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健康的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6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
第八課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
一:課標要求:了解看《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內閣制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及特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明朝內閣同英國內閣,加強學生通過現象發(fā)現本質以及比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教學中采用英國大選、女王、議會大廈等資料,同時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展示課下搜集到的材料,以及讓學生自編自演女王、首相和議員三者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再到1832年議會改革的內容直至女子普選權的獲得這一過程的學習,認識到民主的取得是經過漫長的斗爭過程的。這其中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明白經濟基礎才是上層建筑的根本。
通過對英國近代民主政治體制特點的理解,認識歷史傳統(tǒng)地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和發(fā)展的深刻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適合本國國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民主和法治是人類進步的標志,通過學習英國制度的創(chuàng)新,使學生認識到當今中國加強法治和民主建設的重要性。
三、學情分析
初中課標要求:簡述《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初步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
高一學生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及能力,只是知識還不夠豐富、能力還不夠強,但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歷史資料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以及概括能力。
四、教材分析
關于英國的政治制度的有關知識,學生比較陌生,而且本課的知識時間跨度大、理論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強,所以本課主要結合有關歷史資料,采取教師講析為主,師生討論為輔。
教學重點:《權利法案》、責任內閣制和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教學難點:英國代議制的形成與發(fā)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一:
教師:國會大廈傲立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氣勢磅礴,瑰麗而肅穆,是英國法律的象征。每年議會開幕時,女王穿著絳紅色王袍,頭戴鑲嵌翠玉的王冠,從白金漢宮出發(fā),乘坐金碧輝煌的馬車,在騎士衛(wèi)兵護擁下,來到上院議事廳發(fā)表例行的施政演說,并接受議會的審議。耐人尋味的是,女王卻永遠不能進入下院,這是法律的尊嚴還是落葉黃昏王權的無奈?為了尋覓歷史的真相,我們還是一起走進英國,讓歷史解開這個謎團吧。
導入二:在古代世界,君主制曾是先進、文明的代名詞,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君主制早已成為過去式。但當今世界依然有少量國家保留了君主制的某些傳統(tǒng)。請大家欣賞幾幅王室圖片。
教師:表面看起來,王室成員風光無限,其實在他們光鮮亮麗的背后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秘密。此時的君主制早已不同于先前的制度,這是一種新型的政治制度,他首創(chuàng)于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英國。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英國,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傳統(tǒng)中創(chuàng)新的?
(一)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
教師:中世紀的英國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英國國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國王把國家的土地分賜給貴族,貴族必須向國王提供勞役和賦役。13世紀初,英國國王在對法蘭西的戰(zhàn)爭中失利,為了奪回失地,英王向貴族進一步征稅征兵,加重了貴族的負擔,如果有貴族拒絕,就會遭到國王的秘密殺害。在這種背景下,1215年,貴族起兵反抗,占領倫敦,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大憲章》。這張單薄的羊皮紙,就是距今已有約八百年歷史的《大憲章》,它第一次把國王和貴族之間一直以來既約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權利關系,轉化成了明確的法律文字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35頁,第1、2段,結合幻燈片中《大憲章》的某些條款,思考(1)這部文獻的目的是什么?(2)《大憲章》的歷史價值何在?
答案:(1)限制王權,維護貴族的利益。(2)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王權,這是英國第一次明確國王也必須服從法律,沒有人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否則臣民有權強迫國王遵守。
教師:約翰王死后,繼任的亨利三世撕毀《大憲章》,這引起貴族的強烈不滿。孟福爾領導一部分貴族,依靠騎士和市民的支持,擊敗了國王,生擒亨利三世。1265年,孟福爾召集有僧侶、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大會,請閱讀課本第一段和第三段,想一想:孟福爾召開大會給英國帶來什么影響?
學生:英國議會雛形。從此之后,英國逐漸形成召開議會決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教師:時間又到了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統(tǒng)治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繼任者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鼓吹:“除上帝意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厲行專制,經常停開議會,干涉工商業(yè)的生產經營,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受到了侵犯。1640年雙方矛盾激化,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最后王黨軍失敗,查理一世被壓上斷頭臺。
隨后英國先后經過克倫威爾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和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之后,議會和國王再次發(fā)生爭執(zhí)。英國議會是如何解決這次的矛盾的?
