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4《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反思。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反思
XX月XX號,我在XX實驗中學初一15班中上了一節(jié)《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的公開課。這是我在XX實驗中學的第一節(jié)也是最后一節(jié)課,心中的緊張感早已伴隨我兩個星期。對學生的未知,讓我緊張;不同的小組教學方式,讓我覺得新奇;還有身在錄播室,那潛伏的攝像頭,讓我頓感壓力山大。所幸,一上講臺,我就搖身一變?yōu)榻處?,在學生們的奇思妙想中,愉快度過課堂的40分鐘。
初一的學生們真的有很強的好奇心。在看到課本沒有的內容“霰”時,小眼睛都閃著光芒,專注著研究圖中在生活里不曾見過的白色顆粒。在談到“生活中你與降水的‘愛恨情仇’”時,許多學生都深有體會,踴躍發(fā)言。甲說“我對降水是愛,因為生活中吃的糧食需要雨水的滋潤”;乙說“我對降水是恨,因為有一次出門,天突然下冰雹,砸到我了”;丙說“我喜歡降水,因為如果昨天雨下得夠大的話,我就不用上課,可以在宿舍睡覺”……答案五花八門,出乎意料。這些都是學生們真真切切的生活經驗,他們在回憶中已深深體會到“降水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從他們的言語中,我也能關注到學生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有許多想法,很聰明。比如課堂拓展“下雪了,怎么測量降水量”“制作簡易雨量器,測量當?shù)亟邓俊睍r,學生們都結合書本與生活實踐,提出很實用的方法,如“測量降雪量需測融雪后的雪水”,“用生活中的塑料瓶制作簡易雨量器”等。這一些都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接受。人對于自己找到的答案,會有自然的成就感,學生也是這樣。嘗過這種成就感,學生們自覺喜歡上發(fā)現(xiàn)的過程。老師也可以卸下“獨挑課堂大梁”的重任,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可以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愉快的一節(jié)課很快就過去,我滿足地回味學生們的積極表現(xiàn),也靜靜地回憶自己的表現(xiàn)。臺下學生,臺上教師,這就是說的我吧。只是這個教師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嘗試者,與學生一樣,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充滿好奇心;又與學生不同,有許多顧慮,許多不成熟。比如,課堂語言組織能力終歸不太嚴謹,關于課堂“留白”把握得較欠缺。課堂中,我一般會按照先前教學設計進行,一旦學生思維超出這一設計,我就有點失措。此時,我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用許多廢話,把學生兜回原來設計軌道上;或者一個問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會設計許多小問題,引導學生,有時繞遠就有點跑題了。這一節(jié)課上,我感覺語言還不到“一語中的”;關注到的學生也不夠廣,課堂中自主回答問題的學生不少,只是參與的范圍不夠廣;課前準備進行小組之間的計分競賽,最終并沒實現(xiàn);時間把握不好,導致拖堂……
就如肖老師所言:沒有完美的課堂。每一節(jié)課堂都是一場嘗試,有滿有缺。滿讓我感激,缺使我進步。
擴展閱讀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精品學案(1)
3.3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一、預習內容與指導:(12分鐘)
1、了解降水與我們生活和生產的關系。
2、了解降水的概念和測量。
3、掌握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4、掌握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及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
二、預習檢測:(15分鐘)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是降水
的主要形式。
2、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降水量的單位是。
3、通常用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4、通常情況下,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5、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和的影響,還受
的影響。
6、赤道地區(qū)降水較,兩極地區(qū)降水較。
7、南北回歸線附近,東岸降水,西岸降水。
8、溫帶地區(qū),大陸沿海降水,內陸降水。
9、世界的“雨極”是,世界的“干極”。
三、概括提升:(6分鐘)
降水與生活
降水的概念與測量
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降水量柱狀圖
(1)赤道附近——降水多
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2)南北回歸線附近東岸——多
降水的分布西岸——少
(3)溫帶地區(qū)大陸沿?!?br>
內陸——少
影響降水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四、鞏固練習:(12分鐘)
1、讀圖“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A—D所示的地區(qū)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2)、A地位于附近,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3)、和分別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大陸的東岸和西岸,地降水較多。
(4)、C和E地處帶,其中處降水較多,原因是離海,年降水量
在毫米以上
2、讀“地形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A處在坡,
降水量較。
(2)此圖反映的是
因素對降水的影響。
(3)B處在坡,
降水量較。
3、讀圖:A、B、C、D、E各地降水柱狀圖填表:
降水特點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濕潤
代號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精品學案(2)
3.3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學習目標:
1.知道降水的類型和降水的等級.
