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一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8高中語文必修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設計。
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啟超這次演講卻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一起來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的相關知識點!
高中語文必修一《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梁實秋和梁啟超)
2、學習加旁批的閱讀方法
3、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4、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教學重點: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教學難點:作者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先來做一道競猜題:猜猜他是誰。我對他有四個描述:
1、他是廣東新會人
2、他是中國近代百年歷史中成就與貢獻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維新派的領袖和學者
4、他著作頗豐,著有148卷,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他是誰呢?——梁啟超
同學們學過歷史一定知道梁啟超是個在政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他的政績呢?(戊戌變法、云南起義、與康有為并稱“康梁”、公車上書)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壇上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認識一個真實而活生生的學者梁啟超的話,就要讀讀梁實秋寫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二、作者及梁任公簡介
提示:學生應明確記憶作家時從三方面著手,即生活時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莎士比亞戲劇全集》《遠東英漢大辭典》
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憂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國近現(xiàn)代政壇風云人物,也是學術界一位難得的才子。課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并未從政治家的角度表現(xiàn)先生,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著眼表現(xiàn)其學識淵博以及他自由灑脫的真性情,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讀課文,給課文作旁注。
1、提問: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講特點: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穩(wěn)、睿智)
內容:豐富有趣(博聞強識、學識豐富)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感情豐沛)
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瀟灑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態(tài):生動有趣(自負、謙遜)
語言:旁征博引(風趣、博聞強識)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總之,梁任公是一個有學問,有文采,感情豐沛,沉穩(wěn)睿智瀟灑,熱心腸而又謙遜的學者形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深刻印象從課文中找原句
①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
④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⑤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
3、提問: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細節(jié)描寫,在細節(jié)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理解疑難語句
提問:如何理解“他的廣東官腔是很夠標準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這段話。
提示:梁啟超是廣東人,百日維新中,光緒曾召見梁啟超,命梁上《變法通議》,光緒帝讀后大加嘆賞,謂左右:“梁文章寫得好,可就是他那廣東話太難聽?!眰髡f梁啟超北京話說得太差,光緒聽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讓他辦理譯書局去了。語言的障礙使梁啟超失去了大膽建言的可能,這確令他抱恨終身。后來,梁啟超請夫人教他學習“官話”,等到清華演講時,人們聽到的大概就是這種廣東官腔了。
提問:如何理解“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這段話。
這里說的悲劇是《古詩源》里記載的一個故事,說“朝鮮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發(fā)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無渡河之曲,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講稿中是這樣的:“古樂府里頭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據(jù)說是有一個狂夫,當冬天早上,在河邊‘披發(fā)亂流而渡’。他的妻子從后面趕上來要攔他,攔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來梁啟超在演講中是作了即興渲染的。
但是據(jù)聞一多先生談到自己學生時代在清華聽梁啟超講授古樂府箜篌引《公無渡河》,又是不同的講法。他說,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詩寫在黑板上,然后搖頭擺腦地朗誦一句:“公、無、渡、河”,接著大聲喝彩,叫一聲“好”!然后再重復地念:“公、無、渡、河,”“好!”“公、無--渡、河,”“好!”“渡河--而死--,當奈--公何!”“好,真好,實在是好!”梁任公這樣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嘆,一聲高似一聲,并無半句解釋,朗誦贊嘆過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兒子,也在班上聽講。黑板擦過,這首古詩就算講完了……聞先生回憶完后,把聲音壓低,兩手一攤,說:“大師講學,就是這樣!”
