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等式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2-01高三數(shù)學不等式的性質(zhì)教案14。
第六章不等式總覽
知識結(jié)構(gòu)網(wǎng)絡
6.1不等式的性質(zhì)
一、明確復習目標
掌握不等式的性質(zhì)及其證明,能正確使用這些性質(zhì)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二.建構(gòu)知識網(wǎng)絡
1.比較原理:
兩實數(shù)之間有且只有以下三個大小關(guān)系之一:ab;ab;a=b;
;;.
以此可以比較兩個數(shù)(式)的大小,——作差比較法.
或作商比較:a0時,;a0時,.
2.不等式的性質(zhì):
(1)對稱性:,
證明:(比較法)
(2)傳遞性:,
(3)可加性:.
移項法則:
推論:同向不等式可加.
(4)可乘性:,
推論1:同向(正)可乘:
證明:(綜合法)
推論2:可乘方(正):
(5)可開方(正):
證明:(反證法)
不等式的性質(zhì)有五個定理,三個推論,一個比較原理,是解、證不等式的基礎(chǔ),對于這些性質(zhì),關(guān)鍵是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要弄清每一個條件和結(jié)論,學會對不等式進行條件的放寬和加強
三、雙基題目練練手
1.(2006春上海)若,則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B..C..D..
2.(2004北京)已知a、b、c滿足,且,那么下列選項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B.C.D.
3.對于實數(shù),下命題正確的是()
A.若ab,則.B.若,則.
C.若,則.D.若ab0,dc0,則
4.(2004春北京)已知三個不等式:ab>0,bc-ad>0,->0(其中a、b、c、d均為實數(shù)),用其中兩個不等式作為條件,余下的一個不等式作為結(jié)論組成一個命題,可組成的正確命題的個數(shù)是
A.0B.1C.2D.3
5.(2004遼寧)對于,給出下列四個不等式
①②
③④
其中成立的是_________
6.a>b>0,m>0,n>0,則,,,的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
練習簡答:1-4.CCCD;5.②與④;6.特殊值法,答案:>>>
四、經(jīng)典例題做一做
【例1】已知a2,b≤2a,c=b-2a,
求c的取值范圍.?
解:∵b≤2a
∴c=b-2a≤0,
∴b-4-2a=.
∴c的取值范圍是:c≤0.?
【例2】設(shè)f(x)=ax2+bx,且1≤f(-1)≤2,2≤f(1)≤4,求f(-2)的取值范圍
解:由已知1≤a-b≤2,①,2≤a+b≤4②
若將f(-2)=4a-2b用a-b與a+b,表示,則問題得解
設(shè)4a-2b=m(a-b)+n(a+b),(m,n為待定系數(shù))
即4a-2b=(m+n)a-(m-n)b,
于是得得:m=3,n=1
由①×3+②×1得5≤4a-2b≤10
即5≤f(-2)≤10,
另法:由得
∴f(-2)=4a-2b=3f(-1)+f(1)……
◆特別提醒:常見錯解:由①②解出a和b的范圍,再湊出4a-2b的范圍.錯誤的原因是a和b不同時接近端點值,可借且于線性規(guī)劃知識解釋.
【例3】(1)設(shè)A=xn+x-n,B=xn-1+x1-n,當x∈R+,n∈N時,比較A與B的大小.
(2)設(shè)0<x<1,a>0且a≠,試比較|log3a(1-x)3|與|log3a(1+x)3|的大小.
解:(1)A-B=(xn+x-n)-(xn-1+x1-n)
=x-n(x2n+1-x2n-1-x)
=x-n[x(x2n-1-1)-(x2n-1-1)]
=x-n(x-1)(x2n-1-1).
由x∈R+,x-n>0,得
當x≥1時,x-1≥0,x2n-1-1≥0;
當x<1時,x-1<0,x2n-1<0,即
x-1與x2n-1-1同號.∴A-B≥0.∴A≥B.
(2)∵0<x<1,所以
①當3a>1,即a>時,
|log3a(1-x)3|-|log3a(1+x)3|
=|3log3a(1-x)|-|3log3a(1+x)|
=3[-log3a(1-x)-log3a(1+x)]
=-3log3a(1-x2).
∵0<1-x2<1,∴-3log3a(1-x2)>0.
②當0<3a<1,即0<a<時,
|log3a(1-x)3|-|log3a(1+x)3|
=3[log3a(1-x)+log3a(1+x)]
=3log3a(1-x2)>0.
綜上所述,|log3a(1-x)3|>|log3a(1+x)3|.
◆提煉方法:(1)作差分解因式、配方或利用單調(diào)性,分類判斷差式的符號.