2.了解降雨量的測定.
3.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4.能根據(jù)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5.能根據(jù)降水量柱狀圖分析一個地方的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6、學會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上觀察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自主學習:
一、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
2.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據(jù)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劃分為__、__、__、__等不同等級。
二、
1.看課本58頁閱讀材料比較:測量降雨和測量降雪有什么不同
2.測量降水量的多少,常用的單位是__
3.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__
三、讀圖回答: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1.赤道地區(qū)降水___,兩極地區(qū)降水____.
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___,西岸降水___.
3.溫帶地區(qū)沿海降水__內陸降水___.
4.在山地____降水多,____降水少.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是___,最貧乏的地區(qū)是___
小結提綱:
知道降水的類型與等級,能會分析一個地方降水季節(jié)變化的差異;了解世界降水量分布情況。
反饋練習:
1.通常用____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
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
3.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雪B.雨夾雪C.冰雹D.降雨
4.測量降水的儀器是()
A.量杯B.儲水瓶C.雨量器D.試管
5.下面降水量的多少,常用的單位()
A.毫米B.微米C.厘米D.分米
6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這是指某地()
A.當年的降水量
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
D.多年平均降水量
7.關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逐漸減少
B.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D.溫帶地區(qū)降水多
課堂反思:
降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每個老師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是時候對自己教案課件工作做個新的規(guī)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才會更順利!你們了解多少教案課件范文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降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第四章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氣溫的測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類型、降水量的觀測方法
2、了解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的含義,掌握閱讀“等溫線分布”圖、“降水量分布”圖的正確方法,并能總結出氣溫地區(qū)分布的規(guī)律和降水地區(qū)分布的規(guī)律
3、能根據(jù)氣溫和降水的數(shù)字資料,繪制出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并依據(jù)這些氣候資料說出氣候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加強讀圖能力的訓練。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氣溫和降水的意義、與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學會閱讀世界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掌握降水的三種基本類型。能夠依據(jù)氣溫和降水量的數(shù)字資料繪制出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逐月降水量柱狀圖。能夠根據(jù)數(shù)字資料及統(tǒng)計圖表描述氣候特征。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氣溫和降水量分布圖,能夠說出世界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
學情分析:對于等高線這一類抽象概念,有的學生始終理解不了,這對于理解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的概念較難,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較差,讀圖分析時不能要求太高。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分層次教學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復習提問:什么是天氣?天氣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氣候?氣候的主要特征?辨認、繪制常見天氣符號。
引入新課:不管是天氣還是氣候,要研究他們都離不開兩個基本要素——氣溫、降水。氣溫和降水也是我們生活中接觸非常頻繁,影響較大的。
講授新課:
一.氣溫
顧名思義氣溫就是空氣的溫度,這一點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說對,包括:氣溫的單位——攝氏度。符號——℃。
二.測定氣溫
教師設問:那么氣溫是怎樣測出來的?
