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秋天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4浙教版三上《秋天的果園》教案。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意思,學會生字“紅、黃、勞、動、笑”,理解“歡笑”“勞動”等詞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用卡片認讀生字詞和偏旁。
2、口頭組詞:紅、黃、動
3、指名朗讀課文,并說說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二、朗讀、理解課文第1句。
1、指名讀,這一句告訴我們什么?
2、什么叫“果子熟了”?(“熟了”就是可以吃了,應該收獲了。)jab88.CoM
3、果園里哪些果子熟了?它們是什么樣的?(用線劃出)
板書:蘋果紅梨黃葡萄紫
4、自由讀讀句子,說說“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后面要加一個“還有”?看圖,為什么說“一串串”葡萄,而不說“一串”?
5、指導朗讀這一句:要是你到果園去,看到那么多的果子成熟了,會怎樣?(用高興的語氣來讀讀。)
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還有一串串的/紫葡萄。(注意:“一串串”的“一”讀第二聲,第二個“串”讀輕聲。)
6、誰知道除了蘋果、梨、葡萄是秋天成熟的以外,還有什么水果也成熟了?
三、理解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板書:勞動)什么叫“勞動”?舉例說說。
(板書:歡笑)什么叫“歡笑”?人們?yōu)槭裁礆g笑?(因為果子豐收了,辛勤的勞動換來了好收成。)
2、指導朗讀:人們/在/勞動,人們/在/歡笑。(用輕松的語氣讀,“在”讀重音。)
句式訓練:用“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四、指導書寫:
1、認識偏旁:立刀旁、絞絲旁、竹字頭。
2、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自由介紹)
紅、黃:表示顏色的詞。
勞動:因為要用力氣,所以都有一個“力”字。
五、練習:回家背誦課文。
延伸閱讀
秋天的果園
今天終于輪到我講一人一課了,內心還是掩飾不住的緊張。我想既然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一個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平臺,我們就應該好好把握機會,爭取給自己的課堂帶來新的活力。
我主講的課題是《秋天的果園》。因為本班孩子基本上都是新生,而且孤獨癥兒童和多動癥兒童占了三分之二,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認識實物,第二認知圖片,第三鞏固練習。課堂中同學們學習的熱情較高,總的來說對教學目標完成較好,特別是通過游戲互動打地鼠激發(fā)了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鞏固。通過這節(jié)課也能看出我們大班的小朋友比著一個月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當然在本節(jié)課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課堂中去改正。首先因為孩子們基本上都是新生,課堂行為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讓孩子們通過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其次在出示教具的時候不要直接出示,可以結合我們的教研課題利用教具的出示訓練孩子們的視覺注意力。第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可以靈活多樣,畢竟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而且年齡相比較較小,一堂課下來注意力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集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法、游戲教學法來提高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雖然這幾課已經(jīng)講完,但是帶給我的收獲卻很多很多。在今后的課堂中我會多學習多琢磨,我會和我班這群可愛的小天使們一起提高。
《秋天的果園》教學設計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容。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秋天的果園》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1.知道秋天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豐收的喜悅是用辛勤勞動換來的。
2.學習四個生字:“果、子、還、有”,理解“果園、人們、勞動、歡笑”等詞的意思。
3.能讀準音:“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還有一串串的紫葡萄。”
4.學會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水果(葡萄、蘋果、梨)、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一、游戲引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百寶箱,里面藏了三種水果,想知道是什么嗎?誰上來摸一摸,猜一猜?)
1、摸水果(放在講臺上)
2、學詞語:葡萄、蘋果、梨
(學生猜中一樣,再把相應的卡片挑出來放在桌上,并問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課外學習的有心人。)
3、讀詞語(課件上出示詞語:蘋果、梨、葡萄)
二、說話訓練
這些水果真誘人呀,大家觀察一下,這是()的蘋果(課件出示括號)鼓勵從多種角度說,如:顏色、大小、形狀等。
()的梨()的葡萄
學生發(fā)言后師有選擇的寫:(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
(紫色)的葡萄
三、整體感知
哎,怪老師的百寶箱太小了,只帶了這么一點水果來,不能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上來摸一摸,猜一猜。不過別著急,老師帶你們到果園里去開開眼界吧!老師當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最喜歡老師介紹的哪一句話?
1、師邊放課件邊介紹
2、學生自由反饋,初知課文大意(可以說半句話)
3、讀課文
(1)聽師讀。(老師介紹的每一句話都在書上,老師念一句大家對照一下,你剛才哪些話說得不夠準確。)
(2)自由讀(呆會兒再向大家介紹)
四、悟讀課文
你喜歡哪一句話?為什么喜歡?
(一)課件出示第一句話:秋天,果子熟了。
1、學生發(fā)表意見。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莊稼熟了,水果可以吃了……
理解“熟”的意思。(師捧起桌上的葡萄,問學生:“這串葡萄熟了沒有,你怎么知道?嘗一嘗,摸一摸,看一看)
2、朗讀訓練。指名讀—評—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怎么讀會使別人也會喜歡上這句話?)
(二)課件出示第二句話: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還有一串串的紫葡萄……果園里的果子真多。
1、學生發(fā)表意見:這句話寫到了水果,顏色漂亮,種類很多……
2、理解句子:這么長的句子,我記也記不牢,誰來告訴大家這句話里講到了哪些水果?(用上“有……有……還有……)
3、哪里看出水果很多呢?(真多,……,一串串)
(1)“一串”與“一串串”比較(課件出示圖)
擴展:一只香蕉一棵樹一塊手帕一個人(怎樣說表示很多呢?)
(2)“……”表示果園里還有其他水果,比如:桔子、獼猴桃等。
4、朗讀訓練。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小學三上《蒲公英》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2、寓意的理解,課文所寓人生哲理的理解。
三、教學準備:
小卡片、小黑板、圖片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生字,初讀課文,正確、端正用鋼筆寫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學生說說蒲公英的樣子及有關知識。
蒲公英、花托、絨球、降落傘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
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輕聲練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生字字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1)囑咐、迷惑、湖泊、黑黝黝、數(shù)不清、寶貝、富翁、波光粼粼、茁壯成長、金燦燦、
(2)學生讀詞、教師正音
3、指名讀長句子。
(1)一陣陣風吹過……隨風飄蕩
(2)瞧,那金光閃閃的地方……寶貝。
(3)指名試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交流“小降落傘”指的是什么?它的”在藍天白云下隨風飄蕩去干什么?
