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7認識地球。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節(jié)認識地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tài)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難點
地球上經緯度的劃分。
教學過程
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精確測量,發(fā)現(xiàn)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么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么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為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并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
2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并回答問題:
(1)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
(4)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三、地軸和兩極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并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四、經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為什么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稱為什么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么,經線如何組成一個經線圈?
(5)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么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以后,代表發(fā)言,全班總結。
學生填表:
經線緯線
定義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圓弧狀況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
長度每一條經線長度都相等就半球來說,每一條緯線長度都不相等;就全球來說,緯度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五、經度和緯度
繼續(xù)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線?學生說有無數條。為了區(qū)別出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規(guī)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經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線,由0度經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為東經度和西經度。觀察0度和18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同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哪一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哪一個???(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線組成的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將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度,分別成為南緯和北緯。觀察課本“低、中、高緯度的劃分”圖,說出它們各自所占的緯度范圍。根據自己學校所在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于哪個緯度帶。觀察課本“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南、北美洲和南極洲在哪個半球?亞洲主要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中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東西半球中哪個半球的海洋面積大?
學生活動
學生根據下表提供的內容,分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經度緯度
度數起點線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赤道(0度緯線)
度數劃分向東、向西各分作180度向南、向北各分作90度
代號東經(E)、西經(W)南緯(S)、北緯(N)
半球劃分西經20度,東經160度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教學后記:經緯線的判定是難點,在下節(jié)課時應再做充分練習。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上冊《認識地球》學案湘教版
七年級上冊《認識地球》學案湘教版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2、列舉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體的證據
①登高望遠;②發(fā)生月食時地球影子的邊緣是弧形的;③在海邊看遠方行駛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在看到船身。
3、地球大小的數據: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4、
緯線
經緯
形狀
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
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長度
赤道最長,向兩極漸短
一樣長
標度范圍
0°~90°
0°~180°
度數起點線
赤道(0°緯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
度數值變化規(guī)律
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
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度數表示方法
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
半球劃分
赤道(南、北半球)
20°W,160°E經線圈(東、西半球)
5、緯度范圍: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半球的經度范圍:200W—00—1600E,西半球的經度范圍:200W—1800——1600E
只要大于160°的經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經度一定在東半球。20°~160°的經度,東經度在東半球,西經度在西半球。
8、關于兩個特殊點的方向:南極和北極
站在南極上只有一個方向:四周都是北。站在北極上只有一個方向:四周都是南。
9、地球上任何兩條相對的經線,都組成一個經線圈。特征:度數之和為180度,東西經相反。如:和300W相對的經線是1500E。
10、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作為經度的起點線,即本初子午線,或稱00經線。
11、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七年級上冊《認識地球面貌》學案
七年級上冊《認識地球面貌》學案
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學生討論、小組交流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學生舉例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
學生看圖“地球的大小”,讀出地球的大小提問、引導,師生共同總結。地球的模型
——地球儀觀察地球儀,制作簡易地球儀引導、指導、評定、表揚緯線和經線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看圖思考、回答。指圖、引導,邊提問、邊啟發(fā)、邊與學生討論,讓學生分析、歸納規(guī)律,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利用經緯網定位學生讀圖回答問題,小組討論,互幫互學。提問,及時糾正、輔導。
(導入新課)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
(板書)地球的形狀、大小
1、地球的形狀
(展示圖片)地球衛(wèi)星照片
(提問)地球是什么形狀?
(引導)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天園地方→天如斗笠→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wèi)星照片)
(提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xiàn)的事例):站在海邊,搖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圖“觀測帆船”)
B、(事例2)發(fā)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組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fā)、解釋。)
(總結)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wèi)星照片。
(討論)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總結)任何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板書:2、地球的大小
(承轉)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的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圖片)地球的大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解)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
(提問)1.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qū)別?
