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 勤奮自學成大器。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文中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重點理解鈥溔徊還?、挥汗壤i賑€澋卻視锏囊饉肌?/p>
2、學習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把鈥溁薷聊テ鶚Ю床幻庀緣免€槾敉反裟遭€?。鈥澱餼浠靶淳嚀?。从中领悟华罗庚灾k匝У纜飛希×朔枘牙Э嗟耐縝烤瘛?/p>
3、默讀課文,注意有一定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鈥?節(jié)。
4、知道華羅庚能成為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大師,是與他從小具有勤奮、刻苦自學的精神分不開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主人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人的文章,寫誰呢? 板書: 華羅庚
(1)誰能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華羅庚? 指名學生介紹(見教參資料) (媒體出示:華羅庚資料)JAb88.COM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華羅庚青少年時期勤奮自學的故事。
2、勤奮自學成大器
3、師:學習本課可用鈥溩ブ行拇恃Э撾擬€澋姆椒ǎ頁鮒行拇什⒗斫獯室濉?/p>
4、審題:中心詞是鈥溓詵茆€潱饉際強炭?、钦N唷?/p>
鈥溓詵蘢匝р€澗褪強炭嘧匝?,窃柼d匝А?題目的意思是鈥溇詵蘢匝С閃嗽謔亂瞪洗笥兇魑娜蒜€潯?/p>
二、整體感知
1、認真默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圍繞中心詞寫了哪些內容?重點寫什么內容?
(1)讀準下列詞語: (媒體出示) 訓斥 琢磨 詫異 惶恐火冒三丈 全然不顧 揮汗如雨 光芒四射
(2)交流: 討論后明確:課文圍繞鈥溓詵蘢匝р€?,写翍Z詵蘢匝??他为什么要窃柼d匝В渴竊躚€溓詵蘢匝р€澋??结果又怎脟棂?/p>
2、輕聲再讀課文,抓住重點段,試著為課文分段,并簡要地說說每段主要講了什么。
第一段(1-8節(jié)):華羅庚十歲時因專心演算數(shù)學題而氣走一位買筆的顧客,遭到父親的責備。
第二段(9-12):華羅庚勤奮自學,為未來獨立研究數(shù)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段(13-14):華羅庚最終成為一位大數(shù)學家與他勤奮自學是分不開的。
三、研讀課文
1、學習重點段9鈥?1節(jié)
(1)再細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詞句跟中心詞的關系密切,華羅庚是怎樣勤奮自學的呢?這是全文的重點,課文中作了具體的描寫。先進行小組學習,動筆劃劃寫寫,圈圈點點,組內討論,再反饋。 (媒體出示重點句子,隨機學習)
通常,等買完貨的顧客一走,他就埋頭看書和演算。 (華羅庚鈥溓詵蘢匝р€澅硐衷冢憾允奔渥サ媒?,燃偤鈥溡燴€炩€灳外€炩€炩€澒亓手心蕓闖?。?/p>
夜幕降臨了,他給小店上了門板,胡亂吃幾口飯,就趕忙點起小油燈,繼續(xù)攻讀起數(shù)學來。 (華羅庚鈥溓詵蘢匝р€澅硐衷冢核允奔渥サ媒?,可疫\凳欠置氡卣绱逾€満頁約縛詵光€濃€湼廈︹€澒ザ林心蕓闖?。?教師歸納板書:抓緊時間
入迷時,鼻涕流下來,他也不知道,還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寫。
(華羅庚鈥溓詵蘢匝р€澔貢硐衷冢?鈥湶恢棱€濃€湶煌5?,不停地鈥澋卻視鎦心蕓闖鏊匝筆腫ㄗ?,簲凯h(huán)稚?。?教師歸納板書:專心致志
沒有紙,用包棉花的廢紙寫字、算題。
寒冬臘月,他仍然看書寫字到深夜,手腳凍得冰冷發(fā)僵都全然不顧;酷暑季節(jié),屋子里熱得像蒸籠,他依舊揮汗如雨地讀書,不停地演算。(重點理解) (華羅庚鈥溓詵蘢匝р€澔貢硐衷冢衡€溔徊還蒜€?、鈥溁雍谷纈賑€澋卻視錕梢鑰闖齷薷娑災種擲?,他都草x諍?,都氖|朔呀兇匝?。?(媒體出示,隨機練習) 寒冬臘月,他仍然看書寫字到深夜,手腳凍得冰冷發(fā)僵都全然不顧;酷暑季節(jié),屋子里熱得像蒸籠,他依舊揮汗如雨地讀書,不停地演算。 鈥溔徊還蒜€澋囊饉際?,從鈥溔徊還蒜€澞蕓闖鏊?。 鈥溁雍谷纈賑€澋囊饉際?,從鈥溁雍谷纈賑€澞蕓闖鏊?。
教師歸納板書:克服困難
失學后,他一年四季每天自學10個小時以上,有時候,一天只睡4個小時。 (華羅庚勤奮自學又表現(xiàn)在:他自學的時間長,有持久性。如鈥溈詞樾醋值繳鉅光€澊逾€?深夜鈥濃€?0個小時鈥濃€?個小時鈥澋卻視鎦鋅闖觥#?教師歸納板書:堅持不懈
(2)串讀句子,指導朗讀
2、師:正因為華羅庚勤奮自學,所以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齊讀最后兩節(jié)。
3、齊讀第一段。思考:課文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想想這部分內容與表達文章中心有什么關系?