3、指導朗讀。結合看圖,讀出激動、愉快的心情。
四、學習學詞
1、出示生字、交流哪些字書寫時該注意的。
2、學生交流用什么方法記住難記的生字。
3、學生描紅。完成習字冊上的作業(yè)。
教師巡視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故事所寓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生字詞
2、讀課文第1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
1、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學生自由輕聲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a.“囑咐”換近義詞。
b.討論交流從太陽公公的話你知道了什么。
c.指導看圖明白:
金光閃閃的沙漠、銀花朵朵的湖泊、黑黝黝的泥土。
(1)你知道為什么有的地方不能去。
(2)指導朗讀。親切的語氣讀,
(3)多種方式讀,檢查。
2、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小降落傘聽了太陽公公的話,有什么不同的說法。
(2)討論交流。
(3)理解重點句。出示句子。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我準會變成百萬富翁。
交流:
a、“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后面的標點符號表達了種子什么樣的感情(輕視)
b、種子認為哪兒有意思?
c、指導朗讀。
d、理解“百萬富翁”
(4)、同上方法理解另一顆種子說的話。
聯(lián)系實際理解波光粼粼
a、集體朗讀
b、練習復述。同桌練說。指名練說。
3、細讀課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讀。
(2)說說小降落傘的不同結果。交流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
(3)指導朗讀。
三、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學生交流學了課文懂得了什么?
四、學生練習完成習字冊上的抄詞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復習課文、復述課文、學生正確、端正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
1、學生朗讀。
2、交流這篇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復述課文
1、同桌練習。
2、指名交流,集體評議。
(三)學生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的絨球()地飄蕩
()的泥土()地囑咐
()的湖泊()地成長
()的沙漠()地回答
2、多音字組詞。
數(shù)shù泊bo
shupo
干gan空kong
gankong
3、按課文內容填空。
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的囑咐有不同的態(tài)度,大多數(shù)的“小降落傘”的都認為一定要到(),結果()。有一顆種子卻認為(),結果()另一顆種子也想錯了,它認為(),結果()。
板書:蒲公英
沙漠湖泊泥土
金光閃閃銀花朵朵黑黝黝
干死淹死茁壯成長
浙教版二年級上《秋天的畫》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學會本課的幾個生字,會讀多音字“行”,理解“墻報、桂花、香味、成熟、幫助、叔叔”等6個詞語的意思。
3、會用:桂花、小草樹葉果園”等詞語各寫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還要……”的順序說話。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能讀出課文中的全部生字,重點學生“墻熟報”3個生字,理解;“墻報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課文,并能正確朗讀。
教學過程:
一、啟了談話,揭示課題。
1、天氣漸漸涼了,小朋友們穿上了秋裝,大地也換上了新衣服,誰記得第一冊我們學過哪篇有關秋天的課文?《秋天的果園》,誰能試著背背?秋天還有哪些變化,你能說說秋天的其它變化嗎?
2、冬冬畫了一張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學第8課《秋天的畫》。
3、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歸納:A、誰畫了這張秋天的畫?
B、畫中還畫了些什么?
C、為什么要畫這張畫?
二、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1、帶著這三個問題聽錄音。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學習“墻報”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墻報”指什么?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劃:劃帶有生字的詞。
2、讀:讀帶拼音的生字及組成的新詞。
3、記:看田字格記字形。
4、數(shù):這篇課文有幾段,標上序號。
5、想:A、生字在課文中的意思。
B、從插圖的哪些地方乍出這一幅秋天的畫。
C、秋天的畫畫了些什么?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理解部分詞義。
叔叔:叔父;稱呼跟父親輩相同而年紀較小的男子。
3、讀準多音字:行做量詞時讀hang,做動詞時讀xing
4、初讀課文。
A、自由讀課文。
B、課文分幾段來寫的?指名分段讀課文。
C、看圖說說為什么說這是秋天的畫?
D、“秋天的畫”畫了些什么?
E、齊讀課文。
五、鞏固字詞。
1、讀生字卡片。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3、寫出下列字的偏旁。
幫()收()聞()
六、書寫指導。
七、課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幫助”四個詞語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還要……”的順序說話。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么?叔的部首是什么
2、多音字組詞。行:xing()hang()
3、認讀詞語。
4、課堂作業(yè):
二、學習第一段。
1、為什么“我”要畫這張秋天的畫呢?齊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2、指名回答,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
3、“畫什么呢?”這句話是誰問誰?像這樣的句子人們哪里學過?應該怎么讀?(讀出自己問自己的語氣)練讀(自由讀;指名讀;評價;指名讀)
4、齊讀第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這張畫里畫了什么,聽錄音。過聽邊想,劃出有關的詞語。
2、用”我一()、(),還畫了()和()?!眮碚f一說。
結合板畫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圖,你見過桂花是怎樣的?(金黃、淡黃、五個花瓣);草坪:看圖說說草坪是什么意思?(種著草的平地)果園:果園里會有些什么?板畫三個小朋友和農(nóng)民,看出他們在干什么?
3、“我”畫這些景物的順序是怎樣的?輕聲讀2——5段,用“?!比Τ霰硎鞠群箜樞虻脑~來說說我畫了什么。(自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4、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畫,從課文中哪些詞、句可以年出這是一幅秋天的畫?自由讀2——5段,找出課文中的詞句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
(1)聞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么綠了。
(3)小白楊飄下了幾片金黃的葉子。
(4)紅星在閃爍。
重點理解“成熟”一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蘋果成熟了?
5、指導有感情發(fā)朗讀句子,秋天的景色多么美麗,金黃色的桂花,金黃的樹葉,閃爍的蘋果,我們朗讀民時要讀出贊美的語氣,讀出豐收的喜悅。
四、學習第6段。
這一段講了些什么?
五、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用“先……再……又……還要……”說說我畫的過程。
3、“先……再……又……還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順序。人們還能用這些詞語說說做其他事后順序嗎?
六、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秋天的景色,還學會了用“先……再……又……還要……”來說話。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進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會用:“桂花、小草樹葉果園”等詞語各寫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
2、認讀詞語。
3、用“先……再……又……還要……”說一句話。
二、指導背誦。
1、聽錄音2——5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我”畫了些什么,這些景色是怎樣的美麗。
2、背誦2——5段。
3、自由準備背誦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三、總結。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畫了這張秋天的畫貼在墻報上,讓同學們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種植物、動物都有了變化。例如:桂花、小草……,你們能用這些詞語來說說秋天的景色嗎?
2、課堂作業(yè)。
3、你還能說哪些有關秋天的景象?(楓葉紅了;大雁排著隊伍往南飛。)
蘇教版語文三上《蒲公英》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3、通過學習、理解課文,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可愛”、“親切”造句。
三、教學準備:
圖片、小黑板、錄音磁帶、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借助媒體步入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1、聽錄音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出示圖,導入課文。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fā)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是來自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利用電教媒體圖文、聲像并茂,形象生動,用它導入新課,形象地再現(xiàn)了課文的“語境”,從而豐富和拓展了學生閱讀的“心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增加密度開闊視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1、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自由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3)標出小節(jié)號,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習第一小節(jié)(出示圖)
(1)問:圖上畫的是什么?誰能看圖向我們介紹這種植物?
