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絲竹相和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9多些和少些。
小學數(shù)學第二冊第一單元
第七課時:多些和少些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數(shù)的過程,體會數(shù)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會正確的數(shù)出數(shù)量在100以內(nèi)的物體個數(shù),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shù)數(shù);初步理解鈥準€?、鈥湴兮€澋暮澹朗緩褪凰承頡?/p>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nèi)各個數(shù)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shù)法;會讀、寫100以內(nèi)的數(shù),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shù),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
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yǎng)用數(shù)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100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鈥準€濃€湴兮€澋暮?。知道数尉復数位顺蓄R?/p>
教學難點:
數(shù)100以內(nèi)的數(shù)。
課時劃分:
(7課時) 認識整十數(shù)1課時; 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shù)的順序、單雙數(shù)1課時; 比較數(shù)的大小1課時; 多些和少些1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6~18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會用鈥湺嘈┾€?、鈥溕儺┾€?、鈥湺嗟枚噔€?、鈥溕俚枚噔€澋卻世疵枋雋?00以內(nèi)的數(shù)之間的關 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 通過活動,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鈥溛易雋?4個。鈥澬∶ㄋ擔衡€溛易雋?8個。鈥?/p>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xiàn):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38;小貓比小猴做的>
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嗎/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 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些)
1、 學習鈥準砸皇遭€?/p>
講述:小熊和小兔來到了一片果園,他們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展示:小熊說:鈥溒還?0個。鈥澬⊥盟擔衡€溊嫻母鍪繞還俚枚?。鈥?/p>
提問:梨的個數(shù)比蘋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個呢,書上提供了三個答案,你認為哪一個答案合適就在它下面畫鈥溾埁鈥潯?/p>
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匯報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選鈥?8鈥澑霰冉蝦鮮?。?/p>
2、 小結(jié)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面三刀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shù)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作鈥湺嘈┾€濃€溕儺┾€濃€湺嗟枚噔€濃€溕俚枚噔€澱廡┐世疵枋觥?/p>
一、 綜合運用,培養(yǎng)數(shù)感
1、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展示:在校園里,男孩說:鈥溡話嚶?8人。鈥澟⑺擔衡€湺噯聳紉話嗌僖恍?。鈥?提問: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2、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說:鈥溑徘?5元。鈥澯翟卑⒁趟擔衡€溊呵蟣擾徘蜆蠖嗬病b€澚硪荒瀉⑽剩衡€湽蠖嗬彩鞘裁匆饉寄兀庫€澨崳剩耗闃棱€湽蠖嗬測€澥鞘裁匆饉悸穡?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 ,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鈥溾埁鈥?。p蠡惚ā?/p>
3、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鈥溕儺┾€濃€湺嘈┾€濃€溕俚枚噔€濃€湺嗟枚噔€澱廡┐試諭姹仁笮〉撓蝸罰忝竅氬幌臚媯?課件展示:小猴拿數(shù)字卡片50,小貓拿數(shù)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 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4、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出示:鈥溝胂胱鱟鱺€澋?題。JaB88.coM
提問: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20本本子)估計一下,右邊大約有多少本?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同學說一說。
5、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小貓和小猴給大家送來了蘋果草莓。課件展示:小猴說:鈥溒還?0個。鈥澬∶ㄎ剩衡€湶葺贍苡卸嗌俑觶庫€?/p>
提問:你認為20個、25個、60個哪個答案合適?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6、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講述老爺爺聽說你們學到這么多本領,也想考考大家。
課件展示:爺爺拿下眼鏡說:鈥溛業(yè)乃曄?5大,比70小。鈥澞闃牢矣夷蓯嵌嗌偎昴兀?/p>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
二、 游戲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 游戲:鈥溝胂胱鱟鱺€澋諂嚀狻?/p>
講述游戲規(guī)則: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我們做一個猜數(shù)游戲。一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兩位數(shù),然后讓同桌的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沒猜對,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提示他一句話,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讓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猜出你寫和數(shù)。同桌學生游戲
3、 全課總結(jié)。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后記:從練習中看到學生掌握得不錯。
擴展閱讀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多些,少些》教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2頁例6及相關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nèi)的數(shù),會運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少得多鈥澝枋雋礁鍪拇笮」叵怠?/p>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shù)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shù)感。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正確運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少得多鈥澝枋雋礁鍪拇笮」叵?。栽r冉現(xiàn)信嘌氖小?/p>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qū)懛螅?/p>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shù)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shù)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shù)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4、談話導入
教師:快來看!他們在玩蹺蹺板。小老虎們玩得多高興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來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為什么呢?
教師:輕重是比出來的,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進行比較。在數(shù)學上我們會經(jīng)常比較什么呢?
5、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說一說數(shù)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觀感知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p>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shù)到58,數(shù)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jīng)過好多的數(shù)。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那籃球比紅球少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shù)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教師問:紅球和黃球比呢?
小結(jié)比較方法:①直觀觀察比較 ②借助推理進行比較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鈥溩鲆蛔鱺€?/p>
[4人小組根據(jù)題意每人用鈥湺嘁恍⑸僖恍?、多得多、少得多鈥澦狄瘓浠?。]
3、練習九
[第4題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數(shù)學游戲題: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個珠子?]
