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面系統(tǒng)》教學案例。
《鋒面系統(tǒng)》教學案例
--都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其結果截然不同www.lvshijia.net
溫州二十一中學王瑋麗325000
一、背景描述
2003、2004年我連續(xù)擔任高一地理教學工作,對于高一地理第二單元第五節(jié)《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中的"鋒面系統(tǒng)"這一知識點的教學設計,我兩次采取的教學思路基本相似: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回憶、感知這幾天天氣變化情況,然后結合多媒體課件來分析鋒面系統(tǒng)(包括冷鋒和暖鋒),最后得出冷鋒和暖鋒在過境前、過境時及過境后不同的天氣情況。但是對于"鋒面系統(tǒng)"這一知識點的兩次教學,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卻截然不同,其教學效果也相差很大。我們怎樣從學生的實際經驗出發(fā)來組織教學,才能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的課堂環(huán)境與氛圍,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下面我的兩次教學過程分別用案例A和案例B來表示。
延伸閱讀
高一地理《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復習學案
高一地理《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復習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氣團和鋒的概念與分類;能判斷出冷鋒和暖鋒。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閱讀和簡單分析天氣圖,解釋天氣變化的原因。
(2)通過讀圖對比分析冷鋒和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可能出現(xiàn)的天氣狀況。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唯物主義的認識觀,培養(yǎng)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2)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以及辯證唯物主義認知水平
課前預習
1氣團
(1)概念:位于對流層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圍內,-----、------、-------等物理屬性-----------的-----------空氣。
(2)鋒面系統(tǒng)學案分類依據:氣團本身的屬性,以及它與經過地區(qū)的----------
類型:暖氣團與------------
2鋒面
(1)冷暖氣團的--------叫鋒面。鋒面與地面的交線叫----------。
(2)鋒面自地面向高空2-----------一側傾斜,其上部一定是1----------。
(3)鋒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氣。
3鋒面的分類
(1)冷鋒:-------主動向----------推進的鋒。
(2)暖鋒:-------主動向-----------推進的鋒。
(3)準靜止鋒:冷暖氣團----------,鋒面來回-------------,鋒面移動速度---------。或受地形阻擋,鋒面緩慢移動。
課堂探究
鋒面系統(tǒng)學案
思考:1氣團為什么要指明對流層水平方向物理性質均勻的大團空氣?
2鋒面的特征?鋒面兩側為什么天氣變化劇烈?
3鋒面系統(tǒng)的判別鋒面系統(tǒng)學案
探究二
分類
冷鋒
暖鋒
鋒面符號
暖氣團上升狀況
降水位置
探究三鋒面系統(tǒng)與天氣
冷鋒
大氣狀況
天氣狀況
過境前
過境時
過境后
典型的天氣現(xiàn)象
冷鋒
大氣狀況
天氣狀況
過境前
過境時
過境后
探究四冷鋒暖鋒的判斷方法
1------------------------------------------------------------------------------------------------------------------------------
2-------------------------------------------------------------------------------------------------------------------------------------
3--------------------------------------------------------------------------------------------------------------------------------------
4---------------------------------------------------------------------------------------------------------------------------------------
5------------------------------------------------------------------------------------------------------------------------------------------------------------------------------
探究五列舉準靜止鋒以及出現(xiàn)的天氣
1------------------------------------------------------------------------------------------------------------------------------
2-------------------------------------------------------------------------------------------------------------------------------------
活動六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移動規(guī)律
五月------------六月-----------,七八---------------雨茫茫;
