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成語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17成語故事教學反思。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本課由三個人們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陆M成——《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自相矛盾》一文是一則內(nèi)容淺顯、寓意深遠的小故事。對于這樣的課文該如何教學呢?反復誦讀是沒有必要的;仔細分析那更是無病呻吟了。課前,我反復思量,覺得成語故事浩如煙海,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成語故事,走進成語的世界,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于是,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了解《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峙e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比藨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學生由于認識水平較低,都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讓學生把原文和現(xiàn)代文相對照再來理解,一些語感較好的同學能很快理解了課文。接著,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進一步探究文章內(nèi)容,品味出寓意。當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的時候,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流暢表達。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導學生表達,再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具體表達?!懂孆堻c睛》這個小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張僧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圍繞人物展開的,理解了人物,自然理解了成語“畫龍點睛”的含義。課上,我扮演畫家,讓學生做圍觀的人,鼓勵學生想辦法說服畫家畫上眼睛,學生的口語表達還真是不錯,想了許多的理由,“畫家”終于被說服。我相信只有在平等合作的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課中只需稍作點撥、引導,學生的靈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
小編推薦
成語故事三則 教案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成語故事三則 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6成語故事三則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背烧Z故事短小、生動,富有教育意義,因而適合兒童閱讀。讓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學會9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2、過程與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在理解寓意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3、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達成目標:激趣揭題,講解“成語”“則”的意思。)
1、同學們,我們頭腦里已記下不少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6成語故事三則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4、這里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二、初讀課文
(達成目標:同預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型,把句子讀正確。
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
1、布置課內(nèi)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寓言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3)、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4)、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zhì)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祿
壁
韻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夸口
俸祿
自相矛盾
畫龍點睛
戳穿
圍觀
濫竽充數(shù)
張口結(jié)舌
(3)請你說說哪些字音容易讀錯,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翹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濫”、“祿”是邊音;“竽”是第二聲,不能讀成第三聲。
4、質(zhì)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達成目標:學習預習及正確書寫。)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3、小組交流,預習下節(jié)課內(nèi)容。
作業(yè)設計
1、課堂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三則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
資料提供者:
《語文園地二》之“成語故事”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園地二》之“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園地二》之“成語故事”
教學目標:
1.熟讀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出處。
2.能熟練地復述故事。
3.能結(jié)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并能在學習中正確地運用。
教學重點:理解成語的意思并正確地運用。
教學難點:能正確地運用“胸有成竹”。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
1.讓學生講成語故事。
小朋友,你們一定聽說過許多的成語故事,你能給同學們講一講嗎?
2.師小結(jié)并導入。
小朋友們剛才講的成語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師要與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一個新成語,請小朋友們把書翻到38頁。
二、初讀成語故事
1.學生自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章。
2.小組交流:
讀了這個故事,你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你能不能在小組內(nèi)將故事復述出來?
3.班上交流,并讓學生復述這個成語故事。
三、再讀成語故事,理解它的內(nèi)涵
1.讓學生默讀成語故事,邊讀邊思考:
①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xiàn)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②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可結(jié)合文中的哪句話來理解?
2.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學習的結(jié)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或向老師請教。
3.班上交流,師相機引導。
①文與可的筆下為什么能出現(xiàn)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
(因為文與可經(jīng)常去觀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下的變化,總之,文與可對竹子非常熟悉。)
②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第三段話中,貓把那幅當成真的了,并把它抓著玩)
③你能理解“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嗎?可結(jié)合文中的哪段話來理解?
(最后一段)
引導學生重點閱讀最后一段,并讓學生說說他們的理解。
引導學生說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畫畫時,胸中有現(xiàn)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處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運用。
1.過渡:剛才同學們理解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的意思,這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能夠運用它,下面我們就看看同學們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2.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①師舉例:小明平常學習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認真地復習了,所以,在期末考試時,小明是胸有成竹。
②學生舉例,進一步體會”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業(yè):
1.讓學生用這個成語說1—2句話。
2.課后將自己喜歡的成語積累下來,寫在積累本上。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教案
教學內(nèi)容
8.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張口結(jié)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
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資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張口結(jié)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則成語講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diào)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3分鐘)
1.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
畫龍點睛。
2.“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10分鐘)
1.學習理解生字。
(1)學生讀準詞語。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意思。
▲戳: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學生做“戳”的動作。
▲說大話。
學生讀句子。
▲張口結(jié)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啞口無言。
2.學生自讀故事。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nèi)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
(2)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評價。
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
指名反饋表演讀。
3.嘲笑諷刺。
4.因為別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結(jié)果會怎么樣,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學生各抒己見。
6.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交流。
7.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10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學生結(jié)合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nèi)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shù)剡\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xiàn)了三個經(jīng)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板書:故事、道理)
3.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出示詞語,理解詞語意思。
自相矛盾張口結(jié)舌楚國買賣
銳利戳穿夸口
(1)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么說啊?