學生:議會驅逐了詹姆士二世,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威廉共同統(tǒng)治英國。
教師:這次議會沒有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是采取和平、妥協(xié)的方式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共同統(tǒng)治英國。英國人知道推翻一種制度容易,建立一種制度卻很難??藗愅柺降母锩⒉荒芙o英國帶來進步和繁榮。但不管怎么樣,此時國王權力的來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議會授予。它標志著長達半個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勝利而告終,也宣告了一種新的社會政治秩序的誕生。英國人自豪得將這次不流血的政變,稱之為“光榮革命”。隨后英國走上民主之路。為了限制王權,保衛(wèi)革命成果,資產階級制定了《權利法案》作為國王登基的條件。
教師:如果你是當時的議員,你會從哪些方面來限制王權?請同學們閱讀課本35頁,1689年這一段,一直把第一目讀完。想一想,《權利法案》的頒布限制了國王的哪些權利?保障了議會的哪些權利?《權利法案》吸取了大憲章的什么思想?
學生:立法權、行政權、軍事權。選舉自由權
教師:此時英國國王手中主要還有什么權利呢?
學生:行政權。
教師:同學們,通過分析材料,誰掌握國家主要權利?
學生:議會。
教師:議會主權。但是不管是權利受限的國王還是掌握國家主要權利的議會,他們的權利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運作,誰也不能超越法律之上。這就是?至上?
學生:法律至上。
教師:對。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議會的權利大于國王,但議會的權利再大也大不過“法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權利法案》對英國有哪些影響?
學生: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教師:什么是君主立憲制。
學生:
教師:英國保留了君主制但又有所創(chuàng)新。國王雖擁有某些最高的權利,但必須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使,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這也是一種政治智慧。
(2)責任內閣的形成
此時在歐洲、亞洲君主制盛行的同時,英國人率先到達文明的入口,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之后,并未停止對民主政治的追求,進一步完善民主。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36頁第二目第一、2段。并結合材料:
不懂英語的國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無嗣繼承,德國遠親喬治一世入主英國,但他不熟悉英語,對英國事務也不關心。掌控行政大權的內閣會議逐漸由國王主持轉向由財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羅伯特沃爾波爾主持,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任首相。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
請回答:不懂英語的國王逐漸喪失了什么權力?這對英國的政治有什么影響?
學生:喪失行政權。內閣制開始形成。
教師:內閣首腦叫首相。內閣成員就是各部大臣。名義上,國王有權任命首相和各部大臣,內閣向國王負責,實際上,內閣向議會負責。那什么是議會?
多媒體顯示議會:
下院擁有立法權、軍事權、行政監(jiān)督權等,他是國家權力的中心。引出代議制。
教師:其實議會和內閣、首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請看材料:
根據英國選舉委員會6日公布的初步統(tǒng)計結果,此次英國大選將選舉產生議會下院的646名議員?,F任首相布萊爾領導的工黨已經得到了353個議席,超過了大選獲勝所必需的324個議席,英國的兩大在野黨保守黨和自民黨在這次選舉中贏得了195席和59席,其他議席被其他小黨瓜分。根據在下院中獲得多數席位的黨派的領袖將被女王任命為首相并負責組閣。工黨首次贏得英國大選中的“三連勝”。布萊爾也成為第一位連續(xù)三屆入住唐寧街10號的工黨領導人。
---《國際在線報道》2005年5月
閱讀材料,想一想2005年布萊爾為什么能當選為英國首相?當選后,他有哪些權利?
學生:下院中多數黨的領袖。他可以任命各部大臣組成內閣。還有立法創(chuàng)議權。
教師:有人說,英國首相和內閣大臣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說的對嗎?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材料。
材料:2010年5月11日,英國首相布朗在首相府唐寧街10號門外宣布辭去首相職務。想一想:本屆英國內閣成員將何去何從?為什么?