四、理清思路
課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從這些簡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領域和學術領域都是能人、高師。以政治業(yè)績?yōu)榕阋r,突出其學術上的威望和影響。意謂此等能人、高師演講,必定是有分量的。此處為下文具體描寫演講情景張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這是文章的主體,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寫梁任公的演講稿,是通過物件寫人,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作風、修養(yǎng)。行文至此,尚未開始描寫演講,所以也可以將這一段歸并到第一部分,作為演講的又一背景,成為演講的又一鋪墊。
第3段交代演講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人物有老師梁任公和學生,包括作者),并描寫梁任公的形象。描寫形象又著重于表現(xiàn)神采,展現(xiàn)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至此演講仍未開始,作者先描寫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給讀者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讓讀者在腦海中帶著這一形象,來欣賞以下各段梁氏演講過程。
第4段寫梁任公的奇特的開場白,以及他的語音語調。他的開場白,足以見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氣質。這是文章中一個亮點。
以下數(shù)段正式寫梁任公講課,列舉他的講課內容,他的背誦方式,他興會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講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狀極愉快;學生感動,對文學發(fā)生了愛好)。這是梁氏講課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種表現(xiàn),也是接續(xù)“開場白”后的更加深入細致的精彩描寫。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總之,精彩紛呈,高潮迭起,開篇寫梁任公的政治和學術的影響,寫梁任公的演講稿,都是為著渲染氣氛,為后面人物出場鋪設背景,為后面的精彩紛呈蓄勢;人物登場亮相,氣勢不凡,已經(jīng)頗顯描寫之精彩了;梁氏獨特的開場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五、小結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xiàn)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六、作業(yè):作者對梁的敬仰、欣賞、贊美之情是怎樣抒發(fā)的?
答案:①直接表達
A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
B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強烈多少倍。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達
A我很幸運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網(wǎng)WW.ZW5000.Com 作文5000網(wǎng)】
B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C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對此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達
A描寫外貌,著重于表現(xiàn)神采,展現(xiàn)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風范。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純粹是動作描寫,但讀者仍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標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學生的輩分稱呼梁,已是一種尊敬和愛戴。
擴展閱讀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過程與方法:學習細節(jié)描寫及加旁注的閱讀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的。
【教學難點】
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價和感受的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梁啟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寫梁啟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注。
【教學過程】
一、競猜題導入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jù)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給二十世紀文壇留下2000多萬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稍u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⑴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啤∥液苄疫\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恰∥以诼犗壬@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刪“約”);
⑷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產(chǎn)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⑴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恰懳叶嗄旰蠖珊樱靡夂卧??
?、取 盁嵝哪c”體現(xiàn)在哪里?
4、探究明確:
?、拧 岸d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啤∈鶄€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xiàn)梁任公才華橫溢。
⑶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⑷ “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評點大師:
作旁注:
?、拧∽哌M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xiàn)先生博聞強志。
?、取∷媸鞘种柚瓘埧诖笮α?。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6、表演開場白:
為梁任公開場白作旁注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tài)。
三、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本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并且為精彩描寫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時品味了梁啟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四、布置作業(yè)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板書設計】
演講特點人物特點
形象有學問
幽默有文采
動情熱心腸
率真幽默率真
【教學設計說明】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質樸而雋永,品人品文是教學重點,為落實《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教案從評改大師的角度切入,即為大師修改文章、評點文章,極大地引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確認了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既使學生不迷信權威,又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業(yè)則采用參照式閱讀方法,目的在于使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獲轉化為文字表達能力。
高一語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設計
高一語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梁任公的演講特點,掌握批注式閱讀這一方法。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批注式閱讀法和自主讀文、合作交流這一過程,個性化的解讀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大師風范,學習梁任公身上的寶貴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批注式閱讀法體會梁任公演講時的風范。體會梁任公充滿激情演講背后的真誠。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作者的生平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維新派的領袖、是影響徐志摩一生的恩師,他的孩子們都成為了各個領域的專家,他的長子迎娶了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誰了嗎?對,就是梁啟超,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大師,走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批注閱讀