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
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讀句子)
▲“張口結(jié)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2.自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桌再互相讀一讀,糾正評價。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nèi)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可笑、愚蠢?相機理解“自相矛盾”。
(2)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3.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這時,有個圍觀的人是怎么問他的?應用怎樣的語氣來問?
4.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來了呢?
5.是呀,那個楚國人已經(jīng)被大家質(zhì)問得“張口結(jié)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xiàn)、狼狽不堪了。
6.現(xiàn)在如果你是賣矛和盾的人,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和盾?怎樣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8.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
1.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結(jié)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3.《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任務驅(qū)動
【學習單一】
(1)讀準,讀通故事。
(2)理解生字詞:戳、茅、盾、銳利、堅固、夸口、張口結(jié)舌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jié)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教師相機補充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可以通過找近義詞,做動作,用詞說話等多種方式。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
(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diào)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diào)的是什么?“隨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diào)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指導表演讀。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這個人為什么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務驅(qū)動
【學習單二】
(1)他的話有問題嗎?
(2)“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
(3)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有問題嗎?
2.評價: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
4.(相互抵觸、不一致。)
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jīng)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jīng)被大家質(zhì)問得“張口結(jié)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xiàn)、狼狽不堪了。
板書:張口結(jié)舌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7.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識古文,激發(fā)興趣。
1.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有)
這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則寓言,如今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成語——自相矛盾(讀)。
任務驅(qū)動
讀一讀原文,嘗試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辦法讀懂它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可以結(jié)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這樣很快你就能自己讀懂它了。
3.用現(xiàn)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作業(yè)
設計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內(nèi)容
8.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學習《濫竽充數(shù)》和《畫龍點睛》,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
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
資源
原文、課件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查字典理解“腮幫、俸祿、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的意思。
2.讀讀成語故事《濫竽充數(shù)》和《畫龍點睛》,了解故事內(nèi)容,想一想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程預設
導學策略
調(diào)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3分鐘)
1.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shù)。后來齊湣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張僧繇應游客的一再要求,為龍點上眼睛,結(jié)果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6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學生讀詞語。
2.交流詞語意思。
▲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濫: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
充:冒充;
數(shù):數(shù)目。
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guān)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傳神。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shù)》。(15分鐘)
1.一是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二是每當演奏時,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裝腔作勢。
▲學生練習說話。
2.理解南郭先生裝不下去的原因。
▲學生齊讀句子。
▲學生練習說話。
3.學生讀課文。
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jīng)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里面充數(shù),一定是要敗露的。
5.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15分鐘)
1.自由讀故事。
2.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人們:覺得奇怪、可惜、惋惜
預設:這四條龍,您雖然畫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給它們加上眼睛的話,那真是錦上添花了。
3.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
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4.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
人們:驚嘆不已
學生自由交流。
5.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
(1分鐘)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課前,老師請大家預習了第二、三個成語故事,請你用簡單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出示詞語:
腮幫俸祿齊湣王張僧繇唬人
墻壁逼真神韻騰空張牙舞爪
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驚嘆不已
1.指名讀詞語,相機正音。齊讀。
2.交流詞語意思。
▲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是什么意思?
▲說說“濫”、“竽”、“充”、“數(shù)”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詞語意思呢?
課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釋這個成語,你能找到嗎?
▲“畫龍點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shù)》。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南郭先生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成語?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2.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
4.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嗎?
