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經(jīng)兩首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3古詩兩首 《石灰吟》《墨梅》教案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 《石灰吟》《墨梅》教案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材分析:
體會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以及鄙視流俗、貞節(jié)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同時,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體會兩首詩在寫作上的特點。
教學構想:
品讀古詩,指導學生朗讀古詩,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石灰吟》、《墨梅》。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接題解題
1、你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一聽。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兩首新的古詩。明代詩人于謙寫的《石灰吟》和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寫的《墨梅》。
2、老師布置你們搜集了于謙和王冕的資料,我們一齊來交流一下。
3、解題
《石灰吟》題中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相傳有一天,于謙在石灰窯前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熊熊烈火焚燒后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那年于謙才12歲?!赌贰肥窃娙说囊皇最}畫詩,即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指只有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趣祝福 Www.zFw152.cOm]
2、檢查自讀情況
三、理解詩意,品讀吟誦《石灰吟》
1、小組合作學習,可借助工具書或其他參考書初步弄懂詞句及詩的意思,不理解的作上記號。
2、小組匯報交流
3、看圖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1)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怎樣的?
(2)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xiàn)?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
石頭是那樣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縱然粉身碎骨也要在世間留下潔白干凈的石灰。想一想,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怎樣的志向?應用什么語氣讀?(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堅定的語氣朗讀。
5、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
6、小結。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2、《墨梅》這首詩由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交流討論
(1)吾:我淡墨痕:淡淡的水墨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乾坤:天地
(2)看圖想象,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他畫梅花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在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3)熟讀吟誦。
4、小結
作業(yè)設計:
背誦古詩,做《同步》。
板書設計:
石灰吟墨梅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復習鞏固兩首古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朗誦《古詩兩首》。指導讀好詩句的節(jié)奏和重音。
2、想象古詩意境,提示應用什么語氣來朗讀。
3、說說這兩首詩的大意及表達的感情。
二、熟讀成誦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3、自由練讀,個人展示評議,集體朗讀背誦。
三、拓展詩境
1、出示描寫梅花的詩詞
2、師范讀,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
四、指導書寫生字
作業(yè)設計:
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
石灰吟墨梅
精選閱讀
古詩兩首:暮江吟 教案教學設計
課時備課
【課題】:【課型】:講讀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上節(jié)課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本課的古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關鍵】:
重點:靈活運用自學古詩的方法。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畫面的能力。
關鍵: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善于與別人交流。
【教具準備】:
1、學生比較熟悉的古詩畫面。
2、古琴曲。
【教學內(nèi)容】: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交流上節(jié)課布置的作業(yè)古詩配畫。
2、板書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古詩《暮江吟》的課題。
3、解釋課題,交流對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讀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生字。
2、檢查對三個生字瑟、殘、吟的認讀情況。第一遍帶著拼音讀,第二遍去掉拼音讀。
三、細讀
1、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課前預習情況,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義。
2、圖詩結合,用自己的話說說本詩的意思。
3、班內(nèi)交流。
四、美讀
1、配樂范讀,啟發(fā)學生進入詩歌情境。
2、學生練習朗讀。
3、配樂,指名感情朗讀。
4、加表演動作,背誦古詩。
五、鞏固
用搶答方式,理解詩中的加點字的意思。
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召開一個古詩朗誦會,把自己會背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七、布置作業(yè)
向學生推薦《唐詩三百首》
【教學反思】:
《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教學設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墨梅》《竹石》《石灰吟》 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古詩三首》(十一冊)教學案例
教材說明:
本課選了三首古詩,三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它們所寫的事物不同,但都抒發(fā)了詩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的堅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我平常畫畫洗硯的水池邊上有一顆梅樹,那一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點化而成。它不需要人們夸贊它的顏色鮮艷,只求在天地間留下清香的正氣。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為自己所畫的竹石畫而題寫的。詩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巖石縫中。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風,。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那種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學習詠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憶古詩,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那么你都會背誦哪些古詩句呢?
