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西師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10-10西師版《古朗月行》課堂設計之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要求寫的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詩文內(nèi)容,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煉,對古詩產(chǎn)生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生字卡片、描述課文內(nèi)容的大掛圖(投影片)以及課文朗讀CD。
教學設計參考
一、看圖引入新課
1、出示圓月圖,說說你看見的圓月像什么。
2、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看見的月亮又像什么呢?想知道嗎?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古朗月行》。
二、初實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畫出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3、抽讀生字,訂正生字讀音。
4、再讀課文,說說作者小時候看見的月亮像什么。
三、再讀課文,指導背誦
1、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
3、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背誦。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作文5000網(wǎng) WWW.zw5000.COm]
1、打亂順序認讀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運用基本筆畫和已學熟字分析、記憶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編輯推薦
西師版《古朗月行》課堂設計之二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師版《古朗月行》課堂設計之二”,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月亮)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教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啊!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學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畫一幅有關月亮的圖畫。
古朗月行 設計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古朗月行 設計”,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目標:
1.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一、謎語導入
1.同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坝袝r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保ㄔ铝粒?/p>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啊!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2020古朗月行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古朗月行”,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3 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作者: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四、讀詩句,學生字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啊!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 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
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1.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2.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六、識字、寫字指導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時與太陽有關。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七、抄寫生字(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 呼 疑 鏡 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碧”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先請大家猜一則謎語,看誰能最先猜出來?!坝袝r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保ㄔ铝粒?br> 2.出示朗月的畫面。我們知道,彎彎的月亮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啟發(fā)想象。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詩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題,范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讀通課文。
2.范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教師隨機指導生字讀音。
4.相機出示生字:古、行、時、識、作、臺、朗、呼、疑、鏡。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讀古詩,談認識。
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從哪句詩句知道的?
(1)古時候的小朋友把月亮當成“白玉盤”。又當作“瑤臺鏡”。
(2)“呼”的意思是叫。
(3)“識”的意思是認識。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2.借圖想象,感情朗讀。
(1)出示幻燈片:圖上畫的都有什么?誰能把圖意說一說?
(2)聽描述,想象詩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藍,一輪圓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在上面。月光如銀,灑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寧靜、美好的景象啊!
(3)邊想象邊誦讀詩句。
(4)指名讀詩文,大家評議。
3.背誦古詩。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誦,齊背。
四、識記生字字形。
1.自學生字。
2.小組內(nèi)交流。
3.班內(nèi)交流,指導“作、臺”。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畫一幅有關月亮的圖畫。
《古朗月行》教材理解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朗月行》教材理解”,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材說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詩,全詩16行,課文節(jié)選其前4行。詩句的意思是:年幼時不認識月亮,稱它為白色的玉盤。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鏡子,高高地懸掛在夜空云間。作者以神話般的想象,贊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在圓月的日子觀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寫月亮的圖片、兒歌、謎語。
準備本課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勾畫出生字,反復讀生字,讀準字音,特別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時和識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檢查,并隨時糾正錯誤讀音。