板書: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
1.自由讀故事。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看到?jīng)]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4.“點睛”的結(jié)果怎樣?此刻人們的態(tài)度又怎樣?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5.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背出《畫龍點睛》。
2.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3.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guān)題目。
《濫竽充數(shù)》
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任務驅(qū)動
【學習單一】
(1)讀課文,完成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jié)果
(2)說說故事的寓意。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jié)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展示交流:
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shù)的原因,再讀讀文中有關(guān)的句子說明理由。
板書:愛講排場
A: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說說什么叫講排場。
B: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板書:裝腔作勢
(課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shù)。
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C:(點擊:一次又一次)
D: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板書:結(jié)果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
板書:真才實學
嚴格把關(guān)
四、聯(lián)系實際,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shù)”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
——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畫龍點睛》
(1)讀課文,分別畫出“畫上了眼睛的龍”和“沒有畫上眼睛的龍”的樣子
(2)如果你在現(xiàn)場,你看到?jīng)]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說說成語的含義。
作業(yè)
設計
★(1)背出《畫龍點睛》。
(2)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guān)題目。
★★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shù)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jīng)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nèi)容,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你小組內(nèi)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李白在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后來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變了對學習的態(tài)度?你對他了解嗎?(指名背李白的詩,出示李白的資料的課件)
③現(xiàn)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鐵杵成針”這則成語的意思?鐵杵是什么意思?(學生說后,觀看課件,板書成語意思:將鐵杵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學生齊讀)誰能用鐵杵成針說句話?
④看了這個故事,你最想說些什么?
師:只要同學們堅持學成語,日積月累,就會掌握很多詞條,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就好比鐵杵成針。
(三)表演鐵杵成針(李白這些成績的得來跟他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然而,鐵杵成針這件事卻對他后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演一演鐵杵成針這個故事
1、小組內(nèi)先分工排練
2、全班匯報
(四)“鐵杵成針”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誰能講一講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語故事
(五)練習題
1、看圖猜成語,說意思
2、成語計算題
(六)總結(jié)
師:李白被人們成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偉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學習,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嗎?因此同學們,無論我們的才華、天資如何,都應該努力學習,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呀!
《成語故事二則》教學設計(三年級語文下冊)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yǎng)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里的理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并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考。
回答:課文講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結(jié)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里的劍鞘,聯(lián)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么?(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著急”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lián)系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著急”的意思,并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nèi)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理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說有用,還是說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里?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jù)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四)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求、寶、劍、急、號、慌、指、靠”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yǎng)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里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分析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寶、劍、指”這三個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組成,可以啟發(fā)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獨立認識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幾個字要做重點指導。
號:上下結(jié)構(gòu),上邊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
慌: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豎心旁,右邊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忙”字的右半邊,下邊是撇、豎、豎彎鉤。
急:由“、彐、心”三部分組成。“彐”第二筆不出頭。
靠:上下結(jié)構(gòu),“告、非”各占一半。
(二)指導看拼音寫詞語。
(三)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先讓學生看思考題背誦。
(1)有個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發(fā)生了什么事?
(2)那個人心情怎樣?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個人先怎樣?后說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題背誦,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四)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認識、會寫“催、準、轅、轍、醒、式、纏”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nèi)容,去楚國卻離楚國越來越遠的原因,從而明白故事中所蘊涵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1.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明白求劍人和去楚國的人的想法與做法錯在哪里。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和圖片。
2.生字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閱讀興趣
1.同學們,我們剛讀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認識了一個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化的尋劍人。今天,我們再去認識一個自作聰明也很固執(zhí)己見的坐車人。
2.(板書課程)說說從課題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出示馬車圖,釋題:
(1)什么是轅?(車前駕牲口用的兩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轍?(車輪軋過的痕跡)
(3)齊讀課題,講講“南轅北轍”字面上的意思。
(二)讀文識字,掃清障礙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生字,查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反饋:
(1)認讀生字詞語。注意重點指導:“轍、式、纏”是翹舌音;“纏”不要丟掉右上方的點,“式”不要加撇,“轍”可與“撒”相比較;理解“好把式、盤纏”的意思。
(2)和同桌賽讀,看誰讀得準確,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閱讀
1.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結(jié)果。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質(zhì)疑:讀完后,你有什么問題提出?(這個人為什么離楚國越來越遠了?這個人會到達楚國嗎?……)
3.好,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進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車人還有誰?(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勸的?坐車人又是怎么說的?再回過頭讀課文,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
4.分組合作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坐車人和他的朋友的對話,自由選擇一個最想表現(xiàn)的角色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
5.小組匯報,相機出示人物課件,理解三次勸說:
朋友()說:“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車人()說:“沒關(guān)系,我的馬跑得快。”
朋友()說:“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
坐車人()說:“沒關(guān)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p>
朋友()說:“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啊?”