4、下面各數(shù)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 17 45
四、課堂總結(jié)
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晤U且怖盟前馴鵲慕峁檔母宄?。象H魏螅臚且蒼諫鈧卸嘣擻迷擻盟傘?/p>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讓孩子會用鈥湺嘁恍┾€濃€湺嗟枚噔€濃€溕僖恍┾€濃€溕俚枚噔€澋卻拭枋雋礁?00以內(nèi)數(shù)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數(shù)感。這部分內(nèi)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教材提供給孩子比三種顏色的球的場景,引導孩子交流得出鈥溊肚蟣然魄蚨嘁恍┾€?,通过启发孩租櫦考鈥溁箍梢栽躚碘€?,得递^嘍緣牧硪恢直硎鱺€溁魄蟣壤肚蟶僖恍┾€?,并初步学蠅桅用鈥湺嘁恍┾€濃€溕僖恍┾€澝枋雋礁鍪考淶畝嗌俟叵擔煌ü?鈥満燁蟣然魄蚨嗟枚噔€澋牧磽庖恢直硎觶煤⒆郵宰旁誒斫忖€溕俚畝噔€澓濉?/p>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學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為了不消耗上課時間,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學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學案
教學內(nèi)容:
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來描述兩100以內(nèi)的數(shù)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通過活動,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我做了34個?!毙∝堈f:“我做了38個?!?/p>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xiàn):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貓少。
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嗎/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些)
1、學習“試一試”
講述:小熊和小兔來到了一片果園,他們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展示:小熊說:“蘋果有50個?!毙⊥谜f:“梨的個數(shù)比蘋果少得多?!?/p>
提問:梨的個數(shù)比蘋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個呢,書上提供了三個答案,你認為哪一個答案合適就在它下面畫“∨”。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匯報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選“18”個比較合適。)
2、小結(jié)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面三刀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shù)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這些詞來描述。
一、綜合運用,培養(yǎng)數(shù)感
1、“想想做做”第1題。
課件展示:在校園里,男孩說:“一班有38人?!迸⒄f:“二班人數(shù)比一班少一些?!?/p>
提問: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2、“想想做做”第2題。
課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說:“排球25元?!睜I業(yè)員阿姨說:“籃球比排球貴多啦。”另一男孩問:“貴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問:你知道“貴多啦”是什么意思嗎?
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做后匯報。
3、“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這些詞在玩比數(shù)大小的游戲,你們想不想玩?
課件展示:小猴拿數(shù)字卡片50,小貓拿數(shù)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4、“想想做做”第4題。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20本本子)估計一下,右邊大約有多少本?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同學說一說。
5、“想想做做”第5題。
課:小貓和小猴給大家送來了蘋果草莓。課件展示:小猴說:“蘋果有20個?!毙∝垎枺骸安葺赡苡卸嗌賯€?”
提問:你認為20個、25個、60個哪個答案合適?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6、“想想做做”第6題。
講述老爺爺聽說你們學到這么多本領,也想考考大家。
課件展示:爺爺拿下眼鏡說:“我的歲數(shù)比65大,比70小?!蹦阒牢矣夷苁嵌嗌贇q呢?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
二、游戲激趣,感受策略
1、全課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游戲:“想想做做”第七題。
講述游戲規(guī)則: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我們做一個猜數(shù)游戲。一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兩位數(shù),然后讓同桌的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沒猜對,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提示他一句話,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讓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猜出你寫和數(shù)。同桌學生游戲
3、全課總結(jié)。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后記:從練習中看到學生掌握得不錯.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米和厘米角和直角”,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學內(nèi)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學目標:
1、復習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觀念,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能估計和測量長度。
2、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判斷直角,會畫角和直角。
教學重點: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的畫直角
教具準備:微機、三角尺。
學具: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這兩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線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畫角和直角
2、教師: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學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3、練習:填出合適的單位。
教學樓高12()橡皮長2()
小明身高1()課桌寬60()
4、教師:什么是線段?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
練習:完成103頁第5題。
5、教師:什么叫角?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一個直角。
二、綜合練習。
1、(1)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哪幾個是直角?
(2)在圖形里加一條線段,使它增加三個直角。
2、完成106頁第7題。
3、畫直角:完成106頁第8題。
課后反饋: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和反思
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會遇到難解決的問題而耗費半節(jié)課的時間吧,通常大家都會準備一份教案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可以在上課時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做出一定的調(diào)整,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克和千克”教學設計和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85-88頁的“克和千克”。
教材簡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撕颓Э诉@兩個質(zhì)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對質(zhì)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zhì)量觀念,但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知識,還缺乏認識,而且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這節(jié)課認識質(zhì)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zhì)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1克和1千克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可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zhì)量。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對質(zhì)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zhì)量觀念。但是學生對克和千克這兩個概念接觸得較少,是對斤的感性認識較多,所以對認識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難度。而且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對于重量的本質(zhì)性的關注則較少。而且“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缺乏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xiàn)以下二個方面:1、在特定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質(zhì)量的關注;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觀念。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在感知、猜想和驗證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礎上,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
教學準備:盤秤、課件、2分硬幣、10克/袋的米、100克/袋的黃豆、500克/袋的食鹽、1千克/袋的沙子等其它實物。
教學過程:
一、走進生活,感受新知。
1、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就是從生活中來的。讓我們一起走進生活看看吧。課件顯示洗衣粉袋上寫著“2千克超值家庭裝”,白沙糖的袋子上寫著“凈含量:400克”,牙膏盒上寫著“凈含量:140克”,米袋上寫著“凈含量:10千克”。
2、你知道這些幾克、幾千克表示的是什么嗎?
3、細心觀察的你還發(fā)現(xiàn)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上克和千克呢?請你介紹一下。
4、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體有多重的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克還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帶學生走進生活,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義,引出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br>
二、認識常用的計量工具。
1、怎么可以知道這袋黃豆有多重?(用秤稱一稱)
4、說說見過哪些秤?