【例4】已知函數(shù),,試比較與的大?。?br>
解作差—
=
當時,得
=。
(2)當時,,所以
①當時,
得
=。
②當時,得
③當時,得
綜上所述:當或時
=。
當且時
。
當且時
。
【研討.欣賞】已知abc,a+b+c=0方程ax2+bx+c=0的兩個實根為x1,x2
(1)證明:-;
(2)若x12+x1x2+x22=1,求x12-x1x2+x22
解:(1)abc,a+b+c=0,
∴
且a0,
∴1,
(2)(方法1)a+b+c=0
∴ax2+bx+c=0有一根為1,
不妨設(shè)x1=1,則由x12+x1x2+x22=1可得x2(x2+1)=0,
而x2=x1x2=0(3ca+b+c=0),∴x2=-1
∴x12-x1x2+x22=3
(方法2)x1+x2=-,x1x2=
由x12+x1x2+x22=(x1+x2)2-x1x2==1,
∴
∴x12-x1x2+x22=x12+x1x2+x22-2x1x2=1-2x1x2=1+
五.提煉總結(jié)以為師
1.熟練掌握準確運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
2.比較兩數(shù)大小,一般用作差法。步驟:作差---變形(分解因式或配方)---判斷符號
3.對于含參問題的大小比較要注意分類討論.
同步練習6.1不等式的性質(zhì)
【選擇題】
1.(2006浙江)“”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條件B.必要而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D.既不允分也不必要條件
2.(2006江西)若,則不等式等價于()
A.B.
C.D.
3.(2004湖北)若,則下列不等式①;②③;
④中,正確的不等式有()
A.1個B.2個C.3個D.4個
4.“不等式a3+b3+c3≥3abc”成立的充要條件是()
A.a+b+c≥0B.a+b+c≥0,3abc≥0
C.a0,b0,c0D.a≥0,b≥0,c≥0
【填空題】
5.已知a>2,b>2,則a+b與ab的大小關(guān)系是__________.
6.已知-1<2a<0,A=1+a2,B=1-a2,C=,D=則A、B、C、D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是____________.
簡答.提示:1-4.ADBA;4.a3+b3+c3-3abc=(a+b)3+c3-3a2b-3ab2-3abc
=(a+b+c)[(a+b)2-(a+b)c+c2]-3abc(a+b+c)
=(a+b+c)[(a+b)2+(a+c)2+(b+c)2]≥0,=a+b+c≥0
5.解:∵ab-(a+b)=(a-1)(b-1)-1>0.∴ab>a+b.
6.取特殊值a=-,計算可得A=,B=,C=,D=.
∴D<B<A<C.
【解答題】
7.設(shè)實數(shù)a,b,c滿足①b+c=6-4a+3a2,②c-b=4-4a+a2,試確定a,b,c的大小關(guān)系.
解:∵c-b=(a-2)2≥0,∴c≥b,又2b=2+2a2,∴b=1+a2,∴b-a=a2-a+1=(a-)2+0,∴ba,從而c≥ba.?
8.已知函數(shù)f(x)=x3+x證明:
(1)f(x)是增函數(shù);
(2)若a,b,c∈R,且,a+b0,b+c0,c+a0,則f(a)+f(b)+f(c)0.
證明:(1)設(shè)x1x2
f(x1)-f(x2)=x13+x1-x23-x2
=(x1-x2)(x12+x1x2+x22+1)①
當x1,x2同號時,①=(x1-x2)[(x1-x2)2+3x1x2+1)]0
當x1,x2異號時,①=(x1-x2)[(x1+x2)2-x1x2+1)]0
綜上有f(x1)f(x2),故f(x)是增函數(shù).
(2)∵f(-x)=-f(x),∴f(x)是奇函數(shù).又a+b0即a-b
∴f(a)f(-b)=-f(b),即f(a)+f(b)0.
同理,f(b)+f(c)0,f(a)+f(c)0.
三式相加得2[f(a)+f(b)+f(c)]0,所以f(a)+f(b)+f(c)0成立.
9.在等差數(shù)列{an}和等比數(shù)列{bn}中,a1=b10,a3=b30,a1≠a3.試比較下面兩組數(shù)的大小.
(1)a2與b2.
(2)(2)a5與b5.
解:設(shè)an=a1+(n-1)d,bn=a1qn-1,依題意a1+2d=a1q2,∴d=a1q2-a1,
∴(1)a2-b2=a1+d-a1q=a1-a1q+a1q2-a1=aq2-a1q+1=a(q-1)2,
∵a1≠a3,∴a1≠a1+2d,即d≠0,q≠1,
∴a2-b2=a1(q-1)20,∴a2b2.
(2)a5-b5=a1+4d-a1q4=a1-a1q4+2a1q2-2a1=-a1q4+2a1q2-a1=-a1(q2-1)20,∴a5b5.?
10.1+logx3與2logx2(x>0且x≠1)的大小.
解:(1+logx3)-2logx2=logx.