坐車人()說:“沒關(guān)系,我?guī)У谋P纏多?!?/p>
(1)重點指導第一次勸告:
1朋友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師就是那個坐車人,誰愿意當我的老師勸勸我?(師生互評)
2坐車人為什么說沒關(guān)系?你覺得該怎么讀?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動作表演。(自評—互評)
(2)理解第二、三次勸說,感受人物心理,填寫表示不同語氣的詞。
(朋友:奇怪、著急、耐心……坐車人:盲目、自信、得意、固執(zhí)……)
(3)找小伙伴分角色讀,注意讀出括號里提示的語氣。
(4)推薦學生表演,學生之間評價。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現(xiàn)在,誰來談談這個坐車人最后能到達楚國嗎?為什么?
2.假如坐車人來到我們身邊,你想對他說什么?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發(fā)生了像這樣南轅北轍的事情,他不聽勸告,你會怎樣幫助他?
4.小結(jié):是啊,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怎樣努力,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吹阶约旱呐笥寻l(fā)生了“南轅北轍”的行為,應該想辦法去幫助他,“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五)課外搜集,鞏固升華:
搜集成語故事,舉行“成語故事會”。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夸口”、“張口結(jié)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里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么樣的消字筆都消不干凈;我這只手里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么筆寫的字都能消得干干凈凈。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fā)現(xiàn)了我剛才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么是“自相矛盾”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愿不愿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愿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p>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yī)術(shù)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夸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jié)舌”的意思是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為前后抵觸。
三、研習文本: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并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后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么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三)、分析課文內(nèi)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nèi)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jié)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xiàn)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后,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fā)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愿不愿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p>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
的內(nèi)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里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后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jié)、作業(yè):
師: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xiàn)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xù)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并試著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獲寫在《導學案》上。
教后記:
《自相矛盾》是一篇短小的成語故事,內(nèi)容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成語的含義,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上,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說實話,我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表演才能那么高,真的可以做小演員了!后來我引導學生積累成語,目的是讓他們產(chǎn)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在《導學案》最后我又準備了韓非子的《難一》,目的是讓五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一點基礎??傮w來說,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有一點多,有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得有點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調(diào)整一下時間安排。
附一: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矛銳利戳穿?
盾堅固戳不穿
附二:《自相矛盾》導學案
一、爭當“小神醫(yī)”:
1、戳(cuō)
2、茅盾楚國銳力買賣
二、解釋詞語的含義:
1、夸口:
2、張口結(jié)舌:
3、自相矛盾:
三、品讀思考:
1、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2、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
3、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jié)舌”,為什么他會這樣?這里的“張口結(jié)舌”還能換成別的詞語嗎?
5、那個人說話前后矛盾會造成什么后果?
四、拓展閱讀:《韓非子〃難一》
1、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2、原文: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稱贊)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戳進)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不)能應也。
五、小小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我的收獲:
2018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成語故事》備課教案
2018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成語故事》課教案
8.成語故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總是”、“不是??而是??”造句
3、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完了《金蟬脫殼》這篇課文,知道課題“金蟬脫殼”就是一個成語。你還知道哪些成語,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8成語故事
3、什么樣的成語稱為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于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shù)。)
二、初讀課文
1、布置課內(nèi)預習要求。
過渡:課文給我們介紹了哪三則成語故事了?請大家自己讀課文。
(1)輕讀課文,邊讀邊圈出文中生字。
(2)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準備質(zhì)疑。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情況。
(1)指導生字、正音。
chuōsāifènglùbìyùnhǔ
戳腮俸祿壁韻唬
(2)指導詞語,注意正確書寫。
騰空俸祿自相矛盾畫龍點睛
戳穿墻壁濫竽充數(shù)張口結(jié)舌
4、質(zhì)疑不理解的詞語,小組討論。
文中的哪些詞你不理解?讓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三、指導預習及寫字。
1、再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指導書寫習字冊。
四、作業(yè)設計
1、課堂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每則故事的意思。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請同學上黑板板書三個成語。
二、精讀《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們能分得清嗎?請同學看圖指一指?!懊保ü盼淖謭D)上象其鋒,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納柲(古代兵器的柄)?!岸堋薄保ü盼淖謭D),瞂也,所以捍身蔽目?!皬S”象盾之側(cè)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銳利”,銳利就是鋒利的意思,矛“銳不可當”。
(2)“魯迅的文筆很銳利”,這里的“銳利”是(目光、言論、文筆等)尖銳的意思。
(3)“盾”很“堅固”,堅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3、討論:“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
“張口結(jié)舌”的意思。剛剛還“夸夸其談”的楚國人,為何“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的呢?
4、聯(lián)系實際說說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
三、精讀《濫竽充數(shù)》。
1、濫竽充數(shù),“濫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調(diào)的竽。真是“竽”的錯嗎?