(2)引導讀第一自然段。
(3)相機出示詞語:絨球降落傘,學習生字。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設計自讀、展示、交流這幾個過程,教師就充分地把學習的主動**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帶著問題積極探究,用心地品位、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在自我感悟、討論中自主學習。學生自我探索知識,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靈氣與悟性,營造了一種師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課堂氣氛,學生探究知識、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了激活。]
3、學習第二小節(jié)
可愛的降落傘們究竟會飄落到哪里去呢?我們繼續(xù)讀課文。
(1)在學生反復讀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讀懂了什么?
(2)然后指導朗讀。突出:別也不要只有……才……等詞。
4、學習第三小節(jié)
(1)聽了太陽公公的囑咐,小降落傘齊聲答到:……(引讀第一句)
(2)絕大部分的種子聽了太陽公公的話,到泥土中去生長了??墒?有兩顆小種子卻不這樣想。請大家繼續(xù)讀課文。采用分角色比賽讀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2、3自然段設計說明:第2、3自然段是故事的發(fā)展,是全文的重要,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老師“導”而不“牽”,沒有過多的提問和講述,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抓著蘊涵豐富形象的重點詞語,適當點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知識的容量和密度,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感知、感受、感悟”三個層次逐層推進,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探究知識。始終引導學生抓著課文的重點詞句,以朗讀為主線,讓學生在反復讀、仔細品、認真想中獲得新知。]
5、學習第四小節(jié)
過渡:種子的選擇不同,它們的結果怎么樣呢?
(1)自由讀,畫出表示不同結果的詞。
(2)根據(jù)回答補充板書。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從讀通階段的整體到讀懂階段的部分回到整體,將各個部分聯(lián)系起來,融合貫通,進一步“入境悟情”,感悟會之于心,誦讀出之于口,心口相應,增強閱讀效果。]
(三)激活想象豐富說話內容
1、你愿意把介紹給別人聽嗎?
2、作業(yè):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把讀后的收獲告訴家長。
[此環(huán)節(jié)設計說明: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必須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表象再現(xiàn),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受。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學生自然地豐富了說話的內容。這種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是非常適宜的。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情境中復述了課文。]
(四)指導寫字
1、蒲公英的種子給我們帶來一些詞語。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適當談一些自己的理解。
2、出示生字,自讀,指名自選生字,從結構、筆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進行分析。
3、學生進行部分字的描紅練習。
人教版三上《金色的草地》精品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上《金色的草地》精品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金色的草地》一課是一篇精講課文,講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xiāng)下的兄弟倆的故事。課文先講兄弟兩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他們所做的游戲就是趁對方不備,將蒲公英的絨毛吹到對方的臉上。這種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游戲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童真童趣,使兄弟兩個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接著寫“我”(哥哥)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草地的顏色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變成了綠色的;再仔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最后,作者總結全文:可愛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探索發(fā)現(xiàn)的喜悅。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書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jīng)、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引人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句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教學重點:
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蒲公英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生字卡片。
設計理念:
新課程下的教學是溝通和合作的活動,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助的合作關系。“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是新型閱讀課堂的新理念。
設計思路:
本課設計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宗旨,主要采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反復地讀書,使學生在讀中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有機結合。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引導質疑。
1、同學們,你們見過蒲公英嗎?說說你見過的蒲公英是什么樣子的?花是什么顏色的?
2、結合學生的介紹,課件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種子圖,簡單介紹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狀汁液,葉子倒披針形,羽狀分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根、莖可入藥。
3、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蒲公英有關的課文。板書、齊讀課題兩遍。
4、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問?
過渡:我們先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能夠幫助我們解答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讀文障礙。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2、(多媒體演示)生字組成的新詞,開火車讀,如果他讀對了,大家就跟著他讀,齊讀。
3、(多媒體演示)課文中出現(xiàn)的多音字,齊讀。
jìn(使勁)jiǎ(真假)cháo(朝向)fā(發(fā)現(xiàn))
勁假朝發(fā)
jìnɡ(勁敵)jià(假期)zhāo(朝霞)fà(頭發(fā))
4、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么?(課文寫了生活在俄羅斯鄉(xiāng)下的兄弟倆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玩耍,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從而真正喜愛上了蒲公英這種花。)
過渡:草地本該是綠色的,怎么說是金色的呢?下面我們就來仔細閱讀課文,找出答案。
三、研讀課文,理解感悟。
1、集體學習第一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為什么草地會變成金色的?
2、玩中學習第二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金色的草地(滿地盛開著金色的蒲公英花,毛絨絨的蒲公英種子。)
引導學生談體會:說說你看到這樣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在這樣的草地上做什么?
(2)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文中的哥弟倆是怎么玩的。
(3)多媒體演示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后,學生齊讀課文,體會此時兄弟倆的心情。
(4)同桌兩位學生根據(jù)課文描述表演兄弟倆的玩法。
(5)請兩位學生上臺表演兄弟倆的玩法。(課件播放無數(shù)蒲公英的種子飄散遠去的情景。)
師生評議,相機理解“一本正經(jīng)”“使勁”“假裝”。
3、指導朗讀。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聲音來展示吧!有感情地讀第一、二自然段。
4、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第三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學習伙伴的話:“我知道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了?!?齊讀)
思考:草地變色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自主讀課文,從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認真地讀一讀,并加以體會。
(2)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把你剛才在讀課文中找到的,說“草地變色原因”的有關句子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請他們提提意見。
(3)匯報交流。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點擊多媒體)出示配畫句子或段落并指導朗讀。
▲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
▲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四、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齊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為什么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床?(因為蒲公英的花開、花合與人的起居或晝夜的變換相似或相關。)
2、聯(lián)系全文,說說蒲公英為什么會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
3、討論交流:從課文的哪些地可以看出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
五、回歸整體,體會情感。
師問:同學們,這金色的草地美不美?你們喜不喜歡這有趣的蒲公英?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對這金色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贊美之情,齊讀課文。(播放輕音樂《山澗》)
板書設計:
2、金色的草地
早晨中午傍晚
綠色金色綠色
合開合
蒲公英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課堂練習。(多媒體演示)
(1)按課文內容填空。
①有一天,我()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2)詞語找朋友。
玩耍絨毛假裝觀察合攏花瓣
(huābàn)(ɡuānchá)(wánshuǎ)(jiǎzhuānɡ)(rónɡm(xù)áo)(hélǒnɡ)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3、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再分段讀一讀。
二、實踐活動。
話說蒲公英。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說說你所知道的蒲公英。
三、識記字形。
1、認讀本課生字和要求會寫的字,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交流記字方法。
3、學生提出難記的字,老師指導記憶。
四、指導寫字。
1、認讀要寫的字,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尋找規(guī)律。
3、重點指導。
容易寫錯的字:“?!鄙厦媸恰岸辈灰獙懗伞拔鳌?,并注意和“要”的區(qū)別;“絨”的右邊是“戎”,不要寫成“成”。
不容易寫好的字:“假”“釣”“攏”要寫得左窄右寬;“勁”“朝”要寫得左右均衡;“瓣”字是左中右結構的字,要寫得緊湊一些。
4、學生書空。
5、學生在漢語拼音本上抄寫要寫的字,每字兩個,教師巡視指導。要特別強調寫字姿勢。
五、布置作業(yè)。
1、摘抄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2、準備介紹一種自己最喜歡的花,(你可以用筆寫,也可以用筆畫,還可以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料。)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進行交流。
冀教版三上《特殊的葬禮》教案
一個優(yōu)質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整,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冀教版三上《特殊的葬禮》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正確書寫11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調”。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搜集中國一些河流現(xiàn)狀的資料,了解我國河流面臨的問題。
2、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到河流所面臨的危機,激發(fā)學生保護自然生態(tài)、熱愛我們的地球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題目:特殊的葬禮
1、看了這個題目你有怎樣的猜想?
