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課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1-02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3課時)學案。
教案課件是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大家應該開始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知道哪些教案課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3課時)學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三章第一節(jié)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3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原子的內部結構的發(fā)展史
2、掌握原子的構成
3、掌握原子內部的相關等式
4、能運用相對原子質量,并進行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學習重難點】:知道原子的內部構成及等式的應用
【學習過程】:
一、回顧、預習與交流
1.從微觀角度看化學變化實質是怎樣的過程?
2.原子在化學變化中能否變成其他原子?
3.氯化鈉是由什么微粒構成的?
二、合作~研討~點撥
活動一、探究原子的內部結構
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湯姆生發(fā)現(xiàn)原子中的電子,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
交流討論:
1、湯姆生發(fā)現(xiàn)原子內有____________。
電子帶負電,但原子不顯電性,說明什么?
2、閱讀課本P68“交流與討論”,你能解釋下列相關問題嗎?
用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
現(xiàn)象:①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
②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
③極少數(shù)α粒子好像碰到了堅硬不可穿透的質點而被彈了回來。
解釋:①原子中有個堅硬質點,質點體積很小,質點外空間很大。
②
③
結論:原子的構成:原子由和構成
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原子核很小,但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活動二、探究原子核的內部結構
閱讀課本P69“拓展視野”
交流討論:1、原子核內有什么?
2、你能解釋原子核帶電的原因嗎?
3、結合下表,你能總結出的規(guī)律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
氫101
氫111
氫121
碳666
碳676
氧888
氮777
鈉111211
(1);
(2);
(3)。
活動三、探究離子的形成
1.原子結構示意圖
2.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了原子的性質
3.離子的形成及分類
a鈉離子的形成過程b氯離子的形成過程
NaNa+ClCl-
上面第二個圖和第四個圖叫離子結構示意圖
帶有相反電荷的兩種離子相互作用構成了氯化鈉(NaCl)。
離子(失去電子,帶電的離子。如Na+、Ca2+、Al3+)
離子
離子(得到電子,帶電的離子。如Cl-、S2-)
結論:在化學反應中,原子通過電子轉移形成離子,離子通過相互作用構成物質。
由離子構成物質有: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等;
三、總結、反思、提升
1、反思: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中,其中鈉離子帶____電,氯離子帶____電,那么氯化鈉物質顯電性嗎?為什么?
2.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有何關系?在離子中,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又有何關系?
原子中:,離子中:,
3.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那么離子能重新形成原子嗎?
4.以下幾個結構示意圖
ABCDEFGH
屬于原子的是,屬于離子的是,屬于陽離子的是,屬于陰離子的是,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是,易失電子的是,易得電子的是
四、自檢~反饋~鞏固
【達標檢測】
1、已知一種鍶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38,中子數(shù)為37,則這種鍶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A.38B.37C.88D.126
2、用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填空:
(1)不顯電性的是
(2)在同一原子中數(shù)目相等的是
(3)氫原子中不含有的是
(4)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構成。
(5)鐵是由鐵構成。
3、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該元素原子核內有個質子,最外電子層上有個電子。
4、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為未來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氦3原子結構示意圖是()
5、下列微粒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的是()www.lvshijia.net
ABCD
6、下列關于分子、原子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結合而成的B.分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C.原子失去電子后,會形成陽離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7、下列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
B.原子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
C.原子、分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D.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變成離子,但離子不能變成原子
【課后作業(yè)】
1、一種元素的離子變成原子發(fā)生的變化是()
A.一定得到電子B.一定失去電子
C.可能得到電子也可能失去電子D.不得電子也不失去電子
2.一種微粒的原子核內含有n個質子,核外共有n+1個電子,則該粒子一定屬于()
A.原子B.分子C.陰離子D.陽離子
3.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離子的是………………………………………………()
4.根據(jù)結構示意圖,判斷下列微粒屬原子、陽離子、陰離子:
(1)當n=8時是_____,(2)當n=10時是______,(3)當n=11時是_____。
5、某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右圖,該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最外層電子層上有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這種原子容易電子,生成離子。
6.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離子(陽離子、陰離子)、中子、電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構成物質的粒子有___________;(2)構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
(3)構成原子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4)帶負電荷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
(5)顯中性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質量最小的微粒_______________-。
7、科學家設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反物質,物質與反物質相遇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領域中前景可觀,正電子、負質子等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質量相等但電性相反,請你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試畫出這種反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A.由1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B.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C.由1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
D.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
8、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體積極小,其半徑約為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因此,相對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1911年,科學家用一束平行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時,發(fā)現(xiàn)下列三種實驗現(xiàn)象。試根據(jù)原子核的結構對(2)、(3)所述現(xiàn)象作出解釋。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徑。原因是α粒子途徑金原子核附近時,受到斥力而稍微改變了運動方向;
(2)大多數(shù)α粒子不改變原來的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極少數(shù)α粒子被彈了回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知識
3.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2課時)學案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3.1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2課時)學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三章第一節(jié)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確認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
2.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
3.掌握分子與原子之間的關系,并形成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
【學習重點、難點】能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
【學習過程】
一、回顧、預習與交流
1.物質是由微粒構成,肉眼能看到這些微粒嗎?微粒有哪些性質?微粒種類有哪幾種?
