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網(wǎng)
時間的測量教案
時間的測量教案熱門。
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當中的一部分,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是老師自己去完善的。而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也能提升老師教學水平。一個好的教案課件應該是怎樣的?有請駐留一會,閱讀小編為你整理的時間的測量教案熱門,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1)
第一節(jié) 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素質(zh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2)體驗探究長度間接測量的探究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教學重點
1、認識常用的計時工具和長度測量工具。
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教學難點
1、長度的間接測量方法。
2、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我們常常需要通過測量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所用時間來測量速度,這就涉及時間和長度這兩個基本物理量的測量。這節(jié)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
一、時間的測量
1、計時工具
(1)教師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后,歐洲出現(xiàn)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讓學生看課文圖11.3-1了解古代和現(xiàn)代的幾種計時工具。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簡要介紹日晷、沙漏計時原理:
①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shù)量的沙子,根據(jù)漏下的沙量計時。)
2、時間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時間單位及單位間進制率。
(2)閱讀課文第27頁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28頁科學世界了解“秒”的準確定義:銫原子振動9192631770次所需的時間定義為1s。
(3)認識時間單位的符號:小時(h)、分(min)、秒(s)3、停表的使用
二、長度的測量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2)讓學生找出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為“尺”。
①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②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等。
2、長度的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
(2)閱讀課文第28頁倒數(shù)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了解“米”的準確定義: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內(nèi)所經(jīng)路徑的長度定義為1米。(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000m=10m;1dm=0.1m=10m;1cm=0.01m=10m;1mm=0.001m=10m 1μm=0.000001m=10m;1nm=0.000000001m=10m
3、閱讀課文第28頁了解一些物體的長度或物體間的距離。
4、刻度尺的使用
應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5、學生分組實驗。測量物理課本寬度、做課本第30頁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第3題要求的3個實驗。
(1)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
(2)測量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下進行測量,直徑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方法一(卡尺法):圖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幣緊壓在桌面邊緣;借助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圖圖11-2-2所示,用兩把三角板緊夾住硬幣,均可從刻度尺上讀出硬幣的直徑d。根據(jù)公式L=лd 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二(滾輪法):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讓硬幣從某個記號開始,在紙面上沿直線滾動n周記下終點。測出線段長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長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幣的直徑d=s/nл.方法三(替換法):把硬幣放在紙上,貼著邊緣用筆畫上一圈,再剪下對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圓的d,即為硬幣的直徑。根據(jù)公式L=лd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四(化曲為直法):拿一紙條緊貼著硬幣邊包幾圈,用一大頭針在紙條上扎穿一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平放,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孔間的距離L,就是硬幣的周長。根據(jù)公式d=L/л求出硬幣的直徑。
(3)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探究:紙的厚度為10-4m,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頁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頁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上百頁紙的厚度,而一頁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shù)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測少法)測量時取若干頁紙(紙的頁數(shù)要足夠多),壓緊后,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L,然后將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shù)n,求出每頁紙的厚度l=L/n.-
3-6
-93
1-2(4)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測量道理與測量一頁紙的厚度相同(以多測少法)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d=l/n.三、誤差
任何實驗測量結(jié)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shù)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guī)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chǎn)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 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達標自查
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
(2)一個墨水瓶的高為0.65 ;
(3)一課桌的高為0.52
;
(4)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2、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A、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應沿所測長度放置,并必須從0刻度線量起 A、看刻度尺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要正對刻度線 B、讀數(shù)時,根據(jù)所測長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線來讀取數(shù)據(jù) C、記錄時,要記下測量的數(shù)字和單位
3、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認真細致的測量可以避免誤差 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 D、測量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A、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線已經(jīng)磨損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勻的刻度尺
5、怎樣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一枚硬幣的直徑?畫圖表示出你的測量方法,并將測量結(jié)果填在橫線上。
硬幣面值 ;硬幣直徑。
6、怎么測量一個乒乓球的直徑?寫出你需要的輔助器材,畫出你的測量方法。
7、要比較準確地測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較科學而簡單的辦法是()A、做一根分度值為1m,長為100m的長度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打開地圖,根據(jù)圖上給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離 C、利用汽車行駛中里程表計數(shù)的變化
D、將公路等分成n段,測出每段的長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長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沒有刻度尺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這些身體上的刻度進行粗略的測量了。
9、利用學校田徑場的跑道和秒表,怎樣測量自己正常步行時的速度?測出了這個速度你還能進一步測出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嗎?試一試。
10小明在學校的田徑運動會的跳遠比賽中,奮力一躍,裁判用卷尺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小明的成績剛好打破了校紀錄,但裁判長卻沒有認可這個成績,而是拿來了一把鋼卷尺進行了重新測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11、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42.195km,比賽的地點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辦方,你將怎樣將馬拉松比賽路線的距離測量出來呢?說出你的方法,并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實際的測量方式與你的測量方式相同嗎?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2、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shù)目潭瘸哒_測量長度。
3、能根據(jù)常見的周期現(xiàn)象估測時間,會選用適當?shù)墓ぞ哒_測量時間。
4、知道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5、通過相關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過程,激發(fā)操作興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zhì)及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重點】
1、知道什么是單位,以及引入單位概念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工具,通過活動,力圖使學生掌握長度和時間測量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測量習慣、
【教學難點】
如何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和正確讀數(shù),誤差
【教學用具】
投影儀、鋼直尺、鋼卷尺、皮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秒表等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說明
一、新課引入
師:要求同學們閉目凝神,當同學們聽到老師說出“運動”一詞時,呈現(xiàn)在腦海中的是什么情景?