2、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同學們請看這份材料。出示塞特凱達斯瀑布的圖片,看了這個圖片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學生發(fā)言,暢談塞特凱達斯瀑布的雄偉和壯觀)
4、這個葬禮就是為這個瀑布舉行的,為什么要給瀑布舉行葬禮呢?讀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解決解決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學生相互糾正字音。
三、理解課文
先幫老師解決三個問題好嗎?
1、為什么說這是一場特殊的葬禮呢?
2、當時參加葬禮的人們的感受會是怎樣的呢?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么想?
3、由菲格雷特總統(tǒng)親自主持,為瀑布舉行葬禮,你們覺得值得嗎?為什么?
先小組討論,之后班內匯報。
對于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班內交流解決。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的回答都很精彩。那么,我國一些河流的現(xiàn)狀也不容樂觀,來,把你們搜集的資料展示一下吧。
面對這些問題,你想說點什么嗎?面對這些現(xiàn)狀,我們能做點什么呢?
師小結
三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
三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
17、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xiàn)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課文分四部分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1)孔子決意拜師;(2)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3)孔子認真求學;(4)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三、教學重難點: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孔子拜師的過程,體會孔子謙虛好學、老子誨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四、教學準備:
老師演示PPT。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組課文,為我們打開了這座寶庫的一扇門,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筑和繪畫。讓我們以自豪的心情去閱讀課文,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燦爛。首先我們來學習課文《孔子拜師》[板書課題]。
二、簡介“孔子”:(PPT)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ōu)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流傳于世。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tǒng)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及世界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我國政府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jié)。
我國臺灣地區(qū)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為教師節(jié);美國也于1971年由美國兩院法定通過把每年的9月28日定為教師節(jié)。
孔子曾經(jīng)向老子請教過歷代禮樂制度方面的問題,這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僅見于《史記》等正史記載,也見于老子彩圖(相傳春秋末期)和漢畫像磚。在洛陽市東關大街北側有一座碑樓,據(jù)傳就是孔子入周問禮處。
三、閱讀課文:
我了解了孔子,那我們來讀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孔子如何拜師這件事?
1、學生閱讀課文,并勾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一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1)拼一拼,讀準字音。
淵yuān博曲阜fù兼jiān程老聃dān先生
風塵仆pú仆(仆pū倒)納nà悶孔丘qiū仲zhòng尼ní
毫háo無保留傳授shòu佩pèi服
(2)讀讀下列詞語:
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
四、再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
淵博:(學識)深厚廣博。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趕路。
風塵仆仆: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毫無保留:一點也不保留。
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五、寫字
1、讀一讀,說一說,怎樣記住這些字。
兼仆納丘毫授佩聞塵悶迎等止境品
2、寫一寫,并組一個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jīng)過,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認讀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拜師前是個怎樣的人?
(遠近聞名,謙虛)
2、第二自然段,孔子是怎樣拜師的?讀讀課文中的句子,體會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
(1)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孔子為了求學,不怕路途遙遠、生活艱苦、旅途疲勞,堅持走了幾個月,最后到達老師的住地——曲阜。體現(xiàn)孔子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2)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拜訪”是敬辭,“訪問”的意思。說明孔子對老師格外尊敬、有禮貌。
(3)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拜見”是“拜會,會見”的意思,是從客人方面說的。這說明老子在孔子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體現(xiàn)了孔子真誠求學的心情。
(4)“你就是孔丘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這句話體現(xiàn)了老子謙虛禮貌的品行。
(5)“學習是沒有止境的?!?/p>
孔子認為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的根本原因。聯(lián)系自己生活說說對這句話的體會。
3、第三自然段,孔子是怎樣學習的?老子是怎樣傳授的?
(6)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這體現(xiàn)了孔子學習態(tài)度認真,時時刻刻都在虛心求教。
(7)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毫無保留”、“傳授”。體現(xiàn)老子誨人不倦的品德。
4、第四自然段,人們是怎樣對待孔子和老子的?
佩服他們的學問,敬重他們和品行。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說說你對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孔子是一個虛心好學,有禮貌的人,老子是一個博學謙和、誨人不倦的人。
四、練習鞏固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2、讀讀課文后的孔子名言,并抄寫下來。
3、讀一讀課文后的資料袋,收集更多有關孔子的故事,與同學交流。
五、綜合性學習
通過查找、收集、閱讀,了解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
18、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神話傳說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chuàng)造”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yǎng)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fā)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yǎng)想象力。學后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生字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神話是人類最早的幻想性口頭散文作品,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chǎn)物,文學的先河。神話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社會形態(tài)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神話故事,板書課題:盤古開天地。
二、閱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2、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詞字音。
3、與同學一起交流怎樣記憶這些生字詞。
三、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1、指名認讀、開火車讀生字詞
混沌掄起猛劈緩緩濁蹬著一丈逐漸四肢肌膚遼闊血液祖宗
2、認讀多音字
倒dǎo下血xuè液勞累lèi
倒dào退血xiě淋淋積累lěi
倒:他向后倒車的時候,撞倒了一個行人。
血:他的傷口血淋淋的,臉色也變得毫無血色。
累:他日夜勞累,終于把積累下來的資料整理完了。
3、積累詞語: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氣息、四肢、肌膚、遼闊、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潤、創(chuàng)造
呼出的氣息隆隆的雷聲遼闊的大地茂盛的花草美麗的宇宙滋潤萬物的雨露潔白的肌膚緩緩地上升慢慢地下降
四、練習
1、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2、熟讀課文,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培養(yǎng)想象力,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思考: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當時是什么樣的環(huán)境?故事的主人翁是誰?他是怎樣把把天地分開的?
