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端午節(jié)
發(fā)表時間:2020-08-06第八章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教案。
老師職責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課件,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對教案課件的工作進行一個詳細的計劃,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到底知道多少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八章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教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第八章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教案1.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了解澳大利亞農(nóng)牧業(yè)的分布規(guī)律;了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
2.通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nóng)牧業(yè)分布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及人類應因地制宜地發(fā)展生產(chǎn)的道理,加強對學生的人地觀教育。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亞農(nóng)牧業(yè)地區(qū)差異的原因。
2.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chǎn)資源及其分布。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從地形和氣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亞農(nóng)牧業(yè)地區(qū)差異的原因,進而理解因地制宜發(fā)展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等。
教學準備自制幻燈片、錄像片段等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板書設計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世界第一“羊”業(yè)大國
2.發(fā)達的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
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1.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
2.迅速發(fā)展的服務業(yè)
3.工業(yè)中心和港口城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錄像:袋鼠。
師: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動物?是哪個國家特有的嗎?
生: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袋鼠。
師:今天咱們就來學習澳大利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并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陸位置(2)緯度位置
生:(略)。
師: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是一個獨自占有一個大陸的國家。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亞大陸分布著豐富的古老生物物種。(播放“澳大利亞動物園”視頻資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獸的大袋鼠;形似駝鳥、三趾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的鴯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憨實可愛的考拉等等??吹剿鼈?,仿佛進入到遙遠的地球演化年代。
師: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兩種特有的動物,
你知道它們是哪兩種嗎?(出示澳大利亞國徽)
生:袋鼠和鴯鹋。
師: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袋鼠拖著美麗的長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袋鼠”,跳躍著前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潔凈的城市里。
鴯鹋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它比鴕鳥更高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鳥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會飛翔,但善于飛跑,由“飛毛腿”之稱,并能連續(xù)長跑,因此贏得了“長跑運動員”的稱號。
師:其實,澳大利亞還有許多世界上特有的植物,例如桉樹等。因此,有人把澳大利亞稱做“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下面請同學們來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澳大利亞長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的進化會有什么影響?
(2)南極大陸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師:對問題進行總結。(分析1: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長期獨自占領著南半球的一塊大陸,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的演化很緩慢,至今還保存著許多古老的種類;2:南極大陸由于自然條件太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沒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師:請一名同學來讀一讀有關澳大利亞動植物資源種類的閱讀資料,同學們可以從中體會一下澳大利亞這個“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含義。(可以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生:談自己的具體體會和感受。
師:(過渡語)澳大利亞盡管古老的動植物多,但如果從數(shù)量的多少來說的話,澳大利亞在世界上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國家居然有將近2億頭羊,是世界上擁有羊最多的國家。所以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師:我們?nèi)粘I钪薪佑|過與澳大利亞有關的農(nóng)牧產(chǎn)品嗎?
生:回答、舉例等。
師:對,有利用澳大利亞羊毛生產(chǎn)的各種毛紡織品,人們之所以喜歡“澳毛”,是因為澳大利亞羊毛質(zhì)地優(yōu)良。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shù)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可謂是大發(fā)“羊”財。
師:澳大利亞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羊呢?請同學們先閱讀教材P76的閱讀材料──澳大利亞的養(yǎng)羊業(yè),然后對照P75“澳大利亞的地形”圖,討論:假如你是牧場主,如果僅從地形的角度來考慮,你準備把你的牧羊場建在何處?
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
師:其實,澳大利亞不僅羊養(yǎng)得好,其他的農(nóng)牧業(yè)部門也十分發(fā)達。下面,我們來看看澳大利亞人是如何充分利用當?shù)刈匀粭l件,因地制宜地發(fā)展農(nóng)牧業(yè)的。
師:請同學們看圖8.37“澳大利亞農(nóng)牧業(yè)的分布”,并從圖中找出澳大利亞的四大農(nóng)牧業(yè)區(qū):“粗放牧羊區(qū)”“粗放牧牛區(qū)”“綿羊與小麥混合經(jīng)營帶”“羊、牛與經(jīng)濟作物混合經(jīng)營帶”。
師:(過渡語)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人們?yōu)楹螌拇罄麃啽茸觥膀T在羊背上”的國家了,但有人又將澳大利亞比做“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讓我們來讀“澳大利亞礦產(chǎn)分布圖”??纯窗拇罄麃喍加心男┑V產(chǎn)資源?
