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絲竹相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9-04氣壓帶和風帶。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的趣味性,作為高中教師就要早早地準備好適合的教案課件。教案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氣壓帶和風帶》,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2課時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氣環(huán)流能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qū)會形成不同的氣候。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一起研究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板書)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推進新課
(投影)世界氣候分布圖
師請大家在圖上標出全部的風帶和氣壓帶
生(一學生指投影回答,其他學生在事先發(fā)下的空白圖上填圖)
(在繪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師我們在描述氣候特征的時候,要把氣候的兩個最重要的要素——氣溫和降水的情況描述清楚。在某一種氣壓帶或風帶的控制下,其天氣狀況單一,其氣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樣”來描述。在某兩種氣壓帶或風帶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氣狀況復雜,其氣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樣、冬季怎么樣”來描述。
(板書)(一)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即南北緯10°之間的廣大地區(qū),氣溫會有這么樣的特征?
生受太陽輻射強,終年高溫。
師赤道地區(qū)受哪一個環(huán)流控制?
生受單一的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師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地區(qū)的大氣是怎樣運動的?
生盛行上升氣流。
師多什么樣的天氣?
生多對流雨。
師那么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怎么描述?
生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地區(qū)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形成了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
師很好,這種氣候就是熱帶雨林氣候。
(投影)伊基托斯——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和氣溫直方圖
師讀出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和氣溫值。
生全年皆夏,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mm以上。
師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區(qū)呢?
生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的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
(動畫演示)熱帶雨林氣候的世界分布(學生再跟隨演示指認)
師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qū)只受單一的環(huán)流控制?
生(教師引導,小組合作探究)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的大陸中西部終年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
生(教師引導,小組合作探究)南北緯40°至南北緯60°的大陸西岸終年受來自海洋的西風控制。
師很好。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的大陸中西部終年在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下,大氣是怎樣運動的?
生氣流下沉。
師會是怎樣的氣候特征?
生終年高溫少雨。
師這種氣候叫熱帶沙漠氣候。
(投影)開羅——熱帶沙漠氣候的降水和氣溫直方圖
(學生讀圖說出降水和氣溫值)
師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區(qū)?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亞阿拉伯半島、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亞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魯?shù)鹊貐^(qū)。(同時動畫演示)熱帶沙漠氣候的世界分布。
師終年在來自海洋的西風影響下,南北緯40°至南北緯60°的大陸西岸會是怎樣的氣候特征?
(投影)倫敦——溫帶海洋氣候的降水和氣溫直方圖
生受海洋濕潤氣流的影響,終年濕潤,年降水量在700—1000mm,氣溫年較差小。
師這種氣候叫溫帶海洋氣候,溫帶海洋氣候的特征可以描述為:冬不冷、夏不熱,全年降水均勻。溫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區(qū)?
(動畫演示)溫帶海洋氣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在歐洲西部、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兩國交界兩側(cè)的西海岸、南美洲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的南北二島。
(過渡)
師非常好。我們知道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會帶來風帶和氣壓帶的南北移動,這樣就會有一些地區(qū)夏季受某環(huán)流的影響,而冬季又會受另一種環(huán)流的影響,下面我們再一起來探討在某兩種氣壓帶或風帶交替控制下的氣候有什么特征。
(板書)(二)在兩種氣壓帶或風帶交替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投影)世界氣候分布圖,標示風帶和氣壓帶
(動畫演示)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師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因為離赤道較近,故全年高溫。看北緯10°—北回歸線之間的區(qū)域,在夏季哪個環(huán)流會移動到這兒呢?會帶來什么影響?在冬季哪個環(huán)流會移動到這兒?又會帶來什么影響?
生夏季赤道低氣壓會移動到這兒并控制這個地區(qū),會帶來豐富的降水;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會控制這個地區(qū),降水稀少。
師這就是熱帶草原氣候。
(投影)——熱帶草原氣候的降水和氣溫直方圖
師看圖分析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
生全年高溫,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師正確。熱帶草原氣候有干濕兩季。請你找出主要分布的地區(qū)。
(動畫演示)熱帶草原氣候的世界分布。
生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cè)。
(投影)世界氣候分布圖,標示風帶和氣壓帶。
師很好。再看世界氣候分布圖(已標示風帶和氣壓帶),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在夏季哪個環(huán)流會移動到這兒呢?會帶來什么影響?在冬季哪個環(huán)流會移動到這兒?又會帶來什么影響?
生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炎熱干燥;冬季西風帶南移并影響這一地帶,暖濕多雨。
師正確。這種氣候在哪兒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帶。
師很好。這就是地中海氣候??磮D回答,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呢?
生地中海沿岸地帶、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qū)、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周圍和帕斯周圍。
師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羅馬、雅典、伊斯坦布爾、舊金山、洛杉磯、圣地亞哥、墨爾本、帕斯、好望角、開普敦等。
師這是唯一一種夏干冬濕的氣候類型,大家要認真理解記憶。
(過渡)前邊我們探討的五種氣候類型都分布于大陸的西部或中西部,大陸東部的氣候類型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呢?