九月撤到------------,十月大陸--------------------。
活動七:試做天氣預報員
來自西伯利亞的____空氣前鋒已經移到蒙古國中部,以及我國的_____一帶,未來兩天內,冷空氣將繼續(xù)向_____方向移動。受其影響,我國東部將出現(xiàn)_____天氣,氣溫也將明顯____。
課后鞏固練習
讀“我國北方某地氣溫水平分布圖”,回答1~2題。
1、若該地有一鋒面活動,則鋒面的位置應在
A、①附近B、②附近C、③附近D、④附近
2、若該鋒面附近為快速移動的冷鋒,帶來雨雪天氣,則降水最集中的區(qū)域可能為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⑤
3、暖鋒過境期間的天氣一般表現(xiàn)為:
A.鋒前氣壓急劇升高,常出現(xiàn)雷暴天氣
B.鋒后空氣濕度增加,常形成雨、霧天氣
C.鋒前水汽凝結,常形成雨、霧天氣
D.鋒后氣溫降低,常出現(xiàn)晴朗天氣
4、讀“北京至烏蘭巴托地區(qū)之間的冬春季節(jié)某日的鋒面活動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為鋒面,其冷氣團的源地在。
(2)在這類鋒面影響下,冬季常有 等災害。
(3)如此時為北京時間12點的狀況,且鋒面平均時速為60千米,則鋒面到達北京的時間約為幾時?請預報未來24小時內北京的基本天氣情況。
2011屆高三地理鋒面系統(tǒng)05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教師就要在上課前做好適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減輕教師們在教學時的教學壓力。怎么才能讓教案寫的更加全面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1屆高三地理鋒面系統(tǒng)05”,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必修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冊第二章《大氣》
第五節(jié)常見天氣系統(tǒng)
第一課時“鋒面系統(tǒng)”教學設計
新授課
一課時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生能說出鋒面的概念、特點和分類。
(2)學生能區(qū)分冷鋒、暖鋒和準靜止鋒。
(3)學生能解釋冷鋒、暖鋒形成的原因,以及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天氣變化情況。
(4)學生能識別鋒面系統(tǒng),并能運用這些方法閱讀簡易的天氣圖。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閱讀冷鋒、暖鋒、低壓、高壓等各類圖,提高閱讀和識圖能力。
(2)通過閱讀天氣形勢圖,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
(3)通過分析天氣的空間差異和時間變化提高空間想像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天氣系統(tǒng)的學習,了解天氣系統(tǒng)對全球各地天氣變化影響,認識地理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2)通過分析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的天氣的影響,增強學科學、愛科學,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生活生產,運用科學知識服務社會的意識。
1、鋒面系統(tǒng)的識別;
2、冷鋒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天氣的影響。
3、簡易天氣圖的判讀。
冷鋒、暖鋒的形成過程以及與天氣的關系。
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課件(PPT、flash課件、天氣預報視頻剪輯)主要用來展示圖片、視頻、音頻文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演示動態(tài)變化過程;板書主要用于歸納總結知識點,展示知識體系。
本課時教學運用的方法有:視頻直觀演示法、發(fā)現(xiàn)教學法、讀圖分析法、比較法、講解及討論法、歸納法、角色扮演法等。
1、直觀發(fā)現(xiàn)教學法:本課鋒面系統(tǒng)內容較為抽象,學生不易接受。通過電教手段摸擬演示,提出探究問題,邊演示邊啟發(fā)。使學生接觸客觀事物,把具體感受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fā)展能力,增強興趣。
2、比較法:由于許多知識點容易混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比較法揭示概念之間異同點,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深化是一條重要途徑,它是一切思維的基石。例如,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氣,通過比較,深刻地認識不同事物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深刻地把握各種事物的本質特征。
3、讀圖分析法:本課時教學用圖很多,有的顯示結構,有的顯示過程,讀圖分析,從圖象中發(fā)現(xiàn)信息是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方法。
4、小組討論法:主要在學習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天氣的影響時使用,通過小組討論,班級交流、教師歸納總結,拓展學生思維,加深對前面理論知識的理解。
5、角色扮演法:主要用于“試做天氣預報員”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天氣形勢預報幫助學生閱讀天氣形勢圖。
6、歸納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做階段知識小結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有助于知識體系化。