5、老師為同學們介紹幾種常用的秤。
6、這節(jié)課主要用盤秤來稱量。提醒學生稱時注意輕拿輕放,不要把手壓在秤上。讓學生看看盤秤上面寫著什么?明確從零刻度開始,指針指著幾就讀幾克,這個秤的指針如果剛好轉(zhuǎn)一圈就是1千克。
7、教師操作示范一次,稱一稱剛才那袋黃豆有多重。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要想知道物品有多重,不能單靠眼睛觀察,準確來說要用秤稱一稱。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先讓學生說說見過哪些秤,再向?qū)W生介紹幾種常用的秤。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zhì)量。這里主要學習用盤秤,為下面的“找”—“驗證”,“估”—“驗證”的學習活動作準備?!?br>
三、體驗活動,感知克和千克。
(一)認識克
1、剛才這袋黃豆的質(zhì)量是400克,同學們用了克做它的單位。1克有多重呢?你猜猜哪些物體是接近1克重的。(讓學生以自己已往的經(jīng)驗和感覺說說。)
2、老師舉例:一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就是1克。用天平秤一秤驗證一下。(把2分硬幣放到天平上秤。)
3、結(jié)論:1個2分硬幣的質(zhì)量是1克。
4、感受1克:我們用手掂一掂這個2分硬幣,1克給你的感覺怎么樣?(很輕)
5、掂一掂,找一找,我們的桌面上還有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跟這個2分硬幣是大約相同的?(一顆花生米、兩個回形針都是大約1克重的東西。)
6、除了這些,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約重1克。
7、如果10個這樣的2分硬幣合起來是多少克?會有多重?
8、拿出10克1袋的米,用手掂一掂,看跟你剛才想的是不是一樣。
9、我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10袋這樣的米合起來是多少克?(100克)會有多重?
10、想好的同學,請你從學具里找出大約100克重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出100克的黃豆,還有可能找了其它。)用盤秤稱一稱驗證。
11、估一估一個蘋果的質(zhì)量大約幾克。
12、驗證:用秤稱一稱,一個蘋果大約200克。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以自己已往的經(jīng)驗和感覺說說1克有多重,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基礎,又讓學生經(jīng)歷從迷惑到頓悟的過程。通過稱一稱、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的數(shù)學活動,了解1克有多重,幫助學生建立1克的觀念。再讓學生感知10克、100克的重量,為下面估測物體的重量作參照,也為下面逐漸過渡到1千克作準備?!?br>
(二)認識千克
1、你知道1袋食鹽有多重嗎?看!包裝袋上寫著多少?(500克)
2、2袋食鹽合起來有多重?(1000克)你是怎樣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1000克還可以用1千克來表示(板書“1千克”)。
3、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東西有多重。
4、讓學生找一找桌面上大約重1千克的東西。找到的舉起來看看。四人小組里每人傳著掂一掂。
5、如果兩袋這樣的沙合起來是多重?(2千克)
6、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質(zhì)量大約是1千克。
【設計意圖:從500克過渡到1000克,從而引出1千克,為下面理解千克和克的進率作鋪墊。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的數(shù)學活動,對1千克不同物品的充分感知,讓學生深刻理解1千克的重量。讓學生感知1千克的物品大約有多少,為下面正確地估測物體的重量作好充分的準備?!?br>
(三)克和千克的關系
1、剛才你掂過了1克和1千克的物品,1克和1千克給你的感覺分別是怎樣的?
2、你知道多少個1克合起來是1千克嗎?(1000克)所以1千克=1000克。(板書)(如果學生想不出來,就從剛才“500克+500克=1000克”那里提示學生。)
3、鞏固練習:2千克=()克6千克=()克
3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再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學習質(zhì)量單位間的進率也是量與計量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這里我聯(lián)系剛才兩袋食鹽的質(zhì)量合起來是1千克的實際體驗深刻理解克與千克的進率,并通過基礎練習及時鞏固?!?br>
四、,實踐活動,鞏固提升。
我們剛才認識了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忙,行嗎?
1、顧客們在進行大購物,請你幫忙看秤說說這些物體的質(zhì)量是多少。(課件顯示)
2、他們在稱體重,你想告訴誰?
