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30第9課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我們的工作會變得更加順利!那么到底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9課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第9課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一、教學目標
1、了解焚書坑儒、繁重徭役和殘酷法律等暴政。
2、知道大澤鄉(xiāng)起義、“張楚”政權;巨鹿之戰(zhàn)、秦的覆滅等基礎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陳勝、吳廣起義和秦的覆滅。
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秦始皇的功過;如何看待陳勝、吳廣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猝然而敗。
三、教學設計
1、導入
復習前一課的內容:
師:秦國在商鞅變法后迅速強大了起來,有哪些舉措呢?(PPT1.①秦滅六國②時間:前230年——前221年③方式:遠交近攻、各個擊破④領導者:嬴政⑤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生:回答(老師依次從大屏幕上打出)
師:統一中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鞏固措施看下面的表格分別填(PPT。2)
生:(按照表格內容回答)
師:秦王嬴政還用哪個詞為自己命名呢?為什么?
生:皇帝,他認為自己“德蓋三皇,功過五帝”各取其中之一為“皇帝”。(PPT。3)
師:秦王朝此時空前的強大,并且秦始皇還希望自己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能夠傳承二世、三世……直至萬世,但是強大的秦王朝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遭到覆滅,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秦始皇“二世、三世……直至萬世傳之無窮”的愿望僅至二世就亡了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九課《第一次農民起義》來探討一下它的原因。(PPT。4)
2、學生預習
現在給大家五分鐘時間來預習一下課文,看看從中是否能找出秦朝覆滅的原因,如果有你不懂的詞句作出標注,我們共同解答。
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得出結論:
(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直接原因: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統一了秦王朝之后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PPT。5)他要求天下的人都要屈從于他,希望住在豪華的宮殿里,希望死了之后還要有豪華的陵墓……這些欲望促成了他殘暴的統治。
引出標題——秦的暴政(PPT。6)
秦的暴政
具體表現:(由學生一邊找教師一邊在大屏幕上出示PPT。6)
1、焚書坑儒
2、繁重的徭役
3、殘酷的法律
4、秦二世的統治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焚書坑儒(PPT。7)
1、目的:為了加強專制統治。
2、建議者:李斯
3、焚書:下令將秦國以外的史書以及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通通燒毀,僅留醫(yī)藥、卜筮和種植之類的書。
4、坑儒:規(guī)定聚談《詩》、《書》的人斬首,是古非今的人滅族,把敢于非議秦始皇的儒生和方士460人全部活埋。
(二)、繁重的徭役(PPT。8)
1、修建工程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秦始皇在位期間的九大工程是什么?
生:長城、阿房宮、始皇陵、直道、馳道、五尺道、都江堰、靈渠、鄭國渠。
師:我們來看僅阿房宮和始皇陵兩項工程就征用勞力70余萬,更何況這九大工程呢?。≒PT。9)
2、思考與練習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不見長城下,尸骨相支柱?!边@首民謠真實地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現象?
這首民謠的意思是男丁都被征役而死,故父母相戒生男不如生女。除這兩項工程征用發(fā)力70萬人外,還有防御匈奴的有30萬,戍守五嶺的有50萬,如果再算上修筑其它工程和搞運輸的人力,全國服役的人估計不下200萬,而當時全國總共也大約只有2000萬人口,被片發(fā)的強壯勞力竟然占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這種無休止無歸期的征發(fā)之下,百姓的力役比以往多出幾十倍,陷入了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
由于這一現象,在長城腳下還流傳著很多動人的民間故事,你知道哪些呢?(PPT。10)
(三)、殘酷的法律(PPT。11)
1、秦殘酷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形式呢?
