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8-13初一生物上冊第四、五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才能夠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標性!你們清楚有哪些教案課件范文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初一生物上冊第四、五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初一生物上冊第四、五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
第四章物種的多樣性
1、目前已知生物圈中的生物有200多萬種,其中動物150多萬種,植物40多萬種。
2、對生物進行分類時,首先要找出不同生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根據其中某一性狀的不同,把生物分成兩大類。
3、對生物進行分類,在生產實踐中,最常用的是根據經濟價值進行分類。
4、在生物科學研究上,則多以生物的形態(tài)、習性或生理上的特點,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進化關系為依據來進行分類。
5、生物分類的等級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單位,分類單位越小,包括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6、檢索表是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和差異編制成的,利用檢索表可以查出每種生物的名稱,了解每種生物的分類地位,并能找出不同種生物之間親緣關系的遠近。
第五章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1、把握制作洋蔥臨時裝片的過程:滴清水、撕取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應該加生理鹽水,并漱口。
3、顯微鏡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常見的玻片標本有三種:涂片(液體材料)、裝片、切片。
4、生物幾乎都是細胞組成的,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通過細胞完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5、1590年左右,荷蘭詹森發(fā)明了(顯微鏡),1665年,英國羅伯特·虎克發(fā)現了(細胞),19世紀30年代德國施萊登、施旺建立了(細胞學說),即: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6、注圖字時,應在圖的(右)方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線,注明所指的各種結構的名稱。
7、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8、植物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液泡、細胞壁),液泡里有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多種物質,(纖維素)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被稱為“第七營養(yǎng)素”。有清理腸道的作用。動物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9、柿子、石榴細胞液中有單寧,澀味,能使皮變成柔軟的皮革。甘蔗、甜菜等細胞液含糖很高。
10、植物細胞液中有許多色素,花青素就是其中一種,能隨著細胞液酸堿度的變化而改變顏色。
11、(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進入細胞。(線粒體)為細胞提供能量,是能量轉換器,(葉綠體)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實現物質轉化。(細胞質)能不停地流動,加快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物質的交換。(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
12、人們從細胞膜的功能得到啟發(fā),制造出了人工膜,進行海水淡化、污水處理等。
13、(染色體)是指細胞核里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每種生物體內的染色體數目是一定的,染色體內有遺傳物質DNA。
14、細胞分裂時,染色體通過復制,數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二個子細胞中,保持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
15、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加,通過(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因而生物體由小長大。
16、細胞不可能無限長大,癌細胞是由正常的組織細胞發(fā)生變化形成的。
17、(細胞分化)是在細胞分裂和生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不同形態(tài)和結構的細胞群的過程。
18、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做(組織),組織的形成是細胞分化形成的結果。
19、植物: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葉肉細胞壁薄,具有貯存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屬于營養(yǎng)組織;葉脈細胞呈管狀。具有運輸功能,屬于輸導組織。
20、人和動物: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結締組織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多;具有營養(yǎng)、連接、支持和保護功能。骨組織、血液都屬于結締組織。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可以分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種。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
21、植物的基本組織: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
22、動物的基本組織類型: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23、大多數的多細胞生物,都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植物體的任何一個活細胞,在一定的條件,都有分化并發(fā)育成完整植物體的能力,這叫做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人們創(chuàng)造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主是依據這個原理。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實現植物苗的“工廠化”生產。