2、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當他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俸祿,他想
(3)當他得知齊湣王喜歡聽別人一個一個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樣俸祿的南郭先生,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頭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對他說些什么?
(6)對于今天的那些“濫竽充數(shù)”“以次充好”的廠家,你會對他說
四、精讀《畫龍點睛》。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⑴張僧繇畫的龍點睛前是什么樣子的?(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美中不足)
⑵“點睛”的結(jié)果怎樣?“點睛”的作用?(騰空飛去——化腐朽為神奇、點石成金)
(3)“點睛”在現(xiàn)實中的運用(包裝,好的產(chǎn)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畫龍點睛”的作用;劣質(zhì)產(chǎn)品加上好的包裝,就是“濫竽充數(shù)”)
2、背誦課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走進成語故事,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2、了解有關(guān)學習的成語故事,理解成語的內(nèi)涵。
3、積累有關(guān)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重點
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明白一個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一、導入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誰來說說看。(指名學生自由回答)
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語還包含著生動有趣的故事呢?
2、小結(ji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解幾個有關(guān)學習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
二、故事一《鐵杵成針》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詩人,可他小時候卻非常的頑劣,成績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課件。出示思考題。
2、學生觀看視頻《鐵杵成針》。(思考:是什么事情讓李白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變得勤奮好學起來呢?)
3、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jié)。是呀“鐵杵成針”的故事也是對他后期的學習影響很大。也從這個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這個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讀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稱為“詩仙”,是個很有才華的大詩人,但是,連這么有才華的大詩人都需要刻苦的學習,那么作為普普通通的我們,無論我們的天資如何,都應該持之以恒地努力學習。
三、故事二《懸梁刺股》
1、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讀書的人有很多,我們再來看看下一個故事,邊看邊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讀書很勤奮?
2、學生觀看視頻《懸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結(jié):面對學習,古人從來不懈怠,《懸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經(jīng)中也有記錄了。
出示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經(jīng)》
4、師領讀,生齊讀。背誦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成語故事兩則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成語故事兩則”,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而去。他們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東道主把班超奉為上賓。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lián)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tài)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監(jiān)視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同來的36人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笨墒前喑麄?nèi)笋R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zhàn)鼓躲在營地后面,一路手執(zhí)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jié)果全被大火燒死,亂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歸于好。
這個成語說,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艱險就不能取得成功。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唐太宗問宰相魏征:“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涂,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采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么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 ?/p>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征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四年級語文下冊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案
成語故事“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故事中的生字新詞,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成語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成語故事《鐵杵成針》,理解成語的表面意思,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后來人們把這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加以錘煉,便形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華語言文化的精華,背誦下我們積累的成語。)
2、學生起頭,背誦成語接龍。(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積累更多的成語,希望同學們繼續(xù)保持這種學習精神。)
3、導入:成語是我國語言文化的精華,它們有的莊重嚴肅,有的機智幽默,而且大多數(shù)的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韨€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名字叫做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不過,老師有個要求,希望同學們能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去觀看。
4、出示閱讀提示,指名讀要求
(二)、學習成語“鐵杵成針”
1、欣賞故事
2、小組討論交流
師:故事我們已經(jīng)看完了,下面就請同學們結(jié)合學習提示和故事內(nèi)容,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你小組內(nèi)同學說一說
3、匯報
①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兩則《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成語故事兩則《鐵杵成針》教學設計
一、興趣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偉大的詩人)不錯,他一生寫過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詩有詩仙之稱。你們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詩?誰起來說給大家聽聽?(靜夜思)
師:那你們知道李白小時候的事嗎?(不知道)老師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了李白上學時候的故事,想不想聽?
