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515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5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論述的嚴密的邏輯性,了解各段落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2.把握重點語句,掌握關鍵詞語。
3.了解馬克思的偉大貢獻。
教學設想
參照“單元知識和訓練”中的知識短文:“理解文章的句子”,以課文為材料,讓學生在把握全文結構的基礎上,加深對重點語句含義的理解。以講解分析為主,輔以理解語句含義的練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第2、6段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第3、7段的分析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解題,把握全文結構,分析3、4、5段。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課前要求學生結合書下注解并參考《世界歷史》第二冊第八章《科學共產(chǎn)主義的誕生》,認真預習課文,做〔思考和練習〕第一題;課上通過對預習情況的檢查,重點落實以下知識:
1.詞語:
悼(dào)詞不可估量
紛繁蕪(wú)雜豁(huò)然開朗
膚(fū)淺衷(zhōng)心喜悅
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
誹謗(fěibàng)詛咒(zǔzhòu)
給(jǐ)予答復誣(wǖ)蔑
2.常識:
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國,1883年3月14日在英國倫敦逝世,3月17日葬于倫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馬克思的親密戰(zhàn)友恩格斯在馬克思的葬禮上用英語發(fā)表的講話。
二、簡介悼詞的一般要求。
悼詞一般分為四個部分:
1.介紹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時間、地點、原因、享年等。
2.介紹去世者的簡歷。
3.頌揚去世者的主要業(yè)績和主要的優(yōu)秀品質等,肯定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
4.給去世者以綜合評價,寄托哀思,并慰問去世者家屬。
三、讓學生聽本文的朗誦錄音,并結合悼詞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劃分。由學生發(fā)言,教師歸納。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1段為第一部分,交代馬克思逝世時的情況;第2至第8段為第二部分,評述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和影響;第9段為第三部分,表達對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結構。
提問(1):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偉大貢獻?第二部分中有沒有關于這一點的概括性語句?若有,該句在本部分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對馬克思有“科學家”和“革命家”兩個評價性稱謂,表明馬克思的貢獻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這一點在第2段中有明確而概括的語句來說明,即“這個人的逝世,對于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逼渲?,第一個“對于”,突出了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在無產(chǎn)階級實際斗爭中的領導作用,領起下文第7段;第二個“對于”,則突出了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杰出成就,領起下文第3、4、5段。
提問(2):①第二部分第6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②第8段首句“正因為這樣”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承上啟下。
明確②:第8段首句“正因為這樣”的“這樣”緊承第7段列舉的馬克思所參加的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第8段內容又是在敘述這些活動對馬克思的影響,因此第8段應與第7段結合在一起以表現(xiàn)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
綜上所述,第二部分結構如板書所示:
五、講解第3、4、5段。
提問(1):①第3段中“簡單事實”后的冒號所領起的內容是什么?②“簡單事實”的內容與“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中的“規(guī)律”是什么關系③如何理解這一“規(guī)律”?④為什么要用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作比較?
明確①:冒號領起的內容應到“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br>
明確②:“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單句,“規(guī)律”是此單句賓語的中心語;“簡單事實”的內容是由六個分句構成的復句來說明的。這個復句是對“簡單事實”的復指,也是對單句賓語“規(guī)律”的進一步復指。總起來說,這是個比較特殊的復雜單句。
明確③:了解了復句中各分句間的層次關系便理解了這個“規(guī)律”。(利用投影儀)
“所以”領起③④⑤⑥句?!耙蚨鳖I起⑤⑥句。
這六個分句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概括。馬克思第一次正確解決了存在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指出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不僅是人類歷史的起點,而且也是推動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力量。從而建立了正確的唯物史觀,糾正了以往的唯心史觀。恩格斯僅用六個分句便將馬克思的學說講述得清楚明白,顯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論水平和概括能力。
明確④:用“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同“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類比,是為了說明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劃時代意義。大家知道,1838年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1842年邁爾等人發(fā)現(xiàn)了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1859年達爾文提出了生物進化論。這些跨學科的發(fā)現(xiàn)被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果說三大發(fā)現(xiàn)中的前兩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的重要的自然科學前提的話,后一項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強有力的自然科學論證。達爾文的進化論使人正確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發(fā)現(xiàn)的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則讓人們正確認識了人與社會的關系。
提問(2):①第4段中“不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②第5段中“一生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指的是哪兩個發(fā)現(xiàn)?③哪些重點句概括馬克思作為科學家的偉大貢獻?