24、不同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
25、能夠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tǒng)。
26、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7、動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或動物體。
28、一株完整的植物體,由六種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組成,其中根、莖、葉
是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繁殖器官。
29、人體的系統(tǒng):消化、呼吸、循環(huán)、內分泌、神經、泌尿、運動、生殖、免疫系統(tǒng)。
30、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在水中能夠自由游動,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1、草履蟲通過收集管和伸縮泡收集體內多余的水分和廢物,排出體外。通過胞肛排出食物殘渣。靠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運動。通過口溝攝取食物。通過細胞膜進行呼吸。在食物泡內消化食物。
32、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組成,這一個細胞能夠完成生物體全部的生命活動。常見的單細胞生物有:小球藻、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
精選閱讀
初一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才能對工作更加有幫助!有多少經典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一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一生物上冊第一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
第一章開啟生物科學之門
1、(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
2、生物科學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
3、(顯微鏡)是一種較為精密的光學儀器,是研究生物科學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結構。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在(40~1500倍)之間。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
5、(觀察)是我們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問題的第一步。
6、(觀察方式)上,一般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觀察;在(觀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后(局部),先(宏觀)后(微觀),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
7、顯微鏡的正確使用:
①物、像特點:上、下、左、右全顛倒
②污點判別:可能在物鏡、目鏡、玻片上
③操作方法(1)取鏡安放
(2)對光:視野呈雪白色為止。
(3)放置玻片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
觀察:眼睛兩次不同位置,先粗后細。
(4)調焦
④使用規(guī)則:先低后高,先粗后細
8、(畫方格)計算葉子面積。
9、體溫:測量人體體溫的部位有(口腔、腋窩和直腸)三處。正常人的口腔體溫(37℃)左右,腋下體溫約低(0.5℃),直腸體溫約高(0。3--0。5℃。)
10、測量時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梢圆扇。ǘ啻螠y量取平均值)等方法。
11、采集植物標本要株形端正,(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齊全的植株,植物標本分為(臘葉標本)和(浸制標本),植物臘葉標本包括(整形)(壓平)(干燥)(裝貼處理)等過程。
12、采集昆蟲標本需要的工具(捕蟲網)、(毒瓶)、(三角紙包)等
13、制作昆蟲標本的步驟:(針插)、(展翅)、(干燥)、(保存)等過程。
將制好的昆蟲標本按不同類別放入昆蟲盒內保存,(貼上標簽),注明(名稱),(采集地點)、(采集時間)和(采集者)。昆蟲盒內要入入(樟腦),以防(蟲蛀)。
14、探究的基本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15、課本第三頁圖1—2和第四頁圖1—3應掌握。
初一生物上冊第三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
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沒有好的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上冊第三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生物上冊第三章知識點匯總(冀教版)
第三章多種多樣的動物
1、觀察動物的形態(tài),一般是先(整體)或(局部),先觀察動物的(體形)、(體色),再逐步觀察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對各部分的觀察,一般是由(前)向(后)進行,如觀察(哺乳動物)的順序是:(頭部→頸部→軀干部→四肢→尾部)。觀察完各個部分后,還要再由(局部)回到(整體),了解各個部分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等。
2、常見的昆蟲口器有:咀嚼式口器(蝗蟲)、虹吸式口器(蝶、蛾類)、嚼吸式口器(蜜蜂)、刺吸式口器(蚊子、蟬)、舐吸式口器(蒼蠅)。
3、動物器官與仿生學:模仿鳥制造了飛機;模仿青蛙的眼設計出了“電子蛙眼”;模仿蜻蜓翅痣的特點設計出了減輕飛機飛行中的顫振;模仿蒼蠅的眼設計出了“蠅眼”照相機。
4、在野外考察時,要根據動物的特點去尋找它們。除了要對動物的種類、數量及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進行觀察外,還有注意觀察它們的生活場所和生活習性。
5、目前,地球上生活著150多萬種動物。在我國,已經知道的魚類有3862種,占世界魚類種數的17.53%;兩棲類284種,占世界兩棲類種數的7%;爬行類376種,占世界爬行類種數的6%左右;鳥類1244種,占世界鳥類種數的14%左右;哺乳類581種,占世界哺乳類種數的13.39%。
6、在野外觀察動物時,注意不要被小動物(咬傷)、(蜇傷)!也不要(傷害)小動物!
7、對動物進行觀察,可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一些小型的(活動較慢)的動物,像螞蟻,蚯蚓等,宜在(野外)觀察。一些(活動性較強)的動物,如蝗蟲、蜜蜂、蝴蝶等昆蟲,小魚、小蝦等水生動物,在野外觀察它們的形態(tài)一般比較困難,可(捕捉回室內),放在(合適的容器內)進行觀察。一些(較大)的動物,如鳥類、哺類,可放在(籠內)進行觀察。如果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則應盡可能在適于這種動物的野生環(huán)境中進行觀察。