(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有機的組成部分,因為全文中心是表達華羅庚鈥溓詵蘢匝р€澋木瘢獠糠幟諶菡切此?0歲時就在自學數(shù)學,而且學得那么投入,那么專心一致。)
(1) 表演朗讀第一段。
(2) 復述這個故事。
四、復習鞏固
1、師:讓我們再來重溫華羅庚是怎樣鈥溓詵蘢匝р€澋模攵量撾牡?鈥?2節(jié)。
2、師:你能看著板書,用自己的話將華羅庚是怎樣鈥溓詵蘢匝р€澋乃稻嚀迓穡?/p>
(媒體出示) 抓緊時間 勤奮自學 專心致志 克服困難 堅持不懈
五、拓展作業(yè)
1、把下列句子寫具體。 媒體出示:華羅庚琢磨起數(shù)學來不免顯得鈥湸敉反裟遭€潯?/p>
(1)討論:鈥溩聊モ€澥鞘裁匆饉跡浚ㄋ伎佳芯庫€湸敉反裟遭€澰謖飫銼礱魘裁??(专恤[輪荊窆嶙?,神情专注?/p>
(2)口頭敘述:(課內的內容,課外的資料都可用)
(3)把口述的內容寫下來,從中你看出什么?
2、抄寫詞語: 鵝毛大雪 火冒三丈 訓斥 琢磨 寒冬臘月 全然不顧 揮汗如雨 挑戰(zhàn) 光彩奪目 光芒四射
板書設計:
勤奮自學成大器 華羅庚 抓緊時間 專心致志 克服困難 堅持不懈
擴展閱讀
《談禮貌》一文綜合性學習自學成才動的“情感之旅”
《談禮貌》一文綜合性學習自學成才動的“情感之旅”
《談禮貌》一文綜合性學習自學成才動的“情感之旅”
一、設疑 激趣
1.設疑導入。上課了,教師跨進教室直接宣布上課,有意省略“師生問好”這一課堂程序,引發(fā)學生的疑問。教師卻“平淡”地表示:同學們,我們以往每天上課前都要“師生問好”,如此周而復始,太繁瑣了,從今以后就省略了吧。
2.激發(fā)討論。針對上述問題引發(fā)師生之間不同意見,教師順勢撩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師(反方),禮貌乃生活瑣事,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學生(正方),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我們以“禮儀之邦”為榮。
3.揭示課題。教師順勢引導:簡單的思辯,揭示深刻的主題。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期待文明的復興,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禮儀文化”。
評析 《談禮貌》一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學生早已耳熟能詳。為此,教師必須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內涵,找出課文學習的生長點,使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已知”(即中國是“禮儀之邦”)產生碰撞。這樣,以學生的疑問為重要切入口,大膽向外延伸和拓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的探究向縱深發(fā)展。此時的境界可以說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二、選擇 合作
1.研讀課文,思考:你了解中國禮儀文化嗎?你準備從哪些方面了解它?
2.請你選擇你的合作伙伴進行研究,以下同學們討論出的選題供大家參考:(1)中國禮儀的起源;(2)中國禮儀的分類(相見禮、婚禮、喪禮、祭禮等);(3)中國禮儀的演變;(4)中國古代至“禮”名言;(5)中國古代禮儀故事......