①族誅: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在秦時,夷三族是法定常刑,范圍包括主犯上溯三世到祖父、下延三世及孫的男性世系親屬集團。族誅實際上是死刑的擴大化,是把連帶責任強調到極端的一種最為慘重的刑法。)
②連坐: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按株連范圍的不同而分同居、親友、同族、鄰里、官吏上下級、薦舉人與被薦舉人之間的連坐。秦時,連坐法的適用范圍很廣,如政治性的叛亂、隱匿人口、妨礙國家賦稅航向的征發(fā)、偷盜罪、官吏職務犯罪等。)
2、造成結果:“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穿囚服的人擠滿了道路;監(jiān)牢里就象是市場一樣。形容罪犯很多。)
族誅、連坐自秦以后,一直為歷代王朝所沿用,直到清王朝被推翻才廢除。
3、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著名的皇帝,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是個暴君。那么,你的看法呢?(PPT。12)
功:統一六國,結束戰(zhàn)國混戰(zhàn)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統一;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與貨幣,也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從這些方面來看,的確是千古一帝。
過:焚書坑儒,催殘了文化,鉗制了人民的思想;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失去民心;刑罰殘酷,使得人心惶惶。這些暴政,最終導致秦的滅亡。(PPT。13)
(四)、秦二世的統治更為黑暗
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名胡亥,在位時間前210年~前207年,也稱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最小的兒子),公子扶蘇的弟弟,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宮平臺,秘不發(fā)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的統治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看下面的成語故事正說明了當時宮廷的黑暗現實。(PPT。14)
相關人物:趙高
相關事件:指鹿為馬
面對這樣的黑暗現實,所有的百姓都認為“天下苦秦久矣”(PPT。15),那么秦朝的江山還會久遠嗎?他接下來的命運將會如何呢?下一節(jié)課我們來探討。
四、達標訓練
秦的暴政表現在:
1、焚書坑儒:
①目的:為了。
②焚書:下令將書籍通通燒毀,僅留、和之類的書。
③坑儒:規(guī)定聚談、的人斬首,的人滅族。把敢于非議秦始皇的和460余人全部活埋。
2、繁重的徭役:秦始皇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為他建造宮殿和陵墓。最典型的代表是和。
3、法律嚴酷:犯罪的人,輕者罰作苦役,重者動輒處死。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稱為“”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稱為“”。結果造成“、”局面。
4、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即位的秦二世統治更為殘暴。出現了“”的典故。
五、板書設計
第9課第一次農民起義
秦的暴政
1、焚書坑儒:目的、建議者、焚書、坑儒
2、繁重的徭役:阿房宮、始皇陵
3、殘酷的法律:“族誅”、“連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4、秦二世的統治: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趙高“指鹿為馬”
精選閱讀
第9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教案
為了促進學生掌握上課知識點,老師需要提前準備教案,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就可以在接下來的工作有一個明確目標!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9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教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9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教案
〖內容標準〗
知道陳勝吳廣起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
①了解焚書坑儒、繁重徭役和殘酷法律等暴政。
②知道大澤鄉(xiāng)起義、“張楚”政權;巨鹿之戰(zhàn)、秦的覆滅等基礎知識。
2.能力培養(yǎng)
①分析“焚書坑儒”事件的背景和后果。
②搜集有關秦兵俑的材料,瀏覽“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感受其磅礴的氣勢、欣賞其藝術之美。(注:這一點沒有辦法做到,網絡現在已經成為洪水猛獸,我可不敢鼓勵學生上網。)
③閱讀課文小字,討論陳勝吳廣起義前后不到6個月即告失敗的原因。
④針對秦始皇一統天下,加強與鞏固統一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窮奢極侈、統治暴虐的另一面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全面、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這種引導肯定為一言堂)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①明確“焚書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的一個方面,它摧殘文化,鉗制思想。繁重的徭役和殘酷的法律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危害了人民的生活,這是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
