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安全第一課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3高一化學知識點(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高一化學知識點(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另一種物質被還原的反應叫做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有氧氣參加反應)
2.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3.特征: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
4.口訣:高價氧化,低價還,中間價態(tài)兩邊轉.
升失氧,降得還,要說劑,兩相反.
氧化劑得電子價降低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
還原劑失電子價升高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
5.電子守恒定律: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
6.強弱律: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
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
7.常見的氧化劑:O2,濃H2SO4,HNO3,Cl2
(趣祝福 zFW152.Com)
常見的還原劑:H2,CO,C和活潑的金屬如ZnFeAl等.
8.臨位轉換:歸中反應和歧化反應
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
1.定義:可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統(tǒng)稱為離子反應
2.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及實質:(1)難溶物質生成;(2)易揮發(fā)性的物質生成;(3)難電離物質生成
3.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金屬氧化物一般為電解質)
4.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非電解質.(非金屬氧化物一般為非電解質)
5.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叫做強電解質.例如:NaOH,KOH,HCl,HNO3,H2SO4,NaCl等.
6.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叫做弱電解質.例如:CH3COOH和水等.
7.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子方程式
8.可拆物質:強堿,強酸,可溶性鹽.不可拆物質:弱酸,弱堿,難溶物,微溶物,單質,氧化物.
第三節(jié)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1.化學上把有熱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2.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3.五個吸熱反應:(1)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2)Na2CO3+2NH4NO3=2NaCO3+2NH3+H2O+CO2
(3)CaCO3=CaO+CO2;(4)C+CO2=2CO;(5)C+H2O(氣)=CO+H2
4.一次能源:自然界現(xiàn)成存在,可以直接取得且不必改變其基本形態(tài)的能源.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經過加工或轉換成另一形態(tài)的能源.
5.化學反應的過程,也可看成是貯存在物質內部的能量轉化為熱能等而被釋放出來,或者是熱能等轉化為物質內部的能量而被貯存起來的過程.
注:由于條件限制化學方程式沒有氣體符號和沉淀符號及反應條件,請諒解!
精選閱讀
;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
第一章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
c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包括: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三部分,主要從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轉移討論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鹵素"中學習,新舊教材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來,新教材有三個特色:
1、結構合理:新教材從研究燃燒出發(fā),導入氧化還原,先由復習初中所學的四種基本類型入手,對照Fe2O3+3CO==2Fe+3CO2類屬判斷的矛盾導出氧化還原,順理成章。全節(jié)擬成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問題,綱目清晰。
2、表述生動:用擬人漫畫形象生動的表述概念,激發(fā)興趣,便于理解。
3、聯(lián)系實際:列舉生產、生活中對人類有益或有害的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以價態(tài)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2)了解初中所學的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不同分類的關系。
(3)會用"雙線橋"式表示基本的氧化還原方程式。
能力目標:通過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誰是氧化劑、還原劑,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用辨證的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課時分配】
3課時:(1)學習"一、二";(2)學習"三",練習寫"雙線橋"反應式;(3)課堂小結,課堂訓練及作業(yè)評析、補償。
【教學設計】
1、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轉移
教學內容要點
教與學活動建議
一、化學反應類型
初中化學學習了化學反應分類共有:
1、根據(jù)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種數(shù)、類別分:
基本類型: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換:A+BC=AC+B
復分解:AB+CD=AD+CB
2、根據(jù)反應物得失氧分:
氧化:物質得到氧
還原:物質失去氧
3、判斷反應屬于何類型:
Fe2O3+3CO==2Fe+3CO
CuO+H2===Cu+H2O
二、氧化還原反應:
1、實驗分析:
實例:CuO+H2=Cu+H2O
↓↓
從得失氧分析:失氧得氧
↓↓
從升降價分析:降價升價
↓↓
電子轉移分析:得e失e
↓↓
反應結論:還原反應氧化反應
------------
同時發(fā)生,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2、概念遷移:
用價態(tài)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沒有得失氧的反應。
(1)電子完全得失:2Na+Cl2===2NaCl
(2)電子對偏移:H2+Cl2===2HCl
得出氧化還原的本質定義:
凡是有電子轉移(得失、偏移)的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三、氧化劑和還原劑
1、實例分析:
CuO + H2=Cu+H2O
↓↓
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
↓↓
被還原被氧化
↓↓
氧化劑還原劑
↓↓
得電子物質 失電子物質
------------------------
從反應物中找
2、用"雙線橋式"表示氧化還原反應
▲聯(lián)系生活生產實際,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社會的利弊。
▲詢問學生回顧初中化學知識引入:
1、初中化學學習過那些類型?各有何特點?(引出左列各基本類型的特征)
2、從得失氧的角度還學習過那些類型?(以CuO與H2的反應為例,它屬于何類型?)