生:回答。
師:我國鐵礦資源豐富,但是上海寶山鋼鐵廠使用的鐵礦石還要從澳大利亞進口,為什么呢?
生:因為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質(zhì)量比較好,含鐵量很高。
師:澳大利亞除蘊藏有豐富的鐵礦外,還有煤、石油等等,尤其是礦石產(chǎn)量高,礦產(chǎn)品出口創(chuàng)匯額占總出口額的很大部分。(請一個同學閱讀教材P78頁的閱讀材料“澳大利亞的工業(yè)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所以,人們就稱澳大利亞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師:到20世紀70年代后,澳大利亞的服務性行業(yè)迅速發(fā)展起來。你們知道哪些部門是服務性行業(yè)嗎?
生:(略)
師:英國移民首先到達澳大利亞,建設城市,發(fā)展農(nóng)牧業(yè)和工礦業(yè)。請同學們思考:假如是你先發(fā)現(xiàn)澳大利亞,你準備住在哪?或是把城市建在哪里?(結合澳大利亞氣候圖。)
生:學生暢所欲言。
師:澳大利亞東南沿海人口稠密,這一帶有較好的港口,對外聯(lián)系便利,大城市相繼出現(xiàn),如首都堪培拉,全國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爾本都位于這里。因此,澳大利亞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出這些城市。
生:讀圖,查找城市。
師:(小結)
南太平洋上有個國家,它的環(huán)境很美,那里的人“騎在羊背上”,“坐在礦車上”,被特有動物簇擁著,正揚著悉尼的白帆駛向世界。這就是咱們今天講的澳大利亞。
擴展閱讀
初二物理第八章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導學案
第八章第四節(jié)光的折射
學習目標:
1、知道光的折射基本知識,會應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判斷介質(zhì)種類,能正確識別光的折射實例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鞏固并扎實光的折射的相關知識
重點:光的折射難點:折射規(guī)律應用,透鏡成像
課前檢測:
1.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畫出反射或入射光線。
2.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25度時,入射角是_________度。
3.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25度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____度。
4.如果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60,則反射角是_____。
5.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在物體表面發(fā)生了反射的緣故.
(填“漫”或“鏡面”)
6.坐在電影院的任何一個座位,都能看到銀幕上的圖像。這是因為光射到銀幕上發(fā)生了_____
反射的緣故(填“鏡面”或“漫”)。
7.關于光的反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入射光與鏡面的夾角為20°時,反射角也為20°B.入射光靠近法線時,反射光也靠近法線
C.入射角增大5°時,反射光與入射光的夾角也增大5°
D.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8.如圖5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此時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圖中的
新課自學:
1、定義:
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
在折射時光路是的。
3、自主實驗:水中的筷子、水中的硬幣、水中的雞蛋
光的折射的實例有:
課堂練習:
一、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屬于光的反射的是:
屬于光的折射的是:
二、按照現(xiàn)象在括號里面選填“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1.日食和月食的發(fā)生()2.人對穿衣鏡梳頭()
3.用放大鏡看地圖()4.陽光下,立竿見影()
5..小孔成像()6.人看到平面鏡中自己的像()
7.人在清水邊看到自己的“倒影”()8.人看不到不透明物體背面的情景()
9.晚上有燈光時,墻上出現(xiàn)人的影子()10.晚上看月亮()
11.人站在清澈的水塘邊,看到水塘底顯得淺()12.潛望鏡()
13.電影院的觀眾能從不同方向觀看電影()
14.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來水下部分向上彎折了()
三、1.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無論是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還是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都是他像
2.下面和光有關的知識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光總是沿直線傳播的
B.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5m/s
C.漁民叉魚時,要把魚叉對準看到魚的下方叉去
D.鏡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思:
澳大利亞
一般給學生們上課之前,老師就早早地準備好了教案課件,大家靜下心來寫教案課件了。必須要寫好了教案課件計劃,未來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你們會寫一段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澳大利亞”,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澳大利亞
一、知識網(wǎng)絡
1、澳大利亞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西北面與亞洲相鄰,東瀕太平洋,西臨印度洋,南與南極大陸遙遙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等周圍島嶼,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
2、澳大利亞首都是堪培拉。最大城市是悉尼。通用語言是英語。
3、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
4、澳大利亞的三大地形區(qū):①西部是寬廣平坦的高原;②中部平原區(qū)為澳大利亞盆地(大自流盆地);③東部山地為大分水嶺。最長河流是墨累河。
5、澳大利亞特有的古老動物有袋鼠、樹袋熊、鴨嘴獸、鴯鹋等。
6、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經(jīng)濟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礦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美譽。農(nóng)牧業(yè)發(fā)達,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
二、課前預習
1、澳大利亞總人口1918萬,面積約774萬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人/平方千米,是一個的國家。
2、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自西向東可分為三大地形區(qū):西部是;