明確①:“不僅如此”的“此”即指代“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進而又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即剩余價值學說,使文章內容又推進一層?!安粌H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過渡和深入。
明確②:“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指代的是“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個發(fā)現(xiàn)。這句話是對3、4段的概括。由“兩個發(fā)現(xiàn)”過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由“點”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其研究領域之廣(“每一個領域”),鉆研之深(“不是膚淺地研究”),價值之大(“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如果天才如郭沫若所說,有直線型和球型兩種的話,馬克思該屬于第三種,因為他既有直線型的精深,又有球型的廣博,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天才。
明確③:概括馬克思在歷史科學方面的偉大貢獻的是:他“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了“剩余價值學說”;作為科學家,他還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
六、總結。
第2、3、4、5段在表述時,作者注意使用概括性語句(例如兩個“對于”)和指代性語句(例如“不僅如此”,“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閱讀時,若能抓住這些語句,將概括部分和指代部分具體化,那么一方面能使我們提綱挈領地掌握議論的內容,另一方面能幫我們弄清作者的思路。
七、作業(yè)。
1.結合書下注解認真閱讀第6、7、8段。
2.思考題:
①第6段偏重于肯定理論還是實踐?為什么?
②第7段為什么要列舉一系列報紙名稱?
③第2段中兩個“對于”順序顛倒一下好不好?為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第6、7、8段,練習分析語句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簡要敘述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在理論方面的杰出成就。
二、分析第6、7、8段。
提問(1)①“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句話概括了馬克思對什么問題的基本觀點?②在第6段中列舉了馬克思的兩種“喜悅”,這兩種喜悅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說明什么?
明確①:這句話高度概括了馬克思對科學的作用的基本觀點,也可以說是馬克思的科學觀。他的科學觀是與他所發(fā)現(xiàn)的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一致的。馬克思認為科學的進步將改變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將導致經(jīng)濟基礎的變化,所以歸根結底將導致人類歷史的前進和飛躍。這在歷史上不乏其例。比如18世紀60年代始于英國的產(chǎn)業(yè)革命,就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勝利后,資產(chǎn)階級廣泛采用新技術的一場革命。先以紡織業(yè)開始,到了80年代又發(fā)明了蒸汽機,蒸汽機的發(fā)明和使用使產(chǎn)業(yè)革命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遍及化學、冶金、采掘、機器制造等部門。這次產(chǎn)業(yè)革命使資產(chǎn)主義生產(chǎn)由工場手工業(yè)過渡到機器大工業(yè),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谶@一系列認識,馬克思對科學給予了高度重視。
明確②:第6段列舉的兩種程度不同的“喜悅”。后者的“喜悅”程度更深些。既然兩種科學發(fā)現(xiàn)都令馬克思感到喜悅,就表明馬克思對任何科學理論均高度重視;但后者喜悅程度深,則表明馬克思對與實踐有密切聯(lián)系的科學發(fā)現(xiàn)興趣尤為濃厚。由此可見,馬克思是站在實踐的高度上看待科學理論,他認為理論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踐,理論必須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和發(fā)展。他不是為科學而科學,他更強調科學在實踐中的應用。這一點在第7段中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
提問(2):①如何理解“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②“他的畢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話的要點是什么?如何概括?③為什么要列舉一系列報紙?④如何理解馬克思的革命理論與他的革命實踐的關系?