根據(jù)字形結構特點,采用部件結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記憶字形。
時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構成;
識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構成;
臺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構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構成。
理解臺的字義時,教師可手指講臺,明白臺就是高平的建筑物,還可以讓學生組詞擴詞,如:戲臺、主席臺、柜臺等,積累詞匯。
2.寫字教學
本課生字的間架結構有相似之處,可指導學生歸類觀察范字,練習寫字。如臺、古都是上下結構,這兩個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兩邊不要分得太開??芍攸c指導彳的寫法:上撇較短,下撇稍長,豎對準上撇中部,從下撇起筆。
(三)朗讀指導
朗讀時可借助掛圖,想象自己在寧靜的夜晚面對圓月欣賞的情景,語速稍慢些。先聽聽老師或錄音的朗讀,再反復練習,注意讀出節(jié)奏與韻腳。
(四)練習提示
第三題是復習生字的練習。先要引導學生注意每組的兩個字讀音相同,比比它們字形的差別,再通過反復讀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第四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夜空的興趣,加深對古詩的感受。注意提醒學生仔細認真地看,邊看邊展開想象,然后畫一幅畫。觀察的日期可根據(jù)當?shù)靥鞖馇闆r靈活安排。
(五)擴展活動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月亮的不同形狀及自己的感受。
2.讀一首描寫月亮的兒歌、謎語、詩歌。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出示掛圖,啟發(fā)想象。
觀察畫面,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說月亮像什么。
(二)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讀生字古、行。認識朗。
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音。
(三)自讀課文,思考:詩人說的圓月和你想的哪兒一樣,哪兒不同?相機出示生字:時、識、作、臺,簡要說說第三、四行的意思。(只要學生大致了解,不要求解釋詩句。)
(四)練習朗讀、背誦。
(五)指導書寫。
(六)展示、交流學生畫月亮的圖畫。
五、參考資料
1.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全家遷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認作自己的故鄉(xiāng)。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jīng)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zhuǎn)折時期,他的一生中,既親見了歷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慘不忍睹的戰(zhàn)亂禍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與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分不開的。李白一生懷著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艱難,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詩歌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古朗月行》是一首樂府詩。原詩16行8句,為適合小學生閱讀,只摘用了前4行作為課文。因詩人鮑照曾著有《朗月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2.《古朗月行》原詩
小時不識月,蟾蜍蝕圓影,
呼作白玉盤。大明夜已殘。
又疑瑤臺鏡,羿昔落九鳥,
飛在青云端。天人清且安。
仙人垂兩足,陰精此淪惑,
桂樹何團團!去去不足觀。
白兔搗藥成,憂來其如何?
問言與誰餐?凄愴摧心肝。
此詩開頭描寫月亮的形狀,接著寫了關于月亮的傳說,最后嘆息月蝕后朗月不再可欣賞。詩人用比擬的手法,對唐玄宗晚年沉迷聲色,朝政腐敗,表示了憂慮和沉痛。
《古朗月行》教學反思之一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朗月行》教學反思之一》,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一、本教學設計的實施中,我通過多媒體再現(xiàn)古詩情境,引起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從直觀上感知古詩描繪的情境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出示第二句詩的動畫畫面時,許多學生不禁都叫起來:白玉盤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飛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學生對多媒體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對古詩情境美的感悟。我順其思維,引導學院生劃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樣的,使學生與古詩產(chǎn)生了共鳴。因此擺脫了逐字解釋,死記硬背古詩的教法。
二、古詩教學應以美的韻律來優(yōu)化和規(guī)范語言實踐行為,使學生置身于愉悅的、自主的、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樂學、善學、博學、美學,經(jīng)歷豐富的情感體驗,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在處理閱讀與感悟上,從易到難:先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古詩,再理解性朗讀,最后以圖文結合,加予想象讀。讓學生參與讀書,自主讀書,從讀書中感悟古詩。在想象讀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讀后,我問:你看到了什么?學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躍,也許就是學生的閱讀的個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處理學生朗讀上,在本節(jié)課里我有兩次的范讀,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示范。但是在讓學生理解后讀古詩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無論是語調(diào)、語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樣才能讀出學生的個性?怎樣才能讓學生把對古詩的感悟,通過聲音和表情呈現(xiàn)出來?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逐步樹立一個我為什么這樣讀的思想。這樣學生的讀書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個性。
一年級古詩《古朗月行》教學設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級古詩《古朗月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內(nèi)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詩全詩原16行,課文節(jié)選其前4行。詩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出來。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感悟、背誦課文以及從朗讀、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讀“會認”字和正確書寫“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圖文結合知道古詩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與神奇。
教學準備:
生字卡、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葉圣陶爺爺寫的《小小的船》,還記得嗎?