看健康秤,讀數(shù)。(課本88頁練習第2題,先填在書上,再說出來。)
【設計意圖:以看常見的盤秤和健康秤為代表,練習讀取秤上的數(shù)值,讓學生掌握借助秤知道物體質(zhì)量的基本方法。同時感知一個物體集合的質(zhì)量?!?br>
3、估一估,稱一稱。
物體名稱估計的輕重稱出的輕重
水果布丁
大米
(自選)
(說明:第1、2個物品老師給定,第三個由學生自選來估一估,稱一稱。)
(1)四人小組活動,做好記錄。
(2)反饋,請一、兩個小組展示說說。
(3)再掂一掂,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設計意圖:在上面已經(jīng)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和學會看盤秤的基礎上,給孩子們提供先估測再實測的練習。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再讓學生比較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所得結(jié)果的差別,從而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填上適當?shù)膯挝弧?br>
一只老虎重70(),一個氣球重5(),
一罐洗潔精重1(),一個漢堡包重100()。
【設計意圖:本題檢測學生對克和千克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只有學生真正理解克和千克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使用這兩個單位?!?br>
5、修改數(shù)學日記。
(1)這是大雄寫的一篇數(shù)學日記。
今天,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還學會了用秤。我知道一個雞蛋大約是60克,一個饅頭大約是80千克?,F(xiàn)在我的體重已經(jīng)有30克了。今天,媽媽買了1千克蘋果和一個5克的大西瓜回來。我真高興。
(2)先同桌互相說說有什么修改意見,再提問個別。
(3)布置學生回家也寫一篇有關克和千克的數(shù)學日記。
【設計意圖:一方面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要正確使用單位,否則會鬧出笑話?!?br>
五、總結(jié)內(nèi)化本課知識。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除了克和千克以外,有時候還要用到更大的質(zhì)量單位,這個我們以后再學。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反思和回顧的平臺,讓學生學會自主把握知識的要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傾聽中反思教學行為,為今后改進課堂教學獲取更多的信息。】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gkg
500克+500克=1000克
1千克=1000克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是對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是第一學段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1克和1千克實際有多重,建立正確的質(zhì)量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通過讓學生經(jīng)歷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來達成這一目標的??偟膩碚f,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以下幾方面新課程的理念。
一、走進生活,體現(xiàn)生活數(shù)學。
數(shù)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翱撕颓Э恕边@個內(nèi)容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我打破課堂40分鐘的局限,把學習延伸到課前,拓展到課后。課前,我讓學生走進生活,調(diào)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從課堂上學生的匯報,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對生活的意義。這是展開新課教學的基礎。課堂上,我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為新課的引入,讓學生感受到了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然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生活中哪里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秤,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重1克,哪些東西大約重1千克??梢姡鹬貙W生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數(shù)學概念是有效的。課后,我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克和千克的數(shù)學日記,喚醒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二、關注過程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本課教學不斷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感悟質(zhì)量觀念,讓“做數(shù)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原動力,體現(xiàn)了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shù)學”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有多次的體驗活動,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從學生能比較準確的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的理解是比較清晰的。這些數(shù)學知識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質(zhì)量觀念,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在數(shù)學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數(shù)感。
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數(shù)感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本課中,建立了1克的觀念后,讓學生想一想10個這樣的2分硬幣該有多重呢?10袋這樣10克的米又該有多重呢?從學具中找出大約100克的東西等等。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個數(shù)學推理和想象的過程,有著濃濃的數(shù)學味。猜測和驗證又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稱一稱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xiàn),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感。另外,判斷數(shù)學日記中有哪些錯誤是比較高層次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只有在深刻理解質(zhì)量單位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以上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了推理、猜測、驗證、判斷等心智活動,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上完這節(jié)課,從學生能準確的舉例說出生活中大約1克或1千克的東西,以及大部分學生能比較準確地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正確地使用克和千克這兩個質(zhì)量單位,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是比較高的。但這節(jié)課的學具比較多,學生對于這些東西都覺得很新鮮,很好奇,總想動一動。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多思考和總結(jié)一些有效的課堂調(diào)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從“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有個別學生估的質(zhì)量和實際質(zhì)量差距比較大,可以看出有個別學生的估測能力在一節(jié)課內(nèi)還沒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實踐和練習中不斷修正,形成正確的估測策略。
今后,我的教學將繼續(x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從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fā),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更有效。
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zhì)的教案。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和是10的加法和10減幾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5頁的例題、“試一試”,第56~56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正確計算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
2、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具有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
3、逐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導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中國足球隊齊心協(xié)力,頑強拼搏,第一次沖出亞洲,進入“世界杯”。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場有趣的數(shù)學“足球”賽。比一比,哪組“進球”個數(shù)多。
二、復習鋪墊
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同時進行10的組成的接力賽。
三、自主探究
1、通過“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中一組算式的計算方法。
提問:球場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細看一看,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講述: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在足球比賽中,一般是按服裝顏色的不同分成兩隊。這樣,你能說出哪些算式?
提問:你們想自己算出得數(shù)嗎?請把書翻到第55頁,試著填一填。并任意選一題,把你的算法告訴大家。
總結(jié):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組成來算,也可以利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來算等等。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這類加、減法還有很多題目,你們想自己學習嗎?(板書:和是10的加法與10減幾)
2、通過“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全部算式的計算方法。
(1)獨立操作,寫算式。
學生拋10個花片,根據(jù)正面和反面情況寫出多組算式。
(2)學習小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學生上黑板歸類并有序整理寫有題組的紙片,及時記憶。
四、輕松一刻
師生共同表演“湊十”歌。
五、鞏固深化
1、哪兩張卡片上的數(shù)相加等于10?
(1)師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減幾
講述:小兔子見小朋友這么聰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減去其他傘面上的任何數(shù),請算出得數(shù)。
六、課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個男孩,1個女孩。問:如果一共有10個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幾個女孩?
七、教學后記:
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是8的加法和8減幾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50頁的例題、“試一試”,第50~51頁“想想做做”第1~6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計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2、知道看一幅圖能寫出四個算式,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培養(yǎng)初步的比較、聯(lián)想能力。
3、喜歡學習數(shù)學,初步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動的情景圖,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說說圖意,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寫出算式。
2、集體交流:看了這幅土,你想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
(1)圖中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怎樣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幾?
看看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1)看了這幅圖,你還能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怎樣列式?
3、提問:同樣的一幅圖,小朋友們列出了幾道算式?看了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試一試”
(1)出示兔子拔蘿卜的情景圖,讓學生說說圖意。
(2)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shù)。
(3)集體訂正:讓學生結(jié)合圖說出每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題的得數(shù)是怎樣算出來的。
二、嘗試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
(1)看圖后讓學生獨立填寫算式及得數(shù)。
(2)集體訂正: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題的得數(shù)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么第二幅圖只列出了兩道算式?
2、游戲鞏固
游戲一:幫幫小河馬。
出示□+□=8,說明:小河馬遇到難題了,看它多著急??!你能幫幫小河馬嗎?
