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語文
發(fā)表時間:2021-06-10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導學案語文版。
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導學案語文版
導學目標
1.積累重要字詞,背誦默寫本詞。
2.品味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
3.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渾壯美,認識毛澤東的宏大氣魄。
重點難點
1.品味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
2.學習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以及其中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3.感悟毛澤東宏大氣魄的精神境界。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jīng)_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著有《毛主席詩詞》、《毛澤東選集》(5卷),遺墨輯有《毛澤東書信手跡選》、《毛澤東題詞墨跡選》、《毛澤東詩詞手書》等。
2.寫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勝利的信心。
3.“詞”的常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等。
一首詞稱為一闋(片);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片)。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的家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名由此而得名。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diào)。中、長調(diào)按音節(jié)一般分成兩部分。
預習導學
一、導入設計
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歌詠過那潔白如銀的雪景。像唐朝岑參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庇秩缋畎椎摹把嗌窖┗ù笕缦?,紛紛吹落軒轅臺?!边€有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备唏壍摹傲鲲w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边€有宋朝胡仔的“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痹S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钡鹊龋e不勝舉。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
二、預習檢測
1.(1)讀準字音
惟余莽莽(mǎng)分(fèn)外妖嬈(ráo)紅裝素裹(guǒ)
折(zhé)腰風騷(sāo)成吉思(hán)數(shù)(shǔ)風流人物今朝(zhāo)
(2)本文選自《毛澤東詩詞集》,作者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韶山?jīng)_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著有《毛主席詩詞》《毛澤東選集》等。
(3)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卜算子》、《水調(diào)歌頭》等。一首詞稱為一闋;詞若有上下兩段,就稱為上下闋。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2.讀:閱讀課文,并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
(1)自瀆。(2)小組內(nèi)角色朗讀。
女領:《沁園春·雪》
1936年2月
毛澤東
男領:北國/風光,(豪邁,高而慢)
齊: 千里/冰封——(拉長),
萬里/雪飄。↗(高昂)
女: 望——(拉長)/長城內(nèi)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慢)
女: 山舞/銀蛇,
原弛/蠟象,
男: 欲與/天公/試比高。(高昂)
女: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慢)
齊: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6gH.CoM 合同范本網(wǎng)】
男: 惜——(拉長)/秦皇/漢武,↘(低沉)
略輸/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慢)
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齊: 只識彎弓/射大雕。↘(低,慢)
領: 俱/往矣——(慢,拉長),
齊: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高昂,堅定)
3.思:結(jié)合書下注解,掌握詞的字面意思,把握詞的內(nèi)容。
上闕: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熱情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下闕:評論歷代帝王,歌頌當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
三、自主學習:
(一)品讀上闋
1.上闋可分幾層?請在書上作標注,并寫出每層大意。
2.逐層理解上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②“望”字統(tǒng)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二)品讀下闋
1.下闋可分幾層?請在書上作標注,并寫出每層大意。
2.逐層理解下闋:
①說前兩句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qū)別?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風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兩句有何含義?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四、合作探究
五、展示點評
(一)品讀上闋
1.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分三層:第1層(從開頭到“萬里雪飄”)總寫北國壯麗雪景。
第2層(從“望長城內(nèi)外”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具體描寫北國風光。
第3層(從“須晴日”到上闋結(jié)束)想象雪后晴天的美麗景色。
(教師小結(jié):上闋北方寫雪景,贊美祖國大好河山。)
2.逐層理解上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從總寫的角度描寫北方雪景?!扒Ю铩薄叭f里”是互文,千萬里冰封,千萬里雪飄,寫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jié)合,相映成趣?!驹娙说歉哌h望,眼界極為廣闊,但是“千里”“萬里”都遠非目力所及,這是詩人的視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擴展,意境更加開闊,氣魄非常宏大。】
【板書】總寫:冰封(靜)千里、雪飄(動)萬里——實寫
②“望”字統(tǒng)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統(tǒng)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
【點撥】“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tài),說山原在“舞”、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里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板書】具體:長城—惟余莽莽、大河—頓失滔滔(靜),群山—銀蛇舞、高原—蠟象馳(動)——實寫
③“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須”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多姿!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一句,談談你最強烈的感受!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要點點撥:“須”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嬌艷、多姿多彩。
教師示范朗讀: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云,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艷!)
【板書】想象: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虛寫
(二)品讀下闋
1.下闋可分幾層?請在書上作標注,并寫出每層大意。
分三層:第1層(前兩句)束上啟下。
第2層從(中間七句)評論古代帝王。
第3層(從“俱往矣”到結(jié)束)贊美當代英雄、
2.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說前兩句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
過渡句——承上啟下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嬌”總結(jié)上闋寫景,“嬌”字表現(xiàn)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nèi)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英雄人物為之傾倒。
【板書】過渡:江山多嬌、英雄折腰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么區(qū)別?