師氣壓帶和風帶是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個地方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jié)果。
上節(jié)課我們請大家課后完成“活動4”。請幾個同學來談談大陸東部的氣候類型、成因、分布及其特征。
(投影)1月、7月亞洲季風圖
(引導學生分析、理解亞洲的季風氣候)
生由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冬季亞洲大陸氣溫低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北部形成阿留申低壓。夏季亞洲大陸氣溫高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壓。
生東亞地區(qū)——冬季,東亞盛行來自內(nèi)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前緣的偏北風,低溫干燥,風力強勁;夏季,東亞盛行來自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北部的偏南風,高溫、濕潤和多雨。
生以我國的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生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生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生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半球,東南信風會越過赤道進入北半球,并向右偏轉(zhuǎn)成西南季風,影響大致位于北緯10°至北回歸線之間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帶來豐富的降水。冬季在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形成的亞洲高壓和赤道低壓之間存在較強的氣壓梯度,給本地帶來干燥的東北季風。
師剛才大家分析得很準確。在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即北美洲美國的東南部、南美洲的東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部也有類似于東亞亞熱帶季風氣候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成因也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請大家在地圖上找出來。
(同時動畫演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分布區(qū)
生(指認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分布)
師我們了解了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想想看,中緯度大陸中部的氣候會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生大陸中部遠離海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全年降水稀少;陸地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冬季降溫快,冬夏溫差大。
師正確。這就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距海洋近一些的地方降水稍多,植被以草原為主,是溫帶草原氣候;深居大陸內(nèi)部的地區(qū),降水更少,植被不表現(xiàn)為荒漠,是溫帶沙漠氣候。緯度較高的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北部分布有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溫暖,氣溫年較差大,全年降水較少,但因蒸發(fā)弱,仍為濕潤地帶。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也請大家在地圖上找出來。
(同時動畫演示)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布區(qū)
生(指認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布)
師極地地帶該會是怎樣的氣候呢?
生冬季酷寒,全年氣溫低,降水稀少,夏季短促。
師極地氣候可分為兩種,即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請大家在地圖上找出來。
(同時動畫演示)極地氣候的分布區(qū)
生(指認極地氣候的分布)
要特別注意:除南極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氣候類型只有地中海氣候。
我們也分析了其他因素形成的氣候類型。下面請大家做一些鞏固練習。
練習:填表
氣候類型特點分布成因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赤道附近的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等地所處緯度最低,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年溫差小,降水多且分配均勻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變化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cè)夏半年受西風帶控制,冬半年受信風帶控制
亞熱帶季風(季風性濕潤)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分明南北緯25°—35°大陸東岸海陸熱力差異
學生回答后:(投影答案)
課堂小結(jié)
剛才我們主要探討了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知道:在單一的氣壓帶或風帶的控制下形成的氣候有三種: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影響而形成的氣候類型有三種: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
板書設計
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一)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位置氣候類型氣候成因氣候特點
熱帶赤道附近南北緯10°之間熱帶雨林氣候地處赤道附近,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終年高溫多雨
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大陸中西部地區(qū)熱帶沙漠氣候受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常年炎熱干燥
溫帶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帶控制冬不冷,夏不熱,終年降水均勻
(二)在兩種氣壓帶或風帶交替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位置氣候類型氣候成因氣候特點
熱帶南北緯10°—南北回歸線之間大陸中西部地區(qū)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帶(夏)和信風帶(冬)交替控制終年高溫、干濕季明顯
亞熱帶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壓帶(夏)和西風帶(冬)交替控制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暖多雨
活動與探究
探究課題:活動5——比較歐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與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的差異。
探究內(nèi)容:比較歐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與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的差異。
探究辦法、過程:讓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獨立完成。提出如下問題檢查學習效果:
(1)概括歐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與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的差異(從兩個方面來思考:一個是最北達到的緯度,一個是東西跨越的范圍大?。?。
(2)根據(jù)圖中的地形分析,從地形的角度看兩個地區(qū)地形有什么不同?地形是如何影響氣候的?
(3)提供洋流圖,教師淺釋北大西洋暖流與阿拉斯加暖流的不同。說明洋流對氣候影響程度有什么差異。
探究結(jié)果:小論文
參考答案:歐洲大西洋沿岸地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較大,而且向縱深發(fā)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qū),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相對較小,而且呈南北狹長分布。這兩個地區(qū)的氣候都受到西風帶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風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加之洋流的影響,使溫帶海洋性氣候呈南北狹長分布。
相關知識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教案
氣壓帶和風帶
推進(新知識傳授)
[教師精講]
師:具有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形式通常稱為大氣環(huán)流。它會有什么樣的作用呢?