讓同桌一起用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說一說算式。
游戲二:旋轉(zhuǎn)木馬。
在旋轉(zhuǎn)木馬的音樂聲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填寫得數(shù),同桌互相交流。
游戲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題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指名口答。如回答對,其余學生發(fā)“嘭、啪”聲;如答錯,則發(fā)“嗤”聲。
3、“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說出圖意后列式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題。
小組合作探討:根據(jù)圖意你們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全課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嗎?
四、教學后記
白兔和月亮
周國平,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西南政法大學教授;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lián)當代哲學》(合著)、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隨感集《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詩集《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散文集《善良豐富高貴》、自傳《歲月與性情》、《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中《周國平文集》中的兩則寓言《白兔和月亮》被選入了六年級教材,《落難的王子》被選入了初中一年級教材。其散文長用于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青睞,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生平: 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學讀小學,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學讀初中。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學讀高中。1962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1968 年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到湖南軍隊農(nóng)場勞動一年半,后分配到廣西資源縣任縣委宣傳部理論干事和縣委黨校教員。197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198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yè),獲哲學碩士學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開始時受聘為助理研究員。1984~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在職讀博士研究生課程。畢業(yè)后獲哲學博士學位。1988年受聘為副研究員。1994年受聘為研究員。 2009年受聘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我和獅子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你們有沒有寫過一份完整的教學計劃?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我和獅子”,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14個躁、睦、吮、蹭、蔽。理解并積累詞語6個暴躁、隱蔽、吮吸、和睦相處、垂頭喪氣、戀戀不舍。按要求積累帶。
2、有數(shù)字的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我和小獅子和睦相處的語句。
4、懂得人與動物在大自然中應該和諧相處。
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學會思考,能分清課文哪一部分是重點。
2、反復讀送走獅子愛爾莎的內(nèi)容,體會我和愛爾莎難以割舍的情感。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知道獅子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生性兇猛殘暴的動物)
2、但奧地利女生物學家喬伊亞當遜眼中的獅子卻與眾不同,她曾與獅子共同生活了好幾年,和獅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揭示課題:*38我和獅子
二、整體感知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要求自學課文。
2、師板書:關愛動物 放回自然
3、交流
注意:躁與燥、恕與怒在字形上的區(qū)別
躁(暴躁 )
燥(干燥 )
戀( 戀戀不舍)
巒(山巒 )
依據(jù)提示將課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 1---5節(jié) 第二部分: 6---10節(jié)
三、繼續(xù)研讀課文
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并試著概括事件:
(1)洗澡時,愛爾沙跟我開玩笑。
(2)為了保護我,愛爾沙與犀牛搏斗。
(3)愛爾沙換牙。
(4)愛爾沙夜闖驢群,被我教訓。
2、哪一件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你又看出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獅子?感受我和獅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默讀這一部分的課文,圈劃關鍵的詞語加以說明。
3、交流反饋,隨機指導朗讀:
★ 洗澡時,愛爾沙跟我開玩笑----調(diào)皮
★ 為了保護我,愛爾沙與犀牛搏斗----勇敢
★ 愛爾沙換牙----溫順可愛
★ 愛爾沙夜闖驢群,被我教訓----
馴良、善解人意
*(3)拓展:
試著描寫一句表現(xiàn)人或動物可憐樣子的句子。(可選用句中的相關語句)
(二)學習第二部分:
1、既然我收養(yǎng)了愛爾莎,發(fā)現(xiàn)了它有許多可愛的地方,深深地愛上了它,那為什么還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呢?感受我和獅子難以割舍的情感。
默讀第六小節(jié),說說其中的原因
2、為了把小獅子放回大自然,我做了哪些工作?
讀七、八小節(jié),思考問題
愛爾莎和我共同生活了3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當我們分離的時候,又是一個怎樣的場景呢?
3、齊讀第九節(jié)
媒體出示,想象說話:
4、師總結(jié):
關愛動物,就要善待它們。愛爾莎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大自然是它的家,把它送回到自己的家,才是對它真正的愛。我們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創(chuàng)造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板書:保護動物 營造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復習鞏固
1、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五顏六色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2、愛爾莎真馴良,善解人意。
我想念愛爾莎,因為它溫順,可愛。
五、拓展作業(yè)
1、試著描寫一句表現(xiàn)人或動物可憐的樣子的句子。(可選用句中的相關詞語)
2、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照樣子寫幾個帶有數(shù)字的詞語
四散奔逃 九霄云外 一舉一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牧童和畫家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牧童和畫家”,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牧童和畫家
畫家和牧童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語言,體會不同語氣。2、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懂得要敢于挑戰(zhàn),也要謙虛謹慎,獲得生活啟迪。教學重難點:抓住言行,通過朗讀、想象,自行感悟畫家和牧童的可貴品質(zhì),有所啟發(fā)。主要教學理念:努力體現(xiàn)三主教學(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積極倡導語
文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大語文;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人性化課堂;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探究能力、個性化多元解讀。主要教學方法:抓重點詞句,在自主朗讀、想象中探究、感悟畫家和牧童的可貴品質(zhì),獲得生活啟迪。
教學流程預設:
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
畫家和牧童,今天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跟他們成為朋友。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和牧童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自個兒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比較喜歡課文中的誰?
A:牧童
為什么?(勇敢)B:戴嵩
為什么?(謙虛、畫藝好)板書
A:哪個句子讓你看出他很勇敢?讀句子。讀出喊的語氣
畫錯啦,畫錯啦!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
他這樣喊為什么讓你覺得很勇敢呢?指生讀。
聽了小牧童的話,圍觀的人是什么樣的表情?看插圖體會圍觀的心態(tài)。他們心里會想些什么?
