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光的折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25《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理解由于折射而產生的現象基礎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學習歷來是初中學生物理學習的難點,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因而本節(jié)的重點是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的光線偏折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例如魚在那里,池水變淺等。所以本節(ji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前段時間的光學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學習,對光的折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的遷移,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時,垂直入射也會發(fā)生反射,學生容易產生垂直入射也會發(fā)生折射的錯誤觀念,因此,在實驗時,要學生注意觀察,強調“斜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2.了解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的偏折規(guī)律。
3.了解光在發(fā)生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過程與方法。
1.體驗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視覺現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識簡單解釋有關現象。
2.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感受折射現象,增強熱愛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學,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濃厚的學科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難點:用光的折射知識簡單解釋有關現象。
器材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激光筆、玻璃磚、白膠板、水槽、空燒杯、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光的反射規(guī)律;
2、光的反射現象。
(二)、新課教學
投影出示:(1)湯姆大叔漫畫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斷了?
學生思考為什么,帶著問題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玻璃)中,觀察實驗現象。
提出問題:
(1)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2)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在水中又是怎么樣傳播的?
(3)光從空氣進入水的界面上發(fā)生了什么現象?
從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偏折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畫光路圖,說明光的折射的幾個概念(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折射角)。
2、概念:
兩種介質的界面、法線、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入射角、折射角等。
信息快遞:能夠傳播光的物質,例如空氣、水、玻璃真空等透明物質,通常叫做光的介質。
問題:折射規(guī)律和反射規(guī)律一樣嗎?(課本P81實驗)
A)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B)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
C)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演示實驗:使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觀察光束在空氣中和玻璃中的路徑及數據。
數據:光從玻璃入射到空氣www.lvshijia.net
入射角
a1
a2
a3
折射角
總結:(可以要求學生跟著教師作出以下的光路圖)
1)、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當光從另一種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且光路可逆。
二、光的折射規(guī)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折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口訣: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不等,空氣中的角大)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3、應用: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發(fā)生“彎折”。分析“彎折”原因。
2)、水中的魚看上去比實際的位置要淺.
3)、隔著厚玻璃磚觀察后面的尺子。
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要知道:
1.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
2.光從空氣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的折射規(guī)律以及光從水或其它介質射入水中的折射規(guī)律。
3.能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簡單的現象
拓展:生活物理社會
相關知識
《光的折射》
教科版八年級第四章第四節(jié)
《光的折射》教學設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讓學生從小崇尚科學,立志獻身科學。本節(jié)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折射現象和初步規(guī)律,是為下一章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所以本節(jié)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二、學生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現象。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舉例說出一些光的折射現象,說出什么是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說出光的折射規(guī)律,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觀察現象,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培養(yǎng)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及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培養(yǎng)對自然現象熱愛、親近的情感。
通過對日常光現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熱愛科學。
四、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光路可逆。
(2)難點:光線進入不同介質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用光的折射解釋自然現象。
五、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儀;碗;適量的水;筷子;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六、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上下承接關系,學生剛學完光的反射,對光的現象已有一些簡單的認識,對光學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線等。針對新課標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采用觀察分析、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fā)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guī)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yǎng)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2.學法
本節(jié)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折射規(guī)律,應用折射規(guī)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讓學生做兩個實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實驗1: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幣,移動杯子,使眼睛剛剛看不到硬幣,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變,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隨著水面的升高,觀察者看到了硬幣,還會發(fā)現硬幣升高了。
學生實驗2:在碗中盛滿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fā)現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彎折了。
師:上述實驗中,學生看見水中彎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幣,是由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發(fā)生了一種光現象,這就是本節(jié)要學習的光的折射。
板書:四、光的折射
二、新課教學
1.折射現象。
演示實驗l:將激光筆投放到白屏上觀看,能觀察到什么現象?
生:光沿直線傳播。
師:請同學們猜猜,如果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光是否還沿直線傳播?