2、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啟發(fā)學生積極回答)
(講述)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xù)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板書)三、制作簡易地球儀
(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提供的關于地球儀模型制作的活動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強調制作環(huán)節(jié)中的要領,通過制作地球儀起到鞏固本節(jié)知識的作用。最后,評出制作最好的優(yōu)勝組,進行表揚。
(課堂小結)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jié)學習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地球和地球儀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此時就可以對教案課件的工作做個簡單的計劃,才能規(guī)范的完成工作!有沒有出色的范文是關于教案課件的?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球和地球儀”,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地球和地球儀初一地理人教實驗版
教材內容詳解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緯網的特點及應用,半球的劃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地球儀認識地球形狀,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制作小地球儀培養(yǎng)動手能力,通過學習經緯線,逐步建立地球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培養(yǎng)對真理勇于探索、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快樂點擊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讀圖1.1-1,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過程:
古代憑直覺臆斷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16世紀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球體;20世紀從衛(wèi)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
直覺臆斷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衛(wèi)星照確證
(2)讀圖1.1-2,了解地球的大小
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2.地球的模型
為了便于學習地理和研究地球,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如下面左圖所示)
3.經線和緯線
(1)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為經線,它具有以下特點:(如上面中圖所示)
①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形狀為半圓;
②所有經線均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③所有經線均指示南北方向;
④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組成一個經線圈,且每個經線圈均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兩條經線間的間隔,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2)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相交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緯線。緯線具有以下特點:(如上面右圖所示)
①緯度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緯度不相同的緯線不等;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向兩極逐漸縮小為點;
②所有的緯線均相互平行;
③所有的緯線均指示東西方向;
④任意一條緯線均可獨立成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⑤任意兩條相鄰緯線的間隔相等。
經線和緯線的關系是垂直的。
4.經度和緯度
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都有無數條,為了區(qū)別每一條經線和緯線,人們給它們標上了不同的度數,分別叫經度和緯度。
(1)經度
經1884年國際會議協(xié)商,決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為起始線,稱本初子午線。以本初子午線為起點,向東為東經度(E),向西為西經度(W)。經度共360°,本初子午線為0°經線,東西經度各為180°,東、西經180°經線為同一條經線,統(tǒng)稱180°經線。(見下圖)
(2)緯度
緯度以赤道為起點,赤道以北為北緯度(N),赤道以南為南緯度(S)。赤道是0°緯度,北緯度的最大值是90°,即北極點;南緯度的最大值為90°,即南極點。(如1.1-6)
5.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
(1)南北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0°緯線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如圖1.1-7所示)
(2)東西半球的劃分,不是以0°經線和與其相對的180°經線為界劃分的,而是以20°W和與其相對160°E所組成的經線圈來劃分東、西半球的。因為這一經線圈基本上從大洋上通過。(如圖1.1-8所示)
東半球20°W-0°-160°E,西半球160°E-180°-20°W
6.利用經緯網定位
(1)指出經緯度數,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找出它們的位置。
如:北緯20°,西經40°是指圖1.1-9中的哪個點?
(答:A,因為北緯度數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點和赤道上的D點一定不符合北緯20°這個條件;而剩下的A、C點中,C點位于0°經線上。)
(2)報出地點,能說出該地的經緯度數。
如:圖1.1-9中的B點的經緯度數是,。
圖1.1-9經緯網圖
(答:南緯40°,東經20°)
(3)想一想:一個中國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寫了三封信,分別邀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的三位朋友到位于緯度40°、經度116°的北京一同度假旅游。他們按照信中所寫的緯度能聚會在一起嗎?可能發(fā)生什么差錯?