當或
即0<x<1或x>時,
有l(wèi)ogx>0,1+logx3>2logx2.
當①或②時,logx<0.
解①得無解,解②得1<x<,
即當1<x<時,有l(wèi)ogx<0,
1+logx3<2logx2.
當x=1,即x=時,有l(wèi)ogx=0.
∴1+logx3=2logx2.
綜上所述,當0<x<1或x>時,1+logx3>2logx2;
當1<x<時,1+logx3<2logx2;
當x=時,1+logx3=2logx2.
【探索題】x、y是正實數(shù),記
A(x,y)=,B(x,y)=
(1)證明:A(x,y)≤B(x,y)
(2)是否存在常數(shù)C,使得A(x,y)≤C≤B(x,y)恒成立?證明你的結(jié)論.
證明:(1)B(x,y)-A(x,y)=
∴A(x,y)≤B(x,y).
(2)鑒于二式中關(guān)于x,y的輪換對稱性,令x=y,得A(x,y)=B(x,y)=
下證A(x,y)≤≤B(x,y)
同理.
所以,存在正常數(shù)C=,使A(x,y)≤C≤B(x,y)成立.
(2)法2:(放縮法)
相關(guān)閱讀
不等式的性質(zhì)教案
教學設(shè)計
3.1.2不等式的性質(zhì)
整體設(shè)計
教學分析
本節(jié)將在初中學習的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chǔ)上,系統(tǒng)歸納整理不等式的其他性質(zhì),這是進一步學習不等式的基礎(chǔ).要求學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與推論,并能用這些基本性質(zhì)證明簡單不等式,進而更深層地從理性角度建立不等觀念.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教師應指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觀點與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作類比、歸納邏輯分析,并鼓勵學生從理性角度去分析量與量之間的比較過程.
基本性質(zhì)2、3、4在初中是由實例驗證,在高中里要進行邏輯證明.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對學生進行邏輯訓練的必要性,注意啟發(fā)學生要求證明的欲望.
在中學數(shù)學中,不等式的地位不僅特殊,而且重要,它與中學數(shù)學幾乎所有章節(jié)都有聯(lián)系,因此,不等式才自然而然地成為高考中經(jīng)久不衰的熱點、重點,有時也是難點.為此,在進行本節(jié)教學時,教材中基本性質(zhì)的推論可由學生自己證明,課后的練習A、B要求學生全做.
三維目標
1.通過對初中三條基本性質(zhì)的回憶,以及上節(jié)學習的知識,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和推論.
2.在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的基礎(chǔ)上,利用它們來證明一些簡單的不等式.
3.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激發(fā)學生頑強的探究精神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數(shù)學的結(jié)構(gòu)美和系統(tǒng)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更大的熱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與推論,并能用基本性質(zhì)證明一些簡單的不等式.
教學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zhì)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思路1.(復習導入)讓學生回憶并敘述初中所學的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zhì),即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讓學生根據(jù)上一節(jié)的學習將上面的文字語言用不等式表示出來,并進一步探究,由此而展開新課.
思路2.(類比導入)等式具有許多性質(zhì),其中有:在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數(shù)不為零)同一個數(shù),所得的仍是等式.我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不等式是否也會有此同樣的性質(zhì)呢?學生會進一步探究驗證這個聯(lián)想,由此而展開新課.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怎樣比較兩個實數(shù)或代數(shù)式的大???2初中都學過不等式的哪些基本性質(zhì)?你能給出證明嗎?3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質(zhì)和推論?這些性質(zhì)有哪些作用?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回憶等式的性質(zhì):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數(shù)不為零)同一個數(shù),所得到的仍是等式.利用這些性質(zhì),我們可以對等式進行化簡、變形或證明.那么不等式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性質(zhì)呢?也就是說,如果在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數(shù)不為零)同一個數(shù),結(jié)果會不會不變呢?為此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學過的實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或用多媒體展示),即a-b>0?a>b;a-b<0?a<b;a-b=0?a=b.
根據(jù)實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要比較兩個實數(shù)的大小,可以考察這兩個實數(shù)的差.這是我們研究不等關(guān)系的一個出發(fā)點.
從實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我們可以證明下列常用的不等式性質(zhì):
性質(zhì)1,如果a>b,那么b<a;如果b<a,那么a>b,即a>b?b<a.這種性質(zhì)稱為不等式的對稱性.
性質(zhì)2,如果a>b,b>c,那么a>c,即a>b,b>c?a>c.這種性質(zhì)稱為不等式的傳遞性.
性質(zhì)3,如果a>b,那么a+c>b+c,
即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同一個實數(shù),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
由此得到推論1,不等式中的任意一項都可以把它的符號變成相反的符號后,從不等式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個推論稱為不等式的移項法則.
推論2,如果a>b,c>d,則a+c>b+d.
這類不等號方向相同的不等式,叫做同向不等式,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這個推論可以推廣為更一般的結(jié)論.