明確①:這句話是說,與馬克思在革命理論方面的成就相比較,他在革命實踐中的貢獻更為重要。加“首先”以示強調。這句話與第6段中“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相呼應。
明確②:“他的畢生的使命”是兩個“參加”所領起的短語。第7段第2句抓住兩個“參加”,兩個“意識到”,即可將全句概括為:馬克思革命實踐的內容和成果。這里用的“第一次”表明馬克思所參加的革命實踐同他的理論創(chuàng)造一樣,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明確③:閱讀一系列報紙的名稱時應注意后面注明的時間,這些時間有它們的連續(xù)性,這些名稱和時間的背后隱含著一段輾轉遷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馬克思在德國,為《萊茵報》撰稿,后又任該報主編,他以犀利的筆鋒抨擊反動政府,1843年被迫遷居巴黎,1844年為巴黎《前進報》撰搞,抨擊普魯士反動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國,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1847年又成為《德意志—布魯塞爾報》的經(jīng)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歐洲革命期間,又與恩格斯一同回德國創(chuàng)辦《新萊茵報》,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魯士,先到巴黎,后又定居倫敦,1852年至1861年經(jīng)常為該報撰搞。可見馬克思的革命活動并不因屢被驅逐所阻止,報紙名稱實際上是他參加革命斗爭的標志,用以說明“他進行斗爭的熱烈、頑強和卓有成效”。說明“卓有成效”的還有“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
明確④:由馬克思這一系列的革命實踐可知,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參加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解放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實踐,才創(chuàng)立出偉大的歷史科學理論,并在革命實踐中不斷的改進、完善自己的理論,革命實踐是革命理論的基礎。他創(chuàng)立革命理論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推動革命實踐的前進。可以說馬克思用自己的行動真正地實踐了他的科學觀、理論觀。所以馬克思首先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同時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只是兩者相比較,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的作用更為光輝,意義更加重要些,故把革命家排在首位。由此可見,課文第2段中的兩個“對于”位置也是不可更易的。
三、練習指導。
結合〔思考和練習〕二,訓練學生通過分析語句的表達特點,理解語句的含義。
理解語句內涵的途徑很多,其中較重要的一條便是通過分析語句的表達特點,即分析:①關鍵詞語的選用;②所采用的修辭手法;③所選用的特殊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我們已運用過這樣的方法,例如:分析第6段中的兩種不同程度的“喜悅”,突出馬克思對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視。再舉練習題中的例子:
例2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明確:重點分析“空白”,表明馬克思逝世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例5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明確:重點分析“敵人”與“私敵”,表明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從事的斗爭并非出自個人的私利。
課文中可拿來做此類練習的句子還很多:
(1)分析“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豐富含義。
參考答案:時間精確到時、刻,表明了作者鄭重的態(tài)度和極度悲痛的心情?!白顐ゴ蟮乃枷爰摇蓖怀鰪娬{了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產(chǎn)生的影響。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對作為思想家的馬克思去世的遺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2)分析“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
參加答案:“像蛛絲一樣”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嫉恨和誣蔑的極度蔑視,這些誣蔑和誹謗絲毫不令他掛懷。必要時才給予“答復”,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那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
擴展閱讀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聽懂所講的內容,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所以你在寫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學習目標
①把握全文,了解馬克思為歷史科學、為無產(chǎn)階級所作的巨大貢獻。
②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平實的語言飽含的深情。
目標重點難點
揣摩本篇悼詞的語言,體會平實的語言飽含的深情。
第一課時
一.文學知識簡介
1.背景介紹
1883年3月14日,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chǎn)主義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禮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發(fā)表了這篇演說辭。
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后的40年時間里,他們共同戰(zhàn)斗,共同創(chuàng)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chǎn)黨宣言》,合作《資本論》。列寧在評價他們的友誼時說,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又說:“在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導師?!?br>
2.簡介悼詞的特點
悼詞,在結構上一般分三部分:
開頭(一般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和職務。)
主體(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
結尾(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學習過程
(一).初步感知
1.正音:
悼()詞估量()蕪()雜豁()然開朗衷()心喜悅
卓()有成效嫉()恨誹謗()詛咒()給()予答復
誣()蔑
2.根據(jù)悼詞特點,劃分層次。(提示:文章總體結構把握:悼念--評價--悼念,按一般的常規(guī),與這種結構相對應的思想感情應該是惋惜(悲痛)——敬仰(頌揚)——悼念。)
第一部分()悼念交代偉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悼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讀文本