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zhàn)功,也指出了他們?nèi)鄙傥闹?、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奥浴?、“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者與后者比,褒貶的程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板書】評古: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成吉思汗—只識射雕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著作者什么感情?“風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兩句有何含義?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jié)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宏圖,因此“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正表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舍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yè)、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
最后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shù)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板書】頌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表現(xiàn)全詞主旨的詩句是什么,請同學們談談理由。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風流人物”的含義)
要點點撥:(1)表現(xiàn)全詞主旨的詩句是“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說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無產(chǎn)階級人民大眾。贊頌無產(chǎn)階級人民大眾,這正是作者寫這首詞的立意所在。
(2)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毛澤東強調(diào)中國的命運必須掌握在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手里。所以在詞的末尾宣告:今天的無產(chǎn)階級人民大眾,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六、教師小結(jié)
這首詞熱情贊美祖國壯麗河山,歌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yōu)榻⑿轮袊鴬^斗。詞的畫面妖嬈雄偉,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感情奔放,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是中國詞壇杰出的詠雪之作。
七、作業(yè)設計
1.寫出含“雪”的四句古詩詞。
北風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辭。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夸張)
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借代)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擬人、比喻、對偶)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夸張)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擬人)
稍遜/風騷。(借代)
只識彎弓/射大雕。(借代)
3.背誦本首詞
第二課時
導學目標
1.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2.通過誦讀進一步領會詞人的偉大胸襟和遠大抱負。
導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1)作業(yè)檢查
(2)小組比賽,看哪組同學能把本文背誦得又好又流暢,然后全班齊背。
二、自主學習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詞來表現(xiàn)潔白的?
2.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請根據(jù)下面提示說說其表達效果。
(1)“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边\用手法,寫出了。
(2)“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運用的手法,以一個特征性的動作代指,具體可感,并增添了對人物的戲謔之意。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庇玫氖址?,。
(4)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除了運用夸張的手法外,還運用手法?!拔┯嗝А北憩F(xiàn)了的意境,“頓失滔滔”表現(xiàn)嚴寒之下,黃河的樣子?!伴L城內(nèi)外”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東,廣袤千萬里,正與前面的詩句“”、“”兩句相照應,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顯示了作者的胸懷,的氣魄。
3.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4.這首詞有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煉、極富形象、飽含感情。請選取一二處,聯(lián)系具體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5.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
四、合作探究
五、展示點評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白雪皚皚的一個銀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詞來表現(xiàn)潔白的?
明確:冰、雪、銀、蠟、素。
2.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請根據(jù)下面提示說說其表達效果。
(1)“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边\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北國冬季寒威之烈。
(2)“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運用借代的手法,以一個特征性的動作代指軍事武功,具體可感,并增添了對人物的戲謔之意。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庇帽扔鞯氖址ǎ刃蜗笥衷黾恿藙痈?。
要點點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化靜為動,有三方面因素:
①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
②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fā),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
③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fā)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xiàn)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可說可不說)
(4)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除了運用夸張的手法外,還運用對偶手法?!拔┯嗝А北憩F(xiàn)了蒼茫的意境,“頓失滔滔”表現(xiàn)嚴寒之下,黃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樣子?!伴L城內(nèi)外”是從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東,廣袤千萬里,正與前面的詩句“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可以看出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顯示了作者博大寬廣的胸懷,雄偉曠達的氣魄。
【補充】(1)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我國歷史有所作為的杰出帝王的代表。此句運用對偶的手法,不僅句式整齊,而且典型地概括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中涌現(xiàn)出的英雄人物。作者對他們的評述,喚起我們對這些帝王歷史功過的無限聯(lián)想,豐富的歷史形象構(gòu)成長長的歷史畫卷,針對性地批評古代帝王的不足。
(2)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千里”、“萬里”是互文,即千萬里都是冰封,千萬里都是雪飄,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大雪中賞雪,充滿了豪邁的情趣。