學生:辭職,內閣成員對政治事務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則材料,這則材料反映的是內閣和議會的關系。
卡梅倫要求從阿富汗撤并的計劃-幻燈片(76范文網 WwW.Fw76.Com)
學生討論完后,教師總結:在責任內閣制下,英國的議會與政府的關系體現為:內閣必須得到下議院議員的支持,內閣設首相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這樣,內閣制的建立使英國的立法機關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減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調節(jié)了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國的內閣是對議會負責的。
材料一:環(huán)球網實習記者王乾報道,據臺灣“中央社”7月6日消息,英國經濟低迷,政府計劃大幅削減公務機關預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受到了影響,必須節(jié)省度日,并面臨現金不足的窘境。2012年,英國皇室可能出現破產危機。
報道稱,根據白金漢宮公布的資料,去年,女王與家人總計花費較前一個會計年度減少了330萬英鎊。當前女王的預備金只有1520萬英鎊,預估今年將再動用720萬英鎊,剩下800萬英鎊,大概可以再撐1年。
為應對現金不足危機,英國皇室現在必須對支出錙銖必較,白金漢宮內資深助理的薪資都被凍結,并暫停招募新員工,家具與設備采購支出由前年的40萬英鎊減少至30萬英鎊,制服支出由20萬英鎊減少到10萬英鎊,文具用品、皇宮裝修的費用都要節(jié)省。
2012年將是英國女王登基60周年,但是英國財政庫也面臨窘境,無法增加皇室的預算,女王與皇室成員“囊中羞澀”的狀況恐怕難以得到改善。
材料二:今年在結束對加拿大為期9天的訪問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6日抵達美國紐約,84歲的她“頂著”38攝氏度的高溫,首次到“911”事件世貿中心遺址憑吊并獻花。同一天她還在聯(lián)合國大會發(fā)表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首次演講,主旨為和平與團結。1957年,剛剛加冕王冠4年后,31歲的伊麗莎白二世曾在聯(lián)合國發(fā)表演講。
不過,英國《每日郵報》7月6日披露稱,由于削減預算開支,英國王室出國訪問次數也要大大減少了。
舊裙循環(huán)利用
近日,一家英國媒體挖掘出了一條伊麗莎白女王循環(huán)利用的“舊裙”。在女王的演繹下,這條禮服長裙變化多端、一裙多用。
這條長裙最早在去年秋天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舉行的一次國宴上亮相。當時,長裙上應景地用珍珠和亮片繡上了該國的國鳥——火烈鳥和稚冠雉。本月5日,女王的私人造型師安吉拉凱莉將裙子“循環(huán)利用”,再次出現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盛宴上。造型師移除了蕾絲薄紗上的刺繡,改用數枚水晶點綴其上。這次,為了表示對女王的屬地加拿大的感謝,長裙上的水晶排列成大大小小的楓葉,在女王的肩膀和右臂上閃閃發(fā)亮。
女王收入20年沒提高
媒體稱,面臨英國空前的預算危機,如果王室不努力減少赤字節(jié)儉度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2012年很可能面臨破產的結果,而2012年是她登基60周年。
據報道,自20年前開始,英國女王每年可以從英政府處獲得790萬英鎊(約合8100萬人民幣)的資金,用于支付王室工作人員薪金和其他方面的開銷。過去20年來,英國物價漲了不少,但女王的這份“收入”并不曾增加過。更不巧的是,英國恰恰遇上創(chuàng)紀錄的財政赤字。
材料二:《泰晤士報》20日報道,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即將向議會提交備受關注的“公共開支評估”,并公布英國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支出削減方案的詳細內容,預計政府各部門平均預算將被削減25%,社會福利項目也將大幅縮減,更將精簡49萬名公務員,這意味著在英國600萬公務員中,每12個人中便將有一人失業(yè)。
劇情:王宮總管懇請女王維修王白金漢宮,女王同意并交給首相卡梅倫去辦。首相為難,認為此事要由議會決定。議長約翰伯科就此事召集議員開會(劇情由小組成員共同設計,是否維修王宮最后由全班學生舉手表決)。角色:女王、議長、首相、王宮總管。時間:三分鐘。
(本文來源: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
擴展閱讀
第8課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
第8課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民主政體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脈絡,記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稱及主要內容。
2.認識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本特點和漸進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3.了解英國代議制形成的歷史原因和經濟原因。
4.正確分析英國代議制在其政治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權利法案》、責任內閣制和普選權的廣泛性。
難點:英國代議制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英國是現代西方的資本主義強國之一,同學們知道現在是誰在統(tǒng)治著英國嗎?(由學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萊爾的相片),為什么英國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權?英國究竟實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實英國的這種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經確立,并沿用至今。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追溯英國這種政治制度是如何確立、發(fā)展、完善的。
(二)講授新課:
一、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
投影:《大憲章》簽署的背景——中世紀的英國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國家,英國國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國王把國家的土地分賜給貴族,貴族必須向國王提供勞役和賦役。13世紀初,英國國王在對法蘭西的戰(zhàn)爭中失利,為了奪回失地,英王向貴族進一步征稅征兵,加重了貴族的負擔,如果有貴族拒絕的,就會遭到國王的秘密殺害。在這種背景下,1215年,貴族起兵,迫使英王簽署了《大憲章》。
讓學生閱讀課本32頁有關《大憲章》片段內容,結合背景,分析《大憲章》主要表達的思想,教師強調這是英國第一次明確國王也必須服從法律,沒有人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這是后來《權利法案》的先聲。
教師講述: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逐漸形成并壯大。英國處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權神授”,厲行君主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英國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對國王推行的政策和專橫行為不斷進行指責,在議會中形成了反對派,他們支持《大憲章》,積極要求限制王權。從1640年,英國爆發(fā)了資產階級革命,1688年的“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國王是被議會“邀請“來的,國王權力的來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議會了,并制定了《權利法案》作為國王登基的條件。
讓學生看《權利法案》部分內容,完成53頁思考題:《權利法案》吸取了《大憲章》的什么思想?