生甲:不會沿直線傳播了。
生乙:可能還沿直線傳播。
演示實驗2:將激光筆發(fā)出的光從不同角度斜射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光束在空氣中和在水中的徑跡。
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
師:甲同學猜對了,其他同學加油。請同學們將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傳播光路畫在紙上,并畫出空氣和水的分界面,過入射點的法線,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
師:對,你描述得很好。請同學們看,圖2.4-l光線AO為人射光線,光線作為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用i表示,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現在同學們明白了水中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彎折、水中硬幣升高了的原因嗎?
生:都是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發(fā)生折射造成的。
同學門一定性想親自感受一下光的折射,那么我們就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我探究
【學生實驗3】:光斑實驗
光的折射,讓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燒杯中。通過光斑來確定光路
學生猜想;光斑是向左移還是右移,
學生用實驗驗證,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2、折射規(guī)律
[我觀察]讓學生想想:光從空氣斜射進入玻璃中的光線將沿什么方向行進?是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如何變化?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
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明確觀察目的和觀察對象。
繼續(xù)探究光從空氣進入水中的物理規(guī)律
①光線斜射入水中;
②讓入射角先發(fā)生變化;
③光線垂直射水中。(上述實驗時多做幾次,同時用課件顯示實驗的問題和內容)
[我來談]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學生交流合作,得出結論:
①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強調:斜射、折射光線和折射角。
②(光線從空氣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
③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
④光線垂直射入水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教師補充):如果光從空氣進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質時,折射情況與上述相同。
直觀明確地把抽象的折射知識具體展示,培養(yǎng)學生由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轉化的能力。
〖想想議議〗:課本P46想想議議。[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fā)言]
【課件展示實驗三】:光路的可逆性
光線從水中斜射進入空氣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得出結論。)
①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
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讓學生動筆畫出光折射的光路圖。
指導學生觀察、實驗,自己分析、歸納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用光的折射解釋現象
〖現象一〗:[學生實驗]叉魚實驗
〔問〕:為什么不容易叉到魚呢?[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二〗:插入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彎折?[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三〗:原來碗底的硬幣看不見,倒入水后卻能看到硬幣?[學生討論,代表回答]〔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現象四〗:池水變淺了;小熊的困惑
〔問〕:我們看到河水的深度跟河水的實際深度那個大?[利用電腦課件解釋]
師: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人可千萬不要冒失下去。因為它實際深度將沒過胸部,可能.會使你驚慌失措而發(fā)生危險。
畫出從池底某點A發(fā)出的兩條光線①和②射人空氣中的眼睛受騙,池水變淺折射光路圖2.4-2。
思考:若從水中看岸邊的物體位置是變高了還是變低了?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掌握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的學習方法。
兩條折射光線不能相交,但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相交,眼睛逆著折射光線看去,覺得折射光線好像是從交點A,射出來
〔講述故事〕:在清澈見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戲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說,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請代表發(fā)言]
對學生進行破除迷信、熱愛科學的唯物主義教育
4、折射賞析
[演示實驗]:把一塊厚玻璃放在鋼筆的前面,筆桿看起來好像錯位了,這種現象是什么引起的。
生:也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介紹海市蜃樓]課件展示
你知道海市蜃樓是怎么形成的嗎?