生:輸送和交換熱量。
師:大氣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它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調(diào)整全球的水熱分布,促進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熱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要學習三圈環(huán)流。
(板書)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師:由于不同緯度地區(qū)所得到的太陽輻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緯度間因太陽輻射而產(chǎn)生的熱量差異,會驅(qū)使大氣不斷的運動。
下面我們一起先做一個活動。
(活動)P36活動1
看圖2.9“理想狀況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
師:(強調(diào))假設在地表均勻且地球不自轉(zhuǎn),也就沒有了地轉(zhuǎn)偏向。由于高低緯度獲得太陽輻射不同,在赤道和極地間就會產(chǎn)生熱量差異,那么在赤道和極地間會形成怎樣的大氣運動?
生:熱力環(huán)流。就半球而言,是單圈環(huán)流。
師:在教材第36頁圖2.9中標出大氣運動的方向箭頭,表示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并比較赤道與極地近地面氣壓的高低。
生:(標出大氣運動的方向箭頭)赤道地面氣溫高,空氣受熱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極地地面氣溫低空氣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所以,高空的空氣由赤道向極地流動,近地面的空氣由極地向赤道流動。
(投影)理想狀況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北半球部分)
師:(在學生回答后分別顯示大氣運動的方向箭頭、高低氣壓的位置)
想一想,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是否能夠維持?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
生:因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zhuǎn),大氣一有水平運動,就會受到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氣流方向發(fā)生偏轉(zhuǎn),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過渡)
師:很好。地球是不停轉(zhuǎn)動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勻的,因此單圈環(huán)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氣到底是怎么運動的呢?我們?nèi)约僭O地球表面是均勻的,只考慮高低緯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zhuǎn)偏向力,以北半球為例分析大氣的運動狀況。
(逐步投影)三圈環(huán)流圖及低緯環(huán)流立體圖(北半球)
師:(講授,引導學生分析理解)
1.低緯環(huán)流
①赤道地面氣溫高,空氣受熱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高空形成高壓;
②來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氣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變成自西向東的方向,在北緯30°附近的上空堆積產(chǎn)生下沉氣流,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
③近地面,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偏轉(zhuǎn)成東北信風。
2.中緯環(huán)流和高緯環(huán)流
①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高緯地區(qū)的氣流在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轉(zhuǎn)成中緯西風。
(參照講授情況補充歷史故事:在航海路線上,為了確保安全,常選擇穩(wěn)定的信風帶航線,而不走多風暴的西風航線,故稱信風帶為“貿(mào)易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軍就是大膽地選擇了多風暴的西風帶航線,出乎意料之外偷襲成功的)
②北緯90°由于氣溫低,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形成極地高氣壓帶,氣流從高緯流向低緯地區(qū)偏轉(zhuǎn)成極地東風。
③這兩支性質(zhì)不同的氣流在北緯60°附近相遇后,暖輕的氣流爬升到冷重的氣流之上,形成副極地上升氣流,近地面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
④北緯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氣壓,氣流向南北兩方分流,形成中緯環(huán)流和高緯環(huán)流。
南半球的氣流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風帶和氣壓帶示意圖”
師:由于三圈環(huán)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間分布的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請大家觀察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特點,熟練畫出氣壓帶、風帶分布的簡圖,并記住其名稱。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1)明確赤道和極地的冷熱,確定赤道低壓和極地高壓的位置,歸納出高低壓相間分布的規(guī)律,畫出七個氣壓帶。
(2)根據(jù)水平氣壓梯度力從高壓指向低壓,地轉(zhuǎn)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則畫出六個風帶。
生:(學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紙上反復操練,指認并畫出六個風帶和七個氣壓帶)
有南北半球的低緯信風帶、南北半球的中緯西風帶、南北半球的極地東風帶。
赤道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氣壓帶、南北半球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南北半球的極地高氣壓帶。
而且氣壓帶和風帶相間分布;南北半球?qū)ΨQ分布。
師:很好。(引導學生思考)赤道低氣壓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的形成有何不同?極地高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成因有何差異?
生: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是由于冷熱不均引起的空氣運動而形成的,所以是熱力原因形成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大氣運動引起空氣質(zhì)量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這兩個氣壓帶是動力原因形成的。
(過渡)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nèi)作周期性的季節(jié)移動,這是怎么回事呢?
(動畫演示)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師:氣壓帶和風帶是怎樣有規(guī)律的移動呢?
生: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移動。春秋分時,所有風帶、氣壓帶的位置關于赤道對稱。北半球夏半年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各個風帶、氣壓帶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各個風帶、氣壓帶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從夏至日開始,各個風帶、氣壓帶向南移動;從冬至日開始,各個風帶、氣壓帶向北移動。
師:風帶、氣壓帶季節(jié)移動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引起的。
(投影)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示意圖。
生:(觀察氣壓帶和風帶各個季節(jié)時所在的位置)
師:如果黃赤交角為0°,還會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嗎?
生:不會。因為如果黃赤交角為0°,太陽直射點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陽直射點沒有了南北向的季節(jié)性移動,氣壓帶和風帶也就沒有了季節(jié)移動。
(過渡)上述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是不考慮海陸分布和地形影響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陸相間分布,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使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溫度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就使氣壓帶和風帶局部斷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氣壓中心。使大氣環(huán)流實際情況比理想模式要復雜得多。
(板書)二、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
師:海陸熱力性質(zhì)有什么差異呢?
