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案集
發(fā)表時間:2020-07-27小學教案 新月集(二首)。
作者簡介: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鈥?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shù)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家庭,13歲即能創(chuàng)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chuàng)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tǒng)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鈥準モ€?。写?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并創(chuàng)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tǒng)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政、經(jīng)范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愿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藝術(shù)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作者評價:
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在他譯的《新月集》譯者自序中說過這樣一段話:鈥溛蟻不丁緞略錄貳!緞略錄肪哂姓庋豢剎獾哪Я?,它胞}頤譴踴騁商襖返某扇聳瀾紓叫隳厶煺嫻畝男略輪鍶?,晤U敲ψ歐咽奔湓詡撲閌鄭紡蓯刮頤塹男睦鎦賾只氐階諛嗤晾鏌鑰葜Χ瞎N返氖貝?,晤U敲ψ湃牒2芍?,鞠|窖氨?,它都纳惞晤U塹男睦鎦匚倫旁諍1躋員純俏途擼月湟段郟月灘蕕穆兜鬮倉櫚畝拿?。总之,读者只要噎h(huán)矗懔⒖倘緄玫攪街揮心醯囊戇潁梢允棺約捍酉質(zhì)檔目嗝頻木車乩鋟上璧矯讕蔡煺嫻畝鍶ァ?/p>
編輯推薦
古詩二首
古詩二首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泊船瓜洲》,并會默寫。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歌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詩人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一提起母親,一提起家鄉(xiāng),我們倍感親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吟誦母親和家鄉(xiāng)的詩句。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一讀,初讀全詩,了解詩意。
1.出示詩題,簡介作者。
通過預(yù)習,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誰嗎?
(1)這道詩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簡介王安石的資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21歲中進士,當過十多年地方官,后來兩次擔任宰相推行變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讀全詩,讀清字音,標畫出生字。
3.指名讀詩,糾正字音。
4.引導(dǎo)學生了解全詩的大意。
(1)知詩人:宋,王安石。
(2)解詩題:分析泊的含義。
(3)感知詩意:詩人船泊瓜洲,離鐘山近在咫尺,卻回不去,于是感嘆吟詩,寫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懷念家鄉(xiāng)金陵。
5.小結(jié)學習方法:初讀知詩意。
(二)二讀,細讀全詩,理解詩句。
1.詩人泊船瓜洲時,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他是怎樣描寫的?請讀全詩,用標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畫出寓有深情的詞語。
2.抓住質(zhì)疑處,運用多種方法解疑。
3.理解本詩的特色。
前兩行看是寫眼前景象,但在詩中卻飽含深情。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卻不能回金陵去,可見詩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感情是十分濃厚的。
4.小結(jié)學習方法:細讀品詩句。
(三)三讀,精讀全詩,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靜,星光燦爛,詩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和想像?心中會有哪些感受?
2.學生扮演詩人,講述想象到的情景。
3.小結(jié)學習方法:精讀想詩境。
(四)四讀,品讀全詩,領(lǐng)悟詩情。
1.出示泊船瓜洲的圖片,提問:大家認為詩人泊船瓜洲,在月光下眺望家鄉(xiāng)江南,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詩情。
3.小結(jié)學習方法:品讀悟詩情。
(五)五讀,熟讀全詩,練習背誦。
1.反復(fù)練習吟誦,注意音調(diào)、停頓,讀出節(jié)奏韻味。
2.當堂練習背誦,并練習默寫全詩。
3.小結(jié)學習方法:熟讀能背誦。
三、總結(jié)全詩,擴展訓(xùn)練。
據(jù)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改過多次,請你想象,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
四、作業(yè)
1.總結(jié)古詩五讀法。
2.預(yù)習《游子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詩句,理解詩中所表達的偉大的母愛。
2.學習生字,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詩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描繪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教具準備:
《游子吟》歌曲錄音,課文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偉大而平凡的愛,這種愛無時無刻地縈繞在我們的周圍。對,這就是偉大的母愛。你能從日常的生活中舉例說明父母是怎樣關(guān)愛你的嗎?(學生暢談)
2.解題。
游子吟:古時歌曲的名稱。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偉大的母愛。
3.簡介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年輕時多次參加科舉考試而未能成功。直到45歲才中進士,一生貧困窮寒。
二、自讀詩文,掃清障礙。
1.請大家自己讀全詩,學習生字,通過查字典、查資料等多種方式理解詩句意思,并找出不懂的詞。
2.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學習成果。
三、細讀詩文,理解意思。
1.解題。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吟:輕輕地哼唱。
2.逐字逐句理解。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①指名讀詩。
②說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慈:和善。衣:衣服。
③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疑。
線:穿針引線。
④指名讀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慈祥的母親穿針引線,兒子要出門遠行,趕緊把衣服縫好。
(2)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①指名讀詩。
②說出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臨行:快要走的時候。
密密:細細密密。
歸:回來。
③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不懂詩句作出解釋,說明。
意恐:生怕,擔心。
遲:晚,比規(guī)定的時間或合適的時間靠后。
④指名讀詩,并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臨走前,母親還在細細密密地縫著。生怕兒子在外遲遲不能回來。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①指名讀詩。
②說出你對詩句的理解。
寸草:小草。這里指游子。
三春暉:這里指慈母的恩情。三春:春季的三個月。暉:陽光。
③教師補充解釋。
言:說。寸草:這里比喻子女。
心: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兒女的心意。
報:報答。報得:報答得了。
心:赤子的心。
④指名讀詩句,說出這句詩的意思。
誰說那小小的草兒赤子的心,能報答得了陽光母親的恩情。
3.指名讀全詩,兩人互說詩句的意思。
4.從詩中的哪些詩句中體現(xiàn)了母親對孩子的關(guān)心?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手中線密密縫)(年邁的母親手中那一針一線充分體現(xiàn)了母親對子女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
5.教師小結(jié):這句不僅寫出了慈母為將出門遠行的兒子細針密線地縫制衣服的動作神情,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nèi)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真摯感人。
6.齊讀最后一句,這里把陽光、小草分別比作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這里把小草比作兒女的心意,把陽光比作母愛。比喻意味深遠。)
