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9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多些,少些》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6及相關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會運用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澝枋雋礁鍪拇笮」叵怠?/p>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正確運用鈥湺嘁恍⒍嗟枚唷⑸僖恍?、少得多鈥澝枋雋礁鍪拇笮」叵怠T詒冉現(xiàn)信嘌氖小?/p>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4、談話導入
教師:快來看!他們在玩蹺蹺板。小老虎們玩得多高興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來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為什么呢?
教師:輕重是比出來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進行比較。在數學上我們會經常比較什么呢?
5、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說一說數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觀感知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p>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那籃球比紅球少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教師問:紅球和黃球比呢?
小結比較方法:①直觀觀察比較 ②借助推理進行比較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鈥溩鲆蛔鱺€?/p>
[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鈥湺嘁恍?、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鈥澦狄瘓浠?。]
3、練習九
[第4題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數學游戲題: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個珠子?]
4、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 17 45
四、課堂總結
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鈥湺嘁恍?、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鈥潯N頤且怖盟前馴鵲慕峁檔母宄?。象H魏?,桥F且蒼諫鈧卸嘣擻迷擻盟傘?/p>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讓孩子會用鈥湺嘁恍┾€濃€湺嗟枚噔€濃€溕僖恍┾€濃€溕俚枚噔€澋卻拭枋雋礁?00以內數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教材提供給孩子比三種顏色的球的場景,引導孩子交流得出鈥溊肚蟣然魄蚨嘁恍┾€?,通过启发孩租櫦考鈥溁箍梢栽躚碘€潱玫較嘍緣牧硪恢直硎鱺€溁魄蟣壤肚蟶僖恍┾€潱⒊醪窖壩τ免€湺嘁恍┾€濃€溕僖恍┾€澝枋雋礁鍪考淶畝嗌俟叵擔煌ü?鈥満燁蟣然魄蚨嗟枚噔€澋牧磽庖恢直硎觶煤⒆郵宰旁誒斫忖€溕俚畝噔€澓濉?/p>
延伸閱讀
多些和少些
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一單元
第七課時:多些和少些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fā)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鈥準€?、鈥湴兮€澋暮?,知道数尉復数位顺蓄R?/p>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
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yǎng)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鈥準€濃€湴兮€澋暮濉V朗緩褪凰承頡?/p>
教學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
(7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和少些1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18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會用鈥湺嘈┾€?、鈥溕儺┾€潯⑩€湺嗟枚噔€?、鈥溕俚枚噔€澋卻世疵枋雋?00以內的數之間的關 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2、 通過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課件展示例題:小猴和小貓比賽折五星。小猴說:鈥溛易雋?4個。鈥澬∶ㄋ擔衡€溛易雋?8個。鈥?/p>
提問:聽了對話,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組交流后匯報。
可能出現(xiàn):38>34,34<38;小貓比小猴做的>38;小貓比小猴做的>
引導:小貓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嗎/學生可能用口語表達:小貓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貓 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問: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小組交流匯報。(小猴比小貓做得少些)
1、 學習鈥準砸皇遭€?/p>
講述:小熊和小兔來到了一片果園,他們看到了什么呢?
課件展示:小熊說:鈥溒還?0個。鈥澬⊥盟擔衡€溊嫻母鍪繞還俚枚?。鈥?/p>
提問:梨的個數比蘋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個呢,書上提供了三個答案,你認為哪一個答案合適就在它下面畫鈥溾埁鈥潯?/p>
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匯報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選鈥?8鈥澑霰冉蝦鮮省#?/p>
2、 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不但需要比較兩面三刀個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數量相差的程度時,就可以作鈥湺嘈┾€濃€溕儺┾€濃€湺嗟枚噔€濃€溕俚枚噔€澱廡┐世疵枋觥?/p>
一、 綜合運用,培養(yǎng)數感
1、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展示:在校園里,男孩說:鈥溡話嚶?8人。鈥澟⑺擔衡€湺噯聳紉話嗌僖恍?。鈥?提問: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獨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匯報。
2、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說:鈥溑徘?5元。鈥澯翟卑⒁趟擔衡€溊呵蟣擾徘蜆蠖嗬病b€澚硪荒瀉⑽剩衡€湽蠖嗬彩鞘裁匆饉寄兀庫€澨崳剩耗闃棱€湽蠖嗬測€澥鞘裁匆饉悸穡?小組交流,匯報。
學生獨立完成 ,在認為合適的答案下面畫鈥溾埁鈥潯W齪蠡惚ā?/p>
3、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講述:小貓和小兔用今天學習的鈥溕儺┾€濃€湺嘈┾€濃€溕俚枚噔€濃€湺嗟枚噔€澱廡┐試諭姹仁笮〉撓蝸罰忝竅氬幌臚媯?課件展示:小猴拿數字卡片50,小貓拿數字卡片45。
提問:猜一猜小貓和小猴分別會說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別 扮演小貓和小猴互相說。
4、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件出示: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提問:看圖你知道了什么?(左邊有20本本子)估計一下,右邊大約有多少本?你是怎樣想的?和同桌同學說一說。
5、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課:小貓和小猴給大家送來了蘋果草莓。課件展示:小猴說:鈥溒還?0個。鈥澬∶ㄎ剩衡€湶葺贍苡卸嗌俑觶庫€?/p>
提問:你認為20個、25個、60個哪個答案合適?為什么?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6、鈥溝胂胱鱟鱺€澋?題。
講述老爺爺聽說你們學到這么多本領,也想考考大家。
課件展示:爺爺拿下眼鏡說:鈥溛業(yè)乃曄?5大,比70小。鈥澞闃牢矣夷蓯嵌嗌偎昴兀?/p>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
二、 游戲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 游戲:鈥溝胂胱鱟鱺€澋諂嚀狻?/p>
講述游戲規(guī)則: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我們做一個猜數游戲。一位同學在紙上寫下一個兩位數,然后讓同桌的小朋友來猜一猜,如果沒猜對,可以用今天學到的知識提示他一句話,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讓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寫和數。同桌學生游戲
3、 全課總結。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后記:從練習中看到學生掌握得不錯。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
教學目標:
1、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4、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2、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來準確描述。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統(tǒng)計的過程,掌握統(tǒng)計的方法,會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使學生掌握統(tǒng)計的方法,體驗和感受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統(tǒng)計圖,回答提出的問題。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
(1)同學們,新年快到了,我們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氣球,你們說是哪種顏色的氣球可以多買一些?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2)學生自由發(fā)言
問:多買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3)讓我們來統(tǒng)計一下吧
二、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
(1)你想用什么方法記錄?
紅色黃色綠色藍色
(2)統(tǒng)計,制成統(tǒng)計圖
(3)回答問題
1、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調查了()名同學。
2、喜歡()顏色的人最多?喜歡()顏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們班有一名同學沒來,他最有可能喜歡()顏色?
4、布置會場,多買些什么顏色的氣球比較好呢?
三、實踐活動:
每一位同學調查本組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是什么?
動畫片體育比賽電影新聞
做一次統(tǒng)計
四、總結: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簡單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fā)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么分?
二、鞏固提升發(fā)散創(chuàng)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四、板書設計:
分類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
按顏色來分一分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數實物的過程中,體驗不同的數數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數數。
2.結合"先估計再數"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習慣和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的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體驗不同的數數方法。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數數。
教學過程:
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課。
1、小朋友們,老師想給好朋友寫封信,于是我就去買了一個信封,寫好了信放在里邊,貼好就去郵局郵信了,你們猜我的信郵出去了嗎?