1.出示金圣嘆批水滸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批注式閱讀。
2.介紹批注式閱讀的常用“類型”。
明確:(1)感受式批注:閱讀時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種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2)點評式批注:對于文本的內容或語言做出個性化的評價。(3)聯(lián)想式批注:意在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通過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聯(lián)想到其他的知識,如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過的一本書一篇文章等等。
3.運用學習的批注式閱讀法開展個性化閱讀,要求至少運用兩種常用的批注類型。
(三)抓住重點,理解道理
1.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fā),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別人分享的時候也要積極地記錄對自己啟發(fā)的亮點,將口頭的交流落實到書面之上。
2.各小組內推選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為內進行交流。
預設: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批注:民國政局動蕩,作為維新派的領袖看慣了政治與利益之間的丑惡聯(lián)系,不談不是不關心而是失望是嘆息,轉而學術一是怡情,二是低頭走路。
(2)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批注:作者簡單的幾筆便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內容豐富的畫面:坐滿了聽眾—對于梁啟超先生的仰慕人數(shù)之眾,對于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
(3)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公無渡河。筑公竟渡河!筑渡河而死;筑其奈公何!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了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注:梁先生的深度既體現(xiàn)在這里,十六字后面的內容便有十幾頁的文字、十六字后面畫面便有半部電影、十六字后面的體會便是梁先生內心的浩瀚。
(4)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批注:帶入感極強,如果你此時是坐在座位上,那么你會覺得自己就置身于梁啟超的講臺之下,在梁先生記憶起來的瞬間,你前傾的身子才會在座位上有所著落。這樣的寫法甚好,可學。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yè)
1.回顧批注式閱讀的學習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
2.整理歸納課上記錄的批注,思考“質疑”“批判”這兩個詞的深層含義,并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著重引導學生掌握批注式閱讀,但在小組交流階段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直接找出文中的最后一句或者中間一句,那么在全班交流批注時就會出現(xiàn)對于理解文本引導性不強這一個問題,課下我也做了積極地反思應該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念的基礎上再加入一些明確的具體引導,這樣會使整個課堂更加的高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會提前最好準備,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掌握上課時的教學節(jié)奏。你知道如何去寫好一份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案
學習目標:
1感受與鑒賞:通過品讀人物,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作者的評論與感受。
2積累與整合:通過品味文章,引導學生掌握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學會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3應用與拓展:掌握運用外貌、動作、語言及側面描寫等方式刻畫人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人論世
梁啟超,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學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是梁啟超于戊戌政變逃亡日本后用的筆名,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1895年追隨康有為發(fā)動“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拔煨缱兎ā笔『筇油鋈毡?。1916年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著述豐厚,合編為《飲冰室合集》。(字詞落實及相關背景資料,請參照“狀元橋”)
二、合作探究
為一代大師試著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注。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3) 不少人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產(chǎn)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禿頭頂”不是在丑化梁啟超嗎?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寫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熱心腸”體現(xiàn)在哪里?
探究明確: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贊美之詞。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xiàn)梁任公才華橫溢?!?/p>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p>
“熱心腸”,本義:待人熱情,做事積極的心性,亦即是古道熱腸,文中“熱心腸”指梁先生用他的一腔熱血,一腔愛國熱忱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對優(yōu)秀作品的理解,學術人格的魅力來感染人,教育人。照應第8段。
4、評點大師:作旁注: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注: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p>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注: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xiàn)先生博聞強志。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三、閱讀文章,思考下列問題。
1、通覽全文,找出作者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懷著無限的景仰?!?/p>
“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演講,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p>
“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p>
“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可見,作者對于梁啟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樣突顯這些印象的?
(3段)肖像特點——身材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肥大長袍
外貌神態(tài)特點——風神瀟灑,左顧右盼,光芒四射
(4段)獨特的開場白(謙遜自負)描語言
(5段)深情朗讀《箜篌引》(意韻豐厚)
(7、8段)演講時敲頭回憶(自然可愛)動作特點
手舞足蹈、時悲時喜(自由灑脫)舉行動
我們在細節(jié)描寫中看到了一個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風范,他語言的詼諧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的動作。這里不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乃至眾人對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這次演講中,除了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還有哪些側面能夠顯現(xiàn)出梁任公的性格特點?