②認識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統治,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體現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首創(chuàng)精神。
〖教學要點〗
1.重點 陳勝、吳廣起義和秦的覆滅。通過對起義原因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秦的暴政。大澤鄉(xiāng)點燃了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烈火,強大的秦王朝僅存在短短的15年就在農民起義的烈火中轟然崩潰,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巨大威力。
2.難點 如何正確評價秦始皇的功過,如何看待陳勝、吳廣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猝然而敗。
〖教學分析〗
1.秦的暴政
①講清焚書與坑儒兩個事件,啟發(fā)學生思考:當時,秦始皇為什么要采取焚書坑儒的極端政策?這一野蠻行為又引起怎樣嚴重的后果?從而說明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實行暴虐統治的一個方面,也是導致二世而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②秦始皇興建阿房宮和驪山墓所動用的人力和物力足以說明其繁重的徭役對人民造成的沉重負擔。聯系民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钡谋瘧K景象,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秦的殘暴統治。
③通過“族誅”和“連坐”,使學生體會到秦朝法律的嚴酷;從“赭衣塞路”和“囹圄成市”,使學生認識到當時的秦朝已面臨一觸即發(fā)的社會危機。
④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指鹿為馬”完全證實當時宮廷的黑暗,強調秦末農民起義就發(fā)生在秦二世即位不久。
2.揭竿而起
①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被征發(fā)前去戍邊,誤期即處死的法律規(guī)定。這與前面所講的嚴刑苛法前后呼應,從而使起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聯系起來。
②陳勝、吳廣起義的特點是“揭竿而起”,突出了反對殘暴統治的首創(chuàng)精神。
③陳勝、吳廣自大澤鄉(xiāng)起義到失敗前后不到半年,引導學生分析其失敗原因,結合“伙涉為王”材料,指出驕傲忘本是一個重要原因。
3.秦的覆滅
①說明項羽、劉邦領導的起義是反秦起義的第二階段,時間為2年半。
②在“秦的覆滅”中項羽、劉邦起義起了決定作用。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劉邦入關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的秦朝統治終遭覆滅,這完全符合人民的利益。
③總結秦的覆滅是由于秦的暴政,大規(guī)模的反秦起義終于推翻了秦王朝的殘暴統治。
(以上內容主要來源于教師用書)
〖教學實錄〗
〔復習舊課〕
師:我們在第8課學習了“秦的統一”,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在秦朝的歷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
第9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板書,以下綠色黑體字為板書內容)
〔閱讀教材〕
下面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請大家認真閱讀教材,看書時用筆標出你認為應該掌握的內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內容,看完書之后,我會要求大家合上書本,回顧你記憶中的本課內容。
補充:
焚(fén)書 坑儒(rú) 驪(lí)山
〔合書布點〕
△采點布點
學生閱讀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學講述教材內容,然后由其他學生補充。強調當有同學講述時,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不得隨便插話,如有不同意見,必須在他人陳述完之后,舉手發(fā)言。教師根據學生講述的內容采點、布點(板書)。
秦的暴政 根本原因 15年
焚書 坑儒
阿房宮 驪山陵墓
族誅 連坐
胡亥趙高 指鹿為馬
陳勝 吳廣 大澤鄉(xiāng) 張楚 第一次
項羽 巨鹿之戰(zhàn)
劉邦 推翻秦朝
△布點小結
本課講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戰(zhàn)爭,因此,我們要抓住第一次農民戰(zhàn)爭這個主題,要知道為什么強大的秦王朝會在短短的15年內就覆亡了?反秦起義的時間、最早的爆發(fā)地、主要領導人、簡單經過、結果。(學生經過幾次訓練,看書時只記三個小目和書中一些重要名詞,不能完整的敘述一件事。有要點沒內容,以前是有內容沒要點。)
〔分層推進〕
△再讀教材(大約2分鐘)
△快速提問(5分鐘)
①請回答有關“焚書坑儒”的問題?
⑴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為了加強專制統治,防止儒生借古非今,擾亂民心。)
⑵誰向秦始皇提出“焚書”的建議?(李斯)
⑶焚燒的是哪些書?(秦國以外的史書以及民間收藏的諸子百家書籍)
⑷允許民間收藏哪些書?(醫(yī)藥、卜筮和種植之類的書)
⑸“坑儒”除了儒生外還有哪些人?(方士。方士是煉制丹藥以求得道成仙的術士)
②秦始皇好大喜功,窮奢極欲,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為他建造宮殿和陵墓,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什么?(阿房宮和驪山陵墓。指導學生看課本中的圖:“阿房宮遺址”)
③什么叫“族誅”?什么叫“連坐”?(一人犯法,親族都得處死,稱為“族誅”;一家犯法,鄰里都受牽連,稱為“連坐”。)
④胡亥在誰的幫助下陰謀奪得帝位?(趙高。指導學生看成語“指鹿為馬”。)
⑤請回答有關“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問題?