牧童真的是隨便喊喊的嗎
?哪里畫錯了?讀句子。扮演牧童讀
發(fā)現(xiàn)了別人沒發(fā)現(xiàn)的,看來牧童還有哪點讓你喜歡?(細心觀察)B:還喜歡誰?為什么?戴嵩
1、
再讀課文,找找哪些句子是描寫戴嵩畫藝好的?用橫線劃出。預設: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怎么讀能讓人感覺到他的畫受歡迎?指名讀
用上一就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用
一。。。就。。。。說話(2)出示:
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引導讀出畫得快的語氣.聯(lián)系插圖理解
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
你們知道什么樣子是濃墨涂抹,什么樣是輕筆細描?用一會兒
一會兒說話.完成課后(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引導讀出商人和教書先生稱贊的語氣)
男女生對讀
(想象商人在稱贊時的表情動作)當你夸獎別人時你會做什么動作呢?(豎起大拇指)表演讀
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夸贊?(引導理解紛紛夸贊)
2、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戴嵩的謙虛呢?用波浪線劃出。
(1)這時,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愿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么地方畫錯拉?
哪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他很謙虛?(和藹)
是啊
,這么著名的畫家被一個小小的放牛娃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指出錯誤,居然還能和藹地對牧童說話,這位畫家多虛心哪!誰能用和藹地語氣讀出來。
(2)戴嵩聽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
:多謝你的指教。
哪個詞語讓你感受到他很謙虛?(連連拱手)體會讀好句子。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課文里的人物說什么呢
?出示:我想對戴嵩說:
我想對牧童說:
我想對圍觀的人說:除了課文里的人物,你還想對生活中的誰也來說一說?
老師也希望你們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問題能向牧童那樣勇敢,而當我們成功時,也不要忘了虛心!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下課!
小熊和小鹿
通過圖文對照,引導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朗讀,大膽地朗讀去解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會認“熊、鹿”等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關、住、奶”等8個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守信用的好習慣。
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2、識字、寫字。
難點:讓學生樹立守信用的意識。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電教平臺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
1、最近森林里舉行了一次選舉大賽,小熊和小鹿都被評為最受歡迎動物。(課件播放在美麗的大森林里,許多小動物都圍著小熊和小鹿向他倆表示祝賀。)
2、你們想知道有關于小熊和小鹿的故事嗎?那我們一起來學習20、課。(板書、齊讀課題:小熊和小鹿)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提出初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丟字、不加字。
2、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3、自主學習生字。
(1)、先用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借助拼音讀。
師:這些生字躲在課文中,咱們看看誰先把他們找出來,先找生詞,再圈出生字。
(2)、師:這些生字中,你以前有沒有認識的,請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認識的。
(3)、多種形式,有重點的檢查學生掌握字詞情況:帶拼音讀詞(意“想、往、起、種”等的讀音);去掉拼音讀字;小組合作記憶生字,說說你識字的方法,并認識兩個新的部首“心、父、走”
(4)、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本課生字,并完成課后第3題。
(5)、圖文結(jié)合、感悟文意
a)課件出示的三幅畫,讓學生觀察,用自已的方式細讀課文??纯茨膸讉€自然段是寫哪一幅圖的。
b)學生匯報:第一、二、三、四自然段是寫第一幅圖的;五、六自然段是寫第二幅圖的;七、八、九自然段是第三幅圖的。
c)學生自由選學:你覺得哪一幅圖最有趣,就一邊觀察這幅圖一邊讀有關這幅的自然段,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d)小組自學討論,互相交流。
e)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6)、選學第一幅圖:讓喜歡這一幅的小朋友都站起來齊讀第一、二三、四自然段,然后把在學習過程中自已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者知道的問題告訴大家。(教師要及時鼓勵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7)、課件:出示媽媽和小熊的對話。
明天再去種樹行嗎?
不行,我要在家里等。
小結(jié):小熊為了實現(xiàn)和小鹿的約定,放棄了去奶奶家的機會,小鹿發(fā)燒了,也不忘和小熊的約定,他們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后記:
朱紅英: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小熊想起約小鹿一起去種樹,為了等小鹿沒有跟媽媽去奶奶家:小鹿生病住院不能來,請他的爸爸前來跟小熊說對不起的事。
肖麗英: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篇童話故事,這個故事講了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孩子,會認了“熊、鹿”等10個生字,并會會正確書寫“關、住、奶”等8個生字。
胡梅影:通過故事引入、激發(fā)興趣,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提出初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丟字、不加字。使,會認了“熊、鹿”等10個生字,并會會正確書寫“關、住、奶”等8個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選第二幅圖,進行想像說話訓練
1、出示本幅圖,讓學生邊觀察邊聽錄音。
2、配上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楊:小熊等呀等,小鹿都沒有來,這時,它的主里都想了些什么?你能猜出來嗎?
3、讓學生把自已想到的大膽說出來,同時鼓勵學生帶著表情配上動作敢地說。
三、選學第四幅
1、播放本幅圖的動畫,讓學生分角色讀出它們之間的對話。
2、通過互讀、同學評一評、比賽讀、表演讀等形式讀它們之間的對話。
3、讀了它們的對話,你喜歡小鹿嗎?為什么?(并解決課后第二題的第二個部問題)
4、發(fā)散思維;你怎樣向小熊和小鹿學習呢?