“我在聽完先生這篇演講后二十余年,……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p>
“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p>
“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
生動激昂,意韻深厚的演講深深地打動著人們,而作者從側面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灑脫的梁啟超,這其中融會著他人生的感悟以及瀟灑不羈的真性情。
小結:梁啟超的名氣在于他的政治維新運動——戊戌變法,可文章并未從政治活動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現(xiàn)梁啟超,而是從他的學者身份,通過講演時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以及聽眾及作者的感受來表現(xiàn)其學識淵博、自由灑脫的真性情。寫人顯情中透露著方法,我們要學在描語言、立外貌、舉行動、抓側面中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有學問”,“有文采”這兩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下面重點分析“有熱心腸”
1、先生講到《桃花扇》,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文學家孔尚任創(chuàng)作的傳奇劇本,所寫的是明代末年發(fā)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劇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為主線,展現(xiàn)了明末南京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揭露了弘光政權衰亡的原因,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層百姓,展現(xiàn)了明朝遺民的亡國之痛。《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短一ㄉ取贰敖桦x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禎的死,大明王朝的滅亡。梁啟超想到變法的失敗,光緒帝被囚。他為國家悲,為民族悲,為百姓悲。
2、為何講到杜甫的詩,“先生又張口大笑了”?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久久壓抑在杜甫心頭的陰霾終于煙消云散,他自然喜極而泣。任公也處于亂世之中,杜甫的喜與憂他感同身受。
3、先生為何開篇講到《箜篌引》這首古詩?
明確:有一狂夫,披發(fā)提壺,涉河而過,被水沖走,其妻緊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絕,對江彈箜篌,一曲終,遂投河。這種瘋狂的人格力量就是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義無反顧,是“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視死如歸。
戊戌變法的領導者們明知變法會流血,會犧牲卻依然堅定地實施變法的執(zhí)著與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講時的哀痛可想而知。他為犧牲的戰(zhàn)友而哀,為百姓而哀,為國家而哀。
五、拓展提升
說說本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人物的什么特點?模仿這些寫人手法,描寫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師。
要求:1、抓住細節(jié),突出特征;
2、語言簡潔,描寫生動;
六、總結
梁任公為革命奔走呼號,直面生死;為學術嘔心瀝血,筆耕不輟。斯人雖逝,精神長存。先生的諄諄教誨依然如黃鐘大呂般響徹耳畔。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少年中國說》中的片段
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wěn)?。?/p>
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
(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教案
【教學設計背景與教學設想】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似淺實深。文章通過一些細節(jié)把梁任公先生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但最主要的應是隱含在這細節(jié)里面的先生的一腔愛國熱情。學生一般會注意到文中的細節(jié),認識到梁啟超先生的率真、真性情,但容易忽略文章所隱含的梁先生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操。
平常說到愛國主義,學生總是覺得很空,覺得在這樣和平的年代里講愛國主義似乎離自己很遠。而這篇課文其實就是對學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而且這種教育不是說教式,它是切切實實能打動學生內心的,通過語言文字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因此,教學設計中教師既要抓住文本,又要注意文本中所體現(xiàn)所承載的人文內涵,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教學的重點要放在通過對細節(jié)的深入理解體察任公的愛國精神上。
【單元目標與課文目標】
這篇課文放在第三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中。單元目標是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jié)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據(jù)此,把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為:通過對細節(jié)描寫的賞析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安排】
一節(jié)課是有限的,一篇課文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地方盡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場、開場白等,但學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課上再花時間。
重點應放在對先生所講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詩的理解上,通過對這些地方的理解來了解先生的心理與情感。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導,要能深入。
難點在《箜篌引》的理解。處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詩,初步領會任公的愛國情懷后再來理解《箜篌引》,就相對容易了。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舍得花時間,因為這是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關鍵。
【設計時段】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資料鏈接,事先制成PPT文件。(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屈原的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等。)
【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動閱讀。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平常說這個人熱心腸是什么意思?
板書:
熱心腸
生:心腸好,喜歡幫助別人,也就是樂于助人。
師:《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篇文章最后一小節(jié)中說道: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可全篇文章并無一處寫到梁先生幫助別人,樂于助人的事,那么在這篇文章中的熱心腸如何理解?
(問題提出后,學生一時不能解答。因為這是他們事先未能注意到的。在學生疑惑與好奇心被激起時要求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去看文章。)
二、閱讀文本,初步理解熱心腸
師:同學們帶著問題又讀了文章,誰能說說文章中的熱心腸如何理解?
