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科版教案
發(fā)表時間:2020-07-22九年級物理下冊《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案新版蘇科版。
九年級物理下冊《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學案新版蘇科版
三維教學目標認識能源消耗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多媒體、討論等了解當地能源使用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了解大量消耗能源對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初步認識科技給人類帶來的負面效應,具有節(jié)能意識、環(huán)保意識。初步認識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能在個人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所貢獻。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同學們來回憶一下,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人類在能量轉化方面的進步歷程是怎么樣的呢?到底21世紀我們的能源發(fā)展是怎么樣的呢?
二、新課教學1、21世紀的能源趨勢同學們看圖1.5-1,了解一下一個多世紀來,人類能源消耗的情況。(學生看書,老師板書)2、能源消耗對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可能對能源消耗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有一些初步的認識。然后讓學生討論、舉出能源消耗還會對環(huán)境造成哪些影響,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本圖1.5-2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學生認識到過量使用能源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破壞。3、未來的理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僅留給子孫后代的越來越少,而且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根據學過的有關能源的知識,以及課本上提出的條件,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是未來的理想能源,并說明其道理,同時在課堂上展開討論。
四、課堂練習動手動腦學物理1.你認為風能、太陽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為今后的理想能源?2.在你生活的地區(qū)是否適宜開發(fā)可再生能源?為什么?五、小結六、布置作業(yè)1集有關資料和數據,就燃燒化石燃料和大氣污染、溫室效應的關系,寫一篇1000字以內的小論文.2你周圍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出幾種可行的改進措施.[幼兒教師教育網 wWW.Yjs21.COM]
相關閱讀
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規(guī)劃教案課件的時刻悄悄來臨了。將教案課件的工作計劃制定好,新的工作才會如魚得水!你們會寫一段適合教案課件的范文嗎?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8.5: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姓名
一、預習導學
1.小轎車開動時,是把____________能轉化為______________能。能量轉換裝置的的效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所示是一只白熾燈的效率圖,根據此圖可以知道轉化成的內能為___________J,白熾燈的效率為__________。
3.能量轉換裝置的效率的計算公式:
4.是解決能源問題的主要出路。
5.未來的理想能源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必須足夠豐富,可以保證___________;第二,必須足夠____________,保證多數人用得起;第三,相關技術必須成熟,可以保證_________使用;第四,必須足夠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保證不會嚴重影響環(huán)境。
二、合作交流、點撥探究
例1.節(jié)約能源主要的措施是()A.大力開發(fā)新能源B.大量利用太陽能、地熱能C.大量利用水能、風能
D.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更新落后的技術裝備
例2如圖是一同學在拍攝的一家化工廠的外景,從這張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分析: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CO2、粉塵、SO2等,造成大氣污染
例3.一臺汽油機各種熱損失情況大致是:汽缸散熱損失30%,廢氣帶走熱量35%,摩擦等機械損耗占10%,那么它的效率大約是。
三、課內鞏固、訓練達標
1.熱機使用的能源大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為了合理的利用能源,人們一直在努力地提高熱機制效率,基主要途徑是
2.標準煤的熱值為2.93×107J/kg,1950年全世界能源消耗是2.6×1010t標準煤,消耗能量約為__________J。2000年消耗能源超過2.00×1011t標準煤,消耗能量超過____________J。
3.人類在耗用各種能源時,不可避免地會對___________造成影響。
4.現代社會中,尤其是我國使用的能量主要來源于()
A.太陽能B.風能C.水能D.燃料燃燒得到的內能
5.下列四種能源,在使用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是()
A.石油B.天然氣C.柴薪D.核能
6.下列四種能源,在使用中對環(huán)境影響最小的是()
A.水力發(fā)電B.煤C.柴薪D.石油
7.使用核能時,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是()
A.向大氣中排放有害物質B.造成水土流失
C.對人的有害輻射D.形成酸雨
8.小明學習了“能源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節(jié)之后,知道了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性,小明心想:在自己家中有哪些可以節(jié)約能源的具體方法?請你幫他想出一種。
9.完全燃燒500g無煙煤,有多少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如果這些內能的30%被100kg水吸收,可使40℃的水溫度升高到多少℃?(q無煙煤=3.4×107J/kg)
四、應用遷移、拓展延伸
1.下列常見的幾熱機中,效率最低的為()
A.蒸汽機B.噴氣發(fā)動機C.柴油機D.汽油機
2.節(jié)約能源主要的措施是()
A.大力開發(fā)新能源B.大量利用太陽能、地熱能
C.大量利用水能、風能D.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更新落后的技術裝備
3.煤、石油、天燃氣、水能、風能、氫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中,屬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能源。
4.有一輛小轎車,當一部分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為8×105J,其中轉化為動能的那部分能量為2×105J,則該汽車的效率為_________________。