四、聽錄音,看畫面,寫想象文。
1.播放《游子吟》的歌曲錄音,展放課本中的插圖。請學生想象一位母親在兒子即將出門遠行前,借著燈光為兒子縫制衣服的情景,再寫下來。
2.同學相互交流。
五、作業(yè)
1.背默兩首古詩。
2.搜集有關(guān)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詩句,記錄在作業(yè)本上。
附:板書設(shè)計
《古詩二首》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w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yīng)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二首》”,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古詩二首》第一課時(學習內(nèi)容:古詩《暮江吟》)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么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以站起來一起背。
(課件演示:游子吟,早發(fā)白帝城,清明,望廬山瀑布——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看來這首古詩有一定難度;想繼續(xù)試試嗎?)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云端?!乙呀?jīng)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guān)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3、知道“暮”是什么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詠傍晚江邊的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評價:(指名3個學生)
字音讀準了,看得出你已經(jīng)有所收獲;
讀出了古詩的韻味;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jīng)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課件變紅字“殘陽、瑟瑟、可憐)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最愛動腦筋;產(chǎn)生問題能解決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書:殘陽;為什么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
可憐——在這里是什么意思,你讀懂了嗎?這么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么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xiàn)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xiàn)碧色。你們看?。ㄑ菔菊n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贊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1-2句)邀請學生來讀。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么美的夜景啊!為什么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你是結(jié)合第四句話讀懂了“可憐”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結(jié)合詩句暢所欲言)
(板書:江邊殘陽月夜美)
8、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象,誰能讀出它的美?
評價:(指名3—4個學生)
最后一句讀得回味悠長;
他描繪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給你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想試試嗎?
我聽出你對這幅美景的喜愛——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個好方法;
因為你能讀懂,所以讀出韻味來了。
9、如今詩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謂物是人非。欣賞著江邊美景,我們也來當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陽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詩一首……
第二課時(學習內(nèi)容:古詩《鳥鳴澗》)
一、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鐘并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了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采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jié)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zhàn)賽”。
二、現(xiàn)在,我由你們的學習伙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zhàn)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說說帶點詞語意思;
(人閑——人寂靜心閑;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么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里能體會出?)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jié)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zhàn)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三、總結(jié)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shù)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guān)的古詩?
想想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借明月思故鄉(xiāng)。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里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我這里位同學們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guān)的古詩。
李白《關(guān)山月》
蘇軾《中秋月》
李商隱《霜月》
白居易《江樓月》……
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xù)搜集,美美得讀一讀,也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板書設(shè)計:
古詩二首
暮江吟鳥鳴澗
殘陽
江邊美靜山中月夜
月夜
25、古詩二首(二)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25、古詩二首(二)”,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25、古詩二首(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還”)及新詞。
2、能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4、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閑適、歡快的心情。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喜愛,對壯麗山河的贊美;體會詩人閑適、歡快的心情。
教學難點:對“樹陰照水愛晴柔”等詞句的理解。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早發(fā)白帝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詩中的3個生字及1個多音字“還”,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guān)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導(dǎo)入新課:
1、背誦《絕句》,說說詩意。
2、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二、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李白,教師加以補充。
三、解題:
師:齊讀課題《早發(fā)白帝城》,誰知道這首詩題目的意思?
早:早上。發(fā):出發(fā)。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jié)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
四、指導(dǎo)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1、自學生字詞,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利用注釋讀懂本詩,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五、匯報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3、從一二兩行詩中,你讀懂了什么?復(fù)習[Y1]“夸張”手法的運用。
4、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導(dǎo)朗讀一二行詩。
6、你對后兩行詩是怎么理解的?