學生自己閱讀書62頁活動了解測定氣溫的方法,注意事項。
提問,總結,強調一天當中四次測量讀數(shù)時間。
(利用知識的遷移)啟發(fā):通過這些數(shù)值可以計算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較差、日平均氣溫等。累計起來又可以計算月最高氣溫、月最低氣溫、月較差、月平均氣溫。以及年最高氣溫、年最低氣溫、年較差、年平均氣溫和多年平均氣溫。強調幾個最常用數(shù)值:一年當中的最熱月的月平均氣溫、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年較差、多年平均氣溫等。
三.世界氣溫的分布
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某一個地方的氣溫狀況,我們把世界各地的氣溫資料都了解到,就可以分析全球氣溫的狀況了。一般都是使用一種“氣溫等值線分布圖”
1、等溫線
由等高線引出等溫線的定義: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氣溫相同的各個地方連接而成的線叫做等溫線。
2、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規(guī)律:
引導學生讀圖,強調讀圖的方法:看圖例注意觀察顏色的差別,等溫線的注明溫度,某一地點的平均氣溫要看他屬于那種顏色或是位于哪兩條等溫線之間。
通過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指圖分析。世界各地氣溫的差異,總結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規(guī)律。(61頁活動1)
①從低緯度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②同緯度的陸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氣溫比周圍低。
③同緯度的海洋與陸地氣溫不同
世界之最:
①最炎熱的大陸——非洲
②最寒冷的大陸——南極洲
③除南極洲外寒冷區(qū)域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指導學生觀察“一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七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利用書63頁活動1分析:南半球與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的事實
同緯度海洋與陸地的差別,簡單介紹其中原因。
1月氣溫7月氣溫
海洋高低冬暖夏涼
陸地低高冬冷夏熱
這兩幅氣溫分布圖,難度相對較大,現(xiàn)象容易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不好總結,教師要給予指導。
活動針對較好的學生能完全明白,一般的學生有難度,要分層次教學。
內容小結:利用板書,強調重點
課后作業(yè):總結整節(jié)課重點,加深印象。
課后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備課講課,可以活躍課堂。
板書設計:
氣溫:概念、表示方法、觀測方法。
氣溫分布規(guī)律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學生在小學學過一些生活常識、自然科學道理,一知半解對于理解降水還有一定距離,有待補充,避開物理上的呆板、嚴謹,以生活常識,簡化比喻來引導。
復習提問: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世界之最?
引入新課:研究天氣和氣候的時候,除了要掌握氣溫的資料,數(shù)據(jù)外,還要知道降水的情況。
講授新課:
二.降水
降水顧名思義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還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條件:
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或以前所學知識解釋,及時的評價學生
總結答案:
①空氣中含有足夠的水汽
②空氣溫度下降到水汽能夠凝結出來的程度
補充:水的液、氣、固三態(tài);水分的蒸發(fā)、凝結、凝固過程及溫度條件;熱漲冷縮原理;熱空氣與冷空氣的性質對比;地表一定范圍內高度越高、溫度越低事實。
2.主要類型:
根據(jù)掛圖,分別講解由于降水形成過程中不同的空氣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區(qū)分的三種主要降水類型。并分析分布地區(qū)。
①對流雨:濕潤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變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對流雨。
發(fā)生在太陽輻射強列的地區(qū),空氣強烈對流時(如赤道地區(qū))
②地形雨:濕潤空氣水平運動時,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溫度下降,水汽凝結,在山的迎風坡產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較濕潤地方的迎風坡(如喜馬拉雅山脈南坡,臺灣火燒寮等地。)
③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產生的降水叫鋒面雨。
海洋陸地的交界處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
根據(jù)降水類型形成條件,聯(lián)系家鄉(xiāng)的實際,判斷家鄉(xiāng)主要屬于那種降水類型,為什么?
3.降水量的測量
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將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將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計算方法(將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內容小結:通過板書總結重點。
課后作業(yè):復習鞏固
板書設計:
主要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降水量的測量
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復習提問:降水形成的兩個基本條件?三種主要降水類型?