師:這些運動物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師:引導學生比較歸納,得出機械運動的初步定義:所有運動物體的位置都在隨時間而變化,進而提出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首先必須學會測量長度和時間。
播放詩配畫《早發(fā)白帝城》,分析詩句中哪些詞句分別對應于物理學描述物體的運動所用的距離、時間
學生列舉腦海中呈現(xiàn)的情景:飛奔的火車、駿馬;飛流直下的瀑布;田徑賽場上的運動員……
學生列舉運動物體的共同特征
學生回答,教師糾錯
再次關注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二、長度測量及單位
師:請同學們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短
師:不用尺,如何證實自己的目測結(jié)果是否正確?
師:你能確切知道課桌的長比寬長多少嗎?
投影:“方法”:測量就是將待測量與一個公認的標準進行比較,這個公認的標準就稱為單位。
投影:“信息快遞”:SI制中長度單位及常用單位了解:國際單位制(SI)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納米(nm)看課本“信息快遞”了解長度單位的換算關系。
目測后交流目測結(jié)果
學生匯報目測結(jié)果是否正確的辦法:用一張紙條(或一根線)、一拃或課本的寬度或三角板的一邊長作為標準,測出課桌的長、寬、高各是選定標準的幾倍,來比較課桌的長、寬、高的長短
學生討論、交流后,會注意到大家的選取的標準五花八門,難以對不同課桌進行比較,即使對同一張課桌也不能方便的知道長比寬長多少,使他們體會到制定公認標準的必要性——引出單位和測量。
學生閱讀,并比較微觀粒子到宇宙尺度數(shù)量級的差別
由于學生使用的課桌、目測經(jīng)驗各異,目測的結(jié)果會呈現(xiàn)多樣化,應鼓勵學生自主地表達想法
要求學生完成以下練習:
i用估測法對下列數(shù)值做出判斷:
(1)中學生走兩步的距離大約是________m。
(2)你的手指食指的寬度大約是________cm。
ii一名男排運動員的身高大約是20xx____=2.013______。
iii萬里長城大約是6.7×103____
教師講評
深化對長度單位一—米的認識
師:上節(jié)課學習了長度測量及單位,那么什么是測量SI制中長度單位是什么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
師:這節(jié)課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測量的問題、想一想,如何測出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與同學交流,決定自己的測量方案,把測量值填入表格中。
學生作答
學生親身實踐、
1、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景走進課堂,一下子就攫取了學生的心。
2、在學生的親身實踐中體會到必須運用間接測量——“累積法”的思想才能測出一張紙的厚度。
二、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師:在測量的過程中,你每次的讀數(shù)都一樣嗎與同學交流、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教師引導后,讓學生體會到:由于在測量時,要進行估讀,不能保證每次讀出的數(shù)據(jù)都完全相同,據(jù)此提出誤差概念:物體真實長度只有一個,由于測量中估讀值有時偏大,有時偏小,這樣就會產(chǎn)生誤差、
師:如何減小測量誤差學生討論、交流。
師:誤差能絕對避免嗎
誤差和和錯誤一樣嗎
學生交流討論,領悟到誤差的存在、
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減小誤差的舉措:
1、紙的張數(shù)要盡可能多一些;
2、在測量時盡可能將紙壓緊;
3、活動中應多測幾次,然后求平均值,以減少測量誤差、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題的能力。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后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師]誰能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學生回答。
[師]指出正確得數(shù),要想得出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
二、新課教學
1。長度的測量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嗎?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縫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系?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于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投影]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系:1 km=103m 1 dm=10-1 m
1 cm=10-2m 1 mm=10-3 m
1μm=10-6m 1 nm=10-9m
[師]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eter),符號是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卷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并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范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fā)現(xiàn)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范),讀數(shù)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4)
篇一:
作業(yè)一:思考,并盡量完成,可以商量 1.用刻度尺測量課桌高度