7、這兩行詩表現(xiàn)了行船之快,我們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松、愉快)
8、指導(dǎo)朗讀,學生試讀。
六、體會詩人心情及詩歌意境
1、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交流:為什么詩人會覺得船行得特別快?(順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人在第一句就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為什么詩人說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間呢?(地勢高;作者心情高興。)
3、展開想象:詩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會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詩人順流而下,行船經(jīng)過三峽,見到長江兩岸奇麗的景色時,那種欣喜的樣子嗎?學生自由描述。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喜悅的心情吧!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帶表情齊聲朗誦。
5、背誦。
七、課堂小結(jié):這首詩通過對行船的輕快和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后輕松喜悅的心情。整首詩氣勢奔放,情景交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八、作業(yè):
1、必做:背誦并默寫古詩。
2、選作:課外找一兩首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小池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詩中的1個生字,并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會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1、(出示美麗的大自然的錄像片斷,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
同學們,看看這大自然吧,萬物總是那么和諧的相處,使大自然如此的美麗。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詩人用他們的筆來贊美過大自然的萬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小池》(板書:小池)
2、介紹作者:這首詩是唐朝的楊萬里寫的。
二、新授:
1、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錯蜒)(板書:泉眼、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2、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學生自由讀詩。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讀全詩,老師正音。
5、全班齊讀。
三、指導(dǎo)朗讀,體會詩意
1、指導(dǎo)一、二句。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
(2)看課件。老師配樂說: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
(3)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Y2]?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2、指導(dǎo)朗讀三、四句。
(1)看課件。老師配樂說: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頭了。)
(2)哪位同學知道,這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池塘?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葉和蜻蜓,而荷葉才剛剛露出尖尖角,說明這是剛到夏天的時候)
(3)多么細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斷,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4)指名反復(fù)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的朗讀整首古詩。
四、老師范讀,想像詩境。
1、老師配樂范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一幅小池圖。
2、指名說想像到了些什么[Y3]。
五、背誦古詩,總結(jié)全詩。
1、全班比賽背。
2、你喜歡這首古詩嗎?為什么?(板書:寧靜、美麗)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fā)現(xiàn),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nèi)圩o萬物,保護環(huán)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六、指導(dǎo)生字。
1、給生字組詞。
2、指導(dǎo)寫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區(qū)別?!罢铡弊质巧舷陆Y(jié)構(gòu)。上面的“日”和“召”一樣長。
七、布置作業(yè)。
1、默寫古詩。
2、畫畫你心中小池的樣子。
[Y1]詩人從哪里出發(fā)、要到哪里去、距離多遠、需要多少時間?
[Y2]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Y3]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和詩中的一樣,也可以聯(lián)想更多的東西
4、古詩二首
4、古詩二首
文本細讀:
《游園不值》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兩句交代了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nèi)的春花,后兩句,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lǐng)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絢麗的春光,總算不虛此行了。這兩句詩形象鮮明,構(gòu)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了:“春色”是關(guān)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第三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chǔ)上理解內(nèi)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煦暖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因為和煦的東風催得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歷來也被傳為名句。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9個生字。
2.能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或借助工具書理解“不值”、“應(yīng)”、“屐齒”、“小扣”、“柴扉”、“勝日”、“泗水濱”、“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入情入境地品讀古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體驗?zāi)芰拖胂竽芰Α?br>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借助詩句激勵學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養(yǎng)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策略與方法:
反復(fù)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guān)春天的古詩,借助工具書理解古詩
教師準備:寫好古詩的黑板、古詩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dǎo)入新課
師:同學們,春回大地,我們讀了春的詩歌,春的散文,今天我們來看看春的古詩,在以前你讀過的詩中,還記得哪一首詩描寫春天的景色?給大家背一背。
(學生背誦)
師:今天我們還要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游園不值》、《春日》
二、自學古詩,感悟詩情。
1、讀詩。
2、解詩題。詩題“游園不值”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園去游玩,但沒有遇上他。
3、解詩句。
(1)請大家讀一讀詩句,對哪些字詞還不明白。
(2)學生質(zhì)疑,根據(jù)學生發(fā)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詩句的意思。
(4)你學懂了哪一句,向大家匯報一下。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5)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體會“一枝”的妙處。游園心切的葉紹翁只看到了一枝紅杏,這枝紅杏給他帶來了什么?一枝紅杏就說帶來了滿園春色,那么數(shù)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滿園春色嗎?
2、展示滿園春色。詩人善于發(fā)現(xiàn)春天、欣賞春天,能從一枝紅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想像到春色滿園,談?wù)勀阆胂蟮臐M園春色。
3、讀好后兩句。這枝紅杏還帶給了吃閉門羹的葉紹翁什么?找到表現(xiàn)他驚喜心情的詩句,讀出他的這份驚喜。
指名學生對比讀,從語調(diào)、語速、表情角度進行指導(dǎo)。
4、讀全詩。讀出從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5、學習《春日》:
1)、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今天咱們再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書題目)
3)、詩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萬不能忘記?。ㄖ该鍟澳纤沃祆洹保?br> 我們上學期曾經(jīng)學過朱熹的哪首古詩?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
6)、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jù)”,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
7)、指導(dǎo)學生誦讀古詩,其間,教師范讀一次。
8)、說說古詩的意思。
6、朗讀品位兩首古詩
四、記憶字形,指導(dǎo)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dǎo)重點字的書寫,如“齒”字,下半部應(yīng)該是不封口的。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古代詩人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收集整理。
采蓮曲二首(其二)
教學目標:
1、會認裁這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看圖、讀詩,了解詩文大意,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描寫荷塘采蓮的課件,配樂錄音帶,了解詩人的生平事跡。
教學過程:
一、猜蓮花,感知古詩大意
1、猜謎引趣。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猜個謎語吧!一個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請打一植物名。學生猜。
師:對,是荷花。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采蓮曲》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齊讀詩題)他生前就負盛名,你們想讀好這首詩嗎?那就跟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一幅美景吧! (課件出示詩人圖像并配上古樂)
2、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美麗的荷塘,一群少女劃著船從遠處悠然而來。)
引導(dǎo)看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荷葉、荷花、少女、船)
(2)初讀古詩。
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景色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3)引導(dǎo)想象。
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讀,仔細地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看你的腦海中能出現(xiàn)一幅怎樣的畫面。指名說想象到了些什么。
二、讀蓮花,感悟古詩韻律
1、聽錄音感知。
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jié)拍,只有按照它的節(jié)拍讀才能理解得好。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jié)拍嗎?請認真聽錄音朗讀體會。
2、自由練讀。
聽了錄音,你感悟出它的節(jié)拍了嗎?請自己練讀。學生自由讀詩。
3、指名讀。誰能有節(jié)奏地讀給大家聽?