3.制定研究計劃。
評析 中國的禮儀文化范圍廣泛,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自由組成若干研究小組,教師可以協(xié)助學生調整研究的角度,將相關問題或分類或合并,按一定的順序確定幾個研究課題。接著,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教會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研究,使“心動”付之于行動。如安排研究時間表,分析、利用、創(chuàng)造研究的條件,預測研究成果等。此時學生參與實踐欲望強烈得如:“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
三、探究 體驗
1.學生分小組進行研究(教師關注某些“弱勢群體”,可以是其中某小組一員。)
2.交流研究進展,共享研究資料,吐納研究經驗,排解研究困惑.
資料交流包括?押
歷史的:從中國禮儀的起源到禮學專著“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民俗的:禮儀的演變,跪禮、揖禮、拜禮和官禮、賓主禮、卑幼見尊長禮等;
教育的(蒙學):“親師友,學禮儀,香九齡,能溫席”(三字經);
文學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戲劇表演的:文中的三個故事,選擇你最喜歡的試著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也可以課外搜集的)
音樂的:《禮貌歌》等等。
評析 在探究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個個挫折,生成一個個新的問題,從而產生一個個新的需要。教師此時處在輔導地位,而貫穿綜合性學習活動始終的是問題解決過程,是教師促使學生持續(xù)付出努力的激勵和刺激,這樣讓學生不斷感到自我能力的實現(xiàn),并不斷迸發(fā)自主、創(chuàng)造的火花,這也是綜合性學習最有魅力之處。可以肯定,在這種情境下,許多學生此時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p>
四、共享 交流
1.交流研究成果。
a.舉辦主題演講b.進行禮儀知識競賽c.表演自編的課本?。洌畢R編“中國禮儀小知識手冊”e.展示自編的手抄報……
2.暢談研究體會。
3.設計新的“師生問好”方案。
評析 在共享和交流的過程中也要體現(xiàn)探究性學習的特點,不作絕對評價,提供學習成果展示的舞臺,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豐富的個性的體驗。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體驗上,了解他們感悟了什么,程度怎樣;體會到了什么,程度怎樣。也可以讓學生寫研究日記,敞開心扉,真實地記載研究的甜酸苦辣,從反思中,從共享中,從交流中,使學生品德與人格進一步完善,學習方法和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會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真切地體會到“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作者單位分別是:江蘇省金壇市實驗小學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教研室)
說勤奮教案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說勤奮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題:16、說勤奮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懂得勤奮是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前提,舍此別無他法。(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與難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課前準備:課件收集古今中外勤奮成才的人的故事以勤奮相關的名言。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復習回顧1、聽寫生字詞。
2、上節(jié)課學習了第一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聽寫
自由回答。二、精讀課文第二段
1、師述: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作者是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學成材的故事?出示自學要求:
(1)、認真朗讀2、3自然段,看作者主要寫了誰的勤學故事?
(2)、交流司馬光勤奮的事例。
生自讀課文,圍繞問題展開四人小組學習。
交流:
(1)、圍繞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材的故事。
(2)、司馬光是個聰明過人又勤奮好學的人,從他小時侯砸缸救人,從他在別人玩的時候專心讀書可看出。
小時候,別人玩的時候他仍讀書。
長大后用“警枕”自勵自勉。
“警枕”也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懂得勤奮是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前提,舍此別無他法。有感情地朗讀司馬光的故事。
(3)、交流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
2、指導朗讀
(3)、有感情地朗讀司馬光的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2、3自然段。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指導精讀課文第三段
1、指導學習第三段,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2、引讀: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才能……
1、自由讀第三段,
2、思考主要講了什么,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
這一段主要講了作者對我們的要求和希望。
在文中起總結全文、首尾呼應的作用。學生理解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四、小結
勤奮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材,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作者通過古今兩個人的生動事例證明了勤奮是成功的秘訣,成功者的成功無一不是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果。有感情地朗讀。
再讀全文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 -說勤奮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 -說勤奮”,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13.說勤奮(使用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2、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教具學具: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揭題第一教時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疑問難。
7、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五、作業(yè)抄生字。
第二教時
一、復習檢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節(jié)
我們繼續(xù)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
《說勤奮》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有的老師會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學計劃。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說勤奮》”,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學習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的道理。
3、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重點難點: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生談,師總結。引出勤奮是通往理想的橋梁,板書課題——說勤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看清字行,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檢查預習。
3、課文講了個什么道理?
