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shù)人美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7《春》人教七上23。
《春》教案
一、導(dǎo)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散文《春》的作者朱自清,解決了這一課的字詞,,并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考點回顧
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大屏幕上的這個練習,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
三、賞春
有人喜歡春的綠草如茵,有人喜歡春的細雨蒙蒙,有人喜歡春的鳥語花香,有人喜歡春的生機盎然。的確,春天不僅給人以心曠神怡的美感,更給人以生機、活力和希望。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寫出不朽的詩篇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春天的圖片,邊看邊和你所積累的有關(guān)春天的詩句對號入座,看看你能想起多少寫春的詩句。(學生說出詩句,教師予以評價)
四、讀春
詩人筆下的春美,但容量有限,只能選取一兩個景物來描寫春天,朱自清筆下的春為咱們寫出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而且寫出了迎春的人們,文章處處洋溢著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下面我請幾位同學分別為我們頌讀3-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朗讀要求),我為大家范讀第三自然段。(教師或?qū)W生對朗讀予以簡要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好;哪里可以讀得更好等)
五、品春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說出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梢杂眠@樣的格式:我喜歡句,因為它寫出春天的______(景物),用了____修辭,或是從____角度來表達_________的情感。
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朱自清寫景的妙處。
六、析春
1、春草圖:寫到了哪些景象,分別有什么特點?
草:嫩、綠、滿、軟(生機勃勃)
人:坐、躺、滾、踢、跑、捉(喜悅、高興)
嫩嫩綠綠的小草為我們報告著春天的訊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春花圖: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寫春花?
高低結(jié)合樹上繁花樹中昆蟲樹下野花
虛實結(jié)合眼前花兒爭春想象結(jié)果實
色味結(jié)合花的色彩花的味道
明暗結(jié)合像星星眨呀眨暗寫風與太陽
全方位描繪春花的美,為我們營造出了一派百花爭春的景象。
3、春風圖:作者從哪些感覺來寫春風?
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觸覺
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嗅覺
鳥鳴、流水、短笛聽覺
運用各種感覺描繪春風柔、暖、芳香。那鳥鳴、流水、短笛似乎在向我們歌唱著春天。
4.春雨圖:看看圖片上的春雨,想象作者筆下的春雨,概括其特點。
一下就是三兩天綿長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細密閃亮
……一層薄煙輕盈
抓住特點描繪春雨的“潤”
5、迎春圖:引導(dǎo)看圖片――畫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看看天上的風箏,再看看地上的老老少少,春天的確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俗語說“一年之際在于春”,我們要珍惜自然界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我們要抓緊美好的時光,努力進取,奮發(fā)向上,為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再送大家一句話“一生之際在于勤”,一個“勤”字是人生成功的關(guān)鍵,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勤勞、勤奮、勤勉。
小草在報春,百花在爭春,暖風在唱春,細雨在潤春,人們在迎春,好一派春意盎然圖!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調(diào)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將春天的詩情畫意呈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文章條理清楚,語言優(yōu)美,表達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和贊美。
七、唱春
下面讓我們跟著音樂同唱一首春天的贊歌《春天在哪里》,再來感受春天的美麗,祖國的美麗。
八、找春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用我們的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找一找春天究竟是什么樣。今天下去要完成三個作業(yè):
1、搜集有關(guān)春天的俗語、成語、歌曲、詩詞等。
2、到田野里去尋找春天,仿照本文寫景之法描繪家鄉(xiāng)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3、背誦本文。
延伸閱讀
《春》人教七上25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春》人教七上25”,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11.《春》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按順序、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寫法。體會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4.揣摩、品味本文鮮明、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5.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xiàn)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和為理想而奮斗的品質(zhì)。
【重點難點】
1.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2.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nèi)心的感受。引導(dǎo)學生學習用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景物的美。
【教學設(shè)想】
1.《春》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寫細致,感情豐富,語言生動、精煉,宜指導(dǎo)學生反復(fù)誦讀。聲情并茂地朗讀,力求傳達出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感。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為幫助學生掌握寫景技巧,可選擇重點語段進行精講分析,加深理解。
2.一聽:聽錄音朗讀(或范讀),體會情境。四讀:初讀——理清思路。再讀——體會感情。三熟讀——找出特點。四精讀——練習朗讀。
3.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dǎo)入
1.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xiàn)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詩人杜甫《絕句》“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贊美的散文。
2.描寫春天的古詩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yīng)物《滁州西澗》