(學生說結果并說明理由)如果學生說不出是因為沒貼郵票,教師加以引導。
2、教師繼續(xù)剛才的故事:咱們書中有各種各樣的郵票,小朋友幫老師選一張好嗎?
二、教學新課。
(一)數郵票。
1.教師出示郵票圖片,學生幫老師選一張自己認為漂亮的郵票。
2.這么多漂亮的郵票,有多少張呢?咱們來猜一猜。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張)
1.師:你們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張呢?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數一數)
2.小組交流數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明白這些郵票的擺放是很有規(guī)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數,即:10張、20張、30張、、、、100張。
(二)、比賽的形式數珠子。
師:小朋友們,咱們來比賽,看誰的眼睛和腦子最快。好不好?
1.教師出示3組珠子的實物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數。
2.評出數的快并且對的,評出前三名。
3.全班交流,讓前三名同學先說己數的方法,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數法。
(三)、數花生。
1.教師提出題目要求。
2.小組之內完成,并交流自己數的方法。
三、練一練。
1.出示圖片,學生數。教師觀察學生數數的方法,可以適當給予指導。
2.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再實際數一數。集體訂正。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42頁例6及相關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比較,使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會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初步學習對數量的估計,逐步建立數感。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正確運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在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教具準備:
例6的投影片、小小養(yǎng)殖場和鞏固練習l以及游戲題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順序寫敷.
2、62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是( )。
62后面的第五個數是( )。
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下列各數排列起來。
35 87 70 62 15 6
4、談話導入
教師:快來看!他們在玩蹺蹺板。小老虎們玩得多高興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來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們怎么也玩不起來,為什么呢?
教師:輕重是比出來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進行比較。在數學上我們會經常比較什么呢?
5、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比一比,說一說數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觀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師:紅球有幾個?(58個)藍球有幾個? (15個)黃球有幾個?(10個)
[大家一起從15數到58,數的過程體會到15到58要經過好多的數。
教師告訴學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紅球比藍球多得多,那籃球比紅球少得多。
請一個同學從10數到15,從中感受到l0到15比較接近,我們就可以說15比10多一些,象剛才的題目,我們就可以說黃球比藍球少一些.]
教師問:紅球和黃球比呢?
小結比較方法:
①直觀觀察比較
②借助推理進行比較
2、投影出示小小養(yǎng)殖場。
[小組討論:小小養(yǎng)殖場,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的多,誰比誰少一些.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鵝比鴨少一些,鵝比雞少得多,雞比鴨多的多等等。]
三、鞏固練習。
1、小娟有37張郵票.(投影片出示)
[本題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幾張郵票?(2)小紅可能有幾張郵票?]
2、第43頁做一做
[4人小組根據題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
3、練習九
[第4題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學生,集體訂正.
數學游戲題: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個珠子?]
4、下面各數中,誰比誰多一些,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少一些?
15 17 45
四、課堂總結
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們也利用它們把比的結果說的更清楚了。下課后,請同學們也在生活中多運用運用它吧。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讓孩子會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這部分內容是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教材提供給孩子比三種顏色的球的場景,引導孩子交流得出藍球比黃球多一些,通過啟發(fā)孩子思考還可以怎樣說,得到相對的另一種表述黃球比藍球少一些,并初步學習應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兩個數量間的多少關系;通過 紅球比黃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種表述,讓孩子試著在理解少的多含義。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單數和雙數;初步了解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過程、能力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求、猜想、驗證的科學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探求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單數和雙數。
1.情景引入。
師:春天到了,數寶寶們手拉手排著隊去森林里玩。
(板書出示主題圖)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請學生比較兩個隊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如果用小圓點來表示數寶寶的個數,像這樣兩個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圖形,就叫做數圖。
2.擺數圖。
(1)教師在方格上演示擺數圖。
(2)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在方格紙上擺數圖。
3.找特點,分類。同桌合作先找所擺數圖的特點,然后把這些數圖按形狀進行分類。板書出示(或多媒體演示)分類結果。
師:右邊邊框是折線的數圖都是單數,右邊邊框是直線的數圖都是雙數。板書出示課題:單數和雙數。
4.反饋練習:要求:先判斷數圖表示的是單數還是雙數,然后再說出它表示幾。
二、探求單數和雙數之間的關系。
1.提問與猜想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兩張數圖拼成一張數圖,結果會是什么數?接著小組合作,每人拿兩張數圖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應的加法算式,然后觀察小組4個人的拼圖,問學生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
2.實踐與驗證
小組上黑板邊操作邊匯報。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6+4=10 4+5=9 3+5=8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并提示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3種結果?
(板書:單數+單數=雙數雙數+雙數=雙數單數+雙數=單數)
3.鞏固練習書本第2大題第一行(看數圖,寫算式)。
三、實踐與運用。
1.計算:(第3大題)
⑴先判斷和是什么數,再計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獨立計算。
2.出示題4
口答:大組找規(guī)律接龍賽,每組開火車往下接5個數。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組派代表說說接的是什么數?
3.數寶寶玩累了,想回家休息,兩個隊伍要接成一個隊伍往回走,想想,它們的隊伍里有沒有單個的?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
四、總結與評價。
師:今天你們都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誰的表現(xiàn)最棒呢?和是雙數和是單數
(學生暢所欲言)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數花生》教案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數花生》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來閱讀。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
2. 結合多種數數活動,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學會合作與交流,感受數數的樂趣。
3. 通過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初步感受一列數所蘊含的規(guī)律。
教學重點:
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手口對應,掌握數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今天,淘氣和笑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他們一人端了一盆花生,你能看出誰的花生多嗎?(出示課本情境圖,引導學生猜測)
我們的猜測究竟準確不準確,怎樣可以驗證?(數一數)
二、 活動探究。
1. 活動一。
(1)現(xiàn)在我們用小棒來代替花生,咱們幫淘氣和笑笑來數一數?,F(xiàn)在每一桌都在一袋小棒,請同學們先拿出來放在桌子的左邊,再請每一桌左邊的同學數,邊數邊往右邊放,其他同學來監(jiān)督。(學生數數,教師指導)
(2)你們數了多少個?(孩子的結果可能不一樣,指名同學上臺來數。)
請一位同學上臺來數,其他同學跟著一起數。(指名同學上臺數,教師注意認真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讓孩子做到手口對應。)
怎么數的?(學生匯報自己的數法,教師適時補充。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教師板書)
這個結果跟我們剛開始猜測的一樣嗎?(不一樣)這說明物體的多少有時候能用眼睛直接看出來,有時候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出來,這時應該怎么辦?(數一數)
(3)剛才的同學數的究竟對不對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請右邊的同學數,左邊的同學來監(jiān)督,可以換個方法來數。(學生數,教師巡視指導)
剛才你的同桌數的對不對呢?
2. 活動二。
(1)剛才同學們數的特別好,想不想數一個更大的數呢?把前后兩桌的小棒放到一起,由小組長數,其他同學當監(jiān)督員,數出100根小棒來。(學生數,教師檢查學生數的情況,再指名一組同學上臺10根10根地數。)
(2)數好了就坐好.你是怎樣數出100根的?
(3)我們再看看上面的這組同學是怎樣數的?這樣數有什么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_x(script); script.src = https://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好處呢?但要注意什么呢?