三、精讀課文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边@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終于”這個詞說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處理教材、設計教學要大膽、獨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討個中原因,對于學生深刻領悟勤奮的巨大作用,無疑更加巧妙、合理]
(二)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自學問題的設計很有講究,要有一定的內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層次遞進,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要有足夠的思考強度,值得反復推敲,精心設計。]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語文課堂應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記錄教師板書,可以記錄課堂上隨機產生的佳詞妙句。注重這種積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學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課上完了,學生系統(tǒng)地整理學習的收獲,將思考、感悟、情感形諸文字,是學習過程的延伸,是學習效果的深化,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四、總結升華
1、再讀兩位名人的勤奮故事,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2、小組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那些關于勤奮的故事?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勤奮的故事,與大家共同分享。
七、、板書設計:
15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資治通鑒》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童第周(基礎差,起步晚)青蛙卵剝離手術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草》自學提綱
《草》預習提綱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王愿堅(1929~1991),山東省諸城市人,當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jù)地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52年任《解放軍文藝》編輯。1954年開始寫短篇小說?!饵h費》《糧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說受到輿論贊揚。從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堅連續(xù)寫了10篇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說這種藝術形式來塑造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形象的一個嘗試。”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征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tǒng)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歷史,接觸到更多的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練。又陸續(xù)寫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等十多篇短篇。1976年又陸續(xù)發(fā)表了《路標》《足跡》等十篇短篇小說。1974年與陸柱國合作改編《閃閃的紅星》為電影文學劇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有《糧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勞動者》《王愿堅小說選》。
2.作品介紹
《草》選自《人民文學》(1977年第8期)。課文以紅軍長征過草地為背景,主要塑造了楊光和周副主席的形象,反映了長征途中紅軍指戰(zhàn)員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
二.回顧前幾課文體特點,寫出本課文體特點
律詩——平仄、韻律歌詞——瑯瑯上口,注意押韻
回憶錄——敘事條理清楚,記敘要素齊全,描寫生動形象
小說——小說三要素:.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手段,用生動細膩的描寫來刻畫人物。
小說情節(jié)構成:.
三.生字學習
1.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焦灼()踉蹌()慍()怒酸澀()
惶惑()濕漉漉()拽()到蔫()巴
殘渣()颯颯()—霎()綻()開
四.詞語積累
濕漉漉:火燎:
惶惑:酸澀:
圍追堵截:徒手:
通報:惶惑:
標本:花天酒地:
踉踉蹌蹌:焦灼:
五.熟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jié)。
說勤奮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教學重點:
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教學難點: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第一教時
一、揭題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疑問難。
7、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五、作業(yè)抄生字。
第二教時
一、復習檢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節(jié)
我們繼續(xù)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 ( 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后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秘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4、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段
7、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jié)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三、學習課文第3節(jié)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
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學習課文第4節(jié)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五、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
板書設計: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
《軍神》前置自學提綱
20軍神自學提綱
一、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悟劉伯承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學習他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4、繼續(xù)培養(yǎng)自學課文的能力,滲透相關寫作知識。
二、自學引導
1、我主要查閱收集劉伯承的有關資料,了解劉伯承的生平軼事,閱讀關于劉伯承的作品。
2、我會讀生字詞語:
A我會讀,能給劃線字注音,還會默寫下來呢。
沃克優(yōu)勢郵局職員擔心損傷劉伯承纏繃帶
土匪不悅鎮(zhèn)定麻醉嶄新擦汗暈過去
B火眼金睛,辯字組詞
擔()漢()郵()科()
但()汗()抽()抖()
3、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課文內容我知道。
我能默讀課文,知道劉伯承是通過一件什么事來表現(xiàn)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5、我能自己閱讀課文,并利用工具書做批注,包括字詞句的理解、質疑的問題、讀書的感悟等。
(1)我能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
鎮(zhèn)定顫抖不禁失聲
(2)我的理解感悟
①默讀課文,我知道哪些語句反映了“劉伯承”的堅強意志?
②“軍神”的意思是什么?為什么說劉伯承是一位軍神?
(3)劉伯承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對他說幾句話嗎?
