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格式
發(fā)表時間:2020-11-23《雪》表格式導學案。
做好教案課件是老師上好課的前提,大家應(yīng)該在準備教案課件了。教案課件工作計劃寫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雪》表格式導學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紅星學校初中部八年級語文學科課堂導學案
備課教師:組長簽名:簽批時間:
課題6.雪(1)授課教師
學習
目標1.能說出作者筆下北方雪的特點。
2.能總結(jié)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頑強斗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學習
重難點目標1、2
學法
指導小組討論交流小組PK
學習過程
獨
立
嘗
試學案導案
自學檢測一
1.在作者筆下,北國的雪有什么特點?
如粉,如沙,決不粘連;蓬勃奮飛
2.作者僅僅是在寫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擬個副標題。
作者并非僅僅寫北國的雪,而是重在表現(xiàn)某種精神。奔放的挑戰(zhàn)者、孤獨的精神斗士
3、如何理解“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北的雪象征了什么精神?
雨死了,其靈魂變成了雪。就如同奮斗的戰(zhàn)士,肉體消亡了,精神卻永遠不死?!八馈笔且环N獻身精神,是一種精神的升華。北國的雪象征的是孤獨的奔放的挑戰(zhàn)者,象征著不屈的反抗的精神。
自學指導一
1、思考搶答:作者以什么樣的情感描寫了北國的雪?
2、如何理解“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朔北的雪象征了什么精神?
合作探究自學檢測二
1、作者對北方的雪懷有什么樣的感情?
作者更欣賞北國的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zhàn)斗中得到升華,這才是崇高的美。
2、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你覺得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贊頌表現(xiàn)出來了。像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能讓人喜歡,但更崇高的美應(yīng)該像北方的雪那樣,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在悲壯的戰(zhàn)斗中得到升華。自學指導二
1作者對北方的雪懷有怎樣感情?
2、作者對江南的雪及北方雪的描繪,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堂清測試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①從對南北兩處的雪的描寫來看,作者更為欣賞“江南的雪”。()
②北方的雪似乎也有點兒振臂一呼卻應(yīng)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這種寂寞,更凸現(xiàn)出堅守自身的可貴。()
③《雪》是魯迅小說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寫細致生動,用詞準確。()
④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對塑羅漢的生動描寫融進了作者對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憶。()
自我總結(jié)在前兩步基礎(chǔ)上,我們既了解了文章的表層含義,又領(lǐng)會了其深層意蘊,在理解上產(chǎn)生了飛躍,獲得一種在似與不似間的美感。這一境界強調(diào)“醉”。讓我們來以聲傳情展示這雙重的美。
預(yù)留作業(yè)這兩種不同的雪,你認為是什么呢?請用這樣的句式來表述。
江南的雪不是雪,而是朔方的雪不是雪,而是
板書設(shè)計(合同范本網(wǎng) 36gH.COM)
導學反思
相關(guān)閱讀
雪導學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中閃現(xiàn)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
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語言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和諧教學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用具: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自主預(yù)習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導入新課:
《雪》寫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可謂
是春暖花開之日,然而,北方還處于一片寒凍之中。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與酷冷的季
節(jié),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的姿態(tài),去尋求“革新的破壞者”,去戰(zhàn)取
理想的春天。他不僅以小說、雜文進行戰(zhàn)斗。而且“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
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薄兑安荨饭彩丈⑽脑姸?,也是魯迅追求革
命真理、抒情述懷與進行對敵斗爭的記錄。本文也是魯迅當時內(nèi)心世界形象化的
表現(xiàn)。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北國的雪則“如粉”、“如沙”,隨著旋風蓬勃
奮飛。作者以鮮明的形象,展現(xiàn)了兩幅各具特色的畫面,營造了兩種不同的情感
氛圍。本文文字精辟,蘊含豐富,需要細細品讀
2、展示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劃分層次,概括內(nèi)容。
(2)體會賜予的作用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奩()灼灼()
嘻笑()褪盡()朔方()凜冽()
2.解釋下列詞語。
博識:。
凜冽:。
天宇:。
精魂:。
消釋:。
升騰:。
3.介紹作者情況及時代背景。
(1)作者簡介。
(2)背景介紹。
4,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如何劃分課文層次?
合作交流
在理解課文第一部分的基礎(chǔ)上,分小組討論“導學提綱”中的問題,然后回答。
1、學生朗讀課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劃分兩個層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細致地描寫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作與神情的詞語,體會其作用。
4、課堂小結(jié):
第一部分作者滿懷,回憶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在苦寂中,作者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為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春天的。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探究質(zhì)疑
閱讀文章第二部分,分小組討論“導學提綱”中的問題,然后回答。
導學提綱:
1、這部分可分為哪兩個層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寫法來描繪朔方飛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含義?
精讀品析
1、理解重點語句含義: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
(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diào)了什么?)