2.學生背誦《小小的船》
3.葉圣陶看到彎彎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詩人李白小時候看到了圓圓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們來學習《古朗月行》。(板書:古朗月行)
設計意圖:復習舊課導入新課,這不僅鞏固了舊知,而且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新知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教師范讀古詩。
過渡:老師讀的怎樣?想和老師比賽嗎?要想超越老師不難,只要你認識這些朋友,你就成功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識、玉、盤)
(設計意圖:教師的范讀給學生帶來第一次對課文韻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學生與教師賽讀的自信心,并讓學生明確學習生字的目的。)
2.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這根拐棍自學生字。
(2)檢查、鞏固生字。(采取小組讀、同桌讀、開火車讀等方式認讀生字。)
(3)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和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讀古詩。(要求:準確、通順。)
(1)初讀古詩,隨文識記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試讀古詩,邊讀邊動筆劃出生字。)
(2)再讀古詩,互評自查,力求準確、通順。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隨文識字,達到鞏固知識,體驗知識過程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圖文結合,感悟、理解古詩。
過渡:同學們都能把古詩讀準確、通順了,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小李白一起去觀賞美麗的月亮。
1.學習第一句詩。
(1)觀察、想象、描述圖畫。(電腦出示:一個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學生說圖。
(2)圖文理解第一句詩。
師: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請同學們動筆劃一劃古詩中哪兩行詩是描寫這幅圖的。
師: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當成了白玉盤?
(3)圖文對照讀第一句詩。
2.學習第二句詩。
(多媒體慢慢出現(xiàn)圓圓的月亮中倒影著亭臺樓閣,在藍色的云中飄動。)
過渡:圓圓的月亮像一個玉石的盤子,可好像不像盤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請同學們在書中劃出描述這幅圖的詩句。
(1)學生觀察圖畫。
(2)學生劃出古詩中的第二句。
(3)學生結合圖畫進行讀第二句古詩。
(4)學了這句古詩,你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形象、直觀的表象是學生理解古詩的橋梁,此環(huán)節(jié)把cai課件當作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既引起學生對古詩理解的興趣,又能把圖文結合起來,只要學生能通過看圖,劃出與之對應的詩句就能說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古詩的意思,不必作過多的解釋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3.整體感悟,指導朗讀。
師:小時候不知道圓圓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盤。又以為它是梳妝用的鏡子,飛到藍藍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讓我們來把古詩讀好。(結合圖畫)
(1)學生根據(jù)課件讀古詩。
(2)教師范讀。(要求注意聽老師讀,劃出停頓和重音。)
(3)學生練讀。
(4)賽讀。(按照劃出的停頓和重音讓學生自評、互評。)
(5)學了這首古詩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朗讀課文將不再是“小和尚念經(jīng)”。而是根據(jù)語言和意像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走進課文,感悟成誦。
1.學生想象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讀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會更清楚。
2.學生指畫讀古詩。
師:請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3.配樂誦讀。
4.背誦古詩。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和方法。通過想象讀、圖文結合讀、配樂讀讓學生在流利的基礎上讀出古詩的韻味和情境,以此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五、寫字。
1.認讀“會寫”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導觀察占格位置。
4.范寫、講解、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把字寫好必須要從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字做起。堅持訓練讓學生觀察、分析、聯(lián)系的寫字習慣。)
板書設計: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入/青云端。
教學反思:
一、本教學設計的實施中,我通過多媒體再現(xiàn)古詩情境,引起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從直觀上感知古詩描繪的情境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出示第二句詩的動畫畫面時,許多學生不禁都叫起來:“白玉盤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飛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薄瓕W生對多媒體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對古詩情境美的感悟。我順其思維,引導學院生劃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樣的,使學生與古詩產(chǎn)生了共鳴。因此擺脫了逐字解釋,死記硬背古詩的教法。