1.研讀文章第二部分,概況馬克思的主要功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語言,體會重點語句詞語表達的情感。
(1)方法指導:①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②所采用的修辭手法;③所選用的特殊句式等。
(2)舉例示范:
①.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明確:重點分析“空白”,表明馬克思逝世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
②.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明確:重點分析“敵人”與“私敵”,表明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從事的斗爭并非出自個人的私利。
(3)根據(jù)以上方法分析下列詞句含義。
①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fā)現(xiàn),即使它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yè)、對一般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革命影響的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他的喜悅就完全不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堂訓練
1.下列詞語字形、注音、釋義均正確的一項是()
a.紛繁蕪(wú)雜:形容草木茂盛,多而雜。膚(hū)淺:形容理解不深。
b.豁(huò)然開朗:形容開闊或通達。誹謗(bàng):無中生有,說人壞話,毀人名譽。
c.卓(zhuō)有成效:效果很好。污蔑(miè):捏造事實,毀壞別人的名譽。
d.永垂不朽(xǐu):姓名、事跡、精神等永遠流傳,不磨滅。不可估量(liáng):無法估計。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棧ǎ?br>
A.他沉默寡言,不茍言笑,似乎從沒有見過他的音容笑貌。
B.他儼然像個大款,頭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筆挺,腳上皮鞋锃亮。
C.走出峽谷,眼前便豁然開朗。
D.他慷慨激昂地把多年的積蓄捐獻給希望工程。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處應填入的一組關聯(lián)詞語是()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酢踔荒茏鞒鲆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的研究。
A.雖然但是以至而且
B.雖然可是甚至并且
C.即使可是甚至并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4.寫出你對下列加粗詞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義的理解
(1)這位巨人逝世以后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剩余價值的發(fā)現(xiàn),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下練習
閱讀文章第2~6段,完成文后各題
5.第2段中先提“對于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chǎn)階級”,后提“對于歷史科學”的原因是()
A.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B.他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C.歐洲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的發(fā)源地。
D.歐美戰(zhàn)斗著的無產(chǎn)階級對馬克思的需要更迫切。
6.從全文看,文章先寫馬克思在歷史科學方面的發(fā)現(xiàn),后寫他對革命實踐的貢獻,原因是()
A.他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
B.先提馬克思貢獻最大的方面。
C.這樣寫可以使文章內容層層深入。
D.這樣寫可以充分表現(xiàn)作者對馬克思的崇敬之情。
7.概括的說“兩個發(fā)現(xiàn)”是什么
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8個字)
第二個發(fā)現(xiàn)是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4個字)
8.“一生中能有兩個發(fā)現(xiàn),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边@兩句話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6段中,“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睂τ诩哟衷~注釋正確的一項是()
A.“這樣”和“這”指代的是同一內容。
B.“這樣”指代他的兩個發(fā)現(xiàn)以及許多領域的深刻研究。
“這”代“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br>
C.“這樣”指上段中“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的研究?!?br>
“這”指“他作為科學家”。
D.“這”指代“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
10.第6段中,“感到衷心喜悅”與“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兩種喜悅程度的差別說明()
A.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相比,馬克思更看重應用科學。
B.馬克思主要從人類社會的進步,從革命的角度注視科學的發(fā)展。
C.馬克思認為應用科學是立竿見影的,只有應用科學才是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D.馬克思認為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才能發(fā)揮作用。
參考答案
(1)分析“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豐富含義。
參考答案:時間精確到時、刻,表明了作者鄭重的態(tài)度和極度悲痛的心情。“最偉大的思想家”突出強調了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產(chǎn)生的影響。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對作為思想家的馬克思去世的遺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2)分析“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做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
參加答案:“像蛛絲一樣”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嫉恨和誣蔑的極度蔑視,這些誣蔑和誹謗絲毫不令他掛懷。必要時才給予“答復”,表明馬克思對敵人的
1.B?!?.C?!?.D。
4.(1)對于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過于恩格斯;對于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損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過于恩格斯,“空白”一詞即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也是恩格斯當時心境的準確表達。