(4)接著老師去掉一堆,多少?再去一堆呢?(老師接著做,直到0,讓孩子們學會倒著十個十個數)
三、練習鞏固
1.老師說出一個數,你能快速地數出來嗎?同桌一起數,數出35根小棒.
2.老師是五個五個數,我們一起來數.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三十五.還能接著數嗎?讓我們試一試.
四、拓展提高.
1.孩子們剛才表現(xiàn)真棒,現(xiàn)在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會不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數.快速打開課本,翻到23頁.第4題,我們用圈一圈的方法來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朋友?
教師巡視,展示不同的圈法,講解不同的數法.
2.整齊排列的圖形大家會數,那排列較亂的呢?接下來我們來數一數點子圖.
展示學生不同的數法.
五、課堂小結.
老師覺得今天同學們不但會動手,還會動腦,我想大家肯定有不少的收獲吧?誰愿意分享你的收獲呢?
板書設計:
數花生
一個一個數:1,2,3,4,5......
兩個兩個數:2,4,6,8,10......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買鉛筆?教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以舉一反三的方式學會其他的知識點,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買鉛筆?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生活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索興趣,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計算減數是9的退位減法;并通過交流和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能正確地計算減數是9的退位減法。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的習慣,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正確地計算減數是9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對退位減法的理解,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
計數棒,計數器,口算卡片
教法運用:
實踐探索和演繹概況
學法指導: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經歷收集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預習) 口算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4=6+4=9+6=10-8=15-5=8+7=4+9=16-9=8+10=7+9=開火車的形式,看誰算得又多又快。 復習導入,加深對十幾的組成,調動學習興趣。
二、初學新課
(初步探究) 復習知識點
1、數數法 從15里面1根1根地減。
師板書:數數法
2、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師:你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師板書:15-5=10 10-4=6
3、破十法 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
師板書:10-9=1 1+5=6
4、逆算法:想加法算減法 因為9再添上6就是15,9+6=15,所以15-9=6
師板書:9+()=15
學生分小組討論,說說關于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舉手概況回答。 以復習知識點引起興趣,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點入手,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引導釋疑
(合作學習) 師:現(xiàn)在老師來考考你,
(一)必做題
1、用你喜歡的方法算算16-8=()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嘗試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17-9=12-9=14-9=16-9=請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師巡回指導。并請4位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評價。
在紙上列算式
擺小棒
(1) 先擺16根小棒,再從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還剩8根。
(2) 先把擺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從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這1根加上6根,就得到還剩8根了。
(3) 把8根小棒分兩次拿。先從16根里拿走6根,再從10根里拿走2根,最后只剩下8根了。
(4) 想8+8=16,反過來16-8=8
學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實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
基本環(huán)節(jié) 教師授課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學習過程(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拓展學習(深入探究)
3、完成課本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用計數器或小棒做一做,算一算。
請2位小朋友說得數,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評價,師寫過程和得數。
4、.完成課本第3頁練一練第二題。
生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么圈的。訂正結果。
(二)選做題,發(fā)展練習(3頁第5題)(有能力的同學做)
出示教材第三頁情境圖,讓學生自由描述故事情節(jié),提出數學問題。
師小結:松樹上長了17個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還剩9個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個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數。(展示學生結果)
學生認真探索四種方法,尋找有效的計算方法。 讓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通過練一練讓學生更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計算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當堂檢測
(學習診斷) 課堂練一練
1、準備題
9+( )=11 9+( )=14
9+( )=15 9+( )=17
2、想一想 做一做
15-9=□ 想:9加( )得15。
17-9=□ 想:9加( )得17。
18-9=□ 想:9加( )得18。
3、做一做
9+( )=13 9+( )=16 13-9=( )
11-9= 14-9= 17-9= 12-9=
學生自主完成,分組討論結果。 學生運用新的方法計算,鞏固新方法。
五、課堂小結
(梳理歸納)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進行討論,并舉手回答。 學生概括總結,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反饋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小結點到為止,不給過多的結論性東西,不限制學生的算法。
作業(yè)布置(檢查反饋) 板書設計(突出重點)
解決問題
1、大汽車里面坐9人,小汽車里面坐4人。兩輛車一共坐多少人?
2、有12根小棒,拿走9根,還剩多少根?
完成本課配套練習冊 買鉛筆
方法:(1)數數法 一根一根的減
(2)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15-5=10 10-9=1 1+5=6
(3)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逆算法:想加法算減法9+(6)=15 15-9=6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是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探索十幾減9的算法多樣性。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因涉及的方法較多,數數法、破十法、平十法、逆算法等等,課堂出現(xiàn)浪費較多尋找并理解方法的時間,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希望這個難以把握的問題能有效的調節(jié)好。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教案的各個部分應該要怎樣安排才科學合理呢?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教師需要準備教案也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教案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價值,這篇“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8教案網獨家推薦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獲,不妨參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歡!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1)
《人民幣的認識》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后我覺得具有啟發(fā)和收獲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模擬人民幣,一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了新課。通過模擬購物的,了解人民幣的作用,兌換游戲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用數學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根據這節(jié)課的知識的特點,我設計了許多的活動。如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等。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
本節(jié)課我實現(xiàn)了預定的目標:在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換算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并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我認為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式學習。
不足之處:
在教學設計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打印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上課時給學生展示,結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出現(xiàn)了混亂,農村孩子東西見的少,他們問:“老師,這是真錢嗎?”“可以送我們嗎?”這說明我備學生方面做的不夠。雖然后來我及時解決,把思路拉了回來。
教學時要“以學生為本”,比如小組合作熟悉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huán)節(jié)都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和合作的機會。但是在教學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于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捉住學生提出的問題“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這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學生好多都看書了。反思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第一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由于“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講的又不夠。第二是以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實在這是熟悉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熟悉同樣重要,隨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分幣的熟悉是不容忽視。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2)
這個學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且擔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責任促使我做好工作,付出就會有收獲。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向前進。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開學一個多月了,很有必要小結一番。
一、我覺得自己做得較好的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jié)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huán)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不局限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習興趣。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采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為了讓學生記住數字1?9的字形,我教學生背誦順口溜:“1象粉筆,2象鴨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鉤子,6象口哨,7象銀鋤,8象葫蘆,9象蝌蚪。”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予數學內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將數學的知識滲透到童話的故事中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分類》這一課中的“做一做”時,大多數學生都分蘋果、梨和桃子三類(3個蘋果,3個梨,3個桃子),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是按圖形分類的,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她說:“有3個三角形,3個圓,3個正方形,共有9個圖形。”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這幅圖還有不同的分法,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據不同顏色來分類。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梢?,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通過對各種東西進行分類,發(fā)現(xiàn)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并能說出人
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女分,上廁所時男的上男廁,女的上女廁。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xiàn)實生活。
二、我的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了過培訓,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學生一聲高于一聲,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到最后我的嗓子也變啞。
2、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是一個頭疼的問題。這在我班顯得更為嚴重。年齡懸殊較大,大與小相差一歲多。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
3、好多課得準備很多的材料,由于任教兩個班、擔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平時上課很忙,課后也有很多工作,所以不可能一一去準備教具。
4、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學校的有些設施也跟不上,像我們學校還算好了,有多媒體教室,但沒有配套的課件等。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這個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責任促使我無怨無悔地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向前進,一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很有必要反思一番。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xiàn)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xiàn)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我覺得做得較好的方面