2、憶學法,遷移舊知,為自學古詩做好鋪墊。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幾首古詩。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曉詩意;入意境,悟詩情。
二、授新
(一)《墨梅》
1、個人自學
依照學法自學《墨梅》
2、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自學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問題。教師深入小組,適當指導。
3、大組匯報
學生按照剛才總結的學法,依次匯報。結合查閱的資料、結合插圖等等,尤其是對重點字意詩意,說一說、議一議,互動補充。
4、誦讀感悟
在理解詩句含義、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的朗讀。先自由練讀,再指名糾正示范,然后再試讀。使得熟讀成誦,并能有感情的背誦。
(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學習《墨梅》的經(jīng)驗方法的基礎上,自學并匯報這兩首古詩。
(三)寫法
引導學生學習借物言志的寫法:綜合來看這三首詩,都是寫物的,作者分別描寫了它們的什么特點?僅僅是贊美它們嗎?作者借這個物抒發(fā)怎樣的情感、贊美怎樣的精神?
三、鞏固
用不同形式背誦三首古詩,注意難寫易錯字和標點符號。
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詩,如《青松》(陳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課前按照學法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詩一起交流,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在理解古詩詩意的時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釋,只要說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匯報的時候,形式不要過于單一、三首詩同一個模式匯報下來,要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匯報。
4、對古詩的朗讀練習還不夠到位,一定要保證充分的讀的時間,多讀、熟讀、有感情的讀、有感情的背誦。
5、朗讀、背誦古詩的形式也要靈活多樣。
6、可以擴展第二課時作為古詩背誦大賽,摘抄積累,模仿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桃源小學楊笛)資料提供者:
古詩兩首優(yōu)秀教案設計二
教學預設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第一課時
學習古詩《所見》。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一、激趣導入。
1、沈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如:?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nèi)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nèi)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預設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編故事
學完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捕到蟬了嗎?小小組里討論一下,試著編一個故事。
七、課后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第二課時
學習古詩《小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發(fā)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讀。(4人組內(nèi),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nèi)交流)
3.教師語言描述,激發(fā)學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jīng)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著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只蜻蜓,有一只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這樣的景象,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呢?
4.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朗讀反饋。
6.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出示帶音節(jié)生字認讀。
2.去掉音節(jié)認讀。
3.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古詩兩首-江雪教案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nèi)容。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詩兩首-江雪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古詩兩首-江雪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2.繼續(xù)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jīng)”字的區(qū)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qū)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jīng)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構,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絕、釣”兩個字讓學生自己說說應注意的問題。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蓑笠翁,
()()()()()。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yè)。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3.古詩兩首教案設計
教學內(nèi)容
3古詩兩首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尋隱者不遇》這首詩。
2.了解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詩人。
3.理解了詩意,能通過詩句體會作者的心情。
4.領會到了這首詩“寓問于答”的特色。
5.能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像,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體會作者的心情,能根據(jù)詩意,發(fā)揮想象,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2.體會作者的心情,領會“寓問于答”寫作的特色。
教學資源
教材開發(fā):教學時充分利用符合詩意的插圖,幫助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學生經(jīng)驗: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學習故事的經(jīng)驗和體會,初步了解了古詩的一些特點,對古詩有了一定的感情,也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描寫有關調(diào)皮可愛的孩子的故事。這些可愛孩子的形象,也是他們自身生活經(jīng)驗的一部分。
預習設計
1.讀懂詩題,知道“隱者”是什么樣的人?
2.了解詩人及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
3.正確朗讀古詩。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學程預設
導航策略
調(diào)整與反思
板塊一:導入(3分鐘)
《望天門山》
《望廬山瀑布》
板塊二:預習展示(15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交流展示。尋:尋訪
“隱者”是指古代那些有才華、有志向的人,由于某些原因而隱居起來,不問世事的人。
2.聯(lián)系已有知識積累了解具有高潔品格的人稱為隱者。
諸葛亮、陶淵明、王維
不遇:沒有遇到
●預習作業(yè)2
1.認識賈島
學生交流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預習作業(yè)3:
1.朗讀展示。
2.說出詩意。
尋:尋訪。遇:遇到。
不知處:不知道在哪里。
我在松樹下問童子,童子說師傅采藥去了,不知所處的位置,只知道他在這座山里邊,山里云霧繚繞,我也不知道具體在什么位置。
板塊三:細讀理解(15分鐘)
1.了解“寓問于答”
預設:
你師傅在家嗎?
