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隨的海鷗教學設計
發(fā)表時間:2021-09-02高一生物教案:《組成細胞的分子》教學設計。
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讓講的知識能夠輕松被學生吸收,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高一生物教案:《組成細胞的分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生物教案:《組成細胞的分子》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情感與態(tài)度】: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教學重難點: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課的重點,用實驗方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幾種物質是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學生預習實驗過程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引入
(二)組成細胞的元素
(三)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四)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五)練習
(六)總結
教師活動
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年代,人們對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質感到非常神秘,認為生命是特殊物質構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們仍然認為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在體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年的化學化學知識,知道自然界的物質都是有元素來組成的,那么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問題,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能對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問題:在兩個統(tǒng)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么?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還有什么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么?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學生活動
分析資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殼中也存在,說明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統(tǒng)一性;另外細胞中的各種元素與地球組成的比例不一樣,也說明了生命物質的特殊性。
觀察圖表,歸納。
分析數(shù)據(jù),完成討論題:1(略)2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最多的無機物是水;3 如土豆的塊莖的細胞還有糖類多;肌肉細胞含有蛋白質多;皮下組織的細胞還有脂肪多。
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延伸閱讀
高一生物《組成細胞的分子》知識點總結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們能夠在上課時充分理解所教內容,幫助高中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寫好一份優(yōu)質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組成細胞的分子》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組成細胞的分子》知識點總結
第一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
水
無機物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
的化合物脂質
有機物糖類
核酸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
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ji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shù)(—NH2)=肽鏈數(shù)
第三節(ji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堿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化學組成》教學設計
作為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者,在教學時能夠胸有成竹,高中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高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教案可以讓學生能夠在教學期間跟著互動起來,幫助高中教師更好的完成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以你在寫高中教案時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化學組成》教學設計”,相信您能找到對自己有用的內容。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化學組成》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學習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學習重點] ⑴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⑵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解決方法] ⑴讓學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觀察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圖,書中的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 ⑵教師先演示實驗,再指導學生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研究。
2、學習難點及解決方法 [學習難點]
⑴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⑵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解決方法]
⑴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布特點,以及碳的性質,理解C元素對生命的重要作用。
⑵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開展實驗研究。
三、知識結構:
組成細胞的元素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大量元素(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例如 等微量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 等組成化合物進而構成細胞,如 等 (1)化學元素參與構成一些重要化合物: N P Mg Fe I (2)維持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 P K Ca Zn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關系,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能找到說明: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說明
3、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包括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水的含量 ,約占細胞鮮重的60%~95% 結合水的功能 ,自由水的功能: ,
4、無機鹽含量:很少,占細胞鮮重的1%~1.5%,存在形式: ;功能(舉例說明):
5.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概念舉例
大量元素 含量占生物體 的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卻很少的一些元素Fe、Mn、Zn、Cu、B、Mo
6.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1、這些化學元素,還將進一步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 基礎 2、微量元素B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柱頭和花柱中積累了大量B時,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順利進行。在缺少B時, 萎縮, 發(fā)育不良。
四、題例領悟:
例1:用斐林試劑鑒定可溶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 A、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B、無色 淺藍色 棕色 C、磚紅色 淺藍色 棕色 D、棕色 綠色 無色 解析: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立即生成淺藍色的Cu(OH)2沉淀。 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因此,答案為A 例2:將面團包在紗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鑒定黏留在紗布上的黏稠物質和洗出的白漿用的試劑分別是: A、碘液、蘇丹Ⅲ溶液 B、雙縮脲試劑、碘液
C、雙縮脲試劑、蘇丹Ⅳ染液 D、碘液、斐林試劑 解析:白漿為淀粉,淀粉遇碘變藍,黏稠物質為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 答案為B