“輕”與“重”;“清”與“濁”分別是一組什么詞?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2、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天地分開后,盤古又做了哪些事?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后來他怎么樣了?你體會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思考:第四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分別寫了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讀了第五自然你有什么感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感受故事帶給我們的感動。
課文中神奇的想象,生動準確的語言,給我們塑造了一個雄偉、高大的盤古英雄形象。故事贊美了盤古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
四、課后練習
1、把《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朋友聽。
2、找一二個神話故事讀一讀。
3、完成《家庭作業(yè)》上的練習。
19、趙州橋(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然后講這樣設計的好處:減輕沖擊力,節(jié)省石料;并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這篇課文,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全部、橫跨、創(chuàng)舉、減輕、沖擊力、重量、節(jié)省、堅固、美觀、石欄、欄板、精美、圖案、前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才干、寶貴、遺產(chǎn)”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3.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強民族自豪感。
4.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也學習了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描寫我國古代到今世界聞名的建筑“趙州橋”的文章。板書課題:19、趙州橋
讀題:簡介——
石拱橋:中國古代橋梁形式多樣,在建筑上極富特色。從結構與造型上,可以分為拱式橋、梁式橋、索橋、浮橋、懸臂橋等。古代遺留下來的石拱橋數(shù)量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趙州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石拱橋也很有名,如金代建造的北京盧溝橋,明末建造的江西南城萬年橋、永豐思江橋,清代建造的清漪園十七孔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坐落于石家莊東南約四十多公里的趙縣河之上,建于隋開皇大業(yè)年間,(590年—608年)李春所建。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當?shù)厮追Q為大石橋。
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橋,對世界的橋梁建筑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認定中國趙州橋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充分證明了趙州橋在世界建橋史中的地位。現(xiàn)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縣xiàn濟jì匠jiàng砌qì橫héng、
堅jiān雕diāo抵dǐ智zhì慧huì洨xiáo河
隋suí橋墩dūn纏chán繞
比一比,讀一讀:
濟—洨抵—低雕—雄爪—瓜砌—徹
2、熟讀課文,大聲朗讀。
在課文中找出生字詞,并聯(lián)系句子讀一讀。
積累詞語:
設計、參加、雄偉、全部、橫跨、創(chuàng)舉、減輕、沖擊力、重量、節(jié)省、堅固、美觀、石欄、欄板、精美、圖案、前爪、回首、遙望、雙龍戲珠、才干、寶貴、遺產(chǎn)
多音字:
爪——zhuǎ爪子爪兒zhǎo前爪張牙舞爪
近義詞:創(chuàng)舉-首創(chuàng)聞名-有名堅固-牢固精美-精致
反義詞:美觀—丑陋精美—粗糙減輕—加重節(jié)省—浪費
三、指導書寫字詞
1、說說生字的字形結構。
2、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如何才能把字寫得好看、寫得正確。
3、學生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趙州橋的特點,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組詞:縣()設()參()部()
具()沒()叁()倍()
橫()跨()舉()擊()
黃()垮()興()出()
堅()固()欄()爪()
豎()困()攔()瓜()
二、指名學生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內容
(1)“趙州橋非常雄偉?!?/p>
這是一個總起句,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趙州橋的“雄偉”?
讓學生體會到寫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建筑材料、形狀特點等,都是圍繞“雄偉”展開的具體描寫。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具體的?
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運用數(shù)字表達這種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p>
這句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隱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內容講了“堅固”,下面的內容即將要講“美觀”。課文使用這樣的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眉目清楚。
可以讓學生感悟、交流這樣寫的好處??纯撮喿x提示:“這句話這樣寫,好在哪兒呢?”讓學生了解到,這個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內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內容就可以了。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p>
討論:“什么是‘創(chuàng)舉’?為什么說趙州橋是一個‘創(chuàng)舉’?”
比較“創(chuàng)舉”和“創(chuàng)造”的異同;聯(lián)系上下文中對趙州橋的描寫,如,減輕沖擊力,節(jié)省石料,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想?
小結:我們能夠體會到,作者不僅是在介紹橋,贊美橋,同時也是在贊美造橋的人,我們更能夠體會到作者在寫作時充滿著的驕傲和自豪的感情。所以,讀課文時,我們要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達出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情緒,也表達出自己從文本中體驗到的情感。
四、課后練習
第一個題目,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由學生自主選擇想背的部分,可以是某些優(yōu)美的句子,也可以是某個段落。
第二個題目,是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運用自己的語言練習??梢跃湍骋粋€方面夸趙州橋,也可以從幾個不同的側面來夸趙州橋;可以就課文內容夸趙州橋。
第三個題目,第三自然段寫得很生動,抄寫下來,還也可以抄一抄自己喜歡的句段。
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這篇略讀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名揚中外的古代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作者先對清明上河圖做了簡單的介紹:圖畫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目前保存的情況。短短的幾句話,所含信息量卻很大。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對照畫面,了解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了解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3.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通過閱讀課文和觀察畫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設計】
一、導入
前一課我們了解了我國寶貴的遺產(chǎn)——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趙州橋!今天的課文將向我們展示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繪畫,板書課題:一幅名揚中外的畫,讀題。
讓我們對照圖畫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再交流一下自己讀后的感想。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讀得通順,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能讀準字音。
三、檢查學生閱讀。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齊讀。
四、圍繞以下問題,與同學一起讀課文,交流自己的感受。
邊讀邊對照圖畫(教師出示多媒休,展示圖畫),作重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畫面內容,以及歷史意義。進行交流討論。
鼓勵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并試著用恰當?shù)姆绞浇鉀Q問題。
五、資料袋學習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一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他生活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畫風俗畫,尤長于樓面、屋宇、林木、人物?!肚迕魃虾訄D》是他的代表作,曾經(jīng)為宣和內府所收藏。另作有《金明池爭標圖》,亦為藝術杰作。
清明上河圖:聞名中外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的不朽珍品。此畫為絹本水墨淡設色長卷,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三個段落。
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后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剛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huán)境和人物的描繪,點出了清明時節(jié)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課文所配插圖和文字就是節(jié)選的這一段。《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最為熱鬧的地方,就是橫跨汴河的那座木結構的拱形橋。關于這座別致的橋梁,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一書中曾記載:“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宛如飛虹?!庇嘘P這種橋的建造方法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在我們僅僅依靠畫上所描繪的圖樣,才得以知曉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畫家圍繞這座橋,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繪畫本領,將橋上橋下的場景和人物活動作了全景式的描繪。表現(xiàn)最為精彩的部分,是圍繞橋下正要逆水而上的一條木船。這里是河面比較狹窄的一段河道,河水較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險,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緊張地忙碌著、叫喊著。橋上甚至還有些熱心者不顧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橋的欄桿外,一手拉住欄桿探出身子,大聲喊叫,揮舞另一只手,居高臨下,就像現(xiàn)在的交通警察似的,指揮著船只順利通過。畫中的人物大小僅寸許,但是神態(tài)畢現(xiàn),極為生動。畫面中還表現(xiàn)了許多這樣精彩的生活細節(jié)。
后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qū)的街景。市區(qū)街道熱鬧非凡,人物眾多,個個形神兼?zhèn)?,極富情趣。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xiàn)了宋代建筑的特征。這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xiàn)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戰(zhàn)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均曾建都于此,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開封與北京、南京、西安、洛陽、杭州、安陽合稱中國七大古都,在建都朝代上僅次于西安和洛陽,居全國第三位。在古代,這里曾長期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園地內容安排有:圍繞“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這個題目開展口語交際;把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的、聽到的內容,寫成習作;了解成語中的相對或反義的詞語;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生肖文化;學習借助基本字學習更多形聲字的方法。展示學習學習成果。