(2)“豁然開朗”與“在黑暗中摸索”相對照,引導讀者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去了解馬克思這一發(fā)展的偉大意義。在馬克思以前,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不能科學地說明資產(chǎn)階級財富積累的真正來源,所以一切研究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找到無產(chǎn)階級獲得解放的正確道路,所以用“豁然開朗”贊美這一發(fā)展的劃時代意義。
(3)馬克思有許多敵人,那都是無產(chǎn)階級的共同敵人,卻沒有一個私人的仇敵,這就贊揚了他一心為公,一心為革命的崇高精神。
(4)既是悼念,更是表達了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贊頌之情,在無產(chǎn)階級爭取自身解放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將始終以他為榜樣,將始終需要他的指導——馬克思將與整個無產(chǎn)階級共存。
5.A。6.A。
7.第一個發(fā)現(xiàn)是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或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論,或唯物史觀)
第二個發(fā)現(xiàn)是剩余價值
8.兩個發(fā)現(xiàn)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極其偉大的意義,其成就和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9.C?!?0.B。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8
第一部分:描述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評價馬克思的功績
1.“不可估量的損失”(從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面)
2.革命理論
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guī)律
許多領域有獨到發(fā)現(xiàn)
3.革命實踐
注重實踐
參加實踐
第三部分:論述馬克思的影響
敵人:驅逐他,誹謗他,詛咒他
戰(zhàn)友:尊敬他,愛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預見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
馬克思的逝世:“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不可估量的損失”(過渡段)
兩個“對于”:實踐和理論
馬克思的貢獻:1.理論貢獻(思想家)
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物質決定精神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guī)律
剩余價值的發(fā)現(xiàn)
許多領域有獨到發(fā)現(xiàn)(廣而深)
2.實踐貢獻(革命家)
注重實踐(過渡段)
科學的作用:“革命的力量”
參加實踐(“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
宣傳:編報著書
組織:創(chuàng)立協(xié)會(頂峰)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7
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guī)律
剩余價值
其他許多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
實踐貢獻:
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zhàn)斗性的小冊子
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
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
其中最偉大的貢獻是什么?(創(chuàng)立國際工人協(xié)會)
⊙恩格斯對這些貢獻的評價有何不同?(根據(jù)關鍵詞)
如果讓馬克思來評價自己,他會認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因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保?/p>
⊙為什么把最偉大的貢獻排在最后?(襯托)
⊙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zhàn)斗著的歐美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
展示結構提綱。
[假設二]學生問: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要用一個“將”字?
引導:這是充滿信心的預見和憧憬→當時,共產(chǎn)主義運動還剛剛興起→恩格斯一個“將”字,便說明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事業(yè)必將蓬勃發(fā)展→為什么會如此充滿信心?(“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因為馬克思的理論是科學→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的科學貢獻究竟有哪些?(在文中找有關內容)→從“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到“創(chuàng)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恩格斯對這些貢獻的評價有何不同?(根據(jù)關鍵詞)→為什么把最偉大的貢獻排在最后?(襯托)→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zhàn)斗著的歐美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展示結構提綱。
[假設三]學生問:怎么理解“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這句話?
引導:僅僅是表現(xiàn)馬克思的蔑視和大無畏氣概嗎?→“你的特點?目標始終如一。”(《馬克思自白》)→(“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我們就不會被它的重負所壓倒……”)比起馬克思的宏偉目標,其他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垙奈闹姓页鲴R克思為了自己的目標,做了多少事?→從理論貢獻到實踐指導→分析關鍵詞語→展示結構提綱。
[假設四]如果學生不提問,或所提問題不涉及教學重點,那么,教師適時提出問題。擬提問題(不全講,根據(jù)情況選擇提出):
⊙為什么恩格斯要說“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怎么理解“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復?!边@句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我們就不會被它的重負所壓倒……”)
⊙“他的英名和事業(yè)將永垂不朽”為何要加一個“將”字?
⊙如何理解“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注意這樣一句:“任何一門理論科學的每一個新發(fā)現(xiàn)——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這說明了什么?(任何科學理論,貴在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作者在總體評價馬克思的功績時,說的是“對于戰(zhàn)斗著的歐美無產(chǎn)階級,對于歷史學科”,即先說實踐后說理論,可是為什么在文章主體部分,作者論述時卻先談理論后談實踐?