4、檢查自讀情況。出示生字:裁。指名讀全詩,教師正音。
5、小組讀。
你們都讀得這么帶勁呀!那請你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讀得好,大家夸夸他;讀得不夠好,大家?guī)蛶退?/p>
6、全班齊讀。
三、說蓮花,再現(xiàn)古詩意境
1、指導(dǎo)第1、第2句。
(1)指名讀詩的第1、第2句。
(2)看課件。
師配樂敘述:一群采蓮的少女,她們的綠羅裙融人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像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
(3)引導(dǎo)練讀。這么美妙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學生自由練讀。
(5)指名讀。
(6)男女生比賽讀。
2、指導(dǎo)朗讀第3、第4句。
(1)看課件。
師配樂敘述:人荷相雜使人難以分清,歌聲由池中傳來。才知道她們穿行在荷花叢中采蓮呢!
(2)角色體驗。
人與自然是多么的和諧、恬靜啊,如果你是詩人王昌齡,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呢?
(3)指名反復(fù)讀。引導(dǎo)學生讀出欣喜的語氣。
(4)邀請自己的小伙伴讀詩。
(5)全班朗讀。
3、有感情地朗讀整首古詩。
四、誦蓮花,領(lǐng)悟古詩情趣
1、教師激情敘述。
瞧,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人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此時此刻,難道你不想吟詩助興嗎?
2、指名背。
老師給你們配上古箏曲《出水蓮》,誰來和著音樂背誦這首詩?
3、同座背。給你的同座背誦一下,和他一起分享你的體會。
4、集體背。還有誰想試試?有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背誦,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鳌?/p>
(全班大部分同學會站起來集體背誦)
五、詠蓮花,吸取古詩精粹
補充詩供學生選擇自讀。
拓展練讀:同學們學得很好。古代許多詠蓮的作品都膾炙人口。老師從其他地方選編了幾首印發(fā)給你們,可以自由選讀。(全班同學可自讀、可同座讀、可幾個人討論。)
20 古詩二首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 古詩二首”,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20古詩二首《涼州詞》
教學目標
1.學認2個生字,練習寫好6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guān)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品讀悟詩情。
教學過程
一、音畫時尚導(dǎo)入:
1.師播放兩段有特色的樂曲,引導(dǎo)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jù)情境聯(lián)想詩歌。
2.生交流匯報并背誦相關(guān)的詩句。
3.導(dǎo)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diào)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diào),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qū)懴聛怼?br>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zhì)疑。
三、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dǎo)學生悟情。
如疑:“欲飲琵琶馬上催”什么意思?
“醉臥沙場君莫笑”(為什么戰(zhàn)前還要喝酒呢?)
引導(dǎo):“飲”是飲什么?琵琶聲聽過嗎?有什么感覺?(相機介紹這句詩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詩中哪些詞語與酒有關(guān)?
過渡:以上這些詞語都與酒有關(guān),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還有哪些東西?
2.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而別無他物?
3.說一說:酒有哪些作用?
4.戰(zhàn)士們有哪些苦衷或煩惱?他們想借酒忘掉什么?
5.問:這一杯酒喝完了嗎?為什么?
6.如果你是這位戰(zhàn)士,出征前你會對父母、妻兒或自己說些什么?(配樂)
7.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練讀詩句,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9.配樂賽讀,齊讀。
10.背誦。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他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杜甫《兵車行》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
邊地多陰風,草木自凄涼。
——李益《從軍苦樂行》詩句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句
五、書寫鞏固。(用鋼筆或毛筆書寫這首詩)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詩句抄寫下來,有興趣的同學可用毛筆寫一寫。
3.積累其他的邊塞詩。
板書設(shè)計:
涼州詞
(唐)王翰
馬上催殘酷
醉幾人回?悲苦
第二課時
《示兒》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2個,練習寫好2個漢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人深厚的愛國之情。
3.默寫這首詩,積累其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重點
誦讀,感悟詩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1.問:你們聽說過遺書嗎?遺書一般交代哪些內(nèi)容?
2.生交流。
3.引入課題,板書課題,讀題。
4.師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qū)懴聛怼?br>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評議并隨機正音。
(2)強調(diào)“祭”的讀音。
(3)齊讀課文。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4.質(zhì)疑,集體解疑,師相機指導(dǎo)。
三、感悟詩情。
1.默讀全詩。
2.談自己的感受(或:你有什么想對詩人陸游說的?)。
3.表演課本劇,幫助理解。
師:詩人陸游馬上要離開人世了,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回首至今仍在金人鐵蹄下的家鄉(xiāng),再看看毫無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陸游在臨終前會對家人說些什么?
(1)組內(nèi)表演課本劇。
(2)師生合作表演。
4.誦讀詩歌。
四、拓展積累。
1.教師推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學生交流背誦其他的愛國詩歌。
五、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示兒》。
2.背誦其他的與愛國有關(guān)的古詩。
28古詩二首
身為一位人名教師,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優(yōu)質(zhì)的課堂。所以老師在寫教案時要不斷修改才能產(chǎn)出一份最優(yōu)質(zhì)的教案。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yīng)該怎樣寫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8古詩二首,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28古詩二首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
2.通過看注釋,查字、詞典,邊讀邊想象,大體理解每首詩的意思,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感情。
3.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師述:通過平時的學習,我們古詩庫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我們的古詩庫又將增加兩首古詩,它們分別是《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板書課題。
二、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1.簡介作者。王維(?—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王維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學生自由讀古詩,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3.檢查自學情況,想象畫面。
(1)指名讀,正音。
舍:多音字。舍(shě)不得、宿舍(sh)。在本詩中讀“sh”。
朝:多音字。朝(zhāo)霞、朝(cho)代。在本詩中讀“zhāo”。
(2)說說自己通過朗讀,讀懂了什么?