講授新課: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規(guī)律:
啟發(fā)學生根據(jù)等高線、等溫線的定義推斷等降水量線的定義(訓練學生知識的橫向遷移)
等降水量線:把世界上多年平均氣溫降水量相同的各個地方連接而成的線叫做等降水量線。
指導學生根據(jù)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和書上的活動學會怎樣看圖。
學生從圖中總結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規(guī)律
教師總結訂正
①赤道地區(qū)降水多(氣溫高、蒸發(fā)強烈、上升氣流多,對流雨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氣溫低、蒸發(fā)弱、空氣下沉)。
②沿海地區(qū)降水多(迎風處受海洋濕潤空氣的影響),內陸地區(qū)降水少。
③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大陸西岸(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比東岸(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少。
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根據(jù)分布圖列舉世界之最。
2、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東北部乞拉朋齊,夏威夷群島卡維金尼山
②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區(qū):南北兩極和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及內陸地區(qū)
③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南美洲
利用板書列出前部分知識的體系,找學生回答問題串一遍。
練習
1.世界上最熱的大陸是:
A.亞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是:
A.亞洲B.歐洲C.北美洲D.南極洲
3.關于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同緯度,高山高原地區(qū)氣溫高于平原地區(qū)
B.夏季,同緯度的陸地氣溫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氣溫最高的地區(qū)是赤道穿過的地區(qū)
D.世界年平均氣溫從低緯度向南北兩極逐漸降溫
4.“地形雨”多形成于:
A.沿海平原B.內陸高原C.沿海迎風坡D.背風山坡
5.青島的主要降水類型為:
A.地形雨B.臺風雨C.對流雨D.鋒面雨
6.下列關于世界降水分布規(guī)律的描述,錯誤的是:
A.赤道地區(qū)降水多B.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C.沿海地區(qū)降水少D.沿海迎海風地區(qū)降水多
7.某地7月均溫20℃,1月均溫為-3℃,該地的氣溫年較差為:
A.33℃B.17℃C.20℃D.23℃
課后作業(yè):復習并預習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
板書設計:
世界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線、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
第四課時教學設計
復習提問:有關氣溫和降水的內容
引入新課:前面幾節(jié)課講的是世界氣溫和降水量的分布,我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世界的某一地點,我們要學習在某一地點怎樣通過當?shù)氐臍鉁睾徒邓抠Y料研究當?shù)氐臍夂蛱攸c。
講授新課:
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
1、繪制方法
事先在黑板上畫好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的坐標底圖
為學生講解坐標圖的各個部分,使學生明白其含義
根據(jù)書66頁的“美國西海岸洛杉磯的氣溫和降水量表”逐月繪制表示氣溫的點在示范幾個月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并找學生示范。
用同樣的方法逐月繪制表示降水量的條形。
最終完成整張統(tǒng)計圖表,并讓學生總結其中的關鍵。
(承接)統(tǒng)計圖表是繪制出來了,怎么用呢?我們不光要會畫,還要會用!
2、閱讀方法
學生合作利用書66頁烏蘭巴托和昆明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圖做練習活動
1、烏蘭巴托的最高氣溫約19℃,最低氣溫約-22℃,分別出現(xiàn)在7月和1月;
昆明的最高氣溫約28℃,最低氣溫約16℃,分別出現(xiàn)在7月和1月
烏蘭巴托的溫差為41℃,昆明的溫差為12℃。
補充:烏蘭巴托的年平均氣溫約為-2℃,昆明的平均氣溫約為23℃。
2、烏蘭巴托的年降水量約300mm;昆明的年降水量約1100mm。
3、冬夏季氣溫的高低不同,溫差不同,降水量不同等等。
教師總結:分析某一地區(qū)的氣候特征的方法。
夏季氣溫熱還是涼爽?
冬季氣溫冷還是溫和?
溫差較大還是較???
平均氣溫較高還是較低?
降水量較多還是較少?分配平不平均?
利用這一方法分析美國西海岸洛杉磯的氣候特征。
內容小結:學生復述、強調分析氣候的方法
板書設計
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
氣溫年變化曲線、逐月降水量、分析、圖表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