說明:以上問題均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并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發(fā)表獨到見解。
●結構提綱(根據(jù)課堂教學情況適時展示)——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備課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1.《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的烘托手法
烘托手法一般用于文學作品?!对隈R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里,作者為了對馬克思為人類所做的貢獻予以崇高的評價和熱情的贊頌,卻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烘托手法。
(1)旁襯烘托
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時,用“正像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予以襯托。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領域中的一項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發(fā)現(xiàn),這是人所共知的。馬克思關于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一樣,那么就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一襯托,從參照物上突出了馬克思這一發(fā)現(xiàn)的重大意義。
(2)反襯烘托
文章在介紹馬克思發(fā)現(xiàn)“剩余價值”使得經(jīng)濟研究領域豁然開朗之后,說:“先前無論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這里通過“豁然開朗”與“黑暗中摸索”的鮮明對比,襯托出馬克思這一發(fā)現(xiàn)的劃時代意義:它揭開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為人們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并解決這一社會的根本矛盾開辟了正確的道路。
(3)自襯烘托
用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來相互襯托,就叫自襯。文中有兩處:
①文章在充分肯定馬克思的兩個發(fā)現(xiàn)的偉大意義之后,推進一步,用兩個發(fā)現(xiàn)襯托馬克思在其他領域深入廣泛的研究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而且“都不是膚淺地研究”。這樣以點襯面,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突出了馬克思多方面成就的輝煌。
②文章在高度評價馬克思深廣的理論研究和偉大的理論創(chuàng)造之后,又說“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就是說,科學家和理論創(chuàng)造還不是馬克思的最主要特點和主要成就。這就襯托出馬克思作為革命家所做出的貢獻更加卓絕無比。
(4)映襯烘托
畫家要想顯示山高,常常以煙霞纏繞山腰。恩格斯在充分肯定了馬克思為人類做出的偉大的貢獻之后,又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論述了無產(chǎn)階級與其敵人對待馬克思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敵人“嫉恨”“誣蔑”“驅逐”“誹謗、詛咒”他,這就更加說明馬克思具有強烈的斗爭性,他的理論對敵人產(chǎn)生了巨大的威脅。整個歐洲和美洲的人民都“尊敬、愛戴和悼念”,他說明了馬克思的崇高和偉大。正因為如此,他的逝世,才“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語文報》總第617期,作者:雙木)
2.語言的魅力
總覺得從事政治理論研究的人,寫出的文章一定很呆板,讓人難以卒讀,但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卻是例外。
以退為進。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剩余價值規(guī)律。恩格斯在敘述之后說:“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fā)現(xiàn),也已經(jīng)是幸福的了?!痹谶@里,恩格斯用了以退為進的手法,對馬克思發(fā)現(xiàn)給以崇高的評價。馬克思不僅僅是一個思想家,而且也是一個革命家。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對此,恩格斯也用了以退為進的手法,他說:“協(xié)會的這位創(chuàng)始人即使別的什么也沒有做,也可以為這一成果自豪。”
巧妙過渡。在一般人心目中,馬克思是一個從事革命理論研究的思想家,主要貢獻也在理論方面。恩格斯在敘述了其理論方面的貢獻并給以評價后,又敘述他作為革命家的貢獻。中間用了過渡句:“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鼻耙痪涑猩?,后一句啟下。我們知道,馬克思在理論方面的貢獻的巨大,是多么高的評價也不過分的。這也是一般人的看法??墒?,由于有了這里的過渡句,特別是后一個句子,馬克思作為革命家的貢獻的巨大也就得以突出。
馬克思貢獻之巨大,是無人能企及的。對此如何給以具體的評價?恩格斯運用了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給以闡述,讓人不能不為他嫻熟的語言技巧所嘆服!