性質(zhì)4,如果a>b,c>0,則ac>bc;如果a>b,c<0,則ac<bc.
推論1,如果a>b>0,c>d>0,那么ac>bd.
推論2,如果a>b>0,那么an>bn(n∈N+,n>1).
推論3,如果a>b>0,那么na>nb(n∈N+,n>1).
以上這些不等式的性質(zhì)是解決不等式問題的基本依據(jù).其中性質(zhì)1是不等式的對稱性;性質(zhì)2是不等式的傳遞性;性質(zhì)3表明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同一個實數(shù),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由此可得不等式中任何一項可以改變符號后移到不等號的另一邊;性質(zhì)4表明,不等式兩邊允許用非零數(shù)(或式)去乘,相乘后的不等式的方向取決于乘式的符號,這點與等式的性質(zhì)不同;性質(zhì)4的推論1說明兩邊都是正數(shù)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性質(zhì)4的推論2說明兩邊都是正數(shù)的不等式可以乘方;性質(zhì)4的推論3說明兩邊都是正數(shù)的不等式可以開方.
對以上性質(zhì)的邏輯證明,教師可與學生一起完成.5個推論可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給予適當點撥.這是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極佳機會,不可錯過.
討論結(jié)果:
(1)(2)略.
(3)4條性質(zhì),5個推論.
應用示例
例1(教材本節(jié)例題)
活動:本節(jié)教材上共安排了這一個例題,含3個小題,都是不等式性質(zhì)的簡單應用,教師不可忽視本例的訓練,過高估計了學生邏輯推理的書寫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往往推理不嚴密.教學時應指導學生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zhì)的條件和結(jié)論,強調(diào)推理要有理有據(jù),嚴謹細致,條理清晰.
點評:應用不等式性質(zhì)對已知不等式進行變形,從而得出要證的不等式,是證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之一.
變式訓練
已知a>b>0,c<0,求證:ca>cb.
證明:∵a>b>0,∴ab>0,1ab>0.
于是a1ab>b1ab,即1b>1a.
由c<0,得ca>cb.
例2已知-π2≤α<β≤π2,求α+β2,α-β2的取值范圍.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題的背景,這類問題是學習三角函數(shù)內(nèi)容時經(jīng)常遇到的,由于當時所學知識所限,往往容易出錯.這里我們在已知的基礎(chǔ)上,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得出所要得到的結(jié)果.
解:∵-π2≤α<β≤π2,
∴-π4≤α2<π4,-π4<β2≤π4.
上面兩式相加,得-π2<α+β2<π2.
∵-π4<β2≤π4,
∴-π4≤-β2<π4.
∴-π2≤α-β2<π2.
又知α<β,∴α-β2<0.
故-π2≤α-β2<0.
點評:在三角函數(shù)化簡求值中,角的范圍的確定往往成為正確解題的關(guān)鍵.
變式訓練
已知函數(shù)f(x)=x+x3,x1,x2,x3∈R,x1+x2<0,x2+x3<0,x3+x1<0,那么f(x1)+f(x2)+f(x3)的值()
A.一定大于0B.一定小于0
C.等于0D.正負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由題意知f(x)是奇函數(shù),且在R上為單調(diào)增函數(shù),
所以f(-x2)=-f(x2),f(-x3)=-f(x3),f(-x1)=-f(x1),
且x1<-x2,x2<-x3,x3<-x1.
所以f(x1)<-f(x2),f(x2)<-f(x3),f(x3)<-f(x1).
由不等式的性質(zhì)3推論2知
f(x1)+f(x2)+f(x3)<-f(x1)-f(x2)-f(x3).
因此,f(x1)+f(x2)+f(x3)<0.
3已知a>b>0,c<d<0,e<0,求證:ea-c>eb-d.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結(jié)論,由于e<0,因此即證1a-c<1b-d,引導學生作差,利用本節(jié)所學的不等式基本性質(zhì).
證明:c<d<0?-c-d0ab0?a-c>b-d>0?1a-c1b-de0ea-c>eb-d.
點評:本例是靈活運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證明時一定要推理有據(jù),思路條理清晰.
變式訓練
若1a<1b<0,則下列不等式:①a+b<ab;②|a|>|b|;③a<b中,正確的不等式有()
A.0個B.1個C.2個D.3個
答案:B
解析:由1a<1b<0得b<a<0,ab>0,則①正確,②錯誤,③錯誤.
知能訓練
1.若a、b、c∈R,a>b,則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1a<1bB.a(chǎn)2>b2
C.ac2+1>bc2+1D.a(chǎn)|c|>b|c|
2.若a>b>0,則下列不等式中總成立的是()
A.ba>b+1a+1B.a(chǎn)+1a>b+1b
C.a(chǎn)+1b>b+1aD.2a+ba+2b>ab
3.有以下四個條件:
①b>0>a;②0>a>b;③a>0>b;④a>b>0.