4.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jié)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fù)蘇,生機勃發(fā),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贊歌。
5.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江蘇省東??h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讀書后期,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寫新詩,一直繼續(xù)到畢業(yè)后在江浙一帶當中學教師的時期。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轉(zhuǎn)而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成為現(xiàn)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次年回國,仍至清華大學任教授??箲?zhàn)期間,在昆明西南聯(lián)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戰(zhàn)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wù)暗殺,血的教訓(xùn)促使朱自清積極參加黨所領(lǐng)導(dǎo)的愛國民主運動,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該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shù)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二、聽錄音朗讀。
1.學生聽錄音,體會感情,掃清字詞障礙。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醞釀(yùnniàng)應(yīng)和(hè)薄(bó)煙
黃暈(yùn)蓑(suō)衣巢(cháo)
2.進行比較,激發(fā)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xiàn)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tài)、色彩等等你注意到?jīng)]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lǐng)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二、初讀:理清思路。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7):繪春
第三部分(8-10):贊春
讀法:(生讀師作簡評,其他同學注意教師的點評來理清思路。)
一篇課文一讀一評,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組織了課堂教學又通過簡評,學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繪春、贊春。并了解繪春這一重點部分描繪出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這五幅畫面。
三、再讀:體會感情--深入到《春》的藝術(shù)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讀法:(帶讀、省略對比讀、提問讀等)
★★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還將讀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讀者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近”用得十分準確,把春天擬人化,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jié),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3.修辭:擬人和反復(fù),通過兩種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對春天的盼望,這是文章的總起。此時春天還沒到,只是近了。接下來呢,春天來了,……
★★第二部分: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這是一種視覺的規(guī)律。假如現(xiàn)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們才會去看他穿著什么樣的衣服,什么樣的鞋子,什么樣的發(fā)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叭弧保旱臉幼?,是詞尾,表示狀態(tài)。
擬人寫法,很形象很具體地寫出了春天剛到時的特點。
2.朗讀第2節(jié)??倢懘夯卮蟮睾螅确謩e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排比:使句子整齊和諧,有氣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朗潤:明朗,潤澤。因為春天到了,山草變綠,林木抽芽,色彩變得非常鮮明,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樹木由枯萎轉(zhuǎn)為潤澤。給人一種清晰明亮的感覺。(點擊朗潤的山的圖片。)
水漲是因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寫太陽,擬人。用“紅”來描繪,表現(xiàn)春日融融的暖意。
★★這一段是作者在描繪春天中的總寫,他用非常概括的語言勾畫出了春天的整體景觀。那么接下來作者就要對春天進行仔細地觀察,用他細膩的筆觸去描繪春天的美,為我們展現(xiàn)一幅幅春的畫面。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3.第3節(jié)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鉆,寫生命力。嫩,寫質(zhì)地。綠,寫顏色。滿是的,寫范圍。軟綿綿,寫姿態(tài)。
“偷偷地”和“鉆”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jīng)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為什么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機。
★★這些景象也正映現(xiàn)出了作者對春天的一股強烈的熱愛之情。這種用景物的描寫來寄托作者感情的寫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如:葉子,心情好的時候是嫩嫩的,綠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風,心情好的時候是輕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凜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時候是軟綿綿的,更好的時候,甚至是散發(fā)著陣陣清香。
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硬梆梆的,針刺般的,甚至是惡臭。
4.第4節(jié)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從高到低的順序。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jié)的果實。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2)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艷麗。
(3)通感,寫春花氣味的甜香。(4)襯托,寫春花數(shù)量的巨大。
(5)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總的特點:春花萬紫千紅,爭芳奪艷?;ㄏ碌那榫坝幸粋€詞用得特別好:“鬧”,不僅寫出了聲音,而且寫出了情態(tài)、動作,渲染了熱烈的氣氛?!凹t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都圍繞著春花寫,中心十分突出。獲得啟示——寫文章要圍繞中心寫,還要注意,想讓文章更加的精彩,讓你所描繪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這就需要修辭的運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寫到了風,寫到了太陽,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
5.第5節(jié)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笛。怎么寫的呢?