(《語文報》高中版第249期,有刪節(jié),作者:閻會才)
二、淺談演講稿的寫作
1.演講稿的格式和內容。
演講稿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標題、正文、結尾。
(1)標題。無固定模式,多為一行標題。有的分正副標題。標題要醒目、合度、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勿冗長、寬泛、難懂、不著邊際。
(2)正文。從形式上看又可分三板塊。開頭→主體→結尾。
開頭。又名引言,開場白。主寫“呼語”(對聽眾的稱謂)和開篇(統(tǒng)領全文或導入主體)。力爭漂亮、有吸引力、語言簡潔。
主體。又名正文。主寫基本內容。觀點主旨鮮明,層次清晰,感情充沛。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邏輯感、說服力。
結尾。又名收束。對演講主要內容的小結或提出希望等,這由具體情況而定。要求明晰有力,耐人尋味,能引起觀眾的聯(lián)想和思索。
2.演講稿寫作的基本要求
(1)觀點要正確鮮明。演講稿應該有明顯主題,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主張什么,反對什么,歌頌什么,批評什么,要讓聽眾一聽了解,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否則,就不會產(chǎn)生影響群眾的力量。主題觀點的確定,要以時代脈搏為指針;要了解聽眾的思想動向;要熟內容,體會真切,見解獨到。
(2)材料要豐富、具體、典型、生動,適合特定的演講氛圍。材料包括事實、故事、名言警句、數(shù)字統(tǒng)計等等。取材的標準:①有利主題的典型的材料;②聽眾感興趣的材料;③與聽眾生活接近的材料;④易理解的材料。沒有生動具體的材料,只靠抽象空洞的說教,是不能吸引聽眾、說服聽眾接受自己的觀點的。
(3)結構完整,思路清晰。開頭,要抓住人心。方法技巧很多:開門見山,亮出觀點;比興導入法;親切問候法;提一個奇異的問題;發(fā)一句由衷的感嘆;來幾個邀請的設問;說一段精彩的情節(jié)等等。根據(jù)需求靈活寫作,一定要簡潔流暢、親切有趣、新穎別致、能吸引聽眾。主體部分,要層次分明,具有邏輯性。有層進式、對照式、并列式、總分式,往往同時兼用,多角度多層次闡述論證。結尾部分,可寫祝愿贊頌的句子,表情感;可寫名言軼事,創(chuàng)旨深遠;可抒發(fā)感情,來鼓舞人心;可含蓄幽默,留下余味等。一定要審時度勢,靈活運用。
(4)語言要“上口入耳”“生動感人”。“上口入耳”是對語言的基本要求。盡量用短句不用長句,有利于意思的把握、張弛適宜,增加美感。盡量用雙音節(jié)詞,少有單音詞。音節(jié)的長短會直接影響表述的清楚程度。盡量用口語少用書面語。“生動感人”是對語言的較高要求,即要鮮明、活潑、形象,具有感染力。靈活運用比喻、比擬、夸張等修辭手法,恰當運用對偶、反復、排比的句子,巧用幽默語言,以此增強表現(xiàn)力和節(jié)奏感。
總之,演講稿的寫作不同于一般文學作品的寫作,也不同于一般格式的標準化的公文,十分重視語言的表現(xiàn)力。
(《語文報》高中版第345期,有刪節(jié),作者:田彥江)
三、美文薦讀
1.人類歷史上最珍貴的一刻
[美]理查德尼克松
因為你們的成就,使天空也變成了人類世界的一部分。而且當你們從寧靜海對我們說話時,我們感到要加倍努力,使地球上也獲得和平和寧靜。
在這個人類歷史上最珍貴的一劉,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為一體,他們對你們的成就感到驕{It.他們也與我們共同祈禱,祈望你們安返地球。
提示:1969年6月19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點火升入太空,5天后,即6月21日,乘坐該飛船的兩位美國宇航員首次在月球上登陸,開辟了人類歷史性旅程的新紀元。尼克松的這篇演講,就是當宇航員登上月球之際,通過電視向他們發(fā)表的。也許可以這么說,這是當今世界的政治領袖們發(fā)表的最有特點的演講之一了。說它最有特點,并不僅僅是因為它簡短,只有幾分鐘,只有幾句話;也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位地球人向登上月球的另兩位地球人發(fā)表的首次講話,雖然這樣的機會確實很難得很珍貴。我們說這篇演講很有特點,主要是因為尼克松抓住人類歷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珍貴時刻,把對這位宇航員的講話,擴大到以全體地球居民為對象。你看他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篇幅中,談“天”說“地”,從月球上的“寧靜?!?,談到地球上的“和平和寧靜”,使聽眾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想,不僅借機炫耀了美國的科技實力,而且宣揚了美國的對外政策。
假如有一天,你成為中國首位登上月球的一名科學家,請你對全國乃至世界發(fā)表演說,你將怎樣演講?你能圍繞這個主題撰寫一篇精短的演講詞嗎?