二、【教學目標】
1、圍繞“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為題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把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說話有條理。
2、按一定的順序把自己想告訴別人的內容寫清楚。
3、積累成語,學習運用基本學習形聲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4、了解中國獨特的十二生肖傳統(tǒng)文化。
三、【教學重難點】
習作練習是本次學習的重點,怎樣按一定順序寫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3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讀讀認認”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下面的詞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遠近聞名黑白相間輕重倒置
舍近求遠頭重腳輕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左鄰右舍里應外合
我的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中的“遠近”“黑白”“輕重”“多少”“異同”“左右”“里外”這些都是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
在成語中這樣的語詞有很多,如:大同小異、因小失大、小題大做、左右為難、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等,同學們下去可以去搜集這方面的成語,積累下來并在說話或習作中我運用。
二、讀讀背背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簡介:十二生肖是中國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
神話傳說
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說玉皇大帝想選出12種動物作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又定了時間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到天宮來競選,來的越早的排的越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個時候的貓和老鼠還是好朋友。貓愛睡覺但他也想被選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時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轉頭就忘記了。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時候帶帶他。老牛答應了。那個時候的龍是沒有犄角的,而雞是有犄角的。龍就跟雞說,雞已經(jīng)很漂亮了,用不著犄角,叫雞借他。雞一聽龍的奉承,很高興,就把犄角借給了龍,并叫龍競選后記得按時還他。龍滿口答應了。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時,眾動物紛紛趕向天宮,而貓還在睡覺。鼠坐在牛的背上。到達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說老鼠最早到達,讓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隨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龍來得很晚,但他個兒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這么漂亮,就讓他排第五,還說讓他的兒子排第六,可龍很失望,因為他兒子今天沒來。這時后面的蛇跑來說:“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這么排了第六;馬和羊也到了,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們推來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們這么有禮貌,就讓他們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來排三十幾的,可是他憑自己會跳,就拉著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著雞狗豬也紛紛被選上。競賽結束后貓才醒來,老鼠剛回家就被貓滿世界的追。競賽結束后龍來到大海邊,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準備還雞了。為了躲雞,他從此就消失在人間,而雞很氣憤于是他從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來對著大海喊:快還我!快還我!母雞就喊:快還他!快還他!小雞也叫:還!還!
三、讀讀認認,再寫一寫。
高——搞gǎo搞垮稿gǎo文稿
扁——遍biàn遍地編biān編織
方——妨fáng妨害防fáng防備
丁——盯dīng盯視叮dīng叮囑
居——劇jù劇院據(jù)jù據(jù)說
旁——傍bàng傍晚磅bàng磅秤
前面是我們學過的基本字,后面是在基本字上增加一個表義的形旁,這些字跟基本字字音相同,有的只是音調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我了解的生活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在這一組課文中,我們知道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求學的故事,閱讀了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感受了我國古代建筑和繪畫的精妙,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那么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你知道嗎?你能給別人說說嗎?
二、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tài),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安┐蟆笔钦f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三、說說我們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
1、貼對聯(lián)、春聯(lián)
2、端午節(jié)吃粽子
3、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吃月餅
4、春節(jié)舞龍燈
5、廣場舞
6、賽龍舟
……
四、口語交際
小組合作,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最了解的內容,先在小組中交流,后然在全班交流。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習作
教學過程:
一、明確習作任務
這次習作,要求把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或看到、聽到的內容,整理一下,寫成習作。
二、明確習作方法
1、先確定想寫的內容,做好材料的選擇和整理,把最想告訴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寫下來;
2、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順序寫,想清楚怎樣寫才能讓別人讀明白;
3、寫好后讀給同學聽聽,讓別人給你提出修改意見。
4、把修改好的習作謄寫在習作本上。
三、教師提示
我們可以寫自己想寫的,也可以把同學們在“口語交際”中交流的、印象深的寫成習作。
四、習作范例
西師大版三上《元日》教案
教材分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疤曳笔且环N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jié)、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春節(jié)激趣入課題:
1.出示一組春聯(lián)和過年的畫面
2.學生們,還記得去年的春節(jié)嗎?
3.回憶春節(jié)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詩題: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書:“解詩題”。
5.初步了解作者,指導學生吸收有價值的資料。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生字游戲――師:課文上說,過年的時候放鞭炮,這鞭炮,用了什么詞?
預設:爆竹。
師:對啊,大家寫上這個詞,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預設:在竹子里安裝火藥,爆炸,出花,出響。
師:沒錯!那,這“爆”字該怎么寫呢?
火藥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聲旁,兩個熟字合起來,很好記。
師:同座互相用剛才這樣的方法學習其他的生字新詞。
爆屠童換符
3.學生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意:
“歲”就是“年”,“除”就是“過去”,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聲中一年過去了”。
2.學生用這種方法理解下面的語句。
3.交流討論,相機出示課件。
指導“屠蘇”,出示從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蘇”的含義:屠蘇:古代一種酒名。師問:如果把這里的“屠蘇”理解為屠蘇酒,這句話能說得通嗎?誰來試著說說看。(春風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中。)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你們明白嗎?有疑問嗎?師告知:劉老師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也和你們一樣產(chǎn)生了疑問,想知道我是怎么解決的嗎?(查《辭?!?,上網(wǎng)查“屠蘇酒”的資料)師出示:屠蘇:①草名(闊葉草)②屠蘇酒③茅屋(查于《辭?!?屠蘇酒:古時候,每年除夕時,家家戶戶用屠蘇草泡成的酒。飲屠蘇酒是我國過年的一種風俗。飲屠蘇酒,意思是“屠絕鬼氣,蘇醒人魂”。據(jù)說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東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將春節(jié)喝的酒統(tǒng)稱屠蘇酒。(查于網(wǎng)絡)(這段教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向學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工具書,且查到的義項要根據(jù)具體的句子來選擇;二是向學生暗示,從《新華字典》到《現(xiàn)代漢語詞典》,再到《辭?!?、網(wǎng)絡,功能越來越強大。
“曈曈日”:出示圖片引導理解。
“桃符”:講故事,理解詞義。
4.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板書:“讀詩文,解詩意”。
四、細讀課文,體悟詩情。
1.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關鍵的詞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體會“熱鬧,快樂”之情。追問“從哪里體會回到的”。
3.重點指導“千門萬戶”,激發(fā)學生想象,從內心中體會快樂之情。
4.播放課件,古代過年的鏡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快樂。
5.通過朗讀表現(xiàn)這種快樂,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詩文。
五、回顧學法,總結全文。
1.帶領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方法。
2.總結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僅是詩人,更是政治家,課下查閱資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寫作本詩深層意思。
板書: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詩題放爆竹
讀詩文喝屠蘇
明詩意迎紅日
悟詩情換新符
小學三上《三袋麥子》教案
教學目標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能講述這個故事,知道小豬、小牛、小猴誰的做法好,體會三個動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題目是:三袋麥子
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二、初讀課文:
⒈自學課文。
⑴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畫出不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一說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⑵會讀、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烙餅發(fā)霉麥囤
⒉教師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學習。
⒊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讀生字卡片,注意練好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詞語:
烙餅發(fā)霉麥囤
三、理清脈絡:
默讀課文,按快要過年了一年以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說一說每部分講什么?