1、摸清底細,熟知學生水平。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數學學習的基礎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每一節(jié)數學課之前,我總是先了解一下學生的學習基礎,課堂上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有意識創(chuàng)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不局限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例如:教學“位置”,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幾個學生上來排隊,全班同學來說誰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等,然后讓說中的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學們說的是否一致。又如:在上“圖形的拼組”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主動手實踐,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無限的。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人民幣的計算》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在用20元錢買物品時,都列算式為:12+3+5,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5+5+5。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這樣呢?”她說:“我最喜歡小人書了,所以我想把20錢都用在買小人書上,所以買了4本下人書?!蔽耶敃r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道題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想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小小商店》時,我就模擬超市布置物品,然后讓一些學生當收銀員,一些學生當顧客,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氣氛相當好。通過此游戲,確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又學會了人民幣計算知識,又培養(yǎng)了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等,真可謂一舉三得。
5、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多一些,少一些”時,我通過猜一猜的小游戲,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多一些”,什么是“少一些”,怎樣算“多得多、少得少”等,同時也加深了對數的認識。
6、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時間》課以后,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張合理的一天作息時間表,請學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
7、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yǎng)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所以要經常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過了新課程培訓,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
2、像好多課得準備很多的材料,但平時上課,自己由于身兼一年級班主任之職,所以有時會很忙,不可能一一去準備的。
3、一年級這個班學生基礎差異大是令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幾點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guī),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學前班(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3、要轉變家長的觀念,但家長的想法跟不上時代(有溺愛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長認為現(xiàn)在的一年級教材難,孩子能學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長大點就會知道的。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過問,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不跟教師配合共同幫組學生。如:幫助學生制作簡單的學具、批改家庭作業(yè),老師顯得很無奈,這樣的局面怎么辦?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今天我教學第四單元中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這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鞏固百以內數的認識,明白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的算理,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減法,提升學生對百以內數的感知,應用百以內數組成學習簡單的加法,也以今后進一步學習百以內數加減法打下基礎。
這節(jié)課教材要求運用百以內數的組成去學習,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感覺不到它和今后要學習的百以內數的加減法有什么差異,因此也沒有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是在教學時才領悟到的。
在《百以內數的認識》中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和《百以內數的加減法》中〈整十數加減一位數〉,我認為它們的差異是,前者與實際聯(lián)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學上,前者要更多地聯(lián)系實際,即數與形要緊密結合,要將抽象的數還原于形。
如32-2= ,要求學生用小棒解釋,3捆零2根減去2根,剩下3捆,即3個十2個一減去2個一,等于3個十。并能脫離小棒解釋,讓學生對百以內數的認識慢慢清晰起來。這樣教學對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3)
這個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責任促使我無怨無悔地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向前進,一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很有必要反思一番。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xiàn)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xiàn)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我覺得做得較好的方面
1、摸清底細,熟知學生水平。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數學學習的基礎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每一節(jié)數學課之前,我總是先了解一下學生的學習基礎,課堂上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有意識創(chuàng)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不局限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例如:教學“位置”,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幾個學生上來排隊,全班同學來說誰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等,然后讓說中的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學們說的是否一致。又如:在上“圖形的拼組”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主動手實踐,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無限的。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人民幣的計算》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在用20元錢買物品時,都列算式為:12+3+5,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5+5+5。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這樣呢?”她說:“我最喜歡小人書了,所以我想把20錢都用在買小人書上,所以買了4本下人書?!蔽耶敃r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道題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想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梢姡灰覀兡苓m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小小商店》時,我就模擬超市布置物品,然后讓一些學生當收銀員,一些學生當顧客,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氣氛相當好。通過此游戲,確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又學會了人民幣計算知識,又培養(yǎng)了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等,真可謂一舉三得。
5、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多一些,少一些”時,我通過猜一猜的小游戲,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多一些”,什么是“少一些”,怎樣算“多得多、少得少”等,同時也加深了對數的認識。
6、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時間》課以后,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張合理的一天作息時間表,請學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
7、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yǎng)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xiàn)自己,所以要經常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過了新課程培訓,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
2、像好多課得準備很多的材料,但平時上課,自己由于身兼一年級班主任之職,所以有時會很忙,不可能一一去準備的。
3、一年級這個班學生基礎差異大是令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幾點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guī),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學前班(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3、要轉變家長的觀念,但家長的想法跟不上時代(有溺愛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長認為現(xiàn)在的一年級教材難,孩子能學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長大點就會知道的。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過問,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不跟教師配合共同幫組學生。如:幫助學生制作簡單的學具、批改家庭作業(yè),老師顯得很無奈,這樣的局面怎么辦?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4)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完成“百數表”,然后從“百數表”里尋找規(guī)律,通過整理,觀察,對比之后,復習數數,寫數,有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表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規(guī)律,這一整理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從認數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100以內數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課前我讓學生預習38頁,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
教學中,讓學生給十位、個位是3的數涂上不同的顏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內各數的排列順序,而且深化了對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后,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來發(fā)現(xiàn)這些已知數的規(guī)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在數目表中找數。提問:與90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多少?從7數到12數了多少個數等題。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思考討論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yǎng)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5)
“找規(guī)律”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jié)課是“找規(guī)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為了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本節(jié)課采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其特點,我認為就是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學習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
一、提供合理材料,讓學生在“學”中展開“再創(chuàng)造”《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苯M織學生從猜一猜,這是本節(jié)課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找規(guī)律”的開始。然后,教師在對學生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了獨具匠心的設計,使“圓片、三角形”等又成了學生“再創(chuàng)造”的素材。
三、提倡實踐應用,讓學生在“用”中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學中,在學生探索出各種規(guī)律后,接著舉例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欣賞有規(guī)律的圖片,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遵循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規(guī)律,使學生在研究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領悟到了數學的無窮魅力。本節(jié)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huán)節(jié)倉促而過,并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chuàng)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繼續(xù)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6)