3、Fe2O3和CO的反應屬于什么基本類型?(激發(fā)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
▲由學生按照左列(1)-(3)的三個層次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結論。指出;從價態(tài)變化和電子轉移觀點來分析化學反應。
可以擴展到對許多沒有氧參加的化學變化實質的認識.
(引出Na與Cl2,H2與Cl2反應)
▲最好能運用電教手段將課本圖1-2,1-5,1-8改成動畫,配合分析各概念放映。
▲學生以左列兩反應為例,分析Na、H2發(fā)生氧化反應,Cl2發(fā)生反應。也可擴充至其他實例。
教師提示學生全面理解: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偏移和電子的得失
▲由學生說出課本圖1-7的含義,以明確氧化還原與基本類型的關系。
▲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還原反應-被還原-氧化劑"和"氧化反應-被氧化-還原劑"的內聯(lián)系
(配合課本圖1-8的動畫分析)
▲歸納小結:師生共同討論。
綜合得出如下的氧化還原反應對立統(tǒng)一關系的兩根推斷線:
實質 判斷依據(jù) 元素變化 反應物稱為 反應物性質
失e—→升價—→被氧化—→還原劑—→還原性
得e—→降價—→被還原—→氧化劑—→氧化性
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期中復習講義
復習要求
1.理解離子的涵義,理解離子方程的意義。
2.能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
知識規(guī)律總結
離子反應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反應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反應前后至少有二種離子的數(shù)目發(fā)生了改變。離子方程式表示了反應的實質即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之間的反應。其書寫原則是:可溶性或微溶性的強電解質寫離子形式,多元弱酸的酸式鹽寫成酸式根形式,其它物質寫分子式或化學式。檢查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的三個規(guī)則①質量守恒——微粒種類與數(shù)目相等,②電荷守恒——方程式兩邊電荷總數(shù)相等,③得失電子相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反應中得失電子數(shù)相等。離子共存問題應轉化為離子之間能否反應來考慮。
一、離子方程式
離子方程式書寫的基本規(guī)律要求。
(1)合事實:離子反應要符合客觀事實,不可臆造產物及反應。
(2)式正確:化學式與離子符號使用正確合理。
(3)號實際:“=”“”“→”“↑”“↓”等符號符合實際。
(4)兩守恒:兩邊原子數(shù)、電荷數(shù)必須守恒(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要相等)。
(5)明類型:依據(jù)離子反應原理,分清類型,總結方法技巧。
(6)檢查細:結合書寫離子方程式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錯誤,細心檢查。
二、離子共存
1.由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fā)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xiàn)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fā)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fā)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fā)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思維技巧點撥
1.首先必須從化學基本理論和概念出發(fā),搞清楚離子反應的規(guī)律和“離子共存”的條件。在中學化學中要求掌握的離子反應規(guī)律主要是離子間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和離子間發(fā)生氧化反應,以及在一定條件下一些微粒(離子、分子)可形成絡合離子?!半x子共存”的條件是根據(jù)上述三個方面統(tǒng)籌考慮、比較、歸納整理而得出。因此解決“離子共存”問題可從離子間的反應規(guī)律入手,逐條梳理。
2.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堿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后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3.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堿時進一步電離);
HCO3-+H+=CO2↑+H2O
典型題剖析
例1、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氯化鋁溶液與氨水反應:Al3++3OH-=Al(OH)3↓
B.磷酸二氫鈣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應: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亞鐵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氫化鈉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題涉及溶液中電解質強弱、離子反應規(guī)律、氧化還原反應、鹽的水解等知識,需要對各選項仔細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確解答。
A中氨水是弱電解質,應寫化學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參加反應,式中Ca2+與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學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確;C中在酸性條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確。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確。答案為C。
例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請寫出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繼續(xù)滴加Ba(OH)2溶液,請寫出此步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是一個“反應進程”的試題。解題的關鍵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與H+完全反應。再繼續(xù)滴加Ba(OH)2溶液時,要分析此溶液中還有什么離子能繼續(xù)反應。