二、學習新課
師: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來學習李白的故事《鐵杵磨針》師板書。教師出示:鐵棒和針并問:同學們請看,知道老師手中的是什么嗎?生回答。師:鐵棒也就是鐵杵,鐵杵磨針也就是將鐵棒磨成針,你們認為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這細細的針嗎?生回答
師:同學們的答案正不正確?那就讓我們趕快讀一讀這個故事吧。在讀之前讓我們先一起來看閱讀提示。(學生1、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2、邊度邊思考: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
師:我看有些同學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學們就趕快讀吧。
師:讀完課文,你認為鐵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針呢?(生:能)你從哪個地方知道鐵棒可以磨成針的?(生:只要我……)你認為這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堅定、有決心)師板書。讓我們一起試著讀一讀。
師:那么李白小時候是什么樣的?(生:不愛學習)你從哪里知道的?(生.:課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學將第一自然段讀一下?(指生朗讀)由此可見,李白小時候和許多同學一樣,也貪玩,不愛學習。那他后來改正了嗎?(生:改正了)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生: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哪位同學將最后一自然段讀一讀?(指生讀)你讀的非常通順。并將
最后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師:老婆婆的一番話,讓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點,從此再也不逃學了,每天都用功的學習,那老婆婆究竟說了什么話?請同學們讀課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劃出李白與老婆婆說的話。(生讀課文并劃)
師:下面老師找三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李白和老婆婆的談話。你們認為這三位同學讀的怎么樣?(生評價)老師認為在讀李白問話時語氣應該是不一樣的,像這一句“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這里應用奇怪的語氣來讀。同學們在下面試試看?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李白和老婆婆的對話。
師:聽了老婆婆的話,李白是怎么做的?那個同學能說一說?從老婆婆的話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師引導學生得出道理并板書)
三、總結(jié)課文
師:課文我們學完了,下面我們再將課文齊讀一邊,注意李白的第二次問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老婆婆的話要讀的干脆、堅決。
師: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學習中,他遇到困難會怎么想,怎么做?師:學了這個故事,你以后在學習上如果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
師:這個故事我們學完了,你們喜歡老師為你們帶來的這個故事嗎?(喜歡)這樣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實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后可以閱讀一下《成語故事》,里面有許多像這樣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你們想不想聽?聽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湘教版二年級下《成語故事二則》教案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湘教版二年級下《成語故事二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其中會寫“題、前、昨、數(shù)、算、志、棋、弓”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知道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學習態(tài)度截然不同,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8個生字的音、形、義,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成語的意思。
難點:聯(lián)系學習實際生活讀感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請學生說一說對“一字之師”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老師講故事“一字之師”,說說你聽懂了什么?
2.看課文,給生字新詞作上記號。
三、學習生字識記生字。
1.卡片展示,逐一板書。
題目前面作天數(shù)學算術(shù)
2.師范讀,生跟讀。
3.議一議,哪些讀音需要注意。
4.卡片隨機抽讀。
5.出示認讀字。
則梅致
四、試讀課文,熟悉課文。
五、分析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是什么意思?
3.“昨夜一枝開”又是什么意思?
4.為什么“昨夜一枝開”比“昨夜數(shù)枝開”好?
六、自讀自悟,感悟升華。
1.你對齊幾有什么看法?對鄭谷又有什么看法?
2.從齊幾的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七、指導書寫,鞏固生字。
1.觀察生字在天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點指導易混字的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說說“一字之師”是什么意思。
2.“一字之師”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二、初讀課文,熟悉新課。
1.學習《專心致志》,借助拼音讀課文。
2.畫出課文中生字、新詞。
3.小聲跟錄音磁帶讀課文。
三、板書生字,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逐一板書。
2.教師領讀,學生跟學。
3.學生互相交流掌握讀音。
4.學生交流三個生字的自形。
5.指導田字格書寫。
6.繼續(xù)學習認讀字。
(1)卡片展出4個認讀字。
(2)學生根據(jù)拼音試讀。
(3)交流較難掌握的生字讀音。
(4)老師指導認讀。
四、試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分析課文,體會情感。
1.“秋”的第一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
2.第二個學生又是怎樣學棋的?
3.他們的結(jié)果怎樣?
你喜歡哪個學生,為什么?
第三課時
一、給下面的詞語選擇合適的字。
1.題提()目()水問()()
2.志致()敬()意()氣()
3.箭劍弓()刀()射()擊()
二、用下面的詞語說話。
專心致志……
如果……就……
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cè)肼毑痪玫男氯谓處?,在授課上的經(jīng)驗比較少。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1、注重朗讀表演,深入理解故事內(nèi)容。
《爭論的故事》一文文體簡單,寓意深刻,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細致繁瑣的分析,反而將教學內(nèi)容弄得支離破碎,令人咀嚼無味。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朗讀的指導。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文第一部分是盛老師給大家講的故事,故事里有很多對話。要指導學生學好故事,朗讀是最重要的。因此,一開始的朗讀指導是少不了的,在反復練習朗讀的基礎上,在遞進到同桌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形式,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感受故事,表達情感。
2、注重交流討論,深入淺出明白道理。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該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薄稜幷摰墓适隆诽N涵了深刻的道理。在學完故事之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想,那么對故事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