一、聯(lián)系生活,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對于“規(guī)律”一詞很難理解,理論的解釋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途勞無功的。但生活中卻處處存在的規(guī)律,學生也在時時接觸著規(guī)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簡單的規(guī)律現(xiàn)象抽象出來,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讓學生來玩一玩規(guī)律,這樣學生在玩規(guī)律的同時,就在認識著規(guī)律,理解著規(guī)律的特點。然后在初步感知規(guī)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動活潑的場景――六一兒童節(jié)聯(lián)歡會,找一找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對于這個場景太熟悉了,有的學生甚至還親身經歷過裝扮會場的活動,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從數學課本上飛到了實際生活中,體會著規(guī)律給生活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寓教于樂,增強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這者”。興趣是的老師,只有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數學知識。低段兒童對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理解,甚至不感興趣,但一聽到“游戲”、“活動”這類詞時,馬上打起精神,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所以課前我就以游戲的形式把學生帶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來認識“什么是規(guī)律”。本來復雜的理論解釋,用游戲的形式來表現(xiàn),一下子顯得淺顯易懂,學生也在喜歡地玩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規(guī)律”。接下來的學習,通過生動活潑的課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處感官,環(huán)節(jié)清楚,層次分明,有張有馳,學生一直處于“玩中有學,學中有樂”的狀態(tài)中。當學生認識了規(guī)律,并積極探索規(guī)律的時候,讓他們擺一擺的規(guī)律,玩一玩規(guī)律;當他們在學中感到累時,讓他們舞一舞規(guī)律,感悟規(guī)律的多種形式。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愉快地學習狀態(tài)中。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7)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計算方法。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講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掛圖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它對小猴子說:“我買9個”。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
5、師:同學們能用這么多方法來計算13-9,真不簡單,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
6、試一試。
出示:14-9= 12-9= 17-9= 讓學生用方法二來計算。
指名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先獨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算式的含義以及計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計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指導書寫格式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fā)現(xiàn)算式間的某種聯(lián)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十幾減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8)
《買衣服》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二課。通過本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較大面額的人民幣,通過購物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自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學習回歸生活。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于一個現(xiàn)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jié)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豐富,循序漸進。本節(jié)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提出換錢、算錢的問題,然后學生自己體驗買一件衣服如何付錢,再是幫老師估算100元買兩件衣服是否夠,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皳Q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認識人民幣之后,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總之,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舊版的大面額人民幣在教材中出現(xiàn)了,可是這些人民幣早已不常用,大多學生從來沒見過。課標上要求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的錢是否有必要再組織學生認識?會否影響學生對新版人民幣的認識?另外,從學生作業(yè)反饋上看出,有部分學生對文字題的人民幣換算和計算還是很有困難,很難從形象的表象轉化到抽象的想象。這些問題,有待在教學設計中妥善處理。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篇9)
一、基本情況
我擔任一年級數學課,共有學生40人。學生大部分上課能夠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能夠按要求完成作業(yè),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有的上課精力不集中,思想經常開小差,紀律性不強。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經常完不成,以致學習成績較差,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對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做如下總結反思,以利今后更好的上好這門課。
二、主要成績和經驗
1、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針對學生的差異和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3、本學期我對學生注重加強了思想教育,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自我檢查的能力。
4、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在教學中重點做到精講多練,重視運用教具、學具和電化教學手段。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
5、加強了對后進生的輔導,使本學期大部分學生掌握了知識、技能,他們的學習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6、通過練習課的精心設計,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所以我認真上好練習課,講究練習方式,提高練習效率。
7、注重專題研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認真組織好練習和復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8、重視了與家庭教育相配合,通過家訪、家長會等不同方式,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著重放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9、注重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生習慣,針對這一方面,本學期重點抓了學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題,要求學生要有耐心,培養(yǎng)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習慣。
10、通過一些活動,統(tǒng)計、數據等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是學生有了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yè)經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
3、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現(xiàn)象。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設想
針對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著重抓好以下幾點:
1、結合教材的內容,老師要精心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抓牢基礎知識,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沒一節(jié)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自己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
2、及時輔導落后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注重學生各種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
3、充分利用直觀、電化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教出更好的成績。
4、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5、數學課的開展應面向全體的情況下,實施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及時家訪,家長配合抓好學生的學習。
7、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培養(yǎng)學生為祖國為中華民族努力學習的精神。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5)教案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你知道怎樣才制作一份學生愛聽的教案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5)教案”,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5)教案
第5課時解決問題(例5)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0頁,練習五的第1、2、3題。本課是學習用加減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是利用20以內加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審題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分析題意,選擇相對應的信息解決問題,能根據情境中數量關系分辨出多余條件,排除多余信息對解決問題的干擾。利用實際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畫圖策略,解決“求另一個加數是多少”的數學問題。教學時,根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以學生已知經驗為起點,激起興趣激發(fā)思考,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展開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注重學生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fā)展。進一步體現(xiàn)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價值。
(二)核心能力
本節(jié)課屬于數與代數領域內容,鞏固20以內退位減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核心能力是分析數量關系,會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
(三)學習目標
1.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基本步驟,能解決含有多余條件的數學問題。
2.經歷讀一讀、想一想、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畫圖方法解題的策略。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體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
(四)學習重點
會解決有多余條件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會分清給出的已知條件中,哪些是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哪些是多余信息。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解決問題》名師教學課件、《解決問題》課時作業(yè)。
二、學習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13-4=11-8=15-9=14-8=12-4=13-9=
17-9=14-5=12-5=16-8=11-9=17-9=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2.解決問題。
師:認真觀察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師:“還有多少筐沒運走”怎樣解答呢?
師:解答的正確嗎?
師: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要經歷哪些步驟?
小結:要先認真閱讀題目,找到題目的信息,根據問題想一想怎樣解答,最后要細心檢查,回顧與反思。今天,我們就運用解決問題的步驟來解決新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設計復習題,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為今天新課教學做好鋪墊?!?/p>
(二)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繼續(xù)到熱鬧的主題圖中尋找數學問題。瞧,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師:從這幅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9位小朋友在踢球。
師:請你接著觀察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預設: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還有幾人沒來?
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怎樣解決“還有幾人沒來”這個問題呢?請你試著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解答,匯報:
預設:16-916-416-9-4
師:看來同學們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不一樣,到底哪一種解決方案是正確的呢?能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3.分析題意,辨別正誤
預設1:16-9表示有16人來踢球是踢球人數的總數,現(xiàn)在來的9人是總數中的一部分,求還有幾人沒來就是求另外一部分,所以用16-9。
預設2:16-4表示有16人來踢球,我們隊踢進了4個,求還有幾人沒來?
預設3:16-9-4表示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求還有幾人沒來?、
師:這是你們的解題思路,
到底哪一種解題方案正確呢?
師:請大家對這三種思路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
交流達成共識: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來踢球,還要知道已經來了多少人,與踢進了幾個球這個信息沒有關系。
師:對,一定要先理解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再找到與解決的問題有用的信息,把與解決問題無關的信息排除了,無關的信息也就是多余信息。
指導學生把有用的信息畫一畫,把多余信息圈起來,再次分析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解決問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解答,嘗試列式,引發(fā)矛盾沖突,再次審題思考。初步感知解決的問題中包含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選擇有用信息,明確與問題無關的信息是多余條件?!?/p>
4.畫圖策略,建立表象支撐
師:我們通過認真審題,找到了解決問題有用信息,理清了解題思路。除了用文字表述,還能用什么方式讓大家把題意看得更清楚呢?
生:還可以畫圖表示。
師:你能把題目中的數學信息和問題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這些信息之間的關系嗎?
獨立畫圖,匯報:
預設1:
預設2:
老師巡視,挑選出有代表性的圖,請學生在實物展臺上給大家講一講圖中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明確數量關系。
師:畫圖能幫助我們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非常直觀形象?,F(xiàn)在解決“還有幾人沒來?”這個問題,還有困難嗎?
列式解答,同桌之間說一說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畫圖來輔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即直觀又形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問題間的數量關系,體會減法的意義,同時為列式計算提供了表象支撐?!?/p>
5.回顧反思。
師:解答正確嗎?怎么檢查?
預設:還有7人沒來,加上現(xiàn)在來的9人,一共是16人。
師:今天我們解決的問題與之前學習的問題有什么不同?