2.仔細觀察刻度尺,記憶1厘米與1分米,觀察黑板上線段記憶1米,根據(jù)記憶畫出1厘米線段,1分米線段,比比誰的最準確 3.*用刻度尺測一元硬幣的直徑:化曲為直法 4.*用刻度尺測量圓錐體的高度:輔助測量法 5.*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化曲為直法 6.*測量用鐵圈、刻度尺測量一段小路的長度 7.*測長方體對角線長
篇五:2.2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兩課時)2-2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1)
【教學目標】
1.知道測量的意義、單位、及其作用
2.知道國際單位制以及國際單位制中長度單位“米”
3.會進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納米等單位之間的換算
【重點難點】長度的單位、測量長度的工具
【課 時】1課時
【教 具】學生自備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卷尺
【教 法】啟發(fā)、講解、實驗、討論
【課 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什么是參照物?在物理學中如何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
二.新課引入
我們打一生下來就開始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了,在大家還不懂事的時候,你們的父母就教大家認東西了,數(shù)數(shù)等。事實上大家已經(jīng)對周圍的事物在進行比較了。而測量就是一種比較,人類最早的測量就是數(shù)數(shù),當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測量不能只停留在數(shù)數(shù)上。
下面看:
1、觀察兩只鉛筆。問:大家觀察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長短不一樣。長短比較
2、問:大清早和中午比較感覺上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大清早涼,中午熱。這是冷熱比較
3、運動會上,我們說誰跑得快,也是一種比較。
在以上的這些比較中有一種基本的比較,就是長度的比較。
三.新課講授 1.測量的意義:
出示紅、藍兩根鉛筆,用雙面膠把它們固定在黑板上,讓它們呈“t”形,讓學生憑感覺說出哪根鉛筆長?學生回答后,互換兩鉛筆的位置??學生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了,原先覺得較長的鉛筆這時卻“變得“較短。最后,取下兩鉛筆并排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長度相同。
出示自制活動掛圖如下:
可以方便的把直線的實際情況與看到的結(jié)果對比的。
出示大面掛鐘,讓學生看著秒針感受一下1分鐘的長度,然后閉眼估計1分鐘的時間(全班同一時刻開始估時,認為一分鐘到的就睜眼對照一下時鐘,但不能出聲)。
上述這些例子不僅可以使學生認識感覺器官的判斷并非總可靠,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得出的結(jié)論可靠嗎?
為了提高判斷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就必須借助儀器來進行測量。2.測量單位:
在生產(chǎn)、生活和科研中,經(jīng)常在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探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也需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要科學地進行測量,就需要有一個公認的測量標準——單位(unit)。
①長度的單位:
在眾多的測量中,最基本的測量,就是長度的測量,要測量長度,首先要給長度定一個標準量,而長期以來,民辦各國沿用的長度單位不相同,如我們用尺(大的有丈)、英尺(小的有英寸,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電視機大小習慣用的是英寸)、米等。為了利于國際間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國際上規(guī)定了一套統(tǒng)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internation system of units),簡稱si,是國際計量大會于1960年通過的。我國在1984年采用。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為m。
出示米尺,讓學生認識1米到底有多長。并介紹1米是如何規(guī)定的。
其它常用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長度各單位換算關系:(下圖為記憶關系圖)
學生熟悉2、3分鐘。一道題中,注意寫單位時要么全用漢字要么全用符號,不允許出現(xiàn)漢字符號混用的現(xiàn)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練習1:看書上的想一想,提問學生,填空
練習2: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練習3:
給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適的單位:JAb88.CoM
某同學身高1.50_____,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約為75_____,窗戶玻璃的厚度約為2.5_______,一節(jié)一號干電池的長度大約是6______。
②時間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為s。
其它常用時間單位:小時(h)、分鐘(min)、毫秒(ms)、微秒(μs)。
時間單位的換算關系:
4、長度測量工具:
要對長度進行需要測量的工具,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出示各種示教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卷尺等,讓學生認識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個工作:仔細觀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線,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測量范圍是多少?