(3)我的問題。我需要質疑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匯報交流
(1)我學會了什么?
(2)我還有哪些地方或問題不明白?
2、全班展示質疑
(1)各小組展示收獲。
(2)各小組質疑問題:
為什么活克醫(y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
四、拓展閱讀
資料袋:1、劉伯承
四川開縣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和杰出領導人之一。早年參加中華革命黨和護國、護法戰(zhàn)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其后參加領導過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的無數(shù)戰(zhàn)役。1916年,劉伯承率領川東護國軍同袁世凱軍作戰(zhàn)時,不幸顱頂和右眼負了重傷。當一位德國醫(yī)生為他做手術時,他堅持不使用麻醉藥。醫(yī)生用手術刀將他的右眼球摘除,再把他眼眶里的腐肉一刀一刀挖去,他忍著劇烈疼痛,沒有發(fā)出一聲呻吟。手術后這位德國醫(yī)生豎起大拇指對別人說:“他不是軍人,而是軍神!”
2、閱讀《中國近代十大元帥》的故事。
達標測試
20《軍神》
三年級班學生姓名評價等級
一、我是拼寫小能手
yàopiànshānɡshìdānxīnsǔnshānɡzhíyuán
()()()()()
二、一錘定音(用“——”劃出加點字正確的讀音)
纏帶(cánchán)嶄新(zǎnzhǎn)
承受(chénchénɡ)懇求(kěnkěnɡ)
暈過去(hūnyūn)一聲不吭(kēnkēnɡ)
三、選詞填空
決心堅決決定
1、年輕人卻()不愿意使用麻醉藥。
2、大家()派王紅代表全班參加作文比賽。
3、他下定()自己完成這項研究。
四、填空
1、年輕人,雙手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單,。手術結束,嶄新的床單竟被了。
(1)填詞語。
(2)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
。
(3)你是從等詞語中感受到的。
2、沃克醫(yī)生不禁喊道:“了不起□你是一個的男子漢□一塊的鋼板□你是一位軍神□”
(1)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2)在“□里加上恰當?shù)臉它c。”
(3)這句話中沃克醫(yī)生把年輕人比作,說明了。
3、聯(lián)系課文,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劉伯承是一位了不起的軍神?
16說勤奮表格式教案
眾所周知,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離不開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每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講課效率。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那有什么樣的教案適合新手教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6說勤奮表格式教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四年級語文活頁備課
月日課題16、說勤奮課型新授單元五主備人張志偉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
教學重點懂“司馬光、童第周”有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刻苦勤奮。
教學難點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教法學法
第一教時
一、揭題
(板書:勤奮)看到“勤奮”一詞,你會想到什么?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來學習文章《說勤奮》,文中是如何來說勤奮的。(板書: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自由、輕聲讀文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讀,互問,四人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4、回答教師問題: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6、全班質疑問難。
7、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體會詞句的意思。
過度: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體會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設問)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比喻)
用鮮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導朗讀。(個人朗讀。全班朗讀。)
5、歸納板書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這一段用設問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非常明確,引起讀者的思考。
五、作業(yè)抄生字。
第二教時
一、復習檢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你懂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2節(jié)
我們繼續(xù)學習下面的課文。
1、指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誰?(司馬光)
2、寫了司馬光的幾件事?
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就去玩了,他卻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長大以后,他更加勤奮。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xù)讀書寫作。
3、體會交流
A、哥、弟間的對比,(指導朗讀)
B、小時侯與長大以后的具體描寫(指導朗讀)
C、特別醒枕的奧秘
D、取得的成就(指導朗讀)
4、兩件事說明了什么?哪些詞語特別能說明司馬光的勤奮。
5、指導朗讀
6、齊讀這一段
7、歸納板書
這一段分別寫了司馬光小時侯和長大以后,勤奮學習的事情,舉了幾個例子,通過對比襯托、細節(jié)描寫等方法突出描寫司馬光的勤奮,寫得特別生動,讀了,我們就仿佛能夠看到司馬光那認真的樣兒。
三、學習課文第3節(jié)
(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課文
(2)講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寫童第周勤奮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經過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來他遠渡重洋……產生了很大影響。
(4)體會交流
成績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剝離技術所產生的影響,這些事實證明,勤能補拙,成功來自勤奮是真理。
(5)指導朗讀
(6)歸納板書
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能成才,反之也會流于平庸;
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同樣也能成才,不應自暴自棄。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學習課文第4節(jié)
(1)齊讀課文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體會交流
課文通過司馬光和童第周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歸納板書
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奮
五、默讀課文,質疑問難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修改建議、評析及補充
板書設計
提出觀點……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
舉例說明……司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總結觀點……學習條件好了。
教學
航天飛機自學提綱
航天飛機自學提綱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并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航天飛機的一般知識和基本特點,激發(fā)兒童從小學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志趣。
二、自學引導
1、我主要查閱收集航天飛機的相關知識和資料圖片。
2、我會讀生字詞語:
A我會讀,能給劃線字注音,還會默寫下來呢。
俯沖翻筋斗跟蹤智慧究竟衛(wèi)星手臂
機艙撈回維修腦袋
B我會辯字組詞
竟()膀()智()架()翅()
競()傍()知()駕()翹()
3、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課文內容我知道。
我能默讀課文,知道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了哪些內容?