二、古詩教學應以美的韻律來優(yōu)化和規(guī)范語言實踐行為,使學生置身于愉悅的、自主的、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樂學、善學、博學、美學”,經(jīng)歷豐富的情感體驗,真切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在處理閱讀與感悟上,從易到難:先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古詩,再理解性朗讀,最后以圖文結合,加予想象讀。讓學生參與讀書,自主讀書,從讀書中感悟古詩。在想象讀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讀后,我問:“你看到了什么?”學生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躍,也許就是學生的閱讀的個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處理學生朗讀上,在本節(jié)課里我有兩次的范讀,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示范。但是在讓學生理解后讀古詩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無論是語調(diào)、語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樣才能讀出學生的個性?怎樣才能讓學生把對古詩的感悟,通過聲音和表情呈現(xiàn)出來?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逐步樹立一個我為什么這樣讀的思想。這樣學生的讀書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個性。
語文一年級下冊《古朗月行》說課稿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一年級下冊《古朗月行》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古朗月行》是古樂府詩,這里節(jié)選了詩的前四行,詩人李白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xiàn)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識。今天呢,小編就為大家推薦語文一年級下冊《古朗月行》說課稿,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語文一年級下冊《古朗月行》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呈現(xiàn)的是長春版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第一冊第五板塊的第一課《古朗月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古朗月行》節(jié)選自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樂府古題詩,詩中介紹了作者小時候因不認識月亮,把它稱作“白玉盤”、“瑤臺鏡”。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孩童時期對月亮幼稚而美好的認識,語言質(zhì)樸,富有童趣。處在教材第五板塊,主題是有趣的夜空,承擔著《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所指出的“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一任務,本篇文章是這一板塊的第一篇課文,對于指導學生識字、寫字,落實本學段、本冊、本板塊的教學目標,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我把古詩作為識字、寫字的載體,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轉(zhuǎn)向大屏幕)知識與技能:認識9個生字,會寫6個字。重點認識“古”字的偏旁“十”及指導“行”“飛”的書寫,能朗讀、背誦古詩。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及同桌間合作、交流,記住字音、字形。引導學生采用“讀拼音”、“問老師”等方法識字音,用“數(shù)筆畫”“加一筆”等方法記字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指導朗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激發(fā)想象力,體會夜空的美好。
三、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課堂,識字最為重要。這節(jié)課學生第一次接觸合體字和新部首,所以我的教學重難點就落在部首“十”、合體字“行”的認識及書寫上。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三維目標,落實重難點,我設計了(轉(zhuǎn)向大屏幕)四個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謎語導入,激情引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我出示一則謎語讓孩子們猜,再一同欣賞月亮的圖片,說說自己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順勢引出“李白小時候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走進古詩。激發(fā)興趣,把孩子引入語文的殿堂,興趣盎然地接受新知識。
(二)授之以漁,識記字音
“音形義”三位一體是中國漢字的最大特點,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讀準字音,是學習漢字的第一步,只有會讀了才能更好地記憶,理解和運用,所以我把解決字音放在首位。讓學生聽范讀,圈生字,教給他們運用“讀拼音”、“問老師”等方法記字音,再同桌考讀,最后由老師檢測。力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用喜歡的方法自主識字,鍛煉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小組合作,探究意識。
(三)發(fā)揮主體,巧記字形
讀準字音,記準字形,這樣落筆時才扎實。所以,記準字形尤為關鍵。本課知識點多,容量大,字形很有特點。“古”、“行”和“臺”字是這冊教材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合體字,而部首、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含義,都是學生要掌握的。因此,我把這三個字作為講解重點。先讓學生自主記字形,同桌間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的,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再總結方法,引出部首,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含義,指導重點字及重點筆畫的書寫。出示字理圖,直觀展示文字的演變過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指導學生用“假如我會飛,我想飛到……”句式說話,不僅鞏固“飛”的字音字形,還進行了句子表達練習,為下一步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理解詩意,感受詩情