答案:(1)2H++SO42-+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3、下列各組中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Cl-B.Ba2+、、CO32-、OH-C.Mg2+、Ba2+、OH-、NO3-D.H+、K+、CO32-、SO42-E.Al3+、Fe3+、SO42-、Cl-F.K+、H+、NH4+、OH-
解析:A組中:Ag++Cl-=AgCl↓B組中,+=BaCO3↓
C組中,Mg2++2OH-=Mg(OH2)↓D組中,2H++CO32-=CO2↑+H2O
E組中,各種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組中,NH4+與OH-能生難電離的弱電解質NH3·H2O,甚至有氣體逸出。
NH4++OH-NH3·H2O或NH4++OH-=NH3↑+H2O
答案:E
例4、在pH=1的無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Al3+、Ag+、NO3-、Cl-B.Mg2+、NH4+、NO3-、Cl-
C.Ba2+、K+、S2-、Cl-D.Zn2+、Na+、NO3-、SO42-
解析:題目給出兩個重要條件:pH=1(即酸性)和無色透明,并要求找出不能共存的離子組。選項A中Ag+與Cl-不能共存,生成的AgCl不溶于HNO3(H+和NO3-),Al3+、H+都為無色,符合題意。選項B、D中的各離子雖都是無色的,但能共存于酸性溶液中,不符合題意。選項C中各離子能夠共存,且為無色,但S2-與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C也符合題意。
答案:AC
化學教案-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第一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
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第一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內容、目標】
1、了解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初步認識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2、學會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能初步運用“對立統(tǒng)一”觀點了解有關概念的辯證關系)。
3、初步學會用箭頭符號正確表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
【知識講解】
本節(jié)重點是用化學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本節(jié)難點是用箭頭符號表示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一、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
1、僅從物質類型分為無機化學反應和有機化學反應。
2、既從物質類別又從物質反應前后種數(shù)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3、按反應中有無電子轉移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4、按反應中微粒形態(tài)分為離子反應和非離子反應(分子之間或分子與原子之間的反應)。
5、按反應中能量變化形式如熱量的變化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
初中化學僅以得氧、失氧的觀點初步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但是有許多反應盡管沒有氧參與,如鈉在氯氣中燃燒2Na+Cl2NaCl也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而碳在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表面上似乎只有碳得到氧,發(fā)生了氧化反應那么什么物質失去了氧呢?誰被還原了呢?“失氧”的觀點不能自圓其說;再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水的反應:++其中氧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2價沒有變化,實質上起氧化作用的是+2價銅元素,并不是-2價的氧元素。因此得氧,失氧觀點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確切的一種說法。
其實在化學反應前后,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升必有降,這是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jù)和特征。由于元素化合價數(shù)值與正負跟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數(shù)目或形成共用電子對數(shù)目及其偏移狀況有關,所以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
2、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成對”概念及其辯證關系
以下跟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成對”概念既相互對立又緊密相聯(lián)缺一不可,都統(tǒng)一于同一反應之中才具有意義。
(1)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物質失去電子(相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就是氧化反應(或稱“被氧化”);物質得到電子(相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就是還原反應(或稱“被還原”)。如:
;
在一化學反應中有物質發(fā)生氧化反應,則必然有物質發(fā)生還原反應,二者盡管表現(xiàn)不同,但必走同時存在于某一具體反應中。
(2)氧化劑~還原劑
在化學反應中得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稱為氧化劑;在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稱為還原劑。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是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必須強調的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均是指反應物,二者必定同時存在,兩者既在不同種反應物中,也可以在同一物質中,甚至可以存在于某一單質中。兩者既是對立的(爭奪電子)又是統(tǒng)一的(共依共存)。