基本思路:先寫風的溫和,再寫風的香氣,后寫風的和悅。
從人的感覺:觸覺、嗅覺、聽覺。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
★★作者從觸覺寫春風,用了比喻,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
母親手的普遍特點是溫順柔和,而父親的手的特點是粗廣剛毅。因此,這一比喻從觸覺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把本來看不到摸不著的風形象化了。
★★作者通過嗅覺感受到了春風帶來的各種氣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有青草味兒,也有花的香,寫出了春風的香甜和醉人。
★★作者還借助聽覺寫出了風的和悅,鳥兒“清脆”、“宛轉(zhuǎn)”的叫聲,牧童“嘹亮”的短笛聲,和輕風流水應(yīng)和,構(gòu)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yōu)美,此起彼落,這是多么動聽的音樂。
以上我們看到作者從觸覺、嗅覺和聽覺三個方面,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圖,作者也同樣運用了這三種感覺,還有視覺。從中,我們看到,文章對春景寫得如此具體生動,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覺和深切地感受分不開的。這里我們又獲得了一種啟示:要獲得實際感受,就耍仔細觀察,觀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齊開放,使大腦同時通過五條渠道去認識和表現(xiàn)事物。這也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要在實踐中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途徑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tài),再寫雨中景色。順序,由物及人,由近及遠。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tài)講出來。
“細”和“密”。二個比喻形象生動。特點:細密,輕盈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綠得發(fā)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jīng)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氨啤笔裁匆馑寄??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皟缮脚砰撍颓鄟怼?,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修辭,排比,比喻。
7.第2到6節(jié)著重寫景,第7節(jié)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時間。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tài),繪幼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第三部分:頌春。
1.朗讀8、9、10節(jié)。
2.在給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比喻、擬人、排比)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lián)系有區(qū)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贝禾焓敲赖?,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贝禾焓墙延辛Φ模骸按禾煜窠训那嗄?,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睆膭偮涞氐耐尥蓿叫」媚?,到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tài)、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四、熟讀:領(lǐng)會寫作特點,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
⑴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⑵描寫細膩,富于情致。⑶作者細致地觀察。⑷結(jié)構(gòu)嚴謹精美。
五、精讀:體會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讀法:練習背誦,要求自由朗讀,從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段落或章節(jié),以最快的速度背出來,看誰能背出全文。
六、教學體會與反思:
《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繪了大地春回,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抒唱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的希望,從而激發(fā)人們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本文聲情并茂,適合朗讀,因此讀是講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聽讀、齊讀、自讀、默讀、朗讀比賽等方式,以讀帶講,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拓展與延伸及作業(yè)的設(shè)置,五大版塊的設(shè)置處處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教材只是用來教會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理解,學會運用。教是為了不教,只要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師的最大心愿。
【課后小結(jié)】