1.(3分鐘)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講述典故: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調兵譴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營作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到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了病。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并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么“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zhàn)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而所謂的“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后短時間的天氣反常現(xiàn)象,古代諸葛亮掌握氣候的規(guī)律,借助天氣幫助東吳打敗了曹軍。
過渡:古代的戰(zhàn)爭需要關注天氣,今天的人們同樣關心著變化多端的天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天氣變化有關的問題。
視頻:播放近期中央臺播出的天氣預報,提醒學生注意天氣形勢預報信息。
總結承轉:我們注意到在天氣預報時,除了城市的陰晴預報外,還有天氣形勢預報信息,像冷鋒、高壓系統(tǒng)、熱帶氣旋等都是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tǒng)。那么,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生長、移動、和消亡的規(guī)律,對天氣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些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板書:2.5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一、鋒面系統(tǒng)
2.(29分鐘)
第一部分:氣團
教師:(引出)在學習鋒面系統(tǒng)之前,我們首先來學習一個與鋒密切相關的概念——氣團。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42頁,閱讀小字部分,找出氣團的概念。
教師:(板書)(一)氣團:
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讀出氣團的概念。
教師:(講述)氣團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比較均勻,在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質也很相似的大團空氣。在這里請同學們注意:物理性質均勻、大團空氣兩個基本條件。
(板書)1、定義:物性均勻大團空氣
(提問)我們又知道,氣團根據溫度的差異,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那么,冷氣團和暖氣團除了溫度差異,還有哪些不同呢?請同學們思考,完成下表。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PPT)
2、氣團分類及性質對比:
溫度濕度氣壓密度
冷氣團
暖氣團
師生:互動完成表格
教師:對于在完成上表時學生不太理解的地方適當講解,如:濕度差異。
第二部分:鋒
教師:(承接)我們學習了冷暖氣團,了解了它們的性質差異,那么,我們想象一下冷暖氣團要是相遇了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動畫。
(動畫)Flash課件演示冷暖氣團相遇的情況。
(承轉)冷暖氣團的相遇就形成了鋒,什么是鋒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2頁找到鋒面、鋒線的概念,并思考:什么是鋒前?什么是鋒后?我們再來看一次動畫。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
教師:(動畫)再次播放冷暖氣團相遇形成鋒的動畫。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動畫。
教師:(提問)什么是鋒線?什么是鋒面?哪位同學可以用拳頭代表冷暖氣團,桌面代表下墊面,給我們演示一下?
學生:根據老師要求演示鋒的形成。
教師:指導學生演示,結合學生活動總結出鋒面、鋒線、鋒前、鋒后的概念
(板書)(二)鋒:1、基本概念:
鋒面:
鋒線:
鋒前:
鋒后:
學生:在課本上圖2.19上相應位置上標出這幾個概念。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2.19、2.20,找出,鋒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帶著問題讀圖
教師:(板書)2、鋒的特點:
(1)結構特點:
學生: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
教師:(啟發(fā)提問)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會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呢?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前面學習了氣團是溫度、濕度比較均勻的大團空氣,根據氣團溫度的差異,可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由于冷氣團密度大,暖氣團密度小,當冷暖氣團相遇時,一般冷氣團在鋒面下面,暖氣團在鋒面上面。
(啟發(fā)提問)一上一下兩個氣團能穩(wěn)定存在嗎?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風等都有明顯的差別。氣壓差形成了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水汽含量較大的暖氣團上升到一定高度,溫度下降,成云致雨,所以在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板書)(2)天氣特點:
(引導)我們再來觀看兩個冷暖氣團相遇的動畫,請同學們注意,這兩個動畫有什么不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思考:看完動畫后小組討論、回答。
(PPT)A.冷、暖氣團誰主動向對方移動?暖氣團抬升情況如何?
B.降水分別發(fā)生在鋒面的哪一側?降水有什么不同?