古詩是指導學生識字、寫字的載體,本詩中李白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表達也是指導學生朗讀,感受語言魅力,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的有效載體。因此本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古詩,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了解“李白把月亮看作了什么?”“為什么把月亮看作白玉盤和瑤臺鏡?”讓學生體會小時候的李白天真有趣的一面,感受古詩的意境與情趣。以上是我對《古朗月行》這一課初淺的認識與設計,接下來我將展現(xiàn)我對教材的理解,踐行我的教學設計,此過程中,一定會與一些不夠成熟的地方,誠懇地希望各位評委老師不吝賜教,多提寶貴意見,讓我的羽翼更快地豐滿起來,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課文《古朗月行》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月亮。
2.本課生字卡片,月亮的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2.揭示課題。板書:3古朗月行。認讀課題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韻母的字。
3.介紹這首詩也是李白寫的。
二、觀察圖畫,范讀課文。
1.出示掛圖。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一說:圖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范讀課文。聽聽詩人是怎么說圓月的。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回并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課文3遍。
2.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詩中要掌握的6個生字和要認識的5個字,讀準字音。
四、讀詩句,學生字。
1.檢查古詩朗讀情況。(指3-4名不同層次學生讀)
2.認讀“時”、“識”這兩個讀音相同的生字,區(qū)別字義。
齊讀第一行詩:小時/不識/月,
3.詩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齊讀第三行)
教師解釋“白玉”(可制作裝飾品的礦石,或用實物舉例)。
認讀“作”。(平舌音。作業(yè)的“作”就是這個字。)
指導讀:他以為月亮是白玉盤呢,多有趣啊!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呼作/白玉/盤。
4.除此之外,他還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讀第三行)指導:又疑瑤臺鏡。認讀“臺”5.這瑤臺鏡應該放在桌子上、梳妝臺上,詩中說它怎么了?(讀第四行。)指導:飛在/碧云/端。
五、朗讀、背誦課文。
同學們雖然都認識月亮,但在觀月時也有許多想象,越看越覺得月亮美麗、可愛。能把你的心情在讀中表達出來嗎?請聽錄音朗讀。
1.反復朗讀課文(先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2.背誦課文。(背誦時仍要注意節(jié)奏。)
六、識字、寫字指導。
以學生識記為主,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重點指導“彳”的寫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組詞鞏固:古詩、古代。
行:左邊是雙人旁,上撇短,下撇長。右邊比左邊低一些。組詞鞏固:自行車、行人、行不行。
時:日字旁加個“寸”?!皶r”與太陽有關。如:時間、時候、時光。
識:言字旁加個“只”。組詞:認識、知識、識字。
作:作業(yè)、工作、作用的“作”都與“人”有關,所以這個字是單人旁。右邊是“竹”的左半邊再加兩短橫。
臺:上半部分要寫得比“口”寬些。組詞:講臺、臺球、上臺。
七、抄寫生字(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呼疑鏡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古朗月行》教學二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古朗月行》教學二,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1.認讀生字。(開火車讀,反復兩遍。)
2.比一比,讀一讀。(完成課后練習3)
指名讀,說出每組字形上的聯(lián)系,讀音的差別,通過詞語區(qū)別字義。
3.讀拼音寫漢字。(略)
二、認讀要求認識的生字
1.讀古詩,畫出課文中要求認識的字。
2.讀一讀,記住它們的讀音。
3.認讀:朗呼疑鏡碧
4.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三、背誦課文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4。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然后要求學生如實畫下來。
2.每評一幅畫得好的,貼到黑板上展覽。
3.用“月亮”練習說話。
聯(lián)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補充完整。內(nèi)容不加限制,可從形狀、顏色、位置、運動等多角度說,學生想說什么說就說什么,鼓勵學生要和別人說的不同。注意說話時語句完整、通順。
西師版《草》教案設計之四
教學目標:
1.
喜歡閱讀古詩,有主動積累古詩的愿望。
2.
借助拼音認識7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6個字。
3.
誦讀課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字,誦讀課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教師:閱讀《賦得古原草送別》,了解詩人及詩意。
學生:觀察春天小草生長的情況,或讀讀寫小草的兒歌。
教學過程:
一、
朗讀古詩,引入新課
1.
會背古詩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課內(nèi)和課外學的古詩都可以)。
2.
教師引導學生背誦與春天有關的古詩,并揭示課題:草。告訴本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
二、
初讀全詩,學習生字
1.
借助拼音讀課文,標出生字多讀幾遍。
2.
相互交流,提醒讀準難讀的字因。
3.
檢查認讀生字的情況。可以采取開火車、個體與集體的形式認讀。
4.
抽讀課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加強學習過程中的反饋矯正。
三、
再讀課文,想象畫面
1.
看圖讀課文,想象畫面的內(nèi)容。
2.
說一說:一邊讀,一邊想到了什么?
3.
教師描繪古詩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四、
誦讀古詩,體會意境
1.
自由朗讀、抽讀課文。通過讀來表現(xiàn)小草的勃勃生機。
2.
教師范讀,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意境。
3.