(3)“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動地寫出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的氣概。
3.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的?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上闕寫景部分,嚴寒的冬天沒有一點凄涼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樂觀使北國冬天的風光雄壯樸素美麗動人,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fā),雖然句句寫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濃重。下闕評論人物,不流于枯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理有情,極有分寸。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
4.這首詞有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煉、極富形象、飽含感情。請選取一二處,聯(lián)系具體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動詞——封、飄、望、舞、馳;引、惜、輸、遜、識。
形容詞——莽莽、滔滔。
副詞——惟、頓、略、稍。
修辭——比喻、對偶、擬人、借代。
學生各抒己見后,展示資料:
這首詞的語言非常凝練、貼切,極富表現(xiàn)力。
全詞僅114字,就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fā)了詩人的抱負。
詞的上片一個“望”字,既準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
寫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紅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時用一個“看”字,把詩人欣然觀賞之狀、無限贊嘆之情表達得細致入微。
動詞“封”“飄”“舞”“馳”,形容詞“莽莽”“滔滔”,都極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以“馳”字形容白雪覆蓋的高原如“蠟象”奔騰聳動,極為傳神地把冰封雪蓋的群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tài),使之生機勃勃。
同是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diào)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見了;“頓”字強調(diào)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jié)冰之速。
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見前一題)
雪景以“白”為特征,詞中卻未寫一個“白”字,而用“冰”“雪”“銀”“蠟”“素”等,使一個為大雪所覆蓋的潔白美麗的廣闊世界盡現(xiàn)眼前。
在下片的議論中,一開始就用“引”字把“江山”和“英雄”聯(lián)系起來。接著用“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把詩人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
“競折腰”“彎弓射大雕”,不僅使議論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聯(lián)翩?!熬阃印比郑瑢浊攴饨ㄉ鐣v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轉(zhuǎn)而歌頌“今朝”的“風流人物”,筆力千鈞,意味深長。
小結(jié):這首詞以“北國風光”起句,再先“望……”后“看……”,繼而由“引……”至“惜……”,最后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尾,一氣呵成。特別是上、下片分別以“望”字和“惜”字統(tǒng)領七個短句,一筆貫通,極有氣勢。詞中又多短句,并以四字句為主,因而節(jié)奏鮮明。這就使全詞在韻律上也頗顯豪放的風格。
5.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
要點點撥:第一,惜中含褒??隙ㄋ麄兪怯⑿廴宋?,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nèi)鄙傥闹?、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于時代、階級局限造成;第四,表現(xiàn)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六、歸納小結(jié)
《沁園春·雪》全詞融寫景、抒情和議論于一體,把寫景詠史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歌頌當代英雄,抒發(fā)了作者強烈的感情和偉大的抱負,表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博大胸懷,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成為一首氣吞山河、雄視千古的“絕唱”。
七、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diào)上有什么不同?
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xiàn),內(nèi)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八、教學反思
精選閱讀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案人教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案人教版
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誦讀詩詞,感受詩詞的思想感情。2、走進詩詞意境,感受詞人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3、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從中接受美的熏陶。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zhuǎn)于斐斐課件園FFKJ.Net]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xiàn)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熏陶教學難點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教具準備:幻燈片、朗讀素材教學課時:2課時第二課時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yōu)秀教育資源網(wǎng)斐.斐.課.件.園):1、檢查背誦,檢查默寫2、上闋寫景,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3、根據(jù)課文注釋,把握本闋詞的大意:江山是這樣的(壯麗),讓無數(shù)英雄為此(傾倒)??上袂厥蓟蕽h武帝那樣的帝王,(略差文學才華);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樣的帝王,(缺少一點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這些都已經(jīng)過去了,(真正能夠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要看現(xiàn)在的人們。分析詞的下闋,問題展示:1、作者認為,要成為當今的風流人物,應該具備怎樣的才能?請用四個字來概括。(文武兼?zhèn)浠蛭奈潆p全?!拔摹敝傅氖俏膶W才華,“武”指的是軍事才能。在作者看來,只有即懂軍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時代英雄。2、“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堅信中國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一定會成功,文武雙全的共產(chǎn)黨人會建立不朽的功勛。3、如何理解作者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評價?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歲時完成了統(tǒng)一中國大業(yè),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譽為:“千古一帝”。為了統(tǒng)一思想,他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統(tǒng)治,秦朝從建立到滅亡只有15年。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15歲登基,才位54年。功績主要是北擊匈奴,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拓展了統(tǒng)治區(qū)域。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創(chuàng)中國傳統(tǒng)主流文化之正統(tǒng)。改革政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統(tǒng)治期間,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貞觀之治”。