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fā)在哪個地方?(大澤鄉(xiāng),今安徽宿州境內。)
⑵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fā)的時間?(公元前209年,)
⑶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領導人是誰?(陳勝、吳廣)
⑷陳勝稱王后,打出的國號是什么?(“張楚”,“張楚”意為張大楚國或重張楚國聲威。秦在原楚國地區(qū)的暴政,使得楚地的百姓普遍存在著一種反秦統治,眷念故國的社會群體心理。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正是這種人心思想的真實概括。陳勝、吳廣正是利用了楚地的這一特點,打出興楚的旗號,順利地發(fā)動和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大起義。)
⑥陳勝、吳廣起義后,各地反秦力量最強的是?(項羽和劉邦)
⑦消滅秦軍主力的中哪場戰(zhàn)役?(公元207年,項羽在巨鹿消滅了秦軍主力。指導學生看成語“破釜沉舟”)
⑧攻入關中,推翻秦朝的是誰的軍隊?(劉邦攻入關中,公元前206年,占領咸陽,推翻秦朝。)
△處理問題(約15分鐘)
①閱讀與思考:“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br>
“舉”此處為“撫養(yǎng)”之意?!梆J”同哺,以食與人,餔子,嬰兒喝的糊狀食物。
秦統一全國后,秦始皇不顧經過長期戰(zhàn)爭的破壞,人民對休養(yǎng)生息的渴望,繼續(xù)以無休止的徭役兵役苛求人民,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他修阿房宮、建陵墓、治馳道、戍五嶺、通水路、連長城,零星或規(guī)模較小的徭役更是不斷。據統計,秦代全國人口約2000萬,而每年服役的不下200萬。這批服役的主要是青壯年勞力,按青壯年勞力占人口的20%計算,當時幾乎舉國服役了。這首民謠的意思是說男丁被征役而死,故父母相戒生男不如生女。真實地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兵役給人民造成的悲慘局面。
②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⑴根本原因指在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中最本質的起決定作用的、影響全局并帶有必然性的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引起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最近、最直接的并帶有偶然性的因素。
⑵秦末農民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陳勝、吳廣等人戍邊誤期。
③如何看待陳勝、吳廣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猝然而???
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表現在發(fā)動了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驕傲忘本是陳勝、吳廣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六班有一女同學問:“魚腹丹書”和“篝火狐鳴”使得陳勝的部下相信他是“王”,為什么后來由被部下殺死了呢?我采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回答后,引導到這個問題上來。政權建立后,吳廣圍攻滎陽,久攻不下,形成了膠著的狀態(tài)。吳廣的部屬回臧,與李歸等人商量,竟假借陳勝的命令,擅自將吳廣殺掉。公元前209年十二月,秦將章邯發(fā)起對陳縣的進攻。陳勝因戰(zhàn)事失利,不得不撤退,被叛降的車夫莊賈殺害。)
④秦始皇:“偉人”與“暴君”
〔貫通評價〕
秦王朝統一六國,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創(chuàng)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一統帝國。然而,由于秦的暴政,不久便激發(fā)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導致了秦王朝的迅速滅亡。本課通過秦的暴政、揭竿而起、秦的覆滅,反映了秦朝滅亡的歷史過程。
注:又接上級通知期中考試暫時取消,沒有考試的壓力,上課輕松多了,我準備停幾節(jié)課,讓學生討論商鞅變法、秦始皇
第15課《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教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究竟有沒有好的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15課《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教案”,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5課《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教案
教學目的:
了解馬克吐溫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歷,理解作者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天性,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理清文章結構,學習作者前后文聯系的方法;
體會學習作者對詳略的處理;體味學習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
積累下列詞匯:滑稽戲謔分寸惡作劇出奇制勝六神無主煞費苦心俗不可耐心血來潮言簡意賅刮目相待乳臭未干盛氣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氣揚大動肝火誹謗;
教學設想:
一、兩課時
二、本課教學以積累詞匯為重點,以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為重難點;
三、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fā)揮疏導、提點作用,引導學生的思維去自己發(fā)現,自己品味;部分問題,不求統一答案,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掌握文章大意;積累課文語匯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他生性幽默,有一次應邀去一個地方演講。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他先去理了一下發(fā),熱心的理發(fā)師問他:“先生,您是外地人吧?”“是的?!彼卮鹫f,“我是頭一次到這里來。”理發(fā)師又問:“請問,您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說:“馬克吐溫。”理發(fā)師很高興地告訴他:“你真幸運,可以和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同名。你很幸運,今天馬克吐溫今天要我們這兒來演講,我想你會去的,是嗎?”“噢,我也是這樣想?!薄澳愀愕狡绷藛??”“還沒有?!薄捌比u光了,你只有站著了。”“真討厭。”馬克吐溫說,“這家伙好像不大禮貌。”理發(fā)師感到有些奇怪:“他怎么不禮貌了?”馬克吐溫嘆著氣說:“每次他講話的時候,我都不得不站著!”
