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27高二化學《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教學設計。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不打無準備之仗,會提前做好準備,作為高中教師就要精心準備好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高二化學《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教學設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高二化學高二化學《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教學設計
習內容
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分離提純的一般原則,了解蒸餾、過濾、結晶等提純實驗的原理與適用范圍。
過程方法:通過實驗加強合作、交流與研討,學習有關實驗操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相信科學和崇拜科學。
學習重點
掌握蒸餾、過濾、結晶等實驗方法的原理與適用范圍。
學習難點
綜合應用化學或物理方法進行分離提純的實驗設計。
知識鏈接
1.過濾所需要的儀器有;
過濾時注意事項中,“一貼”指的是;
“兩低”指的是;
“三靠”指的是
2:混合物的分離是依據(jù)混合物中個組分性質的差異
3:知道常見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
4:四氯化碳是一種常用的有機溶劑,難溶于水的無色油狀物,密度比水大
5:溴水是溴單質(Br2)和水的混合物
教學過程
用案人自我創(chuàng)新
【思考討論】分離下列混和物的方法是什么?
(1)泥沙和水
(2)植物油和水
(3)食鹽和水
(4)氯化鉀和硝酸鉀(參照教材18頁溶解度曲線圖)
(5)酒精和水
例題1:請你實現(xiàn)混合物KMnO4,MnO2的分離(描述簡要的操作步驟)
2:萃取的分離方法
萃取劑
分液操作中用到的儀器
實驗操作步驟
例2:如何提取溴水中的溴?
3:蒸餾適用的物質分離用到的儀器
在操作中注意事項
課堂練習:A組題
1:教材第25頁第一題
2:下列除雜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A除去N2中少量的O2,通過灼熱的碳層,收集氣體
B除去CO2中少量的HCl,通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收集氣體
C除去FeSO4中少量的CuSO4,加入足量鐵屑,充分反應后過濾
D除去KCl中少量的MgCl2,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過濾
3:下列分離方法中,使用不當?shù)氖牵ǎ?/p>
A分離食鹽中的泥沙(過濾)
B從硝酸鉀與氯化鈉的混合物中獲得硝酸鉀(結晶)
C分離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發(fā))
D從溴水中獲得Br2(萃取,分液)
B組題
粗鹽中含有氯化鎂和泥沙等雜物,可以實現(xiàn)粗鹽,再向其中加入稍過量的發(fā)生反應方程式再進行操作,然后向濾液中加入,最后
【學習小結】
相關知識
高二化學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教案》教學設計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作為高中教師就需要提前準備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高中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二化學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教案》教學設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xiàn)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shù)據(jù)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lián)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三節(jié)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2.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廠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標:
1. 教學時應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為主線,以合成氨知識為中心,結合工業(yè)上生產的實際情況,將知識串聯(lián)、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
2. 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提高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合成氨的全過程,可以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熱情。
2.通過合成氨前景的展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化學學科中邏輯結構嚴謹深刻的科學美。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學案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學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2)了解合成氨生產的一般流程和反應原理、反應條件等。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成氨生產條件的分析和選擇,使學生了解應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2)通過用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化學平衡理論選擇合成氨反應條件,培養(yǎng)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歸納能力。
(3)通過合成氨對工業(yè)、農業(yè)等領域的重要作用的教育,讓學生理解化學對于改善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課堂練習:
1.在現(xiàn)代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生物化工等生產中,大多數(shù)產品的合成往往需要使用的主要化學反應條件是()。
(A)高溫(B)高壓(C)催化劑(D)高溫、高壓、催化劑
2.將V1L的H2和V2L的N2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達到平衡后,混合氣體總體積為V3L(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則生成NH3的體積是()。
(A)(V1+V2-V3)L(B)(V1+V2+V3)L
(C)(V1+V2-2V3)L(D)[V3-(V1+V2)]L
3.在某合成氨廠合成氨的反應中,測得合成塔入口處氣體N2、H2、NH3的體積比為6:18:1,出口處氣體N2、H2、NH3的體積比為9:27:8,則氮的轉化率為()。
(A)5%(B)50%(C)25%(D)20%
4.下面是合成氨的簡要流程示意圖(如圖2-4-1):
沿x路線回去的物質的是()。
(A)N2和H2(B)催化劑(C)N2(D)H2
5.工業(yè)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反應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均能與水反應產生H2和CO2,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用。若從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考慮,選用____物質作原料較好。
(A)CO(B)石油腦(C5H12、C6H14)(C)CH4(D)焦炭
6.在一定條件下,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后,混合氣體中NH3的體積分數(shù)為25%。若反應前后條件保持不變,則反應后縮小的氣體體積與原反應物體積之比是()。
(A)1:5(B)1:4(C)1:3(D)1:2
7.在3H2+N22NH3反應中,使用催化劑的理由是()。
(A)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沒有催化劑該反應不能發(fā)生
(C)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D)遏止逆反應的發(fā)生