其中能使1a<1b成立的有__________個條件.
答案:
1.C解法一:∵a>b,c2+1>0,∴ac2+1>bc2+1.
解法二:令a=1,b=-2,c=0,代入A、B、C、D中,可知A、B、D均錯.
2.C解法一:由a>b>00<1a<1ba+1b>b+1a.
解法二:令a=2,b=1,排除A、D,再令a=12,b=13,排除B.
3.3解析:①∵b>0,∴1b>0.∵a<0,∴1a<0.∴1a<1b.
②∵b<a<0,∴1b>1a.
③∵a>0>b,∴1a>0,1b<0.∴1a>1b.
④∵a>b>0,∴1a<1b.
課堂小結(jié)
1.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本節(jié)的小結(jié).從實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與三條基本性質(zhì)的回顧,到所有性質(zhì)的推得,推論的證明,以及例題的探究、變式訓練等.真正溫故知新,將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2.教師進一步強調(diào)代數(shù)邏輯推理的方法要領(lǐng),指出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時容易忽略的地方,以及證明不等式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作業(yè)
習題3—1A組4、5;習題3—1B組4.
設(shè)計感想
1.本節(jié)設(shè)計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并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鼓勵學生用數(shù)學觀點進行類比、歸納、抽象,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臄?shù)學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2.本節(jié)設(shè)計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思考、體驗認識、廣泛參與,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乃季S習慣和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zhì),從而提高學習質(zhì)量.
3.本節(jié)設(shè)計注重了學生個性品質(zhì)的發(fā)展.通過對富有挑戰(zhàn)性問題的解決,激發(fā)學生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去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性,體會數(shù)學的奧秘與數(shù)學的結(jié)構(gòu)美、數(shù)學推理的嚴謹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
備課資料
備用習題
1.如果a、b、c、d是任意實數(shù),則()
A.a(chǎn)>b,c=dac>bdB.ac>bca>b
C.a(chǎn)3>b3,ab>01a<1bD.a(chǎn)2>b2,ab>01a<1b
2.已知a+b>0,b<0,那么a,b,-a,-b的大小關(guān)系是()
A.a(chǎn)>b>-b>-aB.a(chǎn)>-b>-a>b
C.a(chǎn)>-b>b>-aD.a(chǎn)>b>-a>-b
3.已知-1<a<b<0,則下面不等式中正確的是()
A.1a<1b<b2<a2B.1a<1b<a2<b2
C.1b<1a<a2<b2D.1b<1a<b2<a2
4.設(shè)a、b∈R,若a-|b|>0,則下列不等式中正確的是()
A.b-a>0B.a(chǎn)3+b3<0
C.a(chǎn)2-b2<0D.b+a>0
5.若α、β滿足-π2<α<β<π2,則α-β的取值范圍是()
A.-π<α-β<πB.-π<α-β<0
C.-π2<α-β<π2D.-π2<α-β<0
6.已知60<x<84,28<y<33,則x-y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xy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
7.已知a<b,c>d,求證:c-a>d-b.
8.已知x>y>z>0,求證:yx-y>zx-z.
參考答案:
1.CA項中,當c、d為負數(shù)時,ac<bd,A錯;B項中,當c為負數(shù)時,a<b,B錯;C項中,a3>b3,得出a>b,又由ab>0可得1a<1b,C項正確;D項中,若a、b均為負數(shù)時,由a2>b2得出a<b,由ab>0得出1a>1b,D錯.
2.C由a+b>0,b<0可知a>0,b<0,故a,-b為正,-a,b為負,又由a+b>0知a>-b,b>-a,所以a>-b>b>-a.
3.D由-1<a<b<0知ab>0,所以1b<1a<0,a2>b2>0,故1b<1a<b2<a2.
4.D利用賦值法:不妨令a=1,b=0,則排除A,B,C.
5.B由α<β知α-β<0,又由α>-π2,β<π2,故α-β>(-π2)-π2=-π,
即-π<α-β<0.
6.(27,56)(2011,3)∵28<y<33,∴-33<-y<-28.
又60<x<84,∴27<x-y<56,yx∈(2884,3360).
∴xy∈(6033,8428),
即2011<xy<3.
7.證明:∵a<b,∴-a>-b.
又∵c>d,∴c+(-a)>d+(-b),即c-a>d-b.
8.證明:∵x>y,∴x-y>0.∴1x-y>0.
又y>z>0,∴yx-y>zx-y.①
∵y>z,∴-y<-z.∴x-y<x-z.
∴0<x-y<x-z.∴1x-y>1x-z.
又z>0,∴zx-y>zx-z.②
由①②得yx-y>zx-z.