學生觀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學分別說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范圍。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種測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范圍。
知道了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呢?請大家下去自己閱讀。
四.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要提高判斷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就必須借助儀器來進行測量,任何測量都需要單位,長度的單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單位,注意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還知道了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觀察零刻度線、分度值及測量范圍。
五.布置作業(yè):1.閱讀課文 2.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2-2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測量的意義:提高判斷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2.測量需要單位
3.長度的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長度各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時間的單位:小時(h)、分鐘(min)、秒(s)、毫秒(ms)、微秒(μs)。時間各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4.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教后札記】
2-2長度和時間的測量(2)
【教學目標】
1.會正確使用刻度尺 2.會正確使用鐘表測時間
3.能讀懂說明書,并能參照說明書進行簡單的操作?!局攸c難點】會正確使用刻度尺、秒表或停鐘。
【課 時】1課時
【教 具】刻度尺、鐘表
【教 法】講解、實驗、討論
【課 型】實驗課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長度有哪些單位?基本單位是什么?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介紹長度測量的其他常見工具。
二.新課引入
讓學生用教師特制鋼卷尺(去掉0~20cm刻度)去測量課桌的的長度,并記下所測長度??(學生很難發(fā)現(xiàn)尺存在的問題),接著讓某學生試著測量另一學生的身高?? 由此引入,正確使用刻度尺前應認真觀察刻度尺的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此外,我們要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就需要清楚如何進行測量是正確的。
三.新課講授
1.正確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先引導學生回答,后再對照課本21頁說明作進一步認識。
讓學生認真看課本圖2-15~圖2-17并回答相關問題。
總結(jié)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及注意事項。2.學生活動1:用刻度尺測長度
先觀察刻度尺,并記錄分度值及測量范圍。
讓學生利用自帶的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
測量結(jié)束后比較測量結(jié)果,并提問:為什么我們不少的測量結(jié)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討論。
3、學生活動2:長度的估測
估測教室的長度和寬度:(然后讓學生選擇教師所帶的適當?shù)目潭瘸哌M行測量驗證估測 4.學生活動3:時間的測量
參看課本23頁活動3說明進行測量。
實驗結(jié)束后,總結(jié)實驗情況,告訴學生實驗時一定要認真,要像科學家探索自然規(guī)律那樣認真實驗,養(yǎng)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實驗課,大家動手進行了一些測量,對我們物理實驗有了體會,測量時一定要按測量工具的使用要求正確使用測量工具。在實驗當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大家要會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要認真觀察。
五.布置作業(yè):
1.閱讀課文2.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2-2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
①測量前,應認真觀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能根據(jù)常見的周期現(xiàn)象估測時間,能使用秒表、手表測量時間。
知道測量有誤差。了解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
了解計量長度和時間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測量活動對常見物體的尺度和時間段有大致的了解,對長度和時間單位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jié)合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興趣和習慣,養(yǎng)成認真細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測長度和時間,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
長度的單位、長度的測量。
2.2教學難點
測量長度單位概念的具體化和測量中的讀數(shù)。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6.1引入新課
【師】看下圖,同學們覺得中心的兩個圓面積一樣大嗎?
【生】不一樣大。
【師】憑感覺看,是不一樣大,那么大家拿出手頭的尺子或者選擇一根繩子作為參照物,來測量測量兩個圓的大小。
【生】兩個圓原來是一樣大的。
6.2新知介紹
一、長度的單位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長度的單位——米,也學習了米的相關進率。
下面我們來總結(jié):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符號為m,常用長度單位還有千米(符號為km)、分米(符號為dm)、厘米(符號為cm)、毫米(符號為mm)、微米(符號為μm)、納米(符號為nm)。它們同米的換算關系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師】下面是小亮同學做的長度單位換算的幾個算式,請指出他在換算過程中的錯誤,并寫出正確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生】5.2m=5.2×2500px=13000px
【師】對,進行單位換算時,正確的格式是數(shù)字不變,把相應的單位作等量代換。
二、長度的測量
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師】從這幅圖里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線在左端(離最左端邊緣有一小段距離),沒有磨損,它的量程為0~200px,也就是說它最多能測200px的長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師】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師:首先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在測量過程中總結(jié)一下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A:使用前:
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量程(測量范圍)和分度值(兩條相鄰的最小刻度線間的距離,它決定著刻度尺的準確程度)。
B:使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讀數(shù)時,視線與尺面垂直。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記錄時,結(jié)果應包括讀數(shù)和單位兩部分。
對于較厚的刻度尺,應使刻度線貼近被測物體(如圖丙所示)。零刻度線磨損時,要從其他清晰整數(shù)刻度線作為起始刻度測起,測量結(jié)果應該等于讀出的刻度值減去作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圖所示)。
讀數(shù):視線要正對刻度線(如下圖所示);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估讀值)。圖中鉛筆長度為69.5mm,其中69mm是準確值,0.5mm是估讀值。
4.記,指記錄。記錄測量結(jié)果應包括數(shù)值和單位。
【師】下圖中木塊長度是多少?
【生】答:2.1925px。
測量誤差
【師】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的測量結(jié)果有稍微的差別,但是我們的測量方法卻都是正確的。之所以有差別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最后需要進行估讀,估讀就難免有大有小。這就形成了誤差。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師】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少誤差。
減少誤差的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
【例題】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一木塊的長度,測量的結(jié)果是( )
A.46.25px
B.96.25px
C.19mm
D.47.5px
【分析】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明確其分度值;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起始端沒從0開始,要以某一刻度當作“0”刻度,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前面的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圖知:刻度尺上25px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cè)與50px對齊,右側(cè)與96.25px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96.25px-50px=46.25px。
故選A
【例題】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對同一物體的長度進行了4次測量,結(jié)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則該物體的長度應記為( )
A.308.75p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分析】偏差較大的讀數(shù)是錯誤的,去錯誤讀數(shù),取其余3個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值即為測量結(jié)果;
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只要計算出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結(jié)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shù)位數(shù)的保留規(guī)則與測量值相同;
從題中提供數(shù)據(jù)可知,323.75px與其它數(shù)據(jù)相差較大,所以323.75px是錯誤的,應該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最終應記錄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選A
三、時間的測量
【師】許多同學手上都有帶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來看時間的,所以是時間的測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還有哪些是用來測量時間呢?沒有手表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方法判斷時間呢?(不要告訴我說可以看手機時間。)
【師】
下面我們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
16世紀后,歐洲出現(xiàn)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師】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生】可以用日晷、沙漏計時。
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
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shù)量的沙子,根據(jù)漏下的沙量計時。)
【師】對,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時候在野外我們也可以根據(jù)太陽的位置確定大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具體來學習時間。
時間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為s。除了“秒”之外,常用單位還有小時(符號h)、分鐘(符號min)。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計時工具: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石英鐘、電子手表;運動場和實驗室常用的機械停表、電子停表。
【實驗】機械停表的使用
(1)練習停表的使用:如何開啟、停止、歸零;如何讀數(shù)。
(2)用停表測量脈搏跳動10次所用時間以及1min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
【歸納總結(jié)】秒表的外形如上圖所示,A為歸零按鈕,B為計時秒針控制按鈕。使用時,你應該先進行調(diào)節(jié),就是按下歸零按鈕,使秒針指在“0”處。再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開始計時。計時結(jié)束時,要按動秒針控制按鈕,這時秒針會停在最后計時處,就可以讀出時間值。
【師】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木棒都能成為杠桿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師】一根硬棒成為杠桿的要有如下兩個條件:
①要有力的作用;
②要能繞著某固定點轉(zhuǎn)動
誤差處理:
【師】時間的測量也會有誤差,如果減小誤差,如長度測量類似: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題的能力.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yǎng)成細致、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記錄測量結(jié)果.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后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師]誰能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學生回答.