5.有兩個同學在比較兩輛同樣小轎車的效率,通過調查發(fā)現,這兩輛小車同樣在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速度行駛100km,甲車的油耗為6L,而乙的油耗為8L,你認為哪輛車的效率高?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比較小汽車的效率
九年級物理概念匯總: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九年級物理概念匯總: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十八章《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1.一切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質都被稱作能源,能源利用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者轉移的過程。
2.人類開發(fā)和使用能源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火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電能的利用、核能的發(fā)現。
3.從不同的角度,人們可以進行分類,如根據能源是否可以從自然界直接獲得,可以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而根據能源是否可以持續(xù)從自然界獲得,一次能源又可以被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4.煤炭、水能、石油等這些能源的使用規(guī)模很大,被稱為常規(guī)能源,太陽能、風能、核能等這些能源處于開發(fā)階段,使用規(guī)模很小,被稱為新能源。
5.核能利用的兩種方式是重核的裂變和輕核的聚變。
6.原子彈和核反應堆都是利用重核的裂變獲取核能的,氫彈和太陽都是利用輕核的聚變獲取核能的。
7.太陽被稱為“人類的能源之母”這是因為除了核能、地熱能、潮汐能外,幾乎所有的能量都來源于太陽。人們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有三種:光熱轉換、光電轉換、光化轉換。
8.能量之間可以發(fā)生相互轉換,能量轉換是有條件的,同時也是有方向的,但是在能量轉換的過程中,能的總量是守恒的。
9.所有的機械都可以被看作能量轉換器,我們把轉換過程中機械輸出的有用能量和機械消耗的輸入總能量之比稱為機械的效率。
10.目前世界各國的主要能源是化石(填“化石”或“電”)能源,而這是造成大氣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的重要原
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1
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1
第十六章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比較與案例分析
一、知識點教學要求和內容標準的知識目標比較
知識點教學大綱(試用)對知識的教學要求教學大綱(修訂本)對知識的教學要求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知識目標
原子和原子核常識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組成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組成
*放射現象常識性了解射線的應用、強射線對人體的危害的防護了解核能的優(yōu)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核能常識性了解裂變反應和核能發(fā)電的大致情況
能的轉化和守恒知道各種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守恒知道各種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守恒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
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初步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常識性了解幾種主要能源、節(jié)能的重要性、能源的開發(fā)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能通過具體事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能結合實例,說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二、實驗、技能要求和內容標準科學探究的比較
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教學大綱對技能的教學要求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科學探究和實驗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技能目標
原子和原子核(掛圖)
射線(掛圖)
射線的防護(掛圖)
鏈式反應(掛圖)
核電站(掛圖)
熱電站(掛圖)
蓄能電站(掛圖)
太陽能電站(掛圖)
三、、變化部分逐條分析
1、增加了“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
分析:教學大綱對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學要求是“知道各種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轉化,轉化過程中能量守恒”,可以看出教學目標主要是從知識的角度來提出的。由于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所以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卻增加了“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第一點要求屬于“了解”水平,要求學生能從宏觀的角度大致說明日常生活中有關能量守恒的實例即可。第二點要求屬于“理解”水平,目的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象的意識。增加的這兩點要求充分體現了STS的觀點和強調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新課程理念。新教材在編寫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完成一組小實驗來討論自然界各種現象的內在聯系,體會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然后介紹能量守恒定律。同時專門安排了科學世界欄目:向地球要熱。讓學生了解地熱這種新能源以及人們如何利用地熱供暖、發(fā)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等。針對這部分內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性的練習和習題。如:
例1:釋放化學能的過程不斷地發(fā)生在你的體內。食物也是一種“燃料”,營養(yǎng)成分在人體細胞里與氧結合,提供細胞組織所需能量。這種過程沒有火焰,但化學能同樣可以轉變?yōu)閮饶?,因此人的體溫保持在37℃左右。從能量守恒的角度說說,食物提供的化學能還轉變?yōu)槟男┠芰浚?br> 人體攝入的能量(營養(yǎng)師稱之為熱量)過多、過少,都有損于健康。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初中學生,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熱量?應該如何調整飲食?查閱資料,進行調查,寫一篇科學報告,并與同學交流。
例2:課本圖155-5(P125)的構思圖表現的是一種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遠不停工作的機器---“永動機”。討論一下,這種構思能夠實現嗎?