例3:組成大熊貓身體的主要元素是() A.H、O、K、Mg、S、Cu B.K、S、Ca、Mg、C、H C.N、P、K、Ca、S、Zn D.S、C、H、O、N、P 解析:在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六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的主要元素,大約共占原生質總量的95%。答案:D 例4:細胞原生質成分中含量最多的兩種化合物所共有的元素是() A、C、H、O B、C、H C、H、O D、H、O、N 解析:細胞原生質成分中含量最多的兩種化合物是水和蛋白質,水含有H、O兩種元素,蛋白質主要由C、H、O、N四種化學元素組成。答案:C 例5:下表為玉米和成人體內含量較多的化學元素占細胞干重的質量分數(shù)(%),請據(jù)表回答: 元素玉米人
O44.4314.62
C43.5755.99
H6.247.46
N1.469.33
K0.921.09
Ca0.234.67
P0.203.11
Mg0.180.16
S0.170.78
(1)、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 、 、 、 4種元素含量最多。 (2)、從表中提供的數(shù)字可以看出,組成生物體的 大體相同,但不同生物體內 相差很大。
答案:(1)C、H、O、N (2)化學元素、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
五、知識擴展: 一、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和蔗糖。前三種糖的分子內都含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半縮醛基,因此叫還原性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基,因此叫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實際上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的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可溶性的非還原性糖。 可溶性還原糖與斐林試劑(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混合后,可以生成磚紅色沉淀。用斐林試劑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 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二、脂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脂肪時,可用蘇丹Ⅲ或蘇丹Ⅳ,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染色反應為紅色。
三、蛋白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g/ml的硫酸銅溶液。在堿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雙縮脲反應。由于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都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從而用來鑒定蛋白質的存在。
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走近細胞、組成細胞的分子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為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案。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使教師有一個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教案的內容要寫些什么更好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走近細胞、組成細胞的分子,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走近細胞、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一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
水
無機物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
的化合物脂質
有機物糖類
核酸
高一生物細胞呼吸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要準備好教案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教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我們要如何寫好一份值得稱贊的教案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生物細胞呼吸》,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第三節(jié)細胞呼吸(2)
一、教學目標
說出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二、教學重、難點
說出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三、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
(三)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1.細胞呼吸的意義:不僅為生命活動提供,其(如丙酮酸)還是各種有機物之間相互轉化的樞紐。
2.影響細胞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___
____
____
____
3.細胞呼吸原理應用:
(1)微生物的發(fā)酵用于工業(yè)生產:
(2)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a.細胞呼吸為植物吸收營養(yǎng)物質、細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等提供_________。在農業(yè)生產上,要設法適當________細胞呼吸,以促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
如:水稻生產中的適時_______和_______等措施,實質就是為了改善_________以增強根系的細胞呼吸。
b.細胞呼吸要消耗有機物,使植物體有機物積累___________。因此,對糧食儲藏和果蔬保鮮,要設法_______細胞呼吸強度,盡可能_______有機物的消耗。
如:糧食儲藏,要降低_________和保持__________。
果蔬保鮮,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它方面:
[反饋矯正]
1.下列措施不能增強水稻根系細胞呼吸的是()
A.早稻育秧初期適時排水B.水稻生產中適時露田
C.水稻生產中適時曬田D.對水稻田進行灌溉
2.下列措施不利于糧食安全儲存的是()
A.曬干B.充氧C.通風D.密封
3.果蔬儲存時,采用降低氧濃度或溫度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細胞呼吸B.增強細胞呼吸
C.抑制光合作用D.促進光合作用
4.在水稻葉肉細胞的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基質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分別是()
A.CO2;丙酮酸;葡萄糖B.丙酮酸;葡萄糖;CO2
C.丙酮酸;CO2;葡萄糖D.葡萄糖;丙酮酸;CO1
5.密封地窯中保存水果,可以長時間保存,原因是()
A.溫度恒定,水果抗病能力強B.溫度適宜,易保存水分
C.陰暗無光,不易過快成熟D.CO2濃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遷移創(chuàng)新]
1.如用模擬細胞質基質成分的溶液分別培養(yǎng)離體的線粒體和葉綠體,控制光和氧氣,如下圖所示。其中A、C是線粒體,B、D是葉綠體;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氣,C、D有氧氣但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A和DB.D和AC.C和BD.B和C
2.人的紅細胞無線粒體但能攜帶氧,紅細胞所需能量的來源主要是利用()
A.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進行無氧呼吸
C.乳酸,進行有氧呼吸D.乳酸,進行無氧呼吸
3.(多選)經(jīng)常松土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這是因為()
A.增強植物的呼吸作用,為吸收礦質離子提供更多的能量
B.有利于吸收和運輸鎂離子,為合成葉綠素提供原料
C.有利于微生物分解腐殖質,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D.促進根系吸收有機肥料,多級利用能量
4.下圖為酵母菌發(fā)酵實驗裝置圖,請據(jù)圖回答:
(1)將圓底燒瓶中的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卻,最后加酵母菌液,為什么要用煮沸后又冷卻的葡萄糖溶液?。
(2)盛有清水的試管在此發(fā)酵實驗中有何作用?。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發(fā)酵實驗過程中兩試管分別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盛水試管。溶液A試管。
(4)隨著時間的推移,盛水的試管中現(xiàn)象最終消失,這是因為,此時測定燒瓶中溶液的成分應該有
(5)如果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現(xiàn)象發(fā)生,請說明理由:。
5.圖表示大氣中氧的濃度對植物呼吸產生CO2的影響,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A點表示植物組織釋放的CO2較多,這些CO2是什么生理作用的產物?
(2)由A到B,CO2的釋放量急劇減少,其原因是什么?。
(3)由B到C,CO2的釋放量又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有利儲藏蔬菜和水果,儲藏室內的氧應調節(jié)到圖中的哪一點所對應的濃度?,采取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細胞呼吸(2)
[課前導學]
(三)1.能量中間產物
2.水溫度氧氣二氧化碳
3.(2)
a.能量和各種原料增強露田曬田土壤通氣條件
b.減少降低減少溫度干燥
[反饋矯正]
1.D2.B3.A4.C5.D
[遷移創(chuàng)新]
1.D
2.B
3.ABC
4.(1)蒸沸的目的是為了排盡溶液中原有的空氣,為酵母菌發(fā)酵提供無氧環(huán)境,冷卻是為了避免酵母菌在高溫下失去活性,為酵母菌提供發(fā)揮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適宜溫度
(2)進一步過濾氧氣,防止氧氣進入圓底燒瓶抑制酵酶菌的發(fā)酵
(3)澄清的石灰水Ca(OH)2有CO2氣泡溢出變渾濁
(4)隨著葡萄糖逐漸耗盡,CO2產生逐漸減少酒精
(5)溶液A不變渾濁,因為乳酸菌進行乳酸菌發(fā)酵不產生酒精和CO2
5.(1)無氧呼吸
(2)O2濃度增加,無氧呼吸減弱
(3)有氧呼吸產生大量CO2
(4)B這一點呼吸作用最弱,分解有機物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