(3)查字典或詞典,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詩句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思是:渭城的早晨,剛剛下過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土,旅店旁的楊柳被雨水淋過后更加青翠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意思是:朋友,您就要上路了,請再喝一杯送別酒吧,等你出了陽關(guān)后就不容易見到老朋友了。
三、想象表演,體會感情。
1.邊讀邊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2.說說自己腦海中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同桌分別扮演王維和元二,再現(xiàn)依依惜別的情景,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3.指導(dǎo)朗讀。
4.反復(fù)誦讀,體會感情。
四、拓展。
1.交流自己學過的王維的古詩有哪些?(《山居秋暝》《竹里館》《雜詩》《相思》《使至塞上》《鹿柴》《鳥鳴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試著背一背王維的詩。
五、鞏固生字詞。
1.認讀生字:唐舍杯董雁。
2.指導(dǎo)寫字。
重點指導(dǎo)“唐”字和“董”字的寫法?!疤啤钡?筆稍長,寫在橫中線上?!岸敝袡M畫很多,第5筆最長。
六、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送元二使安西》。
2.預(yù)習《別董大》。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談話,引入新課。
1.背誦《送元二使安西》。
2.師述:這是王維送別好朋友元二時寫的一首詩。一位名叫高適的詩人也寫有一首送別好友的詩。他是怎樣寫的,表達怎樣的情感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就會明白。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1.通過課前預(yù)習,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對他有什么了解?
高適(約702—765),字達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與李白、杜甫結(jié)交。他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詩人。他的詩歌,語言質(zhì)樸精煉,氣勢雄健高昂,粗獷豪放,遒勁有力。他是唐朝發(fā)展到極盛時期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之一。
2.古詩寫的是高適送別誰?(董大: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3.指名朗讀古詩。
三、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明白哪句的意思就說哪句。
2.討論交流。老師相機引導(dǎo)學生了解詩意。詩句的意思: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意思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甚至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黯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暉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ㄟ@是對朋友的勸慰。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
3.啟發(fā)學生想象高適和董大分別時的情景。
4.朗讀全詩。
5.全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真摯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四、鞏固生字詞。
1.認讀生字詞。
2.指導(dǎo)識字。重點指導(dǎo)“董”“雁”字的寫法。
五、總結(jié)延伸。
1.說說這兩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詩中表示友誼的詩句有哪些?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勛约旱母惺堋?br> 六、配樂朗讀,深化理解。
1.自由練讀,摸索朗讀方法和技巧。
2.老師指導(dǎo)朗讀。前兩句景物描寫朗讀時語速較慢,要有凄涼之情,空曠之感?!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要讀出慷慨大度的氣勢。
3.配樂朗誦。
七、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課外收集唐朝的古詩,舉行古詩朗誦會。
板書設(shè)計:
古詩二首(一)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讓學生能夠快速的明白這個知識點。這樣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的聽懂所講的內(nèi)容,那么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應(yīng)該怎樣寫呢?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古詩二首(一)”,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古詩二首(一)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
2、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朗讀、背誦課文,默寫《登鸛雀樓》。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像詩歌描繪的情景,懂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
課時:2課時。
教學用具:字典。
第一課時《登鸛雀樓》
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本課的設(shè)計積極倡導(dǎo)“自由、合作、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閱讀、感悟、創(chuàng)作”的自主學習氛圍,采用比較,欣賞的方式,得出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比較,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和詩歌鑒賞的能力,選用同學們自己搜集的詩歌,讓學生看到了自己預(yù)習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就感。
教學目標:
1、初識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粗解字義。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登鸛雀樓》。
3、繼續(xù)學習預(yù)習的方法,培養(yǎng)預(yù)習的習慣和方法。
4、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像詩歌描繪的情景,懂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以前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許多唐詩了,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大家還有印象嗎?
(有印象的試著背一背。)
那么我們今天學習這首古詩,主要是幫助大家理解詩的意思。
二、自學《登鸛雀樓》:
1、提出自學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學生字和認讀字,讀準字音,記住生字字形。
(2)讀古詩,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檢查讀音:欲窮(困)
(2)指名學生讀詩,說說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問題?