學生自學后討論: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講三個小動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麥,他們各自作了處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講土地爺爺向三個小主人公詢問他們各自處理麥子的情況。
四、精讀課文內容:
⒈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麥子后詩怎樣做的?他們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畫出有關詞語,想一想:這些詞語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理解關鍵詞語:開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種
⒉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關鍵詞語。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課文。要求學生看板書練說:先分組說一個小動物的做法,在連起來說。
⒋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課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齊讀,第2、3、4自然段分組競賽讀。
五、課堂作業(yè):
⒈用鋼筆描紅,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⒉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⒈聽寫生字詞,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⒉練習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課文內容。
聽這部分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完成練習。
土地爺爺夸______________(誰)______________(怎么樣)
討論并理解有關詞語:舔了舔舌頭、節(jié)儉、滿滿的。
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部分全是人物對話,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個人說話時四什么語氣,說話時地心情怎樣,該怎樣讀才正確?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得不正確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聽后糾正。
教師范讀難點:小豬回答土地爺爺?shù)脑挕?/p>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⒊指導口述這部分內容:
⑴看板書:自己練讀。
⑵指名口述:其他學生糾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學生練習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學生口述。
三、總結全文:
⒈指名學生口述全文。
⒉討論:小豬、小牛、小猴在處理得到的三袋麥子上,誰的做法好?為什么?
⒊教師小結:
課文給我們見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節(jié)約,什么叫聰明能干。小猴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做法,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我們啟發(fā)很大,今后我們要想小猴學習。
四、作業(yè):
⒈課堂作業(yè):完成書后第三題。
⒉課后作業(yè):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
小豬--吃光了---憨厚
小牛--保存---節(jié)
三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人教版)
三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
9、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兩首古詩《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是抒發(fā)了詩人在秋天里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情感。學習這兩首古詩,增加學生有關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表達的詩意,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詩文,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深和獨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視。古詩中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宋代詩人——葉紹翁和唐代詩人——王維留給我們的兩首古詩:《夜書所見》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1、學生自讀古詩,讀通順、有感情。
2、交流自己讀后的想法。
(1)讀這首古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課文中增加了注釋,這注釋起什么作用?
(3)古詩講的是什么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3、教師指導理解詩意:
(1)古詩的意思: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2)詩前兩句寫了什么?后兩句寫了什么?
前兩句寫的是詩人當時在船上的情景,感到孤獨郁悶;后兩句寫詩人看到遠處的燈火,不禁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生活,而感到故鄉(xiāng)的親切。
三、練習
1、把古詩與相同意思連接起來:
蕭蕭梧葉送寒聲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xiāng)
江上秋風動客情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知有兒童挑促織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
夜深籬落一燈明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2、練習默寫古詩。
3、收集幾首自己喜愛的古詩,背下來與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誰能背一背前一節(jié)課學的古詩《夜書所見》,并說說詩的意思。
2、誰收集了自己喜愛的古詩,念給大家聽聽。
二、學習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運用前面學習古詩的方法,先讀讀古詩,邊讀邊體會古詩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2、讀讀課文后的注釋,想想古詩的意思。
3、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想。
三、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聽聽學生怎樣誦讀古詩,指導學生正確誦讀。
2、理解古詩的意思:
注釋:
獨:單獨;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遙:遠。
我一個人客居異鄉(xiāng),每次遇到重陽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這時候,我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弟兄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個人。
3、詩人背景:
這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情的千古絕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他當時只有十七歲,正在長安謀取功名。愉逢重陽佳節(jié),作者孤身漂泊于繁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情之所至,詩人直抒胸臆,寫出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樣傳誦千古的名句。
四、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五、練習
1、熟記詩句意思連線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次遇到重陽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一個人客居異鄉(xiāng)
遙知兄弟登高處弟兄們身上都佩帶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個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遠方的弟兄們一定登上了高處
2、背誦古詩
3、收集自己喜愛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10、風箏(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賈平凹的作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編排意圖有以下幾點: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里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為語文園地里的口語交際訓練“秋天里的快樂”作一些鋪墊;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們”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3.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
二、【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xù)”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難點是在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風箏,對同學們來說不算陌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賈凹平寫的風箏(板書課題:風箏),在學習課文之前,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后面的資料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連詞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1)運用生字卡片,讓學生讀出讀音,然后再組詞。
(2)開火車,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出示詞語:
精心憧憬依然蹤影似乎凌空飛起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垂頭喪氣半沉半浮翩翩飛舞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1.選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
讀后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課文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
2.與同學一起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后第二題要求給課文分段。
四、感情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五、課后作業(yè)
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感情變化。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體會“我們”的心情變化
(一)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課文按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怎樣分段?請標上“丨”。
(二)找出“我最喜歡的部分”。
1.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地方。
2.說出你為什么喜歡這部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一)做風箏
閱讀句子:
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理解詞語:
課文中提示了理解詞語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嗎?(查詞典)
憧憬——向往。如:我們心中充滿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依然——仍然,依舊,還是。
(二)放風箏。
閱讀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說一說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拼命)
(三)找風箏。
閱讀句子: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理解詞語:
大驚失色——形容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倏地——極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閃過一個人影。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樣子。
(四)讀課文最后部分
思考:“我們”找到“幸福鳥”了嗎?為什么要到處找?
苦苦尋找風箏,是因為在風箏的身上,寄托著孩子們的快樂,寄托著孩子們的幸福,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三、通過課文的理解,請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四、收集一些描寫心情的詞語,與同學交流。
11、秋天的雨(教學設計)
版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上《語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
二、【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積累好詞佳句。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含蓄地抒發(fā)感情,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課時】
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PPT,欣賞秋天的景色。
2、秋天的景色十分美麗,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學習新的課文——秋天的雨,去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新課閱讀
1、閱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
鑰匙yàoshi趁chèn機繽紛bīnfēn扇shān走
柿shì子頻頻pín菠bō蘿喇lá叭銜xián來
衣裳shɑng
2、理解新詞
鑰匙:開鎖的器具。
五彩繽紛:形容色彩紛繁艷麗。
頻頻:表示連續(xù)發(fā)生
銜來:用嘴含來,用嘴叼來。
3、同學交流:怎樣記住這些生字新詞。
三、熟讀課文,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秋雨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藏著好聞的氣味
——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是一曲豐收的歌,是一首歡樂的歌。
四、正確抄寫本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
清涼、留意、扇子、炎熱、郵票、涼爽、柿子、仙子、菠蘿、氣味、香甜、糧食、加緊、油亮亮、楊樹、豐收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思考討論: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么?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秋天的雨的?