(2)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2、文章寫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詩,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于對景物的描繪中。行文雖然也流露出一種孤寂的情緒,但是掩蓋不住作品中閃現(xiàn)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寫法特點:①景物描寫由及,由到,逐漸展開。②強烈的手法,使記憶中的江南雪野生氣勃勃的景象,襯托出空曠寂寞、荒涼寒冷的現(xiàn)實的北方雪野。
3、課堂小結(jié):
《雪》是《野草》中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一篇。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了,并在比較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傾向。作者更為欣賞“”,因為“朔方的雪”、“”、“”、“”。體現(xiàn)了一種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
當堂反饋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二)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為屋里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zhuǎn)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木蘭詩》表格式教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有多少經(jīng)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木蘭詩》表格式教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木蘭詩教學案
喻屯二中七年級語文學科備課人李迎春2009年2月23日
學案設(shè)計
師生行為
設(shè)計意圖
課后反思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1、初步了解南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過程與方法1、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脈絡(luò);
2、理解詩歌詳略安排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學習重點:
1、積累重要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賞析木蘭的英雄形象,領(lǐng)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掌握“互文”“復沓”“對偶”“排比”等句式特點
學習方法:參考注釋讀懂課文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嗎?我國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shù)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分鐘),今天我們想要更詳細的了解花木蘭的故事,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二、解題,介紹時代背景。(由學生介紹,了解學生預(yù)習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檢查預(yù)習效果,給生字注音。
可汗鞍韉朔
柝轡啾
3、結(jié)合注解,小組內(nèi)疏通課文
4、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nèi)容。明確:
替父從軍十年征戰(zhàn)凱旋歸來結(jié)尾附文
四、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b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c“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薄赂覉詮姷挠⑿蹥饪?/p>
d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獧C智、謹慎
——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zhàn)、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a渲染戰(zhàn)前緊張的氣氛。b戰(zhàn)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②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xiàn)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xiàn)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④結(jié)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對木蘭的贊美。再一次表現(xiàn)木蘭的機智謹慎。)
⑤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延伸對面交流:
假如當年的木蘭來到我們身邊,你將怎樣歡迎她?還將怎樣跟她當面交流?
六、梳理回顧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xiāng)和會見親人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十年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zhàn)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七、板書設(shè)計:
木蘭詩
替父從軍十年征戰(zhàn)凱旋歸來換回女裝
——巾幗英雄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zhàn)、
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達標檢測
1.按要求填寫:
⑴表現(xiàn)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的句子是。
⑵夸張地描寫木蘭的矯健雄姿的句子是
。
⑶寫木蘭辭官不就,突出她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⑷成語“撲朔迷離”出處的兩個句子是
。
2.從文中找出排比句和對偶句各一組:
排比句:
對偶句: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思:
⑴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通,意思是
⑵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通,意思是
4.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的詞語。
(1)策勛十二轉(zhuǎn)()(2)賞賜百千強()(3)出郭相扶將()(4)著我舊時裳()(5)雄兔腳撲朔()(6)雌兔眼迷離()
5.回答下列問題。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運用的修辭方法除了對偶之外還有什么?這句話應(yīng)怎樣翻譯?
答:
(2)“爺娘聞女來…阿姊聞妹來……小弟聞姊來…”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3)“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裝”運用的是什么倏辭方法?
答:_.
6.“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之中有一成語,
是
意為:
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學生傾聽,記憶“雙璧”
學生齊讀,之后正字正音。請學生代表把本課生字詞寫在黑板上,帶領(lǐng)同學學習。
借助注釋逐句理解
情節(jié),理清故事
學生思考3分鐘后,自由發(fā)言,總結(jié)歸納。
在老師的點撥下,探究課文寫法,理解課文主題
學生自己總結(jié),說出課堂收獲,教師總結(jié)梳理,給學生加深學習印象提高認識
以舊帶新,在此基礎(chǔ)上自然導入
了解《木蘭詩》的地位,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
讀中學,并檢查學生的預(yù)習情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yù)習習慣。
理清故事情節(jié),達到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理解人物形象,向英雄人物學習。
探究疑難問題,了解互文、頂真、比興等寫作手法,了解樂府詩寫法特點
想像與說話相結(jié)合訓練,培養(yǎng)學生能力
《沁園春?雪》導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雪》導學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沁園春雪》導學案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素質(zhì)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題解與背景:
毛澤東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lǐng)導者,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yǎng)。
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領(lǐng)長征部隊到達陜北,領(lǐng)導全黨和人民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一次,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之后,寫下了這首詩詞。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
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詩人的抱負
三、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lǐng)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哪幾句是虛景?
5、“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6、作者用一個惜字統(tǒng)領(lǐng)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著什么樣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7、怎樣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抒發(fā)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
四、反復朗誦課文并能達到熟練成誦
五、作業(yè):
1、查找資料。抄錄一首毛澤東的詩詞并談?wù)勀愕睦斫?/p>
2、背誦抄錄《沁園春雪》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內(nèi)容
1、背誦默寫這首詩詞
2、交流所抄錄的另一首毛澤東詩詞并談?wù)勛约旱睦斫?/p>
3、學生評價
二、閱讀課后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并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這兩首詩共同點都是寫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贊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領(lǐng)袖的豪情壯志;后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面,表現(xiàn)工農(nóng)紅軍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后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
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并有詩人的想象,后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xiàn)眼前的實景。
三、理解《沁園春雪》的藝術(shù)特色(小組討論)
1、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
(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下片議論,有上片之景而產(chǎn)生感情有祖國的壯麗山河想到無數(shù)英雄為之傾倒,并對歷代英雄人物加以評說而寓情于議,蘊涵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最后一句由評論落到贊揚,點明主題,抒發(fā)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2、這首詞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這首詞語言凝練、貼切、極富表現(xiàn)力
(望、看、惜——貫穿全文;飄、舞、馳——動詞生動;運用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chǔ),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五、拓展延伸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沁園春長沙》。多媒
體展示,放錄音。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shè)計:
沁園春雪
毛澤東
繪北國風光——贊祖國壯麗山河
評歷代帝王——抒凌云壯志豪邁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