答: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運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國王的權力,這是《權利法案》吸取了《大憲章》的重要部分。
教師總結講述:《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確立的君主立憲制,也就是確立了英國沿用至今的政體,英國的統(tǒng)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梢?,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過渡的歷史就是政治權力進一步從國王向議會轉移的歷史。
過渡:《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加強了議會的權力,議會具有立法權、司法權、財政權,但《權利法案》還沒有解決國家的行政的決策和執(zhí)行問題,這是《權利法案》的一個局限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內閣逐漸獨立出來,英王逐漸成為一個“統(tǒng)而不治”的君主,責任內閣制逐漸發(fā)展成熟。
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國王召集咨詢會議本是英國的傳統(tǒng),革命后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少了,而從議會多數黨領袖中來遴選內閣成員也漸成慣例。喬治一世讓內閣自行處理國事,沃爾波爾就成了實際上的首相,全面主持政府工作。內閣的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隨著議會在光榮革命中的勝利,輝格黨和托利黨的地位更突出了。首相和內閣必須從多數黨選出,兩黨制逐漸形成。
列舉英國出兵伊拉克的例子:內閣首相布萊爾是由下議院多數黨選舉產生,所以他要出兵伊拉克,一般是很輕易就在下議院獲得多數票數通過,但也有120多名工黨議員對政府動議投出的反對票使首相布萊爾蒙受了打擊。那反對的那部分議員怎么辦呢?他就需要首相為自己的決策進行辯護,但是無論辯論結果如何,只要下議院是多數票數通過了,最后英國就可以出兵伊拉克。講述這個例子,讓學生討論分析:在責任內閣制下,英國的議會和政府的關系是如何體現的?
學生討論完后,教師總結:在責任內閣制下,英國的議會與政府的關系體現為:內閣必須得到下議院議員的支持,內閣設首相必須是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者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這樣,內閣制的建立使英國的立法機關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減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調節(jié)了議會與政府的關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國的內閣是對議會負責的。
綜上,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即是行政能力由國王向內閣轉移的過程。
通過學習英國的責任內閣制,我們了解了英國的內閣。在中國的古代的明朝,明成祖也設了內閣,那么我們比較一下:明代的內閣與英國的內閣有什么區(qū)別?(投影)
先由學生討論分析,最后教師完善答案:英國的內閣制是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產物,其內閣制下的內閣是獨立于國王之外的機構。而中國的內閣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強化封建統(tǒng)治的產物。
過渡: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體后,責任內閣制得到不斷發(fā)展完善,但是,最初議會的權力基本上掌握在資本階級化的大貴族手中,其他階層根本無法參政,于是,各個階層都為爭取普選權而斗爭,終于使政治民主化得到實現。
三、代議制下的民主化趨勢
設兩個問題:1.英國民主化的趨勢是如何發(fā)展的?
2.普選權的廣泛性能否說明民主化的程度?