5、我能自己閱讀課文,并利用工具書做批注,包括字詞句的理解、質疑的問題、讀書的感悟等。
(1)我能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
無影無蹤龐然大物騰空而起自由自在
(2)我的理解感悟
①我能快速默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了解航天飛機的一般知識和基本特點。
②航天飛機有哪些本領?
(3)聽了智慧老人的話,請你用一句話或一個成語寫一寫從中受到的啟示:
(3)我的問題。我需要質疑的問題: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匯報交流
(1)我學會了什么?
(2)我還有哪些地方或問題不明白?
2、全班展示質疑
(1)各小組展示收獲。
(2)各小組質疑問題:
①航天飛機是什么樣子的?
②航天飛機有哪些特點?
四、拓展閱讀
未來的月球基地
人類“拜訪”月球的次數(shù)真是太多了。光是俄羅斯就有24個“太空偵探”以各種方式對月球進行了大量研究,美國人更是不甘示弱,不光派去了2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還把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送到月球上,還有日本人。
許多研究報告表明,月球真是一座等待開發(fā)的寶庫,有豐富的鐵、鈦、鋁等重要金屬。月球上沒有大氣干擾,是進行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的圣地。由于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還是個難得的航天發(fā)射基地。月球真是太有魅力了,是吧?
也許有一天,在月球上找到了水,人類可以在月球上栽種植物,生產食物;也可直接在月球上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用來呼吸、制造飲用水和燃料。
資料袋:1、航天飛機:可以重復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人員和貨物的飛行器。
2、帕米爾高原:在亞洲中部、中國新疆西南部及塔吉克斯坦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一帶。是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和興都庫什山等交匯而成的大山結。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經此通往波期(今伊朗)等地。
達標測試
19《航天飛機》
三年級班學生姓名評價等級
一、看拼音,寫詞語(看誰寫得正確,美觀)
nǎodɑishǒubìjiūjìnɡlāohuíwēixīnɡwéixiū
()()()()()()
二、照樣子寫詞語
自由自在:
無影無蹤:
龐然大物:
三、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
()()()()()()四、想一想,填一填
①黃俊龍②聶海勝③楊利偉
1、我國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于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fā)射,航天員是()。
2、2005年10月22日,中國“神舟六號”再度飛天成功,航天員是()、()。
五、讀例句,想想畫線的句子起到什么作用,再讀另外兩句,在開頭寫上同樣作用的一句話。
例:航天飛機的本領可大了!他能繞著地球轉圈圈,在太空中釋放和回收人造地球衛(wèi)星。衛(wèi)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衛(wèi)星撈回機艙,帶到地面上來維修。
(1)普通飛機能飛兩萬米高,而航天飛機能飛幾十萬米高。
(2)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普通飛機要飛行四個多小時,航天飛機只需要七分鐘。
六、根據(jù)課文內容,為航天飛機寫一段自我介紹
《掌聲》前置自學提綱
《掌聲》前置自學提綱
不動筆墨不讀書,讓這小小的作業(yè)紙記錄我預習的收獲吧!