指導朗讀,并背誦古詩。
五、
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六、
擴展學習,提示閱讀
教師向?qū)W生推薦《早春》、《詠柳》等古詩,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建議——《古朗月行》綜合資料之一
作為一小學位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聽得懂我們所講的內(nèi)容。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zhì)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建議——《古朗月行》綜合資料之一,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朗、呼、疑、鏡”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材說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詩,全詩16行,課文節(jié)選其前4行。詩句的意思是:年幼時不認識月亮,稱它為白色的玉盤。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鏡子,高高地懸掛在夜空云間。作者以神話般的想象,贊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在圓月的日子觀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收集描寫月亮的圖片、兒歌、謎語。
準備本課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圖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勾畫出生字,反復讀生字,讀準字音,特別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時”和“識”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檢查,并隨時糾正錯誤讀音。
根據(jù)字形結構特點,采用部件結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記憶字形。
“時”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構成;
“識”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構成;
“臺”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構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構成。
理解“臺”的字義時,教師可手指講臺,明白“臺”就是高平的建筑物,還可以讓學生組詞擴詞,如:戲臺、主席臺、柜臺等,積累詞匯。
2.寫字教學
本課生字的間架結構有相似之處,可指導學生歸類觀察范字,練習寫字。如“臺、古”都是上下結構,這兩個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其余四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兩邊不要分得太開??芍攸c指導“彳”的寫法:上撇較短,下撇稍長,豎對準上撇中部,從下撇起筆。
(三)朗讀指導
朗讀時可借助掛圖,想象自己在寧靜的夜晚面對圓月欣賞的情景,語速稍慢些。先聽聽老師或錄音的朗讀,再反復練習,注意讀出節(jié)奏與韻腳。
(四)練習提示
第三題是復習生字的練習。先要引導學生注意每組的兩個字讀音相同,比比它們字形的差別,再通過反復讀詞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第四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夜空的興趣,加深對古詩的感受。注意提醒學生仔細認真地看,邊看邊展開想象,然后畫一幅畫。觀察的日期可根據(jù)當?shù)靥鞖馇闆r靈活安排。
(五)擴展活動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月亮的不同形狀及自己的感受。
2.讀一首描寫月亮的兒歌、謎語、詩歌。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出示掛圖,啟發(fā)想象。
觀察畫面,聯(lián)系課前觀察,說說月亮像什么。
(二)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讀生字“古、行”。認識“朗”。
注意讀準兩個后鼻音。
(三)自讀課文,思考:詩人說的圓月和你想的哪兒一樣,哪兒不同?相機出示生字:時、識、作、臺,簡要說說第三、四行的意思。(只要學生大致了解,不要求解釋詩句。)
(四)練習朗讀、背誦。
(五)指導書寫。
(六)展示、交流學生畫月亮的圖畫。
五、參考資料
1.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全家遷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認作自己的故鄉(xiāng)。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jīng)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zhuǎn)折時期,他的一生中,既親見了歷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慘不忍睹的戰(zhàn)亂禍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與這樣一個特定的時代分不開的。李白一生懷著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艱難,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詩歌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古朗月行》是一首樂府詩。原詩16行8句,為適合小學生閱讀,只摘用了前4行作為課文。因詩人鮑照曾著有《朗月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靶小笔枪糯姼璧囊环N體裁。
2.《古朗月行》原詩
小時不識月,蟾蜍蝕圓影,
呼作白玉盤。大明夜已殘。
又疑瑤臺鏡,羿昔落九鳥,
飛在青云端。天人清且安。
仙人垂兩足,陰精此淪惑,
桂樹何團團!去去不足觀。
白兔搗藥成,憂來其如何?
問言與誰餐?凄愴摧心肝。
此詩開頭描寫月亮的形狀,接著寫了關于月亮的傳說,最后嘆息月蝕后朗月不再可欣賞。詩人用比擬的手法,對唐玄宗晚年沉迷聲色,朝政腐敗,表示了憂慮和沉痛。
《江南》課堂設計之四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要根據(jù)班級同學的具體情況編寫教案。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南》課堂設計之四”,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學具
教具:自制CAI光盤,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CAI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shù)一數(shù),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指名分句朗讀,結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葉、何;第三句:魚、戲、間。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江、間的讀音一個是后鼻音,一個是前鼻音。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珊秃雾嵞赶嗤?,葉和魚的讀音是自成音節(jié)。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字:可、江、采、魚。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蓡l(fā)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陬^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構,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陬^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陬^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四、精讀課文
1.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蓯?。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lián)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蓯鄣臉幼印?/p>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五、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jù)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六、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七、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xù)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yōu)秀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