由學生閱讀課本,分小組討論后歸納以上問題的答案。
教師參考:
1、(1)光榮革命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掌握在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手中
(2)1832年,在英國第一次選舉制度改革中,新興的工業(yè)資產階級代表
首次獲得進入議會的權力。
(3)在19世紀后半期的兩次議會改革中,成年男子獲得普選權,20世紀
初,非貴族出身的議員在院中首次超過半數。
(4)20世紀,女子逐步獲得普選權。
2、答案是肯定的。在人口不多、經濟發(fā)達、教育普及的國家里,廣泛的
普選權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明民主化的程度比較高。
四、英國政治制度發(fā)展的特點。
引導學生分析:
1、連續(xù)性。近現代英國的主要國家機構和政治制度幾乎無一不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歷史遺產。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從英王的內閣到責任內閣制。
2、漸進性。英國制度的發(fā)展變化都是徐緩漸進式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在17世紀末形成,以后逐漸發(fā)展完善,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
3、創(chuàng)新性。如內閣本是國王召集的咨詢行政機構,革命后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弱,內閣逐漸獨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責任內閣制。
(三)結課
以設計問題的形式結課。
投影問題:一位英國的憲法權威人士曾說:“上下兩院如果作出決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決書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這句話說明了英王的什么地位?結合17世紀有關史實扼要說明英王地位的變化。
參考:(1)說明了英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沒有實權,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
位。
(2)資產階級革命前,英王實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革命后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總結:可見,英國政治發(fā)展的歷史,就是國家權力由英王移轉于議會,議會政治、政黨政治不斷發(fā)展,內閣制逐漸形成,民主范圍不斷擴大,具有英國特色的代議制度逐步形成與確立。它為美國、法國、德國等后起的國家的民主政治體制的建立提供了范本。
板書設計:
第8課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
一、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
(政治權力:國王議會)
1、《大憲章》
2、《權利法案》
標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個人統(tǒng)治集體統(tǒng)治
人治法治
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行政能力:國王內閣)
1、內閣制
1721年,沃爾波爾擔任英國第一首相
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物集體負責
2、兩黨制
三、代議制下的民主化趨勢
1、1832年議會改革
2、普選權的發(fā)展
四、英國政治制度發(fā)展的特點
1、連續(xù)性
2、漸進性
3、創(chuàng)新性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結合教材目錄介紹第二章的階段特征、知識結構。
階段特征:屬于早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基本特征,但制度不完善;此階段封建勢力大于資本主義勢力。
2、結合英國王朝世系表介紹英國歷史的沿革及革命前的背景(重點介紹:七國時代——建立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比中國晚3000年。安茹王朝——13C議會制建立、議會的傳統(tǒng)。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及遺留的問題、專制、重商主義、資本主義萌芽及發(fā)展。伊麗莎白女王王位繼承。斯圖亞特王朝——建立、專制統(tǒng)治、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矛盾的激化)。啟發(fā)學生歸納、概括革命的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資產階級革命就是在反封建的基礎上確立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從而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開辟道路。
3、革命過程:采取板書、地圖或課件示意的方法,由老師形象、重點講述,對一些重點問題提問,引導學生分析。如:導火線——革命的標志?——內戰(zhàn)——共和國的政權性質?克倫威爾措施、評價?——復辟及原因、兩黨制形成——“光榮革命”、二王制、革命結束的標志?——《權利法案》(內容、實質: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君主立憲?