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他結(jié)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jù)和軍閥戰(zhàn)亂局面,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間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在發(fā)動一系列大規(guī)模侵略戰(zhàn)爭時,也伴隨著大規(guī)模的屠殺。據(jù)國內(nèi)外學者考證,蒙古國在全世界屠殺的人數(shù)達到一億人左右,其中約有七千萬為中國人。這一項記錄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記錄》中。作者對上述帝王“略輸文采”、“稍遜風騷”的評價帶著個人的主觀色彩,目的是要激勵當今的共產(chǎn)黨人即要懂軍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zhèn)?。鞏固一、注音沁()園春分()外妖嬈()成吉思汗()數(shù)()風流人物二、解釋:1、惟余莽莽2、紅裝素裹3、分外妖嬈4、江山多嬌5、略輸文采5、稍遜風騷6、一代天驕7、風流人物三、填空:這首詞的詞牌名是(),題目是()三、問答2、上闋中,作者望見哪四種景物?這些景物的特點有什么共同之處?請用四個字概括。3、上闋中,哪幾句詩是虛寫?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4、“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5、作者認為,要成為當今的風流人物,應該具備怎樣的才能?請用四個字來概括。6、“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小結(jié):本詩上片描寫北國雪景,展現(xiàn)祖國山河的壯麗;下片由祖國山河的壯麗而感嘆,并引出英雄人物,縱論歷代英雄人物,抒發(fā)詩人偉大的抱負作業(yè):配套練習冊
七年級下冊《愛蓮說》導學案語文版
七年級下冊《愛蓮說》導學案語文版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的解釋和文章的翻譯。(重點)
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熟全文。
3、理解語句的比喻意義,領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重難點)
4、感受蓮花的高潔之美和作者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歸納預習筆記。
㈠作家作品簡介,例如:
周敦頤,()朝著名哲學家,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謚號元公,本文選自()。
㈡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例如:
周敦頤蕃淤泥濯蔓褻玩噫鮮有聞
2、重點字詞的解釋,例如:
①蕃②獨③益清④亭亭⑤植⑥濯⑦褻玩⑧宜⑨予⑩鮮
3、重點句子翻譯,例如: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⑤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㈢文言知識積累,例如:
通假字(蕃)
古今異義(鮮、予、宜)
重點虛詞(之、而)
詞類活用(蔓、枝、遠)
文言句式(“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
三、初步領悟,前5小題用原文語句填空:
1、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3、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zhì)的一句話是:
6、《愛蓮說》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為蓮的總陪襯,以()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
7、《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來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質(zhì)的?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品質(zhì)?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3、舉例說明第二段所用的修辭方法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zhì)。
6、作者借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認為這種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
《沁園春?雪》導學案
每個老師需要在上課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課件,大家在細心籌備教案課件中。我們制定教案課件工作計劃,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適合教案課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雪》導學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沁園春雪》導學案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素質(zhì)教育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題解與背景:
毛澤東同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領導者,他的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指揮才能被世人所公認,他的文學才華也同樣被世人所稱道,尤其是他的詩詞更是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文學修養(yǎng)。
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領長征部隊到達陜北,領導全黨和人民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一次,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之后,寫下了這首詩詞。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
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fā)詩人的抱負
三、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哪幾句是虛景?
5、“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6、作者用一個惜字統(tǒng)領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著什么樣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7、怎樣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抒發(fā)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
四、反復朗誦課文并能達到熟練成誦
五、作業(yè):
1、查找資料。抄錄一首毛澤東的詩詞并談談你的理解
2、背誦抄錄《沁園春雪》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內(nèi)容
1、背誦默寫這首詩詞
2、交流所抄錄的另一首毛澤東詩詞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3、學生評價
二、閱讀課后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并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這兩首詩共同點都是寫雪景,都有雄壯的氣勢、豪放的風格。前者是借景抒懷之作,贊美祖國山河的壯麗,抒發(fā)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豪情壯志;后者是寫景敘事之作,描寫行軍的一個場面,表現(xiàn)工農(nóng)紅軍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氣概;前者上片寫景下片議論,后者上片寫景,下片敘事。
前者寫的是北國雪景,壯闊而美好,并有詩人的想象,后者寫的是南國雪景,雖有氣勢而難與前者相比,只是展現(xiàn)眼前的實景。
三、理解《沁園春雪》的藝術(shù)特色(小組討論)
1、這首詞是怎樣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
(上片寫景大氣磅礴,氣象雄渾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山河的豪情;下片議論,有上片之景而產(chǎn)生感情有祖國的壯麗山河想到無數(shù)英雄為之傾倒,并對歷代英雄人物加以評說而寓情于議,蘊涵詩人對祖國的深情以及充滿自信的情懷,最后一句由評論落到贊揚,點明主題,抒發(fā)了詩人的豪情壯志。
2、這首詞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這首詞語言凝練、貼切、極富表現(xiàn)力
(望、看、惜——貫穿全文;飄、舞、馳——動詞生動;運用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五、拓展延伸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沁園春長沙》。多媒
體展示,放錄音。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
毛澤東
繪北國風光——贊祖國壯麗山河
評歷代帝王——抒凌云壯志豪邁情懷