A、看注釋知道“鸛雀樓”在哪,“依”“盡”“欲”“更”是什么意思。
B、查字典知道:“窮”有四個意思,取“盡”的意思。(根據(jù)課文意思選擇合適的解釋。)
C、“白日”是什么意思?(指傍晚的太陽,即落日。)
(3)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說。(太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沉、消失,黃河水朝著大海滔滔奔流。要想看到更遠處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三、深入理解:
1、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了什么景象?(“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想像情景,試著朗讀。過渡:看到這樣壯觀的景象,詩人還想干什么?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笔鞘裁匆馑迹浚ㄒ肟吹礁h處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四、教師小結(jié):詩人并沒有滿足于眼前看到的景物,他想看到更遠處的景色,這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兩句表面上說的是觀景時要登高才能望遠的常識,實際上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四、指導(dǎo)背誦:想像情景,試著背誦。
五、默寫詩句:
1、熟悉兩個生字,試著寫寫。
2、試著默寫《登鸛雀樓》(課后習題4),然后對照原詩自我檢查。
六、作業(yè):背誦《登鸛雀樓》,并會默寫。
板書:7、古詩二首(一)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課后反思:學生能夠結(jié)合書下注解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大概意思,但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太清楚了。老師在講古詩時應(yīng)該結(jié)合當時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只單純的理解詩句的意思并不困難,但忽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課時《江畔獨步尋花》
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本課的設(shè)計積極倡導(dǎo)“自由、合作、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一種“閱讀、感悟、創(chuàng)作”的自主學習氛圍,采用比較,欣賞的方式,得出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欣賞中比較,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和詩歌鑒賞的能力,選用同學們自己搜集的詩歌,讓學生看到了自己預(yù)習的效果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就感。
教學目標:
1、初識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粗解字義。
2、朗讀、背誦課文,
3、繼續(xù)學習預(yù)習的方法,培養(yǎng)預(yù)習的習慣和方法。
4、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感受。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像詩歌描繪的情景,說說《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景唐詩,這首詩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色呢?
二、自學古詩:
1、提出自學要求:
(1)利用生字表自學生字和認讀字,讀準字音,記住生字字形。
(2)讀古詩,看注釋,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生按照要求自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檢查讀音:畔尋壓蝶舞鶯恰
(2)指名學生讀詩,說說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問題?(困)
(看注釋知道“黃四娘”是誰,“蹊”“江畔”“壓枝低”“流連”“嬌鶯”“恰恰啼”是什么意思。
結(jié)合上下文知道了“自在”的意思是:自由自在。)
(3)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鮮花,無數(shù)的花朵把枝條壓得低垂下來。流連忘返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活潑自在的黃鶯在樹上鳴叫著,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三、深入理解:
1、用自己的話說說《江畔獨步尋花》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結(jié)合著自己的理解描繪,指導(dǎo)學生把語言組織完整。)
2、指導(dǎo)朗讀:你帶著怎樣的感情朗讀。
四、指導(dǎo)背誦:想像情景,試背《江畔獨步尋花》。
五、學習生字:
1、指名再讀生字,說一說你是怎么把生字記住的?
①按部件記,也可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
②左右結(jié)構(gòu):畔蝶??;上下結(jié)構(gòu):尋;上中下結(jié)構(gòu):鶯;內(nèi)外結(jié)構(gòu):壓
③重點指導(dǎo):舞,中間四個豎。書寫時各部分要緊湊,避免過長、過寬。
范寫。
2、寫生字,先整體觀察后再寫。
六、課堂小結(jié):今天大家自己能夠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自學詩句。如果有興趣,看注釋、查字典再自學一首寫景古詩,再試著背一背。
七、作業(yè):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八、反思:學生有個別字的讀音不太準確,如:“畔”和“甫”,可以看出學生的預(yù)習完成的不好,個別學生不會預(yù)習,應(yīng)在預(yù)習前教給學生預(yù)習的方法和技巧。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教學目標1在讀古詩的過程中認識“粒、夫、餓、死”4個生字,認識部首“食字旁”。
2通過老師范讀或跟著錄音,能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3初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懂得尊敬勞動者,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認識4個生字和食字部。能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難點:初步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懂得尊敬勞動者,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課前學生準備聽錄音,朗讀古詩,圈出生字。
教學流程一復(fù)習古詩,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憫農(nóng)二首(其二)的這首古詩嗎?能背一背嗎?這首古詩讓你懂得了什么?
生:農(nóng)民伯伯真辛苦!
生:我們要愛惜糧食!
師:是啊!農(nóng)民伯伯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生活怎樣呢?今天我們要學《憫農(nóng)》的第一首。
2出示課題。
二讀通古詩,學習生字。
1學習“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r> 出示:春種和秋收圖。
師:請同學們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吟誦古詩。
師范讀古詩。
師:說說這兩幅圖分別描繪了哪兩個季節(jié)?畫面上的人們在干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師:你們剛才說的內(nèi)容,詩人李紳是這樣寫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br> (1)學習生字“?!薄?br> 誰有好辦法記住它?
詩中說“一粒粟”“粟”就是一種谷物,去殼后叫“小米”,北方人一般叫“谷子”。“粟”的大小和我們吃的“米”差不多。
除了“粟”,哪些事物可以用“?!??(一粒糖,一粒紐扣,一粒石子兒……)
師:是??!凡是小而圓,顆粒狀的事物,我們都可以用上“粒”。
(2)理解古詩意思。
師:你們看,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種下一顆谷物,到了秋天,就會有許多收獲,他們收獲了什么?。?br> 生:糧食。
師:是?。 叭f顆子”就是指許多糧食。
朗讀這句,邊讀邊想,為什么春天種下的種子到了秋天就能收獲???