[師]指出正確得數(shù),要想得出準確的數(shù)據(jù),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
二、新課教學
1.長度的測量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嗎?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縫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系?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于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投影]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系:1km=103m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
[師]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eter),符號是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卷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并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fā)現(xiàn)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范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shù)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fā)現(xiàn)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范),讀數(shù)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生]我用刻度尺測量書的寬度的時候,零刻線和一端對齊了,可是另一端和刻度尺上的刻線對不齊,該怎樣算長度呢?
[師]是不是其他同學也有同樣的問題?實際上類似的問題我們在測量中經(jīng)常遇到.
[師]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生]刻度尺上的一小格是1mm,可以根據(jù)被測物的邊緣所對的位置估計一下是零點幾毫米就行了.
[師]請大家看看被測物邊緣對應的是刻度尺上多大的值.
[生]我覺得是6.35cm.
[生]我看是6.38cm.
[生]被測物的邊緣對應的位置超過了小格的中間,靠右,我認為是6.36cm.
[師]三位同學讀出了三個數(shù)字,數(shù)字中前兩位完全相同,只有第三位不同,為什么呢?
[生]前兩位數(shù)是從尺子上讀出來的,當然都相同,而最后一位是根據(jù)個人的感覺估計出來的,就可能不相同.
[師]回答得非常好.直接從尺子上讀出來的數(shù)值,我們稱它為準確值;估計出來的值我們稱它為估計值.因此,一個測量出來的數(shù)值就包括兩部分.
[生]一部分是準確值,另一部分是估計值.
[生]測量結(jié)果上還必須說明單位.所以測量結(jié)果應包括三部分: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師]如果被測物的邊緣和刻度尺的某一條刻線對齊了,還用估計嗎?
[生]被測物邊緣和刻線對齊時,就不用估計,也可以說估計值是零.
[師]說得非常好.在書寫測量結(jié)果的時候,為了說明你的估計值是“零”.在準確值的后面應該寫上“0”.
[生]用最小刻度是mm的尺測量時,能估計到零點幾毫米;如果是用最小刻度是cm的尺濺量,就只能估計出零點幾厘米,用mm尺測出來的結(jié)果肯定就比用cm尺測出來的準確.
[師]這就是說我們在讀數(shù)的時候只能估計到最小刻度值(也叫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測量時應根據(jù)測量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尺子.
[生]測足球場的長度時用最小刻度是1m的尺子就行,測玻璃時就需要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尺子測.
2.時間的測量
[想想議議]
[師]同學們了解的表都有哪些?你認為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方法一樣嗎?
[生]現(xiàn)在的表的種類很多,如鐘表、手表、懷表、小鬧鐘等.
[生]也可將表分為石英表、機械表、電子表等.
[師]大家都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他們的分類標準不一樣,但是都可以.
[生]手表、鐘表、鬧鐘都是平時生活中計時用的.還有一種表是在運動會上跑步計時時才用的.叫秒表或停表.
[師]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我們還可以將表分成兒童用的卡通表、盲人用的盲人表和成人用的各種表:按照安裝位置的不同,還能將表分成吊鐘、座鐘、落地鐘等等.同學們說可以嗎?
[師]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表實在是太多了,不論將它們分成多少種、劃為多少類,它們都是現(xiàn)代人的計時工具.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古代還沒有表的時候,人們是如何計時的呢?
[生]我認為是用太陽或影子計時的.因為我見過老家農(nóng)村的老奶奶決定干活或做飯都不看表,而是看“日頭”或看院子里墻的影子.古代人沒有表,可能和她們一樣.