生:海洋熱容量大,陸地熱容量小。
師:那么,冬季,大陸與海洋相比較,哪里的氣溫低?哪里的氣溫高?夏季呢?
生:大陸增溫和冷卻比海洋快,同緯度的大陸溫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活動。
(投影)教材第39頁活動3圖示(引導學生按步驟分析)
師:同緯度的大陸與海洋相比,陸地熱容量小,海洋熱容量大,相同的太陽輻射使陸地氣溫變化大,海洋變化小,相比較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溫比海洋低,夏季陸地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
那么,冬季大陸會形成高氣壓還是低氣壓?
生:冬季大陸會形成高氣壓。
師:為什么?
生: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溫比海洋低,空氣收縮下沉,空氣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氣壓。
師:夏季大陸會形成高氣壓還是低氣壓?
生:夏季大陸會形成低氣壓。
師:為什么?
生:夏季陸地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暖而輕,近地面形成低氣壓。
師:圖中兩個空氣柱分別位于哪個氣壓帶上?
生:冬季空氣柱位于副極地低氣壓帶上,夏季空氣柱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上。
師:如果分別以這兩個空氣柱為中心繪出幾條閉合的等壓線,氣壓帶還呈帶狀分布嗎?
生:不會,圖中的氣壓帶會被高低壓中心切斷。
師:由此你得出什么結(jié)論?
生:這說明海陸熱力差異對氣壓帶有重大影響。地球上的氣壓帶會被切成塊狀分布于大陸和海洋上。
師:很好。南半球以海洋為主,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北半球海陸相間分布,冬夏季分別形成不同的高低壓中心。
(投影)圖示和表格(內(nèi)容待提問學生后逐個顯示)
夏季
冬季
氣溫
氣壓
氣溫
氣壓
原因
陸地
高
低
低
高
海陸熱力
性質(zhì)差異
海洋
低
高
高
低
(投影)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和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
生:(在老師引導下探究分析歸納)
(投影)表格內(nèi)容待提問學生后逐個顯示
生:(回答填表)
A
亞洲大陸
太平洋
大西洋
7月
亞洲低壓
夏威夷高壓
亞速爾高壓
1月
亞洲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
師:高低壓中心的季節(jié)變化,對世界各地的天氣和氣候有很大影響。冬季的亞洲高壓(也叫西伯利亞高壓)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壓(也叫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對我國天氣的影響就很大。
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學習了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氣壓中心。
布置作業(yè):
教材第38頁活動2:制作三圈環(huán)流模型。(通過自己親手制作三圈環(huán)流模型,搞清楚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原因)
利用硬紙片制作三圈環(huán)流模型。
2.2氣壓帶和風帶第1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學案(人教版必修1)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都在十分嚴謹?shù)南虢贪刚n件。只有規(guī)劃好教案課件計劃,新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2.2氣壓帶和風帶第1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學案(人教版必修1)”,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2氣壓帶和風帶第1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學案(人教版必修1)
[學習目標] 1.了解三圈環(huán)流的影響因素,氣壓帶、風帶的名稱與分布。2.掌握氣壓帶、風帶的成因、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大氣環(huán)流
(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氣運動,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②________狀態(tài)。
(2)成因:③________的緯度差異,造成高低緯度間的④________,驅(qū)使大氣不斷地運動、輸送和交換熱量。
2.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
(1)三圈環(huán)流
成因:高低緯度間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氣壓帶:A⑩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風帶E帶,風向為風?F帶,風向為風?G帶,風向為風
3.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1)原因:太陽直射點隨________而南北移動。
(2)移動規(guī)律:就北半球而言,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偏南。
我的疑惑
1.
2.
3.
探究點一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探究材料 教材P33圖2.9理想狀況下赤道與極地間的熱力環(huán)流,教材P34圖2.10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
“二戰(zhàn)”期間,日本釋放的眾多氫氣球炸彈飛落到美國本土,造成美國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國民眾恐慌。
1.假設地球表面是均勻的,也不考慮地球自轉(zhuǎn)的影響,全球的熱力環(huán)流會怎樣?
2.如果地球自轉(zhuǎn),南、北半球的氣壓帶和風帶是怎樣形成的?
3.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各有什么特征?
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表示大氣運動方向。該圖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時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說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C與D之間形成的氣壓帶是________________,該氣壓帶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探究點二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探究材料 教材P35圖2.11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1.讀圖分析,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有什么規(guī)律?
2.若黃赤交角變?yōu)?°,氣壓帶、風帶還會移動嗎?