(動畫)冷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雨。
學生:觀看動畫、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總結)兩個動畫展示的就是冷暖氣團相遇的兩種不同情況。我們通常根據冷暖氣團誰主動移動,將鋒分為兩種類型冷鋒和暖鋒。
(板書)3、鋒的分類:
冷鋒:
暖鋒:
(結合課本圖總結)冷鋒,就是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的鋒,冷鋒的鋒面前面為暖氣團,鋒后為冷氣團。冷氣團在移動過程中,它的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在抬升過程中冷卻,其中水汽容易凝結成云雨。所以,冷鋒常出現(xiàn)陰天、下雨、刮風等現(xiàn)象。
暖鋒是指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的鋒。暖氣團沿冷氣團徐徐爬升,冷卻凝結產生云雨。暖鋒降水多發(fā)生在鋒前,多為連續(xù)性降水。
(轉折過渡,啟發(fā)提問)由此可見,冷鋒和暖鋒的形成、結構、對天氣的影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它們究竟與天氣變化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板書)4、冷鋒、暖鋒與天氣:
(活動布置)我們先以冷鋒為例分析,為了更清晰的看出冷鋒對天氣的影響,我們從三個階段來觀察記錄,第一個階段是:過境前,也就是冷氣團沒有來臨之前天氣狀況;第二個階段是:過境時,也就是冷暖氣團相遇形成鋒時天氣的變化;第三個階段是:過境后,冷氣團取代暖氣團的位置時候的天氣狀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動畫過程。
(動畫)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變化演示。
學生:觀看動畫,分別記錄冷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狀況。
教師:(PPT)
鋒面類型天氣狀況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
要求學生完成表格中冷鋒部分。
(啟發(fā)提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天氣狀況呢?(請同學們結合冷暖氣團、冷暖鋒的特點回答)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冷鋒過境前該地受暖氣團控制,暖氣團溫度高、密度小、氣壓低、濕度大,出現(xiàn)高溫、晴朗的天氣,由于暖氣團水汽含量較大,天空會有云朵。冷鋒過境時,冷氣團的前緣插入暖氣團的下面,使暖氣團被迫抬升,暖氣團在抬升過程中冷卻,其中水汽凝結成云、雨,出現(xiàn)陰天、下雨、刮風、降溫的天氣;暖鋒過境后,該地受冷氣團控制,冷氣團干冷、氣壓高,在它的控制下出現(xiàn)低溫晴朗天氣。
(轉折過渡)我們一起分析了冷鋒對天氣的影響,那么暖鋒對天氣又有怎樣的影響呢?我們一起來觀看動畫,小組做好記錄,根據我們分析冷鋒的思路總結,完成表中暖鋒部分內容。
(動畫)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天氣變化演示。
學生:觀看動畫,小組記錄,小組討論發(fā)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肯定,做出總結。
教師:我們剛才已經學習了鋒的概念、特點以及冷鋒、暖鋒與天氣的關系,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完成一下表格:
學生:完成表格
教師:(提問)我們學了這么多,如果給我們一個封面圖我們能不能準確識別冷鋒和暖鋒呢?鋒面的判讀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呢?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PPT)
冷暖鋒判斷法:
1.側視圖判斷法(圖1、圖2)
(1)鋒面坡度。冷鋒鋒面坡度比暖鋒鋒面坡度陡。
(2)冷氣團移動的方向。冷鋒的冷氣團移動箭頭直指鋒面,而暖鋒冷氣團移動箭頭在鋒面附近形成一個環(huán)流。
2.平面圖判斷法(圖3)
(1)根據符號來判斷冷暖鋒。冷鋒用線條加三角形表示,暖鋒用線條加半圓表示。
(2)根據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判斷。冷氣團移動的箭頭指向鋒面,而暖氣團則背離鋒面,此為冷鋒,反之為暖鋒。
教師:(承轉過渡)學習了鋒面系統(tǒng)知識,我們知道了冷鋒、暖鋒系統(tǒng)的生長、移動、和消亡的規(guī)律,理解了冷鋒、暖鋒對天氣的影響,我國的降水和一些災害性天氣大都與鋒面有所聯(lián)系,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一些在鋒面系統(tǒng)影響下的災害性天氣圖片,請同學們思考,這些圖片反映的分別是什么災害?