[生]古代人用“燃香”來計時,我聽老人們說過“一炷香的功夫”,指的就是燒完一根香的時間.在古裝電視劇里也看見過用“火”計時間.
[生]我認為古代人是用時辰來計時的.
[生]我在書上看到過古代有水鐘.可以用流水來計時.
[生]網(wǎng)上說最早的計時工具是日晷,是埃及人最先使用的.
[師]同學們從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猜到的,說出了這么多種古代人可能的計時方法.不論對不對,你們都是最棒的.請同學們看下面的資料片.
[投影]
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
[師]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
[生]計時器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很長的時間,經(jīng)過了許多人的努力.
[生]我們今天用的表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是他們智慧的結(jié)晶.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今天的計時器——“表”.大家都會用嗎?想不想試一試呢?
(教師將課前準備的鬧鐘、停表等發(fā)給同學,也可以讓同學們使用自己的手表)
[師]請同學們用你們手上的表測量自己寫10個字用多少時間,然后介紹你的測量方法.
[生]我是用自己的手表測量的.在寫字前看看是幾點了,寫完后再看是幾點幾分,前后兩次時間的差,就是我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
[生]我用小鬧鐘測量時間,方法和前一位同學相同.
[師]哪些同學是用停表測量的,會用嗎?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呢?
[生]我知道怎么用.停表有兩種,和書上圖11.3-2中的一樣,一種是機械停表,一種是電子停表.機械停表上有兩個按鈕,按下中間較大的按鈕,表開始走,再按一下表停,表針停在某一位置上,再按下旁邊的小按鈕,指針就會回到零;大表盤上還有一個小表盤,大表盤上指針轉(zhuǎn)一圈,小表盤上的指針就轉(zhuǎn)過一小格,表示1分.使用前應讓兩個表針都指零.開始寫字的同時按一下中間按鈕,寫完字的同時再按一下,從表中指引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讀出寫10個字所用的時間了.
[生]電子停表的使用和機械停表的使用基本相同,但我認為電子停表讀數(shù)更簡單.使用機械停表時,如果測量的時間超過1min,則需要從小表盤上讀出多少分鐘,再從大表盤上讀出多少秒.而使用電子停表時,直接讀出顯示的時間即可.
[師]大家認為他們講得清楚嗎?老師認為他們非常棒.現(xiàn)在請拿著停表的同學和拿著手表及鬧鐘的同學互相交換,將剛才寫過的10個字按相同的速度再重寫一次,測量經(jīng)過的時間,和第一次測量的時間比較.
[生]我發(fā)現(xiàn)按相同的速度寫同樣的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比用手表測出的時間短.
[生]我覺得用停表測出的時間較準.用停表測量時可以用左手操作停表,和寫字同時開始,同時結(jié)束.而用手表測時要先看了表再寫字,寫完后再看表,所以測出的時間長,并且手表不停走動,也不容易記準時間.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比較,一定已經(jīng)明白了為什么徑賽場上和實驗中測時間一般用停表的道理.
[生]使用停表測一段時間間隔操作方便也更準確.
[師]請同學們利用你們手中拿著的表再測量自己一分鐘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課后放學或上學的路上用脈搏估算需要的時間并和用表測量出來的時間進行比較,看看相差多少,差得多不多.
(同學們認真測自己的脈搏,教室內(nèi)非常安靜)
[師]同學們剛才在測脈搏的時候,拿著鐘表或機械停表的同學,一定聽到了表的“滴答”聲,是什么東西使鐘表滴答響呢?請看下面內(nèi)容.
[投影]
滴答響的時鐘
[師]看了上面的內(nèi)容,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也一定會做一個擺,怎么做呢?
[生]用一根細線,下端拴一個小重物就能做成一個擺.
(教師利用長約1米的塑料捆扎繩,下端系一把小鎖頭向同學們展示.教師將細線和另一端系在鐵架上,拉開一個小角度,鐵鎖便擺動起來)
[師]類似這樣的裝置叫單擺.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表測量這個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看怎樣才能測得更準確.
(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
[生]如果單測一個來回,有時很大,有時很小,肯定不準確.可以多測幾個來回然后求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時間就能更準確.
[生]我覺得可以幾個人同時測一個來回,將幾個人測出的結(jié)果平均,也能使測量結(jié)果更準確些.
[師]同學們能認真思考是非常好的習慣.課后大家還可以繼續(xù)測量、討論,找出最好的方案.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小學學過的時間的單位,是什么呢?
[生]小時(h)、分(min)、秒(s).
[師]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符號是s.
3.誤差和錯誤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寬度是多少?
[生]操作,讀數(shù),教師提問
[師]被測物體真正的長度即真實值只有一個,而三個同學測同一個物體就得到了三個測量值.說明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就是誤差.大家說誤差能完全消滅嗎?
[生]測量總是人利用工具進行的,并且測量時還得要估計,總會有一些誤差.所以我認為誤差不能消滅,只能盡量減小.
[生]可以多測量幾次,多幾個人測量,然后求平均值,來減小誤差.