7月份主要分布在北半球,1月份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氣壓帶是()
A.副極地低氣壓帶B.副熱帶高氣壓帶
C.赤道低氣壓帶D.極地高氣壓帶
[巧學速記]
1.圖解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以北半球為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可以分為四步來看:
第一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不自轉(zhuǎn)——單圈閉合環(huán)流,是在單一的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如圖1所示:
第二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轉(zhuǎn)——三圈環(huán)流,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如圖2所示:
圖2
第三步:氣壓帶與風帶的緯度分布,如圖3所示:
圖3
注:上述風均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四步:地球球面均一,地球運動——氣壓帶、風帶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的移動,如圖4所示:
圖4
特別提醒 (1)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近地面形成的低、高氣壓,稱為熱力型氣壓。如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2)由于氣流運動造成的氣壓稱為動力型氣壓。在近地面氣流輻合上升、氣壓降低,如副極地低氣壓帶;氣流輻散下沉、氣壓升高,如副熱帶高氣壓帶。
2.圖示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和分布,是以太陽直射赤道為前提的。實際上,在地球公轉(zhuǎn)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每年都在有規(guī)律地南北移動,由此產(chǎn)生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現(xiàn)象。
反思小結(jié)
重要知識點關鍵點總結(jié)我的反思
三圈環(huán)流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是考查的重點
氣壓帶、風帶
的季節(jié)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常和晝夜長短的變化結(jié)合起來出考題
參考答案
課前準備區(qū)
①全球性的有規(guī)律?、谄骄、厶栞椛洹、軣崃坎町悺、菔軣岵痪、薜剞D(zhuǎn)偏向力?、叩途暛h(huán)流?、嘀芯暛h(huán)流 ⑨高緯環(huán)流 ⑩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東北信風 東北 盛行西風 西南 G極地東風 東北 季節(jié)變化 偏北
課堂活動區(qū)
探究點一
1.地表性質(zhì)均一,地球不自轉(zhuǎn)的情況下,在極地與赤道之間形成單圈環(huán)流。
2.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影響因素
①太陽輻射引起的高、低緯度之間的冷熱差異,是大氣環(huán)流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②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水平運動產(chǎn)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動力,加上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
(2)形成
3.(1)氣壓帶的分布及其特征對比
(2)風帶的分布及其特征對比
考例探究1 (1)冬 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 (2)多 A地盛行西風,降水較多
(3)副熱帶高氣壓帶 C氣流輕于D氣流 副極地低氣壓帶 動力
解析 由圖可知,此時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北半球應是冬季。A地處盛行西風帶,降水較多。B地是東北信風帶,干燥少雨。C是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暖輕氣流,所以遇到來自極地的冷重氣流D時向上爬升。C與D之間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屬動力原因形成的。
探究點二
1.由于太陽直射點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若黃赤交角變?yōu)?°,則太陽始終直射在赤道上,氣壓帶和風帶不移動。
考例探究2 C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在南北半球之間移動的氣壓帶只有赤道低氣壓帶。]
第二節(jié) 氣壓帶和風帶
第二節(jié) 氣壓帶和風帶
目標定位
1繪制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從中分析大氣運動的規(guī)律性。2.運用海陸熱力差異原理,解釋北半球冬、夏季氣壓中心的形成和分布。3.簡述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4.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會分析一個區(qū)域氣候形成的原因及根據(jù)氣候資料來判斷一個區(qū)域的氣候類型。
核心點一風帶和氣壓帶的成因及分布規(guī)律
由于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如下圖所示:
氣壓帶和風帶的氣流狀況如下表所示:
氣壓帶和風帶的特征氣流成因性質(zhì)
下沉熱力原因干冷
流向低緯干冷
上升動力原因暖溫
流向高緯暖濕
下沉動力原因干熱
流向低緯
干熱
上升熱力原因暖濕
核心點二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1.氣壓中心的成因及分布
由于地表并非均勻,北半球在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的影響下,使呈帶狀分布的氣壓帶被分裂成一個個高、低壓中心。
2.季風環(huán)流的形成
運用簡圖,結(jié)合海陸熱力性質(zhì)、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以及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可得出季風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及過程,具體分析如下所示:
方法技巧
(1)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絕對的優(yōu)勢,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不如北半球顯著,因而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
(2)風帶和氣壓帶的季節(jié)移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是主要原因,
(3)東亞是世界上季風環(huán)流最顯著的地區(qū),這是由于這里有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最為顯著。
