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教案數學
發(fā)表時間:2020-12-08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平移》教案設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我們要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平移》教案設計”,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平移》教案設計
圖形的平移
一、導入新課:感受平移今天早上,同學們是怎樣到校的?(騎車、走路)騎車、走路都是運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也是運動的,你們愿意看一看嗎?出示汽車圖片,請你說一說汽車是怎樣運動的?出示電梯圖片,請你說一說電梯是怎樣運動的?出示蝴蝶圖片展開,請你說一說蝴蝶圖片展開是怎樣運動的?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這樣的運動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好,就以大家說的來命名(板書課題:圖形的平移)
在三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圖形的平移是圖形上所有的點沿著平行的方向等距離移動。平移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方向,一個是距離。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板書:形狀、大小、不變,位置、變了。)
二、探究新知:怎樣平移多媒體課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你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先回憶我們過去學習過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可以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嘗試著在方格紙上畫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平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點和幫助)小組交流反饋匯報怎樣才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著過去。電腦演示三種方法指導畫法,選擇一種方法,投影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邊指邊說是怎樣平移的?歸納提煉:學生自由發(fā)言,再次電腦演示,及時小結。選擇方法一:先確定幾個關鍵點(圖中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四個頂點),接著把這幾個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連成圖形,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豎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圖形向下平移4格。
三、反饋練習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1)出示小船圖,談話:仔細觀察小船是怎樣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達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格。請你先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你是怎么數的?(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對應點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幾格)
(2)電燈平移圖,同上教學
(3)提問:這兩幅圖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設計運用,引入生活。
(1)出示梯形圖:按要求移動。
(2)出示船圖:如果你現在是一名輪船的調度員,你的任務就是應客戶要求,調度車輛到達指定地點,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試一試吧!要求:為自己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小組長負責記錄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3畫平移后的圖形。(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學會看一個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可以嗎?請注意,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畫出的圖形用虛線畫,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3)投影學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4)轉換練習。教師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紙。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個別學生上臺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練習,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3,體驗平移的價值。
(1)出示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你發(fā)現了什么?(是平行線)你怎么肯定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有無辦法驗證?
(2)學生默讀課本65頁第3題,按書上辦法操作。
(3)觀察畫出的兩條直線,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說一說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嗎?小結: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然后把三角尺沿著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樣,先后畫出的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
(4)學生嘗試這種方法畫平行線。鼓勵學生可以畫不同的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5)你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剛才觀察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嗎?
四.全課小結: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么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板書設計:圖形的平移形狀、大小位置平移不變變了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習題做一做。
延伸閱讀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四年級下冊《平移》優(yōu)秀教案
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教案課件,大家應該要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四年級下冊《平移》優(yōu)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四年級下冊《平移》優(yōu)秀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先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再沿豎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難點:如何通過數格子定點的方法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電腦出示圖,談話:這里有一條熱帶魚,我們用虛線表示原來的圖形,用實線表示移動后的圖形。
這條熱帶魚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
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向右)
它向右平移了幾格?怎么知道的?(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2.小結。
(1)只要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所對應的點向右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熱帶魚向右平移了幾格。
(2)也可以抓住一條邊或一個部分觀察,看看把圖形的一條邊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電腦出示問題,提問:小亭子做的是什么運動?(平移)
2.談話:你能把小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嗎?
先回憶我們過去學過的圖形平移的方法,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可以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嘗試著在方格紙上畫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3.學生獨立思考觀察,嘗試平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以指點和幫助)
4.小組交流。
5.反饋匯報。
怎樣才能把小亭子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著過去。
(教師視學生匯報隋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電腦演示)
6.指導畫法:選擇一種方法,投影學生作品,讓學生邊指邊說是怎樣平移的?
7.歸納提煉: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再次用電腦演示,及時小結。
如選擇方法一:先確定幾個關鍵點(圖中三角形的頂點和正方形的四個頂點),接著把這幾個點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連成圖形,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豎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圖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小船平移圖,談話:仔細觀察小船是怎樣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圖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達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邊平移了幾格?再向哪邊平移了幾格?請你自己先在書上數一數,填一填。
反饋交流:你是怎么數的?(抓住一個點來看,數一數這個點到它所對應的點平移了幾格,我們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幾格)
(2)電燈平移圖,同上教學。
(3)提問:這兩幅圖還可以怎樣平移到達現在的位置?(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設計運用,引入生活。
(1)出示小汽車圖:如果現在你是一名出租汽車公司的調度員,你的任務就是應客戶要求,調度車輛達到客戶指定的地點,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試一試吧!
(2)為小明和小紅兩位同學設計從家到學校的多種平移路線,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要求:先自己任選一題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小組長負責記錄不同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3.畫平移后的圖形。(“想想做做”第2題)
(1)談話:剛才我們已經學會看一個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了,如果請你畫出一個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可以嗎?請注意,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平移過程中畫出的圖形用虛線畫,平移的最終結果用實線畫。
(2)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3)投影學生作品,交流平移的過程與方法。
(4)轉換練習。
教師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紙。
把三角尺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
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
個別學生上臺按要求操作演示。(也可同桌練習,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
4.體驗平移的價值。(“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兩條直線,觀察這兩條直線,你發(fā)現了什么?(是平行線)
你怎么肯定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的?有無辦法驗證?
(2)學生默讀課本第65頁第3題,按書上要求操作。
(3)提問:觀察你畫出的兩條直線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說一說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的方法嗎?
小結: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然后把三角尺沿著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樣先后畫出的兩條直線是相互平行的。
(4)學生嘗試用這種方法畫平行線,鼓勵學生可以畫出距離不同的一組平行線。教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5)談話:你能用這種方法檢驗剛才觀察的兩條直線是否平行嗎?