5、擴展詞匯、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我們都學踢足球。
讓學生讀一讀,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都的格式練習說一說。
[練習指導]
1、第二題,我們可以從小熊想起了自已和小鹿的約定就不跟媽媽去奶奶家,自已一個人在家里等;小鹿生病住院來不了請他的爸爸來向小熊說對不起,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2、第三題,可以從生活各個方面引導學生說。
例:蘋果和梨都是水果。
蜜蜂、蜻蜓都是益蟲。
3、詞語花籃
4、讓學生自由讀,挑自已最喜歡的詞語記住。
小結(jié):守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這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希望我們班的同學都能做一個守信用的人。
板書:
20、小熊和小鹿
媽媽去奶奶家
小熊答應小鹿
小鹿病了叫爸爸去說明
它們守信用
后記:
我們可以從小熊想起了自已和小鹿的約定就不跟媽媽去奶奶家,自已一個人在家里等;小鹿生病住院來不了請他的爸爸來向小熊說對不起,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這節(jié)課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懂得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學習后,同學們都表示要做個守信用的孩子。
通過圖文結(jié)合、感悟文意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懂得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學習后,同學們都表示要做個守信用的孩子。
長城和運河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城和運河”,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教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看地圖長城運河)知道這是什么嗎?
2、全名叫: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它們都是享譽世界的建筑奇跡。你們都了解長城和運河些什么嗎?
3、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來進一步了解感受。
二、初讀指導
2、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2)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不朽
創(chuàng)造
奇跡
詩篇
民族
綢帶
天堂杭州
嘉峪關
三、理清脈絡
第2課時
一、品析詩歌(詩歌講究節(jié)奏、韻律、和強烈的感情色彩)
(一)讀出節(jié)奏:指名讀
出示第一節(jié)節(jié)奏
自讀第二節(jié)
(二)讀出韻律:押韻
反復
(三)讀出感情色彩:結(jié)合內(nèi)容理解
3、出示長城圖,讓學生看圖填空說話:
萬里長城坐落在__,它就像__,彎彎曲曲,__,非常__。每隔一段,就有__,那是為了__。長城是__的結(jié)晶,更是__的象征,所以,人們常說:不到長城非好漢。
連綿起伏:接連不斷。
曲折蜿蜒:彎彎曲曲地向前延伸。
奇異:奇特,特別。
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
不朽:永不磨滅。(例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5、補充介紹建造長城的資料:萬里長城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6、學習京杭大運河方法同前
看到運河,你想說些什么?
填空:美麗的京杭大運河就像__,__的水面上______來來往往,兩岸是__,一派__的景象。
7、運河的壯觀和長城的壯觀一樣嗎?
(壯麗,雄偉)
二、教學生字:蜒
創(chuàng)
折與析辨析
三、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yè).:預習第2課
銳角和鈍角,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銳角和鈍角,”,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二年級下冊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38頁,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九中的第1—3題。教學目標:
1.學生結(jié)合實例,建立直角、銳角、鈍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學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建立直角、銳角、鈍角的表象。
教學難點:能正確的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三角板一套,各種不同形狀的角若干袋,卡通頭飾3個。學生準備三角板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節(jié)假日,同學們一定去兒童公園玩過,誰愿意把你都玩過些什么告訴大家?(讓學生充分地說。)
師:今天,老師想帶你們一起去兒童公園去玩玩,好嗎?
師:出示教材37頁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根據(jù)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說說圖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嗎?
教師引導學生匯報交流后談話導入:你們知道嗎?在數(shù)學王國里,“角氏家族”有三兄弟,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它們中的老二──直角。你們還想認識直角的弟弟和哥哥嗎?今天,我們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最先認識它們,并和它們交上朋友?。ㄙx抽象的角予生命,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1.操作體驗,初步感知直角、銳角和鈍角。
(1)組織學生分組活動:
①拿出老師為你們準備的裝有各種角卡的袋子,把這些角展開在桌面上,看看你能把它們分成幾類?
②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輔導。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生:我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直角;一類不是直角。
生:我們分成了三類:直角三角形是一類,比直角小的分為一類;比直角大的又分為一類。
2.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明確銳角和鈍角的含義。
師:比直角小的就是直角的弟弟,比直角大的就是它的哥哥。我們來為它們分別起個名字好嗎?
讓學生充分交流后引導小結(jié):比直角小的叫銳角,比直角大的叫鈍角。
相互討論:怎樣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學生討論(得出和直角比、用眼睛看等方法。)
3.體驗練習:給下面的角填上正確的名字。
投影出示練習題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練習九的1、2題。
2.畫一畫:請你分別畫出一個直角、銳角和鈍角。
四、游戲活動
1.折一折,比一比。
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折出不同的角,并相互認一認是什么角?
2.摸摸、猜猜。(分小組活動)
活動規(guī)則:把一同學眼睛蒙住,另一同學用活動角掰成不同大小的角,讓蒙住眼睛的同學通過用手摸后說出是什么角?其它同學當裁判。然后組內(nèi)同學交換活動。
五、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六、課外拓展
觀察你家的日常用品,看看這些物品上都有些什么角?
圖形和變換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形和變換,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南舁小學高瑞珍
第一課時銳角和鈍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能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shù)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良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智慧爺爺送禮物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認識銳角和鈍角以及他們的判斷方法,然后通過做角、找角、分角、畫角、拼角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的認識。
教學具準備:每組一盒畫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智慧爺爺托老師帶給大家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現(xiàn)在就在你們桌上的盒子里,趕快打開來看一看。不過在看之前智慧爺爺還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看過之后各組要把盒子里的東西按一定的標準分一分,行嗎?好,開始行動。
1.各小組倒出來后發(fā)現(xiàn)是相同的卡片上畫著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組試分。
2.小組派代表匯報分的結(jié)果。(一般會分成兩類:直角和其他的角)
3.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點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皇宮,來研究有關角的問題。
二、認識銳角和鈍角
1.引導學生用剛才分出的第二類角與直角比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點?