2.用微粒的性質解釋一些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①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②往杯里的水中放一塊糖記錄下水面的位置,過一會兒糖沒了,水面的位置降低了。
3.書寫電解水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氣能燃燒具有______性,氧氣能支持燃燒具有_____性。水具有氫氣、氧氣的性質嗎?
4.水的蒸發(fā)是液態(tài)水變?yōu)開____,發(fā)生的是________變化,該變化過程中構成水的微粒發(fā)生改變了嗎?
二、合作~研討~點撥
活動一、認識分子
1.閱讀P65
2.小組討論、合作:利用所給模型,你能組成圖3-10中的相關分子嗎?
3.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這是由于。氫氣能燃燒,而水不能,是因為。通常氧氣能助燃,液態(tài)氧氣能不能助燃?,為什么?
結論:同種分子化學性質,
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一種分子變成了其他分子,化學性質(變或不變)
物質組成的分子相同,物理性質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活動二、認識原子
1.閱讀P66、P67
2.小組合作:利用所給模型,將課本中水電解的微觀過程,在小組內展示,并賦予解釋。
3.交流展示:①說明各分子的構成,闡述分子與原子的關系
②你能用語言闡述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嗎?
③這反應微觀過程中發(fā)生改變的是什么?沒有發(fā)生改變的是什么?
4.結論:分子是由構成;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
三、總結、反思、提升
1.反思“預習交流”中的第3題,你能說明分子與物質的化學性質的關系嗎?
2.分子由原子構成,是否說明分子大原子小?是不是原子都要構成分子才能構成物質?
3.水沸騰蒸發(fā)最終容器中的水沒了,電解水最終容器中的水也沒了,從微觀角度分析他們一樣嗎?
4.用分子觀點看純凈物、混合物:請從不同角度比較純凈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純凈物
區(qū)
別宏觀: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微觀:由構成;
典型:潔凈的空氣、糖水宏觀:由一種物質組成;
微觀:由構成;
典型:冰水、二氧化碳
(提升)1.為什么空氣是混合物?
2.觀察下列方框中的圖示指明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
四、自檢~反饋~鞏固
四、自檢~反饋~鞏固
【課堂作業(yè)】
1、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鋁B、氯化鈉C、水D、金剛石
2、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錳酸鉀B.河水C.二氧化碳D.過氧化氫
3、在加壓的情況下,25m3的石油氣可裝入容積為0.024m3的鋼瓶中,這表明()
A.分子在不斷運動B.分子由原子構成C.分子的質量很小D.分子之間有空隙
4、淀粉溶液遇碘變藍色。實驗表明,無論是固體碘還是碘蒸氣,均有能使淀粉溶液變成藍色,這一現(xiàn)象表明()
A.同種分子質量相等B.同種分子體積相等
C.同種分子性質相同D.同種分子運動速度相同
5、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A.氧原子B.碳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6.關于二氧化碳和干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它們的物理性質不同②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
③它們由同種分子構成④它們是不同的兩種物質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④
7、科學家發(fā)現(xiàn):氮氣不活潑,在3000℃時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壓條件下,向密閉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氣,而后升高溫度(不超過300℃,壓強不變),若該密閉容器的體積增大了一倍,則M內分子變化的示意圖合理的是()
【課后作業(yè)】
1、令人信服的證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實是()
A.工業(yè)上蒸發(fā)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B.固態(tài)碘受熱形成碘蒸氣
C.蔗糖放進水里不見了D.氧化汞受熱生成汞和氧氣
2、分子與原子的根本區(qū)別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構成物質,原子不能直接構成物質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在化學變化中能否再分
3.下列物質中不是由分子構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水C.氧氣D.鐵
4、如圖所示,2分子的甲反應生成2分子的乙與1分子丙,已知甲、乙、丙三者為不同的純凈物,則乙物質的化學式為()
A.A2BB.A2C.A4B2D.AB2
5.下列關于物質的構成與原子和分子的關系中,正確的是()。
A.分子物質原子B.分子原子物質
C.原子分子物質D.原子物質分子
6、關于液態(tài)氧和氧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們的物理性質相同B.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
C.它們由同種分子構成D.它們含有不同的分子數(shù)目
7.下列圖示中(“●”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能表示構成水并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粒子是()。
8.若以“○”表示氧原子,則下圖中能正確表示氧氣組成的是()。
9.過氧化氫分子分解的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B.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個數(shù)都不變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條件下,過氧化氫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氣
10、圖A、圖B中,若用“●”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請回答:
①表示混合物的圖是,
圖A中表示的分子,其化學式是。
②在一定條件下,圖A中表示的分子能轉變?yōu)閳DB中表示的分子,請寫出此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每個老師在上課前需要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微?!钡笇δ膶W習工作帶來幫助。
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案第三章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二節(jié)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原子和離子通過得失電子可以相互轉換;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4.能根據(jù)相對原子質量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過程與方法:
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動為主線,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再對學習素材進行比較分析與歸納概括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知。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通過“原子的發(fā)現(xiàn)和原子構成探索”等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3.人類對原子的認識教育中結合中科院通過原子繪的中國地圖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過程中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組織對銦、銻等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和修正,對學生進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通過對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辯證統(tǒng)一思維方法。
2.對分子、原子、離子概念的理解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的不同和相互關系。
4.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5.能正確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分子原子
1.復習知識
【回憶】我們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會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設計意圖:
復習學過的知識,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學變化中還可進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無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足跡,一起來學習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而經歷的漫長的探究過程。交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內容產生興趣。
3.交流討論
道爾頓:近代原子學說,認為原子是實心球體。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
【設疑】原子中的電子帶負電,你能解釋原子為什么不帶電嗎?
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α粒子轟擊金箔。
【設疑】你能對α粒子運動路徑的改變作出解釋嗎?
在討論α粒子運動路徑改變使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歸納】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體積很小,但卻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講述科學家對原子探索的歷程,討論原子中微粒電荷數(shù)的關系。
【回答】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和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相互抵消使原子還是呈電中性。
【討論】大多數(shù)α粒子運動路徑沒有改變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發(fā)生偏轉,極少數(shù)α粒子被反彈回來。
設計意圖:
針對史料交流談論,認識原子構成的事實,并通過“對原子構成探索”等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認識到原子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4.引導探究
【指導】閱讀P67-68“原子核由什么構成?”
【課件】原子及原子核構成的模型圖片。
【問題】原子核還能再分嗎?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這些粒子有區(qū)別嗎?
【設疑】根據(jù)原子核的構成你能解釋原子核為什么帶正電嗎?
【歸納】原子中各微粒的電荷數(shù)關系。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
【閱讀】原子核的構成。
【回答】原子核還能再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其中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討論】原子核帶正電的原因
【回答】因為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
設計意圖:
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建立原子內部構成的直觀形象,理解原子內部微粒數(shù)和電荷數(shù)的關系。
5.知識拓展
【講解】簡單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及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了解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及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元素性質的了解,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知道穩(wěn)定結構的特點,為原子轉移電子變成離子的規(guī)律建立知識儲備。
三、離子
6.指導學習
【設疑】根據(jù)剛才的知識請同學們試著畫出Na和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并請討論這兩種原子在化學反應中電子可能的轉移方式。
【問題】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呈電中性?
【講解】化學上我們把這種帶電的原子就稱為離子,下面我們通過視頻和動畫來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況下、又是如何轉變成離子的。
【講解】原子得失電子后形成的離子分別帶上負電荷和正電荷,我們把帶正電荷的離子稱為陽離子;把帶負電荷的離子稱為陰離子。
【講解】為了方便我們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及所帶電荷的正負來表示離子。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shù)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問題】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
教學意圖:
知道原子得失電子會變成離子認識一些常見原子的結構示意圖、離子符號、離子結構示意圖。
單元3構成物質的微粒
單元3構成物質的微粒(2)
1.在原子里,質子數(shù)等于
A.核外電子總數(shù)
B.中子數(shù)
C.最外層電子數(shù)
D.電子層數(shù)
2.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加熱后,分子運動速度加快
B.分子改變,由一種分子變成另一種分子
C.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
D.一種物質的分子運動到另一種物質的分子之間去
3.原子核是
A.由電子和質子構成
B.由電子和中子構成
C.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D.不能再分
4.根據(jù)表中信息完成表格內容
原子
種類原子核核外
電子數(shù)
相對原子質量
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氫1111
碳666612
氧88816
鈉11111211
鐵26263056
5.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不變,僅變了;正是由于不變,物質就不變,該物質的化學性質就不變;若變了,物質也就變了,該物質的化學性質也就變了。當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變了,變成,然后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質??梢?,在化學反應中,可分,而不可分,這就是和的本質區(qū)別。
6.用原子和分子的觀點解釋氧化汞受熱分解生成汞和氧氣的反應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