《在山的那邊》人教七上23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者:蔡瑞豐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文的象征意義及其蘊含的哲理,培養(yǎng)朗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2.朗讀——運用“自助餐式的學習菜單”,自主、合作、探究。
3.學習作者為實現(xiàn)理想百折不撓、堅持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朗讀、鑒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嘗試用一種新的方法來學習著名詩人王家新的詩歌《在山的那邊》,現(xiàn)在先朗讀課文。
二、朗讀課文
要求:
(1)讀得字正腔圓。
學生默讀全詩,借助工具書,疏通字詞、讀準字音。
重點字詞:癡(chī)想隱秘誘惑喧騰瞬(shùn)間
(2)讀得抑揚頓挫。
注意誦讀中的語氣、語速、語調(diào)、停頓、重音等。
三、出示“學習菜單”,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自助餐式”的學習菜單:
讀一讀:如果你喜歡朗讀,可以通過朗讀精彩語句來品味詩歌深意。
吟一吟:倘若你愛好吟詩,可以吟誦與本文內(nèi)容、情感相關(guān)的詩歌。
說一說:假若你擅長積累,可以講一個和文章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故事。
講一講:或許你善于表達,可以講述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悟。
賞一賞:也許你長于鑒賞,可以多角度賞析課文。
問一問:或者你善于發(fā)問,可以 向 老師、同學質(zhì)疑,請求幫助解決。
四、學生自主學習過程
學生可能有以下選擇。
1.賞一賞。
(1)多角度賞析。
(內(nèi)容)這首詩抒寫詩人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及給人的啟示。
(人物)這首詩寫出了一個充滿幻想的“我”;寫出了為了實現(xiàn)理想努力追求、不懈奮斗的“我”……
(時間)第一節(jié)寫“我”童年時期;第二節(jié)寫“我”長大以后。
(事件)第一節(jié)寫“我”渴望“?!?;第二節(jié)寫“我”追尋“?!薄?/p>
(心理)第一節(jié)寫“我”的向往、困惑、失望和沮喪;第二節(jié)寫“我”的感悟及堅定的信念。
(方式)第一節(jié)寫“我”與媽媽的對話;第二節(jié)寫“我”和讀者的對話。
(主旨)表達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即使遭遇挫折也決不放棄的百折不回的情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寫法)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一個哲理。詩人取象于群山與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意象壯闊,意蘊豐富。
(2)句子及語言賞析。
①“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
賞析:“癡想”說明作者小時候總是神往于山那邊的新天地,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小時的“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美妙的幻想。
②“媽媽,那個海呢?”
賞析:無限的困惑、失望、沮喪,無限的向往與渴望。
③“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賞析: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我”的希望落空了,就連山也鐵青著臉怪“我”癡心妄想。
④“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賞析:“一次又一次”強調(diào)失望的次數(shù)多;“一座座”強調(diào)遇到的困難多;“一次次”強調(diào)了“我”的不懈努力。
⑤“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賞析:“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令人興奮、驚喜。
……
2.問一問。
(1)“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
明確:即重重的困難,說明實現(xiàn)理想的長期性與艱巨性。詩人通過這個意象的設(shè)置,告誡人們,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么?
明確:山的那邊是海的夢想、希望。
(3)“——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是什么意思?
明確:“雪白的海潮”即理想,“夜夜奔來”是“我”對理想的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潤“我枯干的心靈”,理想是我生命的全部。
3.吟一吟。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
點撥:成功來之不易,實現(xiàn)理想需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沖破一切艱難險阻。
4.讀一讀。
(1)自由讀。
(2)男女生對讀。
(3)選擇喜歡的小節(jié)讀。
(4)齊讀。
導(dǎo)航:讀出音韻美,讀出意境美,讀出意蘊美。
(注:括號里標注的是語氣)
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好奇)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向往、憧憬)
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傷心、失望)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失望、沮喪)
媽媽,那個海呢?(困惑、渴望)
(語速平緩,以兒童天真的語氣讀出“我”的渴望與困惑。)
二
在山的那邊,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肯定、堅信)
今天啊,/我/竟沒想到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深情)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渴望、堅定)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