核心點三主要氣候類型與風帶、氣壓帶的關系
類型1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用箭頭表示出三圈環(huán)流的方向。
(2)在圖上適當位置填出四個氣壓帶的名稱。
(3)用箭頭表示三個風帶的方向。
(4)圖中①表示 環(huán)流,②表示環(huán)流,
③表示環(huán)流。
答案 (1)略?!?2)(自上而下)極地高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3)略。 (4)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
解析 本題考查高低緯度間熱量差異引起的大氣環(huán)流及其形成的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回答此題應明確三圈環(huán)流高空風向與近地面風向相反,同時要熟悉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的名稱及分布。
變式練習1 從盛行風向考慮,南極某考察基地(69.5°S,76.3°E)建筑物門窗應避開的風向是()
A.東北B.西北C.西南D.東南
答案 D
解析 該題側(cè)重考查風帶的分布及每個風帶的風向情況。確定位置和掌握風向是解決本題的關鍵。由題干可知該基地處于極地東風的控制范圍內(nèi)。南極地區(qū)的極地東風的風向為東南風向。
類型2海陸分布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
讀“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中信息可知南北半球的氣壓帶在分布特點上有何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2)寫出圖中A、B氣壓中心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3)A氣壓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斷的氣壓帶是________。
(4)受A氣壓中心的影響,圖中C地盛行________風,D地盛行________風,我國的氣候以______為主要特征。
答案 (1)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南半球呈帶狀。海陸面積及分布差異大。
(2)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阿留申低壓
(3)冬季大陸氣溫低 副極地低氣壓帶
(4)西北 東北 寒冷干燥
解析 由題目圖示可以獲取以下主要信息:①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②A為亞歐大陸,B為太平洋。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依據(jù)圖中等壓線分布狀況正確判斷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上的氣壓分布差異。第(1)題,南北半球由于海陸分布狀況存在很大差異,致使氣壓帶的分布不同。這主要是由于海陸因素影響的結(jié)果。第(2)題,1月份亞歐大陸上由于氣溫比同緯度海洋低,形成高壓區(qū),為亞洲高壓。北太平洋的氣壓中心為低壓,即阿留申低壓。第(3)題,1月份為北半球冬季,亞歐大陸迅速降溫,蒙古、西伯利亞一帶成為寒冷中心,大氣冷卻收縮下沉,形成強冷高壓,將該緯度的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第(4)題,圖中C點位于東亞,形成西北風;D為南亞,此時受東北季風控制。我國在寒冷的冬季風影響下氣候以寒冷干燥為主。
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比較
項目成因冬季風夏季風
源地風向性質(zhì)源地風向性質(zhì)
東亞
季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西伯
利亞、蒙古西北風寒冷干燥副熱帶太平洋東南風溫暖濕潤
南亞季風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西伯利亞、蒙古東北風低溫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西南風溫暖濕潤
變式練習2 讀“亞洲季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A為 壓,又稱 壓。
(2)B為 季風,C為季風。
(3)亞洲東部季風環(huán)流最為典型,其主要原因是()
A.亞洲的山區(qū)最高大B.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明顯
C.亞洲的氣壓帶、風帶最完整D.東亞東側(cè)的海洋最深
(4)形成南亞季風的主要原因是(雙選)()
A.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B.亞洲地形狀況
C.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D.地面反射率不同
答案 (1)亞洲低 印度低 (2)東南 西南 (3)B (4)AC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亞洲夏季風的風向和成因。分析風向應明確各地在氣壓場中的位置,根據(jù)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風向的特點即可得出結(jié)論。東亞季風的成因是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南亞季風的成因除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外,還受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的影響。
類型3氣候類型的判斷
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根據(jù)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guī)律判斷圖中M地的氣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
B.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炎熱干燥
C.全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炎熱干燥
D.冬季受西風帶的影響,寒冷干燥
(2)下列氣候類型與M點氣候類型相同的是()
答案 (1)B(2)A
解析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M地位于意大利,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帶的影響,溫和多雨。第(2)題,A最冷月氣溫在0~15℃,夏季降水較少,冬季降水較多,為地中海氣候。B最冷月氣溫在0~15℃,降水分配均勻,為溫帶海洋性氣候。C全年高溫多雨,為熱帶雨林氣候。D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變式練習3 如圖,某地氣候要素圖中各點的數(shù)字代號表示月份,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2)該地氣候類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平洋沿岸的氣候中,氣候狀況與該圖接近的兩個美國著名城市是 。