引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br> (3)師生互相誦讀古詩,體會農(nóng)民的辛苦。
師引:農(nóng)民伯伯在春天種下一顆谷物
生讀:春種一粒粟
師引:經(jīng)過農(nóng)民伯伯的辛苦勞動
生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師引:到了秋天,才會有所收獲。
生讀:秋收萬顆子。
2學習“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br> (1)學習“夫”“餓”“死”。
夫:與“天”區(qū)別。
餓:學習新部首,食字旁,積累帶有這個部首的字。
死:找反義詞:活。
(2)看秋收圖,師講解:盡管四海之內(nèi)(也就是天下)沒有荒廢的耕地,但是所有的糧食都被當時不勞動但是有錢有地位的人奪走了,雖然農(nóng)民一年到頭辛苦勞動,還是免不了活活餓死。
(3)帶著同情農(nóng)夫的心情朗讀句子。
三鞏固生字,背誦古詩。
1對對子。
2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dǎo))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nóng)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nóng)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教學效果反饋這首詩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比較難以理解。因此在理解第一句古詩時,我通過讓學生看春種和秋收的畫面,加入《鋤禾》的復(fù)習,讓學生明白農(nóng)民的辛苦。第二句的內(nèi)容因為與學生生活實際距離較遠,我通過講解,讓學生朗讀表現(xiàn)農(nóng)夫的可憐以及對他們的同情。
9、古詩二首
9、古詩二首
教學內(nèi)容:P35-P37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1、課文插圖,及《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讀讀背背。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滲透環(huán)境教育)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借助課后注釋或結(jié)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dǎo)。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nèi)成員互相補充。(要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dǎo)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xiāng)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chǎn)生怎樣的心情?(根據(jù)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滲透環(huán)境教育)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1)老師描述詩句的內(nèi)容,學生讀出對應(yīng)的詩句。
(2)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yīng)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xù)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
方法: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五、識字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促、深
2、讓學生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jīng)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fù)習導(dǎo)入
1、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jù)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么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1)自讀:讀準字音,并借助課后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讀中產(chǎn)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dǎo)。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chǎn)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jié)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dǎo)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xiàn)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dǎo)以讀促發(fā)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chǎn)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嗎?(滲透環(huán)境教育)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生字連詞背誦。
方法:請學生把生字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yīng)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
方法:(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nèi)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六、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dǎo)“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
中產(chǎn)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推薦相關(guān)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板書設(shè)計:
9、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宋)葉紹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景物思鄉(xiāng)之情憶
人物追憶童年思念親人
《古詩二首》教學設(shè)計
一個優(yōu)質(zhì)課堂,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二首》教學設(shè)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二首》教學設(shè)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兩首詩都是詠物言志詩,可以說是寫馬詩里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各具特色。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一詩,作者用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全詩分前后兩部分,詩的前四句寫馬的外形動態(tài),是實寫。詩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傳神之筆為我們描畫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馬。它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四蹄騰空、凌厲奔馳。這匹寶馬良駒在詩人細致的刻畫下,是那樣的氣韻生動,維妙逼真。詩的后四句轉(zhuǎn)寫馬的品格,用虛寫手法,由詠物轉(zhuǎn)入了抒情。寫它縱橫馳騁,穿空闊度險峻越障礙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包含著無盡的期望和抱負,將意境開拓得非常深遠,它既是寫馬馳騁萬里,也是期望房兵曹為國立功,更是詩人自己豪邁情懷、壯闊胸襟、雄偉志向的寫照。
李賀的《馬詩》通過詠馬來表現(xiàn)詩人遠大抱負及不遇于時的感慨與憤懣。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想要報效國家及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的渴望,但這些,詩人都是得不到的。詩歌描寫了清冷大氣的場面,寫出了靜態(tài)中的馬的蒼勁有力,同時詩人通過“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來表達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的迫切心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獨立識字、學詞,認字3個,寫字7個。
3.理解市局的意思,初步體會這兩首古詩詠物言志的寫法特點。
教學重難點
古詩的詩句以學生誦讀為主,朗讀要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悟詞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讀體會的基礎(chǔ)上合作學習,交流對語句的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馬嗎?你最喜歡馬的哪些方面?給大家說一說。通過這一階段的閱讀,馬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著名的詩人筆下的馬,看看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的感受。(板書課題:古詩二首)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注釋,試著說說兩首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全班齊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讀后交流:
?。?)作者都是唐朝的詩人,隨機讓學生借助自己搜集的有關(guān)資料,談?wù)剬ψ髡叩牧私?,教師作適當?shù)难a充,介紹背景。(課件出示)
?。?)都描寫了馬。隨機設(shè)疑:寫馬只為寫馬嗎?對此我們需要認真體會。
三、交流釋疑、品悟詩情。
中心議題1:這兩首詩分別描寫了怎樣的馬?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有效策略:
1、反復(fù)朗讀詩句,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字詞及詩句的意思,在書上批注。(學生先學,師補充關(guān)鍵詞意思)。
大宛:漢代西域國名,素以產(chǎn)“汗血馬“著稱。
竹批:馬的耳朵似劈開的竹子。
驍騰:健壯、快捷。
鉤:一種彎刀,古代的一種兵器。
金絡(luò)腦:貴重的鞍具,象征馬受重用。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夠。
2、自由讀詩,用“----”畫出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詩句,反復(fù)朗讀、體會,簡單批注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中心議題2:這兩首詩都是寫馬的,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有效策略:
1、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特點和不同點?(相同點:詠物言志。不同點:《房兵曹胡馬》前四句正面寫正面寫馬的外形動態(tài),是實寫,后四句轉(zhuǎn)寫馬的品格,由詠物轉(zhuǎn)入抒情,是虛寫。《馬詩》沒有直接描寫馬的外形特點,而是借馬的品格,表達自己的感情。)
2、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不同的思想感情?(《房兵曹胡馬》表達了作者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恶R詩》表達了作者想要實現(xiàn)理想?yún)s懷才不遇的復(fù)雜心情。)
四、感受意境,總結(jié)全文:
如果說《房兵曹胡馬》的前四句主要是通過描寫馬的外形特點來刻畫馬的雄健神駿,表達詩人內(nèi)心所受到的視覺沖擊的話,那么在詩歌的后四句,則是通過轉(zhuǎn)寫馬的品性來抒發(fā)自己的豪邁情懷,英豪之氣??吹椒勘軗碛腥绱说暮民R,詩人杜甫的靈感煥然噴發(fā),于是他大筆一揮,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的“胡馬”圖,言簡意賅又淋漓盡致。千載之下,我們都似乎可以體會到杜甫在寫作此詩時那種欲罷不能、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及詩人建功立業(yè)的鴻鵠之志,壯闊胸襟!