(答:他們四人很難聚到一起,因為信中沒寫明準確的地點,就緯度40°而言,有南緯40°和北緯40°;就經度116°而言,有東經116°和西經116°。于是,按信中所定的地點就有四處北緯40°和東經116°交會處,北緯40°和西經116°交會處,南緯40°和東經116°交會處,南緯40°和西經116°交會處。因而他們四人既有可能在一地相聚,也有可能在兩地、三地,或四地分別等候。)熱點考點聚焦
命題方向
根據經緯度(線)特點,確定重大事件的經緯度、半球、時間等。讀圖題主要考查、經緯網的平面圖,極區(qū)經緯網及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判讀??键c主要有:地球形狀大小,地軸、兩極、赤道、經緯線、本初子午線、東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劃分。題型:主要有選擇、圖表分析、繪圖等。
(2003宜昌)本初子午線是指()。
A.90°經線B.180°經線C.120°經線D.0°經線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基本概念。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
答案:D
本題主要通過選擇題形式考查教材基礎知識。
判斷A點的經緯度。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內容為經緯度的判斷,而經緯度判斷的依據是經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自西向東,東經度數越來越大,西經度數越來越小。
圖中的經度愈向東度數愈小,故為西經度。
緯度的遞度規(guī)律是:北緯度愈向南愈?。荒暇暥扔蚰隙葦涤?。
圖中的緯度愈向南度數愈小,故為南緯度。
答案:西經30°,南緯20°。
由本題,應理解并記住經度緯度的遞變規(guī)律:
自西向東:經度數變小的為西經度,經度數變大的為東經度。
自北向南:緯度數變小的為北緯度,緯度數變大的為南緯度。典型例題剖析
地球上既位于東半球、又屬于西經度的范圍是()。
A.0°向東至100°EB.0°向東至180°
C.180°向西至160°ED.0°向西至20°W
剖析: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東西半球的劃分范圍。東半球的范圍是從20°W向東至160°E,西半球的范圍是從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經度數在東半球。
答案:D
金鑰匙:大多數的西經度數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經度數卻在東半球:大多數的東經度數在東半球,但是大于160°的東經度數卻在西半球。
甲乙兩人以相同速度從南極同時出發(fā),分別沿東經40°和西經40°向北前進,發(fā)生的情況有:()。
A.他們在北極相遇B.在赤道上他們之間相距最近
C.他們之間的距離始終不變D.他們可能在南極再相會
剖析:本題所需的知識為①北極和南極分別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②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③所有經線都連接了南北兩極,長度都相等。題中甲、乙兩人從南極出發(fā)后,他們之間的距離開始逐漸增大,到赤道時達到最大。因為緯度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這樣就排除了B和C的可能。
在A和D這兩個答案中,學生往往誤認為A和D項都對,其實兩人向北前進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北極,要想在南極再相遇必須改變方向——向南。
答案:A金鑰匙:遇到棘手的題目.先用排除法.再用對比法確定。
某地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該地的地理位置是()。
A.西經20°和赤道的交點B.東經160°和赤道的交點
C.經度0°和赤道的交點D.經度180°和赤道的交點
點撥: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是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經20°和東經160°為東西半球的分界。此題的第一個條件很好滿足,只要此點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赤道上即可;而另一個條件不僅要求此點必須位于東西半球的分界——西經20°和東經160°,而且要求“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西經20°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故不符合條件。
答案:B
金鑰匙:西經20°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東經160°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
一個人要想在最短時間內跨越所有的經線,他應選擇的地點是()。
A.O°緯線上B.O°經線上C.北緯90°D.南極點
點撥: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是經線的基本概念和緯線的特點。所有的經線都連接了南北兩極點,而極點是長度最短的緯線,即北緯90°和南緯90°。
答案:CD
金鑰匙:①所有的經線都匯集于南、北極點;②北緯90°即北極點,南緯90°即南極點。
關于經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組成一個經線圈
B.全球可劃出360條經線
C.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經線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點撥:本題主要考查的知識是經緯度的特點。經緯線都有無數條,所以B不對;所有緯線都平行,所以D不對。
答案:AC
金鑰匙:①經緯線都有無數條②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③所有緯線都平行④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組成一個經線圈。
學用方法指導
1.經緯度的區(qū)別:向東度數增大的經度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的經度為西經度,向北度數增大的緯度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的緯度為南緯度。