師:含有多余信息的問題在分析解答時應注意什么?還可以借助什么策略幫助我們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要先閱讀與理解,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再分析要解決的問題與哪些信息有關,排除多余信息,還可以通過畫圖的策略幫助我們理解題意;最后,要回顧與反思,檢查解題思路和結果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培養(yǎng)學生如何正確理解題意,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擾。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驗證與反思的能力?!?/p>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20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分析數量關系,畫出解決問題有用的信息,圈出多余信息排除,獨立解答,全班交流解題思路。
2.課本第22頁練習五第1題。
師:認真觀察這幅圖,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預設1:每人寫15個大字,小男孩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
預設2:每人寫15個大字,小女孩還要寫6個大字,她已經寫了幾個?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引導學生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化問題結構,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小結:“每人寫15個大字”這個信息要使用兩次,在兩個問題中,這個信息都是有效信息。這兩道題都是已知總數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個部分,都用減法計算。
3.課本第22頁練習五第2題。
學生讀題,獨立解決,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這幾道練習題都與例題類似,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嘗試思考,脫離直觀畫圖與操作,從具體到抽象,掌握這類問題解決的一般步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p>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時作業(yè)
1.看誰都能算對。
11-2=8+6=16-8=13-4=
9+7=13-7=11-6=15-7=
14-8=15-9=12-5=11-3=
12-4=14-6=17-9=4+8=
【知識點】通過口算,鞏固“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鞏固用想加算減法口算,要求都算對。
2.看圖列式。
【知識點】圖示解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用直觀形象的圖示引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答案】11-5=6(只)12-4=8(個)
【解析】已知總數與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3.解決問題。
草地上有13只小兔子,5只雞。跑走了6只小兔子,還剩幾只小兔子?
【知識點】圖文結合,認真審題,找到與解決問題有關的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答案】13-6=7(只)
【解析】問題求“還剩幾只小兔子”,與雞的只數無關,所以“5只雞”是多余信息。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讀數、寫數》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教具準備:
計數器1個 小棒100根 鉛筆24枝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27數到50,從85數到l00。
(2)十個十個地數,從30數到60,從20數到100。
2、看題口答。
(1)( )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個一。
(2)( )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個十。
(3)6個十和2十一組成( )。
(4)2個十和5個一組成( )。
(5)7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3、教師報數,學生擺小棒。 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計數器。
教師;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計數器上分別貼上鈥準燴€?、鈥湼鑫燴€潯?/p>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4枝鉛筆。
這里共有幾枝鉛筆?(有24枝),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學生回答后,教師分別把2捆鉛筆和4枝鉛筆分別掛在十位和個位上,接著問:鈥溂剖魃嫌Ω迷躚硎灸兀庫€?/p>
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上是幾,就寫幾,這個數寫作鈥?4鈥潯?/p>
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敷。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學生跟讀兩遍。
3、教學例3。
(1)第一行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讀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該怎么寫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鈥溦飧鍪簧鮮?,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鈥?。因凑b醋鰨衡€?0鈥澏磷麾€溗氖€潯?/p>
(3)第二行第2、3題讓學生嘗試,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鈥?鈥澱嘉唬?0、40、50鈥︹€Ω鑫簧隙夾粹€?鈥?。若諒T┦鑫簧喜恍粹€?鈥澬新穡課裁矗?/p>
4、教學例4。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里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10?10個十是多少?
教師把10擁小棒捆成一大捆,掛在百位上邊。
問一百該怎么寫呢?
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鈥渓鈥?,十螕]敫鑫簧隙夾粹€?鈥澱飧鍪醋麾€?00鈥澏磷麾€溡話兮€潯?/p>
(2)教師告訴學生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5、小結。
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上一個也沒有寫數時要寫鈥?鈥澱嘉弧?/p>
三、鞏固練習。
1、鈥溩鲆蛔鱺€澋?題(課本第37頁)。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同學:該如何寫數,你是怎么想的?集體訂正。
2、做游戲:接通電話
四、布置作業(yè)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6)教案
在每學期開學之前,老師們都要為自己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讓同學們很好的吸收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6)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解決問題(例6)教案
第6課時解決問題(例6)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1頁例6,練習五的第5、7、9題。本課仍是從單元主題圖中的套圈游戲出發(fā),解決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教材中給出了借助擺一擺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因為學生之前對減法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的層面上,而本節(jié)課是對減法的一次拓展,這是兩部分的量進行比較,求相差多少的問題。對解決這樣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難就難在對為什么用減法解決的道理不明白,所以本節(jié)課要借助直觀圖幫助學生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實際上是轉化為“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來理解道理的。
(二)核心能力
本節(jié)課旨在通過動手操作,借助幾何直觀理解算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體會一一對應和轉化思想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學會解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學習重點
會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五)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用減法計算的道理。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解決問題(例6)》名師教學課件、《解決問題(例6)》課時作業(yè)。
二、學習設計
(一)導入新知
師:小朋友們“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老師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你們想參加嗎?第一個游戲是套圈游戲。這是小華和小雪的游戲結果,瞧!觀察圖中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華套中了12個,小雪套中了7個。
師:你能提出一個“比一比”的數學問題嗎?
生: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
師:你們提的問題非常棒,老師也很想知道他們比的情況,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關于比多少的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誰能把條件和第一個問題完整地讀一讀?
生:小華套中了12個,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師:這道題中,誰套中的多?
師:猜猜多幾個?
師:大家很有想法,那你能通過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讓別人很清楚地看出小華比小雪多幾個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嗎?請拿出作業(yè)紙,同桌兩個共同完成。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師巡視,指導發(fā)現(xiàn),并搜集典型的作品進行展示。(一種是一一對應的方法,一種是沒有注意到上下兩種量對應的問題)
師:仔細觀察這兩張作業(yè)紙,你覺得哪一種好一些?好在哪兒?
師:是的,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進行擺和畫比,能很容易地看出比的結果。
師:謝謝這位同學給我們帶來的好方法!誰也是用這種方法擺或畫的?
師:請同桌互相看一看自己的擺或畫,相互修正一下。
師:請大家一起看黑板上擺的。
師:你能指出小華比小雪多的5個嗎?
師:這剩余的7個是指什么呢?
生: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
師:哦,原來小華的12個,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小華比小雪多的,一部分是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
師:同桌互相指一指小華的12個被分成了哪部分?分別代表什么?
師:你會列算式解決嗎?
生:12-7=5(個)
師:為什么用減法呢?12和7分別是指什么?
生:12個是小華套圈的數量,減去的7個是小雪的套圈數。
師:現(xiàn)在我們要結合直觀圖看看大家的想法:從小華的12個中去掉小雪的7個就能得到多出的5個,是嗎?
師:教師動手移走小雪的7個,問:剩下的是小華比小雪多的5個嗎?
生:不是
師:這是怎么回事呢?7除了表示小雪的7個,這個7還可以怎么理解呢?
生: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
師:教師動手操作:從小華的12個當中去掉和小雪同樣多的這7個,剩下的是小華比小雪多的5個嗎?
生:是
師:哦,算式中的7看似是小雪的7個,其實還可以理解為小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如果這樣理解,就轉化成了從小華套圈的總數中去掉和小雪同樣多的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小華比小雪多的部分。
師:誰再來說說當兩部分的數量在進行比較時為什么可以用減法計算?
生:從小華12個里去掉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就是小華比小雪多出的5個。
師:我們的解答正確嗎?
生:5+7=12(個)
師:能具體說說5+7=12表示什么嗎?
師:為了讓我們的六一兒童節(jié)更加漂亮,小朋友吹了很多氣球來裝飾,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這是小朋友們吹出的氣球,誰能來讀一讀題。
師:列式計算。
師:為什么用減法呢?
【設計意圖:由于本節(jié)課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是一個難點,所以借用直觀操作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算式12-7中的7表示什么意思時,教師采取拿走小雪的7個,讓學生直觀看到結果后,發(fā)生認知沖突,再次深入思考7的含義,幫助學生真正理解了轉化的思想,很好地理解了算理?!?/p>
4.對比
師:看,這是我們剛才解決的問題,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點?