(板書)4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天氣的影響:
學生:觀看圖片,思考問題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PPT)
(1)北方夏季的暴雨
?。ǎ玻┒镜暮?/p>
(3)冬春季節(jié)的風沙天氣
3、(2分鐘)
教師:(PPT)展示知識體系
(總結)我們這一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常見天氣系統(tǒng)中鋒面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演變,冷鋒、暖鋒對天氣變化的影響,以及鋒面系統(tǒng)與我國降水和災害性天氣的關系,我們現(xiàn)在來做幾道鞏固練習題,看同學們掌握得如何。
4、(10分鐘)
(1)試用鋒面知識分析諺語“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的地理含義。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
春雨:過去被暖氣團控制,春雨過后氣溫升高,氣壓降低,
秋雨:過去被冷氣團控制,秋雨過后氣溫下降,氣壓上升。
(2)爭做天氣預報員:播報天氣形勢預報
教師:(PPT)展示天氣形勢預報圖
學生:根據PPT展示圖做天氣形勢預報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指導,給出正確答案
(3)
學生:根據圖回答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總結
5、(1分鐘)
1、請同學們連續(xù)三天收看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的天氣預報,做好天氣形勢預報記錄,小組討論交流。
2、收集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天氣影響的典型實例,包括文字和圖片資料,下節(jié)課時我們找同學來給我們講解。
2.5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一、鋒面系統(tǒng)
(一)氣團:
1、定義:溫度、濕度等物理性質均一的大團空氣。
2、分類及性質比較:冷氣團、暖氣團
(二)鋒面系統(tǒng):
1、基本概念:鋒面:冷暖氣團交界面
鋒線:鋒面與下墊面的交界
2、鋒的特點:
(1)結構特點:暖氣團在鋒面之上;冷氣團在鋒面之下
(2)天氣特點:鋒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風天氣
3、鋒的分類
4、鋒與天氣
5、鋒面系統(tǒng)對我國天氣的影響:
(1)北方夏季的暴雨
(2)冬季的寒潮
(3)冬春季節(jié)的風沙天氣
《地震》教學案例
將時事融于地理教學
----《地震》教學案例
主題和背景
12月28日早晨我剛剛走進辦公室,幾個同學迎過來焦急的說:"老師快上網看看印度洋海嘯的情況。"我趕快打開電腦,"?。∫呀浰劳?萬人了,太可怕了"一個同學叫到。"老師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死了真么多人啊?""老師把圖片打開看看"幾個同學說。這時上課鈴聲響起了,同學們來不及看只好上課去了。上周日剛剛發(fā)生的印度洋海嘯讓人驚心動魄,這次天災牽動著全世界人的心,但是由于學生住校,同學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少。所以我決定改變一下教學計劃,今天先上《地質災害》這一課,把這次災難和教學過程聯(lián)系起來。
新課標提出教學應從實際情景入手,并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想通過把與地理教學有關新聞實事應用于地理課堂中,一方面讓這些住校的學生及時的了解與地理知識有關新聞實事,另一方面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新聞時事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動力,進而主動探究深入思考??紤]到學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觸到地震災害,因此,我想應該盡量使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讓學生獲得最初的感性認識。
案例描述:
導入:幾天來全世界的目光都投了向東南亞,強烈地震引發(fā)的海嘯,使得這些度假圣地變成了人間地獄,導致大量人員傷亡。
展示一組圖片:海上漂浮的死尸、死亡的嬰兒、被海水吞沒的汽車及一些災后的場景(教室里不斷發(fā)出驚異的聲音)。同學們對這個事件了解多少?(同學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一些有閱讀報欄習慣的同學主動站起來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過秦論》教學案例
《過秦論》教學案例
一、緣起
戰(zhàn)國紛爭,群雄逐鹿,秦以邊陲之地,縱橫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統(tǒng)天下,可謂盛極一時!可是,誰曾想這個盛極一時的王朝卻短命而亡,亡得那樣迅速,那樣悲慘,又是那樣的神秘,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驚。自古以來,多少有識之士在震驚之余,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滅亡的原因,以期從秦王朝的盛衰興敗中汲取有益的教訓。賈誼的《過秦論》正是這些探索文章中頗具影響的一篇,也是多年來中學教材的傳統(tǒng)篇目之一。
《過秦論》問世二千多年來,一直受到政治、歷史、文學等各界人們的關注。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看,文章內容豐富,涵蓋博大,較之一般的文言文,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再從思想教育和思維訓練的角度,進一步討論一下作者的中心論點──“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的優(yōu)劣長短,自然又增加了教學的深度和難度。筆者不想放過這樣一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會,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在此向專家同好教正。
賈誼“仁義不施”一論,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評價秦王朝的準繩。直到今天,提到“秦”,前面總要加一“暴”字,“殘暴”幾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詞?!氨本统闪饲赝醭瘻缤龅母驹?。
誠然,秦王朝的統(tǒng)治是殘暴的。但千百年來,殘暴的統(tǒng)治豈止一秦!且不說揭竿而起的陳涉、推翻秦朝的劉項等,就說被后人稱頌為英明君主的漢武帝、唐太宗、元始祖、明成祖、還有清代的康、雍、乾,請問,他們哪一個不殘暴呢?然而,他們的“暴”不但沒有滅亡,反而還獲得了人們的交口贊譽!莫非真是“成則王侯敗者寇”了嗎?