[師]這就是我們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用到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師]如果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尺子放歪了.或沒有一條刻度線和被測物對齊,或讀數(shù)時斜視,你們覺得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
[生]如果這樣測量,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誤差肯定會很大.
[師]同學們必須明確,不按正確的方法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并不是存在誤差,而是錯誤.誤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錯誤是不應該也不允許發(fā)生的.
[師]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時間的單位是秒,什么是國際單位制呢,請同學們閱讀.
[科學世界]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學會了正確使用刻度尺測物體的長度.能不能用刻度尺測硬幣的直徑、一張頁的厚度、細鐵絲的直徑等,課后大家可以繼續(xù)思考、討論.現(xiàn)在同學們一起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
課后小結(jié)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系,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
2.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測量時間的工具、停表及手表的正確使用。
3.誤差和錯誤,如何減小誤差.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培養(yǎng)對科學技術(shù)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chǎn)生。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設計
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教學方法設計:(1)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落實.(2)設計營造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討論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實驗方案、分析論證誤差的產(chǎn)生和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完成知識應用的案例和課堂檢測的問題等.(3)創(chuàng)設學習物理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通過回顧學生已有的對長度和時間的認識,讓學生來說應選擇怎樣的測量工具,應怎樣測量,通過解決在“知識應用”和“課堂檢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感受誤差與錯誤的區(qū)別.(4)優(yōu)化整合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例如,適時運用投影、說明怎樣進行讀數(shù).(5)注重教學的反饋和評價,促進教學相長.做好學生的自我和相互評價、學生與教師的相互評價.
教學資源準備
24架停表、24把米尺。多媒體展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你的身高?” ,“你從家到學校有多遠、要多長時間?”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 ,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研中,經(jīng)常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探究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也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二)講授新課
要測量就要有一個公認的測量單位。在古代,人們就學會了利用身邊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規(guī)律的變化作為測量單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長作為長度單位,利用晝夜的交替、季節(jié)的變化作為時間單位。
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單位換算:
有了統(tǒng)一的單位就好進行測量了。
一、長度的測量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
(2)讓學生找出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為“尺”。
①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
②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等。
2、長度的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
(2)閱讀課文第20頁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
(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說說教室中一些物體的長度或物體間的距離。
4、刻度尺的使用
應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5、學生分組實驗。測量物理課本寬度。
(1)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
(2)測量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下進行測量,直徑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幣緊壓在桌面邊緣;借助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兩把三角板緊夾住硬幣,均可從刻度尺上讀出硬幣的直徑d。根據(jù)公式L=лd 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二(滾輪法):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讓硬幣從某個記號開始,在紙面上沿直線滾動n周記下終點。測出線段長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長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幣的直徑d=s/nл.
方法三(替換法):把硬幣放在紙上,貼著邊緣用筆畫上一圈,再剪下對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圓的d,即為硬幣的直徑。根據(jù)公式L=лd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四(化曲為直法):拿一紙條緊貼著硬幣邊包幾圈,用一大頭針在紙條上扎穿一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平放,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孔間的距離L,就是硬幣的周長。根據(jù)公式d=L/л求出硬幣的直徑。
(3)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探究:紙的厚度為10-4m,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頁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頁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上百頁紙的厚度,而一頁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shù)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測少法)測量時取若干頁紙(紙的頁數(shù)要足夠多),壓緊后,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L,然后將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shù)n,求出每頁紙的厚度l=L/n.
(4)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測量道理與測量一頁紙的厚度相同(以多測少法)
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shù)娜?shù)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shù)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d=l/n .
二、時間的測量
1、計時工具
(1)教師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后,歐洲出現(xiàn)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F(xiàn)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wěn)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讓學生看課文圖2-11了解古代和現(xiàn)代的幾種計時工具。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古代人和現(xiàn)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簡要介紹日晷、沙漏計時原理:
①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shù)量的沙子,根據(jù)漏下的沙量計時。)
2、時間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時間單位及單位間進制率。
(2)閱讀課文第20頁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20頁信息窗。
(3)認識時間單位的符號:小時(h)、分(min)、秒(s)
3 、時間的測量:
(1)采用數(shù)脈搏跳動次數(shù)的方法估測一段時間;結(jié)論是:_______.