不在,他采藥去了。
到哪兒采藥去了?
就在這座山中。
你能帶我去找他嗎?
不能,因為山里云霧繚繞,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兒。
“寓問于答”,可以使詩句變得簡練而耐人尋味。
所謂“寓問于答”,它并不是“不問”,而只是不把問話內(nèi)容寫入詩中。關鍵在于把問話內(nèi)容寓于答話之中,使讀者可從答話里體味和推導出所問的內(nèi)容。
齊讀
體悟作者心情
指名填空,小組內(nèi)補充。
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下站著隱者的徒弟,于是滿懷希望地問:“請問你師父在嗎?”童子答:“師父采藥去了?!痹娙擞行┦?,又問:“去哪里采藥?”童子答:“就在這山里。”詩人一聽,覺得還有一線希望找到隱者,于是又問:“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呀?”童子答:“云霧彌漫,不知道在哪里。”“唉!”詩人嘆了口氣,徹底失望了。
齊讀詩歌
板塊四:拓展延伸(7分鐘)
1.感悟《詠華山》寫法
【學習單1】
(1)交待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描繪周圍的景物。
(3)想像對話時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
(4)適時寫出詩人的心情。
(5)結尾出現(xiàn)這首詩的內(nèi)容。
2.完成改寫
板塊一:導入
你們游覽過大山嗎?大山奇峰重疊,煙霧繚繞,氣象萬千,所以大家都喜歡游覽名山,許多詩人寫下一首首詩來贊美大山。誰能給大家背背?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古詩二首》中的第一首《尋隱者不遇》。
板塊二: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1)詩題中的“尋”是什么意思呢?“隱者”呢?
(2)你們知道歷史上有哪些人是“隱者”呢?
(3)“不遇”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
●預習作業(yè)2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詩人賈島,誰是他的“粉絲”呢?
1自讀課本49頁《推敲》,對作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引用韓愈和梅堯臣的評價。唐代著名文學家、大詩人韓愈這樣稱贊賈島: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云頓覺閑。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北宋詩人梅堯臣這樣評價賈島: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3引用作者自己的詩評價。賈島有一首詩這樣寫自己:
●預習作業(yè)3
1.抽兩名學生展示交流。
2.導學。
(1)朗讀古詩,要求讀出詩的味兒來。
(2)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這首詩,結合插圖想一想詩句的意思。同座的同學可以小聲地討論。
2指名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
板塊三:細讀理解
1.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和童子在松樹下的對話。在理解和解說詩意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句中缺少了些什么。究竟缺少了什么呢?出示填空題: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2.思考:你認為作者為什么不把問句寫出來?