于是,在疏通字詞、理解文義的基礎上,筆者采用設疑問難、層層導引的方法,讓同學們暫時先把前人的定論和權威的理論“放在一邊”,而以課文本身的文字為“本”,以與課文相關的歷史資料為“輔”,也來一個“過秦論”──討論一下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二、過程
在討論課之前,我先動員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教材本身、圖書報刊、網上瀏覽、走訪專家)搜集與秦滅亡有關的資料典故,從中篩選信息,找出有用的材料,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我通過多媒體屏幕,逐步展示問題,設疑問難,提供資料,層層推進,引導學生思考、質疑,推理、判斷,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大致過程如下:
問題一:作者認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很容易地回答: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筆者先分析闡述了“攻守之勢異也”的意思,然后針對“仁義不施”這一觀點,我提出了下面的問題,要求同學們分組進行討論,然后回答。
問題二:兩千多年來,人們一提到“秦”,前面總要加一“暴”字,“殘暴”幾乎成了秦朝的代名詞。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一個王朝不殘暴呢?
同學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課堂討論十分熱烈。
在五分鐘的討論中,同學們列舉了很多王朝和著名的帝王,例舉最多的有漢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清康熙、乾隆等,但都遭到了另一部分同學的詰責,很難取得一致意見。最終也沒能舉出一個“不殘暴”的帝王來。
末了,筆者作了這樣的小結:封建統(tǒng)治是專制統(tǒng)治,其最突出的特點是獨裁、神秘和隨意。其最終、最高的目的是為了鞏固他自己和他家族的特權,因此,對于一切妨礙帝王特權的言論和行為,即使是父子之間,兄弟關系,哪怕只是“可能妨礙”,也必然會遭到嚴酷的鎮(zhèn)壓和無情地殺戮。所以,封建帝王的殘暴,乃是專制體制的必然產物。
既然歷代帝王雖然“殘暴”但并不亡國,那么,“殘暴”也就不一定是秦王朝亡國的原因了。如果再探究一下與秦同時的六國的治國策略,還會給人一些新的啟迪。于是,課堂討論又轉入了對課文的分析:
問題三:找出作者對六國舊貴族(以四君子為代表)的評價,聯(lián)系六國最終不免于滅亡這一歷史事實,我們從中得出什么樣的啟迪?
對于前一問,多數學生能很容易地找出來:“戰(zhàn)國四君子”“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多數同學也能明確地認識到這就是所謂的“仁義”之舉。但對于“仁義”之舉并不能挽救六國滅亡的命運這一問題,學生們就感到十分困惑了。
筆者把握并利用學生的這個“困惑”,進行適當地引導:六國舊貴族是否“仁義”,我們暫不作討論。但是,由他們“仁義”同樣亡國這一點,可以推出:國家之存亡,與國君是否仁義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因此,秦國之滅亡與“仁義不施”也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問題四:從課文中篩選信息,聯(lián)系自己的所見所聞,列舉出秦王朝的“暴政”?
列舉秦王朝的“暴政”,大多數同學都很容易篩選出來,課文羅列的主要有:
1、廢先王之道;
2、焚百家之言;
3、隳名城,殺豪杰;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還有的同學補充了不少課外資料,主要有:
5、修筑萬里長城;
6、興建阿房宮。
這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這節(jié)課師生重寫“過秦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例舉出上述“暴政”之后,屏幕上緊接著展示出下一個問題:
問題五:逐條分析上述“暴政”,指出哪些歷代王朝都共有的措施?哪些是治國安邦所必須的措施?哪些是秦王朝所獨有的新措施?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暴政”的具體含義:
1、“廢先王之道”,指秦王朝廢除了周朝的領主分封制而實行中央集權制的政策。
2、“焚百家之言”,要具體分析,焚書的主要對象是民間流傳的儒家經典,而秦王朝的國家藏書館中(即“博士官所職”)的儒家經典并不在焚燒之例。真正把許多圖書典籍焚燒絕跡的罪魁不是秦始皇,而是項羽!項羽進關,殺秦子嬰,火燒咸陽,大火三月不息,多少文化典籍與藝術精品付之一炬。
3、“隳名城,殺豪杰”,指的拆除六國原有的都城與軍事設施,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殺戮六國的將士,以鞏固新生的政權。
4、“收天下之兵”,收繳民間散落的兵器,防止人民起兵造反。