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深情)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堅定)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驚喜)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興奮、欣喜)
(語速稍快,語調(diào)上揚,驚喜、興奮。)
五、教師小結(jié)
今天我們嘗試了幾種學習方法,其實,學習的方式很多,不只是今天涉及的這些,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大膽創(chuàng)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好每一篇課文。
六、板書設(shè)計
童年:向往、困惑,自然界的海(實)
在山的那邊——海百折不撓、必定成功
成年:感悟、堅信,信念凝成的海(虛)
【資料寶藏】
1.相關(guān)資源材料
現(xiàn)當代詩歌的發(fā)展歷史
根據(jù)中國文學的歷史分期,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也可以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階段:即中國現(xiàn)代詩歌和中國當代詩歌。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詩歌稱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1949年以后迄今的詩歌稱為中國當代詩歌。
一、中國現(xiàn)代詩歌和中國當代詩歌的歷史發(fā)展及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流派
胡適是中國現(xiàn)代詩歌最早的開拓者,他的《文學改良芻議》得到了進步文化界的熱烈反響,白話詩很快流行,形成了一個“初期白話詩派”,主要代表作家是文學研究會成員。魯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劉半農(nóng)、李大釗、陳獨秀等與胡適一起,致力于對舊詩的否定,屬于開創(chuàng)階段。如果說胡適的《嘗試集》只可視為區(qū)分新舊詩的界碑,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則堪稱新詩的革命先行和紀念碑式的作品。以郭沫若為代表,涌現(xiàn)出了一個星光燦爛的新的詩群:曾一度醉心于象征手法的穆木天、馮乃超、王獨清,“狂飆”式的高長虹、柯促平,“瓔珞”般的戴望舒、施蟄存,以及“湖畔”詩人、暴風雨的歌者等,帶著不同的風格與特色,在時代風云的感召下,加入了“革命文學”的行列,致力于新詩的創(chuàng)造,走上了戰(zhàn)斗的道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與上述詩風不同的是主張“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新月詩派,其主要代表是徐志摩和聞一多,提倡新詩格律化,影響較大。新詩進入20世紀30年代,臧克家的《烙印》《罪惡的黑手》,艾青的《蘆笛》和《向太陽》,田間的《給戰(zhàn)斗者》等發(fā)揚著現(xiàn)實主義戰(zhàn)斗傳統(tǒng)的詩篇特別受歡迎。接著盧溝橋的炮聲迎來了一個有聲有色的詩歌時代。
二、中國當代詩歌是現(xiàn)代詩歌的合理延伸,又具有自己相對獨特的風貌
1.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當代詩歌進程的第一時期。
激勵戰(zhàn)斗與建設(shè)的“戰(zhàn)歌”和正面頌揚新社會的“頌歌”大量涌現(xiàn)。聞捷、公劉、邵燕祥、李瑛、嚴陣等一大批來自生活第一線的青年詩人和“跨時代”的老詩人郭沫若、艾青、臧克家、馮至、田間等一起演奏著新時代、新建設(shè)的交響樂章。
2.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葉作為第二個時期,是當代詩歌的暗淡期。
當代詩歌帶著明顯的危機進入長達十年的“文革”時期,詩與詩人同人民群眾一起經(jīng)受了劫難。但是地火依然運行,郭小川的《團泊洼的秋天》,流露著憂思與激憤,期待著春天的到來。
3.20世紀70年代后期迄今,是當代詩歌發(fā)展的第三個時期,亦稱為“新時期詩歌”。
1978年改革開放后,一大批經(jīng)受磨難的詩人加入了“歸來”的合唱,加上改革開放又引發(fā)了一場新的藝術(shù)思維方式和變革,自20世紀80年代起先后出現(xiàn)了“歸來者詩群”、“朦朧派詩群”、“新邊塞詩群”、“新生代詩群”以及建國前就有的“九葉詩群”、“七月詩群”,舒婷、傅天琳、李小雨、梅紹靜、翟永明等女詩人的成批崛起,形成了群落眾多、風格多樣、流派紛呈的“新時期詩歌”的嶄新氣象。
鑒賞方法
一、把握旨趣,領(lǐng)會情感美
詩的第一要素是感情,無情即無詩。詩總是把人的精神世界袒露出來給人看,即使是對客觀生活的描寫,也必須經(jīng)過詩人主觀情感的淘洗、釀造、升華,使之充滿情感力量。因此,鑒賞現(xiàn)當代詩歌必須首先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詩人的抒情基調(diào)和情感旨趣。
1.知人論世,找準情感突破口。
欣賞任何一首詩歌,總要對它的作者和它所誕生的時代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否則,我們的欣賞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要領(lǐng)會情感美,知人論世是第一步。同時,從創(chuàng)作規(guī)律來看,詩人平時積淀的情感要受到某種契機的觸發(fā),才能演繹成章,把自己的情感傾瀉在字里行間,這種契機就是情感突破口。找準情感突破口也是把握詩歌旨趣、領(lǐng)會情感美的有效方法。激發(fā)詩人寫作靈感的情感突破口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事物、一次經(jīng)歷或一個念頭。艾青正是因為一次被捕、一場大雪,想到了身世凄涼的大堰河,從而引起了對她的懷念、追憶乃至歌頌,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鑒賞詩歌,找準了情感突破口,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就會更便捷,對情感美的領(lǐng)會就會更深刻。