2.薦讀鄒韜奮的《一句話的演講》。
一句話的演講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話來紀念先生:許多人是不戰(zhàn)而屈,魯迅先生是戰(zhàn)而不屈。提示:本文概括了魯迅先生戰(zhàn)斗的一生,又鼓勵人們奮起斗爭,言簡意賅。
3.精妙演說詞開場白匯集
(1)奇論妙語,石破天驚
畢業(yè)歡送會上班主任給學生的致詞:“我原來想祝福大家一帆風順,但仔細一想,這樣說不恰當。因為說人生一帆風順就如同祝某人萬壽無疆一樣,是一個美麗而又空洞的謊言。人生漫漫,必然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比如……”最后得出結論:“一帆風不順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在逆風險浪中拼搏的人生才是最輝煌的人生。祝大家奮力拼搏,在坎坷的征程中,用堅實有力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來!”
點評:“一帆風順”是常見的吉祥祝語,而老師偏偏反彈琵琶。從另一角度悟出了人生哲理。
第一句話無異于平地驚雷.又宛若異峰突起。怎能不震撼人心?
(2)自嘲開路,幽默搭橋
①胡適在一次演講時這樣開頭;“我今天不是來向諸君作報告的,我是來‘胡說’的,因為我姓胡?!?br> 點評:這個開場白既巧妙地介紹了自己。又體現(xiàn)了演講者謙遜的品格,而且活躍了場上氣氛,溝通了演-井者與聽眾的心理。一石三鳥,堪稱一絕。
②臺灣影視藝術家凌峰先生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時說:“在下凌峰,我和
文章不同,雖然我們都獲得過‘金鐘獎’和最佳男歌星稱號,但我以長得難看而出名……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好。她們認為我是人比黃花瘦,臉比煤炭黑。”
點評:這一番話嬉而不謔,妙趣橫生,令觀眾捧腹大笑。這段開場自給人們留下了坦誠、風趣、幽默的印象。
(3)即景生題.巧妙過渡
1863年,美國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薹竣工。落成典禮那天,國務卿埃弗冒特站在主席臺上,只見人群、麥田、牧場、果園、連綿的丘陵和高遠的山峰歷歷在目,他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立即改變了原先想好的開頭,從此情此景談起:“站在明凈的長天之下,從這片經(jīng)過人們終年耕耘而今己安靜憩息的遼闊田野放眼望去,那雄偉的阿勒格尼山隱隱約約地聳立在我們的前方,兄弟們的墳墓就在我們腳下,我真不敢用我這微不足道的聲音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的這意味無窮的平靜。但是我必須完成你們交給我的責任,我祈求你們,祈求你們的寬容和同情……”
點評:這段開場白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感情深沉,人、景、物、情是那么完美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據(jù)記載,當埃弗雷特剛剛講完這段話時,不少聽眾已淚水盈眶。
(4)講述故事,順水推舟
1962年,82歲高齡的麥克阿瑟回到母校——西點軍校。一草一木,令他眷戀不已,浮想聯(lián)翩,仿佛又回到了青春時代。在授勛儀式上,他即席發(fā)表演講,他是這樣開的頭:今天早上,我走出旅館的時候,看門人問道:“將軍,你上哪兒去?”一聽說我到西點時,他說:“那可是個好地方,您從前去過嗎?
點評:這個故事情節(jié)極為簡單,敘述也樸實無華,但飽含的感情卻是深沉的、豐富的。既說明了西點軍校在人們心中非同尋常的地位,從而喚起聽眾強烈的自豪感,也表達了麥克阿瑟深深的眷戀之情。接著,麥克阿瑟不露痕跡地過渡到“責任——榮譽——國家”這個主題上來,水到渠成,自然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