生1:我覺得是指梁先生的真實,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真實地表現(xiàn)在人們眼前,不做作,不掩飾。他講《桃花扇》時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他講杜詩時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他背誦忽然記不起下文時,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
師:說得有道理,能從文中尋找依據(jù)形成自己的看法,這非常好。(板書:真性情)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生2:我認為梁先生是一個感情真摯、豐富的人。文中說他演講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太息。
師板書:
富有感情
生3:我認為他是一個懷有熾熱的愛國心的人。他用他的學術用他的演講感動了學生教育了學生。文中說道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師板書:
熾熱的愛國心
師:帶著問題看書,同學們對文本的閱讀也就更仔細更深入,回答的也是有根有據(jù)。同學們是從先生在演講時的表現(xiàn)得出的,且先生這樣的表現(xiàn)和他演講的內容有關。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他演講了些什么內容,讓他如此動情。
三、細節(jié)賞析
1、關于杜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師:先來看同學們說到的杜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誰能說出杜甫這首詩的題目?
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師:詩人此時是喜還是悲?
生:喜。
師:詩中可是說初聞涕淚滿衣裳。
生:那是喜極而泣。
師:是這樣。(投影出示全詩)這首詩被稱為杜甫的第一快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讀詩)
師:請同學說說,杜甫為何而快?
生:河南河北原被叛軍占領的土地現(xiàn)被收復,叛軍被打敗,所以杜甫很快樂。
師:我們都知道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致使國家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此時詩人聽說戰(zhàn)亂終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終于到來,自然喜極而泣。
師: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可見先生一定是與這首詩產(chǎn)生了共鳴。那么,先生所處的時代社會狀況與杜甫當時可有相似之處?任公與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處呢?
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最為動蕩、混亂的時代。當時中國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先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國家動蕩讓他涕泗交流,戰(zhàn)亂平定國家安定讓他張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樣是憂國憂民的。先生希望國家安定、富強。從他的哭與笑中我們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
2、關于《桃花扇》:
師:同學們剛才還提到了先生在演講《桃花扇》時的動情。有誰看過這部作品的,能向我們介紹一下嗎?
(學生一時茫然。有學生舉手,老師請這位同學來說。)
生:我聽說過,但沒看過,不知道具體的內容。
師:《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戲曲,是悲嘆明朝滅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說的高皇帝是誰了吧?
生:崇禎皇帝。
師:有沒有同學了解崇禎皇帝的。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縊而死。
生2:崇禎皇帝其實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賢的勢力,希望國家能強盛起來,但最終不能改變現(xiàn)實。是一個可敬又可悲的人。
師:我和這位同學有同感。崇禎皇帝是一位勵精圖治的亡國之君。在位十七年間,不溺于聲色犬馬,而是勤勉辛勞,只可惜當時明朝大勢已去,積重難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殺身死。
師:可是崇禎帝死去距梁先生當時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沒什么關系,先生卻是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先生這樣的悲傷流淚,定是觸動了他的內心,它究竟牽動了先生內心怎樣的傷痛呢?
(學生思考、沉默。)
師(引導):先生如此之悲絕不僅僅是崇禎帝,而是由崇禎帝想到了誰?
(學生馬上想到:光緒帝。)
師:對。先生是由崇禎想到了自己曾追隨的光緒帝。哪位同學能向我們介紹一下光緒帝?
生:光緒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為的皇帝,17歲親政,但實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對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屈辱,他深知非變法不能立國,決心變法圖強。1898年6月,下詔變法維新。9月,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光緒帝被囚禁,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力圖振作的愿望始終無法實現(xiàn)。
師:說得很好??梢?,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禎,是崇禎帝讓他想到了光緒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經(jīng)追隨的皇帝,悲的是國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師: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變法失敗,光緒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到日本。
師:梁啟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覺得自己逃過一劫,就此安心、輕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給自己的書齋取名為飲冰室,筆名為飲冰室主人。我想問一下,我們同學什么情況下最想飲冰?
生1:夏天最熱的時候。
生2:心里特別激動或煩躁不安時,或特別有激情時。
師:飲冰,出自《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啟超于戊戌政變失敗逃亡日本后用飲冰室主人為筆名,可見其內心的惶恐焦灼,他憂國憂民、憂心如焚。
3、關于《箜篌引》:
師:先生演講的內容除了這些之外,還講了什么?