2.避實就虛,咀嚼詩歌真味。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詩人的主觀情感,往往通過具體的生活圖畫和自然形象來展現(xiàn),是以實寫虛的過程;那么,閱讀鑒賞時,我們就得用詩意的眼光避實就虛,慢慢咀嚼出詩歌的真味。以實寫虛,化抽象為形象,這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高超本領(lǐng);避實就虛,反復(fù)咀嚼又是我們領(lǐng)會情感美的巧妙途徑。
3.由表及里,品讀形象寓意。
閱讀和鑒賞詩歌時,我們要學會品讀形象的寓意,由表及里,探測詩人物化的情緒,領(lǐng)會詩歌的旨趣。由表及里,通過品讀形象寓意去發(fā)掘情感內(nèi)涵是領(lǐng)會情感美的重要渠道。
二、展開想象、感受形象美
詩歌除了以情動人外,還以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高爾基說得好:“在詩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詩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遍喿x鑒賞現(xiàn)當代詩歌也是如此。對詩中具體形象的感受和體味,往往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美感熏陶和思想教益。詩歌中的形象分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無論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無論是托物言志,還是借景抒情,都能讓我們陶醉其中,感受詩歌的形象美。具體而言,可參考如下方法去鑒賞詩歌形象。
1.觀照背景,步入典型環(huán)境。
感受詩歌的形象美,欣賞者必須把握詩人的社會經(jīng)歷、氣質(zhì)、個性以及詩歌的社會背景,步入詩歌的典型環(huán)境中,才能準確地把握、深刻地領(lǐng)會詩歌的形象。以香草、美人比喻理想中的事物,古已有之,郭沫若借鑒這種傳統(tǒng)技法,把祖國比作“年輕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爐中煤”,借以吐露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之情,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形象呢?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經(jīng)歷,我們便會一目了然。觀照背景,步入典型環(huán)境還能幫助鑒賞者領(lǐng)悟到詩作中的“這一個”形象,把握形象的獨特性、典型性。只有走進詩人的寫作環(huán)境,探測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步入詩歌的典型環(huán)境,才能品析到形象的差異,感受到獨特的形象美。
2.調(diào)動積累,張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不僅對于詩人的創(chuàng)造是一種必要,對于讀者的欣賞也是一種必要??梢哉J為,詩人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詩的形象,讀者通過想象豐富地再現(xiàn)詩人創(chuàng)造的形象。也就是說,可以將自己想象成詩中的人。調(diào)動積累,在想象中體會形象,真是美不勝收。
3.體察物象,剖析寓意。
縱觀中國詩歌形象,自然界的物象占據(jù)著顯著地位,歷代的詩人總是在大自然中努力尋求屬于自己的新鮮活潑的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心志?,F(xiàn)當代詩人承繼這一傳統(tǒng)并且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的事物形象。艾青筆下的那一塊“礁石”,臧克家筆下的那一匹“老馬”,曾卓的筆下那一顆“懸崖邊的樹”,都以其生動感人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體會這一類形象的美,欣賞者要學會由此及彼地聯(lián)想,由表及里地剖析,在體察外在形象特征的基礎(chǔ)上把握形象的寓意,從而領(lǐng)會形象的意蘊美。
三、物意契合,賞析意境美
賞析詩歌的意境美是為了更好地把握詩的綜合美感,即它的情理交融的思想內(nèi)容之美,形神結(jié)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之美。
1.抓住意象,發(fā)揮想象,由形象悟情感。
詩歌的創(chuàng)作,就是要能將抽象的情感轉(zhuǎn)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反之,閱讀詩歌時就要透過形象感悟抽象。即抓住具體的意象,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去領(lǐng)悟和品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我們只要抓住詩中意象深入玩味,并調(diào)動聯(lián)想和想象,就會進入詩人為我們營造的韻味濃厚、意蘊深廣的神話境界,心中的美感就會與詩人的思想脈搏一起躍動。
2.透析形神,體悟情理,由具體到抽象。
詩的意境是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物)相契合,形成的情景交融、神形兼?zhèn)涞乃囆g(shù)境界。從美學的角度看,詩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詩中的“境”指事物的“形”與“神”。意境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諧統(tǒng)一。發(fā)掘具體的形神中蘊涵的抽象的情理,就能品味出這首詩深邃而綿遠、空靈而新穎的意境美。意境是詩歌感染人的魅力所在。一首好詩,不論長短,只要詩人情真意摯,只要我們遵循形象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的這一藝術(shù)欣賞規(guī)律,就能進入形美意足的境界。
3.品味情境,觀照情感,于客體察主體。
意境作為形象思維的特殊表現(xiàn),詩人在寫“境”的同時,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樂諸種感情,注入了他的思想及其對“境”的褒貶態(tài)度,正像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我們鑒賞詩歌就不僅要品味其情境,更要觀照詩人的情感,在客體的形象中體察詩人的主觀世界。