中部是;東部是嶺;全國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此,向西南注入洋。
3、澳大利亞的首都是;是全國最大的工業(yè)中心和港口城市。
4、澳大利亞領土包括、等周圍島嶼。位于(東)洋和(西)洋之間,是世界上惟一擁有整個大陸的國家。
三、合作探究
互動1:讀“圖3——47”,了解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互動2:讀“圖3——49”,了解澳大利亞的地形特征。
互動3:完成教材P98活動題。
互動4:讀“圖3——55”,了解澳大利亞的古老動物分布。
互動5:讀“圖3——58”,了解澳大利亞的礦產(chǎn)及工業(yè)分布。
四、課堂檢測
1、下列連線不正確的是:
A、夏威夷-火山島B、大堡礁-珊瑚島
C、塔斯馬尼亞島-大陸島D、冰島-火山島
2、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是:
A、澳大利亞B、巴西C、俄羅斯D、美國
3、下列關于國家與其特點的連線不正確的是:
A、澳大利亞-獨占一塊大陸B(tài)、巴西-熱帶面積最廣
C、俄羅斯-面積最大D、印度-人口最多
4、讀澳大利亞圖,完成:
城市①②
海洋③④
河流⑤國家⑥
島嶼⑦
地形區(qū)⑧⑨
⑩
課后記
第八章力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認真規(guī)劃好自己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此時就可以對教案課件的工作做個簡單的計劃,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八章力”,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八章力
教科版八年級下《8.2力的描述》教學案例
授課地點:多媒體教室
授課時間:1課時
【儀器材料】多媒體播放設備、力的描述課件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單位;
(4)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實驗、講解、討論、練習與對比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嚴謹,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力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
力的圖示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
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頭、拉箱子、扳手腕……請學生思考、討論: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產(chǎn)生的不同效果,與力的哪些因素有關?學生觀看錄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運動不同;方向不同,球運動不同;踢球時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運動也不同;同樣抬木頭時……
老師演示實驗:分別用不同的力推門,效果不同。
引導學生分析,總結: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點不同,效果不同。學生明白力的概念;學生可在課后嘗試。
引導學生做教材19頁圖8-2-1的實驗。總結:力的作用效果不但與力的大小、方向有關,而且還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以上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義。
二、力的單位老師給出力的單位、力的符號,簡單介紹牛頓。學生知道力的單位,同時對牛頓有一定了解,激發(fā)學生興趣。
老師對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個形容:兩個雞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學生舉起兩個雞蛋、一袋方便面……對一牛的大小有一個了解,對力的單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力的圖示利用多媒體演示一個人推或拉一輛車(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舉或提一個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條直線上)……設問:我們怎樣來表示力對物體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樣的力?學生觀看錄像,思考。
老師假設剛才錄像中人拉車的力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強調(diào)在作圖時,如何規(guī)定一個合適的長度,如何選擇起點、線段的長度、箭頭的畫法、意義等。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作圖,掌握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
多媒體展示:力的作用點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并作圖;力的作用點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作圖;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點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體,效果不同,作圖。學生通過比較對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圖示法作圖有了進一步理解。
對學生做進一步指導,糾正。練習:教材22頁圖8-2-4作圖。
四、力的示意圖講解力的示意圖,將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比較。知道力的示意圖畫法,并了解力的示意圖與力的圖示的區(qū)別,聯(lián)系。
舉例作圖:
(1)一木箱放在地上,對地面的壓力為100N,畫出它的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
(2)一鉤碼豎直掛在彈簧上,鉤碼對彈簧的拉力為12N,畫出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學生作圖,對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進一步了解,掌握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畫法。
五、課堂小結通過觀看錄像,思考,討論,講解,使學生理解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知道力的單位。
六、課堂作業(yè)課后發(fā)展空間中的練習
【實踐活動】
觀看足球比賽,觀察運動員踢球,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體會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應用。運動員在長傳和短傳時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關資料,做一個小報告。
【教學反饋】
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的過程。本節(jié)可通過觀看力的作用的錄像,激發(fā)學生興趣。其中部分內(nèi)容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通過練習對知識進行鞏固。課堂嚴謹而又不失活躍,學生掌握內(nèi)容深刻而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