不等式的性質(zhì)2
不等式的性質(zhì)2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向不等式,異向不等式概念;
2.把握并會證實定理1,2,3;
3.理解定理3的推論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則的依據(jù),定理3是移項法則的依據(jù);
4.初步理解證實不等式的邏輯推理方法.
教學重點:定理1,2,3的證實的證實思路和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證實不等式的邏輯推理方法
教學方法: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比較兩實數(shù)大小的方法,主要根據(jù)的是實數(shù)運算的符號法則,而這也是推證不等式性質(zhì)的主要依據(jù),因此,我們來作一下回顧:
這一節(jié)課,我們將利用比較實數(shù)的方法,來推證不等式的性質(zhì).
二、講授新課
在證實不等式的性質(zhì)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同向不等式與異向不等式的概念.
1.同向不等式:兩個不等號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是同向不等式.
異向不等式:兩個不等號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是異向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質(zhì):
定理1:若,則
定理1說明,把不等式的左邊和右邊交換,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異向.在證實時,既要證實充分性,也要證實必要性.
證實:∵,
∴
由正數(shù)的相反數(shù)是負數(shù),得
說明:定理1的后半部分可引導學生仿照前半部分推證,注重向?qū)W生強調(diào)實數(shù)運算的符號法則的應用.
定理2:若,且,則.
證實:∵
∴
根據(jù)兩個正數(shù)的和仍是正數(shù),得
∴說明:此定理證實的主要依據(jù)是實數(shù)運算的符號法則及兩正數(shù)之和仍是正數(shù).
定理3:若,則
定理3說明,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同一個實數(shù),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
證實:∵
∴
說明:(1)定理3的證實相當于比較與的大小,采用的是求差比較法;
(2)不等式中任何一項改變符號后,可以把它從一邊移到另一邊,理由是:根據(jù)定理3可得出:若,則即.
定理3推論:若.
證實:∵,
∴①
∵
∴②
由①、②得
說明:(1)推論的證實連續(xù)兩次運用定理3然后由定理2證出;
(2)這一推論可以推廣到任意有限個同向不等式兩邊分別相加,即:兩個或者更多個同向不等式兩邊分別相加,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
(3)兩個同向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相減時,就不能作出一般的結(jié)論;
(4)定理3的逆命題也成立.(可讓學生自證)
三、課堂練習
1.證實定理1后半部分;
2.證實定理3的逆定理.
說明:本節(jié)主要目的是把握定理1,2,3的證實思路與推證過程,練習穿插在定理的證實過程中進行.
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學習,要求大家熟悉定理1,2,3的證實思路,并把握其推導過程,初步理解證實不等式的邏輯推理方法.
課后作業(yè)
1.求證:若
2.證實:若
板書設(shè)計
§6.1.2不等式的性質(zhì)
1.同向不等式3.定理24.定理35.定理3
異向不等式證實證實推論
2.定理1證實說明說明證實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把握定理1,2,3的應用;
2.把握并會證實定理4及其推論1,2;
3.把握反證法證實定理5.
教學重點:定理4,5的證實.
教學難點:定理4的應用.
教學方法: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不等式的三個性質(zhì),即定理1,2,3,并初步熟悉了證實不等式的邏輯推理方法,首先,讓我們往返顧一下三個定理的基本內(nèi)容.
(學生回答)
好,我們這一節(jié)課將繼續(xù)推論定理4、5及其推論,并進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質(zhì)的應用.
二、講授新課
定理4:若
若
證實:
根據(jù)同號相乘得正,異號相乘得負,得
當
說明:(1)證實過程中的關(guān)鍵步驟是根據(jù)“同號相乘得正,異號相乘得負”來完成的;
(2)定理4證實在一個不等式兩端乘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方向不變;乘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方向改變.
推論1:若
證實:
①
又
∴②
由①、②可得.
說明:(1)上述證實是兩次運用定理4,再用定理2證出的;
(2)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數(shù),假如僅有,就推不出的結(jié)論.
(3)這一推論可以推廣到任意有限個兩邊都是正數(shù)的同向不等式兩邊分別相乘.這就是說,兩個或者更多個兩邊都是正數(shù)的同向不等式兩邊分別相乘,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
推論2:若
說明:(1)推論2是推論1的非凡情形;
(2)應強調(diào)學生注重n∈N的條件.
定理5:若
我們用反證法來證實定理5,因為反面有兩種情形,即,所以不能僅僅否定了,就“歸謬”了事,而必須進行“窮舉”.
說明:假定不大于,這有兩種情況:或者,或者.
由推論2和定理1,當時,有;
當時,顯然有
這些都同已知條件矛盾
所以.
接下來,我們通過具體的例題來熟悉不等式性質(zhì)的應用.