1、今天我預習了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第一眼看到這個課題我想到了。
2、我先讀了一遍課文,讀的時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讀準了它的音,又認真觀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嘗試組詞用橫線畫出來。我把自己學習的字詞記錄下來。
①借助課文中的生字注音,我認識的生字有
。
②我通過查字典學會的字有
。
③在預習中,我認識的新詞有。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的詞語有,它們的意思分別是
。
3、我再把課文讀一遍,這一遍我要把課文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我就用橫線標出來,一共有處,我想辦法讀通順。
①我停下來再多讀幾遍就讀通順了有處。
②我請別人讀給我聽,又讀通了的有處。
4、我認真讀了課文后,發(fā)現(xiàn)了課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我積累了
①我知道課文主要講了
。
②我把自己讀課文的感受寫了下來:
5、讀了這篇課文,我心中還有疑惑,弄不明白的問題我記錄在下面。
。
6、我搜集的學習資料有:
。
上課時,我要和大家進行交流,或者向老師請教,把這些問題弄明白。
說勤奮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老師為了能夠精準的講出一道題的解決步驟。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你們知道那些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勤奮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勤奮》教學反思
《說勤奮》作為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作者圍繞著“勤奮”開頭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間通過敘寫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加以證明。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尋找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在交流司馬光和童第周相同點時學生都說他們都獲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再次基礎上,我讓學生找出表示勤奮的句子,并進行了品讀。在兩個實例的解讀中,學生都明白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在找相同點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找不同點,于是學生告訴我他們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xiàn)代,通過找有關句子弄明白一個是天資聰明的人靠勤奮成才,一個是起步晚,基礎差也靠勤奮成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突破課文的難點“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蓖瑫r也明白了書中的“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并且明白了作者所要告訴我的道理: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結合注釋自學《楊氏之子》教后記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舉例如下: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剑劊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本文雖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要采取以下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短文的意思:
1、學生嘗試讀文,根據(jù)學生讀文情況教師示范讀文,幫助學生在把短文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2、在讀通課文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如:為設果是說誰為誰擺放水果?家禽是現(xiàn)在說的家禽嗎?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體會九歲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樣,體會這個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機智。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成反比例的量教案
教學內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的: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養(yǎng)學生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反比例的意義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正比例的意義。
2、寫出下面各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判斷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
(1)已知每小時加工零件數(shù)和加工時間,求加工零件總數(shù)。
(2)已知每本書的價錢和購買的本數(shù),求應付的錢。
(3)已知每公畝產量和公畝數(shù),求總產量。
二、導入
在上面的數(shù)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總數(shù)一定,每小時加工零件和加工時間是什么關系?如果應付的總錢數(shù)一定,每本書的價錢和本數(shù)是什么關系?如果總產量一定,每公畝產量和公畝數(shù)是什么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反比例的意義.
三、新授
一.教學例4。
(1)出示例4。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lián)嗎?為什么?
B、加工的時間是否隨著每小時加工的個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
C、表中兩個相的數(shù)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shù)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
學生口答,師板書
二、教學例5
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有什么關系?請你先填寫下表。
每本的頁數(shù)152025304060…
裝訂的本數(shù)40…
(1)先填表,然后觀察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
裝訂的本數(shù)是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
表中相對應的每兩個數(shù)的乘積各是多少?
你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寫出它們的數(shù)量關系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每本頁數(shù)×裝訂的本數(shù)=紙的總頁數(shù)(一定)
(2)小結:
從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也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裝訂的本數(shù)是隨著本頁數(shù)的變化的。每本的頁數(shù)擴大,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縮??;每本的頁數(shù)縮小,裝訂的本數(shù)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每本的頁數(shù)和裝訂的本數(shù)的積總是一定的。
(3)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及關系式。
(1)請你比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
(2)判斷成反比例量的方法: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備的條件:
a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b一種量變化,另一種也隨著變化。
C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
(3)例4中,加工的時間隨著每小時加工數(shù)量的變化,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的積(零件總數(shù))是一定的,我們就說每小時加工的數(shù)量和加工的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它們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么?(指名幾個學生口述,教師幫助糾正)
(4)概括關系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R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3.教學例6。
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下?
指名口述,師講評。
(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是兩6種相關聯(lián)的量,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天數(shù)=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已知播種的總公頃數(shù)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天數(shù)的積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要用的天數(shù)成反比例。)
四、小結
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鍵是看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是否一定,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討論:想一想:播種總公頃數(shù)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shù)和剩下的公頃數(shù)是不是成反比例?為什么?
五、鞏固練習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練后講評。
六、課內外作業(yè)
完成練習三的第4――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