2.東西半球的劃分:
只要大于160°的經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經度一定在東半球。20°~160°的經度,東經度在東半球,西經度在西半球。
3.經緯線(度)特點及半球劃分:
緯線經緯
形狀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
指示方向東西方向南北方向
長度赤道最長,向兩極漸短一樣長
標度范圍0°~90°0°~180°
度數起點線赤道(0°緯線)本初子午線(0°經線)
度數值變化規(guī)律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增大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度數表示方法北緯N,南緯S東經E,西經W
半球劃分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經線圈(東、西半球)
學習效果評估
一、選擇題
1.最先證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倫布到美洲大陸B(tài).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C.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發(fā)射和使用D.大地測量技術的產生與進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說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現(xiàn)象是()。
A.太陽東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遠
C.水往低處流D.日全食
3.經過測算,地球的平均半徑為()。
A.6375千米B.6371千米C.6378千米D.6336千米
4.地球儀上的緯線()。
A.指示南北方向B.長度相等C.都是半圓D.有無數條
5.地球儀上的經線()。
A.都是圓B.長度相等C.指示東西方向D.與緯線斜交
6在地球儀上,0°經線與0°緯線相比()。
A.正好相等B.O°緯線是0°經線長度的兩倍
C.0°緯線稍長D.0°經線稍長
7.經度和緯度都是零的地點,位于()。
A.東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
8.下列地點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地點是()。
A.40°N、16°EB.30°N、161°E
C.20°S、120°ED.80°N、159°W
9.在地球儀上緯度為40°,經度為180°的點有幾個()。
A.1個B.2個C.3個D.4個
1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東經度都在東半球B.180度經線既不在東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東經170度在西經170度以東D.本初子午線是東西經度的分界線,位于東半球
11.關于赤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經線B.赤道是地球儀上的0°經線
C.赤道把地球平分為南北兩個半球D.赤道把地球平分為東西兩個半球
12.從赤道上某一點,向北走100千米,再向東、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時該人位于()。
A.原出發(fā)點B.原出發(fā)點正北C.原出發(fā)點正東D.原出發(fā)點正西二、填空題
1.零度經線叫,零度緯線叫。
2.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的線是,與赤道垂直相交的線是。
3.度數自西向東增加的是經度,度數自北向南增加的是緯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徑為千米,最大周長約千米,表面積平方千米。
5.經線指示方向,緯線指示方向。
6.經度分東經和西經,習慣上用英文字母“”、“”分別作為東經和西經的代號。
7.人們把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用西經度和東經度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三、連線題
1.把下列線與其稱號連接起來:
①0℃經線A.北極
②0℃緯線B.赤道
③90°NC.南極
④90°SD.本初子午線
2.將下列地點與所在半球用線連起來:
①東半球A.20°N、116°E
②西半球B.70°N、21°W
③南半球C.10°S、10°E
④北半球D.30°S、10°W
四、讀圖題
1.讀圖1.1-12,回答:
(1)圖中的大圓圈是。
(2)左圖是半球,右圖是半球;南北兩半球中陸地面積相對較大的是半球。
(3)A點是,緯度:緯度;B點是,緯度:緯_度。
2讀圖1.1-13,回答:
(1)寫出圖中A、B、C三點的經緯度:A.;B.C.。
(2)從東西半球看:B半球;C半球。
3.讀圖1.1-14,回答:
(l)寫出下列各點的經緯度:A,B,C,D,E,F(xiàn)。
(2)寫出C、D、E三點所在的半球:C、、D、E、。
4.讀南半球部分區(qū)域經緯網圖(如圖1.1-15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經緯度A是,D是。
(2)B點屬于東、西半球的半球。
(3)C點的經緯度是。
[參考答案]
一、1.B2.B3.B4.D5.B6.A7.A8.A9.B1O.D11.C12.C
二、1.本初W子午線赤道2.緯線經線3.東南4.63714萬5.1億5.南北東西6.E7.赤道20160
三、1.①——D②——B③——A④——C
2.①——A、C②——B、D③——C、D④——A、B
四、1.(1)赤道(2)北南北(3)北極點北90南極點南902.(1)東經120°,北緯40°西經30°,南緯4O°東經170°,南緯40°(2)西西
3.(1)20°N,20°E30°S,20°W10°S,30°E60°N,140°E40°N,170°E50°N,160°W
(2)東半評,南半球東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4.(1)80°S,150°S60°W,60°S(2)西(3)70°S,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