8、魚的鰓是由(鰓弓、鰓粑、并列的兩個鰓片組成),(鰓絲)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
9、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著(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
10、體內有脊柱是(脊椎動物),脊椎動物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魚)類是最低等的脊椎動物。
11、體內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包括(原生動物→草履蟲)、(腔腸動物→海蜇、??龋?、(扁形動物→豬肉絳蟲、血吸蟲)、(線形動物→蛔蟲、蟯蟲)、(環(huán)節(jié)動物→蚯蚓)、(軟體動物→貝殼類、烏賊類等)、(節(jié)肢動物→蝗蟲類,蜘蛛類、蜈蚣類、蝦蟹等甲殼類)等。
12、混合放養(yǎng)是指把幾種食性和棲息水層不同的魚種,放養(yǎng)在同一水體中。充分利用水體的空間和各種天然餌料達到高產的目的。
四大家魚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
13、家鴿的羽毛分為(正羽)和(絨羽)兩種。
14、鳥類的主要特征: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了翼;長骨中空;有喙無齒;體溫恒定;卵生。
15、鳥類是脊椎動物中第二大類群,頸長、腿長、喙長的是涉禽類,如丹頂鶴、灰鷺等。全世界現存鳥的種類大約有9200多種,如猛禽→貓頭鷹;攀禽→啄木鳥被稱為“森林醫(yī)生”;鳴禽→大山雀被稱為“林中衛(wèi)士”;涉禽→丹頂鶴;游禽→天鵝;走禽→孔雀等。
16、課本67頁家兔的結構圖,(膈)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將體腔分為(胸腔)和(腹腔),膈的收縮和舒張,可以使胸腔擴大和縮小,因此能幫助完成(呼吸)的作用。
17、家兔和鳥類是(恒溫動物.,
18、(哺乳動物)體表被毛、用肺呼吸,體溫恒定,體腔內有膈,胎生,哺乳。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行為最復雜的高等類群。
19、(鴨嘴獸)是卵生的哺乳動物;是最原始的低等哺乳動物。(蝙蝠)是會飛的哺乳動物,捕食害蟲,是一種益獸。(靈長類)是最高等的哺乳動物,其中類人猿沒有尾,猴類有尾。(黑猩猩)是最聰明的哺乳動物,和人類親緣關系最近。(水中的哺乳動物)有海牛、海豚、白鰭豚、藍鯨等,(藍鯨)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鯨。
20、工蜂的口器屬于嚼吸式口器,有一片上唇、一片下唇、一對上顎、一對下顎、一對下唇須、一片舌瓣,適于吮吸花蜜。第三對足上有花粉刷和花粉筐。
21、蜜蜂群體生活,由(蜂王)(工蜂)(雄蜂)組成,一只蜂王,少數雄蜂,上萬只工蜂。
22、身體有許多體節(jié)組成,并且分部,身體表面有堅韌的外骨骼,足和觸角是分節(jié)的,這些是(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節(jié)肢)動物占動物種數的五分之四以上。
23、課本51、52、56、57、58、63、67、72、73、74、76、78、79、80、81頁的圖都要掌握。
24、蝗蟲的(咀嚼式)口器結構:上唇一片、下唇一片、上顎一對、下顎一對、舌一片組成,上顎堅硬,適于咀嚼食物。
25、(氣門)是蝗蟲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共10對,分別位于(胸、腹部)。
26、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一對,復眼一對,口器一個,胸部有分節(jié)的足三對、翅兩對。這些屬于(昆蟲)的主要特征。(昆蟲)是節(jié)肢動物中最大的類群。
27、蝗蟲的一生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階段是防治蝗蟲的最好時期。若蟲階段要蛻(五)次皮。
28、蛔蟲和豬肉絳蟲的成蟲生活在人的小腸里,依靠吸食小腸內的營養(yǎng)物質生活,像這樣一種生物生活于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從后者體內攝取營養(yǎng)維持生活的現象叫(寄生)。獲得利益的叫(寄生蟲),被寄生的生物叫(寄主)。
29、常見的寄生蟲有:蛔蟲、豬肉絳蟲、蟯蟲、血吸蟲等。
30、(揚子鱷)被稱為“活化石”,褐馬雞是我國特產的鳥類,分布于河北境內,朱鹮是世界性瀕危物種,只有400只左右,陜西洋縣,白鰭豚淡水鯨類,哺乳動物,數量不到100只。
31、根據動物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可以分為水產、家禽、家畜、農業(yè)害蟲、農業(yè)益蟲、寄生蟲等。根據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生態(tài)、行為等方面的特點,可分為有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和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等)。
濟南版初一生物下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只有規(guī)劃好了教案課件新的工作計劃,才能促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發(fā)展!你們知道多少范文適合教案課件?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濟南版初一生物下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濟南版初一生物下冊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一、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
糖類
1.作用: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
2.食物來源:饅頭、米飯、白薯、馬鈴薯、白糖等。
脂肪
1.作用: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儲存在體內。1克脂肪中所含的能量相當于2克糖類或蛋白質所含能量。
2.食物來源:油、花生、黃豆、肥肉等。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大腸(盲腸)、肛門
2.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腸腺:分泌腸液
肝臟(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
胰腺(人體最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
三、合理膳食與食品安全
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大腸(盲腸)、肛門
2.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腸腺:分泌腸液
肝臟(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膽汁不含消化酶,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
胰腺(人體最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