一節(jié)成功的課不僅要看老師的表現(xiàn)和課堂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將起多大的作用。這才是我們所有一線教師該思考的問題。
4、讀出感情
“歌以詠志”,詞本來就是用來吟唱的,所以我們當然也要好好來吟哦一番,看用怎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吟出剛才挖出的各種感情,每組選讀一句,賽一賽哪一組讀得最好。
小組內(nèi)進行朗讀比賽,同學點評(注意語速,節(jié)奏,重音,感情)。
在賽讀過程中,大家進一步理解了作者感情,并逐漸把詞人凄苦、哀怨的相思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說明】:在理解內(nèi)涵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朗讀,可謂水到渠成,我們經(jīng)常會抱怨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感情,說他們不會讀書,其實他們不是不會讀而是沒有讀懂,他連其中的感情都不清楚,你讓他怎么讀出感情呢?所以要想讀出感情必須建立在學生徹底領悟文章的基礎上,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5、課堂總結
說說學完這首詞的感受或收獲?
生:李清照不愧為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文章原來可以寫得這么凄美動人,以后我也要注意在描寫中注入深情。
生:以后我要學用形象化的手法。
生:我知道,詞語不僅有字面意義,還有隱含意義,我們要善于提問,善于挖掘。
生:要想讀好詩,必須先理解好。
師:培根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偉人在談話”,其實讀一首好詞也就認識了一個詞人,希望大家用我們學到的方法多讀多問多挖,認識更多的詞人,詩人,偉人。
【說明】:嘗試著教給學生一個閱讀方法,并適當進行總結,希望他們能夠用這把鑰匙打開更多的文學之門。這對于老師來說,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