(3)氧化性~還原性
在化學反應中,氧化劑奪電子的性質稱為氧化性(或稱氧化能力);還原劑失電子的性質稱為還原性(或還原能力)。所謂氧化劑的強弱,就是指它的氧化性強弱;所謂還原劑的強弱,就是指它的還原性的強弱。
(4)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這一對概念只針對生成物而言。還原劑失去電子被氧化后的生成物稱為氧化產物;氧化劑得電子被還原后的生成物稱為還原產物。氧化產物相對同一反應的氧化劑具有較弱的氧化性;還原產物相對同一反應的還原劑具有較弱的還原性。
上述四對概念之間的關系可歸納如下: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
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氧化性強)(還原性強)(還原性較弱)(氧化性較弱)
得電子,化合升降低,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
也可概括為六個字“失→高→氧,得→低→還。”
3、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常見的氧化劑有:
(1)活潑的非金屬單質如:鹵素單質(X2)、O2、S等。
(2)高價金屬陽離子如:Fe3+、Cu2+等。
(3)高價或較高價含氧化合物如:MnO2、濃H2SO4、HNO3、酸化KMnO4。
常見的還原劑有:①活潑或較活潑的金屬:如K、Na、Z1、Fe等。
②一些非金屬單質:如H2、C、Si等。
③較低態(tài)的化合物:CO、SO2、H2S等。
一般情形下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共存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弱氧化劑與弱還原劑則較難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4、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的表示方法:
(1)用雙線箭頭符號表示(方程式兩邊同一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的情形
失22e
得e得3e
(2)用單線箭頭符號表示(僅在方程式左側反應物上原子得、失電子的情形)
e
2KMnO4K2MnO4+MnO2+O2↑
高一化學教案:《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教學設計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教學方面無論做什么事都有計劃和準備,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們打好基礎,幫助教師能夠更輕松的上課教學。那么如何寫好我們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學教案:《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化學教案:《化學反應及能量變化》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包括:化學反應的類型、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三部分,主要從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轉移討論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鹵素"中學習,新舊教材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來,新教材有三個特色:
1、結構合理:新教材從研究燃燒出發(fā),導入氧化還原,先由復習初中所學的四種基本類型入手,對照Fe2O3+3CO==2Fe+3CO2類屬判斷的矛盾導出氧化還原,順理成章。全節(jié)擬成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問題,綱目清晰。
2、表述生動:用擬人漫畫形象生動的表述概念,激發(fā)興趣,便于理解。
3、聯(lián)系實際:列舉生產、生活中對人類有益或有害的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以價態(tài)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2)了解初中所學的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不同分類的關系。
(3)會用"雙線橋"式表示基本的氧化還原方程式。
能力目標:通過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誰是氧化劑、還原劑,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用辨證的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課時分配】
3課時:(1)學習"一、二";(2)學習"三",練習寫"雙線橋"反應式;(3)課堂小結,課堂訓練及作業(yè)評析、補償。
【教學設計】
1、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轉移
教學內容要點
教與學活動建議
一、化學反應類型
初中化學學習了化學反應分類共有:
1、根據(jù)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種數(shù)、類別分:
基本類型: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換:A+BC=AC+B
復分解:AB+CD=AD+CB
2、根據(jù)反應物得失氧分:
氧化:物質得到氧
還原:物質失去氧
3、判斷反應屬于何類型:
Fe2O3+3CO==2Fe+3CO
CuO+H2===Cu+H2O
二、氧化還原反應:
1、實驗分析:
實例:CuO + H2 = Cu + H2O
↓↓
從得失氧分析:失氧 得氧
↓↓
從升降價分析:降價 升價
↓↓
電子轉移分析:得e 失e
↓↓
反應結論: 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
------------
同時發(fā)生,稱為氧化還原反應
2、概念遷移:
用價態(tài)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沒有得失氧的反應。
(1)電子完全得失:2Na + Cl2 === 2NaCl
(2)電子對偏移:H2 + Cl2 === 2HCl
得出氧化還原的本質定義:
凡是有電子轉移(得失、偏移)的反應。
3、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三、氧化劑和還原劑
1、實例分析:
CuO + H2 = Cu + H2O
↓↓
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
↓↓
被還原 被氧化
↓↓
氧化劑 還原劑
↓↓
得電子物質 失電子物質
------------------------
從反應物中找
2、用"雙線橋式"表示氧化還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