海市蜃樓是一種由光的折射產生的現象,多發(fā)生在夏天海面上,因為空氣熱脹冷縮,上下層空氣分布不均勻,使光在傳播過程中發(fā)生折射,遠處景物的光進入我們人的眼睛,逆著光線望去,就感到看見了遠處的物體。
在夏季公路上,也時常出現蜃景。課后請同學們查資料,
3.課堂練習(見課件)
三、歸納小結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光的折射現象,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也知道了日常生活現象中哪些是由于折射現象引起的。
師:你歸納得很好。下面請每位同學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四、課后練習
1.古詩中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詩句,詩人觀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陽的實際位置,而是光線經過不均勻大氣時發(fā)生了____而成的像,太陽實際在圖2.4-3中______位置(填甲或乙)。
3.潛水員在水中看到岸邊樹上站著一只鳥,他看到的是鳥的______像。(填實或虛),像的位置比鳥實際位置要偏_______。這是光的________現象。
4.將刻度尺斜插入水中,從水面上看水中尺子的刻度變化,正確的是()
A.刻度變稀了B.刻度變密了C.刻度無變化D.無法判斷
5.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A.海市蜃樓B.池水看起來變淺C.水中的倒影D.小孔成像
五、板書設計
四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人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fā)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2.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應用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未來工作才會更有干勁!你們知道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光的折射教案之一
(南京四十六中學周永昌)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2.知道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其他介質中及光從水、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的折射情況。
3.知道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三)教具
碗、適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學過程
一、觀察本節(jié)課文“?”中的現象,引出課題請同學們觀察幾個現象。
1.教師出示一只碗,讓學生觀察確定的深淺。給碗加入適量的水,再讓學生觀察碗的深淺,有什么變化。
2.取一根筷子,讓學生看是直的。將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讓學生觀察筷子有什么變化。
教師問: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變淺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處折斷了。)教師再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們來研究光的另一種現象。學習后,同學們就能解釋這些現象了。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講授新課
1.通過演示,講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及折射光線、折射角。
教師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現象。演示時,在入射點處垂直水面插入一細木棒作法線。學生看到光在水面處改變方向繼續(xù)在水中傳播。教師講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現象。在黑板上畫出折射光路圖。接著講述什么是折射光線、折射角。同時強調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而不是與界面的夾角。
2.通過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況
①教師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課本上圖6-2的實驗,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況及垂直入射的情況。讓學生觀察折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改變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畫出光路圖。教師先畫出入射光線,然后讓學生畫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線(如圖1)。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光線垂直水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變。(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補充講述,如果光從空氣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質中時,情況和上述相同。
②再演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和垂直射入空氣時的折射情況。先讓學生小結,然后教師再給出結論,并板書。
比較①、②的情況。教師指出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在圖6-1中用反向箭頭標出光路。
師生共同小結光的折射規(guī)律。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本節(jié)課文方框中“光的折射”一段。
3.舉例應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分析課本圖6-4所示的現象。畫出光路圖,教師解釋池底變淺的原因。強調:人看到池底是因為池底射出的光經過折射后進入人眼。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射來的。所以池底好像抬高了,也就是變淺了。需要指出:人們看到池底的A′點是A點的虛像。
回顧本課開始同學們觀察到的第一個現象:碗底加水后變淺。其道理和上述一樣。
三、小結本課內容。討論實例。完成課文中的練習
1.本課主要內容是光的折射現象、光在發(fā)生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系及應用它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2.讓學生課內完成課文后的練習。請學生自己回答、訂正。
3.回顧本課開始學生觀察的第二個現象。組織學生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最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小結筷子向上彎折的道理。
四、作業(yè)
1.閱讀課本中的閱讀材料“海市蜃樓”。
2.節(jié)后練習第1、2、3題。第3題要先做實驗后回答。
五、說明
1.本節(jié)教師演示較多,要注意讓學生能觀察到明顯的現象,以加深對折射現象的印象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始引入課題的實驗器材,要用碗不宜用杯子,避免解釋的麻煩。筷子要斜插入水中,學生從側面觀察效果好。
2.本節(jié)演示器材較多,重點是觀察折射時的光路。為保證觀察效果,最好在實驗室上課,并且要遮光。
3.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做每個演示實驗前要提醒學生觀察什么。實驗完,教師不急于講解,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然后教師再補充、小結。當然應注意控制好時間,不要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
4.運用折射規(guī)律解釋現象,學生會有一定困難。教師應注意示范引導,邊畫光路圖邊分析解釋。應強調:人眼看到物體是該物體射出的光進入人眼,而且人眼的生理功能只能感覺光是沿直線進入人眼的。
光的折射教案之二
光的折射教案之二
(一)教材:物理通報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試驗本第一冊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折射現象,掌握折射規(guī)律.
(2)使學生能作簡單的折射光路圖.