四、咀嚼涵泳,品味語言美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shù)。優(yōu)秀的詩人善于熟練地運用詩的語言來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和人們復(fù)雜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激發(fā)欣賞者深沉的思考和奔馳的想象。
1.熟悉節(jié)奏韻律,體會語言的音樂美。
古代詩人很講究在“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詩的語言要在朗誦時順口流暢,欣賞時悅耳動聽,要富有抑揚頓挫、起伏迭宕的韻律美和流暢回環(huán)的音樂感。作為鑒賞者也要從詩歌的音韻與節(jié)奏中,體會出其中的音樂美。優(yōu)秀詩歌十分講究音樂美,席勒甚至認為“詩里的音樂在我心中鳴響,常常超過其內(nèi)容的鮮明表象”。我國以聞一多、徐志摩為代表的一大批現(xiàn)代詩人,很重視詩歌的音樂美,他們的詩歌行數(shù)、字數(shù)整整齊齊,停頓、韻腳斬截自然,遣詞造句繪聲繪色。欣賞詩歌時我們反復(fù)誦讀,熟悉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就會領(lǐng)悟詩歌語言體現(xiàn)的音樂美。
2.推敲煉字技巧,賞析語言雋永美。
詩是精煉的語言,一句話乃至一個字,里面蘊藏著深厚的旨趣,所以詩家以一字稱工,刻意錘煉,以求其精深。對詩歌的煉字進行推敲,從而品味語言的雋美。
3.課外擴讀材料
跨越自己
汪國真
我們可以欺瞞別人
卻無法欺瞞自己
當我們走向枝繁葉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個謎
向上的路總是坎坷又崎嶇
要永遠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山民
韓東
小時候,他問父親:
“山那邊是什么”
父親說“是山”
“那邊的那邊呢?”
“山,還是山”
他不做聲了,看著遠處
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
他想,這輩子是走不出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遙遠
他只能活幾十年
所以沒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經(jīng)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覺得應(yīng)該帶著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會給他生孩子
到他死的時候
兒子就長大了
兒子也會有老婆
兒子也會有兒子
兒子的兒子也會有兒子
他不再想了
兒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遺憾
他的祖先沒有像他一樣想過
不然,見到大海的該是他了
《三峽》人教八上23
三峽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
3.體會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背誦全文。
2.把握作品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教時
一、導(dǎo)入新課
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曾說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钡拇_,我們祖國的江山秀美壯麗,使無數(shù)中華兒女為之心動不已。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位于十大風景之首的三峽的優(yōu)美風光吧。自古以來,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fā)了眾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有關(guān)的詩文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要求學生:①據(jù)范讀標出你誤讀或不會讀的字的音。
②據(jù)范讀劃出朗讀的節(jié)奏。
2.學生自由朗讀一遍(互相聽一聽)
*展示字詞(正音正字)(不舉手,誰會了就大聲讀出來)
闕(quē)疊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沿溯(sǜ)
素湍(tuān)絕(yān)飛漱(shù)長嘯(xiào)屬引(zhǔ)哀轉(zhuǎn)(zhuǎn)
3.齊讀:讀出文章的韻律美,還要注意語句的節(jié)奏
三.合作學習
1.結(jié)合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圈點翻譯文章(小組不會的字.詞.句挑揀出來,我們共同解答)
2.展示:檢查檢測結(jié)果
①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zhuǎn)久絕通“囀”,聲音轉(zhuǎn)折
②古今異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沖上,漫上)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真,實在)
③一詞多義自三峽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④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象屏障一樣的高山)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奔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舟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濺起的雪白浪花)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著清波;倒影:倒映著影子)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哀轉(zhuǎn)久絕(轉(zhuǎn):婉轉(zhuǎn);絕:消失)
3.大聲讀出你的譯文,體會三峽的美。
4.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我們再讀課文感受三峽之美(齊讀)
用“三峽的美,你看”的句式說一說三峽美在哪里呢?