理解“寓問于答”的寫作手法。
小結:如果把問和答都寫進詩中,不僅沒有必要,還很羅嗦?!霸栍诖稹?,可以使詩句變得簡練而耐人尋味。這正是作者的巧妙高明之處。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體會這種“寓問于答”的妙處。
3.體悟作者的心情
(1)詩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歷經(jīng)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這里。心情怎樣呢?出示填空題:
讀詩句,感受詩人的心情,填空。
(2)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板塊四:拓展延伸
1出示學習文包詩《詠華山》,閱讀,感悟寫作方法。
2任務驅動
結合插圖,仿照例文,把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寫下來。
3嘗試寫作。
作業(yè)設計
1.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的題目。
2.搜集、閱讀賈島的詩
教學內(nèi)容
3.古詩兩首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具體的字詞和詩句的理解。
3.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所見》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nèi)蘊美。
難點:通過詩歌的本身來感受詩歌蘊涵著的思想感情。
教學資源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chuàng)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chuàng)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佳品。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
預習設計
1.搜集查找關于袁枚的資料。
2.朗讀詩歌,了解“振、意欲、立”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3.初步感受想象《所見》描繪的景象。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diào)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
(預設:5分鐘)1.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一首《所見》。
2.釋題。
(看見)
所看見的東西。
第二板塊:整體感受:勾勒牧童輪廓。(預設:15分鐘)
●預習作業(yè)1
學生交流有關詩人的資料。
●預習作業(yè)2
1.指導朗讀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振:震蕩
意欲:想要
立:站立,停止不前
學生互相交流
預設:
牧童騎著黃牛緩緩地行走在林間小路上,嘹亮的歌聲穿透了樹林,回環(huán)呼應,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鳴叫的蟬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聲唱歌了。
(詩人看到了;牧童、黃牛、樹林、蟬)
(放牛的)
第三板塊:情景悟意:感受捕蟬意趣。(預設:18分鐘)
交流各自收獲。
(一、歌唱圖二、捕蟬圖)
學生交流
3.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同桌交流
預設:牧童騎著黃牛緩緩地行走在林間小路上,嘹亮的歌聲穿透了樹林,回環(huán)呼應,
4.(學生交流,補充)
5.讀讀這兩句詩
6.再讀讀,提出這兩句中不懂的地方
(林樾:林中成陰的地方。)(振:震蕩)
齊讀
學生想象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學生猜測牧童“下牛、閉口、捕蟬”的情景。
8.學生來表演
9.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預設:
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鳴叫的蟬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聲唱歌了。
10.匯報交流。
11.動作表演閉口立:
12.自由讀——指名讀——評價——加動作讀——齊讀
齊讀
第四板塊:總結內(nèi)化(2分鐘)
預設:(詩人對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
齊誦
第一板塊:復習導入
1.在《尋隱者不遇》中,詩人尋訪隱者,有沒有見到?2.我們這節(jié)課要來學習的這首詩中,詩人很幸運,他不僅見到了,而且將見到的情景寫下來,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來學習的——《所見》。3.釋題:見是什么意思?所見就是?是誰看見呢?前面要加上什么?(詩人),請一個同學把題目的意思完整說一遍。
第二板塊:整體感受:勾勒牧童輪廓。
●預習作業(yè)1:
課前你查閱了有關詩人的資料了嗎?你了解了詩人嗎?
簡介作者袁枚。(清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也是一位有賢名的縣令。代表作《隨園詩話》)
●預習作業(yè)2
1.指名朗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jié)奏。
2.自由讀詩,圈畫生字,讀準字音。自由讀熟后,在小組內(nèi)互相朗讀。
3.理解詩句中字的字意。
4.交流詩句的意思。
5.自由讀讀詩,看看袁枚都看見了什么?
6.什么樣的孩子叫牧童?
第三板塊:情景悟意:感受捕蟬意趣。1.默讀思考:在《所見》一詩當中,你見到了什么情景?
2.老師見到了兩幅圖,你知道是哪兩幅嗎?
●歌唱圖
1.情景導入:一天,詩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著走著,他停下了腳步,他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圖)
2.是呀,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就唱起歌來了。他的歌聲怎么樣?
3.袁枚看到這么活潑可愛的牧童,聽到這么嘹亮動聽的歌聲,脫口就吟出兩行詩。
出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誰來讀讀這兩行詩?
4.我們不僅要會讀詩,還要知道它的意思。想想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誰明白了,來說一說。(學生交流,補充)
6.誰能快樂地讀讀這兩句詩?(指名——齊讀)
7.再讀讀,這兩句中還有不懂的地方嗎?看誰最能會問題。提出來,請大家?guī)兔Α?/p>
重點理解“振”、“林樾”。
林樾: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周圍的樹怎么樣?
振:聽,牧童的聲音怎么樣?這么響亮的聲音傳遍了樹林,林子里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
8.多么快樂、活潑的小牧童呀!我們再來讀一讀。
9.他正唱得高興呢,忽然聽到了——(蟬鳴聲)于是,他就……(想象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捕蟬圖
10.袁枚看到這個情景,馬上又吟出了后兩行詩——出示: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1.同桌讀讀這兩行詩,說說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呀?