馬克吐溫就是這樣幽默的一個人,他寫的文章也幽默動人,很受人們喜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二、正授
自讀
A、讀準字音:
伶俐(líng’lì)差事(chāi)編輯(jí)撰文(zhuàn)
滑稽(jī)戲謔(xuè)煞費苦心(shà)猝不及防(cù)
言簡意賅(gāi)乳臭未干(rǔ)趾高氣揚(zhǐ)誹謗(fěi)
B、理解詞語
煞費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無主俗不可耐心血來潮言簡意賅
刮目相看戲謔乳臭未干盛氣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氣揚誹謗
(解釋見課文注釋)
C、嘗試用最簡短的語言概述課文內容:
2、教師范讀,學生概括:
A、馬克吐溫的第一次文學嘗試是干什么?
編了一期《漢巴尼爾周報》,并在上面發(fā)表了一篇習作。
B、在編報的時候,他做了哪幾件事?
三件: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增寫挖苦他的注腳。
C、作者詳寫的是哪些,略寫的是哪些?
希金斯投河的報道,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增寫挖苦的注腳詳寫,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略寫。
D、這期報紙產生了什么影響?
(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使這一期《漢巴尼爾周報》大大暢銷,使我受到人們刮目相看,整個小鎮(zhèn)都轟動起來。
3、速讀,試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課文的結構: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寫了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內容。
第一層:(1~3自然段)撰寫希金斯投河的報道;
第二層:(4自然段)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
第三層:(5自然段)給一個新來的外鄉(xiāng)人的詩增寫挖苦他的腳注。
第二部分:(6~7自然段)寫了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巨大反響。
4、細讀課文,填好下表:(可在課后完成)
事件寫作原因想法過程內容
撰寫希金斯投河報道教材P7:希金斯是一家和我們對立的報紙的編輯……鎮(zhèn)里人對這事議論紛紛,而希金斯卻未覺察到。這是個好機會,我信迷這件事非?;?,發(fā)表出來沒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而且用猝不及防的惡作劇去攻擊附近一家報紙的編輯,“看到他六神無主,坐臥不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煞費苦心地寫了這件事的詳細報道,還畫了一組粗糙的插圖。文章的標題帶有諷刺意味“約翰摩爾先生的葬禮”,正文是這件事的詳細報道,插圖中有一幅畫畫的是希金斯身穿襯衫,涉水過河,一手提燈籠,一手拿手杖,試控水的深度。
撰文
嘲笑
兩位
知名
人士不僅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應該指責,而且也由于我認為把報紙辦得生動活潑是我的責任。
給新來的外鄉(xiāng)人增寫挖苦他的腳注他是個頭號的花花公子,一臉奸笑,穿著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著迷。他每周給報紙寫一首新穎的“詩”,表達他的最新感受,我編的那一期就有。心血來潮在他詩的下方登了一段言簡意賅,措辭辛辣的腳注。教材P9:我們發(fā)表這樣的東西……不要再利用本報專欄。
三、自讀課文,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精析,體會課文語言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檢查上節(jié)課布置作業(yè)并進行校正:
(上節(jié)教案第二步第4小步)
二、再讀課文,分析:
1、作者認為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在哪兒得到了體現?
“我認為,在當時算得上一個少見的聰明孩子?!?br>
(聽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外鄉(xiāng)人的詩發(fā)表時,“心血來潮”,登入了一段言簡意賅、措辭辛辣的腳注,等。)
“是一個求上進、有志氣的少年”
(很認真的去辦那一期報紙,“我認為把報紙辦得生動活潑是我的責任”等。)
2、你認為,除了這些之外,作者還有哪些品質?