生:《箜篌引》。
師:剛才同學們在發(fā)言時都沒提到這一點,為什么呢?
生:不大懂。
師:有疑問是好事,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個疑惑。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嗎?
(生搖頭。)
既而,有學生說:大概是一種樂器吧。
師:對的,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在清代劉鄂的《老殘游記》中有介紹,這種樂器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的豎琴。其聲凄涼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認為詩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
生:兩個。一個是硬要渡河的人,一個是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生:渡了。
師:結果如何?
生:死了。
師:你如何評價這個人的行為?
生1:自作自受,活該。
生2:我不同意剛才同學說的。我覺得他的勇氣可佳,他有著對目標的堅定追求??梢哉f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zhí)著,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師:現(xiàn)在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意見,那么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學的意見。我認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氣,不因困難危險而屈服的精神。
師: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凄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任公先生講這首詩時這般感慨,這樣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執(zhí)著,一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他想到了誰呢?
學生脫口而出:譚嗣同。
師:譚嗣同被殺。其實他本可以不死。當時日本使館已幫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準備,但他堅決不肯逃離。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還有一首題在監(jiān)獄墻壁上的絕命詩,同學們應該很熟悉的
許多學生一起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生:還有,他在臨刑前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師:先生是由《箜篌引》中這個強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譚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為他曾經(jīng)與譚嗣同一起為國家變法圖強而努力,譚嗣同甘愿犧牲以救國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氣與愛國情操讓先生為之敬仰,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為先生的一腔愛國情懷!
師:這樣深沉的愛國情感讓人唏噓不已。這種忠誠于國家直面死亡的勇氣值得敬仰。
4、小結,任公的愛國思想及對青年的影響、教育:
師:《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詩都是任公先生演講中的內容片斷。任公先生這次演講的題目是──
生:《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
師:文章開頭說: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是不是就鉆進故紙堆,鉆進學問的象牙塔,不再過問窗外事了呢?
生:我認為不是的,他還是關心國家,關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這次《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的演講,他的真性情、他的愛國情感打動了青年學生,使他們受到感染,受到影響。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種方式關心政治關心國事。
師:你能找出文中的相關語句來說明嗎?
生1: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生2: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
師:的確,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影響教育青年學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領導或參與公車上書戊戌變法云南起義等,希望用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改變中國,后來意識到君主立憲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傳統(tǒng)文化來教育、激勵廣大的青年學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熾熱的愛國心是不變的!
師:他有一篇《少年中國說》我們同學一定熟悉吧?中間有一段話跟著老師一起把它背出來,不熟悉的請看屏幕。
師背誦,并投影顯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四、細節(jié)描寫與體察人物情操
師:我們應該感謝作者梁實秋,他是一位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大才子,13歲考入清華大學。(略停)
(生驚嘆不已。)
師:梁實秋先生寫了這么好的一篇文章,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躍在清華講壇上至情至性,一腔愛國情懷的任公先生。大家想想,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把梁任公先生寫得這般活靈活現(xiàn)的呢?
生:細節(jié)描寫。
師:這就是細節(jié)之美,細節(jié)的魅力。通過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生動傳神,可以作為我們同學寫作上的借鑒,讓細節(jié)使我們自己的文章生動起來。但我們也絕不能僅停留于此。我們更應看到:這篇文章題為《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看似寫人記事,實則通過細節(jié)來傳達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更重要的是通過文中的細節(jié)來揣摩人物心理,體察人物之美、人物品格精神之美。任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真性情的、一腔愛國情懷的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
五、言為心聲任公先生,我想對您說
師: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同學們對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認識。盡管今天的我們不能像梁實秋那樣身臨其境親耳聆聽任公先生的演講,但現(xiàn)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話想說。
請以任公先生,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句話或幾句話。
(生寫。交流。)
生1:任公先生,我曾對你有誤解,認為您變法失敗后就逃到日本去,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對您改變了看法,您是一個讓我敬重的人!
生2:任公先生,您的率真,您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您是一個偉大的人。我要學習您這種精神。
生3:任公先生,您對國家的摯愛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將來能夠為國家的富強做出自己的貢獻。您的強國夢一定會實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