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四、課堂小結(jié)
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余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不能不令人稱奇。
五、布置作業(yè)
朗讀并背誦這篇課文。
第教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并背誦
二、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作者描繪三峽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來寫?(山、水)
2.找出描寫山和水的語句,分別做好記號,大聲朗讀出來。
3.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guān)鍵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
展示:“兩岸連山,……曦月”關(guān)鍵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遮天蔽日
齊背此段,注意這些字要重讀。
4.再來看水,找同學將描繪水的語句朗讀出來,其他同學思考:
①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季節(jié)順序;由旺到枯)
②每個季節(jié)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guān)鍵詞。
夏:襄、阻絕、朝發(fā)暮到、乘奔御風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險
春冬:素、綠、清、影、清榮峻茂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趣
秋:寒、肅、凄、哀特點:水枯氣寒,猿鳴凄涼——悲
③同樣是寫水,作者所用的詞一樣嗎?你能說一說嗎?
夏——層層鋪展——險
春冬——動靜結(jié)合——趣
(春冬水涸之季,下灘之水雪浪飛濺,此為“素湍”;水清流緩可謂“綠潭”?!八亍薄熬G”色彩相同,“湍”與“潭”一動一靜。巖崖、云朵、藍天、于碧水中可見,令人有無限遐想。更以“清榮峻茂”四字狀物,水清、樹榮、草茂互相輝映,大自然充滿生機?!耙磺芯罢Z皆情語”,如此“清榮峻茂”的三峽美景自然會使人產(chǎn)生“良多趣味”,而三峽的春冬之景畢竟只是在熱愛祖國山川的人眼里才益發(fā)顯得“清榮峻茂”。讀到此處,使人油然而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感情。)
秋——側(cè)面描寫——悲
(“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并不點出“秋”字,而是以一個“霜晨”又以“寒”、“肅”二字渲染,三峽秋景遂變成清寒之景,給人帶來的心情也是凄涼之情。
作者不再寫山、寫水,而寫猿鳴,以此來烘托蕭瑟的秋景,寫出人們身處此時此地的傷感。)
5.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注意重讀字。
6.通過我們的分析,朗讀我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文中的內(nèi)容,為游客寫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dǎo)游詞。
三、拓展延伸
三峽自古就有“山水畫廊”之稱,三峽的山,千年屹立,三峽的水,從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峽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三峽現(xiàn)在正在進行一項規(guī)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那就是——三峽大壩工程。
1994年12月14日 ,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 ,具防洪、發(fā)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得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 ,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 135米 的基礎(chǔ)上悄然漲到 137.4米 , 10月31日 ,壩前水位提高到 139米 。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 2000米 ,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到2009年三峽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將抬高 175米 ,請對照課文和查找資料,展開想像,描繪一下那時酈道元所描寫的景觀會有怎樣的變化?
四、課堂小結(jié)
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宏偉的葛洲壩工程,紅火的三峽工地,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我相信,不管這塊神奇的地方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
板書:
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三峽
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風雄奇秀美
水春冬——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
教學后記:
①有效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②對重點詞語替換、改動,通過比較、品味,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準確用詞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抓住了語言因素,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③“讀”貫穿始終。整節(jié)課,有范讀、細讀、分別讀、快速默讀、高聲朗讀,側(cè)重點不同,“讀”的方式就不同。語文課突出“讀”,就突出了語文教學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