(學生自由發(fā)揮,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正直,有正義感——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應該指責”。嘲笑的都是些“我”認為應該受到嘲笑的人。
能干——“這一期的報紙大大暢銷”,“登記了從未有過的三十三個新訂戶,還有擺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及賣不出去的蘿卜……這些東西足夠一家人食用兩年?!?br>
膽大——年少卻敢敢于嘲笑對立報紙的編輯,于嘲笑那些知名人士,敢于挖苦那個外鄉(xiāng)人;敢于面對那些被激怒的人。
有文學天賦——第一次文學嘗試就編出了那樣的報紙,而且語言“言簡意賅,措辭辛辣”,能極富靈感地用漫畫來諷刺嘲笑希金斯。
3、作者的語言是幽默詼諧而帶有諷刺性,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自由發(fā)揮,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諷刺希金斯的文章標題是帶有諷刺意味的“約翰摩爾先生的葬禮”;還有標題后輕松幽默地拋下一句帶自嘲的話“這是一篇相當粗糙的諷刺文章”:
那些被激怒的人來報復我的時候,作者寫得輕松可笑,如:希金斯“看到要找的竟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這樣叫我),感到有失尊嚴,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開了;那位裁縫“也看不起我,當晚就動身到南方去了”。作者諷刺他們“這兩個被嘲諷的人,盛氣凌人而來,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br>
形容當地報紙編輯“昂首闊步,高聲喊叫,趾高氣揚,欣喜若狂”,褒義貶義混用,起到了很明顯的嘲笑的意味。作者被攻擊而需要治療,卻說是“邀我到藥房去,在親切的氣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驅蟲劑’,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辈⒐室饨忉尩溃骸斑@是他開的小小玩笑。”正話反說,幽默中充滿諷刺的味道。
4、編這一期周報時,作者還是一個小孩,你能從課文中看到作者當時的氣味嗎?
(學生自由討論,言之成理即可)
接到編到的任務時,有一句:“天哪!我真的不想干這類事”,這當然有第一次干這事而膽層的味道,但同時也是作者兒童的故意夸張的味道;
諷刺希金斯時,“沒有想到這樣發(fā)表出來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這是因為作者年小而不能考慮周全。
寫叔叔生氣時,心里發(fā)牢騷:“我想,如果他考慮到我對報紙做出的貢獻,同時也考慮到,我這樣做,是出于感激他對我的愛護——他心里應該明白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該如此大動肝火。由于他離家出走,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責與誹謗,逃脫了對他的攻擊?!?br>
5、叔叔生氣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后來變得溫和了?
(怕損及他的聲譽,使報紙的銷量受到影響)
(看到了新登記的三十三個新訂戶,還有擺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賣不出去的蘿卜——這些東西足夠一家人食用兩年?。?br>
三、學生自讀,自由提問,教師回答學生質疑:
四、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寫作者第一次文學嘗試的經歷,展示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展示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文學,勇于嘗試的特點。敘事有詳有略,語言幽默詼諧,很具有諷刺意味。
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要點:通過學習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和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史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經歷了長時間矛盾與沖突的醞釀,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世間的意識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過對薩拉熱窩事件主要過程的學習,了解其“導火線”的作用,認識突發(fā)事件對人類和平的威脅。
3.情感培養(yǎng)目標:通過對凡爾登戰(zhàn)役的學習,討論戰(zhàn)爭給人類發(fā)展和進步帶來的嚴重災難,引導學生認識具體歷史事實得出結論,認
識到熱愛和平、遠離戰(zhàn)爭是一種進步的現代意識。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
難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的原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分析和評價。
三、
請大家閱讀導入部分,提問引起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有哪些?
美國和德國,壟斷組織,托拉斯。
一、帝國主義爭霸世界
二次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自由資本主義主義向壟斷主義即帝國主義發(fā)展過渡。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英、法等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后期的國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P132一段話
三國同盟:德、奧匈帝國、意大利三國協約:英、法、俄。
二、大戰(zhàn)的爆發(fā)
巴爾干半島成為火藥桶。
導火線:薩拉熱窩刺殺事件。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
三、空前災難
凡爾登戰(zhàn)役(1916年)被稱為“絞肉機”歐洲戰(zhàn)場
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zhàn),參加協約國。1918年11月,德國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