(2)用停表或手表測量一段時間(從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結(jié)論是_______。
三、誤差
任何實驗測量結(jié)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shù)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guī)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chǎn)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達標自查
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2)一個墨水瓶的高為0.65 ;
(3)一課桌的高為0.52 ;(4)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2、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
A、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應沿所測長度放置,并必須從0刻度線量起
A、 看刻度尺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要正對刻度線
B、讀數(shù)時,根據(jù)所測長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線來讀取數(shù)據(jù)
C、記錄時,要記下測量的數(shù)字和單位
3、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認真細致的測量可以避免誤差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guī)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 D、測量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線已經(jīng)磨損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勻的刻度尺
5、怎樣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一枚硬幣的直徑?畫圖表示出你的測量方法,并將測量結(jié)果填在橫線上。
硬幣面值 ;硬幣直徑 。
6、怎么測量一個乒乓球的直徑?寫出你需要的輔助器材,畫出你的測量方法。
7、要比較準確地測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較科學而簡單的辦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為1m,長為100m的長度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打開地圖,根據(jù)圖上給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離
C、利用汽車行駛中里程表計數(shù)的變化
D、將公路等分成n段,測出每段的長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長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沒有刻度尺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這些身體上的刻度進行粗略的測量了。
9、利用學校田徑場的跑道和秒表,怎樣測量自己正常步行時的速度?測出了這個速度你還能進一步測出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嗎?試一試。
10小明在學校的田徑運動會的跳遠比賽中,奮力一躍,裁判用卷尺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小明的成績剛好打破了校紀錄,但裁判長卻沒有認可這個成績,而是拿來了一把鋼卷尺進行了重新測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11、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42.195km,比賽的地點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辦方,你將怎樣將馬拉松比賽路線的距離測量出來呢?說出你的方法,并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經(jīng)驗的人,實際的測量方式與你的測量方式相同嗎?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7)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度時間及其測量》九年級物理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時間和長度的測量工具及其國際單位。
2、過程與方法
觀察并動手操作這些測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利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他們勇于探索科學實踐的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測量時間和長度的多種途徑。
教學難點:怎樣進行時間和長度的準確測量。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法、實踐法。
教學用具:秒表、教學演示刻度尺、學生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直接測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測量物體的速度,必須要測量什么?
學生大膽舉例,大膽回答。
二、新課教學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nèi)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nm—μm(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④學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jié)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jié)果=數(shù)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jié)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qū)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
錯誤可以消除。
三、課堂小結(jié)
請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四、布置作業(yè):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一、時間的國際單位:秒,符號是s
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
二、長度的國際單位:米,符號是m
常用單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1m=10-9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三、誤差:真實值和測量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只能減小,不能消滅。
時間的測量教案(篇8)
(A)鐘???? (B)表??? (C)秒表???? (D)鬧鐘
(A)24圈 (B)86400圈? (C)1440圈 (D)4320圈
(D)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東方紅發(fā)射成功,指時刻的事件
⒉課后作業(yè):
⑸為測量甲同學唱一首歌的時間,乙同學共測量了3次,分別為10秒36、10秒33、10秒35,請問最接近真實值的時間是(?? )
(A)10秒35? (B)10秒36 (C)10秒33? (D)10秒347
⒊參考答案:
⑴(D)? ⑵(C)? ⑶(C)? ⑷(C)? ⑸(A)? ⑹0.41 4.05 243 600 36000 2.5 9000
⑶秒鐘轉(zhuǎn)過一圈就是1分,所以這道題的秒針一晝夜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等同于一晝夜等于幾分。一晝夜=24小時=24×60分=1440分,所以秒針轉(zhuǎn)過1440圈。
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一種伴隨自身轉(zhuǎn)動按一定周期發(fā)射無線電波和X射線的中子星。通常,中子星產(chǎn)生的脈沖信號周期并不是絕對穩(wěn)定的,它會隨著中子星自轉(zhuǎn)速度的逐漸變慢而更加緩慢地延長下去,除了這種平滑的變化之外,偶爾也會產(chǎn)生叫做“假信號”的周期波動,但是,有一種叫做“P5R1937+21”的中子星,它以1.6毫秒的周期發(fā)出脈沖信號,自1982年發(fā)現(xiàn)以來,不僅脈沖的周期極其穩(wěn)定,而且連“假信號”也未曾觀測到。人們把這種中子星叫做“毫秒脈沖發(fā)生器”。由于它的脈沖周期穩(wěn)定度極高,比地球上任何時鐘都精確得多,因此人們已經(jīng)開始考慮將它用于計時方面,被稱為“宇宙時鐘”。
以上就是《時間的測量教案熱門》的全部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內(nèi)容,請點擊時間測量教案查看或關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更新,感謝您的關注!
時間測量教案相關推薦
更多>-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第一章物體的運動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玉峰實驗學校1.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估...
-
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11—3時間和長度的測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shù)墓ぞ邷y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
-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09-23
-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01-05
-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復習學案09-23
-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學設計11-13
-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導學案10-09
- 用水測量時間教學反思6篇07-20
- 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教案設計02-18
- 第二節(jié)時間和長度的測量10-27
體育安全課教案范例12篇02-27
- 計算機專業(yè)實習報告通用十四篇02-27
- 愛國衛(wèi)生日活動總結(jié)模板(8篇)02-27
- 幼兒園大班教案五大領域匯總02-27
- 測繪安全應急預案熱門01-22
- 課程設計心得(匯總五篇)02-27
- 職工持股資金信托合同(范文十三篇)02-27
- 時間過得快的句子熱門12-19
- 野山菊作文必備6篇02-27
- 過生日教學反思集錦(8篇)02-27
- 個人工作計劃八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