4、歷史意義: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重點理解: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君主制;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資本主義戰(zhàn)勝封建主義,發(fā)展資本主義);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
教學設計思想
1、學習世界歷史,尤其是一個重要階段的開始,需要從這個階段的大背景(即階段特征、知識線索)入手,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在時空上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同時對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2、為使學生形象地感知歷史,適量地借助多媒體教學輔助課件,并采取圖示的方法。
3、本節(jié)主要采取教師啟發(fā)下的學生討論、歸納法。
高中歷史必修一《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解析岳麓版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高中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幫助高中教師緩解教學的壓力,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高中歷史必修一《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解析岳麓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高中歷史必修一《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教案解析岳麓版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漸進的制度創(chuàng)新》是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三單元第8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兩個子目構成,主要講述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過程、發(fā)展和完善等知識點。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開創(chuàng)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君主立憲制、內閣制、政黨制等政治制度對英國自身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學好本課可以為本單元美國、法國、德國民主政體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存在看問題重表象、輕實質的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實際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fā)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講述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過程、發(fā)展和完善等知識點。
通過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的探究,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方法,養(yǎng)成歷史思維。
通過學習,認識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fā)達的根本動力。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權利法案》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五、教學方法
過渡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币蚨?,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
六、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法導入新課。
我會播放伊麗莎白二世出席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視頻,并提出問題,現代社會的英國是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什么還有女王呢?帶著問題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能夠給學生強烈的視聽刺激,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迅速融入課堂。同時,我設置的思考問題又增加了課程的懸念,有利于烘托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1.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
(1)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
我會分別展示《13世紀的斗爭》和《17世紀的斗爭》兩組圖片,并對應以下兩個問題:13世紀貴族為限制王權做出了哪些努力,又為英國留下了什么歷史傳統(tǒng)?17世紀的斗爭取得了哪些成果?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展示圖片的方式,可直觀的了解歷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
(2)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權利法案》
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史料分析法,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法律條文的解讀,總結提煉出《權利法案》的內容和影響有哪些。
這樣設計的優(yōu)點,一方面能鍛煉學生史料解讀能力,另一方面易于使學生發(fā)現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2.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1)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責任內閣制
通過多媒體出示責任內閣制的相關史料,引導學生根據史料從形成過程、組織原則、與議會的關系三個方面進行思考作答。
從史料中分析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責任內閣制的形成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歷史意識。
(2)君主立憲制的進一步完善
出示英國人民要求議會改革的圖文資料,并提出問題:工業(yè)革命開始后,這種選票分配有何弊端?如何解決,有何影響?學生閱讀材料,結合課本找出答案,我進行總結。
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這一知識點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不易理解。我會引導學生回顧剛才所學的《權利法案》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指導學生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基礎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的基礎上,我會得出國王統(tǒng)而不治,議會權力至上;是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的結合體的結論。
之后我會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鏈接,認識英國的制度創(chuàng)新對英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通過對所學內容的回顧及分析,使學生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有更深入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1.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新知。因此在小結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2.作業(yè)
在課程的最后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yè):請同學們課下搜集當今世界上除英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也實行君主立憲制。
開放式的作業(yè)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達到課雖下、趣仍濃的特點。
高二歷史教案:《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經濟狀況;都鐸王朝的統(tǒng)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tǒng)治;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克倫威爾的統(tǒng)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和影響;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內閣制的形成。
2、通過教師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經過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總歷程,理解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原因,理解君主立憲制的含義
3、通過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戰(zhàn)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先進生產關系取代落后的生產關系的過程,盡管其間存在著曲折和反復,但是,歷史前進的潮流不可逆轉。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如果說人類社會從14、15世紀開始了向近代化邁進,那么17、18世紀的人類社會則是向其深度和廣度方面發(fā)展,其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當時世界歷史上發(fā)生的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不僅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時,它有力地推動了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推動了歐洲一些封建國家的改革,推動了西方殖民擴張的進行,這一切在客觀上為早期資本主義在世界的發(fā)展均創(chuàng)造了條件。由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一個新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教法建議
1、讓學生閱讀前言,歸納17-18世紀的世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用圖示(教學過程中的圖1)的方法簡要介紹本單元的階段特征、知識結構,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所處的地位。
2、如果時間允許,還可用“樹狀”結構簡介歷史上英國的建立及封建王朝的更替情況。
3、在教師講述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經濟、政治、宗教的變化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歸納、概括出革命爆發(fā)的根本原因,革命的基本內涵。
4、“為什么英國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打著“宗教”旗號?”“為什么革命過程呈現出極其復雜、呈現了多次反復?”“為什么革命的結果,建立以新貴族為主的資產階級專政?”利用上述問題的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找出這個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具有的特征。
5、利用課件或圖示的方式圍繞“資產階級革命”的內涵,分階段講清革命的基本進程。并引導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克倫威爾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重點分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和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進入17世紀以后,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與封建制度之間的矛盾明顯尖銳起來,成為當時英國社會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與農業(yè)發(fā)展到相當水平之時,沖破這些封建性限制便成為當務之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便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隨著《權利法案》的頒布,“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在英國才開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發(fā)展和改造”,即為日后的英國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提供了前提保證。另外,在它的影響下,歐美的一些國家或通過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或通過改革,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新的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難點分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這是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隨著英國清教運動的不斷發(fā)展,其抨擊英國王權和國教會的專制統(tǒng)治的力度也不斷加大,最終向英國的王權和國教會的專制統(tǒng)治發(fā)起了進攻。
教學設計示例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重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
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腦教學輔助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