答案 (1)地中海氣候 (2)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3)舊金山、洛杉磯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由圖可獲得以下主要信息:①各月的氣溫和降水情況,②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情況。解題關鍵點在于得出雨熱不同期的結(jié)論。這種氣候類型為
地中海氣候,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的。
1.節(jié)日里,人們常用放氣球的形式慶祝。如果氣球在英國倫敦放飛,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剛剛放飛時其水平運動的方向為()
A.向西北方向B.向東北方向C.向西南方向D.向東南方向
答案 B
解析 北半球的中緯西風為西南風,氣球應向東北方向運動。
2.關于三圈環(huán)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A.高氣壓控制下,氣溫都很高
B.高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
C.所有氣壓帶都是由于冷熱不均造成的
D.同一半球信風與極地東風的風向基本相同
答案 D
解析 高氣壓帶氣流下沉。極地高氣壓帶氣溫較低。氣壓帶的形成既有熱力原因(如赤道低氣壓帶),也有動力原因(副熱帶高氣壓帶)。信風帶與極地東風帶在北半球都吹東北風,在南半球都吹東南風。
3.下圖表示地球上的三圈環(huán)流。據(jù)圖判斷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②為極地東風帶,④為中緯信風帶
B.①⑤以上升氣流為主,降水較多;③⑥以下沉氣流為主,降水較少
C.一般情況下,①②③控制的地區(qū)降水少,④⑤⑥控制的地區(qū)降水多
D.③為亞洲高壓,⑤是亞洲低壓,④為從陸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風
答案 B
解析 由圖可知②所在環(huán)流圈,氣流上升最高,為低緯環(huán)流;④所在環(huán)流圈為中緯環(huán)流;⑥所在環(huán)流圈為高緯環(huán)流。氣流上升容易形成降水,氣流下沉降水則較少。
讀“以極點為中心的投影圈”,陰影部分為氣壓帶,完成4~5題。
4.圖中字母與所表示的氣壓帶對應正確的是()
A.M—赤道低氣壓帶B.M—副熱帶高氣壓帶
C.P—副極地低氣壓帶D.N—極地高氣壓帶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季節(jié)為北半球夏季B.MN之間為東南風
C.MN之間為西北風D.NP之間為東北風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題,圖中所標注的數(shù)字為緯度,M為副熱帶高氣壓帶、N為副極地低氣壓帶、P為極地高氣壓帶。第5題,由地球自轉(zhuǎn)方向可知,圖示為以南極為中心的投影圖。圖示氣壓帶位置偏南,為北半球冬季。MN之間為盛行西風帶,南半球西風帶為西北風。NP之間為極地東風帶,風向為東南風。
讀“中緯度大陸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完成6~8題。
6.降水季節(jié)分配最均勻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下列地區(qū)與②氣候成因相同的是()
A.上海B.圣地亞哥(智利首都)
C.倫敦D.新加坡
8.下列關于⑤氣候類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成因是受高氣壓的控制,氣流下沉
B.氣候特點是終年高溫少雨
C.降水稀少是因為深居大陸內(nèi)部距海遙遠所致
D.該種氣候典型的分布國家是地中海沿岸各國
答案 6.A 7.B 8.C
解析 本組題主要考查氣候類型的分布及成因特征。由題目中的經(jīng)緯度位置可以確定為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①是溫帶海洋性氣候;②是地中海氣候;③是溫帶季風氣候;④為亞熱帶季風氣候;⑤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第6題,降水最均勻的應為①溫帶海洋性氣候。第7題,上海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倫敦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新加坡為熱帶雨林氣候,圣地亞哥為地中海氣候。第8題,溫帶大陸性氣候成因是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氣候特點是終年少雨,冬冷夏熱。
2008年夏季奧運會在我國的北京舉行,上一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地是希臘的雅典。下圖為兩地的氣候資料,讀圖回答9~10題。
9.為迎接2008年的“綠色奧運”,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確定了100多種樹木為京城綠化的“主力軍”,這些造林樹木中,不可能有()
A.落葉闊葉樹B.針葉樹C.常綠闊葉樹D.灌木
10.雅典所屬的氣候類型,適宜生長的水果是()
A.香蕉B.荔枝C.椰子D.柑橘
答案 9.C 10.D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氣候類型的判斷,根據(jù)圖中兩地的氣溫和降水資料判斷雅典為地中海氣候,適宜生長亞熱帶水果,北京為溫帶季風氣候,造林樹木中不可能有常綠闊葉樹。
11.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箭頭表示大氣運動方向。該圖表示北半球 季時的大氣環(huán)流狀況,判斷的理
由是 。
(2)一般地說,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 。
(3)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C氣流與D氣流
之間形成的氣壓帶是,該氣壓帶是 原因形成的。
答案 (1)冬 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南移 (2)豐富 A處(西風帶)氣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運動中空氣冷卻,有利于水汽的凝結(jié)、降水的產(chǎn)生;而B地(信風帶)氣流流向低緯度,氣溫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結(jié)和降水 (3)副熱帶高氣壓帶 C氣流較暖輕,遇到來自高緯度
的冷而重的D氣流,被迫抬升 副極地低氣壓帶 動力
解析 由圖可知,此時氣壓帶、風帶移向南半球,北半球應是冬季。A地是盛行西風帶,風從低緯海洋吹向陸地,降水較多;B地是東北信風帶,風從高緯吹向低緯,溫度不斷升高,難以成云致雨。C是來自30°附近副熱帶高壓的暖輕氣流,所以遇到來自極地的冷重氣流D
時向上爬升。C與D之間形成副極地低氣壓帶,屬動力原因形成的。
下圖是“某月某條經(jīng)線上部分氣壓帶、風帶和氣流的相關示意圖”,讀圖回答1~4題。
1.圖中②氣壓帶或風帶的氣流運動方向和性質(zhì)分別為()
A.下沉、干燥B.上升、濕潤
C.由高緯流向低緯、干燥D.由低緯流向高緯、濕潤
2.圖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處于枯水期的是()
A.巴拉那河B.剛果河C.湄公河D.萊茵河
3.受①、②之間的氣壓帶或風帶影響的地區(qū)不可能有()
A.東非高原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D.馬達加斯加島
4.圖中南極到南極圈之間的直線距離約為()
A.1290千米B.2580千米C.3330千米D.1665千米
答案 1.A 2.C 3.C 4.B