2、增加了“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初步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分析:這部分知識在教學大綱里沒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沒有編寫這部分內容。但由于這部分知識與我們生活和社會聯系非常緊密,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知識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點要求“通過能量的轉化和轉移,認識效率”屬于“認識”水平層次,要求能通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實例,分析能量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有能量損耗,從而進一步從更廣義的范圍認識效率的概念。第二點要求“初步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屬于“初步了解”水平層次,強調在分析能量的轉化和轉移時,同時還要考慮方向性,說明分析物理現象時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道理。新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一是結合燃料的熱值讓學生討論怎樣提高各種熱機及爐子的效率;二是讓學生閱讀、討論人類歷史上不斷進行著的能源革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技給人類帶來的便利。三是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是有方向性的。同時還安排了STS欄目:災害----失控的能量釋放。這些都充分體現了STS觀點。針對這部分內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應的練習和習題。如:
例1:分析汽車(拖拉機)中燃料釋放內能的去向,討論提高效率的可能方法。
例2:調查本地歷史上火災發(fā)生的事例,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討論如何防止火災。
例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費能源的現象,可以采取哪些節(jié)能措施?
3、將“常識性了解幾種主要能源、節(jié)能的重要性、能源的開發(fā)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變?yōu)椤澳芡ㄟ^具體事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能結合實例,說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分析:這部分內容在教學大綱里是作為選學內容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作為常識性了解,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只是作為外課閱讀材料,教師不作任何說明和解釋。隨著能源問題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突出,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點屬于“了解”水平層次,要求能通過具體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說出人類開發(fā)和利用能源的歷程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體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緊密聯系。第二點屬于“理解”水平層次,要求通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責任感。注重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新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從“能源家庭”入手,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種能源,著重介紹了核能和太陽能。在學生的練習和習題里也安排了相應的題目。如:
例1:調查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狀況和能源使用的變遷。必須說明使用了哪幾種能源、每種能源的特點和類別、每種能源的計量單位及意義、每個月各種能源的大約使用量。
例2:結合實例說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點。
4、增加了“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分析:這部分內容在大綱里沒有作要求,原教材里也沒有列出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是要求“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屬于“了解”水平層次,要求學生通過具體的資料和事實,來了解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我國發(fā)展能源的方針和對策。第二是要求“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屬于“體驗性目標的“領悟”水平層次,要求學生要關心科學發(fā)展前沿,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充分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課程理念。新教材在編寫這部分內容時,一是介紹了21世紀的能源趨勢;二是結合實例讓學生分析說明能源消耗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三是讓學生討論怎樣探索和使用未來的理想能源。課后的練習和習題也安排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題目。如:
例1:你認為風能、太陽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為今后的理想能源?
例2:調查你周圍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出幾種可行的改進措施。
例3:科學作文:能源與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