引導學生了解,主要意思就是每段開頭的一句話。在此基礎上,再深入到每一段。
2、討論:為什么說秋雨是一把鑰匙呢?課文寫秋雨的色彩和氣味時,寫了哪些事物?冬天快要到了,動植物做了哪些準備?
3、請你找出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與同學交流。
課文的語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詩意,如: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亚锾斓拇箝T打開了?!?/p>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p>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p>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p>
三、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課后練習
我們學習了課文《秋天的雨》,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請你觀察我們的校園,把你觀察到的美好景物寫下來。
《秋天的果園》第二課時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果園》第二課時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秋天果園的美麗景色,知道收獲來自于勞動。
2.教學課文的第二、第三句話,理解“一串串”、“勞動”、“歡笑”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2、3句,書寫“笑”。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一人組詞。師單擊出示。
2.復習紅、還、動的偏旁。師單擊出示。
3.齊讀第一句。師單擊出示。
(二)講讀第二句
1.師單擊出示第二句。學生自由讀,把成熟的水果劃下來。
2.學生讀劃。
3.學生回答。師單擊出示在蘋果、梨、葡萄下劃下橫線。
4.讀正確這些水果的名稱。師隨機單擊出示這些水果的實物。
5.學生初次朗讀這句話。
6.理解“一串串”。師單擊出示一串又一串的葡萄,看圖后讓學生說說一串串葡萄是很多的。
認讀“一串串的紫葡萄”。
7.師單擊出示秋天果園美麗的景色,學生觀看。
8.第二次朗讀并指導。
課中操:勞動最光榮。
(三)講讀第三句
1.師單擊出示人們在果園的景象,問;人們在干什么?
2.理解“勞動”,說明撿葡萄,摘蘋果等都是勞動。
3.理解“歡笑”朗讀人們在歡笑。
4.教“笑”師單擊出示笑娃娃,讓學生說說笑像什么?并書寫。
5.師單擊出示第三句并朗讀指導。
(四)配音朗讀課文
(五)作業(yè),師單擊出示,學生填空。
1.(),果子熟了。()蘋果。()的梨,還有一串串的紫葡萄。果園里,人們在(),人們在歡()。
2.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反饋。
蘇教版三上《哪吒鬧?!方贪?/h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1.練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講述哪吒鬧海的經(jīng)過。
2.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如“興風作浪”“胡作非為”等。
教學難點:
感受并學習哪吒為民著想、不畏強暴、敢斗邪惡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小朋友你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你看過哪些?
2、出示圖,你們認識他嗎?誰來介紹(交流課前搜集的哪吒的知識)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神話故事(哪吒鬧海).板書課題
4.解題,質疑(鬧:擾亂、攪亂)哪吒為什么要鬧海?怎樣鬧?結果怎樣?
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標畫出課文中不懂的問題。
二、展示交流
1、檢查自讀情況。
(1)匯報詞語,(出示要求掌握的詞語,爭做小老師領讀,從幾位同學中選出一位“最佳小老師”,得到一顆紅五星)。詞語注解等
(2)、請同學進行新舊生字的比較,說說哪些詞容易寫錯,應注意什么。教師范寫,學生練寫描紅。
(3)、小組內分段接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聽,指出優(yōu)缺點,并糾錯,其他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讀課文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哪吒是怎樣鬧海的?
2、結果如何?
3、哪吒為什么要鬧海?
4、小組合作交流。
四、讀中感悟,學議釋疑
匯報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點撥.,并相機指導讀好相關自然段。
相機引導讀好部分描寫.
例讀好龍王父子的壞;
東海龍王父子……下海捕魚。從“稱霸一方、興風作浪”指導朗讀。
五、達標練習,掌握字詞。
1、小結本課所學內容,并進行互評
2、學生完成《學習樂園》1、2小題。同桌互換檢查。
六、作業(yè)
1.讀課文
2.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檢查,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糾正改錯。
2、指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
二、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默讀課文2、3、4段思考,哪吒鬧海,“鬧”了幾次?分別是怎樣鬧的?
講述故事:
誰愿意把“哪吒智斗三太子”的場面講給我們聽聽?可以加上平時看到動畫片里的情節(jié),還可以加上動作。小組交流:
準備好了的,到學習小組內交流交流,和小伙伴們分享你的智慧成果吧。
我們仿佛看到了那精彩的場面,真棒!還有誰想和他比一比?
鬧的結果
經(jīng)過這么一鬧,二鬧,三鬧,哪吒居然把龍王父子給制服了,這口憋了好久的氣終于出了。結果怎樣?(若學生答不出,則提醒“其實書本這位無聲的老師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讓我們來把這個結果通痛快快、高高興興的告訴人們”)
三、品讀感悟
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小哪吒三鬧東海,看到這兒,讀到這兒,想到這兒,你有什么話要對小哪吒說嗎?(哪吒你真聰明;真勇敢;為民除害)
最后,讓我們把對哪吒的所有感情,都化作一聲,來讀一讀課題,夸一夸哪吒!聽聽誰夸得最好!準備好了嗎?
預備齊——(讀第一個課題)齊讀課題
想一想,哪吒制服龍王,制服夜叉,制服龍王三太子,大鬧東海的事情,我們再來讀一讀。齊讀課題
讓我們?yōu)槟倪傅恼x,為哪吒的勇敢再來讀一讀。齊讀課題
四、拓展延伸
1、小結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寫小哪吒大鬧東海,制服龍王,使人們又過上太平日子的事,表現(xiàn)了哪吒為人民著想,對惡勢力敢于斗爭而獲得勝利的可貴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寫一寫:
如果你是那里的漁民,現(xiàn)在你再也不用害怕龍王興風作浪了,可以正常地出海捕魚了。大家快來啊,我們的小英雄哪吒凱旋歸來啦,現(xiàn)在你是人群中的一員,此時你想對哪吒說些什么?
(1)學生自己寫一寫。
(2)指名暢所欲言。
(3)師生進行朗讀評析。
(4)你覺得自己你哪里寫的不滿意,再修改一下。
五、作業(yè)
1、我喜歡的哪吒--把哪吒鬧海的故事說一說。
2、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鬧海的故事畫一畫。
3、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鬧海后的故事寫一寫。
板書設計:
哪吒鬧海
正直擺、掀嚇
機靈閃、扔打死
勇敢扔、噴、裹打死
(正義戰(zhàn)勝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