四、全課小結
提問: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我們做了哪些事情?你對什么事印象最深?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二)》教學設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用心的考慮自己的教案課件。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這樣接下來工作才會更上一層樓!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二)》教學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四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事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2.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等探索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旋轉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提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吹侥男┻\動是旋轉運動的?下列圖中哪些是旋轉運動的現象?
接著讓學生看課本圖,并回答上述問題。
最后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呢?
合作探究
二、導入新授。
1.看課本圖根據轉動,讓學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轉?
(2)什么樣的點是旋轉中心?
(3)_____在旋轉過程中保持不變,圖形的旋轉由_____和______所決定。
2.如圖,可以看到點A旋轉到點A,OA旋轉到OA,AOB旋轉到AOB,這些都是互相對應的點、線段與角。那么,
點B的對應點是點_____;
線段O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______;
線段AB的對應線段是線段______;
A的對應角是_______;
B的對應角是_______;
旋轉中心是點______;
旋轉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AOB的邊OB的中點O的對應點在哪里?
拓展應用讓學生舉出現實生活中旋轉的一些實例。
(針對自己畫的旋轉圖形,找出對應角、對應點、對應線段。)
三、總結
你在這節(jié)課上學到了哪些知識?談一談好嗎?
四、作業(yè)布置
完成做一做。
分享:
四年級數學下冊《租船問題》教案設計
四年級數學下冊《租船問題》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通過對“租船費用”問題的研究,掌握先假設再根據假設結果進行逐步調整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究“租船費用”最省的過程,感受數據變化的規(guī)律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和意識。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應用的靈活性、廣泛性和優(yōu)化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先假設,再根據假設逐漸調整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對現實數據的分析進行合理調整。
三、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中央3套有一檔娛樂節(jié)目叫《開門大吉》,大家知道嗎?課前,我們也來玩一把《開門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誰反應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預設:
生:《讓我們蕩起雙槳》
2.師:同學們猜得真準,《讓我們蕩起雙槳》是老師兒時流行的歌曲,幾十年來經久不衰。你知道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情景嗎?
預設:
生:北海劃船
3.師:大家想象一下,和風旭日,楊柳如茵,輕搖櫓槳,泛舟河中,是多么愜意的事情呀!別光美,你知道嗎?這劃船里也有不少學問呢?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租船問題》。
(板書:租船問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現實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內容,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審視事物和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出示問題:
2.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預設:
人數:30人
小船租金:20元/艘
大船租金:35元/艘
小船人數:4人/艘
大船人數:6人/艘
3.問:根據題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預設:
生:怎樣租船最省錢?
4.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組討論一下。
5.學生反饋:
預設:
生1:可以算算每種船每個人合多少錢?再選擇。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試一試,看看哪種方式更省錢,然后再調整。
……
6.師:同學們都有好的想法了。你們認為哪種方法可行呢?
預設:
生:第二種方法可行,因為用20÷4我們可以計算,35÷6我們還沒有學過。
7.師:既然方法選定了,就請同學們自己試一試,計算一下。
8.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采樣
9.合作交流:
(1)問: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錢?
預設: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問: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為什么要7+1?
(2)問: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錢?
預設:
60÷6=5(只)
35×5=175(元)
10.比較方案:
問:通過兩種方案的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還有什么疑問嗎?
預設:
生1:盡量租小船會比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條小船只坐了2個人,沒坐滿。是不是可以再省錢?
11.問:全租小船,沒坐滿,怎樣可以更省錢呢?小組討論一下,試著計算出結果。
預設:
生1:把這兩人和一條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條大船就可以更省錢。
生2:
6條小船:20×6=120(元)
1條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假設的情況下,在算一算、比一比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和數學方法的靈活性,同時把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使學生先假設再調整的方法有更全面的認識。
(三)逐步調整,深入研究
1.師:這樣確實更省錢了?大家對于這個結果滿意嗎?
預設:
生:怎么能說明這種方案是“最”省錢的呢?
2.師:要想證明“最”你有什么好辦法?
預設:
生:可以再次調整試一試。
3.師:小組合作,再調整試試,看看能否說明6條小船和1條大船是最省錢的?
4.小組合作,填寫學習單
5.反饋交流:
問:觀察表格,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
生:
【設計意圖】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不能僅僅著眼于“情景”和“解決”本身,應該更加重視問題解決過程和結果的理性上。通過表格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分析,在比較中自然的感悟調整方向的確定,形成最終科學和嚴謹的結論。
(四)總結過程,形成方法
1.師:我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預設:
生:先假設,再調整。
2.介紹假設策略:
【設計意圖】畢達哥拉斯說過:“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怎樣知道什么”。方法性的總結有助于學生形成思考模型,逐漸內化解題技巧。
(五)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出示題目:P11練習三春游
2.問:通過問題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預設:
生:
老師人數:14人
學生人數:326人
大車承載人數:40人
小車承載人數:20人
大車租金:900元/輛
小車租金:500元/輛
問題:怎樣租車更省錢?
3.問:了解了信息,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的?
預設:
生:計算人數時別忘把老師算上。
4.獨立計算,集體交流:
預設:
假設都租大車:
326+14=340(人)
340÷40=8(輛)……20(人)
(8+1)×900=8100(元)
假設都租小車:
340÷20=17(輛)
17×500=8500(元)
調整:
8輛大車,1輛小車
900×8+1×500=7700(元)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溫故知新。合理的課堂練習有助于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反思教師的教學過程,使教師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對象本身做出理性的評價。
(六)全課總結,升華認識
1.問: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2.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