例2已知
證實:由
例3已知
證實:∵
兩邊同乘以正數(shù)
說明:通過例3,例4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接觸不等式的證實,為以后學習不等式的證實打下基礎(chǔ).在應用定理4時,應注重題目條件,即在一個等式兩端乘以同一個數(shù)時,其正負將影響結(jié)論.接下來,我們通過練習來進一步熟悉不等式性質(zhì)的應用.
三、課堂練習
課本P7練習1,2,3.
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學習,大家要把握不等式性質(zhì)的應用及反證法證實思路,為以后不等式的證實打下一定的基礎(chǔ).
課后作業(yè)
課本習題6.14,5.
板書設(shè)計
§6.1.3不等式的性質(zhì)
定理4推論1定理5例3學生
內(nèi)容內(nèi)容
證實推論2證實例4練習
不等式的性質(zhì)(2)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能夠保證教課的順利開展,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高中教師提前熟悉所教學的內(nèi)容。你知道怎么寫具體的高中教案內(nèi)容嗎?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不等式的性質(zhì)(2),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nèi)容。
課題:不等式的性質(zhì)(2)
教學目的:
1理解同向不等式,異向不等式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性質(zhì)定理1—3及其證明;
3理解證明不等式的邏輯推理方法.
4通過對不等式性質(zhì)定理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變的解題能力和思考問題嚴謹周密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不等式性質(zhì)定理1、2、3及推論,注意每個定理的條件
教學難點:1理解定理1、定理2的證明,即“a>bb<a和a>b,b>ca>c”的證明這兩個定理證明的依據(jù)是實數(shù)大小的比較與實數(shù)運算的符號法則
2定理3的推論,即“a>b,c>da+c>b+d”是同向不等式相加法則的依據(jù)但兩個同向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相減時,就不能得出一般結(jié)論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教學方法:
引導啟發(fā)結(jié)合法——即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利用已學過的有關(guān)知識,順利完成定理的證明過程及定理的簡單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判斷兩個實數(shù)大小的充要條件是:
2.(1)如果甲的年齡大于乙的年齡,那么乙的年齡小于甲的年齡嗎?為什么?
(2)如果甲的個子比乙高,乙的個子比丙高,那么甲的個子比丙高嗎?為什么?
從而引出不等式的性質(zhì)及其證明方法.
二、講解新課:
1.同向不等式:兩個不等號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同向不等式異向不等式:兩個不等號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ab,cd,是異向不等式
2.不等式的性質(zhì):
定理1:如果ab,那么ba,如果ba,那么ab.(對稱性)
即:abba;baab
證明:∵ab∴a-b0
由正數(shù)的相反數(shù)是負數(shù),得-(a-b)0
即b-a0∴ba(定理的后半部分略).
點評:可能個別學生認為定理l沒有必要證明,那么問題:若ab,則和誰大?根據(jù)學生的錯誤來說明證明的必要性“實數(shù)a、b的大小”與“a-b與零的關(guān)系”是證明不等式性質(zhì)的基礎(chǔ),本定理也稱不等式的對稱性.
定理2:如果ab,且bc,那么ac.(傳遞性)
即ab,bcac
證明:∵ab,bc∴a-b0,b-c0
根據(jù)兩個正數(shù)的和仍是正數(shù),得
(a-b)+(b-c)0即a-c0
∴ac
根據(jù)定理l,定理2還可以表示為:cb,baca
點評:這是不等式的傳遞性、這種傳遞性可以推廣到n個的情形.
定理3:如果ab,那么a+cb+c.
即aba+cb+c
證明:∵ab,∴a-b0,
∴(a+c)-(b+c)0即a+cb+c
點評:(1)定理3的逆命題也成立;
(2)利用定理3可以得出:如果a+bc,那么ac-b,也就是說,不等式中任何一項改變符號后,可以把它從—邊移到另一邊.
推論:如果ab,且cd,那么a+cb+d.(相加法則)
即ab,cda+cb+d.