師小結: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我們今天解決的問題都是把兩個數比一比,看他們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
師:我們回過頭來還看套圈游戲,我們把這兩個條件和第二個問題組合在一起,誰能完整地讀一讀這道題!
師:如何列式計算?
師:說得真好!不管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還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其實它們是一個問題的不同說法。其實質都是求這兩個數之間相差多少。
師: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用什么方法解決?
(三)鞏固練習
1.選條件,提問題。
師:有一場激烈的運動比賽就要開始了,你們看,這些比賽項目有:踢球10人,跑步13人,跳繩4人。
請你選擇兩個條件,提出一個比多少的問題。
2.選擇正確的答案。
咦,這兩個小朋友在討論什么?誰能讀給大家聽?
師:你們能寫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不能)還缺少什么?那好,老師給出三個條件,你認為哪個是正確的?
3.抽牌游戲。
師:剛才我們都在看電腦中的游戲比賽,想不想來個真的游戲?我們來玩抽牌游戲。
出示規(guī)則:參賽兩人各抽一張牌,誰的數字大,就獲勝,誰的數字小,就接受懲罰。
懲罰項目:刮鼻子,兩個數相差幾,獲勝方就刮失敗方幾下鼻子。
(四)談收獲
師: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時作業(yè)
1.練習五第5題。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
師:上午比下午多摘幾箱還可以怎么問?
【知識點】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解決問題。
【答案】13-8=5(箱)
【解析】這是最基本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解決問題,學生不但要會解決,而且還要會表達自己的思考。
2.練習五的第7題。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
師:上午比下午多摘幾箱還可以怎么問?
【知識點】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解決問題。
【答案】12-3=9(箱)
【解析】這也是最基本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解決問題,學生不但要會解決,而且還要會表達自己的思考。
3.練習五第9題。
師:請學生獨立解決。
師: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
【知識點】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和少幾的解決問題。
【答案】略
【解析】這是一道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題目,既能從多個信息中篩選出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來解決問題,還能根據信息提出恰當地數學問題。
一年級下冊數學統(tǒng)計教案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統(tǒng)計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課時授課計劃
課題
9、統(tǒng)計(1)
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畫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3.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設想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tǒng)計知識,并學會一些基本的統(tǒng)計方法。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師:大家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動畫片,想不想看?(播放)
1.提問:這些小動物在干嗎?(參加運動會)
2.他們各有幾只?(不知道,沒數清楚,那我們再來看一遍,這次你可要數仔細了。)(播放)
3.你都數出來了嗎?(沒有數出來,大家數的只數不一樣)
4.看來光靠數是不行的,還要用筆記一記,我再給大家放一遍,但你們要想出一個又簡便又好記的的記錄方法,把小動物的只數記下來,行不行?小組討論下。
二、合作探究,體會過程
1.小組討論統(tǒng)計方法。
2.匯報整理數據的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記錄?(畫正字,涂格子,寫數字等)
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記錄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記就用哪種方法,好嗎?(再次播放)
4.學生匯報、整理結果。
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
實物投影出學生整理的結果。
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說再指名說。每劃一筆(格),表示數量多少?
小結:同學們真棒!想出了用各種符號記錄每一種動物的只數。大家知道嗎?這些方法,就是數學中的“統(tǒng)計”板書課題:統(tǒng)計
5.比較。同樣是用符號來統(tǒng)計,哪種統(tǒng)計方法簡便?為什么?
6.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數據。
出示統(tǒng)計表,提問:你能把這些數據填到這個表中嗎?學生在練習紙上填寫統(tǒng)計表,展示,集體訂正。
7.用條形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
根據這幾種小動物的只數,請你在這幅圖上涂上顏色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涂得又對又快。學生根據數據用水彩筆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上涂色。展示條形統(tǒng)計圖,集體訂正。你涂了幾個格子?為什么這樣涂?
三、創(chuàng)設時間和空間,體會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1.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口算熱身好嗎?(學生開始做口算,計時半分鐘).
2.我想讓一位小朋友幫我統(tǒng)計一下全班同學的口算,好嗎?指名一位學生上來統(tǒng)計。
3.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張日歷的表格。找出2008年的3月份有幾個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
88教案網主題欄目精選:“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敬請訪問。
最淵博的教師也是最謙虛的學生。想使一堂課高效完美,必須準備教案。寫教案有助于教師的自我分析。那么寫教案時有什么注意事項呢?以下由88教案網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篇1】
《買衣服》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二課。通過本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較大面額的人民幣,通過購物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自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學習回歸生活。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于一個現(xiàn)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jié)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豐富,循序漸進。本節(jié)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提出換錢、算錢的問題,然后學生自己體驗買一件衣服如何付錢,再是幫老師估算100元買兩件衣服是否夠,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皳Q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認識人民幣之后,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傊瑢W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舊版的大面額人民幣在教材中出現(xiàn)了,可是這些人民幣早已不常用,大多學生從來沒見過。課標上要求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的錢是否有必要再組織學生認識?會否影響學生對新版人民幣的認識?另外,從學生作業(yè)反饋上看出,有部分學生對文字題的人民幣換算和計算還是很有困難,很難從形象的表象轉化到抽象的想象。這些問題,有待在教學設計中妥善處理。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篇2】
一、因為平等,所以互動
一年級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上課時總有跟同學跟老不配合的現(xiàn)象,以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總說“××同學,請認真聽講”,“××同學,請坐好”等方式提醒他們注意,可效果總不理想。近段時間我多表揚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語言,如“你真乖”,“你真聰明”,“××小朋友講得真好”等語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教的民主程度,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教的言行神態(tài),都在小朋友的腦海里定位,他們也有相應的學習反映。教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捕捉學生創(chuàng)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讓所有的學生都覺得自己被老重視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認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了,認為要跟同學和老好好配合。
二、因為合作,所以成功
在計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較出色,不需要在課堂中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這樣,其實為學生的自主合作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原因,我們總是擔心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往往有部分學生漫不經心地看著別人操作,聽著別人發(fā)表意見,自己卻不參與到活動中去,像一個旁觀者。如何組織好一年級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是教學的重點任務。
一年級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初級階段。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教學中我通過在改編過的故事中穿插數學學習的知識,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時老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比較默契了。在教學中,我還采用了小組間復述故事解決問題及小組間新編故事設計新的問題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組合作。而且通過這樣的討論,平時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的孩子也能提出問題考考小組內的同學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篇3】
《擺一擺想一想》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后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用圓片擺一擺,進一步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數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節(jié)課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通過學生擺圓片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所以本節(jié)課我始終以學生為主,讓他們通過自己擺、同桌合作擺等多種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充分利用兒童喜好動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習慣引導到學習上,設計出生動有趣形象的“玩法”,讓學生從“玩”中學。
1、本節(jié)課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數位表,問學生這是什么?引出個位、十位。
2、給出一個圓片,讓學生自己試試,師引導完成。再給兩個,讓生自己完成。
3、讓學生猜想4個、5個圓片可以擺出幾個數,當學生匯報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時,然后去擺擺試試
4、當學生匯報用5個小圓片擺出的數時,說說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這樣自然引出了找規(guī)律的環(huán)節(jié)。
5、在找用9個小圓片擺出的數時,我讓學生直接回答,利用規(guī)律。我覺得這樣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篇4】
多年來沒有教過數學了,這學期我接任了一年級的數學,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像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數學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示出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zhàn)。責任促使我做好工作,無怨無悔的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半學期過去了,很有必要小結一番。
一、我覺得做得較好的地方
1、課前備好課,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不局限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例如:教學第幾,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幾個學生上來排隊,全班同學來猜第5個小朋友是誰,然后讓第5個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學們猜的是否一致。
3、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并成3種。
4、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各種東西進行分類,發(fā)現(xiàn)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并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后;人按男女分,上廁所時男的上男廁,女的上女廁。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