12.匯報交流。隨機朗讀指導
13.還有不懂的嗎?,大膽地問。重點理解“意欲:心想”?!伴]口立”用動作演示。
14.牧童很想捕到蟬,他的動作、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該怎么讀好這兩句詩?
第四板塊:總結內(nèi)化
下面再讓我們看看畫面美美地吟誦這首詩,把這如畫的詩、如詩的畫留在我們的心里吧。
作業(yè)設計
1.完成《補充習題》、《一課一練》第二課部分題目。
2.你在課外還讀到哪些有關兒童的古詩?選擇一首寫下來。
3.要求學生回去畫一幅《所見》的情景圖。
古詩誦讀石灰吟
古詩誦讀石灰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感情讀;悟詩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妒乙鳌愤@首詩是(明代)詩人(于謙)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妒乙鳌返淖髡呤敲鞔娙擞谥t。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局的含義?!扒уN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鼻уN萬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jīng)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guī)r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jīng)受考驗。練讀這一句。
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jīng)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傲一鸱贌迸c“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鼻灏祝褐甘覞嵃椎谋旧直扔鞲呱械墓?jié)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練讀這一句?!?/p>
(3)悟詩情。
師: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這首詩借石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朗讀全詩。
板書設計:
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兩首《泊船瓜洲 游子吟》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泊船瓜洲 游子吟》教學設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泊船瓜洲》,并會默寫。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詩人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提起母親,一提起家鄉(xiāng),我們倍感親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吟誦母親和家鄉(xiāng)的詩句。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一讀,初讀全詩,了解詩意。
1.出示詩題,簡介作者。
通過預習,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誰嗎?
(1)這道詩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簡介王安石的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地方官,后來兩次擔任宰相推行變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讀全詩,讀清字音,標畫出生字。
3.指名讀詩,糾正字音。
數(shù)重山(shchng)照我還(hun)
4.引導學生了解全詩的大意。
(1)知詩人:宋,王安石。
(2)解詩題:分析泊的含義。
(3)感知詩意:詩人船泊瓜洲,離鐘山近在咫尺,卻回不去,于是感嘆吟詩,寫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懷念家鄉(xiāng)金陵。
5.小結學習方法:初讀知詩意。
(二)二讀,細讀全詩,理解詩句。
1.詩人泊船瓜洲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他是怎樣描寫的?請讀全詩,用標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畫出寓有深情的詞語。
2.抓住質疑處,運用多種方法解疑。
間(jin):隔開,間隔。
只:僅僅。
數(shù)重:幾層。
綠:吹綠了。
還:歸。
3.理解本詩的特色。
前兩行看是寫眼前景象,但在詩中卻飽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卻不能回金陵去,可見詩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是十分濃厚的。
4.小結學習方法:細讀品詩句。
(三)三讀,精讀全詩,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靜,星光燦爛,詩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和想像?心中會有哪些感受?