解析 本組題目以課本中“三圈環(huán)流圖”中的局部圖(有季節(jié)移動)為切入點,考查了識讀原理圖的能力及相關的知識。從圖中副極地低氣壓帶的位置可推理出①是赤道低氣壓帶,②是副熱帶高氣壓帶、③是極地高氣壓帶;從圖中各氣壓帶的位置可讀出,此圖顯示了氣壓帶南移,北半球為冬季;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是信風帶,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地區(qū),干、濕季分明,形成熱帶草原氣候。識記一個緯度對應的經(jīng)線長為110千米是解答第4題的關鍵。
下面是“某地氣壓變化狀況圖”,讀圖判斷5~7題。
5.該圖可能在()
A.亞速爾群島B.蒙古高原C.夏威夷群島D.東非高原
6.形成該地年氣壓變化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氣壓帶、風帶的移動B.海陸熱力性質(zhì)的差異
C.人類活動D.洋流
7.該地區(qū)最適宜發(fā)展的優(yōu)勢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是()
A.種植業(yè)B.園林業(yè)C.畜牧業(yè)D.企業(yè)化種植園
答案 5.B 6.B 7.C
解析 圖示地區(qū)的氣壓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且7月份時為低氣壓區(qū),說明此時該地溫度較高,為夏季,故應是北半球某地。這樣就排除了D選項。從圖中還可以看出,該地冬夏季節(jié)的氣壓差值較大,冬季時氣壓值高達1036百帕左右,說明一年中氣溫變化的幅度也比較大,應是受大陸氣候影響較大的地區(qū),故B選項最符合條件。判斷出地區(qū)后,第6題也就好做了。冬夏季節(jié)陸地上氣壓中心的變化,主要是由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引起的。冬夏季節(jié)陸地上氣壓中心的變化,主要是由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引起的。蒙古高原地處亞歐大陸內(nèi)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區(qū),終年干旱少雨,不適宜發(fā)展種植業(yè)等,而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
8.讀“南美洲輪廓圖”,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四幅降水柱狀圖中,能正確反映③地和④地降水狀況的分別可能是圖和
圖。
(2)比較①地與②地氣候的差異(氣候類型、成因、特點)。
(3)④和⑤兩地位于同一緯度,但氣候類型明顯不同,試分析其成因。
(4)結(jié)合④和⑥兩地的緯度位置,判斷兩地氣壓帶和風帶對兩地氣候的影響。
答案 (1)丁 丙
(2)①地為熱帶沙漠氣候;成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且受秘魯寒流的影響;特點:全年炎熱干燥。②地為熱帶雨林氣候;成因: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特點:終年高溫多雨。
(3)④地位于西風帶控制的地區(qū),由于地處安第斯山脈迎風坡,所以,全年降水豐富,形成了溫帶海洋性氣候;而⑤地位于安第斯山脈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4)④地位于40°S~60°S之間,受西風帶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⑥地位于赤道地區(qū),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提取信息及推理判斷的能力。圖中①~⑥地的氣候類型分別是: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雨林氣候。與③地中海氣候相對應的降水量圖應為丁圖(南半球),與④溫帶海洋性氣候相對應的降水量圖應為丙圖。④和⑤兩地位于同一緯度,但氣候類型不同,主要從安第斯山脈的迎風坡和背風坡上分析。④位于南緯40°~60°之間,主要受西風帶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而⑥處于赤道地區(qū),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1.2.2 氣壓帶和風帶 第2課時 教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要對每一課堂負責,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減輕高中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您知道高中教案應該要怎么下筆嗎?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1.2.2 氣壓帶和風帶 第2課時 教案》,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氣環(huán)流能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是各地天氣變化和氣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的地區(qū)會形成不同的氣候。今天這節(jié)課就來一起研究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板書)三、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推進新課
(投影)世界氣候分布圖
師請大家在圖上標出全部的風帶和氣壓帶
生(一學生指投影回答,其他學生在事先發(fā)下的空白圖上填圖)
(在繪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師我們在描述氣候特征的時候,要把氣候的兩個最重要的要素——氣溫和降水的情況描述清楚。在某一種氣壓帶或風帶的控制下,其天氣狀況單一,其氣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樣”來描述。在某兩種氣壓帶或風帶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氣狀況復雜,其氣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樣、冬季怎么樣”來描述。
(板書)(一)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下的氣候類型
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即南北緯10°之間的廣大地區(qū),氣溫會有這么樣的特征?
生受太陽輻射強,終年高溫。
師赤道地區(qū)受哪一個環(huán)流控制?
生受單一的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師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地區(qū)的大氣是怎樣運動的?
生盛行上升氣流。
師多什么樣的天氣?
生多對流雨。
師那么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地區(qū)的氣候特征怎么描述?
生赤道及其南北兩側(cè)地區(qū)終年受赤道低氣壓控制,形成了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
師很好,這種氣候就是熱帶雨林氣候。
(投影)伊基托斯——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和氣溫直方圖
師讀出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和氣溫值。
。。。。。。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