8.總壓強為3.0×107Pa時,氮氫混合氣體(體積比為1:3)通入合成塔,反應達平衡時的壓強降為2.5×107Pa。則平衡時混合氣體中氨的體積分數(shù)為()。
(A)35%(B)30%(C)25%(D)20%
9.將2LN2和6LH2充入密閉容器里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2L,計算:
(1)平衡時,混合氣體里各氣體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
(2)N2轉化為NH3的轉化率。
(3)混合氣體中NH3全部被0.005L水吸收,所得氨水的物質的量濃度是多少?(氨水的密度為0.96g/mL,氣體在標況下)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10.某溫度下,1L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使合成氨反應達平衡,平衡混合物中N2、H2和NH3的物質的量分別用m、n、gmol表示,如果溫度不變,只改變初始物質的加入量,而要求m、n、g的值不變,如果用x、y、z表示所加入的N2、H2和NH3的量,那么x、y、z應滿足:
(1)若x=0,y=0,則z=____mol。
(2)若x=0.75mol,則y=____mol,z=____mol。
(3)x、y、z應滿足的一般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用x、y、z的代數(shù)式表示)。
1D,2A,3C,4A,5B,6A,7C,8D。
9.(1)H214.11%;N265.79%;NH320.06%;(2)20%;(3)7.2mol。L-1;12.8%。
10.(1)2;(2)2.25,0.5;(3)x+=1,2y+3z=6。
高三化學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xiàn)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組織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
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shù)據(jù)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的濃度
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小平衡混合物中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并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lián)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高二化學《氨銨鹽》教案
高二化學《氨銨鹽》教案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及銨鹽的性質。
掌握氨的化學性質、氨的實驗室制法及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的觀察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在化學鍵的基礎上,介紹了氨的分子結構,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又介紹氨與水、氯化氫、氧氣的反應,在介紹氨與水的反應通過“噴泉”實驗,說明氨的化學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氨溶于水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鞏因了可遞反應的知識。在介紹銨鹽的性質和銨離子的檢驗時,先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再歸納出銨鹽的共性都能與堿反應產生氨氣,然后采用討論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總結出檢驗銨離子的方法。這樣,使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
關于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材采用了討論式的寫,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習思考,再通過實驗進行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本節(jié)教材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銨離子的檢驗。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運用結構理論指導氨的性質的學習,對于本節(jié)的實驗,可根據(jù)實驗特點和教學實際可采用“驗證式”、“探究式”、“邊講邊實驗”等方式。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有利于理解和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質
引導學生寫出氨分子的電子式,從其結構入手,指明在水中的溶解性、然后利用“噴泉”實驗說明極易溶于水。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歸納的物理性質。
2.氨的化學性質
(1)氨與水的反應。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噴泉”的探究性實驗酚酞溶液進入燒瓶后變?yōu)榧t色,進而分析得出形成堿性溶液,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氨溶于水過程的可遞反應解釋顯堿性的原因()并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分子和離子。訓練學生應用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
對于氨水的不穩(wěn)定性,教師可補充演示實驗,并用潤濕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產生。(指明該方法是常用來檢驗氨氣的方法之一)。同時,該實驗也為銨離子的檢驗埋下伏筆。
為更好地區(qū)分氨水與液氨,可引導學生列表進行比較。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教師組織學生閱讀該部分內容,然后將[實驗1—3]改為學生實驗驗證此性質,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氨與水反應生成堿進行思考,分析得出氨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該知識拓寬完成氨與硝酸、硫酸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明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時,會產生濃的白煙,這是檢驗氨氣的一種方法。
(3)氨與氧氣的反應
此知識的引入建議從部分結構入手,氮元素呈-3價,為氮元素的最低價態(tài),只能被氧化。在一定條件能與強的氧化劑發(fā)生反應,引出氨氣與氧氣的反應。
二、銨鹽
1.銨鹽受熱分解
銨鹽的受熱分解較分復雜教學中不能隨意拓寬。只要求學生掌握、受熱分解情況。但應注意的受熱分解與升華的區(qū)別。
2.銨鹽與堿的反應
通過[實驗1—5]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出銨鹽的通性—均能與堿共熱產生氨氣。并讓學生根據(jù)、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離子反應方程式。通過該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氨的實驗室制法
可以采用邊講邊實驗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反應原理由學生討論選擇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進行總結。
氨銨鹽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使學生掌握氨的化學性質及實驗室制法。
3.使學生了解銨鹽的性質。
4.使學生掌握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以及科學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氨的化學性質,鋁離子的檢驗。
三、實驗準備的球棍模型、一集氣瓶、一燒瓶、濃氨水、濃鹽酸、溶液、晶體、晶體、。晶體、酚酞試液、紅色石蕊試紙、試管、燒壞、試管夾、玻璃棒、滴管、酒精燈、雙頭膠塞、乳膠管、止水夾。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氨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氨的實驗室制法,銨鹽的性質
五、教學方法引導—探索法六、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