2.學生扮演詩人,講述想象到的情景。
《古詩兩首》《泊船瓜洲》、《游子吟》練習設計
一、多音字組詞。
二、寫出古詩的作者及年代。
①王安石②孟郊③于謙
A.明代B.宋代C.唐代
《石灰吟》()()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三、解釋加粗字的意思,再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1.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2.明月何時照我還。
四、請你在花瓣里寫一個字,與在芯里的字組成詞。
五、低聲誦讀《游子吟》,想象一位慈母,在兒子外出遠行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兒子縫制衣服的情景,再寫下來。
答案:
一、
二、《石灰吟》A、③;《泊船瓜洲》B、①;《游子吟》C、②
三、1.隔:相距;數(shù):幾;回首鐘山也只相距幾重青山。
2.何:什么;還:回來;這明亮的月亮什么時候照著我又歸還故鄉(xiāng)。
四、
五、夜已深,在微弱的燈光下,一位年邁的老人正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衣服。老人已上了歲數(shù),眼也有些花,她借著微弱的光線,努力地穿針引線。她邊縫邊囑咐著孩子,要他一路上多加小心,注意身體,早日回家。
古詩兩首——教案
《古詩兩首》教案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三、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村居(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開火車讀,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1)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一首十一古古一居亡一忙因一煙口一知
(2)換筆畫,換部分組字。
讀一詩對一樹一村睡一眠閃一問一間一聞屋一居
醒一醉親一童外一處歲一多放一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古詩冬眠到處見聞鄉(xiāng)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根據(jù)學生質疑
可適當引導:
(1)曉:是天剛亮的時候?!按簳浴本褪谴禾斓脑绯俊?/p>
(2)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3)聞:就是聽的意思。
(4)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學生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2)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學生: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學生: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學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自由練習背誦。
(4)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學生配上音樂。
(5)集體背誦。
(四)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村居
(五)課堂作業(yè)設計
1.找朋友。
詩chu村san
首sh6u醉zui
處shi散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二、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jīng)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恬·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唐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春天里,同學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1)自己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2)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學生邊讀邊表演。
(3)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讀一讀。
古聲多處知忙
2.學生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diào)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學生自己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diào)“心筆順:
(四)課后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xiàn)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韓愈《晚春》
(五)板書設計
4古詩二首
春曉村居
{六)課堂作業(yè)設計
1.練習寫好本課生字。
2.填空,再讀一讀。
(1)()()聞啼鳥。(3)花落()()少。
(2)夜來風雨()。(4)()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兩首》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詩兩首》”,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兩首》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恬靜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二)出示兩首詩歌。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森林,
復照青苔上。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自由讀兩首詩,要求把字音讀正確。
(四)指名朗讀課文,結合正音。
(五)簡介作者。
(六)對照譯文,學生嘗試理解詩意。
(七)檢查詩意理解情況。
1.
字詞。
空山
但
人語
返景
深林
復照
朝
辭
白帝
輕舟
萬重山
2.每句話的意思。
(八)感受詩情。
1.《鹿柴》寫的是哪里的景色?這里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為什么?
3.作者在《早發(fā)白帝城》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感情?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九)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十)嘗試背誦。
《古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激發(fā)學生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本課掛圖或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新邱區(qū)新發(fā)小學 張爽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導入新課
1.引導看圖,說說看到了什么。
2.介紹作者,引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2.檢查學習情況。(出示生字卡片,用開火車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戲快速反饋識字情況。抓住重點字,如所平舌音,捕的聲母是b,而不是p。發(fā)現(xiàn)錯誤或不會讀的字及時讓學生多讀幾遍。)
三、指導朗讀,達到背誦
1.指名試讀。
2.教師范讀,導讀(引導學生感語詩句的韻律、停頓。如:句尾的抑揚,聲音的長短)
3.學生練讀。
4.指名讀,接龍讀
5.背誦。
四、指導書寫生字。(前3個字)
1.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2.指導范寫。(重點指導學生認為難的字)
3.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4.展示作業(yè)。
五、布置作業(yè)
把詩背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
齊背古詩《所見》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掛圖,引出新課。
2.介紹作者。
三、回顧《所見》學習方法,運用此方法自學課文
1.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2.教師參與小組合作,了解學習情況。
四、匯報學習情況
1.小組陳述本組學習情況。
2.全班共評。
五、指導朗讀達到背誦
1.指名試讀。
2.師范讀(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尾)。
3.學生練讀(可用多種形式練讀)。
4.背誦古詩(可采用比賽讀等多種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
5.拼詩游戲(可檢查學生背誦及識字情況)。
六、指導書寫(后3個字)
重點指導黃字的中間一橫要長些,教師要大膽放手相機示范。
評價作業(yè)。
七、課后作業(yè)
自己創(chuàng)作兩句描寫夏天的詩句。
教學案例(二)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
1.出示課文插圖:圖中畫了誰?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說)清代有一位詩人為這寫了一首詩,你想讀讀嗎?