5、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上課技能,加強師生交流,,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還要做好輔導工作,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了過培訓,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學生一聲高于一聲,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
2、像好多課得準備很多的材料,但平時上課,自己本來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準備的。
3、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學校的有些設施也跟不上,像我們學校還算好了,有多媒體教室,但沒有配套的課件等。
4、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這在我們學校顯得更為嚴重,農民工子女較多)。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幾點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guī),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其他人的觀念,但家長對教師的做法未必理解。有些家長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質量這么差,計算都不如以前熟練了等,這些都是對課改要求不理解的反應。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簡短【篇5】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剛剛入學,學習習慣還未養(yǎng)成,學生家庭及學生智力存在差異,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必須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對教材的鉆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guī)律還不是很明了,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透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服務。要做到:
一、用心落實素質教育
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tǒng)認識,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活動展開,呈現(xiàn)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guī)律;動物拼圖;我當小醫(yī)生等活動,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解放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chuàng)造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
二、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要認真鉆研《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取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潛力。之后,學生練習不一樣程度,不一樣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構成潛力,發(fā)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我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用心參與,對學生的回答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fā)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為學好數學邁出堅實的一步。
(2)及時復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光的延長而減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光。這樣就能改變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短處。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要做到一小節(jié)一整理,構成每節(jié)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構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使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這樣既構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帶給可能。
3、批改作業(yè)。
要針對不一樣的練習錯誤,進行面批,指出個性問題,群眾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yè)時,要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我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潛力。學生訂正之后,可給滿分,要養(yǎng)成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要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善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4、注理對后進生的輔導。
對后進生,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采用自我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改善教學的依據。在測度卷中,要增加體現(xiàn)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不再作為評價學生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要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采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類型依法進行講解。期望透過這一改變,以期能讓學生從不一樣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潛力的方法和途徑。
2、“走出去,請進來”。到其他學校聽課,自我上公開課,大家交流、討論: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潛力和實踐潛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數學樂園》教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2頁有關6、7的數數和認數。
教學目的:
1、認識6、7,能正確地書寫6、7
2、能用6、7表示生活中的各種物體。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認真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區(qū)別6、7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
2、寫數字,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在電腦上出示42頁認識6和7的主題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
1、圖上有些什么?
2、請同學們數一數,圖上有多少人、多少桌子、椅子。學生報得數。
3、你是怎樣數教室里的人數的?還可以怎樣數?
4、你們是怎樣數出椅子的數量的?
(先數已經放好的6把椅子,再數又搬來的1把。)
5、我們剛才都是按照1、2、3、4、5、6、7的順序數數的。在數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數5個以后再數1個就是6個,接著6再數1個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二、新授
1、認識6和7
你們都觀察的很仔細,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新
朋友6和7,板書課題:6和7的認識
2、你能拿出表示6的學具嗎?你能用它們擺成你喜歡的圖形嗎?
(生拿學具,師出示點子圖或其他磁性教具,生動手擺,師選有創(chuàng)意的表揚,展示)
你知道6是怎么來的嗎?5的后面又該是數字幾呢?
師出示計數器,演示,5撥上1是6。
6的后面再加1個,又是多少?計數器演示。你能拿出表示4的學具嗎?并擺出你喜歡的圖形。
3、比較大小,前面我們認識了5,今天又認識了6和7,那你知道誰大誰小嗎?
5和6比誰多誰少?6和7比呢?你還能看出誰比誰少?6比7小反過來可以怎么說?
4、基序數意義
(1)你能從小到大數到7嗎?從7開始從大到小數到1呢?(2)觀察43頁金魚圖,找準起點,數一數這里有幾瓶金魚?(分組活動)(3)先找一找那一瓶裝了6條金魚?從左邊數起看一看是第幾瓶?(4)從左邊數起找到第7瓶,再數一數瓶里有多少條金魚?
5、教學6、7的寫法
觀察字形特點,6像什么?6是一筆寫完的,從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筆一直寫到下面再畫個圓后完成,7像什么?
三、練習48頁2、3
四、課后作業(yè)
看看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用數學》教案
為了使每堂課能夠順利的進展,為此老師就需要在上課前準備好教案,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那嗎編寫一份教案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六單元《用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內容:
用數學
教學目的:
1、親歷從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知識的過程
2、熟練地進行計算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樂趣。
教學準備:
課件
思維訓練:
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只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猴子圖
左圖有5只猴,右有2只猴,分步出示。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猴子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猴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里有幾只鴨子呢?
課件出示鴨子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圖和蘑菇圖
說出圖意后獨立列式
編題
小組內試著互相編題讓其他同學們來解答。
P621314
口算比賽或撲克牌游戲
一年級下冊數學《左右》教案新課標
一年級下冊數學《左右》教案新課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游戲中領會左和右,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唱歌嗎?那咱們一起唱一曲吧?。ǚ鸥枨瑤熒餐?,并做拍手動作)
提問: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認識左右
(1).強調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對左右的認識
師: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這雙靈巧的手,(學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體上的左右
師:坐手、右手是對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會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體上還有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請你一邊找,一邊和你的桌說說。
(學生活動,尋找身體上的左右)
提問:“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你身體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師建議,他說到哪兒,咱們也就指到哪兒行嗎?”生匯報尋找結果,邊說邊指,其余的同學也跟著指一指。
小結:在我們身體上有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請這些好朋友幫忙,來辨別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一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創(chuàng)設音樂、游戲情境,以談話的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p>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玩“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左手叉腰,左手舉起來,向左彎彎腰。右手叉腰,右手舉起來,向右彎彎腰。
2.各種方位感知左、右。
師:剛才通過游戲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能很快辨別出左右,現(xiàn)在我們再來試試。。。。。。
師說學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邊的是誰?(學生找,點到名的同學請站起來)
第一排最右邊的是誰?
第二排從右數第3個孩子是誰?
從左往右數第5個孩子是誰?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邊動手操作邊用語言表達,說與做相結合,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悅?!?/p>
三、整理應用,內化提高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很快就能辨別左右。我們要用學到的知識去幫助一只可愛的小螞蟻,看看小螞蟻遇到了什么困難?
課件展示課本13頁第六題練習題。
小組討論(教師參與聽取信息)
2、師:小螞蟻的問題解決了,可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問題
老師舉起左手,老師舉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說說。
請學生面對面,都舉起右手?讓學生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課本13頁練習:生活中的左右
師:生活中也有這種情況,走樓梯時靠哪邊行走!靠誰的右邊?
我們很快就要成為少先隊員了,行隊禮時應該舉哪個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后作業(yè),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又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課外作業(yè)負擔,既強化了新知,有提高了興趣,真正做到了課雖終而趣尤濃。]】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這節(jié)課你認為哪個小朋友表現(xiàn)得好?也可以說說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