2.小組合作比較大小,然后交流比較方法和結(jié)果。
3.根據(jù)比較結(jié)果再次對盒子中的角進行分類,并且展示分的結(jié)果。
4.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分類結(jié)果給出各種角的名稱(即銳角與鈍角)以及判斷標準。
5.鼓勵學生說說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還有銳角或鈍角。
三、組織活動,鞏固認角
1.做角: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活動方式做出不同的角鞏固對三種角的認識。(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動角的方式進行練習。)
2.找角: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并分類放入相應的房子里。
師:直角、銳角、鈍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來休息,同學們,你愿意幫他們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事物圖P391題圖以及標有三種角的三所房子。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動態(tài)效果從實物中抽取出學生說的角,分類把角送回家。)
四、畫角
1.大家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這些角為了感謝大家想為自己畫一些像送給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畫像呢?能試著把你希望得到的畫像畫出來嗎?
2.學生獨立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是哪一類角。
3.展示自己畫的角并交流畫角的方法。(教師對學生想出的多種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五、拓展活動
同學們在研究角的過程中,三角板幫了我們的大忙,為了感謝三角板,我們來一起陪它做個游戲,輕松一下,好嗎?
1.引導學生用三角板做拼擺圖形的游戲。
2.各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圖形,在此圖形中有幾個角,分別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組成?
六、總結(jié)。
第二課時平移和旋轉(zhuǎn)(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jié)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現(xiàn)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在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學具的準備:錄像、P133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村正在為咱們學校修建一所新校園,你高興嗎?想不想去看看?播放錄像:工地上工人們正在乘著升降機在上樓,樓房里有幾位工人正在安裝推拉窗,并不時的推一推、拉一拉。
二、初步感知平移現(xiàn)象
1.引導學生說說片中的工人在干什么?升降機和推拉窗分別是怎樣運動的?
2.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平移現(xiàn)象。
3.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判斷平移現(xiàn)象的標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要及時點撥。
4.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現(xiàn)象?
三、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
1.組織學生做游戲:小組合作利用P133的學具“拉一拉”開展游戲,體會平移現(xiàn)象,同時,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案?
2.引導交流,對找出多種搭配方案的小組要予以肯定和鼓勵。
四、利用方格紙鞏固認識
動態(tài)課件呈現(xiàn):方格紙上的小船行使圖。
1.引導學生說說小船是在平移嗎?為什么?
2.引導學生感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所表示的含義:
(1)小組討論:小船正在向哪邊平移?(右邊)移了幾格?(八格)
(2)各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jié)果,然后教師利用動態(tài)課件慢速展示平移過程,學生一起跟著數(shù)小格,真切的體會平移的距離。
3.設疑,對學生初步滲透兩次平移的思想。
如果小船向左平移三格將會在什么位置?(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交流,最后動態(tài)演示驗證);再向下平移三格呢?(小組再次討論交流。)
五、擴展活動
課件出示P444題圖,配上淡色方格。
1.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哪些小魚平移后可以與紅色小魚重合?
2.交流討論結(jié)果,并說說白色小魚怎樣平移后,可以到達紅色小魚的位置?
3.獨立給可以經(jīng)平移后重合的白色小魚涂上紅色。
4.引導觀察這些紅色小魚有什么共同特點?
六、總結(jié)。
第三課時平移和旋轉(zhuǎn)(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jié)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zhuǎn)現(xiàn)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初步滲透變換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學方法: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觀察、操作,從而感知旋轉(zhuǎn)現(xiàn)象,然后通過觀察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場情景和做游戲的形式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學具準備:每人準備一個紙風車、每人一枚硬幣、P131、P135的學具、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課前要求大家做的紙風車做好了嗎?會玩嗎?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不過有個小要求,就是要邊玩邊注意觀察。
二、感知旋轉(zhuǎn)現(xiàn)象。
1.認識旋轉(zhuǎn)現(xiàn)象。
(1)剛才大家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引導學生說說紙風車是怎樣運動的?
(2)你能給這種運動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相機揭示數(shù)學上的名稱──旋轉(zhuǎn)。
(3)鼓勵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旋轉(zhuǎn)現(xiàn)象?
2.觀察感知
引導學生做(P44下面做一做)游戲:
(1)引導學生觀察圓片是什么顏色的?
(2)小組合作旋轉(zhuǎn)圓片,觀察旋轉(zhuǎn)時圓片的顏色變化,感受旋轉(zhuǎn)帶來的神奇效果。
3.操作感知
引導學生獨立做轉(zhuǎn)硬幣的游戲,來進一步體會旋轉(zhuǎn)的現(xiàn)象。
三、體會區(qū)別,鞏固認識。
1.動態(tài)效果出示游樂場的主題圖。
(1)說說畫面上都有哪些活動?
(2)先在小組內(nèi)說說哪些活動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活動是旋轉(zhuǎn)現(xiàn)象?再在全班交流。
2.游戲:鼓勵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示平移和旋轉(zhuǎn)這兩種現(xiàn)象(先在小組內(nèi)自由嘗試,再派代表在全班表演。)
四、拓展練習。
1.引導學生將P131的學具剪下來,小組合作拼一拼,看可以拼出什么?有多少種拼法?(要注意對學生求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
2.游戲:將P135的學具剪下來轉(zhuǎn)一轉(zhuǎn),小組討論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其中哪些方法比較合適?
五、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