5、“修筑萬里長城”,其實,在秦統(tǒng)一之前,燕、趙、秦早已修筑了各自的長城,統(tǒng)一后,秦所做的工作不是“修筑”而是“連接”,即將三國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這樣的工程,其耗資耗力與當初燕、趙各自修筑長城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況且,這樣的工作,對于鞏固邊防,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6、“興建阿房宮”,王朝初立,大興土木。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對這些“暴政”進行分析歸納,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歸納整理、得出結論的能力。經過辯論,相對統(tǒng)一的意見是:
歷代王朝所共有的措施:2、“焚百家之言”;3、“隳名城,殺豪杰”;6、大興土木;
治國安邦所必須的措施:4、“收天下之兵”;5、“修筑萬里長城”;
秦王朝所獨有的新措施:1、“廢先王之道”。秦以后的二千多年,所有的改朝換代,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秦王朝的中央集權制。故前人有“千古一秦”之說。
明白了上述“暴政”的真實情況,筆者不失時機地指出:焚書、毀城、殺人、弱民,這些嚴酷統(tǒng)治,一則是維護新興的中央集權制所必須采取的過激措施,二則歷代王朝都曾采用而并沒亡國。這自然也不能成為秦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而“廢先王之道”這一革故鼎新的舉措,乃是唯秦獨有!“廢先王之道”──廢除分封制而建立中央集權制,既毀滅了六國舊貴族的昔日的繁華,也毀滅了秦朝新貴族的封王美夢。
為了闡明這一點,筆者在屏幕上又展示一則資料:
問題六:讀下面一則資料,從中得到什么啟迪?
秦立國之初,始皇革除了領主分封制而實施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這一政策破滅了新興貴族封王立侯的美夢,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權貴們紛紛找老丞相王綰,為了敦促秦王恢復分封制,王綰煞費苦心地帶著秦始皇的兩個皇子上殿,歷數皇子的功績,要求給皇子加封。始皇洞察其奸,識破了他們借分封皇子而倒退復辟的陰謀,堅決地予以嚴詞批駁。
有學生指出:秦朝的新興貴族也不理解、甚至反對秦始皇的改革舉措,由此可知,秦王朝建立新型的革命的中央集權制,任務是多么艱巨,阻力是多么強大!
為了加深印象,筆者又展示了下一個問題?
問題七:以上都是秦王朝的內部原因,從課文中找找,其滅亡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多數同學迅速指出:陳涉起義;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筆者又問:“山東豪俊”指的什么人?
同學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六國舊貴族。
問題八:把“廢先王之道”和“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結合起來,你能得出什么推論?
同學們的討論又一次達到了高潮。
“廢先王之道”,不僅毀了六國舊貴族的家園,也毀了秦朝新貴族的美夢,因而激起了新老貴族的共憤?!吧綎|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充分說明了六國舊貴族推翻秦王朝的迫切心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陳涉”乃是秦朝子民,而“山東豪俊”乃是被秦所滅的六國舊貴族?!瓣惿妗焙汀吧綎|豪俊”并起而亡秦族,也就是新、老革命勾結起來,共同扼殺了新生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三、反思
經過一番討論與探究,同學們認識到,秦王朝的迅速滅亡,并不是、起碼不僅僅是賈誼所說的“仁義不施”,而是因為秦的“廢先王之道”這一超前的革新舉措,是新老革命聯(lián)合起來共同扼殺新生政權的結果。不過,我們作這一番探究,并不是為秦翻案,更不是批評賈誼,而是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一個新生的進步的事物,總是超前的──超越當時大多數人的認識水平,因而也不能即刻被公眾理解和接受,因此,出現(xiàn)反復是正常的。中央集權制取代領主分封制是這樣;資本主義取代封建集權制也是這樣的。
2、秦王朝是滅亡了,但秦王朝的典章制度并沒有滅亡,“漢承秦制”,“千古一秦”,充分說明了秦王朝開創(chuàng)的中央集權制在歷史前進中重要意義。
3、賈誼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儒家學派的知識分子,他的“仁義不施”的錯誤結論是由于歷史和個人的認識局限所致。但他能夠在兩千多年前向當時的漢王朝提出“仁政愛民”的政治措施,已經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了。但是,在兩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們應該“勸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保▌⒂礤a)如果仍然重彈古人的舊調,那可真是十分遺憾而又十分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