證法一:
a+cb+d
證法二:
a+cb+d
點評:(1)這一推論可以推廣到任意有限個同向不等式兩邊分別相加,即:兩個或者更多個同向不等式兩邊分別相加,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
(2)兩個同向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相減時,不能作出一般的結(jié)論;
三、講解范例:
例已知ab,cd,求證:a-cb-d.(相減法則)
分析:思路一:證明“a-c>b-d”,實際是根據(jù)已知條件比較a-c與b-d的大小,所以以實數(shù)的運算性質(zhì)與大小順序之間的關(guān)系為依據(jù),直接運用實數(shù)運算的符號法則來確定差的符號,最后達到證題目的
證法一:∵a>b,c<d
∵a-b>0,d-c>0
∴(a-c)-(b-d)
=(a-b)+(d-c)>0(兩個正數(shù)的和仍為正數(shù))
故a-c>b-d
思路二:我們已熟悉不等式的性質(zhì)中的定理1~定理3及推論,所以運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加以變形,最后達到證明目的
證法二:∵c<d∴-c>-d
又∵a>b
∴a+(-c)>b+(-d)
∴a-c>b-d
四、課堂練習:
1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并說明理由:
(1)如果a>b,那么a-c>b-c;
(2)如果a>b,那么>
分析:從不等式性質(zhì)定理找依據(jù),與性質(zhì)定理相違的為假,與定理相符的為真
答案:(1)真因為推理符號定理3
(2)假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2,3(初中)可知,當c<0時,<即不等式兩邊同乘以一個數(shù),必須明確這個數(shù)的正負
2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a>b,c>d,能否斷定a+c與b+d誰大誰小?舉例說明;
(2)如果a>b,c>d,能否斷定a-2c與b-2d誰大誰小?舉例說明
答案:(1)不能斷定例如:2>1,1<32+1<1+3;而2>1,-1<-082-1>1-08異向不等式作加法沒定論
(2)不能斷定例如a>b,c=1>d=-1a-2c=a-2,b+2=b-2d,其大小不定a=8>1=b時a-2c=6>b+2=3而a=2>1=b時a-2c=0<b+2=3
3求證:(1)如果a>b,c>d,那么a-d>b-c;
(2)如果a>b,那么c-2a<c-2b
證明:(1)
(2)a>b-2a<-2bc-2a<c-2b
4已和a>b>c>d>0,且,求證:a+d>b+c
證明:∵
∴
∴(a-b)d=(c-d)b
又∵a>b>c>d>0
∴a-b>0,c-d>0,b>d>0且>1
∴>1
∴a-b>c-d即a+d>b+c
評述:此題中,不等式性質(zhì)和比例定理聯(lián)合使用,使式子形與形之間的轉(zhuǎn)換更迅速這道題不僅有不等式性質(zhì)應用的信息,更有比例的信息,因此這道題既要重視性質(zhì)的運用技巧,也要重視比例定理的應用技巧
五、小結(jié):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不等式的性質(zhì)定理1~定理3及其推論,理解不等式性質(zhì)的反對稱性(a>bb<a=、傳遞性(a>b,b>ca>c)、可加性(a>ba+c>b+c)、加法法則(a>b,c>da+c>b+d),并記住這些性質(zhì)的條件,尤其是字母的符號及不等式的方向,要搞清楚這些性質(zhì)的主要用途及其證明的基本方法
六、課后作業(yè):
1.如果,求不等式同時成立的條件.
解:
2.已知,求證:
證:∵∴
又∵∴0∴
∵且
∴
3.已知比較與的大?。?/p>
解:-
當時∵即
∴∴
當時∵即
∴∴
4.如果求證:
證:∵∴∴
∵∴∴
七、板書設(shè)計(略)
八、課后記:
不等式的性質(zhì)3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作為高中教師準備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高中教師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教學。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不等式的性質(zhì)3》,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不等式的性質(zhì)3探究活動能得到什么結(jié)論
題目已知且,你能夠推出什么結(jié)論?
分析與解:由條件推出結(jié)論,我們可以考慮把已知條件的變量范圍擴大,對已知變量作運算,運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或者跳出不等式去考慮一般的數(shù)學表達式。
思路一:改變的范圍,可得:
1.且;
2.且;
思路二:由已知變量作運算,可得:
3.且;
4.且;
5.且;
6.且;
7.且;
思路三:考慮含有的數(shù)學表達式具有的性質(zhì),可得:
8.(其中為實常數(shù))是三次方程;
9.(其中為常數(shù))的圖象不可能表示直線。
說明從已知信息能夠推出什么結(jié)論?這是我們經(jīng)常需要思考的問題,這里給出的都是必要非充分條件,讀者可以考慮是否能夠?qū)懗龀湟獥l件;另外,運用推出關(guān)系的傳遞性,在推出結(jié)論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進行推理,還可得出很多結(jié)果,請讀者考慮.
探究關(guān)系式是否成立的問題
題目當成立時,關(guān)系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證實;若不成立,說明理由。
解:因為,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或
所以不可能成立。
說明:像本例這樣的探索題,題目的結(jié)論是“兩可”(即兩種可能性)情形,而我們知道,說明結(jié)論不成立可像例1那樣舉一個反例就可以了。不過像本例的執(zhí)果索因的分析,不僅說明結(jié)論不成立,而且得出,必須同時大于1或同時小于1的結(jié)論。
探討增加什么條件使命題成立
例適當增加條件,使下列命題各命題成立:
(1)若,則;
(2)若,則;
(3)若,,則;
(4)若,則
思路分析:本例為條件型開放題,需要依據(jù)不等式的性質(zhì),尋找使結(jié)論成立時所缺少的一個條件。
解:(1)
(2)。當時,
當時,
(3)
(4)
引申發(fā)散對命題(3),能否增加條件,或,,使其成立?請闡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