應達到的目標:①能說明什么是折射現象;②掌握折射時的規(guī)律;③能作出簡單的折射光路圖;④知道光發(fā)生折射的條件(斜射入兩種媒質的界面上,從一種媒質進入另一種媒質).
(三)課型:規(guī)律課.
重點:光的折射規(guī)律.
教具:演示儀器:燒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盤,光源.
(注意:本課中的實驗需要在暗室進行.)
(四)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規(guī)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課:
(1)演示:①將一支筷子斜插入燒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處折了向上彎.
②再透過玻璃磚看一支粉筆時看到什么現象:一部分同學看到粉筆的位置好像錯位了,由于位置關系,還有部分同學看到沒錯位.
③教師:筷子并沒折,粉筆也沒有錯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先來研究光的折射情況.引出課題——光的折射規(guī)律.
3.授新課:
(1)演示:在玻璃水槽內固定白色刻度盤,使水槽內的水面位于刻度盤的一半處,讓一束光線沿著刻度盤面斜射入盤中心O處的水面上.(為清楚看到刻度盤上的刻度及光線,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
(2)問:哪位同學來指明哪一束光線是反射光線?其特點是什么?(提示:其特點是在O處又被反射回到空氣中).
問:進入水中的那束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條直線上?在什么地方開始偏折?
學生回答后引出板書: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媒質斜射入另一種媒質時,在兩種媒質的界面處發(fā)生偏折的現象叫光的折射.
強調定義中“斜”、“入”、“另一種媒質”及“界面”幾字的函意.
(3)①讓學生畫出實驗圖形,并指定一位同學將圖形畫在黑板上.
②教師介紹圖中各部分名稱,其中進入水中的光線叫折射光線,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折射角.由實驗可知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可同時發(fā)生.反射定律中說明了反射現象中的規(guī)律,那么折射現象中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邊我們來做實驗,觀察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線斜射入中心O處的水面上但射線不沿盤面進行.觀察:折射光線在哪兒.
②再將入射光線沿盤面斜射到盤中心O處的水面上,并改變入射角的大?。^察:折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和法線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變化.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歸納得出:(板書)
2.①折射光線在入射光線和法線所確定的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師:在實驗中可以看到:當入射角改變時,折射角也隨之改變,但總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結論:折射角總是小于入射角呢?
問:(對照板圖)若改CO為入射光線時,它在空氣中的折射光線會在哪兒呢?(根據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線會沿著原來入射光線的路徑射出,即:OA.
問:此時,折射角還小于入射角嗎?(否)(如有條件在此可演示光從水斜射入空氣時的實驗,以證實:折射角不是總小于入射角.)
問:在什么情況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質中時,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書)
②光從真空(或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質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師:綜合以上兩條即為折射規(guī)律.
(6)問: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質中呢?(強調“斜”字)看以下實驗.
演示;讓入射光線垂直(沿法線)射入水中.
問: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線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線在哪?(傳播方向不變)說明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種特殊情況.(板書)
注意: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入另一種媒質中時,其傳播方向不改變.
教師:到現在,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看玻璃磚后面的粉筆時,為什么會有兩種不同的結論了,而這兩種結論都是正確的,只是觀察這一現象時所在的位置不同.當粉筆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磚里時,在玻璃磚內仍按原來的傳播方向射至玻璃與空氣的界面上,因還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傳播方向仍不改變,如圖.若觀察者恰在這一光束的路徑上,逆著其傳播方向看去,則不會感覺到粉筆錯位了.那么如何解釋“錯位”的感覺呢?請同學們課下討論研究.
4.課堂學習:(1)p19練習一,1、2題并訂正答案
(2)就書中的“想一想”,讓全班學生畫出光路圖,并令一學生畫在黑板上.全班訂正.
5.總結新課:
學生自己總結,教師訂正,同時強調:折射現象與反射現象中的區(qū)別;可以把折射規(guī)律中的第二條內容縮寫成“光疏密,折近法”說明其函意.
6.布置作業(yè);
(1)閱讀課文.
(2)總結反射現象與折射現象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p20的第3題做實驗,并回答問題,寫在作業(yè)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