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平舌音所。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對讀,檢查字音。
3.再自由讀,說說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說。
三、圖文結合,再讀感悟
1.出示掛圖,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什么?(牧童騎黃牛)
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歌聲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四、讀詩想畫面
1.師配樂讀古詩,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根據(jù)畫面練習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五、讀一讀,想一想
從林直、鳴蟬可以知道這首古詩是寫哪個季節(jié)的?
六、指導書寫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師范寫,同時講解。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價。
第二課時
(一)看圖導入
1.出示掛圖: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圖文對照,再讀感悟
1.看圖:池塘是怎樣的?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引導學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圖上還有什么?詩人是怎樣寫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全班齊讀。
(四)指導朗讀
1.個別讀。
2.評讀。
(五)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分小組練習(一人讀詩,其他人想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導背誦。
(六)鞏固生字
1.出示帶音節(jié)的生字認讀。
2.去掉音節(jié)認讀。
3.小組合作,認記字形。
(七)拓展練習
學生背誦其他自己學會的詩,比如楊萬里的詩,或描寫夏天的詩等。
(八)作業(yè)設計
1.練習書寫生字。
2.背誦一兩首描寫夏天的古詩。
板書設計
所見
騎振捕閉
小池
泉眼樹陰
小荷蜻蜓
古詩兩首 教案教學設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兩首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并能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
一、學習《絕句》
(一)復習導入,解題
1.回憶并背誦已學的和春天有關的古詩。(板書:春天)
2.導入課題,并簡要釋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指導讀通詩句
1.配樂范讀。注意生字的讀音和老師朗讀的語氣和節(jié)奏。
2.自由輕聲練讀。讀準每個字音,遇到生字畫出來,并多讀幾遍。
3.指名讀。
(1)讀生字,簡介鴛鴦。
(2)讀詩句,正音,評價。
4.齊讀。
過渡:這一回,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來展現(xiàn)春天的美好的呢?讓我們讀讀詩句再細細品味吧!
(三)明詩意,悟詩情,指導朗讀
1.指導讀第一句。
(1)遲日是指春日,詩人在感嘆什么呢?
(2)借所學的成語贊美春天,激發(fā)熱情。
(3)指導朗讀第一句(指讀、齊讀)。
過渡:春天是多么美好呀,下面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向大自然,用眼睛、用鼻子、用耳朵、用心去感受一番。
2.指導讀第二句。
(1)當你走向野外時,第一個告訴你春天來臨的一定是風,因為春天的風(引導學生說說春風的特點)
第二句告訴我們:(暖暖)的春風帶著(花草的香氣)迎面吹來。
(2)指導朗讀。
3.輕輕讀第三句。
(1)體會泥的變化,理解融。
(2)給飛加點。從燕子來回地飛,可以看出它們的心情。
朗讀體會(試讀、指導、齊讀)。
(3)看圖,說說燕子們在忙什么事情,完整地說說詩句的意思。
過渡:小燕子忙得不亦樂乎,而美麗的鴛鴦又在干什么呢?
4.指讀第四句。
給暖加點,這個暖字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呢?猜想一下鴛鴦們睡在沙地上在干什么。
5.用比較的方法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四)誦讀,唱詩
1.指句朗讀(評價、指導)。
2.配樂齊聲朗讀。
3.配上學過的曲子唱詩以助記憶。
二、學習《春日》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絕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jù)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么?能具體說說嗎?(借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shù)脑娋鋪韺Υ稹?br>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平常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艷,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總結評價,課后拓展
1.誦詩、唱詩。
2.讀課后第3題的詩句。
古詩兩首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悟兩首詩描繪的情景。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xiāng)村兒童生活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學生自讀。
2、教師檢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么?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反復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分小組討論。
2、匯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集體交流。
5、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詩句,再現(xiàn)畫面,練說。
2、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當時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誦全詩。
五、
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詩意。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2、同桌討論題目意思。
3、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邊讀邊想,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4、集體交流。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籬落、疏疏、徑、樹頭、未成陰、急走
(3)點名逐句理解詩意。
(4)看圖連說詩意。
(5)再讀詩歌,讀出感情。
5、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
(2)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課后拓展練習。
根據(jù)《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春景圖,向班級墻報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