《馬詩》一、二句展現(xiàn)出一片富于特色的邊疆戰(zhàn)場景色,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么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yè)而又不被賞識所發(fā)出的嘶鳴。
五、拓展延伸,實踐積累
搜集其它描寫馬的古詩,欣賞交流體會。
六、當堂檢測:
1、說說兩首古詩中重點字詞意思及詩句意思。
2,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背誦古詩。
七、分層作業(yè)。
必做題:背誦古詩并默寫。
選做題:收集馬的成語。閱讀《同步閱讀文庫》相關(guān)篇目。
板書設(shè)計:
古詩二首
房兵曹胡馬 馬詩
唐朝 杜甫唐朝 李賀
無空闊托死生何當金絡(luò)腦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快走踏金秋
7、古詩二首(一)
7、古詩二首(一)
教學目標:
1、帶領(lǐng)學生復(fù)習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基礎(chǔ)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dǎo)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dǎo)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jù)你所標注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
根據(jù)注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jié)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瑥娜f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dǎo)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并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六、總結(jié)
教師小結(jié):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huán)境。為什么杜甫喜歡這個環(huán)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愿望實現(xiàn)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詠柳》中的生字新詞,會背誦和默寫全詩。
2、使學生學生理解《詠柳》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再學一首古詩《詠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小組互相讀一讀,評議。
3、指名讀,糾正讀音。
4、自學生字。
(1)邊讀邊把課后的6個生字畫出來,讀準音,利用字典或注釋理解詞義。
(2)小組互相檢查。
(3)聽寫。
三、理解詩意。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自由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2、小組合作,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匯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感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3)指名讀。老師指導(dǎo):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耙弧弊肿x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四、指導(dǎo)朗讀,加深理解,指導(dǎo)背誦。
五、復(fù)習鞏固,背誦并默寫。
六、作業(yè):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著說一說古詩的大意,并試著畫一畫
《革命烈士詩二首》教案2
老師要承擔起對每一位同學的教學責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yù)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你們見過哪些優(yōu)秀教師的小學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革命烈士詩二首》教案2”,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誦兩首詩;
2、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3、體會兩首詩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重點
目標1、2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shè)想
從國慶55周年入手,簡單介紹渣滓洞的情況導(dǎo)入課文。學生通過寫誦讀腳本指導(dǎo)朗誦,小組朗誦展示。最后由一新聞引發(fā)思考,換起學生愛國的熱情。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
再過三天就是我們祖國55歲的生日了。在這55年里中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在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為了中國解放浴血奮戰(zhàn)英勇犧牲的先烈們。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渣滓洞的那段歷史。
渣滓洞在重慶市歌樂山麓,距白公館監(jiān)獄2.5公里,原為人工采掘的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軍統(tǒng)特務(wù)逼死礦主,霸占煤窯及礦工住房,改設(shè)為監(jiān)獄。
該監(jiān)獄三面靠山,前臨深溝,高墻外的制高點有崗?fù)ち?,機槍陣地一處,常有國民黨軍一個連駐守。共產(chǎn)黨員羅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夢慰等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時達七百余人。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渣滓洞和白公館監(jiān)獄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關(guān)押在白公館監(jiān)獄的羅廣斌、陳然、丁地平等難平心中的激動,他們用一床紅色的被單和幾個紙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紅旗。紅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準備重慶解放時高舉紅旗沖出去。可是早在8月24日,蔣介石就秘密下令:一旦重慶不保,第一是炸毀兵工廠和重要電力設(shè)備,第二是屠殺關(guān)押的全部政治犯。于是這場震驚中外的集體大屠殺就開始了,從1949年9月到11月29日一共293人慘遭殺害。這些革命戰(zhàn)士在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下,他們沒有低頭,他們在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詩篇的同時,還用他們手中的筆抒寫了自己的革命志趣和美好的追求。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革命烈士詩二首》。
二、誦讀
1、以你喜歡的方式讀一遍課文
2、選你喜歡的一首詩寫誦讀腳本,并用它指導(dǎo)你的朗誦。
3、小組展示,評選出最棒的在全班展示。
4、老師展示誦讀腳本并朗誦
5、分組朗誦
6、你認為這兩首詩在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三、荊楚在線消息(楚天都市報)(記者劉長風楊峰洲)荊州中山公園景點“渣滓洞”竟出現(xiàn)如此一幕:游客只要投入硬幣,就能讓“美蔣特務(wù)”鞭打“革命烈士”。請你就這一事件談?wù)勀愕目捶ā?/p>
四、總結(jié)
在市場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有些人為了追求一己之私,置民族感情于不顧,這種行為是對歷史的無知,是對革命者的侮辱。如果沒有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怎能容忍這種形式的歷史再現(xiàn)呢?勝利果實來之不易,祖國的希望、民族的事業(yè)、振興中華的責任都落在我們的肩頭,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讓我們?yōu)橹腥A的崛起而讀書。
五、課外拓展
讀《紅巖》一書
查資料收集革命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